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化的保险,不是所有人都能看的透

2021-05-21
两口之家的保险规划
在很多人眼中,保险公司是分“大”、“小”的,这所谓的大小是大家依据熟悉程度等来评判的,那保险是否真能这么分呢?

保险行业两极分化的,也可以说两个帮派:

其中一派是国内知名的保险公司(其实主要是消费者经常听到的)平安,国寿,太平洋,人保,泰康,新华,太平等等;另一派就是不太知名的保险公司(消费者不熟悉的) 这里包含合资和内资,友邦,大都会,同方全球,工银安盛,中英,中意,长生,长城,爱心,百年,天安,信泰,瑞泰,国华等等,太多了,不一一列举。

这里面有个特例,友邦和大都会这两家公司,在相对发达的城市中,算是大公司知名的公司,但是在不太发达的城市中,老百姓压根也就不知道有这样的公司。

我之前在太平洋保险公司待过,保险公司里面培训就是要强调公司有多大,强调服务有多好,买知名公司的产品相当于在生活中的奢侈品,多数客户都被这一说法给洗脑了,买知名公司的东西,就代表身份了吗?有钱就买大公司的,没钱买小公司的?

保险真的就是这样被扣上嫌贫爱富的帽子的。

在我眼里看到的都是条件不好,反而买了知名公司的产品,到最后只买了10万20万的保额,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当时我们领导培训的时候,就会说,10万,20万的保额也不低,这也是雪中送炭,但是后来在保险行业,我明白了很多的时候发现,保险是需要杠杆的,没有很高的杠杆,这个所买的保额和保费基本都是相同的呀。m.bX010.COM

而且好多保险业务员都在宣传强调公司有多重要。理赔的时候又在宣传条款有多好,才能赔付得好。所以就面临着一个特别矛盾的问题,你在跟他比条款的时候,他在跟你说公司,你在跟他说公司的时候,他在跟你说条款。

那这里大家就会说,知名保险公司,保费高,产品又不那么好,那么存在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呀?

保费的构成=纯保费+附加保费

所有差异化的保费都在附加保费里面,机构数量多,服务人员多,水电,打的广告,都是成本。再加上市场份额本身就很足,这样就不会促使这些公司把保费降下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的思想慢慢的改变,更关注的是保障。也确实推动了保险公司产品的发展,曾经傲娇一世的知名保险公司的产品也渐渐有了一些先进的变化。虽然诚意不足,但最起码改变了。

目前保险行业出现了两极分化,只是因为起初信息不对等所造成的,这样的情况会随着消费者对条款的理解,对保险行业的认识加深,不断的逐渐缩小差距。

相关推荐

分红险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尤其是亲友推荐的要慎重!


为何那么多人,买了保险多年后,又会后悔?因为入行时备受家里亲戚打击,所以到现在也不会主动给家里亲戚做保险知识普及和产品规划。

后来做的越久,观察越多发现,对亲戚朋友销售保险“佛系”点真的很好。

要知道亲朋好友在你这儿买保险,要么就是看你面子,要么就是充分的信任你。这儿有个很大的问题,当你不专业时,推荐了单一险种,或者说你推荐的产品有漏洞,甚至于你推荐的产品实际上根本不符合他们的实际需求的时候,这口锅必须自己背。

因为这些亲朋好友眼里,他们是信任你才会找你,所以你应该负全责。

例如本文的案例~

网友问:

XX寿险XX人生终身寿险分红型及附加险,我家女儿出生时亲戚让买了这个险,当时不了解保险,刚生宝宝也没心思去了解,现在了解一点感觉好像不适合小孩买啊!对保险还是不懂想请问一下啊,是不是不合适,现在交了七年了,一共交10年,不合算是不是也只能这样了,退保更不合算了啊?谢谢。

小编说险

看到没有,虽然是亲戚推荐购买,但是这位网友也明确的说了:“当时不了解保险,刚生宝宝也没心思去了解”。问题来了,她有权了解保险吗?她应该了解吗?很明显,答案都是肯定的。

今天的问答,将从四个方向,用嬉笑怒骂的方式回答上面的问题。

第一、分红险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对于抠、吝啬的人你能想到哪些词来形容?外国人对于这些人用“葛朗台”来形容,殊不知在中国可以用很多词语将这种精神形容出来:锱铢必较、斤斤计较、抠抠索索、一毛不拔、量入为出、精打细算、克勤克俭、吹毛求疵、分斤拨两、视财如命、吝啬;以及铁公鸡的升级版---不锈钢公鸡,因为大家认为“铁公鸡”还有锈可以留下……

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买菜就会翻来覆去选,可以吧大白菜剥到菜心,可以吃自助餐到住院,这些都是比较极端的情况。

对于买保险来说,他们会认为,如果不能“分红、理财、返还”的保险就不是好保险,毕竟我一年要投入那么多钱,不来点儿让我看得到的,我觉得你这是骗子。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各大保险公司带有“分红、返还”的保险卖得最好,买不起30万保额要9000元保费,那我就买10万保额要3000保费的。反正就是看到“分红、返还”就是舒服。然后多年后,发现一年交好几千,每年分红没有多少点,返还还要60岁、70岁才能返,瞬间就感觉保险不靠谱了。

实际上,这些“分红、返还”的保险就是给两种人设计的,一个是有钱人,有钱任性保费贵的肯定就是最好的;另外就是喜欢贪便宜,喜欢“分红、返还”说个“理财”两眼都能放光的人。

无论是分红还是返还,其实精算师在设计产品的会后,都是把分红因子,返还因子考虑到了费率里面的。保险公司的目的就是赚钱,赚钱就要研究人性,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自然这些本来不符合绝大部分中国人的险种,恰好就卖给了绝大部分中国人。这怪谁?

第二、过度信任做保险的亲朋好友就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小编见过很多人抱怨,“保险买亏了”“保险没有买对”“保险不是自己想要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在熟悉自己的人那儿买的。很奇怪的是,保险动辄10万,几十万保额的权益,他们会无条件信任自己才入行的亲朋好友。这是过分信任还是看面子信任?什么都不问,就掏钱买?恐怕同样一个朋友亲戚找你借钱你都要问问原因的吧?

其实很多做久了的保险业务员,都不会给自己的亲朋好友销售保险,为何?因为知道他们投保时,你给他们讲产品他们不会听;但是出事赔不到时候他们绝对会把锅摔给你。小编见过最奇葩的就是“你为何不拿刀逼我买保险?”总是把自己的过错,加到别人的背上。

虽然我们不排除有坑蒙拐骗的业务员。但是即使你再信得过的朋友、亲人,也请你问问保险权益,这是关乎自己小命的东西,几十万赔款的保险你居然都不问问,一年几千,20年30年交下来就是好多万!

所以本案例中,一句“当时不了解保险,刚生宝宝也没心思去了解”,就把锅甩给了卖保险的亲戚,小编也是很无语的。任何保险业务员,除非铁心骗你的,只要你说要了解保险,绝对会给你好好讲,你要看合同给你拿合同,你要了解条款给你讲条款,而那些新入行的不懂都会直接求助自己的师傅。

反之,保险业务员无论是给陌生人,还是亲朋好友做保险计划时,应该必须专业,越是信任我们,我们越应该为他们讲解明白保险的权益和权利。

第三、交了7年,保险该怎么办

对于本案例的交了7年,还有3年就交满了,肯定就是继续把剩余3年交了,这个产品是终身型保险,缴满了后这份保险就不用管了,保障继续有。很多朋友会混淆缴费期限和保障期限,实际上就是一个房贷贷款年限和居住的问题,房贷还完了房子可以继续住;保险保费交完了保障是继续的。

需要注意的是,题主说了,这个产品有附加险,至于附加了住院医疗险?还是意外险?或者是意外医疗以及住院津贴等,我们不知道。小编要强调的是,这些附加险都是一年期的!买一年管一年,所以当终身型的主险保费交满了,这些一年期的附加险也要每年继续缴费,不缴费就会终止。

小编建议,对于这种买了多年的保险,一定要定期检视。就以上面的案例来说,终身型的分红重疾险,只保障重大疾病,放在现在保障范围来说铁定的落伍了。要知道最近几年的重大疾病保险是什么样了?重大疾病有早中晚期,就开发了对应的轻症、中症、重大疾病,上百种保障范围,早已经不再是“只有要死了的情况才赔”!现在的医疗险,动辄几十万几百万的医疗保额即使用了50万都能报销出来,以前哪有这些险种?

所以,定期的保单检视,是查漏补缺行动。很多人说:现在30万保额,以后够不够都不晓得。保单检视也是我们根据当下以及未来几年或者十年医疗预算做一个估计,把保额补上去。即使保障一辈子的保险,也有必要加保。好比现在又有几个人会真的一套房子住一辈子的?时代在进步,改换就换,该增加就增加。不要总是抱着一种我有了就万事大吉的思维来为自己不可预知的未来买单……

第四、买保险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1、能够分辨各种险种是怎么赔,赔哪些。不要混淆医疗险和重疾险了。哪些买了车险,生病住院也去报销的人,不是保险不赔,而是你真的该给自己充值了。

2、懂得货比三家,全国800万保险业务员,谁身边还没有三五个卖保险的?多了解几家公司,多问几个业务员终究是好的。有时候,越了解你的人,往往会把你当傻子坑。

3、买保险不要只买一样,毕竟我们不能算到我们会遇到哪种风险;也算不到风险好久来;哪个人遭遇风险;遭遇风险有多严重。算不到就尽量买全,基础五险:社保打底,重疾险,大小病医疗险,寿险,意外险。各种险种保的都不一样,不要有遗漏。

4、量力而行,有钱人买保险是有钱任性;普通人,没钱的人买保险就要精打细算的把钱用到刀刃上。没钱就少去关注“分红、理财、返还”这些噱头。钱少我就多买定期,毕竟保额不够,定期来凑。先把眼下的保额做高,我们才能放心为未来奋斗。

5、不懂就要问,时刻保持理智的心态,保持有点点不懂我就要问的心态,能把保险业务员问倒问崩问哭你就不得被骗了。

如果有问题或者想了解更多的情况,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或者在线咨询客服。

保险不是什么时候都能买的_保险知识


买保险是买倍数

如果我今天买了一份保险,明天或者后天就发生了风险,那么保险公司赔給我的钱是我今天所花的钱的多少倍,这是衡量一张保单保障意义的有力数据。对于四十岁以下的人,这个数字应该不低于20,如果是消费型的寿险,则有可能趋近于200。由此看来,在银行柜台销售的保险大多不具有这样的特征(不包含意外险)。

保险保的是明天的风险

有人说,我现在买一份30万的保险,如果交20年的话,每年交的保费算下来也有30万了,可是每年的物价都在涨,30万到那个时候还能干什么用呢?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回到风险的定义:不确定什么时候发生的才叫风险。如果我们确定能够交满20年的钱,那么从保障的意义上就不用买保险。问题是你用什么办法来保证你在未来的20年中都会是平安的和健康的呢?因为意外都是在瞬间发生的,疾病的发生也不过是一夜之间的事。

保险是理财,不是投资

我们经常看到客户在计算现在买的保险将来可以赚多少钱,甚至有代理人也在帮客户算返还是多少、分红是多少等等。其實保障是有成本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拿钱来买保险比把钱放到任何投资渠道的回报来得都要低。我们只要考虑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我在保险公司买了100万的重疾险,如果刚交了一年的钱就得了大病,保险公司就要赔偿我100万,这100万真的是保险公司赔的吗?保险公司是商业机构而不是慈善机构,它从哪里拿钱来赔?说白了是拿没出事的人交的保费赔給了出事的人,摊到每一个没出事的人头上的钱叫保障成本。所以要想投资赚钱就不要买保险,买保险赚钱的可能只有一个,就是在交费过程中发生风险。换句话说,保险是不可以算的,能算得出来的都不叫保险。

保险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买的

有人觉得目前很年轻,既注意饮食又注重锻炼,出门也是很小心,暂时应该不会有风险,等年龄大些了再买保险也不迟。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的想法,有一天突然接到他的电话,说前几天觉得胃疼,去医院检查发现是心梗,装了两个支架花了七万多块,后悔没能让保险公司报销。我说,你还有更应该后悔的,就是你这一辈子再也不能买保险了,因为保险只卖給健康的人。

保险不是想买多少就可以买多少

保险从本质上说保障的是被保险人未来所能创造价值的能力。比如一个四十岁的人,年收入五万,他可以买到一千万的保额吗?答案是否定的,保险公司会认为这个投保的要约存在道德风险而拒保。

买保险就是写遗嘱

中国人不像西方人一样有年轻的时候写遗嘱的习惯,其實细想一下,也沒有什么好忌讳的,一个写好了遗嘱的人面对任何突发事件和生活中的逆境都会是非常坦然的,因为他知道:他对家人的梦想和关爱在经济上已经数字化和落實化了,对每一个他所爱的人在经济上想要給予的报答是一定可以實现的。

保险首先满足的是被保险人的最后费用

有人说,保险是死了以后才給钱,我自己享用不到,所以我不会买。我们设想:一个人如果得了一个很严重的病,需要80万的治疗费,此时他如果向他的亲弟弟求助会是什么结果呢?他弟弟可能非常愿意帮他,可是他弟弟的太太会同意吗?因为她知道这笔自己赖以养老的钱有可能永远不会归还了。而此时如果这个病人自己有一张100万的寿险保单,结果又会是怎么样呢?他只要把受益人变更成他的弟弟,他弟弟一定会借他80万。

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险的有效补充

很多人在单位都享有非常好的福利,觉得看病都可以报销,沒有必要再买商业保险。这里涉及到健康保险的分类:医疗保险保障的是由于看病产生的费用,疾病保险保障的是由于得病而造成的损失。显然我们的社会保险属于前者的范畴。我曾经遇到一位客户,公司提供非常周到的保险,到他六十岁光荣退休的时候,突然得知公司給他们买的是团体保险,被保险人是所有在公司工作的人,不包括退休人员。无奈,他又找到各大商业保险公司,想重新給自己买一份保险,得到的回答都是:已经超过投保年龄,无法承保。

保险分为保障型和保证型

很多有钱人都觉得自己现有的资产足以应对任何生活中的风险,所以不再需要购买商业保险。其實这只是从保障的角度来理解。换一个角度:如果你有一个亿的资产,你如何保证这一个亿一定就是你的呢?当你躺在病床上,对这一个亿的资产失去管控能力的时候,你又如何确保你会拥有生命的尊严呢?这就是西方国家有钱人大多会购买高额寿险的原因:或者凭空创造一个亿,或者免税转移一个亿。一个发育成熟的保险市场,保证型保险的市场份额一定远远大于保障型保险,而在中国,目前保证型保险的市场份额几乎是零。

代理人为客户做售后服务不是义务

很多客户会认为:我通过哪个代理人购买的保单,售后服务就应该找这个代理人。于是就担心代理人离职、转行等等行为会把自己变成“孤儿保单”。这種想法再想得极端一点:一定要找比我年龄小的代理人买保险,至少他有可能比我活得久,可以帮我做好理赔。其實,保险合同只有甲乙双方,代理人与保险公司不存在雇佣关系,是独立的丙方。从正式保单递送到客户手里的时刻,代理人的义务就已经完成了,任何售后服务都应该由这家保险公司的客户服务部门来做。代理人的工作只是售前服务,那为什么很多代理人会向客户承诺终身服务呢?很简单,他们是期望从这个客户身上得到加保以及转介绍,得到新的保单。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很多代理人经常变换保险公司,却仍然能为以前的客户做好服务。

文章来源:http://m.bx010.com/b/46755.html

上一篇:中症赔60%!三峡福惠民保投保规则及160种疾病明细

下一篇:"五一"关注四类理财渠道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