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养老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

2021-05-06
商业养老保险发展规划

从目前国内情况来看,企业年金仅有部分效益好的企业员工能够享有,而大部分人仍只能依靠保障水平较低的社会保险养老,因此,专家建议,为了退休后能过上一份有质量的晚年生活,我们应及早筹划个人商业养老保险。

保险专家表示,投保养老险越早越好,因为保费与投保年龄成正比,且在红利的积累上也更合算。根据个人经济能力和发展周期等因素,一般30岁左右投保养老险比较合适。同时专家建议,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所获得的补充养老金占未来所有养老费用的20%—40%为宜。

目前,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固定利率的传统型养老险,根据保监会规定,目前预定利率最高为2.5%;另一种是分红型的养老险,即养老险金的多少和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有一定关系。

专家建议,在目前低利率时代,可以选择分红或万能型的保险产品,这类产品适合对长期利率看涨、对通货膨胀因素特别敏感的人群。

同时,养老险缴纳期限越短,缴纳的保费总额越少。因此,专家认为,如果经济宽裕,缩短缴费期限是较为经济的。目前保险公司在开发养老险时除了一次趸缴外,还提供3年缴、5年缴等短期缴费方式,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做出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养老保险主要是用于退休后的日常开支,对老年人来说,医疗保健费用才是真正的大风险开销。我国目前的医保体系是“保而不包”,因此在投保养老保险时,最好同时安排好医疗保障保险。具体来说,每年的养老储蓄类保费支出不要超过目前年收入的8%—10%,养老疾病保障类保费支出不要超过目前年收入的5%。

相关知识

养老保障,浙江应率先建立起“三支柱”式养老保障制度体系


前不久,《新老年法》草案出炉,对于子女须“常回家看看”的要求被写入草案。“空巢老人”这一日益庞大的群体再度得到社会关注。在此间召开的浙江省“两会”上,浙江省政协委员王元恒建议,浙江应率先建立起“三支柱”式养老保障制度体系。

王元恒说,从1999年开始中国已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但在此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各项配套的社会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尤其是国家福利投入始终没有真正同步上升。

王元恒告诉记者,目前中国还没有建立起国家层面的养老保障制度统筹局面,绝大部分还是市县级统筹,养老保障制度的“适用性”和“便携性”差,有关养老保险具体的改革方案、政策制度和基金的调剂等问题都是由地方政府决定,而各地在缴费和待遇标准等具体政策方面千差万别,养老基金难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剂。

但王元恒认为,浙江省的经济比较发达,养老金积累已达几百亿元,建立省级统筹的养老保障制度体系还是完全可行的。所以在此次省“两会”上,他提出了这个建议。对于这套制度具体该如何建立,王元恒也有许多自己的想法,其中的“三支柱”养老模式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三支柱”指的是国民养老金制度、个人账户养老金与商业养老保险。具体的做法可以这样解释:首先,通过国民养老金制度,构筑一个普惠的保障底线,资金通过政府强制性的收费或社会保障税等形式筹集,保障所有老年人最低收入水平。

其次通过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促进国民收入在一生内的平衡,将现行个人账户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剥离出来,和职业年金一起组成第二层次,为退休后的生活提供保障,使其逐步成为保障大多数劳动者退休收入的主体。

最后,则是通过商业保险制度,提高多元化的养老保障服务。这是自愿性的商业养老保险,它是前两个层次的补充,目的是满足不同收入阶层养老的需求。

专家建议养老投资稳健为主


在中国,老年人口到2050年预计将达到4.3亿,占总人口超过30%。老龄化人口加剧,养老问题更加值得我们正视。养老问题提前做好规划,什么样的理财方式,才能为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更坚实的经济基础?养老保险如何选择呢?

社保养老是基础

近来,有很多网友因受“延迟退休”或“双轨制”传闻的刺激,表示“不再缴纳社会保险费”并且提出要“退保”,勇敢地提出要自己存钱养老。对此,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唐钧认为,存款利率跑不过CPI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储蓄养老对大多数人来说行不通。“社会保险保障的是基本生活水平,也就是说,到领取时,是要根据当时的基本生活水平来进行调整的。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已经连续8年进行了调整就是一例证。虽然大家对调整后的标准仍然不满意,但毕竟进行了调整。所以,合理的计划是首先要参加社会保险,这是保底的;然后有余力再买商业保险,这属于锦上添花。”唐钧说。目前,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以负担大约1/3的养老费用。所以,人们养老所需的资金并不需要纯粹靠个人通过理财“赚来”。不管如何进行养老理财,一定要缴纳社保。

保险为养老提质

如果要想获得质量更高的养老保险保障,购买商业养老险十分必要。

专家指出,和其他投资理财工具相比,养老保险虽然回报不算太高,但总体比较稳定可靠。而且,养老保险有强制储蓄和复利滚动的功能,是一项长期的理财计划,储备时间越久,理财效果越佳,与“养老目标”较为匹配。

养老理财稳健为宜

“养老理财与普通理财不同,保本、安全是最关键的要素。无论投资风格多激进,在做这类投资时都应该趋于稳健。”目前市场上可供投资者选择的养老理财产品不少,且并不限于目前市场上打着“养老”概念的产品。“保险、银行理财产品、基金和贵金属定投都是可以选择的投资工具。”

专家分析指出,在众多的产品中,各类商业养老保险由于兼具保障功能和一定的豁免功能,除了可以给投资者提供未来的养老资金补充,还可以提供保障,因此仍是各类产品中的首选。“尤其是在未来税延养老险推出后,由于采取"税基递延"型模式,在领取时可以节省不少交税金额,这类产品相信比较具有吸引力。”

此外,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建议。对于年龄较大的投资者,在做养老理财规划的时候,应该重点关注投资的安全性。不建议进行股票等风险较大的投资。可以投资一些中长期国债和存款,如果要投资基金,则建议做一些纯债基金。银行理财产品可以作为一部分资金的流动性管理工具成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

对于年纪相对较轻的人群,如果感觉自身的保障不足,可以重点考虑投资一些侧重保障的商业保险,能同时提供未来的养老金补充和现时的保障。其余的部分,则和那些保障较为充分的投资者一样,通过多样化的资产组合来实现养老金规划。

养老投资小贴士

1、投资者可以适当降低流动性要求,通过长期、稳健的理财服务来跑赢通胀,保障退休之后生活需求。

2、为保证养老金的安全,建议投资者在购买养老理财产品时,最好选择资金投向于票据、债券、债券回购等低风险资产的产品。

3、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时,分红型养老险是不错的选择。因为与其他养老险相比,分红型养老险的投保人在保险到期时,不仅能够按期领取固定的返还金额,还能额外领取分红,收益相对更高。

4、部分银行提供的贵金属定投(如黄金定投)计划,贵在持之以恒,也即投资的长期性。目前看,相对波动较大的股票投资,大宗商品的保值功能更强,抵御通胀的能力略胜一筹。

养老保险:专家建议可选择分红险


近几年老龄化人口的加剧,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2.5%,而且老年人口年均增加800万人。老人的空巢现象普遍出现。养老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如何选择养老保险,怎样规划未来的生活,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正视的问题。

面对“未富先老”和情势严峻的老龄化问题,作为70后、80后现在需要尽早规划未来的生活。

未来一个人要准备多少钱才够养老?一般说来,养老的费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日常开支,二是医疗费支出。究竟准备多少钱才够养老呢?国际上常用的计算方法是:通过目前年龄、估计退休年龄、退休后再生活年数、现在每月基本消费、每年物价上涨率、年利率等因素来计算。

30-40岁人群是养老险主要购买群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养老险对于很多人来说,最主要是能给自己的晚年带来一定的经济支持。某大型国有寿险公司的销售人员说,目前30-40岁的人群是购买养老险的主要人群,也是保险销售人员最愿意推销的人群。这类人一般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并且正处于事业的发展或巅峰期,身体健康,比较容易审批通过。

据该销售人员介绍,相对来说,50岁以上的人申办养老险的人数就相对较少了。一是对于购买者来说,要缴交更多的保费,另一方面,对于保险公司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于健康的隐患也会增加,风险相应加大,承保压力也会相应增加。对于想让自己在老年时有较多经济来源的话,建议可提前购买。

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可用来“压仓”

商业养老保险毫无疑问是坚实的基础,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

首先,长期稳健的收益和较低的投资风险是商业养老保险最核心的优势。

其次,通过复利滚存计算收益的养老保险产品,储备时间越久,效果越佳,‘复利的魔力’能得到明显的体现。

第三,养老保险产品操作简单,无需打理,同时能做到专款专用,避免资金使用的不确定性。此外,终身领取型的养老保险能够让人活得越久,领得越多,可以部分缓解长寿带来的经济压力,这一特点是其他任何理财工具都无法实现的。

养老保险可选择分红型产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家寿险公司推出的各类险种都有一个周期性,比如一款保险,一段时间后一般会推出新的产品来替代,而新推出的保险很多会加入现在最受欢迎的分红功能,养老险也不例外。据业内人士介绍,与普通的养老险相比,分红型养老险投保人除了到规定年龄后每年能领到固定的返还金外,还能额外领取一笔分红,无形中收益更高。

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的养老险一般是规定5或10年内每年交给保险公司一定数额的钱,然后等到规定的年龄后就可以开始享受每年一定数额的返还。比如某家大型国有寿险公司卖的一款分红型养老险,按时交纳保险后,到相应年龄后每年可领取6000元的固定返还,另外还可以再领到至少2000元/年的分红。

保险保障作为退休财务规划中‘防守策略’的执行者,建议大家利用保险合理规划家庭财务,提供家庭未来退休生活所需的财务准备,并为家人构筑一道保障后防线,以协助应对潜在的财务风险。”

什么阶段开始规划养老问题比较合适呢?

养老储备应当尽早规划,越早投入,收益越高。数字可以说明,比如30岁的韩先生拟购买保险作为养老规划,供选方案有2个,一是从现在就开始,每年投资6000元,投资期限为10年;二是10年后开始投资,每年的投资额和投资期限均相同。以投资年回报率为5% 进行计算,可以发现,到其65 岁时,积累资金分别是 26.8万元和16.4万元,差额有10万元之多。

可见,想要储备足够的养老资金,最好还是能够及早开始准备,最迟不要超过45岁,否则很可能就有些迟了,不能充分利用时间的积累优势。

专家建议 养老规划可选分红险


很多孩子都不在父母身边,老年人空巢现象普遍产生,使得老人的意外和健康风险相对较高。由于年龄和健康条件的限制,适合老年人的保险产品很少,有些年轻人为了让父母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更加有规划,养老分红险成为了他们必须的保障。

养老规划可选分红险。空巢期家庭的老年人,一般对于健康问题都比较关注,但目前多数保险公司的重疾险都有年龄限制,超过60岁基本上无法购买重疾保险,即使部分保险公司的投保年龄可以到65岁,但也可能因被保险人体检不过关、或者价格比较高,而无法买到满意的保险。因此对老年人而言,这方面的保障可通过对养老资产增值来达到相同的效果。

分红险是保险公司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将上一会计年度该类分红保险的可分配盈余,按一定比例、以现金红利或增值红利的方式分配给客户的一种人寿保险,但每年的分红具有不确定性,红利部分没有收益保证。

与传统寿险相比,分红险不仅同样有传统险种的特点,而且增加了诱人的分红功能。由于分红险本身的保障部分已经内含了一定的收益率,大约在2%-2.3%,若分红部分能达到2%左右,年收益约能超过4%。

当然,如果消费者过于看重红利部分,那么在如今这样一个低利率环境下,而且股票市场也相当疲软,此时分红险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在目前情况下保险公司的总体投资收益率也不尽如人意,年度分红水平不会太理想。

长期投资 贵在坚持

分红险作为中长期理财方式,意味着投资期间将跨越牛熊市,以保险公司相对稳健的经营风格,可以为投保人带来较为可观的预期收益。购买分红险产品不仅具备良好的资金积累和增值能力,更有助于培养人们养成长期理财的良好习惯。尤其是对于目前没有足够储蓄或未养成良好储蓄习惯的人。

兼顾保障 理性购买

众所周知,社保作为我们的基础保障,依然是处于“保而不包”的状态,住院医疗保险中自费项目、部分门诊费用、误工损失等社会保险都不予报销,那么,这时候选购一份分红保险作为主险为家庭支柱成员投保,附加重大疾病保险和费用补偿型的住院医疗等附加形保险产品,在充分享受分红型保险带来的稳健收益的同时,也为家庭成员提供系列保障,克服单一投保分红险保障不足的问题。

其次,客户购买分红保险本质上是享受保险保障,同时享受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分红。许多保户就将购买期限较短的分红险来代替定期存款,把所有的钱都投到分红险上。殊不知,这很容易埋下隐患,一旦急需资金,保户只能以退保的方式撤消保单,而退保所带来的损失相对较大,绝不只是银行里的一点点利息。专家建议投资者不要将分红险当成储蓄,应该当成保险保障,为了资金安全使用,不要一次性做太大的投入,要理性购买。

按需投保,理财兼顾

分红险一般适合个人经济状况良好、长期收入稳定并且想为未来较远的某一时间点提前做准备的投保人,尤其适合年轻且需要保障期限长的投保人。保险解决的是一生的事情,分红保险并非为了赚钱,其目的是为了抵御未来的通货膨胀。

其次,大多数分红险对投保人没有限制,但对保险受益人却有年龄等方面的限制,这其中,少儿和老人不太适宜购买分红险。老人抗风险能力低,更需要保障,老人买保险而让子女受益,不符合一般家庭理财的需要;某些品种的少儿险投保人是孩子,但受益人却是父母,父母们以为这样就为自己的孩子买了一份未来的保障,但是实际上,父母们出现意外的时候,孩子得不到足够的保障;孩子出现意外的时候,父母的得到赔偿也无济于事。因此,购买分红险要切记按需投保。

合理配置,组合投资

分红险作为一款兼具投资、储蓄和保障的新型寿险理财产品,近年在投资环境影响下受到部分投保人的青睐,但归根到底来说,在本质上分红保险产品还是一款保险产品,所以投资者在家庭资产配置中需要理性对待,不能在家庭资产中配置过多。

专家提醒广大老年朋友:在养老保险的选择上,应选择有稳定性和持续性的产品,即到退休年龄就能保证每年可以固定领取的年金,并且确保活多久领多久。带有分红性质的终身年金产品也是不错的选择。

消费养老,消费养老模式开辟养老资金新渠道 或成养老金来源“第四支柱”


3月4日讯:作为“互联网+”的一种创新养老金融模式,“消费养老”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实际上,该模式已在天津、山东、四川等多个省市进行试点。

所谓“消费养老”,是商家在销售商品过程完成后,按照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以奖励积分的名义返还给消费者,这部分资金将会自动划拨到个人养老金专用账户上。该账号由保险公司提供增值和保值服务,直到消费者步入老年时即可拿到一笔可观的养老金。

“这就意味着,买一袋米、吃一顿饭所积攒的消费积分,将为你未来的养老提供资金保障。”全国政协委员柯希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我国目前现有的养老保障体系中,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构成了我国养老保险资金来源的三大支柱。消费养老模式是对我国现行养老模式的有益补充,其最主要的意义就是开辟了养老资金来源的新渠道,这种模式或将成为我国养老金来源的“第四支柱”。

将日常消费资本化,作为养老的资金来源,是一种有价值的商业模式创新,但也恰恰因为其起步不久,缺乏科学和规范的管理,尚存在很多的风险与不足。柯希平举例说,有些运营商与银行、保险公司合作,将消费者通过消费获得的企业返利兑现养老金计入个人商业保险账户,转换成金融理财产品,通过“本金+复利”实现保值增值,但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缺乏控制,消费者权益很难保证。诸如此类的乱象,很可能让运营商陷入违法私募基金的泥潭。

在他看来,企业的返利如何进行合理积分、公平计算?如何将返利资金公开转移?如何选择托管机构?这些都是建立消费养老模式需要探讨的问题,同时,应如何监管从而避免“消费养老”变了味道。

“消费养老”产生的权益基金无论是购买商业保险产品,还是直接做成公募私募基金,都无法做到“钱权分离、资产独立”,更无法做到管理成本透明、信息披露充分,而这些恰恰是信托管理机制解决的问题。”

“如果将‘消费养老’这种非合格计划像管理企业年金一样,建立相互制约的信托管理机制,由专业的养老金管理公司合格管理,可以有效管控风险,保证实现受益人利益最大化的。”柯希平说。

此外,他还建议设立消费养老基金管理的准入门槛。只有在市场上有养老金管理能力和水平,有良好声誉并值得依赖,经审查有能力参与消费养老基金管理的相关企业才能纳入合格计划管理体系中来,以此控制可能出现的管理风险和道德风险。

“政府部门特别是民政、人社、财政、老龄委等职能部门,应该对目前已经按照合格计划进行管理的消费养老运营企业采取积极扶持鼓励的态度,对那些不能按照合格计划开展消费养老的企业,应明确对其进行监管,并对参与其中的社会消费群体进行风险提示。”柯希平郑重强调,绝不能再发生假借消费养老的名义而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事情,并由此遏止整个消费养老事业的正常开展。

人社部,如何推进三种养老保险接续 专家建议打破养老金双轨制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稳慎研究实施推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对养老保险进行顶层设计的综合改革方案是人社部当前的重点工作。这是25日从人社部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完善养老保险以增强公平性

完善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以增强公平性、适用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养老保险制度顶层设计是从整体上来完善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制度长期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以增强公平性、适用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作为重点。人社部在制度层面上对相关的问题作出规范和完善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当前的一个重点工作,该部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进一步予以研究和论证。

稳慎决策推迟退休年龄

具体实施时间要视人口结构变化、就业状况和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要求来确定。

对于与此相关的推迟退休年龄问题,尹成基表示,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政策,要根据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就业的状况和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要求来综合平衡,确定什么时候实施这样的政策。

尹成基表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一直在密切关注社会有关方面专家的意见和社会各界对这个问题的反映。“对这个问题作出决策,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还要有严格的程序,而且要关注社会不同层面人群的关切,稳慎地进行决策。”尹成基说。

正调研论证养老金入市

养老金的保值增值要安全第一,通过投资规避相应风险。

关于养老金入市问题,尹成基表示,人社部已就此开展调研论证,进一步研究制定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和保值增值办法。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有多种渠道,养老金不只是入市这一个概念,它有其他更多能获得稳定收益的投资渠道。养老金当然会有一部分进入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只是养老金投资的一个方面,养老金的保值增值,人社部强调要以安全为第一,通过投资规避相应风险,实现保值增值,这是最终目标。

推进三种养老保险接续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正在进行整合,人社部将积极推进整合工作。

去年底人社部对城镇职工养老险、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险的接续转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后两项在去年实现了制度上全面覆盖。尹成基称,目前人社部正在根据征求的意见修改和完善这个办法,尽快发布实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政策,推进合并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在人社部正在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整合,一些地方已经把这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在制度上体现了城乡居民的公平性,要打破城乡制度的二元差异。人社部后续还要积极推进这两项制度的整合工作。

专家观点

尽快打破养老金双轨制

中央财经大学社保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教授表示,我国就业局势大致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基本维持在4%左右较低的水平,无论是否推迟退休年龄,对于有二次就业意愿的退休者,以及医生、工程师等稀缺专家型人才都很难改变其继续就业的现状。预计推迟退休年龄,对于整体就业形势,并不会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退休年龄都没有调整过,人均寿命则不断增长,养老金标准又在逐年增加,基金支出存在一定压力。为了基金的可持续发展,推迟退休年龄确实相对重要一些。

褚福灵建议推迟退休年龄应该小步慢走,例如用10年左右时间才延长一两岁。有关部门也可考虑对推迟退休年龄采取完全自愿的选择,这样可让公众自选对自己更有利、更符合实际的方式。

由于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间退休的双轨制问题,使得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水平要高于企业。如果推迟退休年龄,也要配合养老金双轨制的并轨。有关部门在制定养老保险改革整体顶层设计综合性改革方案时,应予以充分考虑。我国应该依照社会保险法等相关规定,加快推进养老金双轨制的并轨速度。

保险就是人们不可或缺的部分,保险的强大保障作用,之于人们,不仅仅可以当人们受到损失时,偿还人们的经济,还可以对人们的生命财产起到强大的补偿作用。养老保险对于人们的意义就是在当人们年迈退休在家时,生活能够获得一份保障,减少子女的生活负担。

专家建议,新婚保险,三步完成


火红5月,许多新人选择在这个季节操办婚礼。然而绝大多数新婚夫妻没有留意到结婚前后也有些潜在风险,而一旦在喜事期间发生意外,不但影响到气氛和心情,也可能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对此,记者从****理财网网保险业内人士处了解到,当前市面上已经有关于新婚保险的系列保险产品。

第一步·婚庆险

保障范围广 事无巨细

婚宴责任险是专门针对结婚喜宴的各种潜在风险提供保障的险种,也是较常见的结婚保险,保费不过一二百元,保障的范围却十分细致,例如可以提供新人或赴宴亲友对酒店设备如地毯、餐具等不慎损坏等情况的保障。

相对于婚宴险,近两年一些大城市的婚庆协会或者公司与一些财产险公司联合推出保障范围更大、条款也更为细致的婚庆责任险。婚庆险可对婚礼中的大部分意外事件进行理赔,如婚车迟到、司仪迟到、化妆品导致新娘过敏、婚礼照片出错、赴宴来宾食物中毒以及人身意外伤害等,新人都可以直接从保险公司获得约定的理赔金。

Tips:通常情况下婚庆公司会拿出每单婚礼服务总费用的3%用来购买婚庆责任险。****理财网网保险专家建议,新人在选择婚庆公司时,应该先询问该公司是否已经投保了相关的婚庆责任险。

第二步·意外险

蜜月旅行需自购

婚宴之后便是二人时光的蜜月旅行。而新婚夫妇若是跟团旅游的话,会有一份旅行社责任险,但它只保障旅途中因旅行社责任而引起的意外事故,也就是说假如该意外不是因旅行社责任造成的,而是新人自己或任何第三方造成的,比如个人吃坏东西生病了或者私自离团遇到意外等等,这些都不在旅行社责任险的赔偿范围内。而假使是自助旅游的话,旅途中所有的风险损失都需要自己承担,所以假使再单独买一份旅行意外险,就可以保障甜蜜的幸福之旅。

Tips:许多新婚夫妇的蜜月之行喜欢出国游,保险专家建议,作此打算的新人最好选择带有全球紧急救援的境外旅行险,假使还要玩一些风险较高的项目,如滑雪、蹦极等,则需要事先挑选含有这些项目保障的旅行险产品。

第三步·联合寿险

爱情“保障”

蜜月之后便是长相厮守。面对新人爱情“保障”的需求,精明的保险公司开发了“联合人寿计划”。所谓联合寿险是指夫妻俩只需要购买一份保单,共同支付保费,就可以双双成为被保险人,同时两人都有受益权。这其中的部分险种不仅具备两全或终身的人寿保障,还可以获得银婚纪念祝贺金等额外保险利益。

Tips:除了爱情“保障”的需求之外,结婚前后的小夫妻共同作出的第一个决定往往是通过银行按揭购买新房。****理财网网保险专家建议,这类新婚或者即将准备结婚家庭可选择保额适当的寿险。寿险保额则应该与房贷金额相同,如贷款五十万元,保额也应该是五十万元,并且寿险保障应给予主贷款人,这样才能确保万一发生风险后另一方还能继续还贷。

养老金,无论是强制性的第一支柱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养老金第三支柱?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发展,三支柱模式成为各国养老金体系改革的共同趋势:第一支柱政府兜底的公共养老金;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个人税延养老金,自愿参加。对于中国来说,近年来基本养老金面对的诸多挑战让人们对养老金持续发展非常关注。

如何避免“人活着,钱没了”的长寿风险?8日,多位业内专家在“基金服务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专题研讨会”上呼吁,我国需要设计合理的养老金第三支柱。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介绍,总体上看,在我国三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中,第一支柱一枝独大;第二支柱是短板;第三支柱尚未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支柱负担非常重。金维刚说,目前人们对于养老金待遇的需求还是不断增长的。

但绝大多数退休人员除了基本养老金,是没有年金等补充养老保险的,再加上我国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发展迟缓,所以导致退休人员只能依赖于第一支柱。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认为,在“单位+个人”分担的缴费机制下【上海洗牙能用医保卡】,中国养老金体系改革最新消息养老金第三支柱是什么,还是自愿性的第二支柱,都无法对全体国民提供足够有效的养老保障。

洪磊表示,长期以来,我国居民家庭持有金融资产以银行存款为主,专门用于养老的资产占比不足5%。上述资产结构带来两类金融配置扭曲,一是家庭部门缺少规范化、专业化养老资产配置渠道;二是金融体系将居民储蓄向实体投资转化的功能严重不足,尤其缺少有效的长期资本形成机制。“从居民储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看,建设第三支柱养老金是改善家庭资产配置、推动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途径。”洪磊说。

专家认为,在第三支柱的顶层设计过程中,无论是政策制定者、金融产品提供者还是具体监管部门,都要有历史责任的情怀和敢于担当的胸襟,排除部门利益的掣肘,从社会福利最大化出发推动养老第三支柱的发展。在洪磊看来,应当搭建一个无歧视的、有税收优惠激励的个人账户平台,充分尊重个人选择权,推动各类养老金融产品在公平的税优激励和个人选择权约束下充分竞争,最终通过具体的投资组合,让每个人的风险与收益得到恰当权衡,符合个体的生命周期需求。

那么第三支柱应该怎样建立?金维刚建议:第一,建立个人养老金制度需要政府大力地支持和推动;第二,适当调整养老保障三支柱的结构比重;第三,建立相应的监管体系,需要人社部门、金融监管部门、税务部门共同参与、协调配合;第四,在市场准入和管理方面,应当坚持公平原则,允许各类金融机构参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董克用表示,第三支柱应有三大特点,一是政府强有力的税收递延的激励;二是以账户为核心的基础制度设计;三是多渠道投资促进基金保值增值。嘉实基金总经理赵学军认为,应打破现行养老观念,构筑三支柱养老体系,让个人对自身养老承担更重要的责任。

文章来源:http://m.bx010.com/b/44383.html

上一篇:储备教育金的多种方法

下一篇:保险知识汇总,寿险保单失效后如何办理复效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