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知识汇总,教师家庭养老方案:定投基金结合寿险

2021-05-07
寿险养老险保险规划

9月10日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教师这一职业虽然说稳定有保障,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的理财规划,也会影响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

刘先生48岁,刘太太46岁,两位都是中学教师。他们有一个刚上大学的女儿。家庭年收入10万元,日常生活支出每月3000元。现有住房一套,90平方米。存款30万元,无其他投资。

理财需求

刘先生欲购买返还型重疾保险,年缴费1000元,保额3万元左右。另外,想用28万购买一处商铺,选择包租方式来获取收益,解决两人未来的养老问题。

财务分析

刘先生一家收入稳定,但保障欠缺,能主动购买保险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也说明刘先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财意识,因为保险是家庭理财的必备工具之一。但从另一方面看,刘先生欲购置的保险额度过低,真正发生意外时根本不会起到明显的作用,一个家庭每年所缴的保险费通常都要与这个家庭的总收入成正比(也要适当考虑总资产),那么这方面的配置还需要进一步调整。

另外,刘先生欲用差不多接近全部的存款来购置房产,未免显得偏激和冒险。偏激是指,这种投资会让家庭的固定资产比例过高,虽然会增加现金流,但一旦家庭有新的需求,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难以应急变现。冒险是指,投资过于单一容易产生很多风险,比如包租要提前设定将来的回报率,就不能完全抵制未来的通货膨胀风险,而这种包租类商铺多会在较长时间里不方便自行转让,并且还存在一定的房产跌价风险。

理财建议

放弃原来的购置商铺计划,把现有存款重新配置。将存款分别用货币基金和开放式基金来做重新组合,存款陆续到期时选择平衡型基金介入,意图不明确时都用货币基金来做过渡。

补充保险,来完善原来的组合。按刘先生和刘太太的年龄来说,直接投保重疾保险会显得保费高而保障小,可以考虑用终身寿险的方式来达到相关目的,或者购买新的消费型重疾险。终身寿险的意义在于,生前投保让子女身后受益,变相地为子女减轻负担。

定投基金结合寿险年金,让晚年生活更加安逸。一般情况下,刘先生和刘太太最早会在60岁左右真正退休,那在这十几年里,仍然会有比较稳定的收入。建议按月定投开放式基金3000元,再结合目前最新型的养老年金品种,可以在60岁前后都享受到5%的复利增长预期回报,用定投基金的钱再定期取出投放养老年金,退休后每月就能领到可观的数额了。加上两人的退休金,会大抵与现在的收入持平,即使考虑通货膨胀,也足够保持现在的生活水准。

综上所述,原存款用来做开放式基金投资,两年后有合适机会也可以购置小面积房产,将来可留给女儿。每年的收入多用来做养老储备,同时配备终身寿险或消费型重疾险,可以让刘先生和刘太太在退休前和退休后都过得幸福无忧了。

精选阅读

保险知识汇总,保险,基金定投成养老两大法宝


本报讯(记者李彦)本报昨日刊登《月光80后患上养老焦虑症》一文后,很多读者打来电话询问,趁年轻如何投资,才能积累足够的养老金,规划自己的养老生活?

家住金银湖的程女士称,她和老公今年都是32岁,目前家庭年收入约10万元,除去供房、养小孩和其他生活开销,每年节余3万~4万元,现有定期存款5万和活期存款1万多元,无其他投资。“我和老公寻思着,年轻时日子过紧一点,就算再过20年退休,每年平均存5万元,也能攒下100万养老金。”程女士说,不知这笔钱20年后够不够养老。

和程女士不同,现年35岁的闵先生则将未来的养老金寄希望于名下的两处房产。“我在2005年和2007年先后买了两套房子,目前市值分别约为90万和120万。”闵说,目前家庭月开销在万元左右,几乎无节余。“等20年后自己退休了,就把两套房子卖掉,租房子住,靠这笔钱安享晚年。”

对于程女士和闵先生的养老规划,理财人士认为并非最佳方案。“程女士仅仅选择存款方式积累养老金,收益太低。”中国银行(601988,股吧)江岸支行理财师杨菲说,理财是要通过长期投资获得更大收益率,储蓄只能作为最稳妥的投资方式,起到基本保障作用,很难抵抗通胀;闵先生指望房子养老也不保险,一来房价在今后二三十年存在不稳定性,二来房龄太老也会让房价大打折扣。

养老保险、基金定投是首选

在民生银行(600016,股吧)武汉分行零售市场营销部理财师艾莉看来,趁年轻开始积累自己的养老金,可首选购买养老保险和基金定投两种方式。

养老保险按一定保额年缴保费,退休后可每年领取生存金及返还红利。以太平人寿推出的一款金悦人生养老保险为例,若客户30岁时投保,缴费20年,投保后每两年即可按保费的5%领取一次生存金,每领取5次,领取比例即提升5%,即40岁起按10%领取、50岁起按15%领取,60岁起按20%领取;客户65岁后,将按保额的30%每年领取生存金,直至88岁。此外,公司每年还会将红利以增加保额的方式分配,实现保额年年递增,从而增加生存金的领取额度,期满客户还可领取一笔终了红利。

此外,基金定投也是积累养老金的法宝之一。艾莉说,过去10年,A股市场基金定投年均收益在9%左右,以此计算,若家庭月均定投2000元,坚持30年,累计收益可达356万多元,资产增加率近400%。

保险知识,保险基金定投规划


本报昨日刊登《月光80后患上养老焦虑症》一文后,很多读者打来电话询问,趁年轻如何投资,才能积累足够的养老金,规划自己的养老生活?

家住金银湖的程女士称,她和老公今年都是32岁,目前家庭年收入约10万元,除去供房、养小孩和其他生活开销,每年节余3万~4万元,现有定期存款5万和活期存款1万多元,无其他投资。“我和老公寻思着,年轻时日子过紧一点,就算再过20年退休,每年平均存5万元,也能攒下100万养老金。”程女士说,不知这笔钱20年后够不够养老。

和程女士不同,现年35岁的闵先生则将未来的养老金寄希望于名下的两处房产。“我在2005年和2007年先后买了两套房子,目前市值分别约为90万和120万。”闵说,目前家庭月开销在万元左右,几乎无节余。“等20年后自己退休了,就把两套房子卖掉,租房子住,靠这笔钱安享晚年。”

对于程女士和闵先生的养老规划,理财人士认为并非最佳方案。“程女士仅仅选择存款方式积累养老金,收益太低。”中国银行江岸支行理财师杨菲说,理财是要通过长期投资获得更大收益率,储蓄只能作为最稳妥的投资方式,起到基本保障作用,很难抵抗通胀;闵先生指望房子养老也不保险,一来房价在今后二三十年存在不稳定性,二来房龄太老也会让房价大打折扣。

养老保险、基金定投是首选

在民生银行武汉分行零售市场营销部理财师艾莉看来,趁年轻开始积累自己的养老金,可首选购买养老保险和基金定投两种方式。

养老保险按一定保额年缴保费,退休后可每年领取生存金及返还红利。以太平人寿推出的一款金悦人生养老保险为例,若客户30岁时投保,缴费20年,投保后每两年即可按保费的5%领取一次生存金,每领取5次,领取比例即提升5%,即40岁起按10%领取、50岁起按15%领取,60岁起按20%领取;客户65岁后,将按保额的30%每年领取生存金,直至88岁。此外,公司每年还会将红利以增加保额的方式分配,实现保额年年递增,从而增加生存金的领取额度,期满客户还可领取一笔终了红利。

此外,基金定投也是积累养老金的法宝之一。艾莉说,过去10年,A股市场基金定投年均收益在9%左右,以此计算,若家庭月均定投2000元,坚持30年,累计收益可达356万多元,资产增加率近400%。

保险知识,基金定投的好处


第一、定期投资,积少成多。投资者可能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些闲散资金,通过定期定额投资计划购买标的进行投资增值可以“聚沙成丘”,在不知不觉中积攒一笔不小的财富。

第二、不用考虑投资时点。投资的要诀就是“低买高卖”,但却很少有人在投资时掌握到最佳的买卖点获利,为避免这种人为的主观判断失误,投资者可通过“定投计划”来投资市场,不必在乎进场时点,不必在意市场价格,无需为其短期波动而改变长期投资决策。

第三、平均投资,分散风险。资金是分期投入的,投资的成本有高有低,长期平均下来比较低,所以最大限度地分散了投资风险。

第四、复利效果,长期可观。“定投计划”收益为复利效应,本金所产生的利息加入本金继续衍生收益,通过利滚利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复利效果越明显。定投的复利效果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充分展现,因此不宜因市场短线波动而随便终止。只要长线前景佳,市场短期下跌反而是累积更多便宜单位数的时机,一旦市场反弹,长期累积的单位数就可以一次获利。

第五、适合长期投资。由于定期定额是分批进场投资,当股市在盘整或是下跌的时候,由于定期定额是分批承接,因此反而可以越买越便宜,股市回升后的投资报酬率也胜过单笔投资。对于中国股市而言,长期看应是震荡上升的趋势,因此定期定额非常适合长期投资理财计划

第六、自动扣款,手续简单。 定期定额投资基金只需投资者去基金代销机构办理一次性的手续,此后每期的扣款申购均自动进行,一般以月为单位,但是也有以半月、季度等其它时间限期作为定期的单位的。相比而言,如果自己去购买基金,就需要投资者每次都亲自到代销机构办理手续。因此定期定额投资基金也被称为“懒人理财术”,充分体现了其便利的特点。

保险知识,基金定投三大策略


参与基金定投,便利用了定投分散风险、摊低成本、复利增值等优势。看起来,基金定投真是一项操作简便、省心省力的投资,而且小投入,大产出,最终可能成就一个人的财富梦想。理财专家则提醒,定投也并非那么简单,要取得较好回报,定投也须掌握诀窍。

基金公司专业人士提出,虽说基金定投不必主动管理,但也不能一“投”了事,设定一个目标、收集低成本筹码、遵守投资纪律,在弱市中也坚持,有了这几项策略和方法,可望进一步提高投资收益。

在弱市中也要坚持。这似乎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比如,去年年底不少投资者取消了基金定投业务,基金公司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中止定投的人,理由几乎都是:熊市来了,如果股市继续下跌损失将更大。

而现在看来,弱市中坚持定投的人摊低了成本,熊市中加磅定投,扩大底部仓位者,则更是投资者中的机智人物。

基金公司人士提出,沪深股市大起大落的2007年和2008年也很能说明问题。大部分基金投资者在2007年入市,特别是当年四季度股指高挂5000多点时。而股指跌到2000余点时,市场交易量极度收缩,甚至去年下半年几乎无人再买基金。在该贪婪的时候恐惧,在该恐惧的时候贪婪。定投恰好让人们克服人性的弱点,遵守投资纪律。

低价收集筹码。定投刚开始没多久便“中途下车”,便偏离了定投的初衷,也失去了应该享有的复利增值益处。

基金公司人士提出,基金定投正是依据牛市、熊市交替出现而设定的投资策略。同样的资金额,在牛市时获得较少的筹码,在熊市获得较多的筹码,最终摊平成本,获取平均收益。

而近期工商银行与46家基金公司共推的基智定投业务,实现了定投的功能升级,可望进一步提升定投的投资效率。基智定投的定期不定额功能,根据股指与其180日均线的比较决定当期扣款额,若股指超过180日均线一定幅度(如15%以内),则减少扣款金额(如为基准金额的90%),反之亦然。如此进一步降低定投的申购成本。

广发基金公司的人士曾提出,通过定投汇聚财富的诀窍,就是在低位收集足够多的筹码。

分析人士称,在股市下跌时增加基金定投,待股市上涨时,开始减少自己的定投份额,至“获利满足点”时定投份额达到最低,那么最终结果不但会优于指数表现,而且比在股市上涨时开始投资基金获得的收益还要高。

设定一个目标。刚开始工作的青年人一般都认为没多少钱储蓄或投资,但参与了基金定投,如同进行了一项带有强制性的储蓄计划,便有助于投资者实现其财富管理的目标。同样,孩子压岁钱的利用、子女教育、买房置业、养老保障等经费的筹集等,都可以通过类似方式去努力实现,从而完成人生每一步的跳跃。

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也可帮助投资者以相对长远的目标来观察自己的投资、评估其成绩,不至于半途而废。

当然,定投也非一统天下的万能之策,对于一个善于进行资产配置的投资人,定投与其自主的股市、债市投资往往并行不悖。

养老金,基金定投是养老险法宝


家住金银湖的程女士称,她和老公今年都是32岁,目前家庭年收入约10万元,除去供房、养小孩和其他生活开销,每年节余3万~4万元,现有定期存款5万和活期存款1万多元,无其他投资。“我和老公寻思着,年轻时日子过紧一点,就算再过20年退休,每年平均存5万元,也能攒下100万养老金。”程女士说,不知这笔钱20年后够不够养老。

和程女士不同,现年35岁的闵先生则将未来的养老金寄希望于名下的两处房产。“我在2005年和2007年先后买了两套房子,目前市值分别约为90万和120万。”闵说,目前家庭月开销在万元左右,几乎无节余。“等20年后自己退休了,就把两套房子卖掉,租房子住,靠这笔钱安享晚年。”

对于程女士和闵先生的养老规划,理财人士认为并非最佳方案。“程女士仅仅选择存款方式积累养老金,收益太低。”中国银行江岸支行理财师杨菲说,闵先生指望房子养老也不保险,一来房价在今后二三十年存在不稳定性,二来房龄太老也会让房价大打折扣。

养老保险、基金定投是首选

在民生银行武汉分行零售市场营销部理财师艾莉看来,趁年轻开始积累自己的养老金,可首选购买养老保险和基金定投两种方式。

养老保险按一定保额年缴保费,退休后可每年领取生存金及返还红利。以太平人寿推出的一款金悦人生养老保险为例,若客户30岁时投保,缴费20年,投保后每两年即可按保费的5%领取一次生存金,每领取5次,领取比例即提升5%,即40岁起按10%领取、50岁起按15%领取,60岁起按20%领取;客户65岁后,将按保额的30%每年领取生存金,直至88岁。此外,公司每年还会将红利以增加保额的方式分配,实现保额年年递增,从而增加生存金的领取额度,期满客户还可领取一笔终了红利。

此外,艾莉说,过去10年,A股市场基金定投年均收益在9%左右,以此计算,若家庭月均定投2000元,坚持30年,累计收益可达356万多元,资产增加率近400%。

基金定投,夫妻月入8000元 如何为家庭支柱补充保险?


【编者按】一家三口,月入8000元,双方均有基本的社保,还有各自购买相关的商业保险,家庭每月基金定投500元。这样的家庭,是否要为丈夫购买纯保障型保险?儿子的教育金如何准备?

苏女士,现年34岁,月收入3000元,有基本的社保,买有商业保险,年缴保费5000元。丈夫月收入3000元,有商业保险也有社保,年终奖4000元。儿子两岁,买有居民医保和商业保险,年缴保费3000元。家庭每月开支2300元。家庭另有负债1.5万元。家庭每月基金定投500元。

理财目标

1.是否要为丈夫购买纯保障型保险?

2.儿子的教育金如何准备?

专家建议

1.丈夫为家庭经济的半个支柱,丈夫的贡献对整个家庭来说是必不可缺的,所以建议苏女士的丈夫继续持有商业保险。可考虑增加重疾险,年缴费约在5000元左右,保额约为20万元,以应对突发疾病风险。

2.子女教育金的准备是缺乏时间弹性的,孩子的整个求学成本至少约为13万元(以在国内完成大学学业为例)。因此,苏女士可以选择基金定投来积攒教育金。基金定投具有起点低、长期投资积少成多的优势,不仅可以满足子女教育金规划需求,也能通过定期定额的强制储蓄实现中长期投资规划。专家建议,可分别投资几只基金定投,每月定投800元,假设年平均收益率为4%,16年后大约共可攒12万元左右用来支付大学的费用。定投时分散投资,可根据市场行情配置货币型基金、债券型基金、黄金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以降低风险,获得更高收益。

基金定投与年金保险的区别?普通家庭适合哪种理财?


随着大家收入的普遍提高,现代人越来越重视也有条件考虑理财了。有人问:基金定投与年金保险的区别?普通家庭适合哪种理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基金定投是每个月存钱给基金,然后等收益。年金险是每个月存钱给保险公司,然后等收益。感觉都是一种年金的形式,两种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或者优劣呢?如果选择理财方式,应该如何在这两者中做出选择呢?

很多人回答会和稀泥,说基金定投是浮动收益,风险高一些,收益也高一些;年金险是固定收益,风险很低,收益也低一些。怎么选择看你自己的喜好和承受能力。

基金定投适合普通人

基金定投是最适合普通人参与基金市场的方式,它的特征就是稳健。基金有涨有跌,基金定投通过定期买入的方式,平摊风险。可以采用跌买涨不买,大跌大买,小跌小买的法则。总的来看,只要咱国家保持GDP增长,股市总体震荡上升,基金定投就能赚,是跑过物价上涨那种赚。

虽然牛短熊长,但只要坚持买个3-5年,然后在高点,比如2015年的5000点,2007年6000点卖出,都能获得不错的收益。不卖一直拿着也是不错的选择,中国经济一直在发展,中国股票的市值也在不断创新高。

说完基金定投,要好好扒一下年金险的狼皮。

年金险内含猫腻

现在市面上的年金险有即期年金保险和延期年金保险,即期年金保险就是即交即领,延期年金保险就是约定一个年龄,通常在约定的那个保单周年日开始每年返还一笔钱。

我在网上找了一个购买年金险的例子。投保人年保费20万,缴费10年。基本保额48.156万,每年以5%递增,交满10年后每年可领保额5%作为生存金。如果投保人在60岁前身故,已交保费全部返还。

假设37岁投保,88岁离世。内部收益率仅为1.4%。即使是有分红的年金险,年回报率也不超过3%。

所以对于一般家庭而言,年金险是很不划算的。与其他重疾、医疗、寿险、财险、意外险等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保险不同。

年金险无论是养老年金险还是教育年金险,都是为了攒钱,所以专注理财这点而言,年金险的收益跑不过CPI,跑不过物价上涨,还不如买收益4%的货币基金和收益5%的银行理财。

适合年金险的两类情况

年金险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比较坑,唯有两种情况下是值得买的:

1、适合家族资产积累丰厚的高净值家庭用于代际遗产继承,能帮助后辈应付现金流不足的问题,并有一定的避税功能。比如祖父辈有千万固定资产,没有流动性资产,分给继承人只有固定资产而没有可观的现金流。

此时,由于需要先交税,才能过户继承,如此,一些儿孙在没有巨额现金流缴费的情况下,不得不卖出父辈给自己遗留的固定资产,而潜在错过固定资产升值的机会。其次,年金险的分期支付方式,也能避开一次性缴纳高额遗产税。

2、高利率时代的年金险。中国的高利率时代在上世纪90年代,银行一年定存收益曾有过10%以上。那时候买的年金险净回报约有6%—8%。放到现在,这个收益率加上保险公司刚兑性的保障,有这样的一张年金保单可以说是捡到宝,亏本的变成保险公司。

综上所述,对于普通家庭而言,现在的基金定投值得玩,年金险不值得买。如果你家里有一个充满先见之明的在上世纪90年代就买了年金险的长辈,那么恭喜你。没有也不要灰心,反正90年代的年金险,五年前的房子,一年前的比特币这些风口都只属于少数幸运者,咱们大多数普通人踏实攒钱理财,也会有财务自由的一天。

保险知识汇总,单位养老改革应“统分结合”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5试点省市启动缓慢,表象是“地方政府不积极,事业单位员工不支持”,根本的原因可能是我们的设计思路不够科学。综合各种情况,笔者考虑,事业单位养老改革能否以“统分结合”为原则。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乃至整个事业单位改革,说到底还是个“利益调整”问题。对此,必须把握住“大方向”,也即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将继续呈现一个上升态势;确定了这个大前提,接下来就是要把握在改革的过程中,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实际水平总体上应该是“上升”的;如果改革以后,职工的养老水平有所下降或大幅度地下降,这不是改革的初衷。因此,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必须有“两统”。

“统筹兼顾”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怎么“改”,是靠向行政机关还是滑向企业?正确的态度,既不是“靠”,也不是“滑”,而是“立”。这种“立”,就是要通过改革,进一步确立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在养老保险待遇上,应尽可能地让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大体上平衡起来而不是“拉大差距”。唯其如此,才能让人才能够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自由流动,整个社会才有“源头活水来”。

“统筹兼顾”老、中、青。改革的目的不是搞得“人心慌慌”而是激发人们一心去干大事业。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当然有必要“老人老办法”,“中人补齐”,现在问题是怎校对待年轻人?固然,年轻人可以搞“新人新办法”,但决不是“年轻人低人一等”,年轻人从一进单位的那一天起,就应该跟人家订合同,明确将来养老进社保,而这里的“进社保”同样应该体现“公平正义”的养老保险水平。

再说“分”,也就是操作路径“分门别类”,不搞“一锅煮”。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乃至整个事业单位改革,切不可走上来就“大刀阔斧”,而应该先来“分而治之”。目前我国共有事业单位120多万个,这里的“分”,应该将其“一分为三”,一类靠向行政机关,一类变为企业,再剩下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事业单位。等到“两剥离”之后,再对剩下来的“真正意义上的事业单位”进行改革也不为迟。

“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如果一个地方乃到全国非要有一个部门“统”起来不可,那只能“统原则”而不是“统细则”。事业单位分工细,其养老保险改革,操作起来,理应“学校的归教育部”、“医疗卫生的归卫生部”、“科研单位归科技部”,如此等等,这叫“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养老可选择保险定投


老人为了退休之后的高品质幸福的晚年生活,提早规划,理财保障型保险不可或缺。老年人应该如何理财,如何养老,如何发挥保险最大的作用?保险定投逐渐成了养老的新主力。

说到保险定投,也许大家还比较陌生。其实就是我们在做基金定投的同时,一次填写12份期交类的分红保单,并委托在银行驻点的保险公司客户经理,定期提醒我们到期办理保单生效的相关事宜,到了第二年每月的生效日,设置保单自动扣缴相应额度的保险费功能,从而达到定投保单的目的。如果按照现在保险公司的分红保险收益来看,做一份三年期交或五年期交的保险定投计划,选择六年满期或者十年满期,不仅在未来为自己积蓄一笔不小的现金流,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养成了中长期投资理财的良好习惯。

分红类保险因为都设有满期固定收益、年度额外分红、保险期间拥有相应的人身保障功能,尤为受到投资偏保守类客户投资的青睐。另外,分红保险所分得的红利,既可以在需要资金的情况下进行现金领取,解决不时之需,也可以在不需要资金的情况下选择复利的形式进行累计生息,让收益最大化。

理财原则

一是为了实现个人生活目标而理财;二是特别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三是意识到就要马上行动;四是不投资或少投资没有时间打理和研究的产品。

有人以为理财就是简单地购买某种金融产品,理财终极目标的理解却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具体的生活目标。其实理财的目的性很强,想更好地理财首先就得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理财的时效性也很强,想到了就要马上去做。

保险定投满足养老刚性需求

问:对传统的儿女养老固然孝心可嘉,但是“4-2-1”的家庭结构让儿女也有些力不从心。如何减少养老给下一代造成的压力?目前的养老金体系,虽然不断地完善发展,但是广覆盖、低水平的特征也决定了养老金仅仅能满足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养老,到底该怎么办?

专家: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养老的重要性。“我希望自己60岁以后能够和家人一起去旅游”、“我不想给儿女增添负担”……很多人对于自己以后晚年生活都有着各种各样的期待与规划。但事实却是,中国已经迈入老龄化社会,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人已超过1.6亿,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国社会的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至2050年左右将达到峰值4.37亿。随着老龄化进程不断深化,汹涌而来的银发浪潮极有可能演变成为“银发危机”。

归根到底,养老需要良好的经济基础作保证,这是实现幸福晚年的根本前提。早规划,早打算,才能提早布局,为未来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红型保险在人生的理财规划中有哪些意义和功能?

专家:总体来看,分红型保险的主要功能主要有3点。首先,分红型养老险的优势在于收益与当时的利率和保险公司的投资业绩挂钩,可以回避或者部分回避通胀对养老金的威胁,使养老金相对保值甚至增值。分红险的产品设计特征赋予它具备利率联动的抗通胀功能,让投保人在获得包括养老在内的多项保障的同时能有长期稳健的收益。其次,从经济承受能力方面考虑,一般来说,年轻时投保保费支出较少,负担也相对较轻,且年轻时身体健康,容易承保,还能帮助年轻人养成定期储蓄的好习惯,到领取养老金时,则可获取更充分的养老资金补充。最后,分红险具有较高的保险保障,它与投连、万能等其他新型产品相比,分红险的保障性是在产品设计时就确定的。保证体现在两个方面:死亡重疾风险和长期生活收入规划保障。在购买了分红先后,即获得了一份固定有保底的保单收益,可有效转移风险。

文章来源:http://m.bx010.com/b/44606.html

上一篇:保险知识汇总,社区门诊也有医保

下一篇:家庭财产保险的除外责任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