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会保护你!大胆购买这3种保险

2021-05-12
保险法律知识
当下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话就是:“愚昧比无知可怕,无知比贫穷更可怕”!这就是对某些对保险行业有着偏见和误解的人最好的写照。

明明对保险一无所知,偏要说保险就是“骗人的”,明明保险就是避风险的,偏要说买了保险不吉利,明明保险让您今后少花钱,偏要说保险太贵不合算,明明什么保险都没买,偏要说保险理赔太艰难”!其实答案很简单,请问问自己这几个问题就知道了。

假如你需要大笔医疗费用的时候,他在哪儿?

假如你的子女需要照顾的时候,他在哪儿?

假如你需要安享晚年的时候,他又在哪儿?

如果你20万的手术费用,那些不让你买保险的人会借给你钱么?

如果你需要3000元每月的养老费,那些说保险骗人的朋友会给你掏么?

别再盲目的抵触保险,以讹传讹,听信他人传播保险的谣言。了解保险的价值,才能充分意识到保险的重要性。保险已经成为每个家庭生活必备品!

你信或不信保险,国家都在大力推广!你问或不问保险,社会家庭都在普及!你买或不买保险,风险就在你的身边!你爱或不爱保险,它都是你的守护神!

法律保护你 买保险别犹豫

所有还在怀疑保险的人,我想大声对你说,放心买保险,法律保护你,最高人民法院为你撑腰!投保、理赔,都很轻松方便!

最高人民法院与原中国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保险纠纷诉讼与调解对接机制建设的意见》,将保险纠纷诉调对接机制试点推广至全国。这意味着,保民自购买保险开始之日起,便有了法律撑腰,有了最高法的保驾护航。

《意见》共分六部分,分别在扩大覆盖面、加强平台建设、规范运作程序、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措施保障、加强政策引导与宣传教育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加强了对消费者权益保护、个人信息保护、完善治理销售误导、新增治理“理赔难”措施,并设定行政处罚,为保险消费者保护工作和制度建设提供法律基础。

对保险有疑虑的人,大可以放心买保险,《保险法》保护你,最高人民法院为你撑腰!

与保险相关的中国法律

1、受益保险金不用于抵债

《合同法》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债务人自身的债权是指基于扶养、抚养、赡养关系、继承关系产生的给付请求权和劳动报酬;退休金、养老金、抚恤金、安置费、人身保险、人身伤害赔偿请求权等。

“点评”因此,人寿保险是不受债权债务干扰的金融工具,能为您在企业资产和个人资产之间建立起一道防火墙。

2、保单是不被查封罚没的财产

《保险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保险人履行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义务,也不得限制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取得保险金的权利。

“点评”保险被誉为全球公认的财富保全最佳方案!

3、保险是不存在争议的财产分配

《保险法》:人身保险的受益人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

《保险法》:被保险人死亡后,没有明确指定受益人的,保险金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按照《继承法》分配。

“点评”如果有明确指定受益人的,则保险金不作为遗产分配,并可规避遗产税。

4、保险是不用公证的婚前专属财产

《婚姻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妻一方的财产;(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注: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因人身伤害或患疾病所获得的人身保险赔偿金,因与该个人有密切关系,主要用于受害人的治疗、生活,具有特定的用途,因此,该类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应当归取得保险金的一方所有。

“点评”再也不怕婚姻出了什么问题。

5、保险是免税的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规定:保险赔款免纳个人所得税。

“点评”保险是合理避。税的工具。

6、寿险公司不得解散

《保险法》: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除因分立、合并或者被依法撤销外,不得解散。

《保险法》: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必须转让给其他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并且转让时应当维护被保险人、受益人的合法权益。

“点评”再也不怕保险公司倒闭后钱白交了。

这3种保险可千万别省bX010.cOM

人生最大的三件尴尬事:一、走早了,家人没钱;二、走晚了,自己没钱;三、住院了,四处借钱!

人寿保险能解决:一、买意外险,早走了,留钱留爱不留债!二、买养老险,走晚了,拥有与生命等长的现金流!三、买健康险,生病住院,享有尊严,寿险帮助客户在生命转角处,继续履行爱与责任!

1 、意外险一定要买

这就是由于意外的特殊性决定的,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来,不知道它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面对意外,还能怎么办,只能尽早的买好保险!普通人,买一份一般的意外险,只要稍微交点保费,就能带来很高的保额!职业特殊的,好好规划一下,给家庭带来更多保障!

2 、重疾险必须要早买

为什么国家会花大力气强制推广大病保险,就是因为近年来重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一方面,重大疾病发病率高;另一方面,治疗费用居高不下,因此,国家希望通过保险来解决医疗费用问题。

对于普通居民来讲,仅仅依靠社保及大病保险是不够的,更需要为自己和家人补充一些商业重疾险。目前市面上的中重疾保险,都是一般家庭完全有能力消费的,不存在买不买得起的问题,只有够不够重视、想不想买的问题!

3 、养老险要早做规划

谁都会变老,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但是老年生活怎么过,却取决于今天的决定。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我们都老得太快,却聪明得太迟”!说得就是很多人,可以规划养老的时候,没有规划,等到老了,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却来不及了!

相对于其他方式,保险养老有着无可取代的好处。活得越久,领得越多,生活品质还有保障,让人完全不必担心老无所依的问题!

这三种保险,不存在需不需要的问题,只存在买多买少的问题,早规划,早受益,值得考虑!

保险就是平时不用钱、急时急用钱,小钱变大钱、保费变保额、清水变鸡汤、黄土变黄金。保险就是平时为意外所做的准备、年轻时为年老时所做的准备、健康时为生病时所做的准备可千万别省!

相关知识

听到业务员介绍这3种保险 千万要谨慎!


话说现在都9102年了,小编还是会时常听到有人大骂“保险都是骗人”和“保险都很坑”。我问了一圈,发现一个现象。一上来就怼保险的人,大多都是买错了保险后悔的。

买错的保险,就像一段错误的婚姻。

沉没成本太高,有人难以承认自己的失败,接受经济上的损失。

继续交费简直是身心折磨,“买亏了”的感觉,让我们时时刻刻陷入纠结,甚至再也不愿相信保险。

从我看到的、听到的、被咨询过的经验来看,有三类保险,买完后的后悔概率非常高。

1、返还型保险

2、长期意外险

3、教育金

希望大家在买保险的时候,看到这类产品要谨慎一些。

一、凡是保险带有“返还”二字,我都不推荐。

但没办法,总有那么一些人,对返还型保险情有独钟。

一听说返还型保险有病理赔,没病几十年后保费全部返还,简直不能更良心了好吗。

不像隔壁消费型保险,不出事儿,到期了一分钱都不返,保费都白交了,感觉血亏。

既然返还型保险这么好,为什么这么多人后悔买呢?

因为它真的非常非常非常不划算。

那些返还型保险看起来“买到即赚到”,但其实同等保额,返还型保险一般比消费型保险贵了一倍。

我们买保险最重要的是保额,只有花足够低的保费,做到足够高的保额,撬动的杠杆够大,才划算。

买返还型保险,还得考虑到通货膨胀。

如果你既想要保障又要保本,甚至期待收益,那恐怕是要失望了。

毕竟现在交的10万元和30年后返给你的10万元,价值当然不能同日而语。

​在过去的工作中,有位年轻妈妈让我印象深刻,她2年时间给一家老小买了5份保险,结果全是返还型保险,后来有次不幸家人重病住院,等到她去申请理赔的时候,才发现一份都用不上。

这事搁谁身上,都会觉得很崩溃吧,关键是你还没处说理去。

这种保险最大的问题就是保障功能很弱,根本没有达到保险转移风险的目的。

二、长期意外险,也可以说是“买了后悔”系列之一。

这个险种,我实在无法理解。

每年一两百就可以搞定的保障,为什么有人愿意花大几千。

保费高可以说是长期意外险最大的毛病了。

相比而言,一年期意外险的保费更便宜,我们不用把过多的钱放在保险公司,这样可以保证一定的现金流。

另外,意外险产品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你今年刚买,可能明年就会有保障更全的产品出来。

买一年期的意外险,会更利于我们对保险配置进行及时的调整。

还有,长期意外险保障不算全面,基本没有意外医疗责任,也就是说因意外导致的医疗费用不能报销。

相比之下,目前一年期的意外险设计更贴合我们大众的需求。

三、最后就是万能险,买了它后悔的人数也不少。

很多人一听到万能险,就觉得无比牛叉。

确实,它很大限度上迎合了大家“又要保障、又想收益”的贪欲。

但其实万能险一点都不万能。

万能险的具体玩法,是每年交一笔钱,进入理财账户中,同时附加一些保障,保费从理财账户中倒扣。

这两年经济形势下滑,不少万能账户的实际结算收益,只有4%左右,实在不算亮眼。

扣钱的这一端,保费采用自然费率,年龄越大,扣的钱越多。

万能险的真实面目,其实是你买了款,收益不确定的保险理财产品,附加一些并不充足的保障。

一旦停止往万能账户里交钱,随着后续保费的上涨,很可能没到终身,账户里的钱就扣完了。

到时候既拿不到理财收益,又失去了保障。

买保险,把保障放在首位才是最重要的,你保障都没做好,就去考虑理财,这不是本末倒置嘛。

选保险和选伴侣一样,合适是最重要的。

那上面这三类保险,真的一无是处吗?

不能一棒子打死。

只是普通人买保险的钱,总归是有限的,最好可以“花最少的钱,买到最足的保障”。

很多人是因为自己不了解,加上代理人隐瞒误导,不知不觉就买错了产品。

等到反应过来,已经处于“钱花出去了,保障却没做到位”的尴尬局面。

希望这篇文章,可以给大家多一点提醒,将来少一些人后悔。

这5种情况容易发生保险理赔纠纷 你中标了吗?


今天聊聊理赔,购买了商业保险,最怕的就是理赔难。不过保险公司绝不是“能不赔就不赔”的小人,很多时候造成的理赔纠纷,都是我们对保险产品不够了解。

下面就来盘点一下,哪些情况下,可能收到保险公司无情的“拒赔通知书”。

1、等待期内出险

重疾险和定期寿险的等待期一般是90天或180天;

医疗险的等待期通常是30天。

在等待期内确诊某种疾病是不能获得理赔的,

这是为了防止“带病投保”行为的发生。

比如有人在查出身患绝症的情况下,

就想着借此投保,为子女留下一笔抚养金,

这种风险保险公司必须降低,因此设定了等待期。

不过还可能出现一种情况:

等待期内出现症状,等待期后确诊疾病。

这种情况下会不会被拒赔呢?

对于医疗险来说,基本是没戏了;

对于重疾险来说,主要还是看条款。

不同重疾险产品,可能在“等待期”和“初次罹患”的定义略有不同。

产品A:

明确说明“等待期内已经发生的病理延续到等待期以后,退还保费,合同终止。”

这种的没什么好说的,合同内写的清清楚楚,等待期内发生的症状,等待期后确诊不行。

产品B:

非常贴心的举了三种情况来说明什么是初次罹患

重点是等待期内,第一次发生“原位癌”症状,等待期后确诊“原位癌”,则初次罹患发生在等待期内,退还保费,合同终止。

产品C:

等待期内确诊首次患有(自出生后第一次患有)重疾,则退还保费,合同终止。

关键就在于,合同内并无明确说明“首次患有”的意义是出现症状还是确诊重疾,站在用户角度来看,这的确是一个可抓取的漏洞。

尽管现实中,在等待期之前出现前兆,而在等待期之后被确诊重疾或轻症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

但是购买保险本来就是一种风险对赌,倘若真的发生这样的情况,那么产品C的条款,无异于是对理赔最有利的一种。

无论是和保险公司协商赔偿还是打官司,都可以成为被保人手中的“有利证据”。

2、未达到理赔条件

重疾险产品包含了几十甚至一百多种重大疾病

但并不是所有疾病都是确诊即赔

针对法定的25种重疾,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确诊即赔:3种

实施特定手术才能赔:5种

达到某种状态才能赔付:17种

能达到确诊即赔的只有恶性肿瘤、多个肢体缺失和严重III度烧伤。

其次有5种需要采取特定的手术才能理赔。

比如说冠状动脉搭桥术,必须实施开胸进行的冠状动脉血管旁路的移植手术。

现实生活中,由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引起的理赔纠纷已经多不胜数。

在治疗冠心病的过程中,开胸治疗并不是唯一治疗方法,有时候医生会给患者两套选择方案,一是支架手术,二是开胸手术。

通常来说,冠状动脉支架术创伤更小,患者更容易接受

问题就是,如果选择了支架术,就没有达到重疾险理赔的要求,

因此保险公司一定会拒赔。

同样,无论是心脏瓣膜手术,还是主动脉手术,都要达到开胸的标准才能理赔。

最后就是17种需要达到特定状态或者期限后才能理赔。

最常见的比如说脑中风后遗症

要求不仅需要疾病确诊180日天后,还要遗留一种或一种以上的障碍。

这是两个条件,无论哪个没有达到,重疾险都是不给赔的。

虽然重疾险并不完全是确诊即赔,

但是癌症已经覆盖了所有理赔的60%以上,

因此癌症确诊即赔的意义很大。

3、免责条款范围内

免责条款不赔应该是大家最熟知的一点。

只要是被纳进了合同中的“免责条款”

就证明不在保险公司的赔偿范围内,无论如何也是不赔的。

目前来看,定期寿险的免责是最少的,

市面上最好的产品仅有3条基础免责

重疾险的免责条款一般包括了艾滋病、遗传性疾病、吸食毒品等等;

意外险和医疗险的免责条款较多,并且产品之间的差别也较大。

在购买时候应特别注意这部分的内容,

搞清楚所购买的产品到底哪部分是不赔的。

举个例子,

某些医疗险将由整形所引发的并发症纳入了免责条款中,而另一款百万医疗险则没有类似的免责条款。这样的对比之下,如果曾经接受过整形手术,或未来有整形打算的人群,更适合买第二种产品,能提高理赔概率。

4、医保卡外借受影响

自己的医保卡既不能外借,也不能乱刷,

因为它是保险公司“核赔”时候的重要凭证。

比如说很多年轻人为了省钱,使用自己的医保卡帮父母购药,

但是父母一般都会有一些老年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用医保卡购药会留下购买记录,

在涉及商业保险理赔时,保险公司会调查你的门诊和住院记录,同时还有医保卡消费记录。

因此当这些“药品”出现在你的医保卡中,哪怕是别人的毛病,也会被算作是你的既往病史。

这时候就“哑巴吃黄连,有理说不清了”,保险公司向来“认卡不认人”,

一旦被认定为“带病投保”,不符合健康告知,那么理赔就会难上加难。

如果曾经发生过类似行为,却没有告知保险公司的,

稳妥的办法是联系一下保险公司的客服人员,反映情况后申请“保全补充告知”(补充健康告知)。

不过审核的结果不确定性会比较高,是顺利承保还是解除合同,就要等待保险公司的认定。

如果害怕解除合同而选择了沉默,也不要过分担心:

真正因为医保卡外借而无法理赔的事件少之又少。

保险公司绝不是抓住一件小事,就千方百计不想赔付,

而是它通过消费记录将你认定为有带病投保的嫌疑,因此才拒绝赔偿。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力图证明自己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尽可能的提交投保前身体健康的证据,争取利益最大化。

出现理赔纠纷时,投保人需要“据理力争”,不要产生“任倒霉”的想法。

可能在过程中比较曲折,但对待结果要抱有乐观的态度,

甚至有时候,保险公司明明是在理一方,但为了息事宁人,保险公司还是会选择理赔。

5、病历写错被拒赔

我们的病历在保险理赔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若出现错误或表达不对,会影响理赔的决定。

之前有一个案例就是,

陈女士给老公购买了一款重疾险。

后来陈女士老公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热,进一步确诊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本来已经达到了重疾理赔的标准,没成最后却被保险公司拒赔了。

原因就出现在了病历上。

刚开始就诊的时候,医生询问其病情,写下“偶有全身乏力3月+,持续发热伴乏力加重1周+”的字样。

正是这短短的一行字,让保险公司推断:等待期(90天)内发病,并未达到保单要求的等待期后首次发生重疾的赔付标准。

再比如说,

因为失眠、多梦等原因,想开几粒安眠药,被医生诊断为抑郁症;

体检时候填体验原因,随意的填写“长期头晕”等症状;

想要请假去医院开假条,编出一些莫须有的症状;

为了报销得更多,于是“无中生有”……

这些情况都可能成为“拒赔”的导火索。

因此去医院就诊的时候,一定要提醒大夫,“你有商业保险”。

除此之外,病历中尽量不要出现“先天性、旧病复发、N年前”等字样;

曾经偶尔有不舒服的地方或者不确定的疾病更不要乱说;

若发现病历出错,自己也不要随意涂改,找主治医生更改,并盖上医院公章;

如果医生不愿更改,可找医院“医务科”部门投诉处理。

最后,未如实告知、未在规定内的医院就诊等情况也会影响理赔。所以在理赔这一方面,大家切忌粗心大意!

退保会损失很多?建议参考这4种方式规避和减小退保损失!


如果您有退保的打算,建议你先了解有关退保需要注意的事项。因为退保会产生一笔费用,由于保险公司销售一份保险需要支付较高的成本,这部分费用主要在保险承保之后的两三年。

我们花费了精力和时间配置保险,却因为各种原因开始考虑退保。退保会产生部分损失,我们需要权衡退保带来的利弊,慎重考虑再做决定。

但是我们购买的保险存在很大的保障缺口,与自身的保障需求很不匹配的话,还是要考虑退保。

我们会考虑退保的情况有很多,有的人是因为被销售误导买错了保险,有的人是保障额度选择太低,还有的人是因为需要支付的保费太高。

总体来说,我们需要了解自身保障需求和缺口,配置相匹配的保险。如果存在巨大差距,并且退保的损失在可以接受的范围,我们可以考虑退保。

尽管退保会产生很大部分费用,但这部分费用都是沉没成本,不用过于去计较。如果我们能够及时改变投保方案,把后面的保障做足,相比起来会更好。

退保是权衡之下的选择,我们需要注意退保产生的问题,提前做好计划,尽量把退保产生的影响降到最小。

退保会使得原有的保障丧失,我们原本拥有的保险保障会失去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风险,被保险人个人及家庭生活将重新回到不安定状态。

我们要提前配置好新的保险,最好在新买的保险生效后才退之前的保单,使得我们的保障期间衔接起来。

除了要规避保障期间出现裸奔,我们还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能够配置到合适的保险,并且在同等的保额下,保障额度会更高。

一般来说,保险配置需要的费用会随着年龄增长有所提高。如果退保后重新投保,可能会因年龄的增长而多交保险费。

此外,我们要避免意外重新投保的时候会面临不能投保的风险。某些保险条款,可能会因身体状况的变化或超过规定的年龄而被拒保。

如果有朋友是因为确实无力继续负担保费或者急需现金,可以采取以下的办法规避或者减少退保损失:

1、利用宽限交费期推迟交费,

2、利用自动垫交保险费条款

3、通过“保单转换”功能调整保险计划

4、 缩短保险期限

退保需要慎重考虑,一般情况下不轻易操作。我们要一定要分析后利弊后,选择把自己的利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

重疾险分类:这3种方式 80%的人不知道


对于市场上琳琅满目的重疾险产品也是一样,产品众多、公司众多,有人说大公司网点多、服务好,贵有贵的道理;有人说小公司一样受国家监管、性价比高,要把钱花在刀刃上……对于不懂行的人,自然是看的头晕脑胀。在几十家公司、上千款产品之中,如何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呢?这就不得不费一番功夫了。

作为消费者,如果对于重疾险的分类功能有着简单的了解,相信对于你选择到适合的产品会有一些帮助。今天,咱们就来分析一下重疾险的分类及其优劣势。

温馨提示:本文分析建立在被保人是健康标准体的情况下,如果健康有异常的客户,选择产品要以符合健康告知为主!

首先,任何一款产品都有优点、有缺点,也有一些中规中矩的产品,十全十美的产品是不存在的,更不要幻想什么又能有保障、又能高收益的产品。如果你买到了,要么你被别人忽悠了,要么别人把你忽悠了~~~

重疾险会以两种身份出现:

1、主险是寿险,附加险是提前给付重大疾病保险;

2、主险就是重疾险。

想要分辨它们很简单,直接看名字就好了。

当寿险作为重疾险的主险产品时,身故和重疾是共用一个保额的,即重疾赔付以后,寿险保额相应减少。比如寿险是51万,重疾50万,那么当重疾赔付之后,寿险保额就只剩下1万了。

当重疾险作为主险时,有些产品只有重疾保障,而有的产品兼备身故责任。这个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而选择。

下面,我们将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来说说重疾的种类。

一、按保障时间来分

终身重疾与定期重疾的主要区别就在于保障时间。终身重疾保一辈子,而定期重疾则保障至选定的期限,比如保至70岁、80岁。人能活多久呢?谁也不知道!这一辈子会不会得重疾、什么时候得呢?更是不知道!所以选择保多久还真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

不过,仔细想想我们目前的需求,再看看保费,可能也就不纠结啦!

以某款网红产品A为例:30岁男性,保额50万元,20年交费。选择保至终身(身故赔保费),年交保费7640元;选择保至70周岁,年交保费4386元。

终身与定期每年保费相差3254元。保至70周岁比保终身的保费便宜了40%左右,这是为什么呢?人越大,发病率肯定是越高的,如果到了70岁以后,患重疾的风险更是直线上升。所以保费也随之水涨船高了。

假设被保人没有到70岁得了重疾,不管是选择了保终身还是选择保到70岁,都可以得到50万元的赔付,但定期重疾的保费却省下了40%。这是定期重疾险的一大优势,对于那些经济能力一般,又想要高额保障的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然而,我们并不知道重疾什么时候来,同样是这位被保人,如果71岁发生重疾了,终身重疾险可以赔付50万元保额;定期重疾则已经过了保障期间,不仅无法赔付保额,所交保费也不能返还。这是定期重疾险的劣势。

当然,有人运用“买定投余”的原理来购买定期保险,节约下来的保费用来投资覆盖保险到期后的风险缺口。这个方法对投资纪律性和投资水平有不低的要求。我在中有详细的阐述。

风险什么时候来呢,我们不得而知。有时候保险就是一个概率的对赌。如果你不愿意自己交的钱有无法返还的风险,就选择储蓄型的产品。如果你想用低保费换取高额保障,就可以选择消费型的产品。车险一年交个几千块钱,不出险也都认了,何况人呢?

二、按是否含身故责任来分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不管是重于泰山也好,轻于鸿毛也好,总是要死的。

身故金给付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等待期内身故,一种是等待期后身故。

对于等待期内身故,是不可能赔付保额的,绝大部分产品是赔付保费或者保费的1倍-1.3倍,也有极少部分产品是身故赔付现金价值。

对于等待后身故,可以有三种赔付方式,身故赔保额、身故赔所交保费和身故赔现金价值。具体怎么赔,则要看产品形态了。

1、含身故责任的产品

可以分为两种赔付方式,身故赔保额或者身故赔所交保费。

同样举个例子:某款产品B,30岁男性,保额50万元,20年交费,身故赔付保额需要年交保费9735元。前面身故赔保费的产品A年交保费7640元,两者每年相差2095元。如果想要确定赔付保额(身故或者重疾总能赔到),可以选择身故赔付保额的。如果经济条件有限,只是想要重疾高额保障,可以选择身故赔付保费的。

2、不含身故责任的产品

不含身故责任的产品,如果选择保到70或80岁,保障期满后合同结束,保险现金价值为0;如果选择保障终身,人不在了,保单的现金价值则可以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分给法定继承人。

以某款产品C为例:30岁男性,保额50万元,20年交费,无身故责任,年交保费5670元。这款产品,相对于身故赔保额的产品B相差了4065元,相对于身故赔付保费的产品A差了1970元。

产品C在20年总保费是11.34万元,在保单第26年的时候现金价值是11.43万元,也就是说,如果被保险人在保单生效后的第26年还健在,就可以保证不赔本了。以后的日子中,现金价值会一直增长,直到重疾险理赔,或者被保人身故。

这类产品的优势在于交费少、保障高;劣势就是万一被保人身故的早,能拿到的钱会非常少,而且无法指定身故受益人,需要亲人们根据《继承法》的顺位来协商分配。

现在大部分产品的交费期限有20年和30年可选,交费期长,豁免概率高,总保费相对来说多一点;交费期短,豁免概率相对低了些,但总保费少。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及喜好来选择。

三、按重疾赔付次数来分

按赔付次数来说,重疾产品可以分为多次赔付和单次赔付。目前保险老六家的产品多为单次赔付。

现在医学技术发达,有一些重大疾病的生存率已经很高了,部分重疾渐渐开始变为可以得到控制的慢性病。这个时候,重疾多次赔付的作用就渐渐凸显。比如重疾率赔付较高的甲状腺癌,手术完以后,几乎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那么,未来的日子还长,患其他重疾的几率也在,和以往相比,选择一款重疾多次赔付的产品并非鸡肋。

大家在选择产品的时候可以做一下比较,如果重疾单次赔付和多次赔付的价格相差很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如果两种产品年交保费差不多,自然还是多次赔付的比较好。

从以上三款产品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同一年龄阶段的人,同样的保额、交费年限,只是因为保险责任的细微不同,年交保费可以差出好几千。

自己的情况,当然是自己最了解,所以也建议大家,先明确了自己的需求、保障缺口和缴费能力,再去考虑选择什么产品。让你花出的钱能真正做到利益最大化!

信用卡逾期会导致这5种后果 使用信用卡要注意这3个流程


现在,很多青中年人都有使用信用卡,但是他们在刷完卡后,却常常忘记还款,导致信用卡逾期。那么信用卡逾期严重吗?会导致什么后果,小编在这汇总给大家知道。

信用卡逾期会导致什么后果?

1、信用卡逾期滞纳金。所谓信用卡逾期滞纳金,是指当持卡人未在到期还款日(含)前还款或还款金额不足最低还款额时,按规定应向发卡银行支付的费用。

2、逾期利息。用户使用信用卡透支以后,一般有20多天到50多天不等的免息还款期,如果持卡人还款逾期,那么该持卡人上月的所有费用都不再享受银行的免息待遇,而循环日息高达万分之五,即年利率达到18%。

3、不良信用记录。信用卡逾期还款记录会进入央行征信系统生成不良信用记录,我国个人征信记录已经实现全国联网,只要居民个人在银行办理过借贷业务、申领过信用卡,或为别人提供过担保等行为,那么就能在国内任何一家商业银行查到信用报告。

4、诉讼费用。如果信用卡超过3个月不还款,银行就请律师向用户发出律师函,并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费用将由持卡人承担。

5、恶意透支的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第196条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恶意透支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将以信用卡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

信用卡逾期一天没有太大的关系,不少银行开始执行信用卡容时服务。容时时间一般都是最后还款日的后三天,持卡人在这三天内换上欠款就可以自动享受容时服务。

所以说大家也就不要担心征信或者以后用信用卡会有影响、但是下面这几个银行注意一下流程就行了。

1、工商银行没有容时服务,超过了当天还款日期,就要计算罚息。

2、农业银行以及北京银行容时时间只有两天。

3、建设银行 、中信银行、光大银行、花旗银行的容时服务需要用户主动提出申请

如何避免不良征信记录产生

1、优化账单日、还款日的设置

很多人产生不良征信是因持卡较多,无法按时还清每一张的欠款导致的。建议大家尽量将不同卡片的账单日、还款日分散开来,从而最大限度地享受每张信用卡的最长免息期,也避免产生集中还款时巨大的经济压力。

2、使用分期还款

在资金短缺,有还款压力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进行分期,在减轻还款压力的同时,也给银行交纳了一笔手续费,对日后提额有帮助。

信用卡逾期几天会上人行征信?多久成为黑户?

一般银行是按照“连三累六”的规则来上报征信报告的,“连三”是指连续三个月逾期还款,“累六”是指累计六次逾期还款。

在银行看来,征信不管是“连三”还是“累六”,都是比较严重的问题。有这两种情况的人,都会被划归至“问题客户”的行列,也就是进入“黑名单”了,对今后的借贷业务将有严重影响。

小编在这里提醒广大信用卡卡主,连续三个月逾期还款比累计六次逾期还款更为严重。这是因为连续三个月逾期还款,摆脱不了“恶意”欠款的嫌疑。以上就是小编带来的信用卡逾期相关介绍,卡友们一定要按时还款。

你中招买保险了吗?这3个爱好是“口腔癌高危人群”


长期以来,癌症患病率高、死亡率高,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在此现状下,癌症防治筮需进一步提升,这就要求我们积极预防癌症。

口腔癌是出现在口腔的恶性肿瘤,属于鳞状上皮细胞癌,在口腔粘膜发生异变癌变后,可能就会引发多种症状。有一些人最容易惹上口腔癌,因此更要注意预防。那么,口腔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呢?

1、爱吃槟榔的人

槟榔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平时生活中总是经常吃槟榔的人,出现口腔癌的概率会更高。研究证实,临床上大部分的口腔癌和长期大量进食槟榔有关。

槟榔中含有槟榔碱,这种物质摄入过量容易诱发口腔部位的癌变。而且槟榔口感粗糙,容易对口腔黏膜造成损伤,久而久之就可能会引发口腔部位的癌变。因此,平时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戒掉吃槟榔的习惯,这样才能降低口腔癌的患病率。

2、经常抽烟喝酒的人

口腔癌的出现和许多方面的因素有关。部分人属于口腔癌的高危人群,需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例如经常大量抽烟喝酒的人,出现口腔癌的概率会非常高。

大部分的口腔癌患者都有长期吸烟喝酒的行为,口腔粘膜受到烟酒中有害物质的刺激,可能会导致口腔粘膜受到损伤,口腔粘膜发生癌变的概率会非常高。因此,平时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注意戒烟戒酒,这样才能防止烟酒中有害物质的损伤而导致口腔癌出现。

3、口腔中有不良修复体的人

口腔如果有不良修复体出现,可能会对口腔黏膜造成慢性刺激。而口腔黏膜比较脆弱,长时间受到不良修复体的磨损、刺激等,都可能会导致口腔出现病变,这样发生口腔癌的概率就非常高。因此,平时发现自己口腔有不良修复体,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另外,在矫正牙齿的时候,应该选择正规的机构,这样可以避免矫正牙齿的修复体对黏膜造成损伤,诱发口腔癌变。

综上所述,如果想要预防口腔癌,就要及时远离以上这些不良因素。并且,要保持规律的作息,合理饮食,坚持运动,时刻注意口腔卫生,这样才能保证口腔的健康。

这3个爱好是“口腔癌高危人群”你中招了吗?


长期以来,癌症患病率高、死亡率高,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在此现状下,癌症防治筮需进一步提升,这就要求我们积极预防癌症。

口腔癌是出现在口腔的恶性肿瘤,属于鳞状上皮细胞癌,在口腔粘膜发生异变癌变后,可能就会引发多种症状。有一些人最容易惹上口腔癌,因此更要注意预防。那么,口腔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呢?

1、爱吃槟榔的人

槟榔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平时生活中总是经常吃槟榔的人,出现口腔癌的概率会更高。研究证实,临床上大部分的口腔癌和长期大量进食槟榔有关。

槟榔中含有槟榔碱,这种物质摄入过量容易诱发口腔部位的癌变。而且槟榔口感粗糙,容易对口腔黏膜造成损伤,久而久之就可能会引发口腔部位的癌变。因此,平时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戒掉吃槟榔的习惯,这样才能降低口腔癌的患病率。

2、经常抽烟喝酒的人

口腔癌的出现和许多方面的因素有关。部分人属于口腔癌的高危人群,需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例如经常大量抽烟喝酒的人,出现口腔癌的概率会非常高。

大部分的口腔癌患者都有长期吸烟喝酒的行为,口腔粘膜受到烟酒中有害物质的刺激,可能会导致口腔粘膜受到损伤,口腔粘膜发生癌变的概率会非常高。因此,平时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注意戒烟戒酒,这样才能防止烟酒中有害物质的损伤而导致口腔癌出现。

3、口腔中有不良修复体的人

口腔如果有不良修复体出现,可能会对口腔黏膜造成慢性刺激。而口腔黏膜比较脆弱,长时间受到不良修复体的磨损、刺激等,都可能会导致口腔出现病变,这样发生口腔癌的概率就非常高。因此,平时发现自己口腔有不良修复体,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另外,在矫正牙齿的时候,应该选择正规的机构,这样可以避免矫正牙齿的修复体对黏膜造成损伤,诱发口腔癌变。

综上所述,如果想要预防口腔癌,就要及时远离以上这些不良因素。并且,要保持规律的作息,合理饮食,坚持运动,时刻注意口腔卫生,这样才能保证口腔的健康。

保费可以拿回来?你知道吗?分为这4种方式


昨天帮一位客户做保单整理,她买的产品是一份寿险附加提前给付重疾。她很认真地问我:你说我这个保单能返钱吗,当初买的时候说过了多少年可以领的,不过我也记不清了。

买保险一份保险,客观上并不能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也不能减少风险来临时需要承受的身心痛苦,实际上转移的只是家庭的财务风险。那么一份保单,什么时候可以拿到钱这是很多客户关心的问题。

对于理财型的年金险、分红险来说,买保险主要是存钱以备教育和养老,能返多少钱直接看合同就好了。

今天主要想说说,以寿险、重疾险、两全保险面目出现的各种保病的重疾险什么时候可以拿到钱呢?

我们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过,一份重疾险,可以以不同的面目出现,比如主险是寿险附加重大疾病提前给付保险、主险是重疾险、主险是两全险附加提前给付重大疾病保险。

一、主险为寿险,附加重大疾病提前给付保险

比如国寿福,主险是寿险,附加重大疾病提前给付保险和附加豁免的组合条款,保障终身。那么一旦交了保费,想要往回拿钱,只有三种情况:

1、退保:退还保险的现金价值;

2、理赔:理赔轻症、重疾保额,如果交费期未满,则可以豁免后期所有保费。有些公司寿险与重疾保额相等,那么赔付重疾以后则合同结束;如果寿险与重疾保额不等,则赔付重疾以后,寿险保额要减去已赔重疾的。

3、身故:如果被保险人没有发生过重疾理赔就身故了,直接就可以赔寿险保额,合同结束。

二、重疾为主险产品

重疾为主险的产品类型较多,尤其是互联网上定期重疾、终身重疾、带身故责任、不带身故责任等等看得人眼花缭乱。不过,想要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拿钱,道理都是差不多的。

1、定期重疾

定期重疾,保到70岁、80岁可选。保费一般比较低,30岁男性,30万保额,可以低至2000多块钱一年,性价比超高。如果想往回拿钱,同样是三种情况:

(1)退保:退还现金价值;

(2)理赔:理赔轻症、中症、重疾保额,如果交费期未满,则可以豁免后期所有保费。

(3)身故:一定要在保障期内身故(选择什么时候挂看来还是个技术活)。如果选择带身故责任,保费略贵,保障期内身故可退还保额或所交保费(根据合同约定来);选择不带身故责任,保费低一点,保障期内身故则只能退还现金价值了。如果非常幸运,保险期内即没有发生重疾,也安然健在,那么庆幸一下人生一路平坦吧!

2、终身重疾

例如,天安健康源2019增强版,这是一款终身重疾险,如果想要往回拿钱,和以上说的两种产品类似:退保、理赔、身故。细微的差距就是有些身故赔保额、有些身故赔保费。即使合同未约定身故责任,人没了也是有现金价值可以退的。

三、主险为重疾险,附加险为“两全险”

由于不少投保人不理解消费型保险,对于“回本”这件事充满执着,因市场上有一种叫做“两全”的附加险出现了。

比如天安人寿健康源2019增强版,附加一个健康源两全险,如果65周岁之前没有理赔过重疾,就能返还全部所交保费,保险责任继续有效。

如果没有活到65岁也不用着急,合同约定将按以下二者之较大者给付身故保险金:

1、本保险实际交纳的保险费与主险合同实际交纳的保险费二者之和;

2、本保险实际交纳保险费的160%。

天安人寿健康源2019对身故保险金的约定,除了65岁返还保费之外,还可以选择70岁、75岁返还,选择返还的年龄越大,保费会越便宜,对自己长寿有信心的可以挑战一下!

四、主险为两全险,附加重大疾病提前给付保险

两全保险,即为“生死两全”,它是指被保险无论在保险期间内死亡还是生存至期满,保险人都给付保险金的一种人寿保险。

曾经,这类保险出来的时候,被某些代理人吹嘘为“不要钱的保险”、“免费保”等等。主要的原因在于,保险期间内发生重疾,赔付保额;满期则返还所交保费。

两全保险想要往回拿钱的方式则为理赔、退保、身故、满期。

这种保险的优势在于返还灵活,比如平安人寿的安鑫保,保障期限可以选择保至60/70/80岁,到期后自然有一笔保费可以返还。用很多人的话说,就是存钱了。既有保障,又能返钱(活着见到钱)。

两全保险自然也有劣势:

1、保险时间有限:如果选择保至60岁,保费最低,年龄越大,发生风险的概率越高。避过重疾高发期,保费自然便宜了。很多人买了一份重疾以后,以为自己有保险,很少再去第二份。如果保险到期了,保障也就没了,但可能生命还长。

2、到期返还保费,无杠杆优势:买重疾险的目的是为了起到杠杆作用,大部分人买到的保额要远远高于所交保费。两全险到期返还所交保费,看上去钱的数字没有损失,但重疾险的杠杆作用大大降低,相当于花了储蓄型的钱买了一份定期保险。

如果你不是百万富翁,如果你在乎每年几千上万的保费支出,要么踏踏实实的买份重疾险,不要想返还、分红的事;要么就别想着保障,直接买份保证收益高的年金险。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所说的:“上帝给我们赠送的每一份礼物,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我也想说,保险公司的每一款产品,都是通过精算师们掉了无数根头发演算而来的,你的每一点保障,保病也好、分红也好、返还也好,都会在你的保费中加入成本。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的事是不可能的,根据自己的需求合理配置保险才是王道!

买重疾险,保险公司为什么拒赔?这3件傻事你还在做吗?


买保险都要先填健康告知,面对密密麻麻的几百个字,有些人根本没耐心看。也有人硬着头皮看完,却越看越糊涂……

比如3年前的感冒发烧,5年前的意外受伤,这些到底要不要告知?不告知的话,以后会不会被拒赔?

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聊聊,健康告知都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技巧?以及如何快速带病投保?

主要内容如下:

(1)关于健康告知,这3点要了解!

(2)不符合告知,怎样才能顺利投保?

(3)未如实告知,会不会影响理赔?

一、健康告知三大误区,一定要避开!

买保险,健康告知是一道绕不过的坎。然而隔行如隔山,普通人要做好告知并不容易,甚至会陷入以下三大误区:

误区1:只要没过住院,健康告知全填否

曾经有不少朋友跟我说,买保险时代理人告诉她:只要没有住过院,健康告知可以全填否。

这种错误的做法可谓由来已久,甚至一些保险公司就是这样给新人培训的。

大家千万不要以为,没有住院就查不到医疗记录,我曾经分享过,保险公司的调查手段多得很。

无论是住院还是门诊,只要健康告知问到了,都是需要如实告知的,要不然日后理赔就很容易产生纠纷。

误区2:凭感觉填,马虎应对

也有一些朋友觉得,自己能吃能喝健康得很,根本就没有把健康告知放在眼里,随便签个名就买了。

过了一段时间才想起来,体检时医生说自己有些小问题,结果翻开体检报告一看,甲状腺结节、乙肝病毒携带都赫然在列……

虽然这些疾病一般都不需要治疗,但对买保险却影响不少,有可能需要加费、除外、延期,甚至拒保,千万不能疏忽大意。

误区3:担心拒赔,全部告知

还有些朋友对理赔过分担心,为了避免以后扯皮,力求把过去几十年的病史全部告知保险公司。

例如几年前的感冒发烧、身体擦伤等,甚至把一些没有确诊,仅仅是自己猜想的“疾病”都悉数告知…

这样做不仅增加了核保员的工作量,有时候还会影响到自己正常投保。

比如说,小A最近睡眠不足,经常觉得头痛。如果如实告知了,但又没有具体的检查报告,有些核保员出于谨慎考虑,可能就会直接延期。

以上就是小编总结的3个典型误区,相信不少人都中过招。那到底应该如何告知呢,下面小编和大家继续聊聊。

二、掌握三点,轻松搞定健康告知

虽然健康告知只有区区几百个字,但外行人想一次性就填对并不容易。在这里,小编也总结了3个技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有问就答,不问不答

我国大陆实行“有限告知”,即问什么答什么,没问到的可以不用告知。这点在《保险法》第十六条也有规定:

订立保险合同时,保险公司询问被保险人的相关情况,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换句话说,保险公司没有问到的,投保人无需告知。

举个例子:瑞和定寿的健康告知问到:被保人是否有肝硬化?

根据这条问询,不管你是乙肝病毒携带、小三阳,还是大三阳,只要不是肝硬化,都不需要告知保险公司。

2、注意问询的时间范围

健康告知问到的病史,都是有具体时间范围的。我们看看下面的例子:

被保险人过去1年内是否存在健康检查异常,或长期服药超过1个月?

如果你在规定的时间内有相关病史,这样是需要告知的。但如果你是1年前的检查异常,或者服药仅半个月,那就可以不用告知。

也有一些问题的时间跨度会更长一些,比如说:被保人是否曾经住院接受治疗?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你是去年住院,还是30年前住院,都应该如实告知。

3、提前准备病历

健康告知涉及大量医学名词,但我们普通人毕竟不是医生,很难记清楚自己所有病史。

小编建议大家,在填写健康告知前,最好把自己的病历和检查报告准备好,以便自己核对。

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在理赔时,也会根据我们的病历记录,去判断有没有如实告知。健康告知没问题,理赔才能顺顺利利。

因此,我们平时就要保存好病历,同时注意病历信息的准确性。

三、不符合健康告知,怎么办?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只要去体检,多多少少都会查出一些健康异常。虽然医生说问题不大,但却无法直接通过健康告知。

如果你也遇到同样的问题,以下两个方法可以帮你快速投保。

方法1:智能核保

智能核保是我们的优先选择。这种方法非常方便快捷,只需回答几道问题,马上就知道能不能投保。

以甲状腺结节为例,投保昆仑健康保2.0,如果近半年内的超声分级为1-2级,通过智能核保就可以正常购买。

而且在智能核保时,一般都不需要填身份证号码,就算最后没有通过,也不会留下拒保记录,更不会影响你购买其他保险。

方法2:人工核保

智能核保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新事物,暂时还无法完全取代人工核保,一些比较复杂的疾病,还是需要核保员来审核。

四、健康告知随便填,熬过两年一定赔?

说到健康告知,相信不少人都听过这种说法:

买保险时,健康告知可以随便填,就算带病投保,《保险法》规定两年后就一定要赔。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先来看看《保险法》第16条:

投保人有义务如实告知健康情况,否则保险公司有权解除合同。但合同成立2年后,保险公司不得解除合同,如果出险,应当理赔。

假如仅按字面意思理解,确实会让部分人产生误解。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超过两年仍然被拒赔的案例比比皆是。

小编说一个真实的案例:

王某在2009年投保了重疾险,2013年申请“终末期肾病”理赔。但保险公司经过调查,发现王某在投保前就已经确诊“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于是发出了拒赔通知…

王某这种是典型的未如实告知,虽然已经熬过了四年,最终经过法院审判,还是维持了拒赔结论。

总之,熬过两年后能不能赔,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同的法院判决,结果也有可能不同。

五、常见问题答疑

除了前面提到的一些实操技巧,不少人对健康告知还会存在一些疑问:

1、投保后才发现未如实告知,怎么办?

按正规的流程,未如实告知是应该进行“补充告知”的,联系你的保险代理人就可以操作。

如果未告知的是普通感冒发烧,补充告知是不会影响承保的。但如果是结节、高血压等疾病,补充告知后,有可能会被除外、加费,甚至解除合同。

还是那句话,如实告知是顺利理赔的前提。假如被解除合同了,可以尝试投保其他保险公司。

2、投保前,要先去体检吗?

为了避免日后的理赔纠纷,很多人想在买保险前体检,以证清白。对于这种想法,小编非常理解,但是完全没必要。

我在前面也强调过,根据现有的病历资料来告知就可以了,将来理赔也完全没有问题。万一检查出什么身体异常,反倒会增加投保的难度,纯粹是节外生枝。

而且普通的体检是无法查出所有健康问题的。

总结:

有的人对健康告知不以为然,也有的人认为健康告知是保险公司用来拒赔的洪水猛兽,其实这些想法都是不对的。

小编希望帮助大家掌握一些实操技巧,在买保险的路上走得更加顺畅。

如今网上买保险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智能核保、线上人工核保日趋成熟,加上5G时代的来临,保险科技力量会日益强大。

文章来源:http://m.bx010.com/b/45364.html

上一篇:打点分红险 须知道的分红险细节

下一篇:对于不同的人生阶段 要有不同的保险规划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