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险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尤其是亲友推荐的要慎重!

2021-05-12
保险是人生的规划
为何那么多人,买了保险多年后,又会后悔?因为入行时备受家里亲戚打击,所以到现在也不会主动给家里亲戚做保险知识普及和产品规划。

后来做的越久,观察越多发现,对亲戚朋友销售保险“佛系”点真的很好。

要知道亲朋好友在你这儿买保险,要么就是看你面子,要么就是充分的信任你。这儿有个很大的问题,当你不专业时,推荐了单一险种,或者说你推荐的产品有漏洞,甚至于你推荐的产品实际上根本不符合他们的实际需求的时候,这口锅必须自己背。

因为这些亲朋好友眼里,他们是信任你才会找你,所以你应该负全责。

例如本文的案例~

网友问:

XX寿险XX人生终身寿险分红型及附加险,我家女儿出生时亲戚让买了这个险,当时不了解保险,刚生宝宝也没心思去了解,现在了解一点感觉好像不适合小孩买啊!对保险还是不懂想请问一下啊,是不是不合适,现在交了七年了,一共交10年,不合算是不是也只能这样了,退保更不合算了啊?谢谢。

小编说险

看到没有,虽然是亲戚推荐购买,但是这位网友也明确的说了:“当时不了解保险,刚生宝宝也没心思去了解”。问题来了,她有权了解保险吗?她应该了解吗?很明显,答案都是肯定的。

今天的问答,将从四个方向,用嬉笑怒骂的方式回答上面的问题。

第一、分红险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对于抠、吝啬的人你能想到哪些词来形容?外国人对于这些人用“葛朗台”来形容,殊不知在中国可以用很多词语将这种精神形容出来:锱铢必较、斤斤计较、抠抠索索、一毛不拔、量入为出、精打细算、克勤克俭、吹毛求疵、分斤拨两、视财如命、吝啬;以及铁公鸡的升级版---不锈钢公鸡,因为大家认为“铁公鸡”还有锈可以留下……

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买菜就会翻来覆去选,可以吧大白菜剥到菜心,可以吃自助餐到住院,这些都是比较极端的情况。

对于买保险来说,他们会认为,如果不能“分红、理财、返还”的保险就不是好保险,毕竟我一年要投入那么多钱,不来点儿让我看得到的,我觉得你这是骗子。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各大保险公司带有“分红、返还”的保险卖得最好,买不起30万保额要9000元保费,那我就买10万保额要3000保费的。反正就是看到“分红、返还”就是舒服。然后多年后,发现一年交好几千,每年分红没有多少点,返还还要60岁、70岁才能返,瞬间就感觉保险不靠谱了。

实际上,这些“分红、返还”的保险就是给两种人设计的,一个是有钱人,有钱任性保费贵的肯定就是最好的;另外就是喜欢贪便宜,喜欢“分红、返还”说个“理财”两眼都能放光的人。

无论是分红还是返还,其实精算师在设计产品的会后,都是把分红因子,返还因子考虑到了费率里面的。保险公司的目的就是赚钱,赚钱就要研究人性,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自然这些本来不符合绝大部分中国人的险种,恰好就卖给了绝大部分中国人。这怪谁?

第二、过度信任做保险的亲朋好友就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小编见过很多人抱怨,“保险买亏了”“保险没有买对”“保险不是自己想要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在熟悉自己的人那儿买的。很奇怪的是,保险动辄10万,几十万保额的权益,他们会无条件信任自己才入行的亲朋好友。这是过分信任还是看面子信任?什么都不问,就掏钱买?恐怕同样一个朋友亲戚找你借钱你都要问问原因的吧?

其实很多做久了的保险业务员,都不会给自己的亲朋好友销售保险,为何?因为知道他们投保时,你给他们讲产品他们不会听;但是出事赔不到时候他们绝对会把锅摔给你。小编见过最奇葩的就是“你为何不拿刀逼我买保险?”总是把自己的过错,加到别人的背上。

虽然我们不排除有坑蒙拐骗的业务员。但是即使你再信得过的朋友、亲人,也请你问问保险权益,这是关乎自己小命的东西,几十万赔款的保险你居然都不问问,一年几千,20年30年交下来就是好多万!

所以本案例中,一句“当时不了解保险,刚生宝宝也没心思去了解”,就把锅甩给了卖保险的亲戚,小编也是很无语的。任何保险业务员,除非铁心骗你的,只要你说要了解保险,绝对会给你好好讲,你要看合同给你拿合同,你要了解条款给你讲条款,而那些新入行的不懂都会直接求助自己的师傅。

反之,保险业务员无论是给陌生人,还是亲朋好友做保险计划时,应该必须专业,越是信任我们,我们越应该为他们讲解明白保险的权益和权利。

第三、交了7年,保险该怎么办

对于本案例的交了7年,还有3年就交满了,肯定就是继续把剩余3年交了,这个产品是终身型保险,缴满了后这份保险就不用管了,保障继续有。很多朋友会混淆缴费期限和保障期限,实际上就是一个房贷贷款年限和居住的问题,房贷还完了房子可以继续住;保险保费交完了保障是继续的。

需要注意的是,题主说了,这个产品有附加险,至于附加了住院医疗险?还是意外险?或者是意外医疗以及住院津贴等,我们不知道。小编要强调的是,这些附加险都是一年期的!买一年管一年,所以当终身型的主险保费交满了,这些一年期的附加险也要每年继续缴费,不缴费就会终止。

小编建议,对于这种买了多年的保险,一定要定期检视。就以上面的案例来说,终身型的分红重疾险,只保障重大疾病,放在现在保障范围来说铁定的落伍了。要知道最近几年的重大疾病保险是什么样了?重大疾病有早中晚期,就开发了对应的轻症、中症、重大疾病,上百种保障范围,早已经不再是“只有要死了的情况才赔”!现在的医疗险,动辄几十万几百万的医疗保额即使用了50万都能报销出来,以前哪有这些险种?

所以,定期的保单检视,是查漏补缺行动。很多人说:现在30万保额,以后够不够都不晓得。保单检视也是我们根据当下以及未来几年或者十年医疗预算做一个估计,把保额补上去。即使保障一辈子的保险,也有必要加保。好比现在又有几个人会真的一套房子住一辈子的?时代在进步,改换就换,该增加就增加。不要总是抱着一种我有了就万事大吉的思维来为自己不可预知的未来买单……

第四、买保险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1、能够分辨各种险种是怎么赔,赔哪些。不要混淆医疗险和重疾险了。哪些买了车险,生病住院也去报销的人,不是保险不赔,而是你真的该给自己充值了。

2、懂得货比三家,全国800万保险业务员,谁身边还没有三五个卖保险的?多了解几家公司,多问几个业务员终究是好的。有时候,越了解你的人,往往会把你当傻子坑。

3、买保险不要只买一样,毕竟我们不能算到我们会遇到哪种风险;也算不到风险好久来;哪个人遭遇风险;遭遇风险有多严重。算不到就尽量买全,基础五险:社保打底,重疾险,大小病医疗险,寿险,意外险。各种险种保的都不一样,不要有遗漏。

4、量力而行,有钱人买保险是有钱任性;普通人,没钱的人买保险就要精打细算的把钱用到刀刃上。没钱就少去关注“分红、理财、返还”这些噱头。钱少我就多买定期,毕竟保额不够,定期来凑。先把眼下的保额做高,我们才能放心为未来奋斗。

5、不懂就要问,时刻保持理智的心态,保持有点点不懂我就要问的心态,能把保险业务员问倒问崩问哭你就不得被骗了。

如果有问题或者想了解更多的情况,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或者在线咨询客服。

相关知识

两极化的保险,不是所有人都能看的透


在很多人眼中,保险公司是分“大”、“小”的,这所谓的大小是大家依据熟悉程度等来评判的,那保险是否真能这么分呢?

保险行业两极分化的,也可以说两个帮派:

其中一派是国内知名的保险公司(其实主要是消费者经常听到的)平安,国寿,太平洋,人保,泰康,新华,太平等等;另一派就是不太知名的保险公司(消费者不熟悉的) 这里包含合资和内资,友邦,大都会,同方全球,工银安盛,中英,中意,长生,长城,爱心,百年,天安,信泰,瑞泰,国华等等,太多了,不一一列举。

这里面有个特例,友邦和大都会这两家公司,在相对发达的城市中,算是大公司知名的公司,但是在不太发达的城市中,老百姓压根也就不知道有这样的公司。

我之前在太平洋保险公司待过,保险公司里面培训就是要强调公司有多大,强调服务有多好,买知名公司的产品相当于在生活中的奢侈品,多数客户都被这一说法给洗脑了,买知名公司的东西,就代表身份了吗?有钱就买大公司的,没钱买小公司的?

保险真的就是这样被扣上嫌贫爱富的帽子的。

在我眼里看到的都是条件不好,反而买了知名公司的产品,到最后只买了10万20万的保额,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当时我们领导培训的时候,就会说,10万,20万的保额也不低,这也是雪中送炭,但是后来在保险行业,我明白了很多的时候发现,保险是需要杠杆的,没有很高的杠杆,这个所买的保额和保费基本都是相同的呀。

而且好多保险业务员都在宣传强调公司有多重要。理赔的时候又在宣传条款有多好,才能赔付得好。所以就面临着一个特别矛盾的问题,你在跟他比条款的时候,他在跟你说公司,你在跟他说公司的时候,他在跟你说条款。

那这里大家就会说,知名保险公司,保费高,产品又不那么好,那么存在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呀?

保费的构成=纯保费+附加保费

所有差异化的保费都在附加保费里面,机构数量多,服务人员多,水电,打的广告,都是成本。再加上市场份额本身就很足,这样就不会促使这些公司把保费降下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的思想慢慢的改变,更关注的是保障。也确实推动了保险公司产品的发展,曾经傲娇一世的知名保险公司的产品也渐渐有了一些先进的变化。虽然诚意不足,但最起码改变了。

目前保险行业出现了两极分化,只是因为起初信息不对等所造成的,这样的情况会随着消费者对条款的理解,对保险行业的认识加深,不断的逐渐缩小差距。

不是任何人都适合分红险!特别是朋友推的要再三考虑!


为何那么多人,买了保险多年后,又会后悔?因为入行时备受家里亲戚打击,所以到现在也不会主动给家里亲戚做保险知识普及和产品规划。

后来做的越久,观察越多发现,对亲戚朋友销售保险“佛系”点真的很好。

要知道亲朋好友在你这儿买保险,要么就是看你面子,要么就是充分的信任你。这儿有个很大的问题,当你不专业时,推荐了单一险种,或者说你推荐的产品有漏洞,甚至于你推荐的产品实际上根本不符合他们的实际需求的时候,这口锅必须自己背。

因为这些亲朋好友眼里,他们是信任你才会找你,所以你应该负全责。

例如本文的案例~

网友问:

XX寿险XX人生终身寿险分红型及附加险,我家女儿出生时亲戚让买了这个险,当时不了解保险,刚生宝宝也没心思去了解,现在了解一点感觉好像不适合小孩买啊!对保险还是不懂想请问一下啊,是不是不合适,现在交了七年了,一共交10年,不合算是不是也只能这样了,退保更不合算了啊?谢谢。

小编说险

看到没有,虽然是亲戚推荐购买,但是这位网友也明确的说了:“当时不了解保险,刚生宝宝也没心思去了解”。问题来了,她有权了解保险吗?她应该了解吗?很明显,答案都是肯定的。

今天的问答,将从四个方向,用嬉笑怒骂的方式回答上面的问题。

第一、分红险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对于抠、吝啬的人你能想到哪些词来形容?外国人对于这些人用“葛朗台”来形容,殊不知在中国可以用很多词语将这种精神形容出来:锱铢必较、斤斤计较、抠抠索索、一毛不拔、量入为出、精打细算、克勤克俭、吹毛求疵、分斤拨两、视财如命、吝啬;以及铁公鸡的升级版---不锈钢公鸡,因为大家认为“铁公鸡”还有锈可以留下……

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买菜就会翻来覆去选,可以吧大白菜剥到菜心,可以吃自助餐到住院,这些都是比较极端的情况。

对于买保险来说,他们会认为,如果不能“分红、理财、返还”的保险就不是好保险,毕竟我一年要投入那么多钱,不来点儿让我看得到的,我觉得你这是骗子。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各大保险公司带有“分红、返还”的保险卖得最好,买不起30万保额要9000元保费,那我就买10万保额要3000保费的。反正就是看到“分红、返还”就是舒服。然后多年后,发现一年交好几千,每年分红没有多少点,返还还要60岁、70岁才能返,瞬间就感觉保险不靠谱了。

实际上,这些“分红、返还”的保险就是给两种人设计的,一个是有钱人,有钱任性保费贵的肯定就是最好的;另外就是喜欢贪便宜,喜欢“分红、返还”说个“理财”两眼都能放光的人。

无论是分红还是返还,其实精算师在设计产品的会后,都是把分红因子,返还因子考虑到了费率里面的。保险公司的目的就是赚钱,赚钱就要研究人性,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自然这些本来不符合绝大部分中国人的险种,恰好就卖给了绝大部分中国人。这怪谁?

第二、过度信任做保险的亲朋好友就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小编见过很多人抱怨,“保险买亏了”“保险没有买对”“保险不是自己想要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在熟悉自己的人那儿买的。很奇怪的是,保险动辄10万,几十万保额的权益,他们会无条件信任自己才入行的亲朋好友。这是过分信任还是看面子信任?什么都不问,就掏钱买?恐怕同样一个朋友亲戚找你借钱你都要问问原因的吧?

其实很多做久了的保险业务员,都不会给自己的亲朋好友销售保险,为何?因为知道他们投保时,你给他们讲产品他们不会听;但是出事赔不到时候他们绝对会把锅摔给你。小编见过最奇葩的就是“你为何不拿刀逼我买保险?”总是把自己的过错,加到别人的背上。

虽然我们不排除有坑蒙拐骗的业务员。但是即使你再信得过的朋友、亲人,也请你问问保险权益,这是关乎自己小命的东西,几十万赔款的保险你居然都不问问,一年几千,20年30年交下来就是好多万!

所以本案例中,一句“当时不了解保险,刚生宝宝也没心思去了解”,就把锅甩给了卖保险的亲戚,小编也是很无语的。任何保险业务员,除非铁心骗你的,只要你说要了解保险,绝对会给你好好讲,你要看合同给你拿合同,你要了解条款给你讲条款,而那些新入行的不懂都会直接求助自己的师傅。

反之,保险业务员无论是给陌生人,还是亲朋好友做保险计划时,应该必须专业,越是信任我们,我们越应该为他们讲解明白保险的权益和权利。

第三、交了7年,保险该怎么办

对于本案例的交了7年,还有3年就交满了,肯定就是继续把剩余3年交了,这个产品是终身型保险,缴满了后这份保险就不用管了,保障继续有。很多朋友会混淆缴费期限和保障期限,实际上就是一个房贷贷款年限和居住的问题,房贷还完了房子可以继续住;保险保费交完了保障是继续的。

需要注意的是,题主说了,这个产品有附加险,至于附加了住院医疗险?还是意外险?或者是意外医疗以及住院津贴等,我们不知道。小编要强调的是,这些附加险都是一年期的!买一年管一年,所以当终身型的主险保费交满了,这些一年期的附加险也要每年继续缴费,不缴费就会终止。

小编建议,对于这种买了多年的保险,一定要定期检视。就以上面的案例来说,终身型的分红重疾险,只保障重大疾病,放在现在保障范围来说铁定的落伍了。要知道最近几年的重大疾病保险是什么样了?重大疾病有早中晚期,就开发了对应的轻症、中症、重大疾病,上百种保障范围,早已经不再是“只有要死了的情况才赔”!现在的医疗险,动辄几十万几百万的医疗保额即使用了50万都能报销出来,以前哪有这些险种?

所以,定期的保单检视,是查漏补缺行动。很多人说:现在30万保额,以后够不够都不晓得。保单检视也是我们根据当下以及未来几年或者十年医疗预算做一个估计,把保额补上去。即使保障一辈子的保险,也有必要加保。好比现在又有几个人会真的一套房子住一辈子的?时代在进步,改换就换,该增加就增加。不要总是抱着一种我有了就万事大吉的思维来为自己不可预知的未来买单……

第四、买保险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1、能够分辨各种险种是怎么赔,赔哪些。不要混淆医疗险和重疾险了。哪些买了车险,生病住院也去报销的人,不是保险不赔,而是你真的该给自己充值了。

2、懂得货比三家,全国800万保险业务员,谁身边还没有三五个卖保险的?多了解几家公司,多问几个业务员终究是好的。有时候,越了解你的人,往往会把你当傻子坑。

3、买保险不要只买一样,毕竟我们不能算到我们会遇到哪种风险;也算不到风险好久来;哪个人遭遇风险;遭遇风险有多严重。算不到就尽量买全,基础五险:社保打底,重疾险,大小病医疗险,寿险,意外险。各种险种保的都不一样,不要有遗漏。

4、量力而行,有钱人买保险是有钱任性;普通人,没钱的人买保险就要精打细算的把钱用到刀刃上。没钱就少去关注“分红、理财、返还”这些噱头。钱少我就多买定期,毕竟保额不够,定期来凑。先把眼下的保额做高,我们才能放心为未来奋斗。

5、不懂就要问,时刻保持理智的心态,保持有点点不懂我就要问的心态,能把保险业务员问倒问崩问哭你就不得被骗了。

千万不要随便给孩子买保险,尤其是这些!


都说赚钱的老公万里挑一,花钱的孩子千篇一律。从孩子一出生,奶粉、尿不湿、各种早教班,花钱的日子就如流水一样。逛街时,走着走着就逛到了儿童区,就连买保险这事儿,有不少家庭也是在有了孩子后才萌生了意识。

孩子真的需要买保险吗?

当然是肯定的:需要!

但永远别忘了,在三口之家中,最正确的保险的需求永远是:大人>孩子。除了这个最正确的顺序之外,有些保险是不建议给孩子购买的,比如这些:

01

人见人爱的返还型保险

当妈后,谁还没有迷恋过返还型保险呢,

有病治病,没病反钱。

每年缴纳一笔保费,

以后孩子还能拿到一笔返还;

听起来实在太美好,实际呢?

相比消费型,返还型保险的保费贵了3-10倍,算来算去,相当于我们用交的钱,额外买了一份理财险。关键是,如果仔细的算下这份“理财险”的收益率,恐怕还不如某些互联网理财产品高;而在保障上,返还型保险的基本保障,可能花了更多钱还赶不上消费型的更纯粹。

建议:背负房贷、车贷,预算有限,不要给孩子考虑返还型,先以消费型为主。在保障方面,消费型重疾险同样可以选择30年、70年或终身,剩下的保费额外买一个理财产品,算下来收益不会相差太多,关键钱是在自己手里,更灵活。

而且,买保险最重要的就是保额要充足。返还型保险产品通常高保额的背后都意味着较高的保费,付出的成本相比消费型要高很多,一般的家庭可能较难承受。如果一味追求返还,没有配齐足够的保额,就失去了买保险最初希望得到保障的意义。

02

寿险或附加寿险功能的产品

爱子心切的父母,把保险当成了对孩子的一种感情寄托,对于一些终身寿险或附加了终身寿保障责任的“大而全”的产品更加倾向;认为总能给孩子留下点什么,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并不适合。

从两个角度来看:

①、终身寿险:是寿险的一种,顾名思义,保障的期限到终身。在保障期间,只要出现身故风险,就能获得经济赔偿;相比较定期寿险来说,这类产品保费更高,一般财产继承,为了避税会优先选择此类保险,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配置的意义不太大,远不如定期寿险的杠杆高。

②、附加寿险责任的保险:市面上,有不少保险即保障了重大疾病又附加了寿险功能;听起来好像花一份钱买到两份保障,赚了。但如果仔细翻阅保单就会知道:这两者保障责任通常不能同时享有,先发生哪一项,赔付后,合同就终止了;又或者说,在一款产品中,重大疾病保障是主险责任,寿险是附加,一旦重疾赔付后,剩下的寿险保障可能只有几万保额了;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很多父母觉得,把寿险作为一种强制储蓄,每年固定的存入保费,算是给孩子的一点积蓄。但或许有很多父母还没有搞清楚,寿险的受益人一定不会是被保险人,也就是说孩子永远都不可能拿到这笔保险金,除非你想将钱留给孩子的下一代;但是仅从通货膨胀来看,这一点真的没必要了吧~

建议:最适合寿险保障的应该是家庭经济支柱,而且也首先考虑定期寿险。它的定义:保障家庭支柱风险来临时,避免给其家庭带来经济损失。给孩子增加身故赔付的意义不太大,而且国家也有明确规定:10岁以下的小孩身故至多赔20w,10-18岁至多赔50w,所以综合来看,寿险不适合孩子。

03

听起来不错的教育金

教育金,

给孩子未来准备的一笔应对教育费用的保险,

毕竟,随着目前教育成本的不断攀升,

教育金稳稳的吸住了不少爹妈的眼球。

教育金:家长按照条款规定缴纳保费,孩子到了约定年龄后,(比如18岁开始领取,刚好覆盖了高等教育阶段的费用。)

教育金保险具有强制储蓄的功能,父母可以根据自己的预算或教育预期来选择相应的险种和金额;不过一旦为孩子设立教育保障计划后,就必须每年存入固定的金额,从而确保这个保障计划的完成;暂且不说收益如何,就流动性而言是比较差的。

建议:教育金具有非常强制的储蓄功能,所以购买了就要了解其流动性,一旦投入后,就必须按照约定固定的支付保费给保险公司,如果中途退保,通常损失都比较大。

而且教育金不太属于纯保障型产品,所以小开觉得:教育金可以买,但不要着急;要先将保障型的产品配置好后,有额外的资金再考虑。毕竟保障是要分先后的,做完基础保障,再来锦上添花也不晚~

虽然给孩子买保险:宜早不宜迟;但在购买前,爸爸妈妈们也一定要熟记给孩子配置保障最正确的顺序:

★ 少儿医保:新生儿出生后,到所在社区办理。

★ 重疾险: 保额要充足,首选消费型、保费低、杠杆更高。

★ 意外险: 小孩子好奇心强,爱探索,意外风险高,一年期缴保费低。

★ 百万医疗:含社保药报销,保障特殊门诊、门诊手术、住院期间的治疗,保额充足。

★ 小额医疗险:填补百万医疗险的1万免费额,应对小病小灾风险。

最后的最后,别忘了,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保障,在给孩子考虑保障的时候,别忘了遵循先成人,后孩子的理念……​​​​

保险知识,并非人人都适合购买分红险


加息后投资首选分红险

加息后,随着存款利率的提高,资金的存款收益比以前上升。加息对保险产品的影响不一。对固定收益的传统寿险产品以及储蓄型产品来说,影响就比较大,而对短期意外险、传统保障型保险影响较小。当前经济背景下,多样化的投资渠道是抵御通胀、弥补损失的最好选择,而保险理财产品正是一种稳健的投资渠道。

分红险指保险公司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将上一会计年度该类分红保险的可分配盈余,按一定的比例,以现金红利或增值红利的方式,分配给客户的一种人寿保险。分红险与一般保险产品的最大区别是:客户能参与分红,能享受到保险公司分红产品的收益。

但事实上,并不是任何人都适合购买分红险。专家表示,特别是那些短期性、一次性缴费很高的分红险,只适合于具有相当多余资金又不急需用钱的人购买。某些新型分红险,则比较适合那些事业有成,又没有多少家庭负担的中高端客户购买,而一般的普通客户最好还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切实需求做出合情合理的选择。

定期检视保单

当然,在通胀预期情况下,投保人也不可高枕无忧,而应通过定期检视保单,适时作出调整来化解通胀压力。

保障需求能否与保险责任相匹配呢?有人认为保险“买了就好”,买后就放在一旁不再理会,甚至记不清自己买过什么险种,等到发生事故要理赔,才惊觉保额过低或保障不足支付需求。由于保险产品多数属于长期险种,因此投保人当初购买时认为足够的保额,到了许多年后很有可能变得不足,为避免通胀侵蚀保障,投保人一定要定期检视保单,适时调整,以跑赢通胀为第一目标。

分红险是不是骗局?购买分红险的四大误区


分红型保险具有投资安全、回报稳定、保障全面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稳健型投资者喜欢,今天给大家分析下购买分红险的四大误区,帮助大家更好地选购分红险

误区01

为投资赚钱而买分红型保险

投保分红型保险是在确保保障的基础上,增加分红的收益。但如果投保人只顾投资收益而忽视保障,绝对是不可取的。因为分红型保险首先是保险,而不是储蓄(储蓄有固定利息,而保险的红利会随着保险公司每年的盈利状况而变化)或投资(投资是高风险、高收益的,而分红型保险是在提供了保险保障的前提下,给投保人以额外的红利收入。风险极小,红利属于保费,可以免交所得税)。

误区02

分红型保险一定有高额分红

在分红型保险的整个保障周期里(特别是初期),可能会因为保费规模较小、前期费用较高、准备金累积率低、投资资金数额较小等原因导致初期分红偏低,甚至没有分红。但是,对分红型保险来说,最差的情况就是没有分红,不会出现负收益的情况。

误区03

相信高回报的分红承诺

由于分红型保险的利润要向投保人进行一定比例的分配,因此相对于其他险种,保费相对会高一些。但是,投保人购买分红产品时多支出的保费是确定的,而能否得到分红、得到多少分红,则是不确定的。因为,投资本身就是不好预测的。所以,任何时候、任何人(或机构)做出的过高的分红承诺都是不现实的。

误区04

过分看重短期分红

多数保险制度都是为一个中长期的计划和稳定的目标而服务的,持久不衰肯定优于昙花一现。虽然这些信息都要时间的检验,但是人们购买保险的原因正是由于未来充满里太多的不确定性,甚至是风险。所以,保险的价值就在于中长期保障,而不在于短期分红。

了解分红险四大误区,避免踩坑,合理选购分红险。​​​​

自燃险 不是所有“自燃”都给赔


去年夏天,周先生带着家人外出游玩,到达目的地后,把车停在了广场边。待一家人游玩过后回来乘车时发现车前盖处冒着浓烟,周先生马上进行了及时补救,才没有酿成惨剧。

不过周先生没有担心,因为他参保了“自燃险”,觉得车辆自燃了,保险公司应该给予赔偿。然而等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到场勘查后却告知周先生,虽然车辆是自燃的,但是属于高温烘烤所致,这种情况的自燃保险公司是不予理赔的。

有周先生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大多数车主都会觉得,我参保了“自燃损失险”,车辆因为自燃而受到损失,理应受到理赔。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表示,投保了“自燃险”,也不是所有“自燃”都在理赔范围之内。被保人在车辆使用过程中用人工直接供油、高温烘烤机器引起火灾的;自燃仅造成电器、电路、供油系统损失的;货车自燃,连带货物受损失,货物不属赔付范围;人为造成火灾的;车子改装后没有到车管所登记和经保险公司核保的。

自燃损失险的承保内容包括:1、本车电器、线路、供油系统、供气系统发生故障;2、运载货物自身原因起火燃烧;发生本附加险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时,被保险人或其代表为防止或者减少保险机动车损失而采取施救、保护措施所支出的必要合理的费用,保险人负责赔偿。

温馨提示:车险专家介绍,有些自燃是有前兆的。如果开车时发现车身有异响、发出焦味、冒出烟雾就有可能是自燃了。一旦发生自燃,车上人员应立即离开车辆,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进行科学施救,并及时拨打119报警。特别需要提醒车主的是,发动机盖内自燃时,尽量不要个人单独开盖灭火。

分红险是骗局吗?购买分红险的四大误区


分红型保险具有投资安全、回报稳定、保障全面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稳健型投资者喜欢,今天给大家分析下购买分红险的四大误区,帮助大家更好地选购分红险。

误区01

为投资赚钱而买分红型保险

投保分红型保险是在确保保障的基础上,增加分红的收益。但如果投保人只顾投资收益而忽视保障,绝对是不可取的。因为分红型保险首先是保险,而不是储蓄(储蓄有固定利息,而保险的红利会随着保险公司每年的盈利状况而变化)或投资(投资是高风险、高收益的,而分红型保险是在提供了保险保障的前提下,给投保人以额外的红利收入。风险极小,红利属于保费,可以免交所得税)。

误区02

分红型保险一定有高额分红

在分红型保险的整个保障周期里(特别是初期),可能会因为保费规模较小、前期费用较高、准备金累积率低、投资资金数额较小等原因导致初期分红偏低,甚至没有分红。但是,对分红型保险来说,最差的情况就是没有分红,不会出现负收益的情况。

误区03

相信高回报的分红承诺

由于分红型保险的利润要向投保人进行一定比例的分配,因此相对于其他险种,保费相对会高一些。但是,投保人购买分红产品时多支出的保费是确定的,而能否得到分红、得到多少分红,则是不确定的。因为,投资本身就是不好预测的。所以,任何时候、任何人(或机构)做出的过高的分红承诺都是不现实的。

误区04

过分看重短期分红

多数保险制度都是为一个中长期的计划和稳定的目标而服务的,持久不衰肯定优于昙花一现。虽然这些信息都要时间的检验,但是人们购买保险的原因正是由于未来充满里太多的不确定性,甚至是风险。所以,保险的价值就在于中长期保障,而不在于短期分红。

了解分红险四大误区,避免踩坑,合理选购分红险。​​​​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购买投连险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多人加入到了资本投资的领域。当前,兼具投资与保障功能的理财产品——投连险,已成为不少投资者居家理财的一个主要理财产品。

投资都是有风险的,保险专家提醒,投连险不是纯消费型保险,而是一个风险自担的投资理财产品,没有保底收益,其实际收益与投资者选择的投资账户收益直接挂钩,保险公司不承诺投资回报。

作为普通投连险,由于没有保本设置,所有风险均由投资者承担,风险较大,尤其在熊市环境下,投连险账户难逃大跌。对此,专家建议,如果投连险账户净值下跌,投资者可择机调整账户,通过账户转换功能将资金放入稳健渠道。当市场获利明显时,再转回进取型账户,这样通过长期投资才能避免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一般来说,各家投连险一般都为客户提供不同额度的账户间免费转换,客户可以定期检查、调整投资组合。

在中国一直以来在投连险购买方面存在着以下误区。

1、投连险是短线理财产品

“投连险是一个风险自担的投资理财产品,没有保底收益,其实际收益与投资者选择的投资账户收益直接挂钩,保险公司不承诺投资回报,因此投资者切忌抱着‘短线投资’的想法购买投连险。”重庆保险专家说,从短期看,无论资本市场表现如何,投连险都很难让投保人完全满意。此外,如果因为短期急用资金被迫将产品赎回,投保人将要为此付出一定的退保费用。根据投连险精算规定,投连险退保费率在保单年度前5年依次递减,分别为保费的10%、8%、6%、4%、2%,在第6年以后退保费率才归零。

2、投连险适合所有投资者

“投资者购买投连险后,交付的保费按照保险合同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进入保险账户,给予投资者寿险保障;另一部分进入投资账户,即按照约定的管理费委托给保险公司进行投资运作,投资者通过投资账户净值增长实现收益。”重庆保险专家说,从本质上讲,投连险是一种投资型保险,在保障方面没有纯消费型保险充分,以下三类人群不适合购买投连险:一是只有保险保障需求的人不适合购买投连险,二是风险承受能力比较低的老年人不宜购买投连险,三是短期资金需求较强的人也不宜购买投连险。

3、投连险提前退保没有损失

“投连险提前退保并不划算,因为在投连险投保初期会扣除初始费用、账户管理费、风险保费、手续费等费用,投资者如果购买投连险后一两年就退保将得不偿失,退保能拿回的钱一般只有所缴保费的‘零头’。”重庆保险专家说,为了最大限度实现投资收益,尽可能规避投资风险,投资者可以结合市场环境,将资金在投连险的保险账户和投资账户之间进行转移,即在市场行情看好的时候,投资者可以将多一点的资金从稳健型的保险账户转移至进取型的投资账户;而在市场走弱或市场前景不明朗时,投资者则可以将资金转移至稳健型的保险账户。

4、投资收益率非常高

投资连结保险的投资不同于其它投资,它为客户提供的是资本长期稳定增值的前景,而非一夜暴富的机会。从国外的经验看,国外的投资连结保险的收益讲的是有一定的平均获利水平,且投资收益总会有好有坏,期望其收益总是高于长期平均水平是不现实的。因此,对客户来说,可以根据各投资账户的投资风格、投资经理的投资操作以及证券市场的走势及大环境,形成对账户收益的合理预期,否则可能难以实现其设定的投资目标。

5、无风险

任何投资活动都有风险,而且风险跟收益总是对应的。虽然投资连结保险的投资是专家理财,能实现组合投资,但也只能是分散风险,把风险降低到可以承受的水平,而不是能彻底消除风险。另外,虽然承担高风险并不一定能赚取高收益,但是为了追求高收益,客户总要承担一定的高风险。所以通过购买投资连结保险进行投资仍是有风险的行为,也就是说,有损失资金的可能。

购买投连险需承受一定的风险,在目前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下,投连险收益并不乐观。因此,三类人不宜购买投连险:

首先,只有保险保障需求的人不适合购买投连险,而应从规划人生中的疾病、意外等风险保障开始。保险专家说,投资者购买投连险后,交付的保费按照保险合同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进入保险账户,给予投资者寿险保障;另一部分进入投资账户,即按照约定的管理费委托给保险公司进行投资运作,投资者通过投资账户净值增长实现收益。

其次,风险承受能力比较低的老年人不宜购买投连险。保险专家说,投连险允许保险公司将客户资金中的95%投向股票、基金等收益、风险“双高”类产品,加上购买投连险需要支付初始费用、保单管理费、资产管理费、手续费等费用,投资者需要承担为数不小的“收益损失”风险。

最后,短期资金需求较强的人也不宜购买投连险。保险专家说,从短期看,无论资本市场表现如何,投连险都很难让投保人完全满意。此外,如果因为短期急用资金被迫将产品赎回,投保人将要为此付出一定的退保费用。根据投连险精算规定,投连险退保费率在保单年度前5年依次递减,分别为保费的10%、8%、6%、4%、2%,在第六年以后退保费率才归零。因此,短期需要动用投资资金的人也不宜购买投连险。

为什么分红险是“投诉高频区”?分红险都是骗人的吗?


说到“保险骗人”,不禁让我们想起朋友圈里那些隔三差五就以利益相诱的保险“开门红”广告,很多代理人经常会拿着分红保险向客户推销。无论是朋友圈文案,还是贴出来的盈利演示图,都特别好看。

诸如“只需交十万,若干年后,账户数字就轻松变成百万”,钱生钱的能力从未如此简单粗暴过——只要坐等着,五位数存款就能变成六位数,甚至七位数。

可一旦兴冲冲地买了,很快你就会失望——增值慢,取出难,这卖给我的是什么玩意?

一、为什么分红险是“投诉高发区”?

1、买前买后收益落差大

很多业务员在展示分红险计划书时,话术往往是:每年交个十万,交三年,如果一直不领,到了80岁就能有很多钱。这是真的吗?

钱会“自己长大”是不假,可是这里要注意两点:

首先,绝大多数理财险的收益一般分低/中/高三档,展示时为了诱人,常用的是高档收益,但实际上获得高档收益的难度很高。

比如,支付宝的“全民保”年金险也曾做过这种事,只显示高档收益,对不同收益档位缺乏明显提示;后来质疑声音大了,才把其余两档收益放到显眼位置。

其次,像当前的经济环境,理财险回报在中档较为合理,但依然有不确定性风险。根据合同,只有低档收益是白纸黑字保证的。但低档收益往往比银行定存利率还要差。

所以,购买前展示的收益和购买后实际的回报,两者差距较大,成为分红险常被投诉的一个重要原因。

2、有意无意的概念误导

分红保险理财为主,保障为辅,所以消费者投入的保费一般远大于出险赔付的保额。

大多数分红型产品约定用保额作为基数,计算每年返钱数额,但有些业务不精的业务员,会说成是以投入保费作为基数,诱导成交,数年后就很容易被投保人发现端倪,产生投诉。

3、一旦急用钱取不出来

分红保险的好处是,能给未来以确定的经济回报,但它也有明显的缺点,就是流动性差,一旦急着用钱,想要取出来相当麻烦。

所以,如果想通过分红险理财,务必要用近几年都确定不会用到的钱,切忌将日常应急资金都搭进去了。

未来一旦因为周转需要而选择退保取现,损失极大。

二、分红险到底“坑”在哪?

根据银保监发布的《分红保险精算规定》,保险公司分配给保单持有人的比例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70%。

有人可能会说:“挺好的啊,全年利润至少分出7成,给投保人分红呢。”

但是,“可分配盈余”可不是保险公司财务报表上能看到的数字,而是保险公司说了算的。

而每一个投保人该占多少份额,不但计算方式复杂,而且涉及用户数据,也是保险公司绝不外传的内部机密。

所以究竟能有多少红利送到投保人手中,消费者终归是无从知悉。

投保人能做的就是,等保险公司每年给印发红利通知书,通知书上写了多少钱,就领多少钱。

在给保单持有人分红这件事上,保险公司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所以分红险到底好不好赚,想必大家也懂。

所以说,保险千万种,眼睛要擦亮!别人激情营销,你要保持冷静,莫待明年排队退保,怼天怼地怼保险。

一眼看中理财型保险,却忽视最重要的人身保障,是90%的人初接触保险时都会踩的坑。

只有选对保险,才能真正保障自己,把意外、疾病带来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三、学会这3点,避开90%的坑

1、优先买什么?

相比起理财型保险,我们更应该优先选择能提供基础保障的保险。毕竟“保险姓保”,保险的本质是为了保障。

在预算充足的情况下,可以买保障终身的储蓄型保险,但千万千万别买返还型,预算不足的可以先考虑消费型产品,把保额做足,等以后预算充裕再调整补足终身保障。

为什么懂行的人都建议你,远离那种号称“有病治病,没病返钱”的返还型保险?

很多人会觉得,如果买了一份保险,身体一直健康无忧,那这份保险到期没用就亏了。

事实上,同样花5000块钱,储蓄型产品能买到50万保额,而买返还型产品只能买到8万保额。

花一样的钱,买到更高保额才能更有效覆盖风险。尤其在疾病高发年龄段,足够高的保额才能覆盖家庭财务风险,才是我们首要追求。返还型保险看似“有病治病,没病返钱”,但实际保障不足、价格高昂,多付的钱还不如留下存银行更划算。

2、优先给谁买?

买保险的原则是先给顶梁柱买,后小孩老人。顶梁柱是家里赚钱最多的,承担着家庭的主要经济责任,优先把TA身上把保额做足,才能考虑其他成员。

千万不要因为观念错误,优先给老人小孩买了,却没给顶梁柱配保险。而家庭支柱一旦病倒了,家人失去主要收入来源的同时,还要背负着一大堆房贷车贷,才是对家庭真正的伤害!

3、花多少钱买保险合适?

一般根据家庭年收入的10~20%来配置保险预算。保费太低的话,保额难以覆盖疾病治疗费用,起不了作用,保险看起来鸡肋;保费太高的话,增加家庭经济负担。

所以最合适的保险,是根据自己的家庭财务情况及健康状况来进行个性化配置的,以现金和资产情况分析出最佳的保险产品组合。

为什么分红险是“投诉高发区”?难道分红险都是骗人的?


说到“保险骗人”,不禁让我们想起朋友圈里那些隔三差五就以利益相诱的保险“开门红”广告,很多代理人经常会拿着分红保险向客户推销。无论是朋友圈文案,还是贴出来的盈利演示图,都特别好看。

诸如“只需交十万,若干年后,账户数字就轻松变成百万”,钱生钱的能力从未如此简单粗暴过——只要坐等着,五位数存款就能变成六位数,甚至七位数。

可一旦兴冲冲地买了,很快你就会失望——增值慢,取出难,这卖给我的是什么玩意?

一、为什么分红险是“投诉高发区”?

1、买前买后收益落差大

很多业务员在展示分红险计划书时,话术往往是:每年交个十万,交三年,如果一直不领,到了80岁就能有很多钱。这是真的吗?

钱会“自己长大”是不假,可是这里要注意两点:

首先,绝大多数理财险的收益一般分低/中/高三档,展示时为了诱人,常用的是高档收益,但实际上获得高档收益的难度很高。

比如,支付宝的“全民保”年金险也曾做过这种事,只显示高档收益,对不同收益档位缺乏明显提示;后来质疑声音大了,才把其余两档收益放到显眼位置。

其次,像当前的经济环境,理财险回报在中档较为合理,但依然有不确定性风险。根据合同,只有低档收益是白纸黑字保证的。但低档收益往往比银行定存利率还要差。

所以,购买前展示的收益和购买后实际的回报,两者差距较大,成为分红险常被投诉的一个重要原因。

2、有意无意的概念误导

分红保险理财为主,保障为辅,所以消费者投入的保费一般远大于出险赔付的保额。

大多数分红型产品约定用保额作为基数,计算每年返钱数额,但有些业务不精的业务员,会说成是以投入保费作为基数,诱导成交,数年后就很容易被投保人发现端倪,产生投诉。

3、一旦急用钱取不出来

分红保险的好处是,能给未来以确定的经济回报,但它也有明显的缺点,就是流动性差,一旦急着用钱,想要取出来相当麻烦。

所以,如果想通过分红险理财,务必要用近几年都确定不会用到的钱,切忌将日常应急资金都搭进去了。

未来一旦因为周转需要而选择退保取现,损失极大。

二、分红险到底“坑”在哪?

根据银保监发布的《分红保险精算规定》,保险公司分配给保单持有人的比例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70%。

有人可能会说:“挺好的啊,全年利润至少分出7成,给投保人分红呢。”

但是,“可分配盈余”可不是保险公司财务报表上能看到的数字,而是保险公司说了算的。

而每一个投保人该占多少份额,不但计算方式复杂,而且涉及用户数据,也是保险公司绝不外传的内部机密。

所以究竟能有多少红利送到投保人手中,消费者终归是无从知悉。

投保人能做的就是,等保险公司每年给印发红利通知书,通知书上写了多少钱,就领多少钱。

在给保单持有人分红这件事上,保险公司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所以分红险到底好不好赚,想必大家也懂。

所以说,保险千万种,眼睛要擦亮!别人激情营销,你要保持冷静,莫待明年排队退保,怼天怼地怼保险。

一眼看中理财型保险,却忽视最重要的人身保障,是90%的人初接触保险时都会踩的坑。

只有选对保险,才能真正保障自己,把意外、疾病带来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三、学会这3点,避开90%的坑

1、优先买什么?

相比起理财型保险,我们更应该优先选择能提供基础保障的保险。毕竟“保险姓保”,保险的本质是为了保障。

在预算充足的情况下,可以买保障终身的储蓄型保险,但千万千万别买返还型,预算不足的可以先考虑消费型产品,把保额做足,等以后预算充裕再调整补足终身保障。

为什么懂行的人都建议你,远离那种号称“有病治病,没病返钱”的返还型保险?

很多人会觉得,如果买了一份保险,身体一直健康无忧,那这份保险到期没用就亏了。

事实上,同样花5000块钱,储蓄型产品能买到50万保额,而买返还型产品只能买到8万保额。

花一样的钱,买到更高保额才能更有效覆盖风险。尤其在疾病高发年龄段,足够高的保额才能覆盖家庭财务风险,才是我们首要追求。返还型保险看似“有病治病,没病返钱”,但实际保障不足、价格高昂,多付的钱还不如留下存银行更划算。

2、优先给谁买?

买保险的原则是先给顶梁柱买,后小孩老人。顶梁柱是家里赚钱最多的,承担着家庭的主要经济责任,优先把TA身上把保额做足,才能考虑其他成员。

千万不要因为观念错误,优先给老人小孩买了,却没给顶梁柱配保险。而家庭支柱一旦病倒了,家人失去主要收入来源的同时,还要背负着一大堆房贷车贷,才是对家庭真正的伤害!

3、花多少钱买保险合适?

一般根据家庭年收入的10~20%来配置保险预算。保费太低的话,保额难以覆盖疾病治疗费用,起不了作用,保险看起来鸡肋;保费太高的话,增加家庭经济负担。

所以最合适的保险,是根据自己的家庭财务情况及健康状况来进行个性化配置的,以现金和资产情况分析出最佳的保险产品组合。

文章来源:http://m.bx010.com/b/45380.html

上一篇:又添“新马甲”“高息零存整取”为分红险

下一篇:为什么要购买家庭理财险?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