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费用,针对“看病贵”问题 宁波市出台政策进行应对

2020-10-03
如何进行保险规划

一种种药品降价,一轮轮遏制医疗费的政策出台,但老百姓的医疗费用支出并未降低。“看病贵”是个全国性的难题,宁波也不例外。前年宁波市先行实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虽说药费下降了,但均次医疗费用支出仍是上升了。怎样给“看病贵”来一剂良药呢?这引起了“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与热议。

近些年宁波市出台诸多降低医疗费用措施,但成效不大,原因何在?余建伟代表认为,主要是因为缺乏系统性,部门间缺乏政策配套。此外,利益集团钻政策空子,导致药品定价虚高,招标越招越高。比如,前些年推行的药品顺价作价,总量控制、结构调整,还有现在实行的药品零差价,都无法触及这一根本问题。余建伟说,看病贵主要贵在药品特别是进口药、合资药及部分国产药价格虚高,高值耗材价格虚高以及过度检查和治疗。与国外相比,国内医生的劳务收费比国外的1/10还少。他认为,要真正解决“看病贵”,首先,药品和高值耗材需要挤干虚高水分;其次,解决医务人员合理检查和合理用药;再次,需要大幅提高医保的保障水平。

要想解决“看病贵”这个由来已久的问题,那么久必须在医药、医疗和医保等方面进行深度彻底的改革。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时候有相关文件给我们指出了方向,一方面要是确实的降低高价药;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从而降低医保和农保的自费比例;最后还要实行单病种打包付费。

邱海燕委员说,按病种付费上世纪80年代起源于美国,后来在发达国家先行推广,现在逐渐演变成按病种分类方案。在美国医院病人到医院看病,费用是由病人所投保的保险公司支付,然后保险公司再对医院治疗合理与否进行审核把关,再调整医院的投保费用和等级度。

她说,推行单病种打包付费是倡导科学诊疗、合理用药与治疗的好方法。通过试点改革,促使医院规范诊疗行为,加强成本管理控制,避免大处方、大检查及过度治疗,从而降低群众就医支出。

同时,邱海燕认为单病种收费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并不是所有病种适合按病种收费,一般选择不含并发症、诊疗技术比较稳定和成熟、临床路径及治疗效果明确、便于操作的病种。她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单病种收费标准要科学合理,对于个体化差异诊疗需求,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应政策。同时医疗机构也应规范行为,完善医疗安全等各项核心制度。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有委员提出民生方面的改革,为了推进相关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环境。正好此时宁波在推行单病种打包付费政策。另一个方面,政府也是要做好相关的医疗配套的工作,比方说在政府方面要加大投入,使用科学的治疗方案,做到合理的治疗方案。

延伸阅读

在校学生医疗保险解决学生看病贵问题


曾几何时,大学生的看病难问题困扰了不少学生和家长。在校不敢生病,生病只能得到最简单的诊疗、最低廉的药物,真的是伤不起了。大学生医疗保险推出以来,虽然需要大学生自己缴费,不再享受公费医疗的“好处”,但得到的保障却更实惠,更全面了。

2008年11月7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和财政部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的《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做出了部署。根据《指导意见》,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标准和政府补助标准,按照当地中小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相应标准执行。

大学在校学生医疗保险的优势

涵盖范围广、个人缴费低、门诊医疗同步解决。大学生医疗保险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首先,保证了国家建立覆盖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无缝衔接。其次,在校大学生均可参保,参保范围涵盖省内各类高校(包括民办高校、独立学院)、科研院所的在校本专科学生及非在职研究生,特别是对于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来说,凸显了教育的公平。另外,在学生个人缴费的基础上,根据高校隶属关系,分别由中央、省和所在市财政按规定的标准实行分类补助。

商业保险难解决患大病导致的过高医疗费用。多年来,由于经费短缺,公费医疗名存实亡(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没有财政补贴)。针对大学生患病率较低、患大病学生时有发生、突发伤害事故较多、学生无收入来源、垫付能力弱等特点。全国各高校普遍采用购买商业保险来解决大学生医疗保险问题。商业保险模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就医困难,也减轻了学校及主办者的压力,但商业保险主要解决学生突发伤害、患大病门诊以及住院的医疗保障问题,而没有解决学生的普通门诊医疗保障问题,和少数学生因突发伤害、患大病等原因医疗费用过高的经济负担。

特大疾病保障范围放宽,省级调剂金帮助贫困生。大学生医疗保险不建个人账户,主要支付其符合规定的住院和门诊特大病的医疗费用。考虑到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其门诊特大病保障范围在统筹地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规定的基础上,适当予以放宽,其中,包括肾透析、恶性肿瘤、精神病、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器官移植抗排异治疗等病种都在保障范围内。

建立省级调剂金制度。大学生医疗保险调剂金从各统筹地区大学生医疗保险住院及门诊特大病统筹基金年度结余中提取,实行省级统一管理。调剂金主要用于支付超过当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费用、疑难或重大疾病医疗费用和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补助,以及各统筹地区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及门诊特大病统筹基金超支部分的补助。

医药费,新医改将如何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28日,零点调查集团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新医改阶段性成效不明显,超9成被访者认为看病费用仍居高不下,87.4%的人表示看病更贵了。

四年前,我国启动了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老难题,当时全社会给予了高度期许。然而,恐怕让决策者都始料未及的是,医改四年过去,国家是四年医改中投入6800亿元巨资,结果不但没有缓解“看病贵”问题,减轻老百姓看病负担,反而让将近9成的人有“看病更贵了”的感觉,这显然不是一个好讯息,而是一个重大警讯。如果决策者不从中警醒过来,转变和改革医改路线,有可能最终结果就是在某宣告医改失败。

实际上在医改思路出台之时,就已经有一些业内专家预言,医改之后可能会出现看病更难、更贵的情况,主要理由就是现在的医改思路没有抓住要害。因为我国医疗问题的重点和根源是供给总量不足,导致我国医疗行业服务能力的增长远远满足不了老百姓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

而这四年来的医改思路并不是有效增加医疗服务的总供给,而是控制药物价格,降低药物价格,加强公立医院管理,严管医生违法违规行为,这些手段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最关键的是,医改在降低药价的同时,提高了诊疗费,说白了,就是“涨诊费降药费”。这使得相比较医改没有实施之前来说,诊疗费上涨了,就已经部分抵消了下降的医药费,而医药费还不见得一定会降下来。因为有不少医生可能给患者开的不是低价药,不是零差价的基本药物,而是非目录中的高价药,乃至是进口药。即使在很多市场化的药房里,廉价药也普遍摆放在消费者很难找到的柜台角落处或最下方。换言之,“高药费”改为“高诊费”的医改,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决定了医改后的看病费用无法真正降低下来,缓解“看病贵”。

“要解决大医院‘看病难’问题,就得把病人留在基层,应重点解决交通要道上的县医院能力建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玉村说,县医院建设好了,农村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就可以就近得到很好的诊疗,部分重症患者也能够得到及时诊治。另外,相比城市医院而言,县医院收费相对低廉,因此还可以有效降低医疗费用,缓解“看病贵”。

保险知识汇总,上海版医改解决看病贵看病难


备受瞩目的上海版医改《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16日亮相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多项举措剑指上海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意在惠及民生。

在一段时期以来“看病贵”、“看病难”颇受诟病的背景下,对上海这样一个处在转型发展期的特大型城市而言,市民始终高度关注正在推进的上海医改。

公益为先公立医院改革破题

公立医疗机构改革被视为中国医改中难度最大的一项改革。新亮相的上海版方案中,“完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完善补偿机制”、“完善运行机制”、“完善监管机制”等内容凸显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决心。

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表示,未来上海公立医院符合规划的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建设支出由政府保障投入,逐步实现不直接与医疗服务收入挂钩的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并探索医师多点执业办法,构建以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为基础的公立医院内部收入分配制度。

民生为本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城镇医保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金额提高到28万元人民币,超过最高限额以上的医疗费用报销80%”,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沙叶明表示,今后上海力促全面缩小各类医保差距,让外来人员和流动人员等成为主要受益人群。

而针对市民普遍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徐建光称将致力打造“1560”就医圈,即居民步行15分钟可到达最近的医疗机构,通过公共交通1小时可到达三级医院(此间高等级医院),同时试点区域医疗联合体,多管齐下改善医疗服务。

多层次多样化打造医学中心城市

徐建光指出,上海是中国医疗资源最丰富、医疗保障水平最高、医学科技最先进、卫生改革最领先的地区之一。为此,上海将建设浦东国际医学园、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促进医疗旅游、健康管理、高端医疗、中医药保健养生、康复护理服务、整形美容等现代医疗服务业态的发展,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同时,进一步发展医学科技,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将上海打造成亚洲医学中心城市之一。

基本药物,群众“看病贵、看病难” 戮力推进体制改革


针对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呼声,省卫生厅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立行立改,一方面引深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和群众满意活动,另一方面从根子上找原因,戮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从体制机制上寻求破解之道。

省卫生厅在完善医改体制机制上取得了6个方面的成效。一是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增强群众抵御疾病风险能力。参合率从去年的98.94%提高到99.33%,人均筹资标准由去年的290元提高到340元,住院最高支付限额从去年的10万元增加到15万元;将结肠癌、直肠癌等20类重大疾病纳入保障范围,住院实际补偿比例达到70%。二是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取消以药补医政策。在83个县(市、区)的129所县级医疗机构和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行政村卫生室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部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三是扩大报销范围,降低费用负担。增补198个品种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全部纳入报销范围。四是完善配送机制,满足临床需求。对基本药物实行统一采购、统一结算、统一配送,建立了基本药物供货、配送诚信记录和市场退出机制,取消了13个配送企业和2个生产企业的供货资格。五是提高经费标准,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去年的25元提高到30元,服务项目由10类41项扩展到11类43项。六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合理分流患者。安排38所三级医院对口支援95个县级医院,组织630名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主治医师以上医生对口支援210个乡镇卫生院,对基层骨干医师进行新技术新项目应用培训,建立乡村村医养老退出补助制度,吸引卫生人员下基层。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到底出在哪?为此重庆市人大将开启重庆医改专题调研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到底出在哪?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8月19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部署即将启动的我市医改专题调研。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金强出席会议。

医改是一项复杂的重大民生工程,各方关注。据悉,将于今年11月召开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将重点听取并审议市政府关于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为此,市人大常委会近期将组织调研组深入基层,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专题调研。

针对此次专题调研,沈金强强调,医改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近年来不仅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党委政府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人大监督不是走过场,重点是总结工作、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完善的意见和建议,支持政府深化改革。为此,一定要严格调研纪律,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持群众路线,创新工作方式,采取听取汇报和实地抽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定点查看与随机走访相结合,查阅资料与座谈交流相结合等方式深入开展调研。要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等掌握翔实的第一手素材,最终形成精干务实的调研报告,为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工作报告提供真实、科学的依据。

“前几年,老百姓说‘得了阑尾炎,白种一年田’,‘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这些话看似调侃、诙谐,但真实地道出了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现实情况。医改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近年来不仅成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也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同时医改还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体现,所以,要高度重视医改这项工作。”在最后的讲话中,沈金强针对随后将进行的人大调研工作,还特别提出要求,一定要严格调研纪律,切实转变工作作风,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等掌握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形成精干务实的调研报告,为常委会最终审议工作报告提供真实、科学的依据。

文章来源:http://m.bx010.com/b/20067.html

上一篇: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的五个关键点

下一篇:消除女职工生育后的担忧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