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型与消费型重大疾病保险哪个好?

2021-04-05
家庭重大疾病保险规划

买保险到底是该买储蓄型重大疾病保险还是消费型保险,这是人们议论的热点。有人认为:储蓄型重大疾病保险好,因为它既有保障功能又有投资功能;有人认为消费型保险好,因为它比较便宜。那么,该如何选择呢?

买保险,储蓄型重大疾病保险与消费型保险,该如何选择呢?

所谓储蓄型重大疾病保险,顾名思义就是以储蓄、投资为目的的一种保险产品;主要包括:终身寿险、各种形式的两全保险包括教育金等、养老保险。

所谓消费型保险是指不具现金返还功能,只具有保障功能的保险。如消费型重大疾病保险就是指不具现金返还功能,得了合约内容约定的重大疾病才给付的重大疾病保险责任的保险。

首先,明确买保险的目的。要传授的一个正确的观念是:客户买储蓄型重大疾病保险的目的是为了储蓄。既然是为了储蓄,那么关于保障部分的产品,就可以单独购买,比如定期寿险、意外伤害等等。

第二个概念是货币的时间价值,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你今年的年终奖是1000元,领导说我先不给你,我分10年给,每年给你101元,这样你的总收入是1010元,大于1000元,你同意吗?你肯定会说:不行!道理很简单,因为货币有时间价值。目前代理人在宣传储蓄保险时就是不懂或隐瞒了这点。他们给客户的讲解就和上面的例子一样。

第三个概念是效用理论。该理论说投资任何一种金融的预期收益大于无风险收益才有价值,否则你去冒那个险干什么呢?目前国内衡量无风险收益的方法是银行的储蓄利率,5年期的储蓄利率(经过复利化并扣减利息税处理)是3.11%,也就是说你做任何投资都不应该低于他,否则毫无意义。

要说储蓄型重大疾病保险和消费型大病保险哪种保险好,首先就要找到这两种保险的不同之处。储蓄型重大疾病保险一般是作为主险单独购买的。它的优点是每年交费都一样,短期交费,长期保障,没病还可以拿回保费或者保额。缺点是保费比较高。所以适合有一定的经济能力的人购买。消费型的一般是作为附加险的形式出现。它的优点是保费便宜,每年可灵活调整。它的缺点是保费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而且赔偿责任只是在确诊患上保险范围之内的重大疾病后才按照约定赔偿。而且中间如果身体出现状况,或超过年龄限制,保险公司都有可能拒保。

无论是储蓄型重大疾病保险还是消费型重大疾病险,都是社会医疗保险的有力补充。消费者都要选择合适自己的类型投保。在平安保险商城还有更多的保险可以选择,网上投保还有更多的优惠。

延伸阅读

消费型,储蓄型保险异于消费型保险 选择应区分


把寿险比喻成房产,也许并不是很恰当。但从“长期投资”和“一次性消费”这样的角度来考虑,两者就有了可比性。买房好比买储蓄型保险,而租房好比买消费型保险。

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自然会觉得买房是理性的选择。买了房子,不仅满足了居住的需求,若干年后卖出可能还会有一定的投资收益。这点跟储蓄型保险比较像,特别是一些带有现金返还功能的保险,在保险期限不仅能够获得保障,还可以兼具储蓄或投资的功能。而租金就不同了,和消费型保险一样是纯粹的消费,消费完毕,其提供的服务也就结束。

但在某些特定的阶段,或者是某些特定的人群,比如经济能力有限,先选择租房也许会是明智之举。同样的,消费型保险也是如此,有时候投保“租”比“买”好。

24岁的阿莲小姐和25岁的阿峰先生是一对恋人,都是外地在沪的大学毕业生,是典型的新上海人,在收入方面不算丰厚。他们分别于2002和2003年毕业参加工作,在社会保障范畴中属于新人标准,实际享受的福利也比较少。两人担心,在目前的经济状况下,万一再来个什么乱七八糟不幸的事情降临,真是会雪上加霜。

谁适合“租”保险

其实这样的问题,不仅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会遇到,刚贷好款买房的兄长,以及刚养育子女的父母,甚至是年近60即将退休的父辈都可能面临。

个人或家庭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将出现经济比较紧张的状况,此时,他们所能够抵御的风险有限,非常惧怕突如其来的意外“光临”,所以非常需要保障类别的保险用于抵御风险。但是如何去挑选充足的必须的而且适合现状(经济紧张)的保险就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大多数保险代理人不愿意去接这样的保单,很大原因就是可以支出的保险费用的安排比较少,而付出的劳动比较大,相对的佣金收入比较少。故而愿意推出这些服务的保险公司也比较少。

其实,这些特殊经济状态下需要的保险问题集中在两个层面:

第一是到底如何调整“廉价”的消费型保险和“昂贵”的储蓄型保险之间的购买比例;第二才是去看到底有哪几家保险公司提供了哪些产品可以挑选。

就是买房和租房的道理。因为同样是为了达到居住的目的,租房和买房的最大差异是在于节省了初期的巨额开支,而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租房所开销的房租是给别人的,而自己不能够收回。

哪些保险可以“租”

在保障类保险中,主要分为定期寿险,重大疾病保险,意外保险。

与长期储蓄返还型保险相比,消费型保险的优点是获取同样的保障额度只需要用相对少很多的保费,所以是每年缴一次,无需强迫长期缴费,只是保费不可以返还。从购买的角度来看,市场上的定期消费型产品分为附加险和主险。以下则主要从消费型保险的三大品种来进行分析。

意外险

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的意外险都是消费型的,同时也可以单独购买。

如何买:挑选此类型保险的原则就只有看保险公司的实力,信誉,口碑,以及产品是不是100%覆盖意外范围,最后再看看价格因素。但总的来讲定价差异性很小,几乎是没有。

一般而言,低风险职业的标准健康者,参考价格是每一万元意外保险的价格是20元左右。

重大疾病险

周围的污染现状和医学现实告诉我们,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特别是重大疾病)的概率是越来越大。而购买保险就是防范和降低风险的一个有效的经济手段。

目前市面上已有先行的保险公司推出了可以单独购买的消费型重大疾病险种,供消费者选用。所以对于消费型和储蓄型的大病保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价格的高低上面。

如何买:对20岁到30岁投保人而言,储蓄型重大疾病险和消费型重大疾病险价格相差非常大,投保后者的保费很低廉。对年纪尚轻、事业处于成长期,消费开支较大的人群,应该加大消费型重大疾病的比例,某些阶段甚至可以将该比例控制在95%甚至是100%。

而在35岁至45岁阶段时,消费型重大疾病险在保费方面相对于储蓄型重大疾病险已经不占很大优势。尤其是过了40岁,身体素质开始下降,消费型重大疾病险的保费开始大幅提升,同时储蓄型重大疾病险的保费提高比例却相对不高。这个阶段,可以逐渐降低定期消费型重大疾病保险的比例,同时增加在储蓄型重大病险上面的投入。

过了45周岁之后,储蓄型重大疾病险的比例需要逐步提高到95%甚至是100%,当然一些特殊情况除外(比如强体力工作低收入者,危险环境工作低收入者)。

定期寿险

医学统计数字表明:在所有去世的人群中,意外事故引发的去世占20%左右,而占80%的是疾病死亡和自然死亡。所以为了确保自己和家人的经济生活,单纯购买意外伤害险是不完全的,需要加强和加大定期寿险的比例。

定期寿险也分储蓄型和消费型两种。前者具有储蓄甚至是分红功能,所以保费往往比较高。消费型定期寿险虽然保费相对较低,但和消费型重大疾病险不同的是,该险随着年龄变化的幅度没有后者来得大。

如何买:对于20岁到45岁的投保人而言,消费型定期寿险的价格比较便宜实惠,所以可以确保一定额度用于消费型的定期寿险(比如20~50万)。至于储蓄型的定期寿险的额度,可以根据自己的消费能力进行安排。对年纪尚轻、事业处于成长期,消费开支较大的人群,甚至可以将该比例控制在50%以内甚至为零。

过了45岁之后,主要的家庭责任都已经实现,所以储蓄型定期险的比例需要逐步提高到95%甚至是100%,当然一些特殊情况除外,(比如强体力工作低收入者,危险环境工作低收入者)。

购疾病储蓄险比消费型疾病险更实惠


“相同的保额,消费型重疾险每年只需要几百元,疾病储蓄险每年则需要几千元,消费型重疾险是否会更加划算?”近日,不少消费者向记者咨询市场上两种类型重疾险的保费差异。

记者以两个不同年龄层次市民的案例咨询专家发现,事实恰恰相反:若不计算通胀等其他因素,若想获得长期保障,无论哪个年龄层次,消费型重疾险全程缴纳的保费比储蓄型要贵一倍以上。

疾病储蓄险更划算

从两个案例可算出,无论是25岁的杨小姐还是40岁的黎先生,由于都想获得长期重大疾病保障,所以购买储蓄型是相对划算的。专家表示,消费型重疾险的不足在于,一方面保障期限较短;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年龄的增长,风险概率增加,消费型保险的保费也水涨船高。

专家提醒,不考虑通胀因素,消费型险种虽然在初期便宜,但买到最后由于年龄的增加风险系数加大,所以保费也相应翻番。作为长期保障而言,消费者宜购买储蓄型,作为初期储蓄较少的消费者,可以较低的保费获得短期的足额保障。

年入六万元年轻白领

杨小姐今年25岁,大学毕业没多久,在一家小型国企任职,月入3000元,年终奖1万元左右。读大学时开始经营淘宝店,目前小有规模,每个月总计平均收入4000元。

由于公司中午提供工作餐,杨小姐每个月的伙食花销在800元左右,租房花销在千元左右,电话费每月一两百元。由于淘宝店需要进货,交通费用较高,每个月大约在500元左右,其余购物和社交旅行方面开销分摊到每个月约千元左右,合计每月开销约3500元。

疾病储蓄险理财建议:根据杨小姐的财务状况,年收入为5.8万元,除去各类花销,每年余钱16000元,“根据年保费控制在年收入十分之一以内的原则,杨小姐每年支出保费在4000元左右为宜。”为此,保险专家为杨小姐设计了两组保险方案,一组是储蓄型保险组合,一组是纯消费型组合(见右表)。

记者算账:10万元重疾保障消费型保费高2倍。

记者发现,储蓄型保险组合每年保费为3803元,而消费型保险组合每年保费刚过1000元。看似消费型保险实惠不少。

但是,记者帮杨小姐算了一笔账,由于其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险都是消费型,所以区别主要在于重疾险。按照疾病储蓄险购买方式,她从现在开始购买,缴费20年,共花费63600元,但保障期限是80岁,额度是10万元,若没有任何疾病,保费到时可返还。

而如果购买消费型险种,按相同的保额计算,从25岁到30岁,杨小姐每年需缴费396元,但过了30岁每年缴费变成768元。到了60岁,若还想获得相同的保障,则保费每年变成15684元。记者初步计算得出,若杨小姐持续购买消费型险种,到了70岁,初步保费开支为20万元左右,而且是无返还的。

年入25万元中年金领

40岁的黎先生在一家私企任中层,妻子是全职太太,儿子上幼儿园。据黎先生介绍,年薪约在20万元左右,其余会有5万元左右的分红和各种补贴收入。

“目前居住的房子市价约在250万元,每个月还6500元左右。”此外,家庭有60万元左右的存款和20万元的股票投资。在家庭开销方面,每个月约在1.5万元左右。

自新的重大疾病保险规定开始实施以来,多家保险公司的旧版重大疾病保险产品已陆续停售,以重新设计的新险种取而代之。但是,面对纷繁的新版重疾险,一些消费者不知道该如何选择。重庆保险专家说,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重疾险产品主要有疾病储蓄险和消费型重疾险两种,消费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年龄合理搭配。

保险专家说,20岁到30岁的消费者可以选择“储蓄型+消费型”的重疾保障组合,其中60%-80%的保额可考虑消费型重疾险;在35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消费型重疾险的费率优势逐渐缩小,此时可相应提高疾病储蓄险的占比;而到45岁之后,消费型重疾险所提供的保障占比可逐步降低到10%以下,甚至不再购买,转而由疾病储蓄险来提供重大疾病保障。

此外,保险专家认为,如果消费者需要长期、持续地获得重大疾病保障,疾病储蓄险可能更经济,因为消费型重疾险的保障期只有一年,在没有续保承诺的情况下,消费型重疾险不如疾病储蓄险牢靠。同时,保险专家说,疾病储蓄险的缴费期不宜太短,消费者应选择20年左右的缴费期,保额选择在20万元左右比较合适。

储蓄型保险,储蓄型保险与银行储蓄有哪些异同?


问:按照保险理财师的保险配置方案,最近打算购买一份重大疾病险,但听销售员的建议说是购买储蓄型的实惠,如果在保险期内没有发生重大疾病,所缴的保费就当是存款储蓄了。想问问理财师,这类保险的储蓄功能和银行储蓄有区别吗?

 保险理财师理财师:就这位用户提出的问题,我们来分两部分进行解答,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储蓄型保险。

 储蓄型保险除了基本的保障功能外,还有储蓄功能。如果在保险期内不发生保险事故,在约定时间保险人(即保险公司)会返还一笔钱给保险受益人。由于每张储蓄型保险的保单都会发生给付,并带有强制储蓄的功能,所以保费较高。

 常见的储蓄型保险有两全保险、终身保险(分红型)、分红保险、万能寿险、年金保险(如养老保险)、投连险、理财型保险等。

 保险理财师:如果单从储蓄功能上看,储蓄型保险和银行储蓄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有相似之处的,他们同是将一笔资金积累一段时间后提取。但我们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1.储蓄型保险在“储蓄”上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为了保持保单的有效性,投保人需要定期支付保险费,如果中途退保,或不缴保费,会损失本金并导致保单失效;而银行储蓄属于自发性的行为,银行没有权利强制储户在规定的时间内存款。

 2.储蓄型保险的红利支付并不能保证,也没有固定的金额;而银行储蓄则以固定利率为储户计息。

 3.储户可以随时使用储蓄账户上的资金,在时间和数目上没有任何限制;而储蓄型保险的持有者只能根据保险合同列明的条款按时领取红利或退保时取回现金价值,再或是保险期满后支取全数保额。

 4.储蓄型保险不仅具备了保障功能,又可以享受分红,因此是一种双功能的理财工具;而银行储蓄仅提供储蓄的功能。

 保险理财师提示,我们此前已经多次就储蓄型保险是否是理想的投资产品进行过说明,今天再次提示大家,储蓄型保险虽然与银行储蓄相比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但终究不是投资产品,不要因为“储蓄”而储蓄,还应根据自身的实际保险和投资需求,分别选择合适的产品。

消费型重大疾病保险适合哪些人购买


目前商业重疾险主要有定期消费型和储蓄型两种,究竟哪种更适合自己?专家的建议是,是否购买消费型重大疾病保险还得看自己的财务状况和财务规划来定。

定期消费型重大疾病保险产品的特点是,可以用较少的保费获取比较高额的保障,但保费不返还。所以,定期消费型重疾险更合适目前经济状况欠佳或投资能力极强并能保证储蓄的人群。

保险最重要的是提供保障,并非来计算收益。年轻时风险低,有更多的选择,消费者可以用购买消费型保险结余下来的保险费去做投资,20年后自己给自己保障。

不过,定期消费型重对需要高保额的中青年人群来说,是个比较理想的选择,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此类保险缴费也会很快提高,而且60岁或70岁后大病保障就没有了。

消费型重大疾病保险是指不具现金返还功能,得了合约内容约定的重大疾病才给付的重大疾病保险责任的保险。优势在于它的保险费用相对较低,普通工薪族也可以消费得起,与返还型重大疾病相比较,它的受众范围更广,交很少钱却得到同样的重大疾病保障对老百姓来讲是件再实惠不过的实情。

为您推荐一下两款重大疾病保险:

泰康少儿重大疾病保险

1、专属少儿费用低廉:专为儿童设计,涵盖儿童易发的18种重疾保障,保费低廉10万保额每年仅需200元,每天不到6毛钱,轻松获得好保障。

2、保障充足保额升级:针对儿童保险不足的现状,该款产品重点地区保额提升至40万,非重点地区保额提升至30万,更高保额,让家长更安心。我国每年15岁以下小儿恶性肿瘤发病数超过25000例,而少儿高发的白血病平均每年新增1.5万。

3、连续投保,无等待期:合同期满后,连续投保,无需90天的等待期。

泰康e顺女性疾病保险

1、按需选择定制专署:您可根据自己的年龄和收入状况选择所需的保障额度,细致关怀,为您节省每一分钱,为自己的健康加上一条安全带。

2、专为女性贴心护花:精心专为女性设计,涵盖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女性原位癌、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等女性易发疾病。,我国女性乳腺肿瘤发病率为11.61/10万人口,并逐年上升且低龄化,最年轻的患者只有17岁,若检查为恶性,则手术费用在15万-25万间,最高甚至会超过50万。

3、意外整形报销费用: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导致面部毁容,需要进行整形手术时,可获得约定的赔偿。

4、保障全面费用低廉:保费低廉实惠,最低只需200元即可获得10万女性专属保障。

网上买重疾险哪个好,消费型或返还型


能问这种问题的都是想在了解网上买重疾险到底安全还是不安全?好还是不好?那咱们首先就从安全不安全对比线下业务员来说起吧。找代理人其实这是最懒的方法,也是最省事的方法。只要你想买保险,在朋友圈或其他地方发布了消息,相信有一大堆保险业务员蜂拥而至为你推荐保险。但是最大的一个坏处就是你和保险业务员立场不一致。

找线下业务员你的想法是他比较懂保险,能够给自己制定保险方案,理赔时能够得到协助。但对方的想法是他找我买保险,我得看看我的公司有什么保险产品可以卖给你,推荐给你的可能是他佣金拿的比较高的产品,但是却对你来说有可能并不是你想要的。

所以,你觉得保险业务员可以根据你的需求给你推荐保险产品,但保险业务员可能只考虑自己公司有什么产品能卖给你,他怎么可以拿到最高的佣金或只根据自己保险产品给你做保障规划;即使别家有很好的保险产品,他也不会告诉你,佣金他又拿不到。

所以找线下业务员还能是你想象中的那种安全吗?有的人说业务员是你朋友,但是杀熟的事情少吗?千万不要去试探人性,因为结果会令你大吃一惊的。所以保险的购买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经济条件,不是从产品出发来匹配自己的需求,而是从需求出发找寻对应的产品,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那么我们再来解决网上买重疾险哪个好?重疾险分消费型和返还型。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消费型重疾险首先,它的保费比返还型的便宜,便宜很多很多。一年不到一千块钱,就可以带来50万元的重疾保障,30种重大疾病包含了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共同定义的25种重大疾病,确实起到了四两拨千斤、以小博大的作用。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比如今年买甲公司的消费型重疾险,到期该买第二年的了,突然发现乙公司的更便宜,就可以改买乙公司的消费型重疾险。但是也有缺点就是保费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产品费率会随物价上涨而涨,未来趋势无法精准预测。消费型重疾险续保到60岁,即使我们给人家钱,保险公司都不再接受续保了。而到了60岁,我们罹患重疾的概率大大增加了。

那么返还型重疾险首先是保费固定,缴费期内,第一年交多少,以后每年都交多少。没有续保担心,还带身故责任。缴费频次和保障期限自主选择,愿意交费少一些保障时间长一些,就选30年交费保到80岁的。保障时间较长,保障期满有返还。缺点就是保费较高,是消费型重疾险的10倍左右。跟消费型重疾险不同的,一旦投保了返还型重疾险,看到有谁家的重疾险不错,再购买很容易增加经济负担。返还型重疾险在不出险的情况下才可领取满期生存金,具有一定的约束性。

最后消费型重疾险保费较低、保额较高,适合事业处于成长期的家庭顶梁柱,或者自身具备投资能力、只需通过保险实现保障功能的消费者购买。条件很好也允许的情况下那就返还型重疾险,就只针对这两个种类来说。

分红型保险与储蓄分红型保险介绍


保险是什么?答保险是投资理财!随着现代人投资理财意识的逐渐加强,储蓄分红型保险作为人寿险的一种更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那么什么是分红保险,什么是储蓄分红保险呢?分红保险和储蓄分红保险有没有区别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分红型保险和储蓄分红型保险。

分红保险,就是指保险公司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将上一会计年度该类分红保险的可分配盈余,按一定的比例、以现金红利或增值红利的方式,分配给客户的一种人寿保险。

分红保险的红利来源于死差益、利差益和费差益所产生的可分配盈余。 (1)死差益,是指保险公司实际的风险发生率低于预计的风险发生率,即实际死亡人数比预定死亡人数少时所产生的盈余;(2)利差益,是指保险公司实际的投资收益高于预计的投资收益时所产生的盈余;(3)费差益,是指保险公司实际的营运管理费用低于预计的营运管理费用时所产生的盈余。

由于保险公司在厘定费率时要考虑三个因素:预定死亡率、预定投资回报率和预定营运管理费用,而费率一经厘定,不能随意改动。但寿险保单的保障期限往往长达几十年,在这样漫长的时间内,实际发生的情况可能同预期的情况有所差别。一旦实际情况好于预期情况,就会出现以上差益,保险公司将这部分差益产生的利润按一定的比例分配给客户,这就是红利的来源。

在保险计划已被视为一种长远理财工具的当下,分红保险计划除了能为客户提供保障外,还具有储蓄功能,协助客户累积一笔金额,为未来生活早作安排。这种保险就是储蓄型分红保险。

并不是所有保险计划均具储蓄功能的。那些能提供储蓄兼保障功能的寿险计划,称之为“储蓄寿险”。储蓄分红型保险的投保人在计划期满时,可领取一笔既定金额;或是在保险期限内,也可凭保单借贷一定的款项作突发开支。

就储蓄功能而言,储蓄寿险与银行储蓄在某种程度上非常相似,同是将款项积累至某个年期后提取,但事实上,不应将两者混为一谈,因为基本差别不少。

一、储蓄寿险将保障及储蓄融为一体,是一种双功能的理财工具。银行储蓄则纯粹提供储蓄作用。

二、“储蓄寿险”属有计划储蓄。当保险合约生效后,投保人便要根据合约的规定定期交保险费,以维持保单的有效性,国外一般以逐年,半个月或逐月付款,直至保单期满为止。

三、银行客户可随时运用储蓄户口的资金,在时间及数目上并没任何限制。而储蓄寿险客户只可根据保险合约列明的条款按时领取红利或于退保时得回现金价值,再或是在寿险期满时支取全数保额。(购买保险是所缴保费一般应该是个人或者家庭收入的10%-15%)

四、现金价值是寿险公司根据投保计划的储蓄内容及投保年期而计算的。每份保险合约均附有现金价值表,清楚列明每年累积的现金价值,这数额是保证发给投保人的。通常在投保初期的数年,累积现金价值极小,之后按着投保年期愈长,累积金额增幅愈大。一般情况下,在寿险计划期满时,单以现金价值计算,已是高于多年来支付的保费总额,再加上积存红利收益,可算是一项理想回报,风险极低的长期储蓄计划。

哪些人更适合买储蓄分红型保险?储蓄分红型保险是集保险和投资功能于一体,基本上按期返还,还会有分红。不过,对于短期内须用钱的家庭,一般来说不要把急用钱用来买分红保险,因为分红保险的变现能力较差,如果确实须买分红保险,但必须先储蓄一部分资金以备家庭急用。

对于收入不稳定的家庭,比如,做大宗生意和打零工以及在效益不太稳定的公司企业就职者,不宜多买分红保险,这部分家庭应以储蓄存款为主,入保险时最好选择一年期短险,因为短险不占用资金,一旦发生意外其赔偿金额也较高。

对于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家庭,如夫妻双方均为国家公务员、经营夫妻店等收入稳定的家庭,短期内又没有大宗购买计划的,买分红保险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投资。

储蓄型保险,储蓄和储蓄保险,选哪个更好?


[导读]:现在各保险公司推陈出新的各类保险产品就像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很多人都疑惑储蓄型保险与储蓄哪个更值得我们投资?

马小姐到银行存定期储蓄,工作人员推荐她购买一份储蓄型的分红保险,并承诺买保险的收益比存银行定期储蓄更划算,对此,马小姐非常困惑,买保险与储蓄,哪个更划算呢?对此,记者到市区各银行网点进行走访发现,银行现行销售的保险产品中,保费金额较大、缴费时间较长、对储蓄有一定替代功能、核保较为简单的储蓄型人身险成为银行的主推保险品种,而其中分红型产品又占据绝对优势。那么储蓄型保险PK储蓄,哪个更划算呢?让我们来看看PK的结果怎样。

A银保产品储蓄型保险唱主角

记者对网点较多的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进行了统计,发现其中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特征:银行力推有理财功能的储蓄型人身险;投连险与万能险已风光不再,其可选种类已较为稀少;同时,完全着眼于保障的健康险与意外险仍颇受冷落;只有具备储蓄功能的分红险与万能险较受欢迎。

记者走访中发现目前银行理财柜台上销售的银保产品主要有国寿鸿盈、国寿安享一生、泰康人寿金满仓、太平洋红福宝、平安金玉满堂、太平洋红利发、太平盈盛等近10款产品,这些产品中分红险占了90%,其产品特色都具备一定的储蓄功能。业内人士表示,储蓄型人身保险成为主要产品,从银行的角度来讲,此类产品与银行产品都具有储蓄性,可以与部分银行客户的需求重合,此外,储蓄型保险具有产品构造较为简单、易于向客户介绍、成交速度较快、核保较易的特点,也便于银行柜员的推销。

B储蓄型保险vs储蓄,区别在哪?

通过对比储蓄型保险的功能与银行储蓄的功能,记者发现它们有三大区别:

一、保障功能上的区别。银行储蓄不带有保障功能,而保险理财则具有保障功能。

二、资金收益情况不同。银行储蓄的主要是单利,即一定期限、一定数额的存款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收益空间。储蓄型保险则不同,大都采取复利计算。即在保险期内,投资账户中的现金价值以年为单位,进行利滚利。

三、支取的灵活程度不同。银行储蓄都有固定的期限,假使储户因急用需要灵活支取,会有利息损失。保险理财的资金支取情况分几种:一是可以灵活支取,如在合同有效期内,投保人可以要求部分领取投资账户的现金价值,但合同项下的保险金额也同时按照比例相应地减少,会影响保障程度。假使全部支取,要扣除准备金账户的费用损耗,只返还保单现金价值,会造成较大损失;二是不可以随时支取,直到保险期满时,死亡保障金与投资账户的现金价值可以一次返还。

C储蓄型保险vs储蓄,收益哪个更好?

拿某人寿公司盈丰两全保险产品(分红型)与目前定期储蓄作比较,我们来看看的储蓄型保险vs储蓄的收益情况。

假设马小姐今年30岁,手头上有10万元闲置资金,假使购买盈丰两全保险产品(分红型),那么10年后,马小姐40岁时就可以领取:11。5万元的保险金+累计年度增额红利+终了红利,对于红利这块保险公司没有明确答复,很难确定,那我们按11。5万元的保险金算,那么马小姐的收益就是:11。5万元-10万元=1。5万元,收益率是1。5万元/10万元=15%。

而银行定期储蓄5年期为3。6%,税后为2。88%,那么收益为:(10万元+10万元×2。88%)+(10万元+10万元×2。88%)×2。88=5842。944元,收益率是5842。944/10万元=5。8%。

表面上看起来购买保险更划算,然而理财专家指出,上面的比较有不妥之处,首先银行利息10年内肯定会变动,不排除更高的可能,另外,保险假使提前退保的话,会扣取一定保险费,甚至本金遭受损失。

总之,没有哪个产品划不划算的问题,只有哪个产品更适合你的问题。合理的理财结构不能单纯购买保险或者储蓄,应该是根据每个人的自身情况来制定不同的理财结构。市民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以及投资期限等各种因素综合购买理财产品。

返还型保险真的合算吗?返还型好还是消费型好?_保险知识


近年来保险业在中国市场不断发展,保险产品更是层出不穷,很多我们不了解的保险,我们该如何选择呢?近日,不少市民接到某保险公司的电销电话,称每个月存一定数量的钱,即可获赠一款保额高达几十甚至上百万元的意外险。如果出现事故,将获赔100万元;即便未出险,也将返还本金。这种看起来“无本万利”的白送险,多少有些天上掉馅饼的意味,但究竟是否值得接受呢?

返还型保险,自然是相对纯消费型保险而言的。传统保险,你投保之后若是没有发生任何理赔,那么保障期一过整个保险就烟消云散,支付的保费也"打了水漂"--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笔保费帮助你规避了保障期的相应风险。但因为没有理赔,所以大多数投保者并不会意识到这点,他们更直观的感受,往往是支付了一笔保费,什么都没享受到(虽然保险就功能根本来说,不该和"享受"这个词联系在一起),钱却没了--也正因此,这类保险才被称作纯消费型保险。

虽然上述感受不过是对保险不了解而产生的错误观念,但无奈客户是上帝,客户总是对的。为了迎合投保者这样的心理,返还型保险应运而生,这类保险投保后,若是未发生任何理赔,过了保障期保险公司会将本金返还给投保人,甚至还加上一定幅度的增值--买保险不花钱甚至还能赚点小钱,这是部分投保者对这类产品的感觉,自然也因此趋之若鹜。天底下没有免费午餐,保险公司不是开"善堂"的,自然不可能真有买保险不花钱甚至还能赚点小钱的好事,这不过是投保者一个美丽的错觉而已。

其实,返还型保险的运作并不复杂,且听我为你"刀剖"解构一番。假设现在有一款纯消费型的意外险,每年的保费是500元。怎么把它打造成返还型意外险呢?很简单,我向你收取12577.30元的保费,其中500元直接视作购买那款纯消费型的意外险,剩下的12077.30元我则存入银行,按照一年定期存款4.14%的收益率,这12077.30元一年后就变成了12577.30元,我把这笔钱如数奉还,一款返还型意外险就顺利收工。当然,保险公司在实际运作时还要考虑运营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实际能够获得的收益水平,所以到底这款500元的意外险设计成返还型意外险该收并返还多少的保费,就要靠保险公司的精算师细细盘算了--不过总体原理是换汤不换药的。

明白了返还型保险的个中奥妙,那么你是否需要、是否应该购买返还型保险呢?这实在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返还险不一定更合算部分消费者往往觉得买保险不划算,理由是“万一出事了,保险公司肯定会理赔给我一笔钱。但如果没有出事,保费不就白交了吗?”为此,一种还本的保险应运而生,业内称之为返还型保险。前文中刘小姐和谭先生遇到的都是这类返还型保险。有业内人士透露,理财不伤本金是许多消费者的诉求,因此很多保险公司推出了返还型保险,而且卖得比消费型保险更好。而与此相对的不返还的保险,业内称为消费型保险。

保险知识,储蓄型保险和储蓄哪个更划算?


李小姐到银行存定期储蓄,工作人员推荐她购买一份储蓄型的分红保险,并承诺买保险的收益比存银行定期储蓄更划算,对此,李小姐非常困惑,买保险和储蓄,哪个更划算呢?对此,记者到市区各银行网点进行走访发现,银行现行销售的保险产品中,保费金额较大、缴费时间较长、对储蓄有一定替代功能、核保较为简单的储蓄型人身险成为银行的主推保险品种,而其中分红型产品又占据绝对优势。那么储蓄型保险PK储蓄,哪个更划算呢?让我们来看看PK的结果如何。

A 银保产品储蓄型保险唱主角

记者对网点较多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进行了统计,发现其中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特征:银行力推有理财功能的储蓄型人身险;投连险和万能险已风光不再,其可选种类已较为稀少;同时,完全着眼于保障的健康险和意外险仍颇受冷落;只有具备储蓄功能的分红险和万能险较受欢迎。

记者走访中发现目前银行理财柜台上销售的银保产品主要有国寿鸿盈、国寿安享一生、泰康人寿金满仓、太平洋红福宝、平安金玉满堂、太平洋红利发、太平盈盛等近10款产品,这些产品中分红险占了90%,其产品特色都具备一定的储蓄功能。业内人士表示,储蓄型人身保险成为主要产品,从银行的角度来讲,此类产品与银行产品都具有储蓄性,可以与部分银行客户的需求重合,此外,储蓄型保险具有产品构造较为简单、易于向客户介绍、成交速度较快、核保较易的特点,也便于银行柜员的推销。

B 储蓄型保险vs储蓄,区别在哪?

通过对比储蓄型保险的功能和银行储蓄的功能,记者发现它们有三大区别:

一、保障功能上的区别。银行储蓄不带有保障功能,而保险理财则具有保障功能。

二、资金收益情况不同。银行储蓄的主要是单利,即一定期限、一定数额的存款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收益空间。储蓄型保险则不同,大都采取复利计算。即在保险期内,投资账户中的现金价值以年为单位,进行利滚利。

三、支取的灵活程度不同。银行储蓄都有固定的期限,如果储户因急用需要灵活支取,会有利息损失。保险理财的资金支取情况分几种:一是可以灵活支取,如在合同有效期内,投保人可以要求部分领取投资账户的现金价值,但合同项下的保险金额也同时按照比例相应地减少,会影响保障程度。如果全部支取,要扣除准备金账户的费用损耗,只返还保单现金价值,会造成较大损失;二是不可以随时支取,直到保险期满时,死亡保障金和投资账户的现金价值可以一次返还。

C 储蓄型保险vs储蓄,收益哪个更好?

拿某人寿公司盈丰两全保险产品(分红型)和目前定期储蓄作比较,我们来看看的储蓄型保险vs储蓄的收益情况。

假设李小姐今年30岁,手头上有10万元闲置资金,如果购买盈丰两全保险产品(分红型),那么10年后,李小姐40岁时就可以领取:11.5万元的保险金+累计年度增额红利+终了红利,对于红利这块保险公司没有明确答复,很难确定,那我们按11.5万元的保险金算,那么李小姐的收益就是:11.5万元-10万元=1.5万元,收益率是1.5万元/10万元=15%。

而银行定期储蓄5年期为3.6%,税后为2.88%,那么收益为:(10万元+10万元×2.88%)+(10万元+10万元×2.88%)×2.88=5842.944元,收益率是5842.944/10万元=5.8%。

表面上看起来购买保险更划算,不过理财专家指出,上面的比较有不妥之处,首先银行利息10年内肯定会变动,不排除更高的可能,另外,保险如果提前退保的话,会扣取一定保险费,甚至本金遭受损失。

总之,没有哪个产品划不划算的问题,只有哪个产品更适合你的问题。合理的理财结构不能单纯购买保险或者储蓄,应该是根据每个人的自身情况来制定不同的理财结构。市民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以及投资期限等各种因素综合购买理财产品。

返还型保险和消费型保险哪个好?我们一起来看看


最近保险圈有点乱,到处争执不断。静下心来想想,也就释然了,既然这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行业,那肯定有很多饱受争议的话题。

最近保险圈有点乱,到处争执不断。静下心来想想,也就释然了,既然这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行业,那肯定有很多饱受争议的话题。

比如:保险代理人和保险经纪人哪个好?两帮子人吵得恨不得约架PK;消费型产品和返还型产品哪个好?这个话题又能引起一波大规模的骂战。

追根溯源,还是要怪袁隆平爷爷让这些人吃得太饱了。正好今天就有小伙伴来留言,说他给客户推荐了一款很出名的消费型重疾,客户却就想要返还型的。于是把这位伙伴气的不轻,连说客户不知好歹。

今天咱们就展开讲讲,返还型和消费型到底哪个好。

返还型保险,就是含有生存给付责任的保险,比如某些两全险。这类保险在保障身故重疾的同时,还能兼顾「到期返还」的功能。

就是说在保障间内,如果出现身故或重疾就赔付保额,保多少万赔多少万;如果到期了没出现身故或重疾,就交多少钱一次性退多少钱。(甚至可能更多)

消费型保险,这里指的是单一寿险、重疾险(只保某一项责任)。无论是保一阵子还是保一辈子,都没有「到期返还」的责任。

这类产品的特点就是保费便宜,既然只能保一项责任,就把这一项责任(比如重疾)做到极致。两者对比,就像是手机和相机的对比。

手机是个杂家,能看视频、听音乐、拍照录像、还能办公。相机就像是专家,别的功能不会,只琢磨着怎么让画质清晰,只研究一项。

所以说你不能买了个镜头或相机,就看不起用手机拍照的;有个多功能的手机,也没必要取笑拍照还专门买相机或镜头的,每个人追求是不一样的。

放在保险上,这个问题就迎难而解了,哪有什么最好?各有各的喜好。别拿自己的喜好,去否定别人的观点,然后说这是专业。

经常见到的一个观点是:要买就买消费型保险,性价比高,多少多少钱能买多少保额。其他贵的保险都是狗屁,买保险就要花低价办大事。

你自己有这种精打细算的观点,没人反对,但是要让别人都和你一样,还真不敢苟同。如果嘛事都讲究性价比,那满街上跑的都是昌河车了。装的东西多还便宜又耐用,多实惠啊。

很多客户都不喜欢麻烦的,毕竟他和咱们不一样。咱们说保障型产品交费期越长越好,有杠杆,可人家就想一次性趸交呢?

咱们说买东西货比三家,研究责任、对比价格,客户就不想这么麻烦,就想在一个代理人一次性买好多,这种买法是不能赔还是怎么滴?

我们常说别拿自己钱包衡量客户口袋,也请不要拿自己的思维去往客户脑袋上套。你的观点权当建议,怎么做决定,请让他自己来。

还有一个观点就是:要买保险就买返还型的,只要是返还型的买了绝不会错,因为你的钱还是你的钱,看完电影还能返还电影票。

这个逻辑看听起来很有道理,但细细一琢磨就发现,有点不靠谱。如果带着这种观念去做生意,早晚得破产喽。

你开了一家工厂,觉得下游企业挣钱,把它们买下来;觉得上游也不错,把上游企业也合并了,然后自己做一条龙?自产自销自包自宣?

商业版图的扩张和买保险是一样的道理,花最小的代价,让专业的人帮你把某个环节处理好就行了。中国还是老百姓多,能不眨眼买买买的该有多少?

保险规划应该是灵活的,动态的,而不是被圈在某个固定观念里套用的。两种保险各有各的好,即使是你最唾弃的产品组合,也有适合、需要的人群。存在即合理。

前几天还有某同事跟我说,说健康尊享怎么怎么差,他们公司的产品多好多好,我都懒得回。踩低别人,抬高自己,一边玩蛋儿去吧。

有争议其实是好事,代表着关注的人多,有观点就表达也好,听的多了自然也就学得多,就能进步。但争议争议,也要看自己的争论有没有意义。有互怼的那个功夫,多见个客户不好?争辩赢了能长肉还是怎么滴?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这个问题,到底消费型的产品最好,还是返还型的产品最好?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观点上的事,谁也说不明白。爱有爱的道理,不爱也有不爱的由来,劝各位在保险规划的问题上,只作参谋,少作仲裁。

文章来源:http://m.bx010.com/b/37769.html

上一篇:东莞:自付超3.5万元可申报大病医保

下一篇:想给孩子买保险侧重什么好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