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债券投资计划突破万亿元

2020-05-13
保险计划规划现金流

近年来,我国的保险债券投资计划已经逐渐取得了优势。保险债券投资计划的的推进,有利于改善投保人的生活,可以为企业带来丰富的利润,同时还可以使我国的保险行业做大做强。具体内容是什么,还请您继续往下阅读。

借助市场力量,让保险产品注册制市场化改革创新推向纵深。

昨日,来自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保险公司、中介机构的80名业界专家,从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手中接过聘书,正式成为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协会的首批注册专家。

通过债权计划投资实体经济,保险资金充分践行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相关部署。截至今年8月31日,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累计发起设立419项债权投资计划,累计注册金额10099.6亿元。

2006年3月,保监会发布《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由此开启了保险资金以债权投资计划方式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时代。2012年10月,保监会发布《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管理暂行规定》。2013年初,保监会发布《关于债权投资计划注册有关事项的通知》,将债权投资计划发行由备案制改为注册制,2014年9月3日,保险资产管理协会正式成立,保险资管产品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来自昨日会议上的最新一组数据显示,2015年1-9月,共注册各类资产管理产品94支,合计注册规模1648.01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35支,注册规模673.93亿元;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51只,注册规模719.08亿元;股权投资计划4只,注册规模65亿元;项目资产支持计划4只,注册规模190亿元。

从产品投向看,主要涉及能源、资源、交通、市政和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项目,以及棚户区改造、旧城区改造等民生工程建设。

保险资产管理通过业务创新,为市场平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为实体经济和民生建设提供重要资金来源。

去年底,协会接手注册制业务以来,在机制建设、系统支持及人员配备等方面“修好路”,为产品设立发行打通了“最后一公里”。随着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注册系统开发工作推进,聘请专家借助“外脑”显得迫切。

曹德云表示,组建注册专家库的意义在于协会作为自律组织,可以利用行业力量做好保险资管产品注册工作,实现公正客观高效的目标。同时,产品注册需要依靠外部专家对一些创新性的产品进行评估,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从长期效应看,入选的注册专家经验丰富,在业内有较强的影响力,在市场处于创新发展前沿。

延伸阅读

人身险 人身险行业利润总额首次突破千亿元


裹挟着定价权、精算制度等变革的巨大能量,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自落地起便为各方所关注。

眼下,人身险费改启动后的第一个完整财年已收官,“以数据说话”往往能从一个侧面检验改革的成效。上海证券报昨日获悉的一组权威数据显示,2014年,在经营效益、资本效率、产品结构等多个衡量标准上,人身险费改后所带来的行业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其中,人身险行业利润总额首次突破千亿元。

盈利公司数量达历史最高

人身险费改共分三步走,目前已启动两步:2013年8月率先实施普通型寿险费改,2015年2月启动万能险费改。其中,回归人身险基本保障功能的普通险费改,成效已初显。

记者获悉的一组权威数据显示,2014年人身险行业经营指标持续向好,一举扭转了费改前行业新单负增长、总保费收入增速低于GDP增速的局面。最明显的指标变化是:2014年,普通型寿险保费收入达4428亿元,同比增长265%;产品结构得以优化,普通型寿险占比从2012年的8%上升到2014年的26.6%,成为人身险业务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打破了此前分红险“一险独大”的失衡格局。

之前有市场人士担忧:“费改或引发价格战,恐削弱人身险公司短期利润”,但这一担忧目前来看,似乎多虑了。相反,上述数据所释放出的信号显示,一方面在产品价格回落和保障程度提高后,消费者的保障意识被进一步激发,购买重大疾病险、防癌险等保障型产品的客户明显增多;另一方面,费改倒逼各公司改善经营管理,行业整体经营效益明显提升。

具体数据显示,2014年,人身保险业利润总额达1125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增长126.3%,实现连续两年大幅上涨,结束了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下滑的局面。2014年,70家人身险公司中,有45家实现盈利,较2013年增加16家,盈利公司数量达到历史最高。不过须指出的是,人身险整体盈利水平的改善,费改并非单一驱动因素,也与2014年资本市场的火爆引致投资收益提升不无关系。

此外,改革政策对资本约束标准进行了调整。知情人士透露称,仅此项调整,存量业务释放了约200亿元资本金,可支持整个行业多发展4000亿元的保障业务。同时,经对养老年金和保险期间在10及以上的其他年金实施差别化的评估利率,这类业务的资本金要求有所下降。资本金的释放和资本要求下调,进一步提升了行业资本使用效率。

分红险费率改革箭在弦上

作为人身险费改的最后一步,分红险费率改革预计也将力争于今年启动。

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分红险费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思路仍然是“放开前端、管住后端”,即将前端产品定价权交还保险公司,产品预定利率由保险公司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主确定;后端的准备金评估利率由监管部门根据“一揽子资产”的收益率和长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等因素综合确定,通过后端影响和调控前端合理定价,管住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为保障改革取得最大成效,相关配套改革也会紧跟完善。知情人士透露称,配套改革包括将修订《分红保险精算规定》、《分红保险管理暂行办法》,对分红险的红利分配原则、分红方法、利源分析等事项进行重新梳理,同时完善行业分红标准,提升分红科学性和透明度。

随着分红险费改方案下一步的出台,也就意味着,占保险业六成江山的人身险业务,将实现价格全面市场化。在业内专家看来,作为率先实行的一次较为彻底的金融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人身险费改无疑为金融市场化改革提供了积极的借鉴和有益的参考。

400亿元险资放弃投资股市


昨日,最新数据显示,险资8月在股票和证券投资中减少了400多亿元。保险资金入市,投资也从多方向考虑。其中,投资排名前三的有基础设施债券计划、信托和股权投资。

9月29日,保监会发布最新保险统计数据显示,8月险资在股票和证券投资中的资金减少了471.98亿元。而在过去的两个月内,共有2068.66亿元的保险资金从股市中撤出。

今年1-8月,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0.1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21%,其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33万亿元,占全部保险资金的13.07%。

今年上半年,资本市场行情的向好,保险资金入市比例进一步提升。截至今年5月底,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达到16554.1亿元,占比16.07%,首次超过15%。仅5月份,就有1963.07亿元保险资金入市。

而到6月末,资本市场出现波动,保险资金权益类投资开始出现下滑,其中7月有1596.68亿元保险资金从股市撤出。

整体来看,银行存款在险企投资资产中的占比有所下降,而另类投资处于增长的态势。

保监会资金运用部主任曾于瑾曾在9月1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今年7月底,保监会公布的10万亿保险资金运用中,银行存款和债券投资占比仍在下降,分别仅占25%和35%,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增至14%,其他投资占比增至26%。后两项占比较去年同期有大幅增长。

曾于瑾认为,保险资金往另类投资转变符合国际趋势。他透露,在其他类投资中,投资规模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基础设施债权计划、信托和股权投资。

提示:保险资金选择将400多亿元资金撤离股市,转而投放基础设施债券计划、信托、股权投资上,这是险资规避风险的表现,股票市场的不稳定性让投资者学会了审时度势,投资多元化是盈利的前提。

投资保险计划制定法则详解


理财需要制定自己的理财计划,消费者可以制定一个短期目标或是长期目标,一段时间总结自己的理财收益或是结果,从而调整自己的理财计划,也可以遵循前辈们制定的法则来进行理财。那么。小编今天就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投资保险计划制定的法则。

1、高龄法则

“高龄法则”,就是看适合风险投资品种的比例占全部存款的(100-年龄)%,就是说,100减去年龄,就是投资于股票、债券等风险较高产品的比例,其余部分可投资风险低的品种。年龄越大,风险承受能力越低,投资应趋于稳健;年龄越小,其风险承受能力越高,投资也可更为进取。

2、4321法则

“4321”法则就是40%的家庭资产用于投资,30%用于日常生活开支,20%用于储蓄,10%用于保障。这里也可以把家庭资产换成家庭年收入,同样适用。年收入5万元的个人,到年收入500万元的家庭,基本上都适用于“4321”法则。不过,每个家庭还应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对资产都有一定的配置方法,即收入的40%用于供房及其他方面的投资,30%用于家庭生活开支,20%用于银行存款以备应急之需,10%购买保险。

3、双10法则

家庭保险设定的恰当额度应为家庭年收入的10倍,保费支出的恰当比重应为家庭年收入的10%。例如,你的家庭年收入为20万元,家庭保险费年总支出不超过2万元,该保险产品的保额应该达到200万元。“双10”法则,对投保有双重意义,一是保费支出不要超限,二是衡量选择的保险产品是否合理。简单的标准就是判断其保障数额是否达到保费支出的100倍以上。

文章来源:http://m.bx010.com/b/4563.html

上一篇:女性重疾惹关注 重疾险越早投保越好

下一篇:50岁以上买什么保险 意外险是首选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