投保三大前期准备_保险知识

2021-06-16
投保险财产规划
在各家保险公司推荐的五花八门的产品中,你是否觉得无从适从?在购买了某一寿险产品后,发现该产品并不像当初想象得有那么大的作用?你是否对保险缺乏正确的认识,购买了过量的保险产品,导致家庭资产流动性差,收益率低?在种类繁多的保险产品中,你是否能够设计出最优的适合自己的保险方案?我建议各位朋友,在购买保险产品之前,一定要做好三大准备工作。

明确需求

购买保险前,首先需要确定自己的保险需求,根据自己的需求大小做一个排列,优先考虑最需要的险种。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都会根据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六大类需求来设计保险产品,分别是投资、教育、养老、健康、意外、保障。一般而言,各人年龄段不同,由于生活目标、收入状况不同,就需要不同种类的保险。比如,刚工作的年轻人,特别是月光一族,由于花销无度,首先应考虑中短期(5至10年)的储蓄投资型保险,在获得保险保障的同时,可变相领取一份储蓄投资。并搭配意外伤害保险,可缓解发生意外事故时所引起的财务危机。收入稳定、成家立业的人,则应做好长期保险规划,如夫妇二人可以选择购买重大疾病保险,意外事故险,给儿女则侧重在教育金的准备上。随着收入及年龄的进一步增长,应考虑增加养老保险。

确定方案

选择合适的保险公司及专业的代理人。在了解和确定了自己的需求之后,就要通过保险公司和保险产品的比较,综合确定一个方案。对此,我认为,在保险产品的选择上,专业的寿险代理人占了很重要的位置。专业的寿险代理人会根据你的需求和目前状况制定适合你的保险方案。跟平时买东西不同,保险产品在购买的时候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并不能体会到它的好坏,只有等到需要的时候才能显现出其保障功能。因此,在购买之前,选好专业的代理人和保险公司很重要,是否能真正做到维护自身利益,很大程度在于代理人和保险公司的服务上。

明确保险条款以及保障范围

确定了自己所要购买的保险产品之后,还要做好最后一步准备工作。为了确保自身权益,投保者应仔细阅读保险产品的保险条款及保障范围。填写投保申请时,应仔细并如实填写,从而避免以后申请理赔时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而且,明确保险合同中的各项条款以及保险责任,也可以避免重复投保。许多老百姓在不同保险公司重复投保,这样就成为了另类的超额投保,在发生事故时,并不能给投保者带来额外的收益。

相关知识

保险知识,女性投保避免三大误区


女性保险,顾名思义是为女性量身定制的保险产品,针对一些女性特有的情况,改变一款产品男女老少通用的情况,更大化地让女性受益。不同年龄的女性,应根据不同阶段,选择最适合的女性保险产品。

单身女性购买保险应该以保障为先。20多岁到30岁的单身女性,正处于个人事业的打拼期,收入少且不稳定。此阶段应多以保障自己为前提,可选择纯保障型的健康类保险和意外险,如能同时享有红利生息,就更加值得考虑。

已婚女性通常已有稳定的工作收入,对生活有着长远的规划。此时,可以结合另一半的经济状况,从家庭健康、子女教育和退休养老三方面综合考虑。一般而言,医疗、意外等保障类产品应首先考虑,其次,再考虑养老和投资类产品。与此同时,已婚女性的保费最好和全家共同规划,如果家人选择的保险产品已涵盖了全家人都能享受的医疗保障,则可以适当改变投保重心;全家年保费支出建议占家庭年收入10%左右。

避免女性保险购买误区

误区一:忽视关爱自己。女性投保,往往会优先考虑家庭、孩子、丈夫,而忽略了自己。

误区二:选择保险产品不平衡。应从意外、医疗、定期寿险等方面全方位考虑。建议先参看自己的社保和已投保的险种,看看还有哪些方面没有涉及,避免重复购买或出现保障真空。

误区三:一味选择周期长的产品。建议可将一些健康类保险的交费期定在20年左右,而对于理财类保险,则可以把交费期定得短一些。

投保要避免陷入的三大陷阱_保险知识


保单陷阱,乍听起来确实是让人害怕。这里首先要说明的是,保险产品本身是不存在陷阱,因为所有的保险产品都是经过国家保监会审查并备案的,其公平性和合理性是不容置疑的。那么既然这样,保单陷阱是如何来的呢?

投资高收益陷阱

由于投保人对保险产品的了解和认识有限,部分投保人在购买保险的过程中,会问保险代理人哪个保险产品“更划算”、“回报更高”等等。于是就衍生出一部分不专业、不诚信的保险代理人为了迎合客户心理,而刻意夸大保险产品的投资收益,进而以此引诱,请君入瓮。

当拥有该保险产品以后,投保人往往会发现自己“中计”了,于是,就会有部分客户颇为气愤,进而对该业务员进行投诉,最后选择退保。退保时,客户会发现还会有更大的本金损失。由此引起客户对保险行业的排斥,对保险从业人员的反感,对保险行业的监管的缺失深恶痛绝。

其实,保险产品的强项是保障而非投资。即便是理财型的保险产品,国家保监会也对它们设有最高2.5%的预定利率。如果保险资金投资收益高出预定利率,那么会通过分红或者浮动利率分配给投保人。但是由于保险公司的研发费用和成本都是从前几年的保费中扣除,所以保单生效前几年用于投资理财的资金比例有限,客户的分红自然就比较低。在这样的现状下,被诱导的客户对早几年寥寥无几的分红无法理解、愤怒甚至是选择退保也就顺理成章。

启示:理财型保险的投资收益需要较长的时间过程才能显现,在拥有保单早期,理财价值是根本无法凸现的;建议想要通过理财型保险进行投资理财的家庭,应该持有一个科学的、长期的、平和的理财心态。相信长期持有会有不错的理财效果。

告知不实陷阱

人身保险很大程度上只会承保身体健康的人(即标准体)。对于非标准体,通常是加费承保、加批承保甚至是拒保。

根据《保险法》规定,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故意不履行告知义务隐瞒身体疾病状况的,保险公司有权解除保险合同,不承担合同解除前的保险责任,同时也不退还所交保险费。因此,我们客户不能因为怕保险公司拒保或者加费承保而隐瞒身体的健康状况。更不要听信某些代理人的话隐瞒病情投保。

启示:保险公司的告知是指以书面形式向保险公司告知。也就是一定要在投保单上列明。如果仅仅口头上向代理人告知而没有在投保单上列明的话,有可能为将来的理赔埋下隐患。

无效保单假保单黑保单

无效保单具体表现为:非投保人以及被保险人亲笔签名的保单。

启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不要因为图方便省事而让他人代签名;投保人对被保险人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单(注: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为他人投保人寿保险,投保人对被保险人一定要有法定的利益或者契约上的利益关系)。

保险知识,投保少儿险需远离三大误区


保险是爱与责任的体现。伴随着保险观念的趋于成熟,各种少儿险成为家长送给孩子的特殊礼物,如意外险、健康险、教育金保险等。保险专家提醒,“六一”节来临,为孩子提供完善的保险保障必不可少,但要避开投保误区。

完善家长保障是前提

为了表达对孩子的关爱,不少家长考虑为自己的宝宝购买一份保险,来搭建宝宝未来的健康和教育保障体系,而忽视了自身的保障。实际上买保险最基本的原则是,先保家庭经济收入最高的人,一旦家庭经济支柱丧失经济能力,将直接影响家庭生活质量,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也将受到直接影响。

因此,父母在为子女规划保险之前,应首先考虑自身的保障是否齐全。保险专家提醒,投保人应该拥有一份充足的家庭保险计划,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经济后盾。

目前,市场上有不少以家庭为投保单位的产品,通过一份保单来为子女做好教育规划,同时为夫妻做到充足保障。

教育金勿排少儿险首位

通常情况下,家长对孩子未来前途的关注胜过对现实风险的关注,总是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为孩子未来的高中、大学甚至出国留学储备学费。不过,专家提醒,勿将教育金排在少儿保险的首位。

对于少儿来说,由于免疫力低、身体发育还不健全、风险抵抗能力弱,意外和疾病发生几率较高,投保顺序应以意外、医疗、重疾为先,其次再考虑教育金及其他投资型产品。

“教育金是10年或者20年需要花的钱。”保险理财规划师表示,首先应该规避的是目前可能出现的风险,即意外、疾病。意外险和重疾险是必备的保护伞,并附加住院医疗险,以备因意外、疾病而支付治疗费用,然后根据家庭经济条件适当为孩子“零存整取”储备教育金。

不过,针对少儿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特点,投保应有所侧重:对于0至4岁少儿来说,发生呼吸系统疾病概率较高,保险理赔率也较高,应首先考虑疾病方面的保障;对于5至14岁青少年来说,发生意外的概率更高,应优先考虑意外险;对于15至18岁未成年来说,读高中、大学甚至出国留学所需的大笔教育金需求迫切,因此应在意外、健康保障基础上,考虑教育金的规划。

保费豁免不可忽视

保险理财师指出,在购买少儿险时,记得选择附加保费豁免功能。保费豁免,顾名思义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投保人可以不再缴纳后续保费,但保险合同仍然有效。最常见的是“重大疾病保费豁免”或“身故或全残保费豁免”。保费豁免附加功能与少儿险的组合搭配最为常见。

作为主要缴费力量,家长都应考虑购买一份保费豁免附加险,来确保一旦不幸发生,给孩子的保险保障仍然可以继续有效。保费豁免功能可以说是为儿童险上的安全锁。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保费豁免附加险并不是无条件豁免保费,多数是因投保人(如父母)因意外或疾病导致身故或全残才能豁免保费,同时享受保险保费豁免防止功能。

保费豁免不可或缺,但如果家庭风险来临,单薄的保费豁免功能是远远不足以为孩子构建一个妥善家庭保障的。因此,上述保险专家建议,制订完善的家庭保险计划是必不可少的,这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经济后盾。

保险知识,谨慎商业险投保的三大误区


购买商业险的3大误区

误区一:不“量体裁衣”,一味追捧投资回报

“先保障后投资”是购买保险的黄金原则,我们需要购买传统的纯保障型险种。中年人一般是家庭支柱,可选择较高的额度,同时可选择投资理财型保险为养老做准备。老年人最担心疾病风险,但是由于年龄等因素,老年人可以够买的重疾险不是很多,并且保费会很高,可以考虑一些针对老年人设计的意外险产品做社保的补充。

支招:【按轻重缓急,多层次构建全面保障】

第一份保险:给家庭的顶梁柱买意外险;再考虑重疾险。构建基本保障后家长可以考虑涉及子女教育及养老规划的保险。在此之后在考虑投资型险种。

误区二:不“量入为出”,忽视对自身经济条件的把握

一份保险的保费支出从几元到上百元不等,买保险不能盲目跟风,在不同时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险种,确保保费支出符合需求且能够负担。一般而言意外险的保费比较便宜,寿险保费稍贵,保额越高保费相对较贵些。

支招:【根据自身的需求定制,根据经济条件筛选】

经济条件较弱的,首先为自己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或定期寿险,再购买重大疾病险。经济条件较宽裕的,可购买终身寿险(分红型)、定期重大疾病保险、住院津贴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险种组合。

误区三:不“深思熟虑”不仔细研读保险条款

购买保险产品,一定要认真看清保险条款,尤其是对保险责任、免赔事宜等核心部分,要进行全面、详细地了解,这样才能有效保护好自己的利益,才能保证买到的保险产品真正符合自己的需求,在需要时才能派上用场。

投保分红险三大误区需提防_保险知识


分红险兼具保障与理财的双重功效,是很多追求稳健收益兼具保障需求目的客户的选择,但有很多人在选择分红险时可能会产生误区,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分红险。

三大误区需提防

专家指出,虽然分红险兼具保障与理财的双重功效,是很多追求稳健收益兼具保障需求目的客户的选择,但投保分红险也要规避三大误区。

1、当成高回报的短期赚钱工具其实,分红保险不适合用作三五年以内的短期投资。购买分红险后,如果短期内冲动退保,累积红利不多,现金价值也不高,就会出现投入的资金损失。分红保险看重的就是时间性,时间越长,保险价值越高。

2、认为分红每年都有虽然分红险属于稳健、持续的收益返还型产品,但分红险的分红利率是不确定的,因为红利来源要依据产品的投资收益(利差益)、费用结余(费差益)和人的寿命的延长(死差益)而定,这些数据都是不确定的,所以分红险产品说明书上的演示利率是监管部门要求保险公司提供的一种假定,并不是最终的保证分红率。

3、认为投保分红险可拥有全部保障人的保障需求是多层次的,不能认为有了分红险,什么保障问题都能解决。分红保险也需要添加一些附加险种,如意外伤害保险和意外医疗及住院保险等,一旦遇到意外事故或因疾病住院,才能得到更周全的保障。

通货膨胀和分红保险

所谓通货膨胀是指在以纸币为流通手段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从而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上涨的现象。换句话说,当货币数量的增长速度大于实物数量的增长速度时,就会出现通货膨胀。打个比方:货币总量是100元,实物总量是100个苹果,那么,一个苹果价值就是1块钱;如果第二年苹果生产增加了100个,也就是市场上有200个苹果,而货币增加了200元,也就是货币总量为300元,那么第二年每个苹果的价值就是1.5元了。推及到整个经济实体运行,物价水平就上升了,于是就出现了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也就是平时所说的“供”小于“求”。

所谓分红保险,简单的说就是投保人可以享受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可以分享到保险公司红利的保险险种,有现金分红(美式分红)和保额分红(英式分红)两种模式。

分红险适合收入稳定人群

保险专家提醒消费者,分红险虽然比较稳健,但也并非人人都适合。分红险比较适合家庭较富裕、有稳定收入,且不太急于用此部分资金的人群,可以为未来资产保值或者给孩子储备未来的生活资金。此外,也适合要抚养丧失劳动能力家庭成员的家庭,如残疾智障儿。残疾儿或智障儿由于身体的因素,很难买到其他保障型的险种,且不适合拥有太多的现金,通过年年定额返还年金可以满足他们的一部分需求。

以下3类人群在购买分红险时要慎重:一是短期内需要大笔开支的家庭。因为分红险变现能力较差,如果中途退保,投保人只能按保单的现金价值退钱。二是收入不稳定的家庭。三是从保障需求出发的人。这3类人需要综合考虑收入情况、风险偏好等,可优先考虑购买保障类险种,以及选择一些保障期较长、保障功能较强的分红产品,而不应对短期的收益率看得过重。

分红保险肯定有分红吗?

分红保险的红利主要来源于保险公司对该险种实际经营的成果与当初费率厘定时预期的差益。但一般分红保单的红利大部分来源于投资收益,而投资收益的多少又取决于保险公司实际业务经营能力状况,换句话来说,保单红利可能有,也可能没有,还有可能“负有”,如果有人向你保证肯定会有分红,且一定会高于银行储蓄,不可信以为真。

投保人身保险的三大误区_保险知识


人身保险是一种从根本上获取家庭保障的手段,它将单个的风险分散到整个社会,由大家来共同承担,可以说是一种社会风险共担的机制,同储蓄及其他投资方式有本质的区别。

人身保险是一种从根本上获取家庭保障的手段,它将单个的风险分散到整个社会,由大家来共同承担,可以说是一种社会风险共担的机制,同储蓄及其他投资方式有本质的区别。保险来保障生活,有钱更需要靠保险来保全财产。然而,不少人对人身保险的认识存在种种误区,专家指出,大家应该正确的认识人身保险,让保险给自己的生活“添彩”。

误区之一:买保险不吉利

所谓的保险就是为了应付突发事件,以防万一。要办保险离不开病、死、灾祸等代表某种灾难的字眼,而这些字眼又是人们不喜欢看到的。但孰不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买保险是应付突发事件的必要手段,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讲买保险等于是买平安。

误区之二:买保险不为保障为投资

银行第七次降息之后,各家寿险公司纷纷调整险种结构。同过去以投资功能为主的旧险种相比,新险种更注重保障性,增添了许多非常有益于投保人的选择功能,如“减额交清”、“保单借款”、“可转换权益”和“保额增加权益”等。在不增加保费的情况下,提供给投资人更多的选择、变更权益的机会。其实,保险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保险这种契约关系使参加保险的人在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死亡、丧失劳动能力或年老退休后,由保险人给付保险金,借以维持其正常的经济生活。注重保险的投资功能必然偏重于人寿险的投资,而忽略人身意外和健康险的投资,是人寿险市场不成熟的表现。一般来讲,人寿险的保费相对较高,低收入家庭承担不起,他们有了灾难保险却帮不上忙,不利于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相信随着科学理财观念的加强,人们会走出寿险投资的误区,投资适合自己的寿险险种,使生活真正无后顾之忧。

误区之三:买保险只注重为子女

特别是城市家庭,大多是父母加独生子女的三口之家模式。谈及保险很多人关心的是为孩子买保险,似乎为孩子买了终生寿险,才算是为孩子买了一份平安。其实,家长是家庭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一旦他们因意外、疾病等丧失工作能力减少或失去收入的时候,家庭将陷入困境。给“家长”买保险才能给孩子的学习、生活以保障,才能给家庭一份平安。科学家庭的寿险组合不但要为孩子买保险,而且要为家长买保险。现阶段我国医疗体制正处在改革阶段,更多的人开始寻求商业保险来保证正常的家庭生活。其实,低收入家庭最好考虑低保费、高保障的人身险险种。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好,则可考虑买身故保障和生存保障并重的两全寿险品种。

保险知识,投保投资型保险需要消除的三大误区


保险专家提醒广大投资者,投资型保险并非稳赚不赔,因为按照功能划分,投资型保险重在投资,风险保障则是其附加部分。因此面对保险公司高回报理财的诱惑,购买投资型保险时须保持理智,尤其须消除三大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投资型保险主要就是进行投资。

如果把这种保险当作投资,遇到急事用钱时,就要面临提前退保。多数情况下,提前退保,保险公司都要收取大量手续费,如此会白白损失钱财,非常不合算。

误区二:投资型保险收益和保障可兼得。

专家表示,这种保险在某个时期可为保险购买人带来高于储蓄存款和国债的收益,但投资型保险的收益和保障是有侧重面的,主要表现在分红和收益上,而在风险保障上,投资型险种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这类保险所提供的一般都是意外险保障,且保险金额低。

误区三:投资型保险收益能得到保证。

保险公司的保险收益一般都来自对收取保费的运用,没有谁敢保证其资金的投资一定会有收益且很高。理论上说,投资型保险都是通过对出险率的预期而设定保险费率。再说投资的风险不属于纯粹风险,并不在保险公司承保范畴内。

因此,即使保险公司再作出怎样的保险收益承诺都是不准确的。

消费者如何走出投保误区 选购保险三大正解_保险知识


保险的本质是什么?如何购买保险可以让生活更安心,家庭财务更稳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对购买保险的方法提供最佳的理解!

保险是家庭财务的“守门员”

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的五大需求中,安全是第一需求。在个人家庭理财金字塔中,保险保障就属于最基础的第一层面。先安排基础保障,再考虑各种投资,千万别拿投资代替保险。

传统的寿险好比家庭财务的守门员,避免家庭财务由于风险陷入危机,属于避害型产品;而股票和基金投资好比家庭财务“得分”的前锋,肩负家庭资产增值任务,属于趋利型产品。保险和其他各类投资理财工具各司其职,占好各自的位置,整个家庭理财才能顺利、圆满。

选择适合的保险保障

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结构状况、不同财务状况的人士而言,大家的具体保障需求也不尽相同。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需求,才能选择合适的保险产品。

人寿保险的种类繁多,传统保障类产品可以分为寿险、意外保险、养老保险、重大疾病保险、普通医疗保险等,还有新型的分红保险、投资连接保险、万能保险等。从顺序上说,大原则应该是先安排保障类产品,后考虑理财投资类保险。

具体到每个家庭和个人身上,我们不妨根据一个人的成长阶段来分别作个梳理。

20~30岁左右的单身期,第一顺位保单应该是意外险保障,然后可以辅之以部分的定期寿险和医疗保险。因为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而言,买份高额的寿险几乎是不现实的,这个阶段的经济能力有限,还在创业或打拼,还要为买房、买车做准备,意外险是这个阶段必备的第一张保单。意外险提供生命与安全的保障,功能是身故给付、残废给付,而且费率低保障程度高。买一份意外险是对生命的保障,更体现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偿。

到了30~40岁的家庭成长期,如果自己成为了家庭的主要收入者,那么第一顺位是给自己安排好寿险保障。寿险保障可以根据经济能力不同选择定期寿险或终身寿险。两者保障功能完全一致,都可以在不幸发生身故(无论是意外情况导致还是生病引发的)时获得理赔,有些寿险产品也可以对伤残进行保障。第二顺位的保单应该选择意外险,补充身故或残疾的保障额度。然后,第三顺位应该是考虑自己的重大疾病保险。第四顺位是考虑普通住院医疗保险或医疗补贴保险,以弥补普通疾病带来的收入损失。

在一个家庭成长的阶段,除了夫妻双方特别是家庭支柱一方的保障外,我们当然也不能忽视孩子的保障。对于孩子而言,我们建议将重大疾病类保险作为第一顺位选择,因为现在儿童大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其次是孩子的意外伤害类保障,第三顺位再考虑孩子的教育金保险。

成年人到了40岁以上,健康医疗和养老保险迫不及待需要全面拉高,此时对于家庭支柱而言,第一顺位的保险安排应该是重大疾病保险,第二顺位可以考虑养老金收入类保险。购买养老保险之前,要算清楚以后每月能拿到多少钱,能拿到多少岁或者多少年。养老金的领取分两种形式,一种是每月领固定的金额,另一种是逐年递增,应视不同情况与经济承受力而选择。

50岁以后,医疗和养老成为基本的两大问题,需求度并没有降低,但已经很难购买。反倒是随着年龄增长健康状况下降,骨折等意外身故比较容易发生,因此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不妨再次将意外险(特别是含有骨折等老年人常见意外病症的)保障作为第一顺位选择的产品,如果能选择到医疗保险自然更好。

不断调整保险配置

也正因为年龄、家庭结构变化、收入和家庭财务状况变化都会影响个人及家庭成员对不同保险产品的需求变化,因此要提醒大家,最好每两年检视一下自己的保单,原有的保障是否能够满足现阶段的需求,是否该做些调整?若能根据个人和家庭具体状况按需选择合适的保险,并随着家庭变化而做符合切身需要的调整,进能逐步为家庭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保障体系,真正发挥保险的“家庭财务守门员”作用。

今年39岁的殷永福第一次买保险已是10年前。那时,殷永福只身一人在上海青浦区开办工厂,在代理人那里买了一些综合意外险和少额的终身寿险,年缴保费不到2000元。

几年后,殷永福娶妻生子,工厂的业务也逐年发展日渐红火。殷永福的工作越来越忙,妻子担心他工作太累会影响身体健康,于是建议他加保了重大疾病保险附加住院补贴保险。此外,人过三十,寿险也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所以他为自己又买了一份两全寿险。

有一年,殷永福肺炎住院,出院后很快获得了保险公司的理赔金,让他感受到保险的好处。于是,又为自己和妻子买了养老保险,并为孩子上了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年缴保费超过了7万元。

如今很快要过40岁的生日了,殷永福觉得退休后的养老生活似乎离他越来越近了。按照他目前的生活水准,将来靠一点微薄的退休金怎么可能维持如今的生活质量呢?生日前夕,殷永福又为自己和妻子买了一些万能寿险,准备作为今后的养老基金。

这些年来,殷永福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保险计划,按照人生的发展和财富的累积,循序渐进地购买保险并且作出合适的调整,具体险种有增有减,具体额度边增边减,不让自己“吃力”,也不让自己的家庭“缺乏安全感”,在经济成本和保障性能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才算是打造了一份家庭保险的“黄金组合”。

保险知识,基金定投三大策略


参与基金定投,便利用了定投分散风险、摊低成本、复利增值等优势。看起来,基金定投真是一项操作简便、省心省力的投资,而且小投入,大产出,最终可能成就一个人的财富梦想。理财专家则提醒,定投也并非那么简单,要取得较好回报,定投也须掌握诀窍。

基金公司专业人士提出,虽说基金定投不必主动管理,但也不能一“投”了事,设定一个目标、收集低成本筹码、遵守投资纪律,在弱市中也坚持,有了这几项策略和方法,可望进一步提高投资收益。

在弱市中也要坚持。这似乎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比如,去年年底不少投资者取消了基金定投业务,基金公司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中止定投的人,理由几乎都是:熊市来了,如果股市继续下跌损失将更大。

而现在看来,弱市中坚持定投的人摊低了成本,熊市中加磅定投,扩大底部仓位者,则更是投资者中的机智人物。

基金公司人士提出,沪深股市大起大落的2007年和2008年也很能说明问题。大部分基金投资者在2007年入市,特别是当年四季度股指高挂5000多点时。而股指跌到2000余点时,市场交易量极度收缩,甚至去年下半年几乎无人再买基金。在该贪婪的时候恐惧,在该恐惧的时候贪婪。定投恰好让人们克服人性的弱点,遵守投资纪律。

低价收集筹码。定投刚开始没多久便“中途下车”,便偏离了定投的初衷,也失去了应该享有的复利增值益处。

基金公司人士提出,基金定投正是依据牛市、熊市交替出现而设定的投资策略。同样的资金额,在牛市时获得较少的筹码,在熊市获得较多的筹码,最终摊平成本,获取平均收益。

而近期工商银行与46家基金公司共推的基智定投业务,实现了定投的功能升级,可望进一步提升定投的投资效率。基智定投的定期不定额功能,根据股指与其180日均线的比较决定当期扣款额,若股指超过180日均线一定幅度(如15%以内),则减少扣款金额(如为基准金额的90%),反之亦然。如此进一步降低定投的申购成本。

广发基金公司的人士曾提出,通过定投汇聚财富的诀窍,就是在低位收集足够多的筹码。

分析人士称,在股市下跌时增加基金定投,待股市上涨时,开始减少自己的定投份额,至“获利满足点”时定投份额达到最低,那么最终结果不但会优于指数表现,而且比在股市上涨时开始投资基金获得的收益还要高。

设定一个目标。刚开始工作的青年人一般都认为没多少钱储蓄或投资,但参与了基金定投,如同进行了一项带有强制性的储蓄计划,便有助于投资者实现其财富管理的目标。同样,孩子压岁钱的利用、子女教育、买房置业、养老保障等经费的筹集等,都可以通过类似方式去努力实现,从而完成人生每一步的跳跃。

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也可帮助投资者以相对长远的目标来观察自己的投资、评估其成绩,不至于半途而废。

当然,定投也非一统天下的万能之策,对于一个善于进行资产配置的投资人,定投与其自主的股市、债市投资往往并行不悖。

万能险投保三大注意


万能险既有保障功能,又有投资收益。因此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是万能险不是适合所有人,专家表示万能险更适合收入稳定、期待中长期回报的投资者。如何正确选择万能险发挥万能险的投资优势。

万能保险指包含保险保障功能并设立有保底收益投资账户的人寿保险,具有以下特点:

缴费灵活,收费透明。通常说,投保人缴纳首期保费后,可不定期、不定额缴费。同时,保险公司向投保人明示所收取的各项费用。

灵活性高,保额可调整。账户资金可在合同约定的条件下灵活支取,按照合同约定,投保人通常可提高或降低保险金额。

设定最低保证利率,定期结算投资收益。万能险为投资账户提供最低收益保证,且可与保险公司分享最低保证收益以上的投资回报

寿险分析师建议,只有在拥有了充足传统人寿保险的基础上,还有剩余资金,才可以考虑购买万能险,老人和短期投资者并不适合购买万能险。对于那些希望用万能险给孩子储存教育金的父母来说,万能险并不是最优的方案,需要附加健康险等险种才更全面。

此外,期望万能险带来较高回报的人,也不适合购买。另外,对于有充足闲置资金的市民来说,专家建议可以缩短缴费期、增加每期缴费的额度,可以尽快将资金投入运作,利滚利,以尽量提高保障额度或投资收益。

向“光杆保单”说不只购买一种产品的保单被称为“光杆保单”。有的客户出险后经常抱怨保险什么都不保,白买了,是骗人的。事实上,如果只买了养老险,生病住院肯定无法得到赔付。

管得多、保得全已不再是衡量单一产品好坏的惟一标准。种类丰富、单一产品专业化发展,客户根据需要自由搭配组合,将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才是保险产品的发展趋势。

理财目标有变化,客户也可以随时请业务员为自己重新设计保额、追加保费或者部分领取计 万能保险提供的是身故保障,客户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包括意外类、健康类和住院医疗综合保障类在内的十多种附加险。这样,保障更加全面,费用相对低廉。

投保三大注意事项

首先,万能险的收益率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每月公布结算利率。从目前来看,万能险的收益率虽然较银行理财产品、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都高,但其并不能保证在任何时间段都能取得较高收益。

其次,并不是所有万能险都能取得较高收益,目前结算利率在5%的只是凤毛麟角。为何不同公司万能险投资收益率差距如此之大,工作人员表示,一方面和公司投资能力有关,另外也与产品设计有关,保障范围有限,在被保险人身故或需要长期护理时才进入保证范围内,其更偏重理财功能,因此收益率较高。其他公司产品可保障范围更多,因此收益率相对低些。不过,也有保险业内人士表示,万能险的结算利率主要参照银行利率和理财产品收益,且一般较理财产品略低。如果个别保险公司万能险利率比较高,可能是出于市场、品牌等原因“赔钱”来做,其实际收益可能达不到这个水平。

最后,像购买其他保险产品一样,购买万能险也要向保险公司支付相应的费用,如初始费、领取费、保单管理费、风险费等。目前,根据多家保险公司的万能险产品说明,通常保单生效10年内,投保人都要向保险公司支付相当金额的初始费。第一年交得最多,初始费往往占所交保费的65%至70%,前三年的比例相对较大,第五年后相对较小。此外,投保人还要支付保单管理费按月收取,每月5元或者10元。领取费则是投保人在保险到期之前提前支取账户金额的费用,前五年的领取费一般依次为10%、8%、6%、4%、2%,风险费则是根据被保险人年龄、身体状况等来收取。而扣除后的费用,才会用来投资。

文章来源:http://m.bx010.com/b/50005.html

上一篇:保险缴费期该如何选择?_保险知识

下一篇:平安世纪赢家终身寿险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