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事故责任强制险条例》解读

2021-05-02
机动车保险知识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在2012年4月份作了相应的修改,重新公布。国务院今年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作如下修改:第五条第一款修改为:“保险公司经保监会批准,可以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

《机动车事故责任强制险条例》颁布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签署第462号国务院令,颁布《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 《条例》所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

《条例》明确要求,在我国境内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的所有人或管理人,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

《条例》规定,中资保险公司经保监会批准,可以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实行统一的保险条款和基础保险费率。保监会按照总体上不盈利不亏损的原则审批保险费率。保险公司经营此项业务应当与其他业务分开管理、单独核算。《条例》要求逐步实现保险费率与交通违章挂钩。安全驾驶者可以享有优惠的费率,经常肇事者将负担高额保费。

《条例》还规定,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责任限额。责任限额分为死亡伤残赔偿限额、医疗费用赔偿限额、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以及被保险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无责任的赔偿限额。

国家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对于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抢救费用超过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的、肇事机动车未参加该强制保险或机动车肇事后逃逸的情形,由救助基金先行垫付受害人人身伤亡的丧葬费用、部分或全部抢救费用。

根据《条例》,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在调查处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道路交通事故时,应当依法检查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保险标志。

《条例》分为总则、投保、赔偿、罚则和附则共五章四十六条,自2006年7月1日起将正式施行。

相关知识

学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的必要性


学习法律首先要学习它的条款,学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险也要学习它的条款。要是一个保险没有了条款,就如同鱼儿没有了水,所以条款对于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险来说就显得特别的重要。所以就显示出了学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的必要性,我们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所以我们必须要去了解更多的车险知识,下面就看下具体的注意事项吧。

投保人投保时,应当如实填写投保单,向保险人如实告知重要事项,并提供被保险机动车的行驶证和驾驶证复印件。重要事项包括机动车的种类、厂牌型号、识别代码、号牌号码、使用性质和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的姓名(名称)、性别、年龄、住所、身份证或者驾驶证号码(组织机构代码)、续保前该机动车发生事故的情况以及保监会规定的其他事项。

投保人未如实告知重要事项,对保险费计算有影响的,保险人按照保单年度重新核定保险费计收。签订交强险合同时,投保人不得在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之外,向保险人提出附加其他条件的要求。投保人续保的,应当提供被保险机动车上一年度交强险的保险单。

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被保险机动车因改装、加装、使用性质改变等导致危险程度增加的,被保险人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并办理批改手续。否则,保险人按照保单年度重新核定保险费计收。被保险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被保险人应当及时采取合理、必要的施救和保护措施,并在事故发生后及时通知保险人。发生保险事故后,被保险人应当积极协助保险人进行现场查勘和事故调查。

发生与保险赔偿有关的仲裁或者诉讼时,被保险人应当及时书面通知保险人。被保险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由被保险人向保险人申请赔偿保险金。被保险人索赔时,应当向保险人提供以下材料:

在保险条款设计上,笔者认为应该着重体现对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救济功能而非商业保险的运作机制。我们知道,保险具有商业性和金融性的特点,保险人作为经营主体是以公司这种以盈利为终极目标的法人形式作为载体,因此,不可必免的要考虑风险、利益,投入与产出比等因素,以避免对公司生产发展不利。作为具有社会保障意义的强制性保险,在免赔条款设计上,《条例》应适当照顾保险公司的这种赢利性,但更重要的是要强调基础保障性,在两者的平衡利益上限制一些免赔条款的适用。

以某40岁行人甲为例,乙的机动车辆被他人盗窃期间发生交通事故将甲当场撞死,该车逃逸。盗车者即肇事者将被盗车辆卖掉后钱款挥霍一空,后该人被捕时个人财产为零。

交通事故的后果导致一个家庭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但对于此种情况,受害人家属却不能依交强险这个最后获取经济赔偿的机会得到赔付。根据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受害者家属得到的经济赔偿数额(仅指死亡赔偿金)以北京市2008年的相关数字为例,赔偿额度在五十万左右,而这五十万针对受害者家属来讲,因被告人没有个人财产判决无法执行到位,赔偿额为零。

假设该车没有发生盗、抢事件,由车主本人驾驶,因严重违反交通法规造成了受害者死亡,因符合交强险的理赔条件,即便赔偿者没有个人财产,通过交强险也可以到十万余元的赔偿。相比之下,同样是在马路上步行的行人,同是事故的受害者,其在法益上体现的是相同的价值---生命的消亡,而在赔偿结果上却有很大的差异,这就在事实上造成了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并不体现在刑事责任自负的规定上,而是在于《条例》规定的欠缺。

依据《道交法》第七十五条、第七十六条和《保险法》总则部分的相关之规定,除被保险人故意外,并没有体现出《条例》规定的保险公司的免责条款以及对抢救费用的垫付义务的规定。《条例》以行政法规的形式规定上述情形为免责条款,同时为了平衡利益,又规定了保险公司对于上述三种免赔情况下的抢救费用的垫付义务。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上述案件的抢救费用仍由最终的责任人支付,保险公司并没有实际支出,免则条款的规定实际上是扩大了保险公司的受益范围。

这从保监会的2007年官方宣称可以得到证实: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全国交强险业务承保各类机动车5755万辆,交强险业务保费收入507亿元,2007年1至10月交强险账面利润为9.3亿元。为切实保护广大被保险人利益,保监会要求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提出了费率调整的初步方案。该调整方案后于2008年2月1日零时起实行。

我们并非专业的保险人士,也不会复杂的统计业务,但该组统计数字仍然使我们得出交强险的实施并未给保险公司的业务带来不利的影响,相反却是个盈利险种的结论。同样,从2008年交强险保费调整和赔偿限额的增加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保险公司作为抵御风险实力强劲的公司法人,在实施交强险赢利的前提下,笔者认为是有能力对受害者包括医疗费、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在内的全部赔偿项目承担垫付义务的。强制责任保险作为一种以行政命令方式出现的强制缔约保险,是当钢体与肉体撞击时法律为维护弱者的利益、彰显法的公平正义而做出的合理倾斜,因而其根本目的在于保护弱势群体。

因此,认为有必要对《条例》进行改革,扩大保险公司垫付的义务,转嫁社会风险,确保道路交通事故的受害人不再空守一纸判决。

解读机动车强制险,用合适的方式加入车险


机动车强制险,是我们有车一族必须要加入的一份保险。解读机动车强制险用合适的方式加入车险,这样才能够让我们更加的在生活中如鱼得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富有,所以有车的人也越来越多。所以加入机动车强制险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车险中得到实惠,但是我们可以在认真解读机动车强制险中得到最大的优惠。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简称交强险是我国首个由国家法律规定实行的强制保险制度。《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交强险是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不包括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

首要保障赔偿受害人,此次颁布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有四大特点。突出“以人为本”。将保障受害人得到及时有效的赔偿作为首要目标。体现“奖优罚劣”。通过经济手段提高驾驶员守法合规意识,促进道路交通安全。《条例》规定安全驾驶者可以享有优惠的费率,经常肇事者将负担高额保费。坚持社会效益原则。保险公司经营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不以盈利为目的,且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必须与其他业务分开管理、实行单独核算。

实行商业化运作。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费率由保险公司制定,保监会按照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总体上不盈利不亏损原则进行审批,保险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关于保险公司,接“先行垫付”通知须立付抢救费。条例规定,“赔偿保险金”保险公司可以给被保险人,也可以给受害人,但是,只要接到交管部门“先行垫付”通知,核对后,保险公司必须及时支付或垫付抢救费用,否则,一旦造成严重后果,保险公司将面临“吊销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的最严厉处罚。

赔偿金10日内必须到位,条例规定,交通事故发生后,理赔程序为:肇事———被保险人、受害人通知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立即告知具体赔偿程序———被保险人提出赔偿申请———保险公司收到申请之日起1日内,书面告知被保险人所需提供的证明和资料———保险公司收到证明和资料之日起5日内,判定是否属于保险责任,并将结果通知被保险人;对不属于保险责任的,书面说明理由———保险公司确定属于保险责任,与被保险人达成协议后10日内,赔偿保险金到位。如超过了10日期限,保险公司的罚款额度最高将达30万元。

涉七种行为可能吊销执照,条例规定,只要涉及下列七种行为,轻则处5万元———30万元罚款;重则限制其业务范围、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或吊销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一)拒绝或者拖延承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二)未执行规定的保险条款和基础保险费率;(三)未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和其他保险业务分开管理,单独核算;(四)强制投保人订立商业保险合同;(五)违反规定解除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六)拒不履行约定的赔偿保险金义务;(七)未按照规定及时支付或者垫付抢救费用。

为防止出现保险金尚不足缴纳抢救费、肇事逃逸等意外情况,条例规定,国家将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即救助基金),因抢救受伤人员,需要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垫付抢救费用,管理机构一接到交管部门通知,经核对应及时垫付抢救费用。

救助基金主要针对三种意外:抢救费用超过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肇事机动车未参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机动车肇事后逃逸。在以上三种情况下,受害人人身伤亡丧葬费用、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均由救助基金先行垫付,之后,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按照规定,救助基金来源主要有四条渠道:按一定比例提取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保险费;对未按照规定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的罚款;依法向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的资金;救助基金孳息。

被保险人与保险公司双方如果对赔偿事项引发争议,共有两种解决渠道:依法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强制三者险实施后,车主保险费的支出可能会有小幅上涨。由于强制三者险条例实施后,原先车主投保的“商业三者险”将与“强制三者险”的保单同时存在。今后强制险的保额将有统一的限额,约在5万元左右。这一部分的保险费,可能会比商业三者险的费率稍高一些。比如说,某车主投保10万元的商业三者险,保险费需要700元。《条例》实施后,如总保额10万元不变,从省钱的角度考虑,他须先买5万元的强制三者险,再补充购买5万元的商业三者险。

保险理财专家指出,由于强制三者险将实行固定费率、固定保额,这显然无法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尤其对那些高风险人群。车主如果希望自己的机动车得到更好的保障,不管有无强制三者险,都应补充商业三者险。

文章来源:http://m.bx010.com/b/43467.html

上一篇:境外旅游 签证险准备好了吗?

下一篇:家长投保少儿意外险有何意义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