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保险,保险的替代品与需求

2020-06-09
普通家庭保险规划

保险的替代品

到目前为止,我们仅考虑了风险规避者可以怎样利用保险合同来转移风险。除了购买保险以外,人们还可以采用其他减轻风险的方法降低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或损失的规模。这些方法及其价格也会影响保险需求。广义的保险替代品有两个定义:自我保险(自保)和自我保障。我们把自保(s e l f - i n s u r a n c e)定义为一切降低潜在损失的规模或严重程度的行为。而自我保障 (s e l f - p r o t e c t i o n) 是指一切降低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或频率的行为 (Ehrlich and Becker, 1 9 7 2) 。

例如,安装防盗器会降低非法侵入住户或商业机构的可能性,因而可以被视为自我保障方面的投资。安装喷淋系统会减少火灾引起的损失,因此可以被视为自保方面的投资。

在理论文章中自保被看作是普通保险的替代品。如果一种产品价格的上涨(降低)引起另一种产品需求的增加(减少) ,则这两种产品互为替代品( s u b s t i t u t e s) 。保险价格的上涨会导致保险市场上风险规避者投保数量的减少和自保“购买”量的增加。同样,自保价格的提高会导致风险规避者对自保需求的减少,从而更多地寻求普通保险。

至于自我保障的作用,人们看法不一。有些学者认为自我保障和普通保险是互补关系。

如果一种产品价格的上涨(降低)引起另一种产品需求的减少(增加) ,则这两种产品互为互补品(c o m p l e m e n t s) 。这些人主张自我保障和普通保险是互补关系,因为投资于自我保障实际上会增加风险规避者所面临的风险,因而会增加对普通保险的需求。这似乎与人们的直觉背道而驰。(Briys and Schlesinger ,1990) 。

公司对保险的需求

以上几节强调,风险规避的个人在面对风险事件时为了把风险转移给另一方,支付的金额可能会高于损失的期望值。对于公司来说,情况也同样如此,只不过人们通常认为,公司经理在决策时是风险中立的,他们并不规避风险。风险中立的效用函数( risk-neutral utilityf u n c t i o n)建立在以下两个假设的基础上:

财富的增加引起满足程度的增加

财富增加时财富的边际效用不变

第一个假设与风险规避的效用函数的假设相同,但第二个有差别。与风险规避者不同的是,风险中立者从财富的增量中得到的满足程度的增量是相同的。风险中立的机构认识到风险,但并不改变决策程序。在风险中立者身上,我们感觉不到风险规避者所持的不确定或怀疑态度。图2 - 8是满足风险中立的两个假设的效用函数的图像。风险中立的结果是该机构不会支付风险保费。这一结果在图2 - 8中表现为效用函数没有弧度。

保险公司在承担风险方面具有优势。

购买保险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购买保险能够降低财务困境的费用。

保险人可能会具有实际的服务效率。

购买保险能够降低企业的预期税负。

受管制行业对保险的需求更高。

保险法强制性地要求公司购风险与保险经济学-概念性的论述目录

扩展阅读

电话车险与普通车险的区别


眼看着汽车的保险期限临近,近日车主钱先生跑到保险公司去办新一年的投保手续,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和去年内容相同的保单,业务员算出来的费用却要贵500多元,据业务员说,保险费增加的原因,是今年的保险费率提高了,同时返利也被取消了。

“怎么会一下子提高这么多,会不会是业务员在忽悠人呢?”“车辆保险费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今年的保险费率提高了,同时基本上所有的保险公司都取消了汽车保险的返利所致。”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不但续险要增加费用,新车首保也如此,以往新车险最低可以打到7折,而现在所有的保险公司都实行9.5折的标准,因此对车主来讲,投保的费用就比去年明显增加了。

那么在费率提高、返利取消的情况下,车主选择怎样的方式投保才比较划算呢?时下电话车险这种投保方式因为实惠便捷而颇受广大车主的欢迎。

据了解,电话车险与传统车险的区别主要在于销售方式不同。电话车险是以电话为主要的沟通方式,并借助网络等辅助手段,通过保险公司的专用电话营销号码,以保险公司的名义与客户直接联系,完成保险产品的推介、咨询、报价、保单条件确认等主要营销过程。也就是说,完整的电话车险业务是以电话销售这种远程交易模式完成咨询、报价、保单确认等前端销售行为,至于后端的缴款、送单和服务、理赔等,则是依托各大保险公司在各地的分公司完成。

许多消费者担心,电话车险的低价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在消费者疑虑的背后是否真的会出现“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情况,比如理赔和服务大打折扣?

电话投保,实际上只是提供了一个新的购买平台给消费者,后端的服务以及理赔等保证,都是由保险公司统一来支持的。通过电话购买车险,与其他渠道购买,所享受的服务完全相同,反而很多公司为了促进电话车险的发展,还推出了不少专门针对车险电话的特色服务。车险电话可以说低价服务不打折。

那么对于多数首次尝试电话购买车险的车主来说,怎么在还没有投保之前就可以迅速判定哪个保险公司值得托付?其实方法很简单,车主们只需通过车险电话热线这个窗口,不出3分钟便可窥到保险公司的真正实力。

了解到了这些,钱先生放心的购买了电话车险,不但价格便宜,还省去了到处奔波办手续的环节,何乐而不为。

意外伤害保险与普通意外伤害保险


什么是意外伤害保险?

意外伤害保险是指以意外伤害而致身故或残疾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身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中所称意外伤害是指,在被保险人没有预见到或违背被保险人意愿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外来致害物对被保险人的身体明显、剧烈地侵害的客观事实。

什么是普通意外伤害保险?

普通意外伤害保险所承保的危脸是在保险期限内发生的各种意外伤害(不可保意外伤害除外,特约保意外伤害视有无特别约定)。目前,保险公司开办的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学生团体保险等,均属普通意外伤害保险。

意外伤害保险可保风险

不可保意外伤害

不可保意外伤害,也可理解为意外伤害保险的除外责任,即从保险原理上讲,保险人不应该承保的意外伤害,如果承保,则违反法律的规定或违反社会公共利益。

不可保意外伤害一般包括:

1. 被保险人在犯罪活动中所受的意外伤害。

2. 被保险人在寻衅殴斗中所受的意外伤害。

3. 被保险人在酒醉、吸食(或注射)毒品(如海洛因、 鸦片、大麻、吗啡等麻醉剂、兴奋剂、致幻剂)后发生的意外伤害。

4. 由于被保险人的自杀行为造成的伤害。

对于不可保意外伤害,在意外伤害保险条款中应明确列为除外责任。

特约保意外伤害

特约保意外伤害,即从保险原理上讲虽非不能承保,但保险人考虑到保险责任不易区分或限于承保能力,一般不予承保,只有经过投保人与保险人特别约定,有时还要另外加收保险费后才予承保的意外伤害。

特约保意外伤害包括:

1. 战争使被保险人遭受的意外伤害。

2. 被保险人在从事登山、跳伞、滑雪、赛车、拳击、江 河漂流、摔跤等剧烈的体育活动或比赛中遭受意外伤害。

3. 核辐射造成的意外伤害。

4. 医疗事故造成的意外伤害(如医生误诊、药剂师发错药品、检查时造成的损伤、手术切错部位等)。

一般意外伤害

一般可保意外伤害,即在一般情况下可承保的意外伤害。除不可保意外伤害、特约保意外伤害以外,均属一般可保意外伤害。

意外伤害险的险别

(一)按投保动因分类 个人意外伤害保险可分为自愿意外伤害保险和强制意外伤害保险。

(二)按保险危险分类

个人意外伤害保险可分为普通意外伤害保险和特定意外伤害保险。

(三)按保险期限分类

个人意外伤害保险可分为一年期意外伤害保险、极短期意外伤害保险和多年期意外伤害保险。

(四)按险种结构分类

个人意外伤害保险可分为单纯意外伤害保险和附加意外伤害保险。

保险知识,艺术品保险的空白


8日晚,故宫博物院7件临时展品失窃。“出于对故宫安保的信任,这7件展品只象征性地投保了31万元,离其真正的价值相去甚远。”香港两依藏博物馆馆长王夏虹称,失窃的这7件展品“保守估计,价值几千万元”。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由于艺术品鉴定和估值比较难,再加上风险较大,造成国内艺术品市场保险缺失。随着国内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艺术品保险的受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去年底,3家保险公司开展艺术品综合保险试点,目前已开始承接大型展览、拍卖活动的艺术品保险项目。

赔付率惊人致保险缺失

“艺术品和珠宝行业普遍面临着保险空白的难题,由于艺术品和珠宝尤其是玉石难以估价,保险公司一般不予承保。”山东省珠宝商会会长杜磊14日告诉导报记者,参展展品如果失窃或损坏,白天由企业自负责任,晚上由组委会负责。

据了解,艺术品保险主要承保火灾以及其他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艺术品直接损失,保险标的包括投保人所有、代他人保管或其他人共有而由投保人负责保管、展览、装卸、运输的艺术品。业内人士告诉导报记者,书画作品等艺术品的市场价格浮动很大,不同的评估机构给出的估价也相差甚远,保险公司在确定保额上难以把握,双方很难达成共识。

另一方面,艺术品风险之大也让保险公司望而却步。艺术品被盗或参展失窃事件屡有发生,使得保险公司更加谨慎。

导报记者获得的一张2009年台湾地区的艺术品综合保险赔款率统计表显示,历年来馆藏艺术品赔付率高达53.64%,参展品、运送品赔付率为6.86%,私人收藏等其他艺术品的赔付率更是惊人,达到453.82%。以上各种艺术品保险的综合赔付率为24.59%。

3家公司开展试点

近年来,我国艺术品投资规模快速扩张,超过1亿元的拍品不断涌现。相关统计显示,去年文物与艺术品拍卖市场年度总成交额高达502亿元,同比增长123%。然而,截至目前,国内还没有专业从事艺术品保险的公司,艺术品保险的产品也只有少数几家公司正在试点开发。

导报记者注意到,保监会与文化部去年12月29日联合下发《关于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确定艺术品综合保险由人保财险、太保财险和出口信用保险等3家保险公司进行试点。据悉,目前上述3家保险公司已开始承接大型展览、拍卖活动的艺术品保险项目,但是均不接受个人保险业务,国内针对私人收藏艺术品的保险产品尚未面世。

与此对应,欧美等西方国家艺术品保险非常成熟,参加艺术品展出、拍卖或者私人收藏的艺术品都可投保。相关统计显示,欧美国家每100美元的艺术品交易,保险公司就能从中获得1美元的保费收入。巨大的市场交易量和保费规模,催生了法国安盛、德国安联等专门从事艺术品保险的保险公司。

据了解,欧美国家保险公司接受艺术品保险业务的一般流程是:接到保险申请后,保险公司会聘请独立的艺术行业顾问进行价值评估,查阅申请表以及艺术作品的“身份证”和专业交易机构出具的原作保证书及历史交易记录。如果该客户在同一家保险公司投保了房屋和汽车保险,则艺术品可以直接在财产险上加保。

保险知识,保险是大家生活的必需品


投保率:日本600%;美国200%;中国台湾121%;中国香港100%;中国内地平均值5%;上海15%;广州、深圳7%;

早买好过迟买

1,工资不高,每月家庭收入不足1万元。很多普通员工工资水平都很低,外企白领算是好一点,但很多人都不超过每个月5000元工资。假如爱人也是只赚3000元,一个家庭的收入就不超过1万元人民币。扣除供房2500元,养孩子1000元,养父母1000元,平均生活费每人2500元,每月花费也要8500元,加上偶尔出外旅游,实在说不上有任何储蓄。

保险概念就算明白,也买不了。家庭需要的是增加收入。

2,家庭收入在一万至两万之间。

这类家庭,中国愈来愈多。以前的国营单位都是一包到底,无论住房、医疗,一切都有单位承包。现在住房改革、医疗改革,单位一步一步统统放手,有个人自行承担,这些费用,都转嫁到个人头上,因此:

保险是必需品

但你可以权衡你个人的负担能力来购买。以下是几种必须的保险,及其每年的保费费用。

1,一年2000元至3000元之间:意外医疗。

2,一年3000元至5000元之间:小型的人寿退休金产品。

3,一年5000元至8000元之间:重大疾病保险。

必须的三种保险

保险7000元/年(年收入的10%)重大疾病,7000元起/年;养老分红:5000元/年;意外险加医疗险:2000元起/年

如何选择保险代理人:

保险公司品种,大多大同小异,每家保险公司,其实品种分别都不大。

最重要的是选代理人,因为代理人代表保险公司提供服务给你,选代理人很重要,可参考以下标准:

1,入行超过1年以上:他当保险是终身职业,对保险条款及细节都会比较熟悉。

2,年龄超过40岁:他会很珍惜自己的工作。

购买保险,缴费年期愈短愈合适

市面上销售的保险单,大部分都是要交20年。我碰到很多实例,当事人在年轻力强事业顺利时,负担每年5000----20000的保费,是很容易的。

但当年纪到了40岁以后,有了家庭负担,有供房、供车、旅游等等的费用,假如有一天工作不顺利,下岗,要再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快的要3个月,慢的一两年也不稀奇。到那个时候,要负担每年5000---20000的保费,开始觉得困难重重。

保费假如断交,不但保障会停止,而且如果前10年的储蓄的成分不多,根本拿不到所缴保费的三四成,实在不划算。

保险费用,可以缩短至10年,甚至5年,当然每年缴费会贵很多。但再好的保险公司保险一但供满,已缴的保费便可以返还,一般保险公司也会在20年后,将所缴保费返还给你。账户永远都属于自己,一天不拿钱兑现,保障永远都会生效。

由于保险是一辈子都需要的,尽早交完是财务上一个好的安排。缴纳20年的,以我所见,有一般都会断交保费,以至失去保险保障。

理赔后对家庭的帮助:

受益人在拿到理赔金后如何使用:

58%-----偿还贷款和债务

24%------装修房子

21%------提升生活水平

18%-----储蓄或投资

8%------买房子或车子

基金定投与年金保险的区别?普通家庭适合哪种理财?


随着大家收入的普遍提高,现代人越来越重视也有条件考虑理财了。有人问:基金定投与年金保险的区别?普通家庭适合哪种理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基金定投是每个月存钱给基金,然后等收益。年金险是每个月存钱给保险公司,然后等收益。感觉都是一种年金的形式,两种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或者优劣呢?如果选择理财方式,应该如何在这两者中做出选择呢?

很多人回答会和稀泥,说基金定投是浮动收益,风险高一些,收益也高一些;年金险是固定收益,风险很低,收益也低一些。怎么选择看你自己的喜好和承受能力。

基金定投适合普通人

基金定投是最适合普通人参与基金市场的方式,它的特征就是稳健。基金有涨有跌,基金定投通过定期买入的方式,平摊风险。可以采用跌买涨不买,大跌大买,小跌小买的法则。总的来看,只要咱国家保持GDP增长,股市总体震荡上升,基金定投就能赚,是跑过物价上涨那种赚。

虽然牛短熊长,但只要坚持买个3-5年,然后在高点,比如2015年的5000点,2007年6000点卖出,都能获得不错的收益。不卖一直拿着也是不错的选择,中国经济一直在发展,中国股票的市值也在不断创新高。

说完基金定投,要好好扒一下年金险的狼皮。

年金险内含猫腻

现在市面上的年金险有即期年金保险和延期年金保险,即期年金保险就是即交即领,延期年金保险就是约定一个年龄,通常在约定的那个保单周年日开始每年返还一笔钱。

我在网上找了一个购买年金险的例子。投保人年保费20万,缴费10年。基本保额48.156万,每年以5%递增,交满10年后每年可领保额5%作为生存金。如果投保人在60岁前身故,已交保费全部返还。

假设37岁投保,88岁离世。内部收益率仅为1.4%。即使是有分红的年金险,年回报率也不超过3%。

所以对于一般家庭而言,年金险是很不划算的。与其他重疾、医疗、寿险、财险、意外险等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保险不同。

年金险无论是养老年金险还是教育年金险,都是为了攒钱,所以专注理财这点而言,年金险的收益跑不过CPI,跑不过物价上涨,还不如买收益4%的货币基金和收益5%的银行理财。

适合年金险的两类情况

年金险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比较坑,唯有两种情况下是值得买的:

1、适合家族资产积累丰厚的高净值家庭用于代际遗产继承,能帮助后辈应付现金流不足的问题,并有一定的避税功能。比如祖父辈有千万固定资产,没有流动性资产,分给继承人只有固定资产而没有可观的现金流。

此时,由于需要先交税,才能过户继承,如此,一些儿孙在没有巨额现金流缴费的情况下,不得不卖出父辈给自己遗留的固定资产,而潜在错过固定资产升值的机会。其次,年金险的分期支付方式,也能避开一次性缴纳高额遗产税。

2、高利率时代的年金险。中国的高利率时代在上世纪90年代,银行一年定存收益曾有过10%以上。那时候买的年金险净回报约有6%—8%。放到现在,这个收益率加上保险公司刚兑性的保障,有这样的一张年金保单可以说是捡到宝,亏本的变成保险公司。

综上所述,对于普通家庭而言,现在的基金定投值得玩,年金险不值得买。如果你家里有一个充满先见之明的在上世纪90年代就买了年金险的长辈,那么恭喜你。没有也不要灰心,反正90年代的年金险,五年前的房子,一年前的比特币这些风口都只属于少数幸运者,咱们大多数普通人踏实攒钱理财,也会有财务自由的一天。

保险需求,中国保险市场发展回顾与展望(二)


 一、20 世纪90 年代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回顾

 2 . 国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保险商品的需求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我国的保险业稳步发展, 中国的保险市场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具潜力的市场。

 20 世纪90 年代保险需求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保险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实证分析表明, 社会保险需求与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密切相关, 它们之间存在着相对稳定的内在联系, 保险需求的收入弹性具有大于1 的倾向, 保险业始终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首先, 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带来了风险结构的变化。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时期, 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巨额投资,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 投资总量的增加带来风险的增大。生产力的发展在增加经济总量的同时也改变了原来的经济结构。资本密集型产业逐步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 高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产之中。经济结构的变化也影响了原来的风险结构, 高新技术产生的风险在风险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增大。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计算机犯罪” 就是高新技术风险的典型代表。随着经济的发展, 由于风险结构的变化引起的保险需求的变化将会日益明显。其次, 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化。当人们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 就必然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人们满足了在正常的工作和收入条件下吃、穿、住的低层次需求后,安全需要就成为人们的追求。为了提高生活质量, 特别是在发生意外事故和丧失劳动能力时能保持基本的、安定的生活条件, 人们必然增加对人寿保险的需求; 家庭财产的不断积累和增加促使人们对家庭财产保险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最后, 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 人们的风险意识不断增强, 也促进了产、寿险业的蓬勃发展。

 20 世纪90 年代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促使保险需求的进一步增加。

 体制转轨中, 承担风险的主体发生变化, 企业和个人成为承担风险的主体。国家和企业不再包揽劳动者的生老病死, 劳动者需要通过参加社会保险和购买商业保险来获得保障, 其中, 以参加社会保险的方式享受以往的社会保障待遇,通过购买商业保险来获得基本保障之外的保障。以社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只能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它不能涵盖所有的社会成员。而对于生活水平较高的一部分人来说, 保障水平的降低本身就是一种风险, 这种风险只能通过购买商业保险来转移。企业不再包个人的“ 大锅饭”

 的同时, 国家也不再包企业的“ 大锅饭”, 企业发生灾害事故后不能从国家财政获得补助, 只能通过购买保险来弥补损失。同时, 体制转轨产生了许多新的风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是“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微观经济主体, 企业只有通过买保险为自身的生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外, 随着改革的深化, 一些潜在风险显性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和个人将直接面对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未曾表现出来的通货膨胀、利率变动、劳动力过剩等风险, 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 下岗” 问题, 而社会保险只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人们只能依靠商业保险来满足风险保障的需要; 1996 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内连续七次降息, 人们不得不考虑不能完全依靠储蓄满足个人理财的需要, 还应当把资金投资于其他领域。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 可以预料, 未来投资型、价格指数相关型、储蓄型的保险品种将备受人们青睐。

 医疗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也是推动20 世纪90 年代人身保险需求的重要因素。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开始, 我国推行医疗制度改革, 其指导思想是“低水平、广覆盖”, 这就决定了基本医疗保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们医疗尤其是大病医疗费用的问题。根据改革的精神, 参加基本医疗社会保险者从社会保险处得到的医疗费用的限额是当地平均工资的四倍; 同时, 医疗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仅局限于城镇职工和政府公务员, 农民的医疗问题并未提上议事日程, 几亿农民的医疗保健仍然困扰着政府决策层。总之, 医疗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为商业性人身保险, 特别是医疗保险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高温保险缺席 哪些保险可替代


近日,各地高温不断,重庆温度升到40℃,天津市区最高气温也升至35℃。持续的高温天气为市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许多因夏季极端天气而导致的事故、疾病的发生风险都高于一般水平。记者从保险公司了解到,目前市场上并无专门的“高温保险”产品,但综合性的健康险、医疗险或意外险等产品也可起到“高温保险”的替代作用。

意外险视情况赔付中暑

随着夏季持续高温天气的到来,“中暑”的风险也将加大。记者走访保险市场发现,目前市场上并无专门的“高温保险”、“中暑险”产品。保险公司对此的解释是,由于高温保险在界定和赔付上都缺乏一定标准,赔付额度确定有难度,因此没有专门针对高温的险种。一般有客户咨询相关保险,销售人员会根据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和资产情况,进行全面保险投保规划,这样投保的产品中就会涵盖有高温引起的风险保障。

具体到险种来说,意外险能否对中暑进行赔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平日里,“中暑”往往被人们定义为“突发意外”,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不可预知性,但医学上认为“中暑”是一种疾病,是由自身身体素质引起的、对恶劣环境的一种反应,不属于意外状况。原卫生部和劳动保障部也曾在联合印发的《职业病目录》中,明确把“中暑”列入因物理因素所致的职业病。因此,如果单纯中暑并不能获意外险赔付,但如果中暑导致摔倒引起外伤等,就属于意外伤害事故,可以得到相应的理赔。

津贴型医疗险按天给付

中暑产生的医疗费用该如何来转嫁?目前医疗险主要包括报销型和津贴型两种。报销型医疗险是按照住院费用的一定比例报销,且仅报销医保赔偿后的剩余部分,对于进口药、特效药、特护病房等社保无法报销的费用,报销型医疗险也不能报销。由此来看,报销型医疗险在高温引起的医疗费用赔付可分为三种情况:中暑患者被送到医院门(急)诊部进行治疗,由于个人投保的报销型医疗险并不包括门急诊产生的医疗费用,所以,一般个人投保的报销型医疗险不能解决夏季中暑问题;但如果因中暑发生意外伤害并产生相关的医疗费用,则可纳入意外伤害附加医疗保险的责任范围;如果所在单位已经为中暑者投保了相应的门(急)诊报销型医疗团体保险,则可以直接获得中暑医疗赔付。在职员工若对自己所在单位提供的福利待遇不甚了解,可以向人事部门咨询。万一出险,就能及时申请理赔了,否则很可能错失理赔机会。

相较而言,津贴型医疗险在应对高温风险时理赔更容易界定。津贴型医疗险不同于报销型医疗险,其是按天数给付的,如投保时选择的是200元/天的住院补贴,可在住院期间每天获得200元的补贴。通常医疗津贴保险包含意外及疾病引起的保险责任,同时也并不区分医疗费用是否在社保范围之内,如住院津贴、重症监护津贴、重大疾病津贴等等,只要满足津贴的支付标准,保险公司即会向被保险人支付相应津贴。例如,因高温天气引发的心脑血管等疾病需要住院治疗,医疗津贴保险即可提供相应费用补贴。

重疾险一次给付作用大

与医疗险不同,重疾险是为保障某些约定的重大疾病带来大笔费用支出的风险,避免因患重疾而给家庭经济带来沉重打击。重疾险一般采用提前给付方式进行理赔,即被保人一经确诊罹患保险合同中所定义的重大疾病,保险公司立即给予一次性支付保险金额,不存在实报实销情况。因此,在夏季疾病高发时节,重疾险应对风险转嫁作用较大。

需提醒的是,目前市场上不少健康保险只保到65岁,即使少数公司向高龄人士推出相应产品,也会直接面对高额保费。此外,多数保险公司都要求对超过50岁的投保人进行体检,不合格者很可能被拒保。因此,越早买重疾险对自己和家庭越有利,建议尽量购买保障期长的保险,最好是终身保障型保险。

文章来源:http://m.bx010.com/b/7008.html

上一篇:保险人,出于战略上的考虑保险应该本地化

下一篇:一线城市中等偏高收入家庭如何为2岁的孩子买保险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