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家庭如何为自家宝贝制定保险规划

2020-05-19
如何来规划保险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孩子的健康成了父母最关心的事情,有条件的家庭会给自家宝贝购买少儿保险。那么,中产家庭如何为自家宝贝制定保险规划呢?

案例

分析人姓名:陈晋凯 分析人职务:中意人寿理财规划师,资深业务经理周女士:38岁,公务员,事业单位编制,丈夫在一家合资企业做营销副总,年收入30万元, 两人有五险一金,并在成都有四套住房,但只有一套是自住住房,其余三套都是以房养房。同时两人还有20万元存款和两辆价值40万元的车。由于两人刚刚迎来了家中的小生命,因此两人考虑要给小宝宝购买保险,并完善家中的保障体系。

分析

我们先对周女士家庭的整体财务和资产状况进行如下分析:

1、以周女士目前的资产分析,主要资产集中在银行存款和房地产,结构相对单一,要么收益极低要么风险极高,而且过于集中,承受系统性风险极大,且流动性差,不利于变现。

2、目前的支出情况多用于偿还债务及消费,缺失保障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鉴于面临下一代的教育、医疗问题,支出会增加。可考虑增加保险支出与定期定额投资支出,从而使支出结构趋向合理。

3、拥有充足的流动性资产,但资产的收益性偏低。可以考虑改善资产结构,使流动性资产总额可供3-6个月的家庭支出,以保证家庭有足够的应急能力,剩余部分的现金资产可以投资货币型基金、债券型基金等低风险但收益更高的工具,以改善家庭资产的收益性。

4、鉴于周女士家庭结余充沛,用于投资理财的空间很大,未来资产的增值的潜力很大,可安排结余的1/3用于保险理财,可全部满足其家庭保障、健康保障和教育金需求。 所以,保险费用的支出,即7万元属于相对合理的保险支出预算。

5、家庭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周女士爱人的工资收入,所以在家庭资产配置中必须增加防御性资产———保险。当风险发生时才能确保家庭的财务安全。即夫妻俩各自需要30万-50万的保额比较合适。

6、因为周女士夫妻购买保险的目的是想为孩子购买,并完善家中的保障体系。因此保险方案设计时会以客户的意愿为主。

精选阅读

中产阶层如何制定少儿健康险规划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孩子的健康成了父母最关心的事情,有条件的家庭会给自家宝贝购买少儿保险。那么,中产阶层如何制定少儿健康险规划呢?

投保案例

张晓自去年起,就荣升为某杂志社的“妈妈级”人物了,有一个漂亮可爱的龙宝宝,今年1岁了。由于孩子小,又好动,很容易磕磕碰碰或是感冒,每次带孩子去医院,都让张晓觉得,这医院费用咋这么贵。听人说有保险,她特意向小编打听孩子的健康险情况。

先说说她的基本情况吧。张晓是典型的湖南妹子,和老公在北京相识、相恋、结婚,去年育有一女,目前孩子没有北京户口。家庭的收入,不算老公年终奖的话,每月在2.5万元左右,至于每月零零总总的开销,则需要1. 2万元。她和老公在前几年都购买了保险公司的万能险,并附加了大病险,而小孩至今没有任何保险。

投保需求

张晓一直觉得小孩看病挺贵的,因而非常关心有没有可以报销医疗费用的少儿保险。至于小孩的教育金,由于孩子小,她还暂不作考虑。希望我们的保险规划师能够针对她的情况做个保险计划。

“年交保费8777元,即可享有30万元以上的重疾保障、5万元的意外保障、5000元的住院医疗和意外医疗保障。”

财务分析

上述家庭是一个典型的三口之家,家庭年固定可支配收入(不算先生的年终奖)为15.6万元。按照家庭理财规划的合理性原则,该家庭可用于保障型保险的支出费用最好控制在3万元以内(可支配收入的20%)。

张女士的家庭目前不太具备购买消费型高端医疗产品的能力,保险设计应以防范重大疾病风险和住院医疗风险为主。另考虑到孩子活泼爱动,易发生意外,加上适当的意外和意外医疗产品较好。设计的具体方案如下:

医疗保险有给付型、报销型、津贴型三大类。给付型通常是指我们说的重大疾病保险,用于补偿重大疾病风险给家庭带来的巨额损失;报销和津贴型产品通常是解决住院医疗费用和住院误工补助类产品。

目前所有的商业保险公司在普通的医疗险种中,几乎都没有涉及到因病而产生的门急诊费用报销的产品,因为这种发生频次较高而每次损失较低的风险,基本上属于不可保风险。

当然,消费型的高端医疗产品中会涉及因病门急诊费用的报销,但一般都设置了额度限制。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健康险非常重要。”

理财规划目标靠基本的社会保险只能满足基本保障,要想拥有高于平均水平的保障,就要依靠商业保险来完成。案例中,夫妻双方已经配置社保及商业保险。女儿没有北京户口,一定要在原籍办理“新农合”或类似北京的“一老一小”社保。

财务状况分析结余比率是为了测算客户的收入在抵消开之后的剩余程度。该家庭已经到达52%,高于参考值30%,说明该家庭的净资产增加速度较快,在资金安排方面有很大的余地。

根据保险配置“双十原则”,商业保险交费额度以家庭年税后收入的10%为宜,约30000元,保额做到家庭年税后收入的10倍。保额的分配上应与家庭的收入贡献相匹配,并采取优先考虑大人风险保障的原则。

双薪家庭如何制定保险理财规划


对于双薪家庭而言,未来虽然收入有增加趋势,但各项费用开支也是在增加的。因此,除了要为自身购买保障,还应提前安排未来小孩和养老的保障。建议首先考虑完善自身养老、疾病、意外等方面的保障;其次应完善孩子的健康和教育金保障。

意外、重疾不可少

意外保障一般涵盖普通意外、交通意外,保障期限一年,最少每年只需交230元。所交保费的金额是根据被保险人职业的危险性来确定。疾病保障则可选择重大疾病保险和住院医疗保险。若工作单位办有医疗保险,那疾病保障金可作为基本医疗的有力补充。

用分红险来养老

保险专家建议他本人再投保一款分红两全保险。同时可以参与保险公司的红利分配,这份保险计划无论是用作夫妻俩的养老,子女的教育,生活休闲旅游、或是全家人的健康基金,都是较好的选择。

为孩子投保教育综合险

以一款少儿险为例,可为30天-12周岁的少儿投保,保障期限到25周岁,保障涵盖了高中教育金、大学教育金、创业(婚嫁)金、重大疾病保险、身故全残保障及保费豁免。在孩子15-21周岁的7年中,每年有年金返还作为高中和大学教育资金,在25岁满期时可作为婚嫁资金,也可选择在22岁提前满期作为大学毕业后的创业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为孩子投保最好选择豁免条款。这样,一旦孩子的父母或监护人患重大疾病、身故或全残无力继续承担保费时,保险公司将豁免主险的余下保费,保障继续有效。

提示:双薪家庭的保险理财规划,应注意从家庭的各项经济收入情况出发,建议可以考虑将家庭年收入的10%到15%用于保险投资,若是经济许可,还可是当增加投资比重。

中产家庭保险规划


虽然按照合理的保险规划,可以把人生分为单身、家庭初创、家庭稳健等时期。但很多中国家庭都是近年才开始接触个人保险,保险观念并不成熟,又一下从基础性保障买到最高层次的投资型保障,在认知上产生了很多误区。保险产品有其特殊性,并不是某一项买得高买得早就能起到作用。只有避开这些误区补足缺口,才是“健康保障”。

误区一:重投资轻保障

虽然很多人有购买保险的意识,但是对于购买什么产品却意识混沌。“很多人会主动找代理人谈保险,但是最后还是将重点落在收益上。本质上他们看重的还是投资,而并非保障。这对于进入35岁,甚至是40岁之后的人来说,实在不可取。”太平人寿上海分公司外勤经理韦正喜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友邦保险资深营业处总监罗若远则将投资类产品和保险类产品分别比喻为“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投资是在个人有能力的时候,钱生钱;保险是在人无法应付的时候,钱生钱。”

误区二:自我掌控买保险

什么时候买保险,究竟应该谁说了算?也许很多已经“财务自由”的中产家庭会选择自己决定购买产品时间,但这种自由往往会给家庭带来不必要风险。

有人觉得过早规划养老是杞人忧天,但其实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提前考虑不仅产品费率低,而且有更多的选择。另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健康险,如果家庭不能在该阶段中全面规划健康险产品,那么到了50岁之后,即使保险公司同意承保,也会出现高额的加费情况,甚至发生保费和保额的倒挂。

误区三:给财产投保不给自己投保

这是在中国一个特别普遍的问题,很多事业有成者对大宗财产投保意识浓厚,会主动为车、房产购买保险,但往往个人连最基本的意外险都没有。“客户会觉得财产损失看得着、摸得到。”信诚人寿区域总监陈维嘉对记者说。大众往往过度重视财产本身,而忽略创造财产的个人。

误区四:偏好趸缴型产品

“保险的一大优点在于,如果你每年存一万,十年后你可以从银行提十万加利息。如果你一年后突遇意外,银行只能还你一万加利息。如果你购买的是保险,那么你可以得到的却是十万,甚至更多。”罗若远用简单的例子说明了保险分散风险的意义所在。

保险的这一优点最好的体现就是期缴型产品。“有人觉得趸缴型产品价格优惠,却没有想到两个问题。第一,资金具有时间价值,一次支付会丧失一大部分资金的流动性;第二,分期支付保费可以分散投资风险。”陈维嘉告诉记者。其实,购买保险的意义就在于在短期内,用小钱购买保险公司的大信用,如果一次性支付,看似获得费用的优惠,其实是将未来风险转嫁在自己头上。

误区五:三口之家保险分配不合理

对于家庭中谁保险更多,这是一个重要问题。一般而言,男性是家庭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很多男性热衷于为妻子、孩子、老人购买保险,却单单忘记自己。“这种方法看似为家人考虑,实际上不仅忽视了自身价值,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风险将对家人造成巨大损失。”中宏保险营销经理杨剑这样解释,“如果夫妻双方的收入比例是2∶1,那么家庭总支出的比例也与此相近。一旦男性去世,那么损失的将是三分之二的收入能力。”所以一个家庭的保障规划应与收入成正比。

误区六:保单只看有无不看覆盖面

当家庭处于稳定期时,更关键的问题在于保障的全面性。即使过去没有买过任何保险,也应该在这个阶段中尽量全面覆盖;如果过去已经有了一些保险,那么可以在险种上拾遗补缺,或是在原有程度上加保。“对于一些家庭收入不高,过去又没有保险的家庭而言,首先应该做到意外、寿险、养老、重疾的全面覆盖。宁愿降低保额,也不能有遗漏!”杨剑的意见非常明确,“因为任何的保险不是一款独立的产品,而是根据个人需求计算出的一个产品组合,只有合理的配置才是最为有效的。”

误区七:靠保险产品规避通胀

有些保险产品会将“规避通胀风险”作为卖点,虽然分红险以及万能和投连产品可以部分规避通货膨胀,但是由于收益率有限,无法规避所有风险。

“规避通胀风险是一个全面理财概念,不可能通过购买一种产品达到目的。”罗若远这样分析,“只要投资收益率高于同期CPI增长速度,那么就可以规避风险。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分红险收益率在3.5%,可以有效规避一部分通胀。另一种选择就是投连险,毕竟投连险账户挂钩股票市场,从长远来看,平均收益率会更高一些。”

但杨剑、韦正喜和保险行销集团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陈宏斌均认为,依靠保险来抵御通货膨胀本来就是一种误区。“保险主要就是提供保障,其本质不是为了让客户获取投资收益。就好像冰箱和空调都具有制冷功能,但是你不能简单将两者进行比较一样。”陈宏斌这样解释。另一位保险业资深人士王肇卿先生则向记者透露:“虽然很多产品都号称自己可以抵御风险,但是往往都属于分红险的变形。如果想规避所有通胀压力,保险产品其实无能为力。”

误区八:保险买一次保障终身

有很多人认为一次性购买终身保险就可以一生无忧,这种想法其实也是误区。虽然保险合同中规定的保险期间为终身,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价水平的提升,原保额往往会不够用。例如十年前保额为5万的大病险,放在如今的医疗费用面前则显得底气不足。

有人会认为这是保险无用的体现,但事实并非如此。“在通货膨胀情况下,所有的物价都会上升,同样保险也会随消费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为了达到保障目标,只能多支付一些保费。”

对于这个问题,杨剑是这样解释的,“虽然通胀时物价有所增长,但是个人收入也在增加。所以家庭进行保险费用支出时,应该对整体支出有一个比例设定。对于一般家庭而言,10%比较合适,如果经济能力更强的家庭,也可以适当放宽到20%。然后根据家庭年收入的变化来相应地调整保险费用支出。”

筑巢期家庭如何制定保险规划


从结婚到子女出生,父母亲在家庭支出方面,面临较大压力,加之结婚、购房、购车等,一般负债较高。所以,及早为家庭制定和执行有效的保险理财规划是十分重要的。

王先生今年30岁,在私企工作,每月收入约8000元,陈小姐今年25岁,事业单位就职,月收入约4500元。二人今年刚结婚还未有孩子,双方单位均提供医保、社保,以及住房公积金。目前有房产一处,房贷58万元,每月还款约3600元,已还款2年。目前,家庭存款大约20万元左右。每月家庭生活开支约为5000元(不含还房贷的支出),夫妻俩计划在2年内生养小孩,1年内买车,综合考虑养老、孩子成长费用等,该如何配置资产和理财才好?此外是否有必要使用一部分存款用于房贷提前还款?

具体建议

1、逐步完善家庭保险保障。王先生夫妇两人虽有基础社保,但暂无任何商业保险,保险理财专家认为, 应当先补充重大疾病保险、医疗险及高保额的意外险,在有了充足的风险保障后,待资金宽裕再考虑其他分红型养老保险品用于补充社保的不足。建议每年保费支出为年收入的十分之一,保额设计为年收入的十倍。

2、梳理现有的资产状况,合理配置增加投资收益。针对目前家庭存款20万元,不建议王先生进行提前还贷。因为王先生夫妇均有缴交公积金,在有房贷的情况下可以办理“公积金冲还贷”业务减少每月家庭支出,也可每年提取整笔资金成为灵活可投资资产。并且房贷的融资成本是比较低的,如果提前还贷后有资金需求,再使用银行资金就要付出更多的成本。所以王先生可以考虑将手中闲置资金进行有效投资理财,通过获取的回报来覆盖贷款成本。首先预留出3-6个月的家庭开支作为家庭紧急备用金,这部分资金可以购买货币基金产品,在保证流动性的同时获得比活期存款更高的收益。其次,王先生夫妇都很年轻,收入趋于上升阶段,具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可以适当配置高风险资产以提高综合收益率。剩余资金可将60%比例用于投资成长性好的股票型基金或混合型基金,40%比例投资于收益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

3、开源节流,增加财富积累能力。建议王先生夫妇做好家庭日常开支预算,控制家庭的过度消费行为。可有效运用公积金账户,在办理“冲还贷”业务后,争取每月结余收入的40%以上,同时签订基金定投协议,以实现小积累大财富。在定投标的选择上,前两年可选择风险低的货币基金或债券基金来达到强制储蓄的作用并完成短期理财目标。第一年赎回后再加上组合投资的收益即可作为购车的部分资金,差额部分建议采取信用卡分期付款的模式,来实现购车目标。第二年的储蓄资金则作为生育资金、支付生育费用及购置部分宝宝生活用品。之后可调整投资标的为股票型基金,通过长期投资的模式积累子女教育金及养老金从而完成长期理财目标。

看专家如何为40岁女性制定保险规划


在健康危机越发严重的环境下,购买商业保险是当务之急,需要及时投保。尤其是对于女性同事来说,购买保险刻不容缓。那么,下面就来看专家怎样为40岁女性制定保险规划。

37岁的张女士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5岁的女儿活泼可爱,同为大学校友的丈夫从事IT软件设计,在一家世界500强的电子设备企业任职,张女士自己则是国内一家上市金融公司的财务会计。夫妻俩家庭年净收入为24万元,目前有50万元资金投资在股市,另有60万元银行存款,还有30万元流动资金投资信托资金池产品。

张女士此前并未专门购买过医疗保险,但最近两年在单位体检中,她发现不少同事都查出了女性疾病,有的甚至是恶性肿瘤,这令她有些担忧。考虑到自己年近不惑,也即将进入某些疾病的高发期,张女士想购置一款专门针对女性重大疾病的保险产品,给自己的幸福生活增加保障。

保险规划

张女士希望风险来临的时候,生活不会改变,所以她在保险保障方面的不足,不仅是重大疾病,还有未来的养老。

寿险的保障在于家庭经济支柱一旦由于突发情况身故,而对家庭造成经济困窘。而重大疾病保险保障的是一旦不幸罹患重大疾病,能在经济上不因此受过多牵累。家庭中的任何一员,不论是否有收入,由于健康危机导致财务支出的概率是基本相同的,因此建议张女士的丈夫和孩子也投保重疾险和医疗保险。

为张女士设计保险产品叠加的保障方式,主要是考虑到她的工作状态、家庭经济来源、理财产品的占比、银行存款的占比等诸多因素,这两份保障计划组合方式将她的人生规划做的比较完美,她所担心的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其整个人生的重大风险都规避给了保险公司。

首先,由于重大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年轻化,所以为其在57周岁以前身故保障100万元+11130元×交费期,57岁至70周岁72万元,57岁至终身50万元。补充重大疾病保险金30万元,特定妇科恶性肿瘤保险金45万元,防止由于重大疾病因素带来的家庭经济影响。对女性疾病也制定了特别规划。而总计保险费用29087元,占家庭总收入的10%左右,对于家庭支出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后期也方便张女士为家人考虑周全的保障计划。

其次,现在医疗水平越来越好,人的寿命越来越长,安享未来计划可以保障至80岁,意外身故保额30万元,20年的交费期间,如不幸发生28种重大疾病,保险公司可豁免所有保费,如不幸身故,受益人可继续领取保险金。

此外,随着生活环境不断恶化,子宫、宫颈、卵巢、输卵管、阴道和外阴之恶性肿瘤是40岁之后女人健康的大敌。年近四十的张女士也可以根据自己目前的社保及公司购买团体医疗保险等因素,考虑再适当的增加住院费用报销,每日住院补贴,手术津贴报销等附加保障。

提示:为40岁女性设计保险规划不但要考虑到她的工作状态、家庭经济来源、理财产品的占比、银行存款的占比等,还要考虑到她的健康风险。是国内最大的保险电子商务平台,有专门的团队为您制定保险规划,是您买保险的不错选择。

中产家庭如何完美家庭保险结构?


用户具体情况:

专家: 您好!我们家庭年收入32万,有房产价值300万,无储蓄。女主人年入10万左右,男主人年入22万左右。现男女主人各有重疾险一份,每年交3000多元,保额各为10万元;孩子8个月,为她购买了婴幼儿意外险,每年交280元,保额2万元。听说保额应在家庭年收入的5-8倍,不知道家庭的保险结构如何完善?保险能算做投资吗?可以推荐一些保险公司适合我们的险种吗?还有,选择保险应选多家公司,还是认准一家?我们现在都是在友邦买的保险。

专家回复:

你好!根据你的情况,家庭成员的保障不够。家庭收入较高,除现有保险外,男主人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应有完善的终身寿险(分红型)、商业养老险(分红型)和意外伤害综合医疗保险,男主人的综合保障额度为年收入5~8倍;女主人应补充商业养老险(分红型)和意外伤害综合医疗保险等。孩子不到1岁,投保教育险比较合适。家庭年保险费用开支控制在年收入10%以内。保险的主要功能是保障,如果想做投资,可选择适合的基金等理财产品;关于购买何种保险,可比较几家大公司的险种,进行选择。

文章来源:http://m.bx010.com/b/4841.html

上一篇:意外保险卡 优点多多

下一篇:富人如何善用保险传承财产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