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知识,投保投资型保险需要消除的三大误区

2020-10-16
新入保险需要懂的知识

保险专家提醒广大投资者,投资型保险并非稳赚不赔,因为按照功能划分,投资型保险重在投资,风险保障则是其附加部分。因此面对保险公司高回报理财的诱惑,购买投资型保险时须保持理智,尤其须消除三大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投资型保险主要就是进行投资。

如果把这种保险当作投资,遇到急事用钱时,就要面临提前退保。多数情况下,提前退保,保险公司都要收取大量手续费,如此会白白损失钱财,非常不合算。

误区二:投资型保险收益和保障可兼得。

专家表示,这种保险在某个时期可为保险购买人带来高于储蓄存款和国债的收益,但投资型保险的收益和保障是有侧重面的,主要表现在分红和收益上,而在风险保障上,投资型险种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这类保险所提供的一般都是意外险保障,且保险金额低。

误区三:投资型保险收益能得到保证。

保险公司的保险收益一般都来自对收取保费的运用,没有谁敢保证其资金的投资一定会有收益且很高。理论上说,投资型保险都是通过对出险率的预期而设定保险费率。再说投资的风险不属于纯粹风险,并不在保险公司承保范畴内。

因此,即使保险公司再作出怎样的保险收益承诺都是不准确的。

相关知识

解析投资型保险三大险种 避免保险误区


保险已经逐渐走入了人们的生活,投资型保险备受消费者的青睐。但是仍然有很多消费者对于此类保险了解甚少,常常会走入保险误区。怎么选择投资型保险?有哪些注意事项?

投资型保险包括分红保险、投资连结保险和万能保险等,这些产品的红利和收益是不确定的。提醒您,购买投资型保险要了解其风险和特点。

一是分红保险。分红险是时下比较受捧的险种,不过分红险的红利数额并不确定。在很多保险的宣传资料上,都会有高中低三档的红利预测,不过这仅仅是预测。由于红利来自“死差益”、“费差益”、“利差益”等,因此与保险公司经营状况、市场变化等息息相关,并无保底一说。

分红保险是集风险保障、储蓄和投资三种功能于一身的人寿保险产品,保险期限较长。购买时要注意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的演示红利并非保证红利。实际红利水平是由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确定的。仔细阅读分红保险产品说明书,充分了解该产品的性质、特征、保险公司对产品费用率、红利及红利分配方式、保单持有人承担的风险、退保问题的规定等。分红保险是一种长期投资方式,在投保初期,成本高,费用大,红利少;之后随着产品的各项费用大幅下降,现金价值累计加快,红利分配也逐渐增多,其投资功能要通过一段较长时间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客户购买分红保险后,应尽可能避免退保,否则将发生比不分红保险退保更大的损失。

二是投资连结保险。投连险可算是保险中投资能力最强的险种了,与证券市场的关联度最高,不过高收益可能往往伴随着高风险,而且投连险账户盈亏都是100%由投资人承担,因此购买之前务必先衡量下自己的实际风险承受能力。

此类产品不承诺投资回报,所有投资收益和损失由客户承担。适合于追求资产高收益同时又具有较高风险承担能力的投保人。开办投资连结保险的保险公司至少每月一次在公众媒体上公告投资账户的单位价值。投保人可注意阅读,掌握投资单位价值的变动情况。重点了解该类产品投资收益与投资账户的关系、投资账户的情况、对投资账户收取的各项费用的情况、投资账户面临的主要风险、投保人退保时保险公司要扣除的费用和投保人可退还份额等事项。

三是万能保险。万能险设有保底收益,不过标准不太高。这是一种比较灵活的险种,投保人可以根据人生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保障的额度,同时可以选择何时多缴、何时少缴保费。通常这类险种比较适合筹划养老金、教育金的投保人,对刚刚结婚的“80后”族群而言,大部分情况下不是很合适的险种选择。

此类保险是包含保险保障功能并至少在一个投资账户拥有一定资产价值的综合人寿保险产品。消费者应全面了解万能产品的保证利率(保底利率)、费用扣除情况、风险保费扣除情况、死亡保险金和保单价值等的变动情况。消费者购买万能保险产品后,还应注意自己的保单状况,及时缴纳保费,避免因保单现金价值不足而影响合同的效力。万能保险投保金额超过一定额度以上,拥有追加保费功能,可以在追加足够多的保费后,以后几年不再缴费,甚至终身不再缴费。

投资型保险 误区一:分红保险=银行存款。

分红保险可分配的红利是不确定的,没有固定的比率,分红水平主要取决于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消费者不要将分红保险产品与其他保险产品或金融产品(如国债、基金、银行存款等)作片面比较。

投资型保险 误区二:万能保险的所有保费均用于投资。

万能保险产品结算利率设有保证利率,超过保证利率的部分是不确定的。消费者缴纳的保费并不是全部进入投资账户,而是要扣除风险保费和经营管理费用。消费者应详细了解各项费用扣除情况。结算利率仅针对投资账户中的资金。保险公司每月公布的结算利率是年化收益率,只能代表当月的投资情况,不能理解为对全年的预期。

投资型保险 误区三:收益有保证。

投资连结保险产品的投资回报具有不确定性,投资风险由投保人全部承担。投资连结保险产品一般分设多个账户,由于投资渠道不同,每个账户的风险、收益不尽相同,消费者应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投资账户。消费者缴纳的保险费并不是全部进入投资账户用于投资,而是要扣除风险保费和经营管理费用,应详细了解各项费用扣除情况。

保险知识,谨慎商业险投保的三大误区


购买商业险的3大误区

误区一:不“量体裁衣”,一味追捧投资回报

“先保障后投资”是购买保险的黄金原则,我们需要购买传统的纯保障型险种。中年人一般是家庭支柱,可选择较高的额度,同时可选择投资理财型保险为养老做准备。老年人最担心疾病风险,但是由于年龄等因素,老年人可以够买的重疾险不是很多,并且保费会很高,可以考虑一些针对老年人设计的意外险产品做社保的补充。

支招:【按轻重缓急,多层次构建全面保障】

第一份保险:给家庭的顶梁柱买意外险;再考虑重疾险。构建基本保障后家长可以考虑涉及子女教育及养老规划的保险。在此之后在考虑投资型险种。

误区二:不“量入为出”,忽视对自身经济条件的把握

一份保险的保费支出从几元到上百元不等,买保险不能盲目跟风,在不同时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险种,确保保费支出符合需求且能够负担。一般而言意外险的保费比较便宜,寿险保费稍贵,保额越高保费相对较贵些。

支招:【根据自身的需求定制,根据经济条件筛选】

经济条件较弱的,首先为自己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或定期寿险,再购买重大疾病险。经济条件较宽裕的,可购买终身寿险(分红型)、定期重大疾病保险、住院津贴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险种组合。

误区三:不“深思熟虑”不仔细研读保险条款

购买保险产品,一定要认真看清保险条款,尤其是对保险责任、免赔事宜等核心部分,要进行全面、详细地了解,这样才能有效保护好自己的利益,才能保证买到的保险产品真正符合自己的需求,在需要时才能派上用场。

保险知识,女性投保避免三大误区


女性保险,顾名思义是为女性量身定制的保险产品,针对一些女性特有的情况,改变一款产品男女老少通用的情况,更大化地让女性受益。不同年龄的女性,应根据不同阶段,选择最适合的女性保险产品。

单身女性购买保险应该以保障为先。20多岁到30岁的单身女性,正处于个人事业的打拼期,收入少且不稳定。此阶段应多以保障自己为前提,可选择纯保障型的健康类保险和意外险,如能同时享有红利生息,就更加值得考虑。

已婚女性通常已有稳定的工作收入,对生活有着长远的规划。此时,可以结合另一半的经济状况,从家庭健康、子女教育和退休养老三方面综合考虑。一般而言,医疗、意外等保障类产品应首先考虑,其次,再考虑养老和投资类产品。与此同时,已婚女性的保费最好和全家共同规划,如果家人选择的保险产品已涵盖了全家人都能享受的医疗保障,则可以适当改变投保重心;全家年保费支出建议占家庭年收入10%左右。

避免女性保险购买误区

误区一:忽视关爱自己。女性投保,往往会优先考虑家庭、孩子、丈夫,而忽略了自己。

误区二:选择保险产品不平衡。应从意外、医疗、定期寿险等方面全方位考虑。建议先参看自己的社保和已投保的险种,看看还有哪些方面没有涉及,避免重复购买或出现保障真空。

误区三:一味选择周期长的产品。建议可将一些健康类保险的交费期定在20年左右,而对于理财类保险,则可以把交费期定得短一些。

投保人身保险的三大误区_保险知识


人身保险是一种从根本上获取家庭保障的手段,它将单个的风险分散到整个社会,由大家来共同承担,可以说是一种社会风险共担的机制,同储蓄及其他投资方式有本质的区别。

人身保险是一种从根本上获取家庭保障的手段,它将单个的风险分散到整个社会,由大家来共同承担,可以说是一种社会风险共担的机制,同储蓄及其他投资方式有本质的区别。保险来保障生活,有钱更需要靠保险来保全财产。然而,不少人对人身保险的认识存在种种误区,专家指出,大家应该正确的认识人身保险,让保险给自己的生活“添彩”。

误区之一:买保险不吉利

所谓的保险就是为了应付突发事件,以防万一。要办保险离不开病、死、灾祸等代表某种灾难的字眼,而这些字眼又是人们不喜欢看到的。但孰不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买保险是应付突发事件的必要手段,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讲买保险等于是买平安。

误区之二:买保险不为保障为投资

银行第七次降息之后,各家寿险公司纷纷调整险种结构。同过去以投资功能为主的旧险种相比,新险种更注重保障性,增添了许多非常有益于投保人的选择功能,如“减额交清”、“保单借款”、“可转换权益”和“保额增加权益”等。在不增加保费的情况下,提供给投资人更多的选择、变更权益的机会。其实,保险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保险这种契约关系使参加保险的人在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死亡、丧失劳动能力或年老退休后,由保险人给付保险金,借以维持其正常的经济生活。注重保险的投资功能必然偏重于人寿险的投资,而忽略人身意外和健康险的投资,是人寿险市场不成熟的表现。一般来讲,人寿险的保费相对较高,低收入家庭承担不起,他们有了灾难保险却帮不上忙,不利于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相信随着科学理财观念的加强,人们会走出寿险投资的误区,投资适合自己的寿险险种,使生活真正无后顾之忧。

误区之三:买保险只注重为子女

特别是城市家庭,大多是父母加独生子女的三口之家模式。谈及保险很多人关心的是为孩子买保险,似乎为孩子买了终生寿险,才算是为孩子买了一份平安。其实,家长是家庭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一旦他们因意外、疾病等丧失工作能力减少或失去收入的时候,家庭将陷入困境。给“家长”买保险才能给孩子的学习、生活以保障,才能给家庭一份平安。科学家庭的寿险组合不但要为孩子买保险,而且要为家长买保险。现阶段我国医疗体制正处在改革阶段,更多的人开始寻求商业保险来保证正常的家庭生活。其实,低收入家庭最好考虑低保费、高保障的人身险险种。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好,则可考虑买身故保障和生存保障并重的两全寿险品种。

保险知识,投保少儿险需远离三大误区


保险是爱与责任的体现。伴随着保险观念的趋于成熟,各种少儿险成为家长送给孩子的特殊礼物,如意外险、健康险、教育金保险等。保险专家提醒,“六一”节来临,为孩子提供完善的保险保障必不可少,但要避开投保误区。

完善家长保障是前提

为了表达对孩子的关爱,不少家长考虑为自己的宝宝购买一份保险,来搭建宝宝未来的健康和教育保障体系,而忽视了自身的保障。实际上买保险最基本的原则是,先保家庭经济收入最高的人,一旦家庭经济支柱丧失经济能力,将直接影响家庭生活质量,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也将受到直接影响。

因此,父母在为子女规划保险之前,应首先考虑自身的保障是否齐全。保险专家提醒,投保人应该拥有一份充足的家庭保险计划,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经济后盾。

目前,市场上有不少以家庭为投保单位的产品,通过一份保单来为子女做好教育规划,同时为夫妻做到充足保障。

教育金勿排少儿险首位

通常情况下,家长对孩子未来前途的关注胜过对现实风险的关注,总是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为孩子未来的高中、大学甚至出国留学储备学费。不过,专家提醒,勿将教育金排在少儿保险的首位。

对于少儿来说,由于免疫力低、身体发育还不健全、风险抵抗能力弱,意外和疾病发生几率较高,投保顺序应以意外、医疗、重疾为先,其次再考虑教育金及其他投资型产品。

“教育金是10年或者20年需要花的钱。”保险理财规划师表示,首先应该规避的是目前可能出现的风险,即意外、疾病。意外险和重疾险是必备的保护伞,并附加住院医疗险,以备因意外、疾病而支付治疗费用,然后根据家庭经济条件适当为孩子“零存整取”储备教育金。

不过,针对少儿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特点,投保应有所侧重:对于0至4岁少儿来说,发生呼吸系统疾病概率较高,保险理赔率也较高,应首先考虑疾病方面的保障;对于5至14岁青少年来说,发生意外的概率更高,应优先考虑意外险;对于15至18岁未成年来说,读高中、大学甚至出国留学所需的大笔教育金需求迫切,因此应在意外、健康保障基础上,考虑教育金的规划。

保费豁免不可忽视

保险理财师指出,在购买少儿险时,记得选择附加保费豁免功能。保费豁免,顾名思义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投保人可以不再缴纳后续保费,但保险合同仍然有效。最常见的是“重大疾病保费豁免”或“身故或全残保费豁免”。保费豁免附加功能与少儿险的组合搭配最为常见。

作为主要缴费力量,家长都应考虑购买一份保费豁免附加险,来确保一旦不幸发生,给孩子的保险保障仍然可以继续有效。保费豁免功能可以说是为儿童险上的安全锁。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保费豁免附加险并不是无条件豁免保费,多数是因投保人(如父母)因意外或疾病导致身故或全残才能豁免保费,同时享受保险保费豁免防止功能。

保费豁免不可或缺,但如果家庭风险来临,单薄的保费豁免功能是远远不足以为孩子构建一个妥善家庭保障的。因此,上述保险专家建议,制订完善的家庭保险计划是必不可少的,这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经济后盾。

选保险应该避免的三大误区_保险知识


随着收入的逐步提高,家庭财富的不断积累,对于越来越多的家庭而言,保险已经显得愈发重要。在选购保险的过程中,以下三个常见误区应避免。

误区一:不看保障只谈收益

“我最近刚买了一份保险,缴费20年,每年8000多元,以后每3年就能返还9000元,到了60岁还能……”刘小姐很是高兴地向朋友们介绍她最新购买的保险产品,“很划算的”、“收益率不错”是她对这款产品的理解,不过,要说这份保险的保额是多少、保障范围是什么刘小姐反而不知道了。其实,这是刘小姐第一次买保险,她并非出于保障的目的,而是觉得手头有点闲钱,又不知道该如何投资,所以在保险公司营销员的推荐下购买了这款产品。不难看出,刘小姐对保险有着一定误解,而这种“重收益、轻保障”的现象在投保人中比比皆是。很多人在购买保险时的第一句提问就是,“收益率怎样?”而实际上,尽管很多保险产品具有保障和储蓄的双重功能,但对投保人来说更该重视其保障功能。保险的基本作用是规避风险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如果一份保单无法起到这样的作用,那么对投保人来说意义不大。相对来说,消费型的保险产品一般保费都不高,但保障作用却较强,投保人可以花更少的钱买到更高额度的保障,一旦发生保险事故,就能获赔高额保险金。这时候保险才能真正发挥保障、救急、弥补损失的作用。

误区二:保险越多越安心

蔡先生曾有过一次保险理赔的经历,也由此体会到保险的重要性。自那之后,他开始不断买保险,为太太和自己都投保了重疾险、养老保险、意外险,为孩子也投保了少儿重疾险、意外险、教育金保险,各个险种相加,每年的保费就要花费3万多元,而他和太太的年收入不过15万元。“虽然每年缴费还挺吃力的,不过想想都是很重要的保险,就算紧一点要买啊。”蔡先生说。其实,蔡先生虽然不错的投保意识,也一定程度上感受到了保单的重要性,但在安排全家人保障时,却犯了“保单越多越安心”的错误。诚然,每一份保险的累加都会为个人、家庭堵住一个又一个财务漏洞,但还需根据自身需求合理投保。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根据收入来合理分配保费开支,不然,在享受保险对不确定风险保障的同时,反而会面临经济压力,影响日常生活的消费能力。像蔡先生这样的家庭情况,建议关注自己和太太的保险保障,以意外险、定期寿险、重疾险为主,稳定财务状况,至于其他保险,则可在经济能力进一步提升后考虑。

误区三:有社保就不需要再买保险

“我们单位已经给我交了‘五险一金’,保障还挺全面的,我自己就不必掏钱买保险了。”冯小姐是一个典型的年前白领,收入不错,公司提供的福利也不错,这让她觉得不必自掏腰包买保险。其实,冯小姐的“如意算盘”使她的财务状况存有漏洞。商业保险与各种国家强制的社会保险之间不可以互相替代,尽管有时候在保障内容上有所重叠,但商业保险是社保的有力补充。我们知道,社保的保障范围一般由国家实现规定,风险保障范围比较有限,且水平较低。其作用是保障一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和医疗需求,而不同种类的商业保险则可以保障个人、家庭在遭受不同风险时,都能得到相应的,较高额度的赔偿。以上三大误区相信不少人都对号入座了,希望消费者在日后购买保险时,能认清目前需求,按需选择。

文章来源:http://m.bx010.com/b/22220.html

上一篇:保险知识,保险公司不能借免责条款而随意拒赔

下一篇:中国人寿少儿教育保险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