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知识,有健康险就不需要再投保”甲流险“

2020-09-14
火灾险再保险规划

随着“甲流”发病率增加,不少消费者希望通过投保“甲流险”,让自己和家人获得更多的健康保障。对此,保险专家表示,投保过“健康险”、“寿险”的消费者,不必再单买“甲流险”。

太平人寿的崔雪梅表示,对于已购买相关医疗健康险、寿险的投保人,如被保险人患甲型H1N1甲型H1N1流感接受治疗甚至死亡,将根据保险合同履行保险赔偿。目前能对甲流提供保障的险种主要有两类医疗险产品。如综合住院补偿医疗保险、附加住院及重症监护给付收入保障产品等,可以对“甲型H1N1流感”的治疗进行相应的赔付。二是寿险产品,可赔付由甲型H1N1流感导致的身故金。

但是保险专家提醒,如果投保人仅购买了意外险,或者是重急险,患了“甲流”,是不能获得相应的赔付的。

太平洋(601099,股吧)寿险的冯嘉亮表示,意外险保的是被保险人发生外来的、突然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保险事件,造成被保险人的伤害或者残废、甚至死亡,保险公司才予以给付。买了重大疾病保险后,如果在保险责任期间内,被保险人患了保险条款上列明的重大疾病,保险公司一次性给付一定的保险金额。反过来说,目前保险条款当中,没有把甲流列进去。

专家提醒,如果没有投保过“健康险”和“寿险”的消费者,现在想购买“甲流险”,其保障额度一般从2万到15万不等,保费在50到500元之间。

扩展阅读

买了百万医疗险,重疾险是不是就不需要买了?


最近经常有人询问我这个问题,有了百万医疗,用很低的价格就覆盖了疾病风险,我为什么还要投保重大疾病保险呢?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深入人心,至少在大中城市的群体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认识到保险的价值,特别是重大疾病保险的意义。因为人们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明显的感受到,在未来,重大疾病距离每个人都不遥远,肝癌,胃癌,肺癌,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在我们身边越来越普遍,每个人这一生一定会得重大疾病,如果有幸没有得病,那可能是提前离开了。

正当人们认识到重大疾病保险的意义和价值时,也准备购买重疾险,但这几年很多人特别是寿险伙伴又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客户已经意识到重大疾病保险的重要意义,但市场上有很多百万医疗的产品,客户就会说,我有了百万医疗,为什么还要买重大疾病保险呢?已经用很低的钱覆盖了我的医疗风险呀,所以没有必要买重大疾病了。现实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我给大家的答案是有了百万医疗,还需要投保重大疾病保险。

为什么呢?我们先要了解把百万医疗的产品属性,百万医疗这个产品属于费用报销型的产品,一旦检查出来罹患重大疾病,要根据住院的花费,而且是在公立的二甲三甲医院,先用社保报销,在社保报销的基础上,扣除基本的免赔额之后,各家公司大体上都是1万,再由百万医疗承担,在保额范围内,花多少报销多少,有一些自费药物也是能报销的,当然自费药物是有限定条件的,总之,百万医疗属于费用报销型产品。

为什么在买了百万医疗的基础上还要投保重大疾病保险呢

因为重大疾病保险属于给付型保险,被保险人一旦罹患重大疾病,只要规定的医院一旦确诊,保险公司只要见到诊断书就可以赔付重大疾病的保额,这个产品属于给付型。

至于你到什么地方去看病,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国内还是国外,选择什么样的医院就医,这都是自己的选择,百万医疗是没有这个选择权的。所以说,要投保百万医疗更要投保重大疾病,百万医疗负责报销医药费,重大疾病属于给付,因为一旦得了重大疾病,在治病的同时可能还停止了工作,收入不是减少的问题而是彻底丧失,期间还有康复费用,护理费,停止工作造成的收入损失,这是由重大疾病补偿所起到的作用,购买重大疾病保险既是康复费,也是收入补偿费。

所以我们要算一算,看看现在的工资是多少,假设五年十年不工作,造成的收入损失是多少,根据这个额度来判断,看看自己应该投保多少重大疾病保险呢?

总的来说,在未来,人人都可能罹患重大疾病,人人都可能干了一辈子,最后把钱都送给了医院。既要思考养老问题,也要思考重大疾病的问题,即使拥有了百万医疗,也要投保重大疾病,二者并不矛盾,是可以起到互相补充互相协助的作用。

因为拥有人寿保险,让我们的生命流光溢彩。​​​​

保险公司,甲流又来袭是否有必要投甲流险?


保险专家也提醒游客尽量改变出行计划,但对于商务差旅人士来说,如在这段时间必须出行,应该购买一份保险,以防风险

近来,甲流正在全球肆虐,而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前几日则表示,北方已出现第二波甲流来袭状况,而广东会不会受到第二波冲击,关键要看明年1-2月份天气寒冷的时候。

那么,面对“汹涌”而来的甲流,保险公司是否有专业产品推出?目前有否接到理赔申请呢?本报记者就甲流相关保险问题咨询了北京、上海相关业内人士。

甲流“不免责”

据记者了解,截至10月底,北京全市累计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7259例,但目前接到理赔申请和实际理赔的保险公司数量并不多。

对此,北京保险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其中大概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大多数患者只是门诊治疗,并未严重到需住院的程度,而商业保险在针对个人购买的保险产品中一般都没有对门诊进行赔付的责任,通常只有在团体保单中才可以享受到这样的服务。

“而另一方面,由于甲流的死亡率相对较低,因此在以死亡为给付条件的保险产品中,目前没有因为甲流而申请理赔的。而除此之外,商业保险覆盖率低仍然是保险业面对各种突发风险却不能发挥足够能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上述人士表示。

人保寿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则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有接到客户的理赔申请,“目前的甲流疾病基本都在各寿险公司的保险责任范围之内,但只有符合相应的给付条件,才能获得理赔。”

而中国人寿公司负责人也向记者确认,甲型H1N1流感疾病并不在中国人寿公司保险合同规定的免责范围内。“因此,对于已购买中国人寿医疗险产品及普通寿险产品等相关险种的客户,如不幸患甲型H1N1流感住院治疗、甚至死亡,可以随时拨打24小时的中国人寿95519客户服务热线进行报案,并正常享受中国人寿的理赔服务。”

中英人寿北京分公司相关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目前尚未接到客户的理赔申请,但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应急预案。

“甲流保险”没必要

针对甲流疫情的升级,保险公司是否已经开设了专门的甲流保险呢?本报记者联系了太平人寿相关人士,该人士告诉记者,“针对目前肆虐的甲流,公司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准备,但公司的现有保险产品已经能够承担甲流所带来的风险,所以无需在开发专门的甲流产品了,因为完全没有必要。”

而据记者了解,目前市场上确实也有保险公司推出了相应的甲流保险,但是此类特色保险产品的市场反映“来得快,去得也快”,所以并未为社会所接受,有的产品在上市一个多月就被公司匆匆叫停。

对此,沪上保险公司人士普遍承认,专门推出的甲流产品,即使附赠了一些意外保险,但销路还是普遍不佳,“应对高发的流感,相对于买专业保险,市民可能还是更愿意选择接种疫苗和戴口罩来防护。”

上述太平人寿人士也提醒消费者,该公司虽然没有专门推出甲流保险,但如果流感疫情导致被保险人损失,并符合客户已购买保险产品的理赔条件,客户应该及时联系保险公司,以便将个人损失降到最低。

而美亚保险旅行险部副总裁张迪龙表示,如果客户购买了该公司相关保险产品,那么在旅行期间因感染甲型流感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可以根据保单规定获得补偿,其中根据保险合同最高可获人民币40万元的医药补偿。但张迪龙也表示,游客需将在旅行期间进行治疗时医院出具的医疗诊断书及相关费用单据保留好,以便向保险公司进行索赔。

另外,美亚保险专家也提醒游客尽量改变出行计划,但对于商务差旅人士来说,如在这段时间必须出行,应该购买一份保险,以防风险。

保险知识,需不需要买保险?


总是有人在问:买保险合适吗?

答案是:没事是好事,有事也没事。

买保险后不出险,一定是值得高兴的事(买一般住院医疗保险没用过,证明健康,小病小灾都没有;买重大疾病保险没用着,证明我们没有遭遇那样的不幸;买终身寿险一直没用着,证明我们还活着;买意外伤害没用着,证明我们很平安;买养老险觉得没什么用,证明我们退休后的收入很丰富;买教育年金觉得无所谓,那是因为我们有足够的能力缴纳学费,等等),因为没有事情,我们省却了很多痛苦,省却了很多支出(医疗费、误工费、晋升机会的丧失带来的可能损失),我们有机会赚取更多的收入,所以说是好事。

如果真的不幸,发生了保险事故,因为有保险的准备(如果买了全险,做了完备的风险管理),就不至于陷入万劫不复的灾难(小病的医疗费得以补偿,大病时有了救命的机会,养老多了一份储备,孩子教育费用可以有所补充,即使死亡,家人依然有机会保持生活的尊严),所以说即使有了事情(出险),也可以有机会渡过难关,变得没事了。

两种可能:要么有一天很有用,证明当时你肯定需要这笔保险金,有总比没有强,应该感谢当初的英明选择(雪中送炭);要么感觉没有用,理由无非是你很健康或者很有钱,也不必后悔这笔微不足道的投资(锦上添花)。

有人担心几十年后保险公司给付的保险金贬值了,不值钱,其实通货膨胀的事情在哪个行业都不能简单避免,只有投资的收益高于通货膨胀,才能保值。这属于一个假设问题,讨论不出结果,但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在未来保险给付时,有资格说保险金不值钱的人,一定是个人拥有的财产远远大于保险金的人(那起码是千万亿万富翁),他根本无需后悔和在乎这份保险的好坏,权当是锦上添花。如果对保险的给付感恩戴德,一定是经济比较拮据的人,那就证明几十年的奋斗依然没有超过保险的给付太多,所以是雪中送炭。

别再跟风购买重疾险了!你可能并不需要!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保险,但保险专业知识的缺乏与信息差导致很多人跟风购买重疾险。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买重疾险,跟风买也会给家庭造成压力。

现在的健康险成为了绝大多数家庭的刚需保障,2018年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5448.13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4.12%,理赔金额同比增长34.72%。

重疾险在保费和佣金收入上都是商业保险的主力,也是众多销售人员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在主观上非常容易产生销售误导,加上保险公司的广告宣传与信息差,销售人员专业程度不够,他们自己可能都不清楚自己卖的是什么,我们就很容易陷入购买误区与保险泥潭。

跟风购买带来的问题

1、保费压力

重疾险的保费占家庭保费支出的很大一部分,若是大部分家庭成员都购买重疾险,年缴保费金额会比较大,家庭收入与保费支出没有做好平衡的话,会面临较大保费压力。

2、保障严重失衡

有些家庭存在这样一种极不合理的保障分配方式,父母关心孩子和老人,但保费预算有限。给所有人都配置了医疗险和意外险,然后给孩子和父母购买了重疾险,结果没有足够预算给自己买重疾险。

我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虽然从患病概率上来讲,成年人罹患重大疾病的概率会比老人和孩子低,但作为家庭支柱的成年人才是需要100%保障的人,也是最不能生病的人,他们是整个家庭的绝对支柱。

还有一种情形则是在有限的保费预算内给家庭成员都配置了重疾险,但保额都很低!让重疾险的效果大打折扣。

而由于缺乏正确的认知,许多人买了重疾险却没有购买医疗险!要知道医疗险是所有商业保险里优先级最高的,其他险种都可以不买,一份便宜、高杠杆的医疗险很关键。

适合购买重疾险的人群

首先说明,不论什么人群与年龄层确实可以买,只要保费不倒挂就不是亏本的买卖。

但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重疾险!

既然重疾险的作用是为了补偿重大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说明最需要重疾险的人群应该是承担家庭收入的这群人,大概年龄层为20岁周岁~到55周岁。

疾病会让未来几年的收入中断,也会导致未来工作衔接的问题,不是恢复健康了就可以继续拿着以前的工资继续上岗,而更严重的疾病影响会更大,持续时间更长。

我认为最需要配置重疾险的人群为:

1、作为家庭支柱与家庭收入来源的人

2、家庭经济条件普通的年轻人

3、医疗险健康告知过不了,尝试购买重疾险来获得保障的人

现在的医疗险搭配医保可以完美解决医疗费用的问题,甚至目前的部分百万医疗险都加入了直付与垫付功能,掏不出医疗费也没关系。

老人、孩子、家庭主妇需要重疾险吗?其实有了医疗险就不必担心这类人群生病对家庭经济造成巨大影响,毕竟发动机还可以提供动力,医疗险覆盖医疗费用即可。

高收入人群需要重疾险吗?高收入人群更需要的是高端医疗的服务与医疗资源,其次是寿险。因为重疾险的保额对他们来说不一定够,即使生病也不一定会对收入造成很大影响。

总结

病可以生,但家不能垮,所以重疾险很有必要,但不是人人一定需要。

保费预算用在刀刃上,重疾险保额是关键,先把最需要重疾险的家庭成员保障做好、做足!

老人不太建议买重疾险,第一不需要,第二价格较高,要买也买带身故责任的产品,赔保费或保额。

孩子可以买,因为重疾险的保费随年纪逐年递增,越早买越便宜收益更高,若是发生理赔肯定有很大作用,另外也可以避免身体健康出现问题,导致未来长大后买不到重疾险与其他保险的困境,未雨绸缪。若是年轻时罹患重大疾病,重疾险的保险金也是孩子人生的一笔保障。

一切以预算为基础,从自身需求出发,风险本身不可控,买了不一定用的到,但最需要的人则需要100%保障。

一点点建议:医疗险必备,不需要重疾险的人群可以购买定期寿险。虽然自己生病不会影响到家庭经济,但若罹患的疾病非常严重,可能导致身故,或全残长期需要人护理照顾,低保费高保额的定期寿险可以避免家庭陷入危机。

分红水平,购买保险误区:有社保不需要商业保险


误区一:只看投保回报高不高

只冲着险种的投资回报情况或分红水平而购买保险是不正确的保险消费理念。购买保险产品应建立正确认识,应为满足自己对风险保障的需求而不仅仅为了投资回报情况及分红水平高低而购买,应该根据自己对养老、疾病、子女成长、生存、死亡、伤残等方面的风险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人身保险。

投资回报情况及分红水平高低与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公司经营状况、持有保单时间长短等诸多客观因素都有关系,投保者应始终把享有风险保障作为持有保险的根本目的,尤其不要因为投资回报率及分红水平没有达到预期而退保,从而使自己遭受不必要的退保损失。

误区二:收入稳定,不需要保险

人生风险无处不在,应做好防范抵御风险的准备,保险为大家提供了风险发生后的资金保障,保证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质量不受影响。

误区三:我有社保,不需要商业保险

社会保险的特点是低水平、广覆盖。其中社会医疗保险一般仅按一定比例赔付规定范围内的医疗费用,其余的将全部由个人承担,而商业保险的好处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社会保险的不足。

保险消费者可以在自己的预算范围内,量力购买商业保险,以确保在真的发生重大保险事故时不至于因社保的保障程度不够而使自己和家庭陷入财务危机。

误区四:别人买什么,我就买什么

对自身及家人的情况和财务状况缺乏充足了解而盲目投保,无法购买到合适的保险产品、选择适当的保额。投保者可以自行分析自己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或者参考专业人士的意见,有针对性地购买保险,以使自己和家人获得充分的保障。

误区五:看合同太麻烦,告诉我要多少钱

投保者在决定投保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保险条款,以了解将要购买的保险产品的具体保险责任范围、免责条款等,也要明确自己的告知义务和签订合同的具体流程,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可拨打公司的咨询服务电话确认,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温馨提示:个人信息一旦发生变化,需要尽快去保险公司更新保单上的个人信息,保障在真正发生保险事故时获得保险金的权利。

保险不需要多,足够保障生活就行


看过很多案例,总有人买保险瞎买,认为只要有买保险就有保障,也不认真去看看自己到底买了些什么保险,今天就来说说保险是不是买多就行了?

寿险:是死亡赔付、 不建议给孩子购买。只推荐给有经济收入的成年人购买。尤其是家庭的经济支柱。

寿险我们要清楚为什么买保险: 保险是为了避免突发状况给家庭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在整个家庭中 ,如果有人突然身故。能够给家庭造成经济损失的 ,只有有收入的成年人!

因为 ,成年人如果身故 。将意味着家庭的经济收入锐减。 导致家庭生活成本压力剧增。 (房贷车贷、孩子教育、老人赡养等费用)

而孩子如果身故。并不会影响家庭的经济收入。所以不会给家庭的经济造成负担, 因此 寿险我们只考虑给 成人买 。尤其是经济支柱!

那么考虑寿险的时候,我们重点考虑保额问题。 保额尽量大于家庭负债。如果家庭没有负债,可以从居住的城市生活成本考虑、1线城市建议100万起。2线城市50万起。

剩下的问题是 寿险买多久 。 多数人的还房贷时间是30年 大约到60岁左右。此时也已经退休。房贷也已经还清。 孩子已经成人有自主能力。父多以仙去。

所以60岁以后,如果身故,家庭也不会有大的经济风险。 那么理性的选择 ,我们的寿险建议买到60岁左右。 如果经济条件后期好转,我们可以选择终身寿险。 因为人固有一死。买终身寿险 也是为了给孩子留一笔遗产。 对于普通家庭不建议购买终身寿险。 以目前的通货膨胀来看 ,怎么也得留100万遗产把。 (30岁男性 保到60岁 100万保额寿险,年缴费2900左右 ,缴费20年;可100万的终身寿险要1.3万左右。)

然后是重疾险 :很多人将重疾险和医疗险混为一谈。 其实重疾和医疗各有侧重。医疗险是为了解决医疗费用 。而重疾险是为了解决重疾后的康复费用。人在患有重疾后,短时间内是无法工作的。那么面临他的将会是,经济收入终止。 高额的药品、康复器械、疗养等费用。此时还需要有人贴身照顾(此部分的费用保险都无法报销)。 所以如果我们有一款重疾险,可以一次性赔付 XX万 。就可以用这笔钱来支付这笔费用。(很多人有钱治病,却没钱养病) 简单的理解,医疗险是有钱治病 。重疾险是有钱养病

我们常说的重疾险是确诊给付,其实是并不严谨 。我国对重疾的赔付标准有统一的规定。是需要疾病达到一定的程度才可以称之为重疾。(很多人都说,我这都心脏搭桥了~怎么不是重疾!保险为啥不赔!保险是骗人的! 然而国家法律规定的是,达到重疾需要开胸手术,所以重疾确诊给付的说法并不严谨)

购买重疾险时,很多人都是承保终身,但这更适合家庭经济条件优越,保费压力小的家庭 。理性的选择,我们的重疾可以买到70岁。 因为人在70岁以后,会因为身体衰老,机能下降,很难达到重疾的赔付标准。

重疾险是所有保障中最贵的,给一个参考保费:30岁男性 保70岁 30年缴 50万保额 年缴保费2600左右 。 如果是保障终身4400左右 。

再来说医疗险 :医疗险是人人必备的。 目前主流的保障是300万的住院医疗险(如果你的代理人没介绍过此类产品给你,很有可能他是个资历尚浅的代理人) 。此类产品市场上不下8种 。竞争很激烈 。 因为医疗险的赔付率很高,所以目前市场上没有此类产品可以保证续保。那在我们考虑医疗险时,重点选择市场规模大的产品 。因为市场规模越大,他的抗风险能力越高。卖的也就越久。 此类产品是由“首富”公司率先推出的。目前市场占有率也是最大的。

此类产品有1万元的免赔额(只有住院费用超过1万才给赔付。1万以下的部分不赔) 因此我们需要补充一个能够保障1万元的住院医疗险来补充这个免赔额。这样我们就能做到 不论住院花多少钱,都可以拿到理赔了 。因此医疗险推荐2款产品 相互补充 ; 另:300万的医疗险会根据年龄上涨保费增加。以整数5年增加,每次增加的保费我们都可以轻易承受 无需多虑 。

最后是意外险了 ,意外险的主要责任是 意外伤残。 如果遭受了意外伤害,根据伤残等级领取保险金额 。 这个最好理解,也没什么可说的 。给个参考费率:198元/年50万保额。

文章来源:http://m.bx010.com/b/15305.html

上一篇:保险知识,我们不是买保险

下一篇:保险知识,保险公司制度逾期结案利息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