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知识,买儿童险避远离三误区

2020-09-30
儿童保险知识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独生子女是现代都市家庭的普遍选择,不管出于怎样的想法,孩子一出生,家长都倾其所能让他们享受到最好的物质生活和最好的教育,谁也想不到儿童保险的比较全面的保障和投资功能后,却没有视家庭的实际情况就贸然买下了并不适合自身的产品,还有很多家长在自身还未有足够保障时就将家庭资金过多的投在了孩子身上,面对种种问题,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家长给孩子购买保险,应避免走入三大误区。

误区一,优先为孩子购买保障

在当前中国的社会环境下,绝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于是,孩子成为了整个家庭重点关注和保护的对象,因为父母都希望把最好的给孩子,于是很多人首先给孩子买保险,其实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

友邦保险江门支公司营业务发展总监潘绮萍女士告诉记者,保险跟消费品不一样,它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在被保险人发生不幸时,家庭的经济可以得到补偿或者支援,简单来说,孩子发生了不幸,父母可以继续生活;如果父母发生不幸,孩子无法独立继续生活,所以,对于整个家庭而言,首先需要保障的应该是父母,尤其是家庭的经济支柱。

当然,在优先保障了父母,尤其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后,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为子女疾患好将来当然也是必要和重要的。

误区二,只重教育不重保障

有保险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目前少儿险产品的销售情况来看,带有返还性质的教育金保险最受欢迎,可以在孩子教育投资集中的年龄提供充足的教育基金。家长在选择儿童保险时过多的考虑了教育金,急不可待的想为孩子规划好美好明天,却忽视了一些基本的保障。

保险专家表示,与具备教育金储备的儿童保险相比,目前少儿医疗,意外保险的受关注度较少,但据统计,意外伤害已称为0-14岁儿童的“第一杀手”,另外,儿童重大疾病的发生也会严重影响家庭,按照保险原理中的“高频损失原则”,也就是说某些风险虽然发生几率很低,但一旦发生,确实我们无法承受的,这类产品必须拥有。建议家长应优先考虑为子女购买一些具有医疗保障,意外保障和重大疾病保障的返还型或者保费很低的消费型险种。

误区三,重复购买同类型儿童险

一些家长疼爱孩子,恨不得把所有能给的都给予孩子,在购买保险时也是如此,往往在学校里,听了一些老师或其他家长的建议,给孩子买了一份学平险,而平日里,跟保险代理人沟通时,又忍不住购买了一些具有保障功能商业儿童险,或者是重复购买多公司相同类型的儿童险。给孩子更多保障是好事,但是家长们忽略了一个问题,对于保障性的儿童保险产品,保险公司一般是实施差额赔付的原则,例如某家长为孩子购买了A、B两款意外住院医疗险,当孩子发生意外住院花费了1万元,A款产品根据规定赔付了1万元,则B款产品不予以赔付,相当于家长多花了一份保险的费用,却没有发生任何作用。

因此,家长在购买儿童保险时,要避免重复购买多分同类型儿童险。

相关知识

保险知识,购买少儿险远离三大误区


误区一:只考虑小孩,忽略家长

解读:父母是家庭的支柱,也是孩子成长的根本保证。在为孩子买少儿险时,千万别忽略了家长自己。在购买少儿险之前,家长首先要考虑的是,是否为自己设置了健康保障。

误区二:只考虑意外、普通医疗,忽略重大疾病保障

解读:小孩活泼好动,也常常患上感冒、发烧等小病,家长更容易考虑到眼前的风险为孩子购买一些意外险、住院医疗补贴等类型的险种,而忽略了重大疾病险的长远保障。殊不知,日常生活中环境污染的加重等因素,也会增加孩子患疾病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患病的治疗费用也是家庭的经济负担,还有康复费用等,而重大疾病保险能在病情确诊后给予及时的治疗费用。

误区三:购买教育储蓄类保险,只看收益,不看保障。

解读:许多家长在购买教育储蓄类保险时,喜欢拿来与基金等纯投资品种作比较,往往只看重收益,而忽略这类保险带来的保障作用。事实上,教育储蓄保险最大的两个优点是:一、强制储蓄,确保教育经费按既定目标达成;二、保费豁免功能。当投保人身故或者全残时,以后的保费将被豁免,但孩子还是能继续享受到保险的保障。

保险知识,投保少儿险需远离三大误区


保险是爱与责任的体现。伴随着保险观念的趋于成熟,各种少儿险成为家长送给孩子的特殊礼物,如意外险、健康险、教育金保险等。保险专家提醒,“六一”节来临,为孩子提供完善的保险保障必不可少,但要避开投保误区。

完善家长保障是前提

为了表达对孩子的关爱,不少家长考虑为自己的宝宝购买一份保险,来搭建宝宝未来的健康和教育保障体系,而忽视了自身的保障。实际上买保险最基本的原则是,先保家庭经济收入最高的人,一旦家庭经济支柱丧失经济能力,将直接影响家庭生活质量,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也将受到直接影响。

因此,父母在为子女规划保险之前,应首先考虑自身的保障是否齐全。保险专家提醒,投保人应该拥有一份充足的家庭保险计划,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经济后盾。

目前,市场上有不少以家庭为投保单位的产品,通过一份保单来为子女做好教育规划,同时为夫妻做到充足保障。

教育金勿排少儿险首位

通常情况下,家长对孩子未来前途的关注胜过对现实风险的关注,总是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为孩子未来的高中、大学甚至出国留学储备学费。不过,专家提醒,勿将教育金排在少儿保险的首位。

对于少儿来说,由于免疫力低、身体发育还不健全、风险抵抗能力弱,意外和疾病发生几率较高,投保顺序应以意外、医疗、重疾为先,其次再考虑教育金及其他投资型产品。

“教育金是10年或者20年需要花的钱。”保险理财规划师表示,首先应该规避的是目前可能出现的风险,即意外、疾病。意外险和重疾险是必备的保护伞,并附加住院医疗险,以备因意外、疾病而支付治疗费用,然后根据家庭经济条件适当为孩子“零存整取”储备教育金。

不过,针对少儿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特点,投保应有所侧重:对于0至4岁少儿来说,发生呼吸系统疾病概率较高,保险理赔率也较高,应首先考虑疾病方面的保障;对于5至14岁青少年来说,发生意外的概率更高,应优先考虑意外险;对于15至18岁未成年来说,读高中、大学甚至出国留学所需的大笔教育金需求迫切,因此应在意外、健康保障基础上,考虑教育金的规划。

保费豁免不可忽视

保险理财师指出,在购买少儿险时,记得选择附加保费豁免功能。保费豁免,顾名思义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投保人可以不再缴纳后续保费,但保险合同仍然有效。最常见的是“重大疾病保费豁免”或“身故或全残保费豁免”。保费豁免附加功能与少儿险的组合搭配最为常见。

作为主要缴费力量,家长都应考虑购买一份保费豁免附加险,来确保一旦不幸发生,给孩子的保险保障仍然可以继续有效。保费豁免功能可以说是为儿童险上的安全锁。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保费豁免附加险并不是无条件豁免保费,多数是因投保人(如父母)因意外或疾病导致身故或全残才能豁免保费,同时享受保险保费豁免防止功能。

保费豁免不可或缺,但如果家庭风险来临,单薄的保费豁免功能是远远不足以为孩子构建一个妥善家庭保障的。因此,上述保险专家建议,制订完善的家庭保险计划是必不可少的,这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经济后盾。

保险知识,远离保险的误区


总是看到有客户问应该买什么产品,但是也没有提供家庭的具体情况作为参考,真的让我们这些业务员很难办。现在的人们保险意识提高了,但是仍然处在一个以产品为导向的卖方市场,也就是说保险业务员推什么,客户就买什么。我们的客户对保险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了,渠道真的是非常有限。保险公司举办的说明会,很多客户也不愿意来也不愿意听,觉得就是洗脑,就是要他们来买东西的殊不知当今社会也唯有这种办法才能够让老百姓多了解保险是什么。只有对保险有了更多的了解,客户买保险的时候才能做到理智,买了保险以后才不会后悔是不是买错了,真正做到是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

通常我们给客户做规划,都是非常慎重的:

一个好的保障计划,首先是要了解自己的需求,计算出家庭的保额缺口。这个是根据家庭成员所承担的责任来分摊的。比如说在一个家庭中,老公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自然他所担负的责任就是最重的,他的收入是需要用保险的方式来做一个保障的。那么多少的保额合适呢?这又和家庭的支出情况,子女的教育预算,家庭负债情况,以及前期已经购买的保险有关联了。

保额确定以后,接下来就是确定保费了。很多同仁也已经介绍过,以家庭年收入的10-20%都是正常的。

至于买什么产品,其实就是最后一步的事情。现在保险公司的产品玲琅满目,种类繁多。只有在确定了上面两个问题的前提下,才好对症下药,就如同中医望闻问切是一样的了。

希望我们的客户会更加理智的对待保险,我们业务员也要认真帮客户做分析,引导客户正确的认识保险,挖掘客户的需求,让保单为客户服务,发挥最大的功效!

保险知识,远离保险观念误区


将保障及投资的观念分开

保险以保障为首要,若要储蓄或投资,应该把钱放在银行或信托投资公司,各司其职,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储蓄险的报酬率低,可领回的生存金在通膨因素侵蚀下,更降低了价值,无法达到资产增长的效益。

强迫储蓄与投资的渠道很多,例如定时定额投资基金的效益就远大于储蓄险,积极的投资理财,才能让财富累积的速度超过通货膨胀率。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储蓄险种所要缴交的保费高,保额却偏低,在相同保费预算下,保障效果大打折扣。年轻人的工作及经济状况尚不稳定,应购买纯保障险种,保费负担不会过重,也才能拥有足够的保障。

很多人以为若保险之后,不能把钱拿回来就亏大了,所以不选择定期险,而去投保储蓄险,以为投资报酬率高,还可以3年、5年还本一次。其实储蓄险所谓的还本,不过是把你之前所缴的钱领回去罢了。若将原本要缴给保险公司的储蓄险保费,放至银行生息或是投资股市、基金,反而有较大的回报率。

而传统定期寿险商品是一种有固定期限的保障,一旦保险期间届满,这张保单的保障也跟着结束。

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寿险

如果以投保寿险是为了保障家人的生活来说,可能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买寿险,因为保险是保障依赖他人收入而生活的人,如果没有人是依赖你而生活,基本上是不用买寿险,应加强医疗险或意外险。

经过以上说明,你应该了解买保险只是寻求保障,所以应该只买保费低的定期险,主张买定期险,以差额做投资。差额是指储蓄险较高保费和定期险较低保费之间的差额,可以用来投资,以获取叭储蓄险更高的报酬率。

不应让保费成为压力

选择定期险、医疗险及意外险等保障型保险,因为此类保险的保费低廉,又最符合一般人基本的保障需求。此外,大多数人也不会希望以发生意外,来领取赔偿金致富,因此我们有保险的需求,但是并不需要花大钱买保险。

选择好的保险公司及合适的保险产品

至于买到错误保险商品的人,并不是不能解约,不妨趁身体健康、无病史的时候重新先买好保单,再将原有错误保单解约,免得继续吃亏下去。投保保险之前,最好选择一家形象良好、各方面均符合标准的保险公司,这样才有保障。

保险知识,远离中年投保的误区


中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作为家庭经济支柱,要有充足的保障以维持家庭生活品质,故中年人更加需要全面而充足的保障计划。太平人寿保险理财专家黄宜平认为,中年人首先考虑的险种是重疾险。

成人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少则七八万元,多则十几万元甚至更高,因此中年人需要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单位福利(即单位为员工购买的社会医疗保险及商业保险)的多少,再购买10万元到30万元的重疾保额。

黄宜平也发现,在实际投保过程中,中年人买保险存在着不小的误区。

误区一:只有在不稳定企业供职的人和自由职业者,才需要购入商业保险。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中年人有社会保障,再购商业险就是浪费。

黄宜平认为,虽然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的在编员工拥有比其他行业更稳定的收入和基本保障,但商业保障仍是一个重要的“安心投资”。调查表明,越是级别较高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干部,退休后生活水平下降的比例越大。因为许多津贴是与职务相匹配的,退休后便不能享受此待遇了。如果尽早买了逐步还本兑现的商业保险,退休后,恐慌和失落就小多了。另外,不少突发重疾基本医保覆盖的只有甲类药,而其他类药都是自费的。如果预先投资商业保险,就可将大部分医药费的压力“转嫁”给保险公司。

误区二:我现在位居中层,收入不错,单位又给办理了医保,所以只给孩子买商业保险就行了。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黄宜平认为,如果只给孩子上保险,一旦作为家庭“顶梁柱”的中年人发生意外,谁来给孩子续保呢?相反,如果将保险投资合理运用在中年人身上,万一家长遇到不测,保费得益者便是孩子(可指定孩子为受益人)。同时,保险也承担了一部分养老的功能。现在,我们的理念应该逐步从养儿防老、退休金养老向保险金养老转变了。

误区三:有余钱买保险,当然选择一次性缴清的方式。

经济实力较强的中年人都倾向于买保险“一次搞掂”。然而,这种一劳永逸买寿险的方式真的合算吗?

黄宜平分析认为,大部分保险公司规定,若分期缴交保险费的投保人中途遭遇大病或符合保单责任需要由保险公司给付时,以后的保费可以豁免,但一次性缴清的保险却不享有这一权益。不过,缴费期也不是越长越好。现在中年人在职业收益方面变数很大,尽可能地在工作步入正轨时购入保险,在相对稳定的“职业周期”内完成缴费任务,才是一项“安心”的规划。

误区四:体检报告表明我现在很健康,买保险可以暂缓。

无论是健康险、重疾险和寿险,都是越早购买越合算,因为保险公司在做预案时,年龄是一个重要的杠杆。它依据各年龄段的大病指数、慢性病指数、住院指数及康复指数来提高入门台阶,进而规避风险。比如你40岁开始买保险,“起步价”就比45岁低得多。如果投保人年龄小、缴费的时间长,在总保额和保险金不变的情况下,便可将年缴费额压至最低。

保险越早买越好,相对来说价格便宜。除了重疾险外再配些住院医疗保险和津贴型保险,只要每年花几百元就能在住院时得到补偿。在保费的支出上要切合实际,一般情况下,每年以总收入的10%左右缴纳保费为宜,不要因为保费过高而影响正常生活。

保险知识,购买万能险应远离的三个误区


今年以来,由于股市持续震荡,作为一种集保险保障与储蓄投资为一体的创新型保险产品,万能险受到投资者青睐。但是,尽管万能险具有收益保底、缴费灵活等特点,购买万能险应避免以下三个误区。

万能险的保证收益是在扣除保障成本、手续费、账户管理费等费用后进入投资账户资金的收益,而且在最初5年-10年时间里,保险公司扣除万能险手续费的比例较高,实际进入投资账户的资金较少。因此,购买万能险应避免以下三个误区。

误区一:万能险等同银行储蓄。由于有2.5%左右的保底收益,不少投资者将万能险作为储蓄的替代品。但是,储蓄利息的计算基数是进入银行账户的所有本金,而万能险的收益计算基数是保单的账户价值,即个人所缴保费中,扣除初始费、账户管理费等费用以外的资金。保险专家说,由于需要扣除相应的费用,万能险投资前两年的收益并不能保证,如果选择期缴,前5年初始费的扣除比例较高,实际进入投资账户的资金较少,之后扣除比例会逐渐降低。此外,万能险账户复利计息,每月结算的利息进入账户参与投资,因此,通过利滚利,中长期持有万能险收益会更高。

误区二:万能险没有投资风险。“万能险的投资方向主要为大额协议存款、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债,保底收益比较固定;但是,作为一种投资型保险,万能险同样也面临利率上扬、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走低等风险。”重庆保险专家说,尽管万能险能够任意提高或者降低死亡给付金额,但万能险的基本保障主要为身故保障和全残保障,对于意外、医疗、重疾保障,万能险通常不能覆盖。因此,从保障需求出发的人,购买万能险前应审视自身风险是否完善,在做足基本保障基础上,再选择投资万能险。

误区三:所有人都适合购买万能险。“万能险比较适合高收入人群购买,短期投资者、收入水平较低的家庭和老年人都不适合购买万能险。”但是万能险是一种有很强投资性的保险,在投资最初的3年-5年时间内,实际收益并不能让人满意,甚至会出现亏损。因此,万能险的投资者应具备以下条件:首先,有稳定持续的收入;其次,家庭有富裕资金且没有其他投资意向;最后,对收益回报有中长期准备。

保险知识,购买保险远离八误区


一是把保险当投资。保险是消费,是对未来的人身和财产的保障,是未雨绸缪,与投资大相径庭,不具有可比性,那种视保险为投资的宣传和认识都是不切实际的;

二是把保险等同于基金。基金的收益绝大部分是用来分红的(达99%),而保险公司扣除管理费后,只将利润的70%分给客户。买保险的真正目的就是预约一份可靠的保障,是雪中送炭,而不是为你的财富锦上添花;

三是以为同类型的保险各家保险公司保障范围相同。其实,每家公司品种都有各自的侧重点,并不完全一致,需要你在投保前就区分清楚;

四是不顾需要乱买保险。保险范围极广,医疗、大病、养老、教育、婚嫁、意外等包罗万象,应选择自己最需要的才能事半功倍;

五是注意主险而忽略附加险。其实附加险应特别留意,比如已有社会医疗保险的客户,购买附加住院险就没有实际意义,不如选择住院津贴类的补贴险种;

六是热衷于购买人情保单。保险公司的资产状况、经营理念和投资能力才是你选择的关键因素,不要仅仅因为人际关系而购买保险;

七是贪便宜。须知一分钱一分货,价格便宜的保险,其保险责任、保障范围、缴费期限都不同,不是越便宜越划算的,需要认真研究,根据需要和经济能力而定;

八是买了保险就一劳永逸了。购买保险后,要妥善保管好保单和缴费凭证,每年定期检查,并及时交纳保费,以保证保单持续有效。

保险理赔远离四大认知误区_保险知识


如今参加保险的人越来越多。值得关注的是,投保后一旦发生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灾害或事故,有些人由于对保险索赔的基本要素存在认知误区,因而直接影响了自身保险利益。

要素之一,保险责任不清楚。

保险单是有效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保险单背面清楚地印着哪些灾害事故属于保险责任,哪些是除外责任。假如遭受的灾害事故属于保险责任,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不属于的则不能赔偿。比如,一位客户为私家房屋投保了家财保险,由于在装修中违背了城市房屋建筑的管理规定,房管部门依法要求其将已拆改的房屋结构复原。他认为,既然上了保险就能索赔,所以到保险公司报案并要求赔偿。保险公司理赔人员得知具体情况后,耐心地把保险责任一项项地再次讲清楚,他才明白个人装修破坏房屋的行为不属于保险责任,个人酿的苦酒只有自己喝了。

要素之二,投保险种不了解。

以机动车保险为例,除了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包括交强险和商业三责险)和全车盗抢险等基本险外,还有不计免赔险、玻璃单独破碎险、车上责任险、自燃险、划痕险、发动机进水险等一批附加险种。有的入保车辆只投保了交强险,而没有投保车损险,发生机动车单方事故就不能索赔;再如,家财保险除了有基本责任外,还有特约责任,包括盗抢责任和管道破裂及水渍等责任,投保时可从中选择任意一种。这些附加险种均有各自的保险责任范围,索赔时要确认出险是否符合赔偿范围。

要素之三,保险约定不掌握。

比如,保险期限、保险责任、赔偿范围、保险金额与实际赔偿额的关系、地址变更后应办何手续、赔偿后找回的物品所有权归属谁等。只有把这些内容真正搞懂弄通,遇到灾害事故时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此前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户家庭数年前参加了一年期的家财保险,到期后没有再续保,等于终止了保险合同。后来家里不慎失火,财产损失不小。在万分焦急中,他忽然想起参加过保险,立马到保险公司报案“索赔”,并态度坚决地说:“肯定投保了家财保险,只是保险单已丢失。”保险公司一听迅速组织人员把保险单底档查了个遍,才知道他家在几年前投过保,以后没有续保,此次火灾与保险公司没有任何关系,当然不能赔付。直到此时,这家主人才恍然大悟,只好亡羊补牢,重新投保。

要素之四,赔偿手续不明白。

索赔必须严格遵守程序操作,按照规定履行必要手续,同时要提供相关的单证资料,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例如,入保的机动车辆发生事故后,车主应在第一时间向保险公司报案,同时拨打保险专线服务电话说明事故原委,此刻必须反映事故的真实情况,以协助保险公司查勘第一事故现场。有些事故则要在公安交管部门结案后方能办理索赔,还要提供保险单、事故责任认定书、事故调解书、判决书、损失清单和其他相关费用单据,保险公司才能依据规定办理赔偿。与之相反,有的人在发生车险事故后,什么手续都不办,单证也不提供,一门心思到保险公司找熟人、托门路,希望得到最“理想”的赔付,结果白白耗费了时间和精力。保险理赔有一整套科学务实的业务操作流程和层层把关的审核监督机制,每一笔赔款费用的支出都有明确界定。只有依规运作,照章办理,履行义务,合理维权,才能加快赔付进程,切实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保险知识,远离保险的两大误区


时下,出于各种目的购买保险产品的人越来越多。但谨记:没有最好的保险,只有最适合自己的保险。鉴于此原则,投保者应当规避两大误区。

保费越便宜越好

为维护市场秩序,保监会禁止保险公司搞价格竞争。因此,各公司每个险种,其条款和费率推出前都经保监会严格审核,使产品费率虽有高低,但差别不大。譬如返还型重大疾病险,同等保额,都是20-30种重大疾病保障,保费有高有低,但保费不是越低就越好。因为乙脑等儿童疾病,一些公司也会列入条款来充数。

还有的公司对癌症理赔只限少数几种,保费是便宜,但保障却少了。又如非固定分红型险种,投保者先要看的不是费率,而应看该保险公司实力如何。因为此时客户和公司是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后才在实力相当的公司中,依据服务质量、网点设置等做筛选。

返还型优于消费型

有人买消费型险种,换来一年平安却不开心,觉得白交了钱,就想重新换买返还型险种。保险公司当然说可以,但要投保者加费。

其实,多出的保费经公司运作增值,返还客户后,经营好的公司赚得更多,何乐而不为。如某公司旗下高居新增保单件数之首的险种,就是返还型重疾险。以公司运作实力,这类保单自然多多益善,但投保者除了能拿到返还和部分利息,并非铁定比消费型重疾险合算。多缴的保费累积起来也非小数目,若有更好的投资渠道,如购买货币市场基金,当然不必都放在固定利率的返还型险种上

保险知识,远离买保险的怪圈


先是买保险的流程看:很多朋友都喜欢网上搜产品的条款,或者跟代理人要方案研究。其实这个顺序是有问题的,过早陷入产品比较的怪圈,或者方案比较的怪圈,只会让自己越来越晕,呵呵。

买保险,第一步应该综合分析家庭情况,然后将各成员所负担的家庭责任量化,一般首先关注的是子女的抚养教育责任、老人的赡养责任,如有房贷等,还需考虑正常还贷等因素。说白了,就是当足以导致收入中断、甚至终止的风险发生后,到底需要得到多少理赔,才能足够我们将方方面面的责任都达成。

第二步,是根据家庭的实际理财情况,如消费习惯、理财偏好等,结合家庭现有理财目标和规划,确定产品类型(消费型、返还型、分红、万能、投连等),这样出来的方案才能和家庭的理财起到互补的作用。

第三步,根据对保险公司的偏好等,确定公司和具体产品。

朋友们可以看到,最后才进入产品的选择,所以,前面的分析最重要,理清思路,后面的就好解决了,毕竟各类型产品虽多,但性价比,或者极具特色的,不是很多,这样产品选择起来就容易多了。

如何购买保险,还牵扯到公司、产品、营销员,到底先选哪个的问题。

目前寿险公司有几十个,产品几百上千,如何选择确实十分困难,且工程浩大。最重要的是选择一个专业、负责的营销员。好的营销员,可以真正从客户的需求出发,而不是从自己的佣金出发。

虽然很多专属公司只会销售自家公司产品,但只要保额和产品类型选择没问题,顶多是保费支出稍微高些,但不会造成选错类型,甚至需求分析不到位的情况。另外,现在一些专属公司的伙伴也能跟其他公司伙伴合作,为客户选择最适合的、多家公司组合的方案,将客户的保费开支控制的更好。虽然这样的伙伴还不多,但肯定会越来越多的。

当然,也可以选择经纪公司或保险代理公司的营销员,都是可以销售很多家公司的产品。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经纪人和代理公司代理人,同样会有从自身出发,而不是从客户需求出发的。所以,买保险,选对人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公司和产品。

保险是家庭理财规划的一部分,也是基石,对家庭的未来十分重要。作为一个需要连续缴费几十年的支出,买错保险的后果可以说是十分严重了。特发此贴,与朋友们共享,与有缘的朋友共同规划未来的人生。

文章来源:http://m.bx010.com/b/19634.html

上一篇:重大疾病保险投保注意事项

下一篇:保险知识,要不做个简单人 要不做个复杂人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