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知道体制内的人买不买保险吗?小沃带你了解一下

2020-03-17
小帮规划保险安全吗
众所周知,体制内工作是个“香饽饽”,而它之所以被无数人趋之若鹜,就是因为保障好,除了不用担心被裁员以外,更重要的是退休养老好、医疗保障好。因此,很多自认为捧着“铁饭碗”的体制内群体,比如公务员,都认为自己无后顾之忧,没啥必要买保险。

众所周知,体制内工作是个“香饽饽”,而它之所以被无数人趋之若鹜,就是因为保障好,除了不用担心被裁员以外,更重要的是退休养老好、医疗保障好。因此,很多自认为捧着“铁饭碗”的体制内群体,比如公务员,都认为自己无后顾之忧,没啥必要买保险。

小编也在后台看到过咨询:买保险分体制内体制外么?小编这才发现,平时讲保险讲很多,居然没有特殊照顾“体制内”人群。其实大部分人都知道保险公司看年龄、看职业、看身体健康状况,才不看你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所以,今天这篇文章就讲讲,体制内为什么还要买保险,还有要怎么买。

体制内,有必要买保险吗?

体制内群体买保险,需要注意什么?

体制内应该如何买保险?

小编总结

体制内,有必要买保险吗

首先体制内群体泛指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编制内员工。其中,公务员是国家公职人员,企事业单位包括公立医院医生、公立学校教师等职业。体制内工作稳定福利好,国考热潮经年不断,光是马上开考的2019年国考,就有足足92万人参考。但是,干着“全世界最好的工作”,就真的没有必要买保险了吗?

人生的风险有哪些?生病、残疾、死亡、衰老。生病的风险主要体现为大额医疗费用的支出,比如几十上百万的医疗费用支出,那体制能不能给到终身保障?

残疾的风险主要体现失去劳动能力后收入永久性损失及护理费、营养费的终身支出。假如这种情况发生了,体制内会一直支付正常工资到我退休年龄吗?额外增加终身护理费、营养费等,体制也会承担吗?

死亡的风险主要体现早逝,家庭责任未履行完毕,比如家里父母赡养、小孩教育、房贷车贷等。假如极端情况发生了,体制会承担员工这些家庭责任吗?

衰老的主要风险是老年人越来越长寿、年轻人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国家养老金、单位退休金能否让你过上一个体面的晚年?

上面四种情况,其实是每个人都存在的风险,体制会为所有员工承担上面所有风险吗?答案很明显,很多体制是不可能为员工承担上面这些风险。单位不可能给你提供所有的保障,也不存在可以保证终身不变的福利。

因此,无论养老还是医疗保障,都需要有额外的商业保险规划作为补充。现在公务员看病实报实销、自己不用花一分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大多数的城市都已经实现了公费医疗和医保并轨。

即使有个别福利好的部门或单位,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全面实现并轨制是大势所趋,不会再存在终身不变的福利了。身在体制内唯一的好处就是,生病期间不用担心被单位开除,住院期间也能拿到基本工资,但是绩效就不要想了。

如果是底层公务员,那就更心酸了,工资本来就不高,报销比例以外需要自己掏钱,再加上康复费用,生活开支,车贷、房贷,这一项项、一件件,都需要钱。所以,即使身在体制内,也同样需要保险。

体制内群体买保险,需要注意什么

常有人会问买保险和体制外有无区别? 实际上,无论体制内体制外,投保思路都是一样的,预算、年龄、健康情况、未来主要风险等都是参考要点。但是,体制内群体买保险,需要额外注意以下三点:

1.体制内群体最大的风险依然是疾病

现在全国绝大部分城市都已经完成公费医疗和医保并轨,公务员曾经公费治疗、用了多少就给报销多少的“黄金”福利制度已经是过眼云烟了。现在体制内福利好如公务员,看病也是要自己掏腰包的,遇上大病说不定也难免要倾全家之力。举个例子:

张某是几十年的老公务员,去年检查出肝癌中期,经过半年多治疗,病情基本稳定。但不幸的是,没有商业保险做后盾,张某前后治疗花费六十多万,其中每次化疗都要六万多,而有的化疗是不可以报销的。

就一场大病,掏空了张某几十年辛苦工作攒下的积蓄,还倒欠了外债。

所以,患上重病,体制带来唯一的好处是不用担心因病被开除,甚至单位还会发放基本工资,但在医疗保障方面已同国家医保几乎无差。并且,公务员工资普遍不高,生病期间绩效奖金一般是没有的,本就不高的收入,失去奖金无疑是雪上加霜。而支出方面则添上了医保范围外的医疗费,以及后续康复营养补充等花费。

这两者之间的差额,就得重疾险上场弥补了,此外,很多事业单位会为在职人员另外购置补充医疗险。虽然弥补了一定的医保空白,但是其报销比例、额度和范围,还是存在不小的报销缺口。

2.体制内群体身故风险问题

体制内工作最吸睛的地方就是福利好,但是,福利存在的前提是你拥有编制名额。虽然体制内没有被开除的风险,但是每个人都有身故的风险。生命线一旦中断了,什么福利都烟消云散,曲终人散。

比方说,住房补贴。人在的时候多好啊,补贴款能轻松填了房贷款的坑。但是人没了,补贴就没了,房贷却还在,这时候就得拆东墙补西墙了。所以,体制内群体购置寿险和意外保险是很必要的,可以在疾病和意外身故后作为家庭的经济保障,偿还房贷车贷,养老人孩子。

体制内应该如何买保险

体制内人际关系较为复杂,80%以上的体制人员面临职务升迁和人际关系处理的压力,同时应酬活动比较多,所以患脂肪肝和恶性肿瘤的比例较大。而同时体制内都是以工资为主要收入。

因此首先要选的是一份重疾险,预防罹患大病而无法上班导致的收入损失补偿,保额在50-100万之间,根据家庭的收入支出情况来调整。同样面临房贷车贷的压力,一份定期寿险很有必要,提高自己的身价保障,解决家庭的后顾之忧。

意外险必不可少,成人可以买一些高保额的意外险,不用买长期的,一年期的就足够。因为社保报销比例比较高,医疗险就可以选择中高端医疗险,能覆盖门诊,国际部特需病房,私立医院,同时可以海外就医,能有更好的医疗资源。

但是体制内买保险也要注意几点:

1.尽量避免人情保单;很多人常常受到亲朋好友的游说,迫于情面,盲目签下人情保单。买保险一定要有自己的需求,知道为什么买?买来解决什么问题?同时要买什么?分别是什么责任?千万不能只是为亲友增加了业绩,糊里糊涂的买,最后能获得的保障都不清楚。

2.保费支出不要太多;一般在家庭收入的10%左右即可,最好不要超过年收入的15%。

3.合理做好保险规划;想要买保险时,可以找专业的人来做一份根据家庭情况做的详细的保险规划方案。

小编总结

总的来说,体制内群体买保险,优先考虑重疾险和医疗险,防范大病风险;寿险的保额也要做足,覆盖房贷车贷等家庭债务;理财型保险要在家庭保障做全后再考虑,或者作为理财的配置和补充。

体制内福利再好也不是无后顾之忧的,补充商业保险做全保障,才能日后无忧。

相关推荐

媳妇能给婆婆投保吗?这些保险知识要先了解一下


媳妇能给婆婆投保吗?我想在这里有必要和大家来说一下,保险还真不是你想买给谁就买给谁!

因为我们每每翻开合同,都能看到:在本条款中,“您”指投保人,“我们”、“本公司”指某某保险公司,“本合同”指您与我们之间订立的“某某保险合同”。

再仔细翻翻就发现有不少“被保险人”、“保险人”、“受益人”等这类名词,是不是一头雾水了?先了解下这些名词在合同中的关键定位!

保险人:就是承保的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中国人寿…)

投保人:就是交保费的人

被保险人:拥有保障的人

受益人:就是发生保险事故,领钱的人

是不是清晰些了呢?

1、谁可做投保险人?

根据《保险法》投保人与被保险人是要存在保险利益才能为其投保的

什么叫“具有保险利益”呢?

就是如果我想给一个人买人身保险,他的寿命或身体,要和我有着“利害关系”。

听着有点绕是吧!

你可以这样理解,他活着且身体健康,对于我来说,能保证我的经济利益;而如果他死亡或者伤残,会使我遭受经济损失。

举个例子,夫妻双方的经济往往绑定的很紧密,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如果一个人发生了不幸,另一个人的经济压力马上就会变大。

2、给他人投保的三种情况

所以我们可以给自己投保,完全没有问题,而给他人投保,通常就基于三种情况:

-亲密的血缘关系,比如父母与子女;

-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比如婚姻关系中的配偶双方;

-经济上的利益关系,如雇主与其重要的雇员之间等。

在我国,具体是怎么规定的呢?《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三十一条规定:

(1)本人;

(2)配偶、子女、父母;

(3)前项以外与投保人有抚养、赡养或者扶养关系的家庭其他成员、近亲属;4、与投保人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3、投保人误区

但媳妇给婆婆买保险,可以吗?

根据《保险法》第三十一条规定: 订立合同时,投保人对被保险人不具有保险利益的,合同无效。

所以你只能换个投保人,才能让这份合同生效!

不具有保险利益的还包括:

(1)姐姐为亲弟弟投保

(2)儿媳妇为对方父母投保

(3)爷爷为孙子买保险

都买不了,只能让她本人投保,你给他打钱…至于打多少年呢……(这是个问题)

4、是夫妻,那不会有问题了吧!

是夫妻就可以买了,对吧!

这里需要说明下:是夫妻也不能静悄悄的给他买,后期给他个惊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未经被保险人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的,合同无效。”

这是为了被保险人的安全考虑,对于寿险等含有被保险人死亡条款的保险,只要是符合上面关系的,是需要被保险人同意。

就比如老婆给老公买保险,需得到老公同意,如遇到需签字情况,需本人进行签字,否则合同是无效的

5、给别人投保,需注意什么?

(1)如实告知:在投保时,投保人需了解被保险人的身体状况,并如实告知保险公司。

(就像我们为父母买保障时,一定要告知往年的体检结果和住院情况)

(2)按时缴费:别忘记每年按时缴费,以防保单失效

(3)出险通知:发生保险事故时及时通知保险公司,防止过了理赔时效。

若有不懂的问题或者想了解更多的情况,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或咨询客服。​

听说楼市将重启“牛市”?这消息靠谱吗?小沃带你看看


近日,有消息称近期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房贷利率相继出现松动迹象,引发市场关注。楼市是否又将重启“牛市”?

记者采访多位一二线城市房贷业务和房地产中介业务人士发现,自新版LPR利率执行以来,普及范围逐渐增大,从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从大行到股份行、再到城农商行逐渐普及,存在一定的房贷利率调整趋势。但这一轮调整截至目前,房贷未见明显的松动趋势。

房贷利率多有上行

融360发布的《2019年9月中国房贷市场报告》中指出,10月8日后,一线城市中,北京、上海和深圳地区除了极个别银行外,全部执行新定价方式,广州地区只有不到半数的银行开始执行新政。二线城市中,天津、青岛、无锡、厦门、石家庄、郑州等地区的绝大多数银行也已经开始按照LPR方式来报价,不过报价的规范程度和利率加点可能仍需进一步完善,二三线城市可能在利率调整和报价口径等方面,需要更长的过渡时间。

上述报告认为,综合来看各重点城市在采用LPR方式进行报价后,主流水平与之前相比保持一致或略有上涨。相比首套房贷款利率2个BP以内的增长区间,二套房贷款利率的涨幅稍微更大一些,最高为6BP。

而据LPR新版利率执行后十余天,各大城市具体房贷利率调整情况如何?

此前有传深圳市房贷利率有所松动,当地一位房地产中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10月8日后,深圳主流银行按照新的LPR首套利率5.15%,二套5.45%,按照这个标准计算,首套房贷利率略有上浮,影响不大,二套有所上浮。

针对近期深圳市部分银行房贷利率松动的消息,上述中介指出确有其事,但主要是之前没有执行这一标准或有更多上浮的银行,目前基本都执行了这套标准。未见更多下浮调整迹象。

对于利率调整后对楼市的影响,目前银行房贷业务一切正常,额度也较为充裕,一般一个月内可以完成放款。

北京一位房贷业务人士指出,新利率执行后,算法跟之前不一样,结果上看利率并未减少,反倒略有增加。比如,主流标准首套购房原来利率是5.39%,现在是5.4%,对于普通购房者来说意味着月供大概每月增加十几块。

上述房贷业务人士指出,目前没有感受到房贷利率下行或进一步松动的迹象,同业中暂时没有听说有执行更低标准利率。

华南某股份行珠海分行信贷业务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未有利率下行迹象,珠海房市也保持平稳。

对于未来趋势,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李万赋指出,在信贷额度紧张和严控楼市的背景下,房贷利率上行趋势或将延续。而且,随着LPR房贷新政逐渐铺开,之前面临新政上涨压力但尚未调整的银行可能会在短期内有新动作,会进一步带来所在城市房贷水平的进一步上涨。不过,LPR报价水平和频率对房贷利率的干扰不会太大,新政对房贷利率水平的影响将会逐渐弱化。

利好刚需因素出现

虽然市场和分析人士多认为,未来房贷利率存在进一步上行可能,但对于刚需购房者而言,楼市也存在不少利好消息。

10月23日,深圳举行2019年10月公共住房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公共住房建设行动,大规模建设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以及公共租赁住房,位于原特区内的公共住房项目最高售价低于5万/平方米、位于原特区外的公共住房项目售价低至2-3万/平方米左右,均远低于同类地区商品房售价。

根据2018年8月深圳市政府正式出台的《关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的意见》,提出系统构建面向2035年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将新增建设筹集各类住房170万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总量不少于100万套。以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破解大城市住房困难困局。

根据深圳相关建设规划,在各类住房当中,公共租赁住房占住房供应总量的20%左右,建筑面积以30-60平方米为主,只租不售,租金为届时同地段市场商品住房租金的30%左右,特困人员、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租金为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的10%。

此外,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和长沙、武汉、泰安等二三线城市也在加大公共住房探索与建设,也将进一步平衡和改善楼市供需。

媳妇能给婆婆投保吗?这些保险知识你要先了解一下


媳妇能给婆婆投保吗?我想在这里有必要和大家来说一下,保险还真不是你想买给谁就买给谁!

因为我们每每翻开合同,都能看到:在本条款中,“您”指投保人,“我们”、“本公司”指某某保险公司,“本合同”指您与我们之间订立的“某某保险合同”。

再仔细翻翻就发现有不少“被保险人”、“保险人”、“受益人”等这类名词,是不是一头雾水了?先了解下这些名词在合同中的关键定位!

保险人:就是承保的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中国人寿…)

投保人:就是交保费的人

被保险人:拥有保障的人

受益人:就是发生保险事故,领钱的人

是不是清晰些了呢?

1、谁可做投保险人?

根据《保险法》投保人与被保险人是要存在保险利益才能为其投保的

什么叫“具有保险利益”呢?

就是如果我想给一个人买人身保险,他的寿命或身体,要和我有着“利害关系”。

听着有点绕是吧!

你可以这样理解,他活着且身体健康,对于我来说,能保证我的经济利益;而如果他死亡或者伤残,会使我遭受经济损失。

举个例子,夫妻双方的经济往往绑定的很紧密,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如果一个人发生了不幸,另一个人的经济压力马上就会变大。

2、给他人投保的三种情况

所以我们可以给自己投保,完全没有问题,而给他人投保,通常就基于三种情况:

-亲密的血缘关系,比如父母与子女;

-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比如婚姻关系中的配偶双方;

-经济上的利益关系,如雇主与其重要的雇员之间等。

在我国,具体是怎么规定的呢?《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三十一条规定:

(1)本人;

(2)配偶、子女、父母;

(3)前项以外与投保人有抚养、赡养或者扶养关系的家庭其他成员、近亲属;4、与投保人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3、投保人误区

但媳妇给婆婆买保险,可以吗?

根据《保险法》第三十一条规定: 订立合同时,投保人对被保险人不具有保险利益的,合同无效。

所以你只能换个投保人,才能让这份合同生效!

不具有保险利益的还包括:

(1)姐姐为亲弟弟投保

(2)儿媳妇为对方父母投保

(3)爷爷为孙子买保险

都买不了,只能让她本人投保,你给他打钱…至于打多少年呢……(这是个问题)

4、是夫妻,那不会有问题了吧!

是夫妻就可以买了,对吧!

这里需要说明下:是夫妻也不能静悄悄的给他买,后期给他个惊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未经被保险人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的,合同无效。”

这是为了被保险人的安全考虑,对于寿险等含有被保险人死亡条款的保险,只要是符合上面关系的,是需要被保险人同意。

就比如老婆给老公买保险,需得到老公同意,如遇到需签字情况,需本人进行签字,否则合同是无效的

5、给别人投保,需注意什么?

(1)如实告知:在投保时,投保人需了解被保险人的身体状况,并如实告知保险公司。

(就像我们为父母买保障时,一定要告知往年的体检结果和住院情况)

(2)按时缴费:别忘记每年按时缴费,以防保单失效

(3)出险通知:发生保险事故时及时通知保险公司,防止过了理赔时效。

若有不懂的问题或者想了解更多的情况,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或咨询客服。​

仙女们必须了解一下,乳腺异常这样买保险比较聪明!


女性朋友注意啦,乳腺异常可以这样买保险! 常见乳腺疾病有哪些?

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症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女性乳腺良性疾病,且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分布的年龄范围很广,多发于20-50岁的女性。

乳腺增生症是乳腺组织的增生(增厚),一般会引起乳房肿痛,不少年轻女性深受其苦,其实际上其只是乳腺正常结构,因为内分泌激素失调而导致了紊乱,使乳腺小叶增大。

单纯小叶增生占绝大多数;极少数情况下乳腺小叶增生伴导管上皮增生,且呈现重度异形,则为癌前期病变。

其危害并不在于症状本身,而在于心理压力,担心会不会以后癌变等。

乳腺结节

通俗来说,乳腺结节是一种体积较小的乳腺肿块(稍微大一些的叫做包块),属于乳腺组织的形态学改变,是一种症状而非某种疾病。

形成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乳腺增生,也有可能是良性或恶性的肿瘤,良性的比如乳腺纤维腺瘤,恶性的如乳腺癌。

结节只是(X线、B超、核磁共振等)影像学上的一个描述性名词,指的是病灶的大小,而不是病灶的性质,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通常需要做病理检查才能确诊。

如已病理检查为良性,则后期病情无大碍;如未做病理检查,病情发展可大可小,需持续观察。

目前,比较常用BI-RADS分级来作为参考,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它是由美国放射学会创立并推荐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中采用的表示乳腺改变的标准,包含0-6级:

0级:可能是既往存在的良性改变,需要其他影像检查进一步评估。

1级:未发生病变,乳腺正常。

2级:良性病变,定期复查即可。

3级:良性可能,需要缩短随访周期,这一级恶性的比例小于2%。

4级:考虑恶性病变可能,需要活检明确。

5级:高度怀疑为恶性病变,需要手术切除活检。

6级:已经由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

所以根据不同级别,核保结论是不同的。通常3级前是良性,有些产品核保相对宽松。

乳腺纤维瘤

乳腺纤维腺瘤是最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通常发生在20~25岁的女孩。

特点:这个病大多数是单发的,肿块增长缓慢,边界清楚,易于推动,大小不受经期的影响,除肿块外,无其他自觉症状,与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失衡有关。

99%的纤维瘤都是良性肿瘤,恶变成纤维肉瘤或乳腺癌者极少见。

乳腺癌

乳腺恶性肿瘤以来自乳腺导管上皮的乳腺癌为主,乳腺癌占乳腺恶性肿瘤的99%左右(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鳞状细胞癌、黏液癌等)。

乳腺异常怎么买保险?

不同险种对健康告知的要求不同,通常健康告知的严格程度为:医疗险>重疾险>寿险>意外险。

重疾险

重疾险对于带病投保要求是比较严格的,具体情况可参考:

乳腺增生:如果没有结节、囊肿,投保一般可以正常承保。

乳腺结节:很多产品对于乳腺结节都要求半年内有相关的体检,且对BI-RADS分级有要求(具体分级内容可参考前文)。通常1-2类可以正常承保,4-6类延期或拒保,其他级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乳腺纤维瘤:已手术且确诊为良性,一般可以正常或除外承保;术后未满期限或术后有异常,可能除外承保或拒保。

乳腺癌:拒保

医疗险

医疗险对于乳腺异常的要求更加严谨,购买比重疾险难。

重疾险能投保时,医疗险不一定能投保;若重疾险拒保时,医疗险一般都无法承保了。

总的来说,手术后病理为良性,无复发、无细胞异型改变、无典型性增生,乳腺结节、增生、纤维瘤很大可能是可以正常承保的。

寿险

寿险相对于重疾险来讲,健康告知更宽松一些。

如果产品没有在健康告知里询问,只要没有确诊为恶性病变,一般都是可以直接投保的。

如果问及肿块和结节的则需要进一步核保。

意外险

意外险主要保意外伤害,一般和疾病不相关,无需健康告知,故:无论是否有疾病,只要能够正常工作和生活一般都可以买。

缴费压力过大要退保?减额交清了解一下!


经常会有朋友在买了保险几年之后,才发现买的保险不合适自己、保障不够,或者发现这份保险的支出占了太多的预算,缴费压力太大,此时就会产生退保的想法。

我们知道,退保的损失是非常大的,只能拿回现金价值,无法退回全部保费。这时,有些保险业务员就会为我们推荐一种名为“减额交清”的做法,不仅以后可以不用再交保费,而且保障也不会失效。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减额交清是没有损失的吗?比起退保是划算还是不划算?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

一、什么是“减额交清”?

减额交清,指的是在保险合同具有现金价值的情况下,投保人可以将当时的现金价值扣除欠交保费及利息、借款及利息后剩下的余额,作为一次交清的全部保费,以相同的合同条件减少保额,使保险合同继续有效。

通俗来说,就是你不想再继续缴费时,可以将保单现有的现金价值作为保费一次性缴纳掉,余下的保费就不需要再交了,保额会相应降低,保单继续有效。

有了减额交清,就可以避免投保人因经济压力无法继续缴费而被迫失去保障的情况,减额交清后保费就不会再成为投保人的负担,而保障也不会就此失效。

不过,也并非所有的保险都具有减额交清的功能,一般是在终身寿险中比较常见,想知道自己买的保险是否有这个功能,可以去看看保险条款里有没有。

二、减额交清有什么损失吗?

减额交清可以缓解缴费压力,同时保有保障,听起来似乎非常不错,但减额交清绝非没有损失,办理减额交清之前最好还是了解清楚。

① 保单现金价值清零

如果申请了减额交清,那么保单所拥有的现金价值,就会全部用来抵扣保费。所以此后保单就不再具备现金价值。

② 保额下降

其实可以这样理解,减额交清就是将保单现有的现金价值作为保费,一次性趸交一份和原来保障内容一样,但保额相应降低的保险。一般来说,减额交清时保额降低的幅度还是比较大的,也就是说你的保额会显著下降,保险金会“缩水”。

③ 保单权益有限制

减额缴清后,以前的保单可享受的很多权益也就不复存在了,比如不能退保、不能保单贷款、没有保单分红等,这是因为保单的现金价值已经没有了。某种意义上来说,减额交清之后的这份保单,基本上就是一份“动不了”的保单。

三、减额交清划算吗?我该选择退保,还是减额交清?

其实,选择退保还是减额交清,需要看你的具体情况。

这两种方式,说不上哪种更划算,它们都会造成一定的损失。但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退保可以在当下拿到保单的现金价值,但从此不再享受保单的保障;而减额缴清则拿不回现金价值这笔钱,但后续依然可以享受一定保障,只是保额会比较低。而且,具体产品不同,每年的现金价值、减额交清的保额也会有很大差异,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一般来说,如果您觉得这份保险性价比低,保障不足、又占用了太多预算,这份保险不想要了,那么此时减额交清获得的保障也非常有限,选择减额交清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不妨果断退保,拿回现金价值,及时止损。

如果您想要退保的原因只是经济上无法负担,对于保障的内容还比较满意,那就可以权衡一下减额交清与退保的利弊再做决定。如果减额交清的保额相比当下现金价值还算比较可观,或者此时身体条件已经不允许您重新选择其他保险,那就可以考虑采取减额交清的方式,将这份负担过重的保险“置换”成一份保额较低的,仍能保有一份保障。

四、总结

减额交清,基本上相当于用你退保的钱,趸交买一份同样的产品,保障不变,保额变低。

在一些情况下,减额交清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个人性化的功能。不过,也不能武断地认为减额交清比退保更划算,在遇到两者的抉择时,投保人还是需要从自己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理性进行选择。

小沃讲堂:不懂这3个保险小常识的人千万谨慎买保险!


前两天,写了一篇少儿保险的文章,完了之后又有多位朋友问我保险的问题。哎!看来大家对于保险,真的是不了解啊,难怪会遇到这么多的坑。

通常来说,我们在购买保险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专业名词,可能很多朋友都不能理解。那么今天这篇文章,我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保险当中的那些常见专业名词。

一、重疾的保费豁免

在配置保险的时候,大家最重视的,也就是重疾保险了。而现在的重疾产品,基本上都有保费豁免条款。有的朋友就问了,保费豁免是什么意思?我们试想一下,假设被保险人确定罹患了一种轻症(假设原位癌),这个时候,被保险人肯定会面临者高昂的治疗费用。那么按照合同约定,保险公司就会赔付轻症这部分的保额给到被保险人。与此同时,假设这份保险合同还在交费期,那么后期的保费按道理还是要交的。但是,这就很不人性化了,别人都出现理赔了,还要求人家继续交保费,这不科学。所以这个时候,保费豁免就起作用了,合同中特别约定,出现了轻症的理赔之后,后期的保费都不用交了,保障的内容继续有效。那么假设后面被保险人,又确诊了重疾,保险依然是会赔付。这就是重疾保险产的保费豁免条款。

二、保险的各种人

保险合同保障的那个人,就是被保险人。与此对应的还有一个投保人,投保人是指购买保险的人。举个例子大家就好理解了,假设你自己给自己买保险,那么就即是投保人也是被保险人。假设说,你给自己的父亲买保险,那么你是投保人,你的父亲就是被保险人。在实际投保重疾保险的时候,我们还经常会看到投保人豁免这个选项。很多朋友都有疑惑,怎么选择不了呢?如果你是自己给自己投保,那么你自己即是投保人也是被保险人,现在一般的重疾保险都是自带的豁免条款。也就是说,你本来就有豁免了,就不需要在额外附加一个投保人豁免的了。如果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不是同一个人,才能够选择是否添加投保人豁免。当然,有的产品,还没有投保人豁免的这个条款。即使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不同,也是不能添加投保人豁免的。

还有受益人,这个是可以有,也可以没有的。一般能够指定受益人的产品,建议大家都指定一个受益人,也是就被保险人身故了,领取保险的赔款的那个人。如果不指定的话,那么就是法定,作为遗产处理,后面办理理赔也会麻烦一些,要求所有的合法继承人签字等等。当然,受益人也是可以改的。另外,在保险当中,还有一个保险人,保险人其实就是保险公司。

三、保险的各种期限

一份保险,有很多个日期(或者“期”),很容易把我们绕晕。首先,有个缴费日期,也就我们每年交费的日期。其次是保险的生效日期,一般是交费后的第一天凌晨生效。日期指的是具体的时间,还有什么什么期的,就是指一定的期限了。比如:缴费期,也就是一份保险,我们选择的不同的交费方式,可以一次交清,这个叫做趸缴,还可以选择5、10、20、30年交费(当然不同的产品,可以选择的交费期不同)。还有一个等待期(也叫观察期),这是保险公司为了防止有人带病投保,特别设计的。医疗保险一般是30天或者60天,重疾保险一般是90天或者180天。保障期,也就是保险保障的期限,有只保障一年的产品,有保障20年、30年或者到70岁、80岁或者终身的产品。这需要根据具体的产品来确定了,不同的产品,保障期限不同。

保险的内容真的是非常多了,我也没有办法用一篇文章给大家完全说清楚。我先把自己觉得,大家可能会遇到问题的地方给大家分享一下。大家如果还有其他的问题,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或者在线咨询客服。​​​​

关于购买重疾险,小沃总结了每个人要知道的五项基本要点!


现在大家咨询最多的是什么保险?答案是:重疾险。在寿险、重疾、意外、医疗四个险种里面,重疾是相对最贵的,所以大家选择都比较的慎重。

之前也帮大家分析比较各类重疾险,拆解到条款里面看各个产品的优缺点,但是,具体到最后选择投保的时候,还是有很多的问题。

买多少保额?缴多少年?是否包含多次赔付?要不要身故责任?等等一系列问题。

这里总结几招和大家分享

一、保额要买够

注:后面的几点,都先建立在这第一条的基础上。

买重疾,首先看保额。在可用的费用内,优先考虑更高的保额

虽然产品各种各样,但是,只要是重疾险,首先25种银保监要求的核心重疾,就已经占到了理赔赔付比率的95%以上。所以,常见的重疾基本都已涵盖。

具体是赔两次还是赔三次的问题怎么选?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先问一句话:如果第一次重疾的时候,都没有足够的保额帮我们支付治疗、疗养和康复的费用,第二次和第三次赔付,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所以:先有足够的钱,撑过第一次再说!

比如,最新出炉的2019年上半年部分保险公司的重疾险产品,人均赔付金额,看大家买的重疾险每个能够赔多少钱?

像平安、泰康的,平均保额连10万都没有,现在的重疾治疗,没有30万保障,能扛的住吗?

所以,没买够保额,重疾险发挥不了真正的作用。

小编建议,同样的价钱,别考虑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净找些没用的噱头。先选择保额,再考虑其他的。

记住:30万打底,50万基本优秀。

二、是否选择有身故责任的

除了带身故责任的以外,还有一些是身故可以返还保费的,基本归为一类。

1、如果没有发生重疾,最后身故也可以赔付保额

2、如果没有发生重疾,最后身故可以返还所交保费​

身故返还保费对价格影响较小,若包含返还保费,导致价格差异较大,没必要选择返还保费了,如果价格差异不大,返还保费也是不错的。

身故赔付保额对价格的影响较大,如果是身故也可以赔保额的,这类对价格影响比较明显,因为相当于有了半个寿险的功能。

注:是相当于半个寿险的功能,不能当寿险用。因为重疾责任和身故责任是不可兼得的。

预算有限或者价格差异较大的话,不如额外单独买一份定期寿险,与重疾险的赔付不冲突。

对于预算有限,还想选择返还或者身故赔偿的,建议先参考第一条!

3、保终身还是定期

首先:无论是消费型重疾还是返还型重疾,都可以选择定期或者长期的。

并不是有些人说,消费型保险都是短期的,有不能续保的风险。

记住:消费型的重疾也可以选择缴费20年,保障终身,没有所谓的续保风险。

至于选择保障30年,还是保到80岁或者终身。我的建议是:在参考第一条的前提下,若经济条件允许,建议终身。

若经济条件不允许,比如我们的预算,选终身的话,保额会低于30万。那么,我建议你先选择定期,后面有钱再补终身的。

因为保障定期,比如保障30年或者到70岁,与保终身的价格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

保定期,价格便宜,但是到期之后就失去保障了,如果那会儿已经六七十岁,基本上买不到重疾险了。

选定期的,先保证我们在保障期内,万一出险,可以有足够的保额可以用,而不要过于追求终身。

投保定期寿,后期要逐步尽早补充一些终身保障,毕竟,到六七十岁再买,还是非常难的。一般投保定期重疾之后,三五年内,要把终身的补充。

4、选单次赔付还是多次

现在出的产品,很多都打着多次赔付的卖点。

在未来医疗水平越来越高,人的寿命越来越长的情况下,多次赔付确实是必要的。

在多次赔付这方面,我的意见还是先参考前面的第一条。

在满足第一条的情况下,如果还想考虑多次赔付,我建议重点先考虑癌症多次赔付。

因为重疾中,癌症的发生率是最高的,而且癌症是一个持续治疗的过程,比较难治,是一个烧钱的持久战。

而且,治疗后,后期的癌症复发、转移都较易发生。所以,若关注多次赔付,首先关注癌症的多次赔付。

关于选择癌症多次赔付的,首先要关注两点:

赔付的间隔越短越好,一般间隔是5年,好点的是间隔3年。

不仅仅是第二次新发癌症可赔,对于第一次癌症的复发或者转移,也可以赔的更好。

​5、高发重疾的轻症覆盖

最后,再关注一下,轻症的高发疾病覆盖范围

因为核心的25种重疾是有明文要求的,每个产品必须包含,但是重疾所对应的轻症类别,银保监没有明文规定,由保险公司自行安排。

所以,我们选择重疾,其轻症的覆盖需要特别注意。

随着大家的健康意识越来越高,医疗水平越来越高,很多疾病在检查出来的时候,轻症的概率很高(达不到重疾的要求),如果高发轻症覆盖不全,会对赔付影响较大。

比如,最起码25种重疾中,最重要的前6种重疾是否包含在产品的轻疾里。

如果,这几个轻疾都有,或者起码覆盖5种及以上,我认为从保障条款上看,才算是一个比较合格的重疾险。

6、以上这五点,大家需要谨记,对照投保的产品参考。

当然,上面五条都要综合来看,不能为了其中一条而忽略其他。

就比如最后一条,如果为了过于追求轻症的全面覆盖,结果花了超过一倍的价钱,我觉得还不如买一个其他产品,保额可以双倍。

毕竟轻症治疗费用并不是很高,后期转成重症了,那个费用才是最重要的。在选择过程中,5条若出现冲突,请优先参考第一条。

小沃老生常谈下买保险有哪十大坑,几乎所有的人都中招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很多家庭而言,保险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消费者们在选购保险产品时,也需要对保险产品有自己的正确认识。

我不需要保险!

我不知道该买什么保险!

我的保险太贵了!

我的保险根本不赔!

。。。。。。

诸如此类的问题,你遇到过吗?

如果有的话,你可能走进常见误区里了

下面的内容可得细细阅读。

01.有了医保就不需要商业保险

现在是全民医保时代,部分人认为自己有了医保就万事大吉,不需要任何的商业保险。殊不知医保有很多的报销限制:起付线、封顶线、社保内用药、自付比例、异地转诊报销比例。..。..

如果仅靠医保就能解决所有的医疗问题,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家庭因病致穷,也不会在朋友圈里面看到各种筹的募捐消息~

正如朱镕基总理说过的,社保只是低水平的保,而不是包。除了必须的社保之外,还需要额外配置商业保险,才能让自己不为人生的两个偶然(疾病+意外)和一个必然(养老)而担忧。

社保+商保,生活更美好。

02.年轻不需要保险

部分年轻人会觉得,我年轻,身体又健康,完全不需要保险。

年轻、身体健康的确是资本,但不是你拒绝保险的理由。

第一, 意外跟年龄、身体健康都没关系。一场车祸来临,无论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可能罹难;

第二, 相较于年长的,同样的保额,年轻人的保费更便宜,保障期限也更久。

03.有钱就能买保险

保险是非常特殊的商品,并非有钱就能买到。

保险合同是最大诚信合同,也是射幸合同,为了维持保险公司和投保人双方的对价平衡关系,重疾险、寿险、医疗险都对被保人身体健康状况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果不符合健康告知,很有可能被拒保。

这种情况下,强行购买保险的结局无外乎拒赔,保费也会打水漂。

很多人在身体健康的时候拒绝了保险,到真正需要保险的时候,却被保险无情的拒绝了~

04.只想给孩子保险

很多人的第一份保险都是给孩子买的,也存在这种情况:孩子保险买的齐全,大人却在裸奔。

父母就是孩子的保险。

父母安好,孩子生病了,想法设法可以得到解决;

父母发生了意外,影响的不止自己,还有一家老小。

因此,在给孩子买保险之前,请先确认大人有充足的保障。

05.一定要保终身

终身的保险并不适用于每个人。

如终身寿险,主要是用来传承家族财富、理财增值。适合那些富得冒油的人,大部分家庭仅需要配置定期寿险。

再如终身重疾险,虽然说比保定期要好,但是保费更贵,杠杆率低,对于预算不足的人,请优先考虑保额是否充足,再去考虑保障期限。

06.指望一张保单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很多人在线下接触过xx福之类综合性的产品,错误的认为一张保单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这种保险很全面也很划算。

事实上,这种大而全的保障计划存在着诸多方面的不足,如:如包含了没用的保障责任(如孩子用不上的终身寿险)、不同险种之前存在理赔冲突,赔付了重疾之后可能身故责任就没了,另外这种捆绑销售的产品导致产品价格偏高。

因此说,保险是需要搭配的,不同的人群需要不同的保险,如同组装电脑,选择性价比高的CPU、显卡、内存。..。..才能形成一个高性能的主机。

07.只要发生保险事故,保险公司都能赔

保险条款里面针对理赔有很多的限制,条款里面会规定免责条款、等待期、如实告知、年龄错误、诉讼时效等条款。

不同的险种也有各自的理赔要点,如重疾险的理赔应符合条款约定的疾病病种和赔付条件,意外险需要满足180天条款,达到相应的伤残等级,而医疗险也需要在约定的医院就医。

因此说,看懂保险条款是很重要的。

08.返还型保险不花钱就能得到保障

很多人都听过所谓的“有病理赔,无病返本”的返还型保险,还有很多人相信了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这类保险看似不花钱就得到了保障,实际上大家都忽视了重要的时间成本。

返还型保险的实质是让你花了好几倍的保费去买保险,保险公司再拿着你的钱去投资,到了几十年后把不值钱的本金再还给你。

而且返还是有条件的,中间发生了理赔,也就没有了返还。

09.万能险既能保障又能理财

除了上述的返还型保险,还有一种饱受诟病的保险称之“万能险”,业界人士都会戏称“万能险,万万不能”。

这类保险一般由两部分构成,保障账户+万能账户。

保障方面,一般都是寿险或重疾,保障责任单一,保额较低;

收益方面,看似结算利率较高,实际是不保证的,真正要看的是保底利率。

另外不要将万能险等同于银行存款,银卡存款的本金进入银行账户的全部资金,而万能险中的本金需要从保费里面扣除初始费用、保障费用,有些万能险追加或取出的时候也会收取部分手续费。

上述两点也会导致万能险的短期收益很低,前十年基本都是亏的。买万能险就要把它当作一个中长期的投资来考虑。

10.小保险公司名气小,不靠谱,理赔难

中国目前有96家人身险保险公司,很多保险公司大家都没听过,因此也会担心保险公司的安全性和理赔问题。

第一、取得保险公司牌照、成立保险公司是很难的,所有的保险公司背后都有强大的后台支撑,这也就意味着保险公司没有所谓的大小之分;

第二、保险公司从成立、经营、倒闭都受到保监会和保险法的双重监管,如产品备案审核、偿付能力披露、资金运用管理、保证金制度、破产制度,无需担心保险公司的安全性;

第三、真实的理赔数据也能够证明,无论“大小”保险公司,理赔的平均时效在0-3天内,理赔率高于97%。

而所谓的拒赔和保险公司的实力无半毛钱关系,大部分的拒赔都是因为没有如实告知、恶意骗保,不符合保障责任等。

看完小沃这篇,消费型重疾和终身型重疾一下子就会区分


重疾险分为定期重疾险和终身型重疾险,定期重疾险一般是消费型,当然也有不少消费型的定期重疾险。所以大家很容易混淆这两类重疾险,今天我们好好讲下二者的区别。

一、消费型重疾

消费型重疾可以保障到30年,60岁,70岁,80岁并且没有身故责任(死亡了不赔保额),没有身故责任也是和大家所熟知的平安福这类的终身型重疾最大的区别。

消费型重疾之所以深受大家的喜欢,就是因为它的交费期灵活,最长可以选择30年。而且因为它的保费直接承担的都是风险成本,没有多少储蓄保费,所以比终身型的重疾险便宜很多。

但是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即使可以选择保障终身,但是他的保障责任比终身型重疾险少,通常消费型重疾,它的保障责任是轻症三次赔付,重疾一次赔付。目前市面上的终身型重疾。轻症最少三次赔付以上,中症两次赔付,重疾已经达到了五次赔付。

又因为重疾险,它是覆盖收入损失的。收入损失是我们可以奋斗的年纪,赚钱的年纪面临的最大风险。所以通常把消费型重疾保障到70周岁。优点是可以用非常低的保费换来非常高的保额。在70岁之前降低了收入损失的风险。70岁之后退休了,就没有这方面的损失。

消费型重疾最大的缺点就是重疾只有一次赔付,如果前期保额做的不足,那么不幸罹患重疾,赔付完过后,就有可能不能再购买保险了。

二、终身型重疾险

终身型重疾险比消费型重疾险的保障责任要多了不少

1、带有身故责任

2、包含轻症多次赔付,中症多次赔付,重疾多次赔付,有的还含有癌症多次赔付。并且疾病病种也比消费型的多了些,我们都知道,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中华医师协会共同制定的25种重大疾病使用规范,每个公司都遵守这一规定。但是这只是重疾,轻症保监会没有做过硬性的要求。所以终身型重疾险重要的是关注轻症。

3、因为疾病多次赔付,所以哪怕重疾赔付过后保障还是继续的,不会因为赔付过重疾,就再没有机会保险了。

小结:终身型重疾和消费型重疾各有利弊,所以根据每个人面临的风险不同合理的配置才是关键。如果看了这么多,还是依然纠结,那不如先买消费型重疾。应对一下目前的风险。随着以后收入的增加,环境的变化,在加保终身型重疾险。我通常给客户的规划都是50%的消费型重疾加上50%的终身型重疾险。如果预算充足再配置定期寿险,可以扩大保额。

所以保险产品不能一概而论,帮助大家挑选到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是我能做的。

买保险前,一定要知道的几个保险误区!


大家都知道,对于一个平时不关注保险的人来说,如果突发奇想的考虑保险,想单凭自己的实力就一次性买对难之又难。

因为买保险的整个过程中,可能只有填资料的环节简单,其它环节都需要我们调动自己的大脑去和各种情况斗智斗勇。

所以,买保险的不正确姿势每天都在生活中上演:

经济支柱还没有任何保障,却赶紧把所有预算给孩子买了保险;

基础的保障没配齐,被销售人员洗脑买了高额理财险;

预算不足的情况下,选择了为大品牌买单,支付过高的溢价。

既然保险的水如此之深,我们怎么才能避免不被坑钱,少交学费呢?

今天,我们将为大家解读保险里的陷阱,帮助我们避过保险里的明枪暗箭。

一、过于关注某款产品

我们买保险是为了弥补风险发生后的财务损失,但是有些保险不仅无法弥补损失,还可能给我们造成更多的损失。

保险小白在买保险时,通常都是奔着某个保险产品去的:比如我想给孩子考虑保险,给我推荐一个好的保险吧。

但是什么样的保险才算是好保险?

由于每个人情况各有不同,如果不考虑预算、收入、负债、保额需求等基本情况去盲目的寻找所谓的好保险,相当于看病的时候,医生不问我们情况直接开药方。

所以买保险,我们需要有“大局观”,首先要考虑我们的要规避的紧急重要风险,保险预算和偏好等。

基础的配置要包括寿险,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

比如重疾险的作用是补偿因为重疾导致的收入损失,一旦患了重疾,至少三年不能工作赚钱,病好了以后收入也难免下降,因此重疾险的保额至少为年收入的3倍以上;

而寿险应该覆盖家庭贷款、孩子的教育金、父母的赡养费等等…我们要根据一系列信息去判断我们需要什么保险、先配置哪些、先给谁买、先买多少、后面陆续在作补充。

二、图省事,选套餐型产品

购买套餐型的保险产品已经成为了过去时,如果在10年前,我们这么选并没有太大问题,这是由于当时的保险公司和产品都很少,保险的种类也不多。

但是有了互联网以后,涌现出了大量的保险产品,此时买如果还追求一网打尽的保险套餐,相当于我们装修房子,准备从一家装修公司买所有的产品,显然是太不现实的。

在目前的保险市场中,很多互联网保险公司都在寻找突破口,都在垂直领域深耕,每个公司都有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我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和情况,通过互联网实现私人订制化的保险服务。

三、买保险的常见误区

1.先理财后保障

保险最本质的功能还是保障,是转移由其它风险导致的财务风险,可以给我们和我们在乎的人提供安全感。

其实,很多市面上的理财险是没有保障功能的,保险理财的收益也不像业务员描述的那么乐观,在保障不足之前最好谨慎考虑。

2.过度追求品牌

买保险的时候要结合预算和需求,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再考虑其他问题,保险的本质是一份我们和保险公司签订的合同,品牌并不能让这份保单升值,我们也不太可能逢人就说我的保险是在哪里哪里买的,况且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我们的家庭收入,应该是属于一件比较隐私的事情。

3.只想买重疾险

很多人对保险的认识还停留在:买保险就是买重疾险,其它的都不重要,其实这是非常简单的想法,不同的保险有不同的作用,一份完善的保险方案才能让我们万无一失。

意外险:防止由于意外导致的身故或者伤残。

医疗险:在医疗险面前社保的个子只有1米2,医疗险可以达到1米8、通常前期需要垫付医疗费,后期报销,报销的费用不能超过我们所花的费用。

重疾险:罹患重疾可以通过重疾险补偿收入损失,可以几年不工作,专心的治病和养病。

定期寿险:定期寿险是普通人最容易忽略的保险,但是定期寿险是所有保险专业人士都十分推崇的产品,价格便宜,杠杆极高,因为任何风险的最差结果,都在定期寿险的保障范围内,是真正可以兜底的一款产品。

4.先小孩后大人

父母安好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保障。

爱本身就是一种个人保险或者投资,是一定会得到偿还的,所以买保险要辩证的看待购买顺序。

爱屋及乌,孩子最爱的人是父母,所以我们因为爱孩子,所以要保护自己,为自己构建完整的全面的保障,从而保障孩子万无一失。

所以孩子的保险预算肯定是不能超过父母,同时经济支柱也不能有侥幸心理,觉得自己健康不会出问题,就拒绝保险。

现实生活中,经常生病的人往往都没有事情,因为随时检查有问题马上就治好了,总是看起来身体特别好的人,掉以轻心,某天突然一病不起。

5.健康告知草草了事

某些、个别、不太良的业务员会以“两年不可抗辩”等理由让我们隐瞒健康问题。

但健康告知是未来能否顺利拿到理赔的关键,产品价格、公司大小都没有任何关系,隐瞒病情、病史非常容易产生理赔纠纷。

总结

有因必有果,其实导致导致后期出现理赔难、理赔慢的问题大都是由于没有仔细了解产品责任和健康告知、没有足够的重视投保而造成的。

其实买保险的误区和关键简直数不胜数,我们需要学习的保险知识也非常多,在买保险之前,至少要具备基本的保险常识,才能避免一脚踏入深坑。

文章来源:http://m.bx010.com/b/1646.html

上一篇:复星保德信天天盈尊享版怎么样?有哪些优点与不足?

下一篇:华夏常青树旗舰版对比泰康健康百分百D哪个好?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