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保险健康险的发展对策_保险知识

2021-06-16
关于商业保险的知识
中国确立了走向全民医保的医疗保障发展战略,商业健康保险在全民医保的制度框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目前,商业健康保险依然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在卫生筹资体系中的作用很低,其分摊民众医药费用风险的功能尚未发挥出来。因此,商业健康保险在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健康险,积极服务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于未来鼓励商业保险健康险发展的具体政策,保监会表示,将制定税收等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参加商业保险健康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而对各保险公司,《通知》则提出探索“兴办医疗机构、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的可行性和有效途径,延长健康保险产业链”等要求。

一位寿险公司产品研发部副总坦言,虽然大家已经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医疗费用对自己造成的经济负担,但多数人还没有形成多层次保障的观念,而要使这种需求转变成实际的消费,除了观念的引导,还需要在行业市场化道路上迎来更多的配套制度。

保监会在《通知》中表示,将制定税收等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参加商业保险健康险;积极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长期护理保险、特殊大病保险等险种,满足多样化健康需求;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经办管理服务;积极探索利用基本医保基金购买商业大病保险,有效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其中,税收优惠政策被业内普遍认为将是拉动商业保险健康险需求的一辆大“马车”。“一般来说,提高税收补贴力度会增加健康保险的覆盖率。”

朱铭来介绍,当前各国政府大多采用税收扶持政策来鼓励和刺激健康保险的需求和购买,其中美国由于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不广而成为税收优惠政策力度最大的国家。“是实现基本医疗保险100%全覆盖的成本高,还是对商业保险健康险采取税收优惠政策的成本高?”不过,对于业内目前期待很高的个税递延养老保险试点,一直以来因为一些地区财政吃紧、税源紧张而被认为在短期内很难大范围推广,那么商业保险健康险的税收优惠政策也会因此搁浅吗?对此,朱铭来认为,“同个税递延养老保险相比,财政、税务部门对商业健康险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的资金成本更小,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难度虽有,但不会像养老险那么大。”构建产业链 商业健康险经营的难度之大,一直是业界公认的,专业健康险公司至今普遍亏损即是有力证明。“商业保险健康险赔付率较高,盈利情况欠佳,主要原因就在于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的利益对立。”

上述申银万国分析师认为。作为健康险业务涉及到的第三方,医院处于强势地位。据了解,我国现行医疗费用的支付采用先治疗、后报销的形式,因此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多数医疗机构会采用一些手段使医疗费用大幅提高。在朱铭来看来,之所以健康险产品属于薄利产品,经营风险很高,正是因为来自医疗机构不可控制的费用风险,这一现状令其风险评估和管理更为复杂。监管部门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早在几年前就提出鼓励保险公司兴办医疗机构。

据了解,有的公司已经在该领域展开具体行动,如目前中国平安不仅以战略投资者身份投资了深圳龙岗中医院,还通过旗下平安信托入股了慈铭体检,并且与中山大学合资成立了广州宜康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旨在打造华南地区最高端的体检及诊断中心。而此次《通知》再次明确提出,各保险公司要加快健康保险业务创新,积极发展重特大疾病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满足多样化健康保障需求;积极稳妥推进医保经办服务,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健康保险信息系统建设,认真开展数据积累和分析工作,提升健康保险风险管控能力;探索保险公司兴办医疗机构、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的可行性和有效途径,延长健康保险产业链。

相关知识

如何推进专业健康险的发展?


专业健康险,在几年前对大多数人还是个陌生的词汇。如今,随着一系列鼓励性政策先后出台,商业专业健康险开始进入更多人的视线,也让业内人士看到了保险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虽然目前市场销售的专业健康险产品达到上千种,包括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等。但当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巨大。那么,如何进一步推荐专业健康险的发展呢?专家给出了以下建议:

首先,建议国家进一步明晰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之间的关系和界限,真正利用市场机制,实现“保基本”与“多层次”共赢,为商业保险提供应有的发展空间和公平的竞争环境。

第二,在资金运用方面,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关于“鼓励商业保险机构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托管、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投资医疗服务业”的表述,建议尽快出台政府支持措施。

第三,建议将商业健康保险纳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规划之内,通过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释放商业健康保险服务业发展潜力。此外,建议政府出台对短期团体费用补偿型健康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等险种减免征收营业税的政策。

第四,建议政府研究完善使用社保账户余额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使得社保账户资金在医疗保障的范围内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此外,研究完善居民个人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保费支出从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政策。

第五,建议在保险行业与社保及医疗机构信息对接和共享方面,政府能有相应的政策支持。

专业健康险——相关链接专业健康险公司的尴尬转身

近日有消息称,5年前获批筹建的正华健康险公司已正式获得保监会的批准,改制为寿险公司。最后一张健康险牌照转制寿险,既透视出专业健康险公司的模式艰难,也显示了监管部门对于市场自发选择的理性认同。

健康险的“专业化”经营模式似乎早已成为广泛共识。专业经营模式的公司理论上可以集中公司的资源,形成专业优势和核心竞争力,降低公司单位产品的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效应。比如,从2005年开始陆续成立的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在健康保险产品开发模式、健康管理服务理念以及利用医疗服务资源或与医疗服务提供者的合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一定的专业优势。但必须指出的是,如果专业化优势不够明显,则并不一定能迅速地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即便是专业经营模式的公司也不例外。如2006年国内健康险的保费收入中,4家健康险公司的贡献占比仅为2.7%,2007年的占比不到10%,2008年最高为24%。而为了谋求生存,其保费收入中也暗含相当比例的理财型保险业务“水分”。可见,即便考虑到发展阶段等因素,专业健康险公司也并没有获得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

另外,专业经营模式的保险公司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专业化优势,还取决于外部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制约是一个共性问题,对于综合性经营的公司和专业经营的公司都存在影响,但由于专业经营模式公司的业务领域单一,受到的影响和冲击可能更大。比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滞后、医疗保障制度尚未定型、税收支持政策尚不完善等政策环境问题直接制约了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的发展。

健康险规模占比仅一成 专业化发展困难重重

2002年以来,健康险每年增速保持在20%以上,今年一季度的增长速度在25%左右,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健康险消费需求很大。但这与专业人士的预期还有很大差距,因为我们的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差异很大,几家专业公司也都感觉经营难度比较大。拿北京来说,北京是全国最大的健康险市场,保费收入80亿,占全国10%左右,有74家保险公司。2009年,北京保监局做了一系列调研,发现商业健康险在北京的经营也比较难,具体表现为:公司缺乏必要的数据积累,行业没有统一的经营标准,行业缺乏合作和自律,健康险经营还很不专业。病例数据滞后、医疗信息难以获取等已成为商业健康险公司发展的掣肘,尽管包括北京在内的部分地区正在积极搭建行业信息化平台,但数据累积繁琐而缓慢,仍处于初级阶段。

保险知识,反商业贿赂面临的现实与保险对策


一、保险反商业贿赂面临的现实

1.信息不对称,治理遭遇盲区。保险商业贿赂主要采取账外或暗中的方式,具有隐蔽性,一般只有当事人、经手人知情,除非举报或深入审查,否则很难发现。而且,商业贿赂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将商业贿赂隐藏于人情往来之中,不容易认定。这使保险商业贿赂的治理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遭遇了盲区。

2.专项行动易施,潜规则难改。保险商业贿赂存在多年,已渗透到产险、寿险、中介和资产管理的各个业务领域。由于较为普遍和长期地存在,商业贿赂成为一种事实上的“潜规则”。虽然国家和监管机构治理商业贿赂的态度坚决,开展了专项治理行动,但很多人认为专项治理行动的短期努力不可能彻底改变多年形成的不良习惯,担心行动一结束,一切又故态重萌。

3.行业不乏整治与自律,但收效有限。近年来,监管机构不断加大对商业贿赂的查处和整治力度,如开展专项检查和整顿行动,组织保险机构签订不同形式的《行业自律公约》等。很多保险机构也进行自律,加强内部检查和审计。但是整体收效并不理想,商业贿赂行为屡禁不止。在有的省份和地区,类似《行业自律公约》或自律行动常常不了了之,一些航意险联盟也以失败告终。

4.治理商业贿赂与短期业务发展出现矛盾。很多保险机构和员工采取商业贿赂行为,主要目的就是争抢业务,巩固和拓展市场。由于商业贿赂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潜规则”甚至是常见的展业手段,致使一些保险机构在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行动过程中,担心短期业务发展出现下滑,对深入开展商业贿赂治理工作存有顾虑,甚至认为在反商业贿赂问题上,“谁先治理、谁先死”。

二、现实成因分析

目前,保险反商业贿赂面临的现实,既与保险业自身发展尚不发达有直接关系,也与社会经济运行环境不健全密不可分。具体分析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现实利益趋动。从普遍意义上讲,人都有逐利倾向,即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也要追求利润。与普通人求利不同的是,商业贿赂者或是把企业利益置于社会并益和商业伦理之上,或是把个人利益置于企业利益之上,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和途径,甚至不惜违规违法,获耳不正当的利益。为扩展保费规模,有的保险机构和员工利用少数投保人及其工作人员的逐利心理,在账外Hi中给予高额手续费、高额返还和高额回扣。还有一些人利用工作之便,通过商业贿赂中饱私囊。如,与个另关系人串通,私自侵占给保户的价格优惠;在定损和修理车辆时故意扩大赔付,暗中获取差额回扣;在办理钳行存款、采购等工作中,收受对方给予的财物等等。治理商业贿赂行动触及这些人的既得利益,不可避免划遭到干扰和抵制,致使治理成效相对有限。

2.竞争手段单一。在计划经济下的独家经营时代,保险业几乎不存在商业贿赂。随着保险业由垄断矗向开放,市场竞争开始激烈。受市场整体发展水平的影响,竞争手段还比较原始。有的公司由于成立初期社有明显优势,为迅速打破市场格局,抢占渠道和客户,采用了商业贿赂的手段。有的公司虽然具有长期积舅的品牌、网络、技术等在位优势,但是面对市场格局的快速演变和客户的现实利益需求,一些分支机构盲目婵随,也采取商业贿赂等短期行为。对少数保险机构而言,商业贿赂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竞争手段。此外,有创员工业务知识不扎实,展业技能和手段比较单一。由于商业贿赂易于操作且收效快,成为他们展业的主要寻段,久而久之养成了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的不良习气,更加不注重学习和竞争手段的创新,也更加依赖商业贿赂拓展业务,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3.机制与管理缺位。一是经营理念与考核导向不匹配。有的公司虽然确立了效益为先的经营理念,但在实际的业绩考核中仍然偏向业务规模,甚至个别公司及分支机构在扩张初期就是“以保费论英雄”。经营理念与考核导向的不匹配,让基层和员工无所适从,必然在思想和行为上出现偏差。一些公司和员工只关心短期利益和现金流,只关心如何卖出保单、收取保费,很少考虑经营效益和市场规则,为完成任务和目标,不惜采取商业贿赂等手段,甚至不计成本地拓展市场。二是内部风险管控缺乏有效制衡。有的公司虽然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是内部缺乏有效制衡,承保、理赔权限不清晰,业务流程和财务制度不规范,稽核审计与效能监察相对弱化,责任追究难以深入,使公司内部风险管控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给少数分支机构和个人实施商业贿赂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三是人力资源管理相对滞后。有的公司人员进出口不畅,冗员沉积较多,业务知识和技能老化;有的公司重业务培训、轻素质培训,商业伦理和职业道德教育明显匮乏;有的公司薪酬激励不到位,不能有效规避员工对商业贿赂的逐利倾向。

4.市场秩序缺乏公平公正。这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深入转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历史现象,也是保险商业贿赂治理成效相对有限的重要外部因素。一方面,从整个社会环境看,由于市场经济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完善,资源配置并不完全取决于市场支配,目前还存在行政垄断、行业垄断等现象。为获取交易机会,一些保险机构不得不遵从所谓的“潜规则”,采取了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事实上,从经营效益和经营风险考虑,保险机构并不情愿为商业贿赂付出高昂成本。另一方面,从保险市场看,市场秩序还不健全、规范。少数保险机构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通过商业贿赂争抢业务,甚至认为只要有利可图,可以不择手段。还有个别保险机构和人员无证、无照经营,严重侵害了其他主体的正当权益,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加速了商业贿赂行为的蔓延。这直接导致保险机构之间普遍缺乏诚信和自我约束意识,都把自己当成“羊”而把别人当成“狼”,都不考虑自己如何去信守约定,反而担心别人会首先破坏规则,所以自己也不能有效遵守承诺,致使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屡禁不止。这使得保险机构在治理商业贿赂时处于两难境地,既希望予以彻底整治,

农村发展需要商业保险


农村商业保险是社会基本保险的补充,对提高农民的抗风险能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十二五”规划建议中,“三农”问题仍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农村经济,而发展农村商业保险对于发展农村经济意义重大。

农村发展商业保险的必要性

农村居民面对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加大,亟待商业保险介入。随着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结构不断转型,风险系数也随之加大,家庭发生财产损失、火灾、盗窃的概率大大增加,交通工具、农机具出险率不断上升,需要商业保险公司大力发展农村财产保险。但是家财险和农机具保险一直是商业保险公司面临的两难选择:一方面,家财险和农机具保险的保险费率高,许多农民不愿投保此类保险;另一方面,保险公司想开展此类保险的风险管控困难,盈利空间小。但投保率低、利润小并不代表没有解决的办法,例如,在车险中广泛流行的NCD系统,能够有效地降低保险公司受理赔案的费用、控制风险从而提高车险的盈利空间,其他险种也可以效仿此系统。因此,只要商业保险公司致力于此类保险的开展,就一定能够找到为广大农民降低风险并且取得盈利的双赢战略。

农村发展商业保险有利于农村资本市场的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如果农村商业保险顺利开展,农民的储蓄率将降低,而保险资金上升,我们可以合理利用寿险资金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构建良好的农村资本市场,发挥农村商业保费在资本市场应有的作用,加大农村社会资金的流动性,促进经济的发展。保险资金还能够通过储蓄与投资之间的替代来优化投资渠道。由于保险对经济损失的补偿功能,农民的预防性储蓄降低,消费支出提高,有利于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另外,发展农村商业保险可以刺激农村消费。过去,农民为了保证自己生活的稳定需要自留一部分收入以防意外。特别是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涉及农民生活改革的进行,增加了他们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因此为了生活有保证,他们持有的预防性货币需求大量增加。这部分自留资金无法进入社会资金流转渠道,因此用于投资和消费的资金受限。如果商业保险进入农村地区,他们可以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生活也因有保证而无需自留大量资金,减少了预防性货币需求,而将更多的货币收入用于提高当前的消费水平。这样,农民能够通过保险的风险转移功能消除未来生活因意外发生而出现的波动,保证生活消费平稳,实现效用最大化。因此,农民通过购买保险的途径使得用于防范风险的货币需求下降,拉动农村地区的消费支出。

政府应该如何引导规范农村商业保险发展?

在农村商业保险的业务中,政府部门和基层干部应该有限介入甚至不介入,要改变当前政府统包统揽的做法,让保险公司直接与农民接触,接受农民的挑选,就像某位基层干部所言:“如果说下年再推荐这个家财险的话,要求他们从业务上,规范上加强管理,这样下去是不行的。再这样操作下去这样的公司可能也没有生存的活力了。”

另外,作为一项新鲜事物,要农村商业保险进村入户肯定很难,这就需要政府部门伸出有为之手,在鼓励农村商业保险开展业务的同时,既要做好宣传员,也要做好保险公司的监督员,农民维权的服务员,引导、规范保险公司的商业行为,让农民真正享受商业保险带来的权益和保障。

发展商业保险的意义有哪些


现如今,我国正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虽然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相较从前已有很大的提高,但从根本上来说,我国已然是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社会保险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可事实上,这些保障是远远不够的,面对强大的保障需求,商业保险的产生亦是必然。那么商业保险的意义是什么呢?

我们一般所说的保险是指商业保险。所谓商业保险是指通过订立保险合同运营,以营利为目的的保险形式,由专门的保险企业经营:

商业保险关系是由当事人自愿缔结的合同关系,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保险公司根据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达到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所谓社会保险,是指收取保险费,形成社会保险基金,用来对其中因年老、疾病、生育、伤残、死亡和失业而导致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工作机会的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商业保险的意义:

一、强化服务意识,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保险是市场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各保险企业要善于在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战略部署中找准切入点,在保障经济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实现商业目标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要通过保险业的改革发展,强化风险管理和损失补偿,推动建立市场化的灾害、事故补偿机制,增强经济发展应对灾害、抵御风险的能力。要围绕事关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做文章,加大对诸如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社会保障等群众切身利益攸关领域的业务发展力度,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更好地发挥保障作用。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宣传,积极做好保险宣讲工作,推动保险知识与保险消费理念的普及,让老百姓和企业真正了解商业保险的意义,使商业保险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二、创新服务模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时期经济工作的重点。保险企业也要顺应形势发展,加快推进销售、产品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创新。要转变业务增长方式,从单纯注重业务规模、数量增长转向注重速度与质量、效益的统一,从拼价格、拉关系的外延式扩张转向讲服务、比品牌的内涵式发展。要进一步优化服务结构,在做强传统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市场需要、民生需求、尚待开辟的薄弱领域和新兴领域,实现业务结构均衡协调发展。这也是商业保险的意义的体现。

三、提高服务水平,树立良好行业形象。社会的认可和支持是保险业赖以生存的基础,社会的需求是保险业发展的直接动力。要立足于服务性行业的定位,坚持诚信创业、规范经营、优质服务的理念,走品牌发展之路。强化内部管理,积极推动保险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对员工和代理人的诚信教育,减少销售误导,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履行好行业责任的同时,要勇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慈善帮扶等活动,真正使保险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

此外,商业保险对于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综观世界各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历程,尽管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以及商业保险发展阶段等因素的影响,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作用的方式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商业保险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商业保险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商业保险作为补充性养老保险的主导力量,有利于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整体水平。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一个共同的趋势就是用多渠道的养老保险体系来代替原来单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引导和鼓励自愿性职业年金计划、企业养老金计划等各类补充性养老保险计划的发展,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的整体水平。

农村商业保险发展以及购买现状


农村商业保险是对社会基本保险的补充,是可以针对不同人群的需要提供各种不同层次的保险。在“三农问题”上,“十二五”规划建议,其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农村的经济。这仅仅靠社会保险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发展商业保险以供完善。

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是保险业服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是引入竞争机制,改革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创新社会事业管理的有益探索。有利于强化新农合经办服务意识,改进经办服务质量,提升经办服务水平;有利于提高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非基本医疗保险产品的能力,满足农村居民差异化医疗保障需求,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对中国农村进行多地农村调查发现,虽然农业保险在中国还是一个欠发达的领域,而中国农民对保险的需求却是迫切和现实的。这一变化带来了不同种类农民不同的保险需求,这也将推动农村、农民和农业的商业保险快速发展。

农村商业寿险的发展现状

首先,中国农村市场保险起步晚,保险市场不完善。我国1982年开始试办简易人身保险、团体人身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业务,在从1982-1992起步的十年,人身保险业务主要在城镇展开,并没有涉猎农村市场,九十年代末期保险公司开始进入县域的保险市场。

最早的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从1998年就开始在农村乡镇设立服务网点,建立中心寿险服务所和专职农村营销服务部,公司07年县域保费收入达到221.5亿元。中国人寿在人身保险市场上是绝对的领导者,其他的保险公司在农村市场上就很少有收入,另外一家比较大的人寿保险公司——新华人寿,在农村市场上的收入就很少。因为在消费者的心目中,中国人寿是老牌的寿险公司,代表这一种信用。其他的的保险公司在农村开展业务就显得比较困难,2004年,县域人身险保费收入958.74亿元,占全国人身险保费收入的29.7%。以上数据表明,中国的农村人身保险市场还极不发展。

其次,中国的城镇化导致中国社会出现很多问题,让农村市场对保险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一方面:城镇化导致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呆在农村,他们进城务工,就加重了农村老龄化的速度,加重了农村市场对养老保险的需求。当前我国农村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为9.7%,城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为8%(刚刚进入老龄社会的门槛),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占镇总人口的比重为7.1%。世界经验表明,农村人口老龄化使得政府只能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发挥有限的作用。

农村人口老龄化也会逐步改变人们消费及储蓄结构,提升人们养老的危机意识,为商业养老保险在农村的开展留下广阔空间。但是这又和农村落后的经济发展状况不相适应。此外,老年人群体是一个各种慢性病高发的群体,这不仅对医疗保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由于农村家庭保障功能的日趋弱化,老年人护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出门在外的农民工的保险又是另外一个问题。

我国现在大约有1.5亿民工,他们既不能享受国家社会保障中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失业保险,也极少有人为自己和家人购买必需的商业人身保险、医疗保险等。全国政协委员、民盟重庆市委陈万志的调查结果表明:80%的企业主不赞成为农民工购买养老保险;农民工83.2%不愿意买养老保险,90%以上根本就没买。现阶段实行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基金区域统筹政策,与农民工跨省区流动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农民工即使参保也很难享受老有所养的待遇,这样就导致了农民工几乎很难对保险有信心,对保险也没有依靠。

农村居民储蓄意识淡出,保险意识增强

随着农民投资意识和理财观念的增强,农民已经越来越多的淡出储蓄这一单一的收益低的投资方式,而转向了证券、基金、股票、期货、外汇、商业保险等投资领域。而其中最具诱惑力的莫过于商业养老保险。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重和农民工人口外流量的增加,很多农村家庭都出现了空巢现象,这是摆在农民眼前很现实也很无奈的问题。

不仅如此,我国的贫富差距也间接的影响到农村的养老问题,贫富差距加大,使得农民手里可利用的货币资源相对中上阶层来说越来越少,而他们的孩子也将成为贫二代,而且90后和00后的理财观念和理财能力也颇为人担心,加之经济的高速发展而致使的高通货膨胀,农民的生活水平相对下降了。鉴于此,不少农民工在外出打工的同时也开始考虑自己和父母的养老问题,思索着给自己和父母购买商业保险。就我身边的亲人而言,我三伯父和我的一个叔公都已经购买了商业养老保险,而我的父母和我的二伯父也在考虑着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确实,商业养老保险的收益率比银行储蓄要高得多,而且风险较低,这具有相当的诱惑力。

在农村养老保险这一领域,政府无法克服自己缺位和失灵,所以政府必然会考虑借助商业养老保险来弥补自身在此问题上的不足,这一领域的准入门槛会更加低和激励机制会更加健全。所以,保险公司涉足这一领域便是帮了政府的大忙,政府势必加以支持。而现在主要问题便是谁想做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了。

保险知识,小康家庭怎么投保商业健康险?


刘女士家庭基本情况:

丈夫31岁,私营企业老板,刘女士28岁,公务员,儿子5岁。家庭月总收入25000元,每月家庭开支约4000元,夫妻俩都拥有社保,目前没有任何商业保险;拥有资产包括工厂约60万固定资产,居住别墅市值约30万,小汽车一辆,市值约15万元。财务现状分析:

1、丈夫企业目前处于发展期,利润尚可;

2、妻子工作及收入稳定;

3、孩子处于幼儿阶段,费用开支不高。

理财建议:

一、夫妻双方应投保适当终身型健康保险、高额意外伤害保险及津贴型住院附加险。

投保理由:1、终身型健康保险。社保只能满足基本医疗需要,如果万一有大病发生,将会对家庭产生巨大影响而使之处于困境;随着我国税法的不断改革,遗产税推出势在必行,应考虑借助保险使资产以现金的形式顺利转移给下一代。2、高额意外伤害险。家庭和企业正处于发展期,应考虑将风险转嫁到保险公司,万一发生事故,由保险公司承担经济开支,不致影响到家庭及企业财务安全。3、津贴型住院保险:当有一般疾病或意外发生需要住院治疗时,保险公司津贴赔付用来保证自己治疗期间的收入不受太大影响。同时与社保中的医疗报销形成一种互补。

方案设计:智胜人生万能险+智胜重疾+无忧意外+无忧意外医疗+住院津贴

二、儿子应投保适当的教育型保险及医疗保险。

1、教育型保险:随着孩子长大,教育费用将逐年上升。此类险种一般具有以下功能:(1)孩子高等教育时每年有现金返还;(2)孩子结婚或创业时有大额现金返还;(3)孩子退休时享有高额养老金返还,同时由保单生效年起每年享受保险公司专家理财收益(分红);(4)该类产品可作为家庭及企业正常流动资金以外的应急现金储备;(5)规划孩子一生的同时也可以作为自己将来养老金的准备。

2、医疗保险:近年来儿童意外伤害事故高发及重大疾病出现低龄化趋势,该类型产品具有低收费高保额,保障全面的优势。

方案设计:世纪天骄少儿险+常青树组合(鑫盛+鑫盛重疾+住院费用+住院津贴)

保险知识汇总,农村商业险的发展前景


长期以来,农村居民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对保险这个新生事物认识不够,再加上受传统的养儿防老、储蓄看病的风险防御思想和“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的“宿命论”思想束缚,认为天灾人祸只有自己承担,很少有人问津保险,对保险知识知之甚少。但是,近年来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农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保险在农村的普及率快速提高,这为商业保险在农村的业务拓展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保险知识普及率和保险意识的提高,有助于商业保险的推进。

农村居民面对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加大,亟待商业保险介入。随着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结构不断转型,风险系数也随之加大,家庭发生财产损失、火灾、盗窃的概率大大增加,交通工具、农机具出险率不断上升,需要商业保险公司大力发展农村财产保险。但是家财险和农机具保险一直是商业保险公司面临的两难选择:一方面,家财险和农机具保险的保险费率高,许多农民不愿投保此类保险;另一方面,保险公司想开展此类保险的风险管控困难,盈利空间小。但投保率低、利润小并不代表没有解决的办法,例如,在车险中广泛流行的NCD系统,能够有效地降低保险公司受理赔案的费用、控制风险从而提高车险的盈利空间,其他险种也可以效仿此系统。因此,只要商业保险公司致力于此类保险的开展,就一定能够找到为广大农民降低风险并且取得盈利的双赢战略。

农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为商业保险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由于城市保险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状态,商业保险公司再想在原有市场上获得与原来同样的利润,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与此相对,农村保险市场还处于未开垦状态。近几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断增长,而保险在农村几乎是“处女地”,这无疑给商业保险进入农村市场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由西方经济学的绝对收入假说,当居民生活条件提高时,为了适应现在的生活水平,他们的自发性消费也必然会提高,购买过去认为是“奢侈品”的保险产品数量也会增加。此外,随着“三农”政策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消费结构也由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向降低不确定性的需求转移,随之,农民对自身的医疗保健需求也不断上升,这都为保险行业进军农村市场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发展对商业保险有极大促进作用。2006年12月20日,中国银监会颁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后,我国农村金融在加速,保险支出也快速增长。在农村居民金融支出不断加大的背景下,保费支出也在不断增加;而且,在居民消费支出中占比也不断增长。农村金融市场效率的提高,金融深化程度的加深,大大提高了金融部门对农村实体经济增长的贡献,且这种贡献具有外部溢出效应,会给保险发展带来推动作用,间接提高保险市场发展速度和效率,这为商业保险在农村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文章来源:http://m.bx010.com/b/49912.html

上一篇:亚洲医疗保险介绍_保险知识

下一篇:理财新趋势你的理财你做主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