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对理财有抵触情绪?分红保险退保损失不小

2021-05-15
友邦有保险理财规划

在日常工作中,理财经理们经常遇到对理财特别反感的客户。那天,一个网点大堂经理向一位前来存款的女客户推荐正在发售的银行理财产品,这位客户听后,立刻嗓门就高了起来:“不要跟我说理财,我一听就烦。”吓得大堂经理再也没敢说话。后来这位客户也感觉有点不好意思,解释说以前在某银行买过理财产品,不但没赚钱,还亏了本,所以刚才态度不太好。最终这位客户没有购买理财产品,将资金存成了存款。

对理财产品不认可的原因,主要有这么几种情况:一是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理财产品;二是听亲戚朋友或者别人说理财不好,理财产品不能买;三是自己以前买过理财,但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甚至亏本等。

第一种:闲钱只存银行

对于一个新生事物,任何人都有认知的过程。但不能因为自己不懂就不去了解。

理财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的生活和财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13年的通胀率是2.6%,只比目前的1年期银行基准存款利率3%低0.4个百分点。如果不理财,不将自己的资金好好进行打理,如只存在1年期存款中,通胀就几乎会将存款收益全部侵蚀掉。如果购买同样期限的银行理财产品,不但能够抵销通胀的侵蚀,而且还能够获得额外的收入。目前1年期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基本上都在5%左右,扣除通胀影响,还能剩下2.4%左右的收益。

建议没有接触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了解一下理财业务,并及时做好规划,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惬意、自由。

第二种:听别人说理财产品不能买

亲朋好友说理财不好,并不一定是真实或客观的,可能有其特定的原因。也许他们也没有接触过理财,也是听别人说理财不好,也没有体验或核实,或他们购买了不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出现了不如意的结果,或购买理财产品后,市场出现了系统风险,致使收益极差甚至出现亏损等。

不能因为别人说不好,就信以为真,坚决不碰理财。目前市场上的理财产品非常多,并不适合所有的人,而且我们通常所说的理财,并不是只购买某一款理财产品,而是产品组合或资产配置。就是考虑到有的产品可能会出现收益不佳甚至亏损的情况,但整个组合的产品不可能都出现问题。所要追求的是资产组合的整体收益,取得平均投资理财收益率。

国内资本市场经过2005~2007年的“超常规”快速增长后,从2007年10月起急转直下,仅1年左右的时间,上证指数就从最高点的6124点下降到1664点,下跌幅度达73%。目前,虽然已经过去了长达六七年的时间,但上证指数仍在2000点左右挣扎。许多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的理财产品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以基金为例,在2005~2007年,几乎达到了全民谈基、买基的地步,收益翻番甚至翻几番都是很轻松的事情,但后来受市场大环境影响,许多基金不但将过去几年的收益吞噬掉,还出现了严重的亏损,许多基金都亏损达到50%以上,有的基金净值甚至跌到了0.5元以下。

出现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是市场下跌,而根本原因则是“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啸。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无人会“幸免于难”,正所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但许多没有购买过基金的人,却从此给基金扣上了“骗人”“忽悠”“不好”的帽子,不管市场如何、基金收益如何,都会“谈基色变”,再也不碰基金。事实上,基金作为一种专家理财方式,是老百姓投资理财的好帮手。2013年,482只可比主动管理偏股型基金全年平均收益率为16.31%,而同期大盘涨跌幅为-6.75%,具体来看,336只可比普通股票型基金全年平均业绩为17.28%,146只可比的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业绩为14.06%,分别跑赢同期大盘24.05个和20.81个百分点。

第三种:买过理财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有一个俗语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通常这是贬义的。但遗憾的是,很多人却还是常常陷入这一境地而不能自拔。我们常说,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这表明,任何投资理财都是有风险的,高风险伴随着高收益。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进行投资了,这样不但难以使资金保值增值,而且也很难实现我们的购房、子女教育、退休等刚性理财目标。

不同的产品具有不同的特性,适合不同的人群,而且面临多种风险,如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一旦出现这些风险中的一种或者几种,都有可能使自己的投资理财行为面临收益降低甚至本金亏损的风险。如因为遇到全球金融海啸而出现大范围亏损状况,却不能否认基金仍然是比较好的投资理财方式,特别是在国内投资理财工具少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将基金亏损的责任全部归于基金这一已经被成熟金融市场证实是非常好的理财工具本身,无疑是对基金的“不公平”。

保险可能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不被人们认可的理财产品。客观的说,保险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但有的人可能因为种种原因不再认可保险,甚至极端厌恶保险。据了解,不少人之所以不认可保险,主要是不了解保险,没有真正认识到保险的重要性,其中有些人可能受过保险的直接伤害。

笔者与一位私人银行客户签约,在交流的过程中提到了保险,这位客户一听便非常坚决地说自己再也不会购买保险了,因为已经被保险伤透了心。通过询问了解到,这位客户的夫人几年前曾经购买过某公司一款分红型保险,保费5万元,后来由于急用钱,便退了出来,没想到拿到手的保费还不到4万元,客户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并下定决心从此再也不信保险。

对此,笔者帮助他分析了这款保险的基本情况,以及除了保险公司和保险营销员在销售保险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当之处外,他本人所应承担的责任,并结合几个典型的案例,向他介绍了保险的真实面目和重要性。提到了通过保险、信托等工具进行税务规划、资产传承等方面的问题,而这些正是他最近几年正在考虑解决的问题。最后,客户不但不再对保险持反对态度,反而对保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表示要购买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

不能因为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理财,或别人说理财产品不好,或以前购买的理财产品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等,就从此再也看不上理财,对理财再也不感冒。正确的做法是认真分析这些原因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理财有一个全新、正确的认识。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收入、支出、理财目标等,认真了解各大类产品和具体产品的特点、优势,结合市场情况,做好自己的投资理财规划。

文章来源:http://m.bx010.com/b/45792.html

上一篇:想买分红险 哪家好?

下一篇:重疾险买几份赔几份?不是骗人的吧?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