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选择绝非易事 五大禁忌务必记牢_保险知识

2020-04-20
保险规划选择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理念的更新,保险与人们工作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投保的人也越来越多。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种趋势不仅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同时也代表了百姓的理财观念发生着变化。为了保证投保人的切身利益,广大消费者在投保时应做到五忌:

一忌从众心理。有的人投保时总爱随大流,人家买什么险种自己就跟着买什么险种,别人选择多少保额自己就选择多少保额。其实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以他人为样板来决定自己投保,往往是该保的没保,该保足的没保足,如此就失去了保险的意义。最好的办法是到保险公司咨询相关专业人士,让对方从专业角度进行有针对的设计,从而为自己和家人寻求一份经济保障。

二忌盲目心理。参加保险须有的放矢,不能凭脑瓜一热,拿进篮子就是菜。比如现在逐步升温的家庭财产保险,对于日渐殷实的许多家庭来说,确有投保的必要,它可以使个人的财产有一定的保障。但前提必须是可保财产,诸如家中的古董、字画、邮票等就不能入保,因为这些属于不可保财产。所以,假如盲目投保,必然影响自身利益。

三忌侥幸心理。有的人在参加一年期保险到期后,看到投保的财产和人都没出事,自己也没有获得经济益处,就觉得“吃亏”、“不合算”,从而产生了今后出事恐怕也轮不着自己的侥幸心理,因而不再续保。而保险恰恰是承保那万一发生的灾害事故的,这万分之一的风险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损失,千万大意不得。

四忌获利心理。客观地看,如今在机动车保险中私家车数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值得关注的是,一些私家车主由于是自费投保,被保险车辆也属于自家财产,因而挖空心思地把所有的车辆损失都转移到保险公司,希望能得到保险赔偿,个人从中获利。可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一是保险条款清晰地界定了责任范围和除外责任,只有符合条件的才能办理赔偿,否则就只能自己承担;二是获得保赔偿要由被保险人提供真实事故原因、损失清单、现场证据和有关部门的证明等,事故的第一现场要有保险专业人员查勘,保险公司内部有一整套接报案、立案、查勘、定损、审核、复核、核赔的科学程序,形成了辨别赔案真伪的科学体系,想蒙混过关绝非易事。

五忌骗保心理。投保后最大利益就是使自己产生一种安全感,将日后灾害事故造成的损失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从而解除自身的后顾之忧,但决不是投保就可以产生高于保费数百倍的利益,毕竟不发生灾害事故才是投保人的共同心愿。但有个别人投保就为了想得到一笔数目可观的赔款,为此甚至不惜弄虚作假,铤而走险,骗取赔款,结果不仅得不到赔款,反而触犯法律受到相应制裁,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买保险看似简单,其实也是一门不小的学问,买保险前应做足功课,找到自身需求、选择侧重点、读懂条款、货比三家、进行适当的组合。保险本身是好的,如果能根据自身的需求选对产品,保障才会发挥最大的作用。如果买保险前可以注意到上述五大事项,相信可以很容易买到合适的保险产品。

延伸阅读

保险信息网揭开购买保险的五大禁忌


保险信息网是提供保险相关信息的网站,提供社会保险、养老保险、生育保险、教育保险、投资型保险、财产保险等保险信息。及时提供保险资讯,为大家提供保险信息获取平台。更全面、详细的了解保险的作用,保险的价值等。登录保险信息网,可以获得有关购买保险的知识、妙招。下面,就为您揭开购买保险的五大禁忌。

一忌从众心理

有的人投保时总爱随大流,人家买什么险种自己就跟着买什么险种,别人选择多少保额自己就选择多少保额,总认为一旦发生事故大家可以利益均等,总在寻找一种心理平衡。其实,这同购物选择从众一样不可取,因为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比如家中的经济收入、财产价值、工作环境、身体状况及个人对理财方式的认同等等,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可能相同,以他人为样板来决定自己投保,往往是该保的没保,该保足的没保足,如此就失去了保险的意义。最好的办法是到保险公司咨询相关专业人士,让对方从专业角度进行有针对的设计,从而为自己和家人寻求一份经济保障。

二忌盲目心理

参加保险须有的放矢,不能凭脑瓜一热,拿进篮子就是菜。比如现在逐步升温的家庭财产保险,对于日渐殷实的许多家庭来说,确有投保的必要,它可以使个人的财产有一定的保障。但前提必须是可保财产,诸如家中的古董、字画、邮票等就不能入保,因为这些属于不可保财产。还有人身保险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比如如实告知等内容,如在投保前没有如实告知保险公司相关事项,那么日后就会影响自身利益。所以,假如盲目投保,必然影响自身利益。

三忌侥幸心理

有的人在参加一年期保险到期后,看到投保的财产和人都没出事,自己也没有获得经济益处,就觉得“吃亏”、“不合算”,从而产生了今后出事恐怕也轮不着自己的侥幸心理,因而不再续保。而保险恰恰是承保那万一发生的灾害事故的,这万分之一的风险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损失,千万大意不得。

四忌获利心理

客观地看,如今在机动车保险中私家车数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种势头还会随着车市的旺销而持续增长。值得关注的是,一些私家车主由于是自费投保,被保险车辆也属于自家财产,因而挖空心思地把所有的车辆损失都转移到保险公司,希望能得到保险赔偿,个人从中获利。可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一是保险条款清晰地界定了责任范围和除外责任,只有符合条件的才能办理赔偿,否则就只能自己承担;二是获得保赔偿要由被保险人提供真实事故原因、损失清单、现场证据和有关部门的证明等,事故的第一现场要有保险专业人员查勘,保险公司内部有一整套接报案、立案、查勘、定损、审核、复核、核赔的科学程序,形成了辨别赔案真伪的科学体系,想蒙混过关绝非易事。

五忌骗保心理

投保后最大利益就是使自己产生一种安全感,将日后灾害事故造成的损失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从而解除自身的后顾之忧,但决不是投保就可以产生高于保费数百倍的利益,毕竟不发生灾害事故才是投保人的共同心愿。但有个别人投保就为了想得到一笔数目可观的赔款,为此甚至不惜弄虚作假,铤而走险,骗取赔款,结果不仅得不到赔款,反而触犯法律受到相应制裁,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对有保险欺诈行为、牟取保险赔款的人,不仅《保险法》规定予以拒赔,而且在《刑法》中同样规定,对保险欺诈活动构成犯罪的除拒赔外,还要视情节轻重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买保险五大禁忌 挑选险种时切勿一时冲动_保险知识


与普通商品相比,保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与被保险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能因为不合适而转送他人,亦不能随便退货。所以购买保险须要慎重斟酌,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最重要。

一、不要对保险公司心中无数

人寿保险要提供几十年的服务。保险公司的实力、信誉、条款、售后服务等至关重要。购买前应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如经济性质、注册资金、业务开展情况、理赔情况等等。根据保险法规定,除了分立、合并外,都不允许解散。

二、不要盲目购买保险

尽管各家公司的条款各费率都是经过中国人民银行审核批准的,但是一比较确有不同。如领取生存保险金,有的三年一领,有的五年一领;有的防七种大病有的防十种;有的保到七十岁,有的负责终身;有的到期还本,有的分文不退一定要搞清楚再投保,切忌保单收到了还不清楚。

三、不要光听介绍,不研究保险条款

购买前,备必弄清:您买的是什么保险?保险责任是什么?除外责任是什么怎么交费?如何获益?有无特别约定……要严防个别营销员的误导。没根没据的承诺或解释是没有任何法律效力的。

四、不要草率轻信,轻率交保险费

不管是营销员登门拜访,还是街头咨询,您首先应弄清真实合法身份。按有关规定,保险营销员要持证上岗,必须先出示中国人民银行印制核发的《保险代理人资格证书》和保险公司颁发的工作证,否则免谈。

五、挑选险种时不要一时冲动

寿险种类很多,应选择自己最需要的。比如同是养老保险,有的是在交费时就确定领取年龄,有的是在领养老金才确定。有的是月领取,有的是年领取,有的是一次性领取,有的是定额领取,有的是增额领取。同是防重大疾病保险,有的观察期是180天,有的是一年,有的是三年;如果仅凭一时冲动投保,往往不能称心如意。

少儿保险全攻略:谨记五大技巧 防范五大误区_保险知识


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许多家长有意选购少儿保险作为礼物送给孩子,却在众多儿童险产品前无从下手。科学地购买保险,需要扎实的比较和选择技巧。那么究竟家长在投保少儿险时有哪些技巧,又该防范哪些误区呢?一起来看看吧!

投保技巧一先近后远先急后缓

目前市面上少儿险的种类还是比较多的,对于经济一般的家庭来说,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一次买全。遵循少儿期易发的风险应先投保,而离少儿较远的风险就后投保的原则。因为保险也是一种消费,它也会根据具体情况而发生变化。

投保技巧二缴费期不必太长

选择保险的种类可以掌握一个原则,就是缴费期不要太长,20年以内的即可,主要集中在孩子未成年前的这段时间。

投保技巧三不要重复购买

已经上学的孩子,学校会统一为他们购买学平险,而一些福利好的单位也会为员工子女报销一部分医药费。所以,当家长要给孩子另外购买商业险前,一定要先弄清楚孩子已经有了哪些保障,再针对缺口来进行选购弥补,这样做是避免重复投保造成浪费。

投保技巧四保障权利明晰义务

儿童的保险和成人保险一样,条款多而复杂,如果遇到一个责任心不是很强的业务员,只讲了一个大致,可能会使你忽略很多重要的细节。所以家长一定要明确权利和义务,仔细阅读保单,遇到不懂的要及时咨询。

投保技巧五“白纸黑字”要看清

保险公司会在保险宣传单上刊登如“除外责任”、“收益不能保障”之类的重要注意事项,但是,这类文字的字体通常是比宣传单一般字体还小一倍的小六号字体,一不留神就会忽略。因此一定要留意字号最小的部分,而往往这些才是“精华”所在。

爱子心切,是很多家长的一个真实写照,因此从纷繁复杂的市场中选择少儿保险产品的时候,往往容易走入一些不必要的误区。

投保误区一:买保险先孩子后大人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买保险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先保顶梁柱,也就是收入最高的人。原因很简单,风险无处不在,如果家中的顶梁柱突然倒下,很可能直接导致家庭在经济上陷入困境,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父母为孩子买保险的最终目的,是为孩子增加一份保障。但是,父母才是孩子最基本、最重要的保障。

投保误区二:教育金性价比不高

少儿教育金保险多是分红型,收益率远低于万能险和投连险,不如用收益率更高的产品代替。少儿教育金保险确实存在收益率偏低的问题,但是家长给孩子买保险应该多考虑保险本质的问题,而不应过多关注收益的问题。市场上多数少儿教育金保险,都带有保费豁免条款。也就是说,在缴费期间,如果家长发生意外或者罹患重疾,无需缴纳剩余保费,而保单继续生效。这几乎是少儿教育金保险一个特有的条款,也是应该引起家长足够重视的条款。

投保误区三:少儿险多多益善

少儿险比成人险便宜,孩子也更需要保障,所以给孩子买保险应该多多益善。的确,很多险种是买得越多,获得的赔付也越多,但这一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少儿险。为防范道德风险,保监会特别规定未成年人身故保险金最高限额为5万元,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为10万元。所以说,身故保障只要按地域不同买够5万元或者10万元就可以了。

投保误区四:为孩子做长达终身的保障计划

终身寿险只有在孩子身故以后,才能获得保险赔付。在孩子尚且年幼的时候就考虑这一问题,显然有些为时过早。家长只要力所能及地做好孩子参加工作以前的保障就足矣了,至于以后的保险保障还是由他们自己来规划。

投保误区五:讳疾忌医不买重疾险

孩子还小,得大病的几率很低,还是尽量不要与保险公司谈论孩子生老病死的问题。但这并不是可以人为回避的问题,目前很多病种已经成为少儿高发病。随着住院、手术等医疗费用越来越高,一旦孩子患重病,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将是很难承受的。

寿险投保常见五大误区_保险知识


实际生活中有相当多的投保人,在选择保险期限上存在误区。要合理规划人身保险,必须巧妙选择保险期限。

期限越长越好是个误区

很多投保人总认为保险的保障期限越长越好。这是一个比较美好的想法,同时也是一个误区。

无实际必要和效果

例如对于固定保险金额的保险来说,保障到70岁和保障到80岁,虽然可以多保障10年,但考虑到通胀因素,相同保额的实际保障能力是急剧萎缩的。例如一名30岁的投保人,投保20万元保额,70岁和80岁发生事故赔付一样,但按照5%通胀计算,70岁的实际保障能力仅为2.8万元,而80岁的实际保障能力为1.7元。可见最后影响是已经微乎其微了,对实际保障能力无多大效果,无非是心理安慰。

保费过于高昂

同等情况下期限越长,保费越多。例如最直接的对比就是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一个可能只保30年,一个能保终身,但费用却相差接近3倍以上。精明的投保人可以发现,通过以上两点对比,保障期限越长,并不划算,相比这个额外的高昂保费花的并不值。

期限选择两原则

每一天的额外保障,都是投保人每一分的额外保费花费所带来。选择合适的期限,就意味着节约了合理的保费,如何巧妙选择保险期限来做合理规划呢?一般建议按照以下两类原则。

“车比人贵”很普遍相比对车辆的保护,不少车主对自己本身以及乘客的人身保障就显得薄弱许多。我们知道,通常在选购车险时,可选择车上人员责任保险和乘客座位责任保险。其中,司机座位责任保险是对意外事故中,驾驶员本身伤亡且本车负有责任的情况予以保障;而乘客座位保险则是对意外事故中,乘客出现人身伤亡且本车负有责任的情况予以理赔。

不过,两者在保障能力上都很有限。记者在不少网站上进行了试算,最高可设定的保额只有10万元。一旦遇到重大交通事故,车辆定损可以达到几十万元,而司机和乘客的人身定损却远不及车辆的,形成了典型的“车比人贵”。

保险知识,五大真相话保险


第一,每个人都已投保,要么向保险公司,要么向自己的腰包投保。人的一生没有人能顺顺利利,总有些坎坷,从出生到度完一生要经过很多次的考验。如小时候的上学,青年时的创业,结婚生子,年老时养老等一系列问题。我们的腰包总是一天天的减少,那为什么不把我们要承担的风险转嫁到其他地方去呢,保险公司就是一个好去处,你只要花较少的资金却能换来较大的收益。

第二,保险是一种准备。是今天为明天准备,年轻为年老时准备,父母为子女作准备。

第三,保险不是投保人想不想,而是受益人要不要。

第四,保险是责任心和爱心的代名词。很多人会对自己的爱人说我会对你好一辈子,但万一哪天他发生了意外,那他用什么来照顾他一生?有这么一句话,你在的时候由你来照顾你的家人,你不在的时候有你的保单来照顾他们,充分显示了保险的责任心。我相信大家都听过久病面前无孝子这句话吧。当一个人躺在病床上,看着一天天虚弱的身体和一沓沓昂贵的医疗费单据,他的内心是多么的矛盾,处于本能,他有求生欲望,处于经济,他......如果这时候有位保险工作人员拿着他的保单来理赔时.........

第五,任何东西只要有现金就能买到,但是保险不是这样的,购买保险除了要有现金,还要有健康的身体。保险公司不是慈善机构,也是要赢利的,它只是把大部分客户所交的保费来赔付小部分人的意外。这充分体现了保险公司的风险分散化。同时我们客户也以最小的投入获得了最大的保障。

买保险存在五大误区_保险知识


保险理财师分析认为,不同的人生阶段,需要用不同的保险产品来保障。有调查显示,目前保险消费领域存在五大误区。

误区一、不出险等于保费白交

很多人会认为买了保险,如果平安无事就应返还保费,而没有保费返还总有一种吃亏的感觉。其实,买保险是防万一。有了保险,随时都处在保险保障之下。所以大可不必去计算怎样去买保险不吃亏,只有你购买的险种最适合你才是最好的。

误区二、只要投保就能获保障

保险的保障范围跟我们想象的并不一样。比如保险公司愿意赔的“重大疾病”和我们生活中真正的“重大疾病”就不是一个概念,许多疾病都是在其免责范围之内的。但很多人购买保险时,对所购买保险的内容了解并不多,对于哪些险种适合与否,没弄清楚就稀里糊涂投保了。

误区三、保险金额越高越好

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时,如果选择的保险金额越高,就必须为此缴纳越多的保险费。在财产保险中,如果投保金额超过了被保险财产的实际价值,发生损失时保险公司只按实际价值而不是保险金额进行赔偿,因此在财产保险中选择过高的保险金额是没有意义的。在人寿保险中,由于人的生命或身体的价值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因而不存在超额保险的问题,因此,选择保额时,既要考虑到充分保障,也要考虑到自身的交费能力,如果将来无力续缴而不得不退保,是很不合算的。

误区四、重复投保等于双保险

有投保人在a、b两家保险公司分别购买了保额10000元的医疗费用型保险,该投保人认为一旦患病,可以得到双重赔偿。但事实上,理赔取决于实际花费,如果一共花费12000元,即使重复投保额度共计达到了20000元,最终也只能获得最高12000元的赔付。

误区五、年轻人暂不需买保险

在单身期,也就是保险的“初级消费阶段”,一些年轻人总是对保险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不少年轻人会说“意外太偶然,应该轮不到我”,但意外是突如其来的客观事故,它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正是因为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其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年轻的时候才也需要有意外伤害保险来保障。

保险知识,五大招数教你理财


摘要:央行不到1个月两次降息,部分理财产品收益下滑,投资者不妨采取保守策略

新一轮降息周期已经来临!对此,消费者该如何调整自己的理财思路?哪些理财产品会受到影响呢?记者昨日采访的理财专家认为,面对当前的大背景,稳妥投资者不妨采取保守策略,稳打稳扎以保存实力,定期存款、债券(企业债、国债)都是很好的投资渠道。相反,受减息影响,一些与“利率联动”的理财产品收益将面临下滑。

【储蓄】

变招1:规避再次降息不妨存定期

如今,投资市场不景气,如果你找不到更好的投资品种,不妨尝试一下存定期。

央行这次调整利率,一年期(含)以上的存款利率都下调了0.27个百分点,同时5%的利息税暂停征收。即便是一年期存款利率目前也有3.87%,比货币市场基金收益高,更比偏股或股票型基金强。

记者算了一笔账,同样是3年期存款,政策调整前的10万元净税后收入为100000x5.40%x(1-5%)=5130元,而新政后净利息收入是100000x5.13%=5130元,两者正好持平。

再仔细推敲,发现10万元5年期存款,政策调整后的净利息收入就比调整前多出22.50元。也就是说,随着存款期限的增长,新政对老百姓来说更实惠。

记者点评:“利率、利息税”双调,如何兼顾资金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至少拿出一半现金存三年定期,目前看来是个不错的选择。

【房贷】

变招2:固定房贷不妨转浮动

受金融危机和经济下滑等因素影响,人民银行在不足一个月内已连续两次降息,专家预测今年还可能降息。在房贷业务上,受降息冲击最明显的当属固定利率房贷。

昨日,光大银行成都分行相关负责人称,总行暂时没有对固定利率房贷作出任何调整。不过,任何业务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在降息期内,固定房贷已失去意义,他们也暂时不会向客户推荐这款品种。

该负责人指出,当初选择了固定利率房贷的客户,也并非没有办法调整。据称,只要你选择的是纯粹固定利率房贷,而不是组合式的,在贷款期满一年后就可以申请转化为浮动利率房贷,以避开因持续降息带来的影响。

记者点评:如今市场持续降息,建议大家挑选能及时调整利率的房贷品种(即央行当月宣布降息或加息,银行从第二个月起就按新利率执行的品种),而不是必须等到第二年1月1日才执行的常规品种。

【债券】

变招3:新债才是避风港

降息、股市暴跌……哪里才是避风港?答案之一可能是债券。

近期债券市场表现强劲,有机构交易员用“牛气冲天”来形容。个券成交方面,部分企业债、公司债品种几乎被“炒成了股票”,涨幅在1%以上的个券比比皆是。以近期表现抢眼的08康美债(126015)和08宝钢债(126016)为例,9月以来,前者从73.03元涨至昨日的81.8元,上涨12%;后者从76.05元涨至83.59元,上涨9.9%……分析人士表示,随着央行前晚正式宣布降息及调低存款准备金率,中国进入降息周期正在成为现实,债券市场的投资价值将逐步凸显。不过另一方面,目前市场上某些券种也充斥了较高的投机氛围,对此市场参与者也应注意投资风险。

记者点评:降息周期中,投资债券的确是好选择。不过,连日暴涨,目前多只企业债券的收益率已经大幅下降,甚至还赶不上定期存款。截至昨日,8年期的08新湖债投资收益率为5.18%,5年期的08康美债收益率为4.45%。企业债投资价值几何?明眼人一看便知。因此,对于二级市场近期“热血沸腾”的债券表现,建议是多看别动,与此同时,积极关注新券发行,随时买进。

【万能险】

变招4:利率下降难免降低收益预期

当10月8日央行再次宣布降息,市场预期降息周期到来后,万能险结算利率下降大势已不可逆转。

事实上,受市场不景气影响,自8月以来,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都下调了万能险结算利率(见表格)。以泰康人寿为例,其“放心理财财富版(万能险)”的结算年化利率已从7月的5.8%下降至9月的5.25%;而中英人寿“金菠萝a款”也从7月的5.7%下降到9月的5%……

东方证券保险行业资深分析师王小罡认为,弱市中,由于保险资金投资回报率下降,万能险结算利率的连续下调实属“意料之中的事情”。如果未来两年内资本市场的弱市格局没有改变,加上可能到来的降息周期的影响,结算利率降到4.50%以下也不是没有可能。

记者点评:由于与“利率联动”,因此万能险今年收益下降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对此,投资者需要理性看待。对于正考虑买万能险的投资者,建议降低收益预期,毕竟此前的高收益只能做参考;而对于已经购买产品的客户,则要避免出现极端的退保等状况。

【信贷类理财品】

变招5:老产品大多不被波及投资需调整思路

根据普益财富的统计,受央行下调贷款利率的影响,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普遍下滑,较利率调整前的收益下降超过0.2个百分点。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杨建超表示,由于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的收益以贷款基准利率为参照标准,央行再次降息势必会带动信贷类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的进一步下调。

杨建超提醒,投资者必须要做好实际收益率比预期有所减少的心理准备,同时在降息预期下,投资者还应注意关注银行理财产品的新动向,适时调整理财思路。

记者点评:此次降息一般不会波及已经发行了的老产品。不过,如果投资者购买的是一些收益随贷款利率浮动的信贷类理财产品,情况将另当别论。降息后,这部分产品的收益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少。

家庭保险理财规划五大误区_保险知识


误区1:认为“理财=投资”

人们总是将理财与投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投资”和“理财”并不是一回事,二者不能等同。

理财关注的是人生规划,是一门教你怎样用好手头每一分钱的学问,它不仅要考虑财富的积累,还要考虑财富的保障;而投资关注的是如何钱生钱的问题。

家庭理财并不是单纯的投资,理财师会根据家庭的收入情况、资产现状、负债状况等数据,在充分考虑家庭风险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按照户主设定的目标进行生活方案的设计并帮助其实施,最终达到创造财富、保存财富、转移财富的目的。

具体为家庭理财时,理财师首先必须了解该家庭的生活目标和真实的详细信息(包括家庭成员、收支情况、各类资产负债情况等);其次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客观的分析,一般会重点分析家庭的资产负债、现金流量等财务情况以及对未来家庭生活情况进行预测,经过严密的分析后,理财师会利用其专业知识为理财家庭制定理财策划书,并帮助家庭实施计划。

在这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与该家庭沟通,定期修正理财方案的内容并进行跟踪服务。

因此,在追求投资收益的同时,理财更应注重家庭的长远规划、风险管理规划等一系列的家庭整体规划。

误区2:追求短期效益,不注重长期发展趋势

很多人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看到别人投资股市赚得多,自己也会把大把的资金投入到股市中,以期望获得高利益。但在投资过程中,却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有效地投资理财方法。这类人一般都具有严重的投机取巧思想,当别人赚的时候,他们跟着赚,但当别人亏损的时候,他们就跟着亏损。那么为什么这样投资不赚钱呢?很多投资者都有这样的疑问。

其实这些人不赚钱的原因除了上述所说的具有“投机”心理之外,还乐于短线频繁操作,近期流行什么投资产品就一窝蜂地投入到该产品中,以期“一夜暴富”。而这是投资时十分避讳。

首先,投资不能有投机心理,而应该冷静沉着地应对市场并认真学习投资知识、积累投资经验;

其次,投资不能市场流行什么产品就投什么产品,一定要记住一句话“不熟的不做,做的都熟”;

最后,一定不能抱有“一夜暴富”的心理,否则极其容易偷鸡不成蚀把米,没能一夜暴富反倒倾家荡产。

家庭投资应慎重选择短线作战,因为一般的短期炒股或期市投资都具有较大的风险,家境殷实还赔得起,家境一般一旦血本无归,则必定影响正常的家庭生活。

家庭理财还是要注重长期的规划,不能抱有“一夜暴富”的幻想,谨慎选择投资工具和渠道,此外,投资人还要正确评价自己的性格特征和风险偏好,在此基础上决定自己的投资取向及理财方式。如,家里人在银行工作,每天都可以接触到最新的金融信息,就可以发挥家庭成员信息灵通的优势,选择激进型投资方式,从事股票、外汇买卖等。若家庭成员对经济了解都不多,性格又比较稳重,则应避开激进型投资方式,选择风险较小的国债、投资基金。对于有稳定工作的家庭来说,根据年龄、收入状况和预期、风险承受能力作一些长期的投资理财规划,选择一些投资文件的产品合理分流存款,使之以不同形式组成家庭资产,才是理财的最佳方式。

误区3:办理很多会员卡

许多人都非常喜欢各种会员卡、打折卡,几乎每个人的包里都能掏出一大堆卡。

在很多情况下,用卡消费确实会省钱,但有时用卡不但不能省钱,反而适得其反。有些商家为了促销极力推荐你办会员,积极向你讲解办卡后可以打多少折,省多少钱。然而你不清楚的是,他们仅仅是为了促销他们的产品,并不是为你省钱。你被说动的时候,你会发现促销人员就会向我们进一步说明消费达到一定金额后才能取得会员规格。那么这个时候,很有可能会有很多人为了办卡而去突击消费,这个时候你觉得办会员卡还是省钱的吗?当你办了这张卡之后,相信你花的钱会越来越多的。

误区4:追求投资组合多元化

有一句话说的好“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句话说的就是理财。为了降低风险,不少投资者都会选择将资金投资到不同理财产品或领域中,然而,很多投资者同时又忽视了另一个问题:投资确实需要多元化,但不能过于多元化。

当你把资金过多地分散到不同领域之后,你会发现你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管理你的每一项投资了,分心乏力,最后一样亏损。

本来是降低投资风险的事情,结果还增加了投资防线。所以说大,投资过程中,绝对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也不能放在太多地篮子里。凡事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大家要记住这一点,同时要学会举一反三。

一般而言,家庭资产应有一个合理的配置。家庭理财一定要注意资金的合理分配问题,不能把所有资金都投入到房产中,也不能把所有资金都投入到金融资产中。

家庭理财首先一定需要的就是存款,绝对不能一点存款都不留,把所有资金都投入到投资中。

其次,保险、基金、债券和股票等产品也要合理分配。家庭资产较小、年龄稍大的投资者比较适合投资保险、基金、债券等风险较低、收益较为稳定的投资产品。

而家庭资产较为丰厚、年龄较小的投资者则可以适当地购买一些股票,但也不可大量购买股票,要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来购买。随着年龄的增加,承受能力会越差,风险性投资产品则应相应减少。

误区5:有成本陷入倾向的心理

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曾研究发现:如果朋友送来一张篮球票,而当天晚上天气恶劣,那么多数人倾向留在家中看电视;而在同样的天气状况下,如果是自己花钱买到的,更多的人就会倾向于前去体育馆。

很显然,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自己花钱了的东西不能浪费,没有花钱的,浪费不浪费则无所谓了。其实大家都明白,去不去体育场,钱都不能收回来,并且在恶劣的天气中前往体育馆,还有可能受到更大的损失。投资中,这种心理也十分常见。我们认为,时刻都应该分析损失和收益,而不是已经花掉多少钱。通俗地说,我们买了一块羊肉坏掉了,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把它扔掉。这时候要考虑的是吃掉这块羊肉会生病,而不是去考虑买这块羊肉的价钱。其实投资永远是收益和风险成正比,风险意识最重要,投资之前先学习,不了解,看不懂,不投资。

保险知识,商业保险五大认识误区


在我们的身边,经常会碰到一些对商业保险的认识误区,有些错误还是非常普遍的、有代表性的。对于这些典型的认识误区,我们要学会甄别并尽量避免。

谨防投保“五大误区”

由于保险消费者经验和认知有限,人们常常会在选购保险的过程中“误入歧途”,以下就列举一些购买人身保险中常见的一些错误行为和意识,给大家提个醒。

误区一:只给孩子保不给大人保

[典型事例]:初为人父不久的小王兴冲冲地为儿子办了两份保险,一份是健康医疗险,一份是教育储蓄险,一年共需交保费4000多元钱。小王在事业单位上班,一个月收入不到两千元,妻子在一家私企上班,怀孕后不久就把工作辞了,因此这笔保费对夫妻二人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小王说,我挣得不多,我和妻子都没办保险,但日子再苦不能委屈了孩子,所以先给孩子把保险买上。

[点评]:孩子当然重要,但小王的做法并不科学,这实际上是个误区。现在每家就一个宝贝,很怕委屈了孩子,所以孩子刚一出生,就急着给孩子办这个保险那个保险。给孩子办保险当然是好事,但据了解,因为经济条件或观念原因,现在很多家长自己都没有保险,心里却想着先给孩子办好保险,这就走进误区了。

我们知道,每个家庭的支柱是父母,一旦他们因意外、疾病等丧失工作能力或失去收入的时候,家庭就将陷入困境。因此,家庭保险有个原则就是:先大人后孩子,先经济支柱后其他成员。

如果是先给孩子上保险,那么万一家长发生不幸,孩子的保费就无人缴纳了,孩子的保单到时候很可能就只能自然失效了,还谈何保障?所以,只有作为经济支柱的家长平安健康,才能给家庭和孩子一份保障,父母才是孩子的最大保障来源。

误区二:买保险不如储蓄和投资

[典型事例]:“我的原则就是年轻时拼命赚钱存钱,到老那就是我的‘保险’。”吴先生是一家外贸公司的业务经理,年薪20多万元,还房贷、养车、养孩子……月支出近万元。妻子是全职太太。据吴先生说,他现在有点存款,都用来投资了,他、妻子、孩子都没办保险:“我主要是觉得保险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纯消费型的,出事的几率毕竟很小,应该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养老的、教育的,觉得就类似储蓄,又没多大意思。”

[点评]:吴先生的想法代表了很多人的看法,但这是一个很典型的错误认识。其实,保险最重要的作用是保障功能,对于经济不很宽裕的人来说,保险解决万一发生不幸,收入突然中断时的经济来源问题;而对于有钱的人,保险的作用主要是保全其已拥有的财产。假如一次重病花掉你10万元,就算你的财力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你投保了重疾险,可能只需花费几千元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特别是一些纯保障的险种,如意外险和定期寿险等,都是“花小钱,办大事”,每年几百或是千元左右的保费投入,就能换来几十万元的保障额度。

而且,现在不少储蓄型的险种,都设有保费豁免条款,也就是说,当投保人因意外伤害事故身故或全残时,可以不再继续交纳保费,仍可享受保障,如各保险公司的少儿教育保险等,一旦投保的父母发生意外事故,无力缴纳保费,但孩子的那份保险可以继续有效,这就体现了保险独一无二的保障作用,其他的教育储蓄、基金投资都无法达到这样一种功能。

记住一点,相对储蓄而言,保险能以较小的费用换取较大的保障,一旦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可提供的保障,是远超过你的保费投入的。

误区三:买保险不为保障为投资

[典型事例]:“我刚买了一份保险,可划算了,交20年,一年交8040元,每三年就返款9000元……”吴女士很喜欢向朋友们介绍自己的理财经验,这回她在向朋友推荐自己刚买的保险。吴女士说,她以前也没买过什么保险,但现在条件好了,手里有余钱了,就也想买点保险,就当投资了。

[点评]:暂且不论这个保险产品的好坏,吴女士的这种观念是不对的。虽然,目前很多保险产品具有储蓄和保障双重功能,但更重要的、最独特的还是保障功能。百姓投保也应更重视保障方面的作用。如果只注重保险的投资功能,必然偏重于储蓄投资类险种,而忽略人身意外险、健康险等的投入,这是保险市场不成熟的表现。

但很多人都像吴女士一样,不愿意投保消费型的纯保障类保险,更愿意投保一些返还型的产品。其实消费型保险一般保费都不高,但保障作用却很强,当然由于保险事故只是可能发生而不是肯定发生,因此让许多人认为是白搭,不愿意投保。但要知道,保险预防的就是意外,一旦发生保险事故,保险才真正发挥保障、救急和弥补损失的作用。在安排家庭保险时,一定要先安排基础保障类的保险,然后考虑投资理财型的保险

误区四:买得多就一定会赔得多

[典型事例]:商女士最近意外摔倒,导致骨折,花去4000多元医疗费用。虽然行动不便,但她想到自己曾经投保过三份住院医疗费用保险,额度都在5000元左右,心中颇有几分“窃喜”之意,心想通过保险理赔报销医疗费用,这次意外事故反而可以令自己“赚笔小钱”,倒也是个意外的收获。

[点评]:不过,商女士这“如意算盘”未免打得过早了。面对三家保险公司都要求她出具医疗费用凭证原件时,商女士傻眼了。

其实,这里的根源在于商女士没有了解清楚各类保险的理赔原则是有差异的。如果发生意外残疾或死亡,如果有多份相应的保险,保险理赔上是不会冲突的。但医疗费用保险作为一种补偿型保险,适用补偿原则,即在保险金额的限度内,保险公司按被保险人实际支出的医疗费给付保险金。换而言之,不论你在多少家保险公司投保了多少份医疗费用保险,最终的保险金总额不能超过实际支出的医疗费用。

但投保者总是存在一种误解,认为如果在多家保险公司投保医疗费用保险,出险后,各家保险公司均应在其保险额度内给付保险金。

若果真如此,势必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被保险人因为拥有多家保险而更热衷于过度治疗,其住院时间愈长,医疗费花费愈多,意味着获利将愈多。事实上,也的确存在这种道德风险。因此,在各家保险公司条款中,均明确要求提供医疗费原始凭证作为获取医疗费赔偿的先决条件,复印件或其他收费凭证均不被受理。

同时,像家财险投保也是如此,保额并非越大越好,因为真正理赔时,保险公司是按财产的实际价值和损失程度确定赔偿金额。所以在投保时,如果超过财产实际价值确定保险金额,只是浪费保费。

误区五:有了社保就不要商业保险

[典型案例]:“我们单位已经给我交了‘四险一金’,保障很全面的,我自己就不用再掏钱买商业保险了。”冯小姐是一位典型的年轻白领,收入不错,公司提供的福利也不错,生活看起来很有保障了。

[点评]:冯小姐其实踏入了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商业保险与各类国家强制的社会保险功能是不一样的,商业保险可以作为国家社保的一种补充保障,两者之间不存在互相替代的作用。

商业保险的保障范围由投保人、被保险人与保险公司协商确定,不同的保险合同项下,不同的险种,被保险人所受的保障范围和水平是不同的,而社会保险的保障范围一般由国家事先规定,风险保障范围比较窄,保障的水平也比较低。这是由它的社会保障性质所决定的。通过二者之间的比较可以发现,社保通常是保障一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和医疗保障要求,而不同种类的商业保险可以保证一个人在遭遇不同的困境时,都可以得到相应的、额度较高的赔偿。比如商业的重大疾病保险,就可以弥补基本社保中大病医疗保障方面对于用药、额度等保障力度的不足。

保险知识,保险为人生五大阶段护航


安全与保障,是每个人生命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需求。人的一生会经历5个阶段,童年、青年、成年、中年、老年;不同的阶段面临不同的财务需要和风险,这种财务需求可以通过保险来安排。保险的功能不仅在于提供生命的保障,也可以转移风险,规划财务需要,因此成为一种理财的方式。从单身贵族到有房有车的中产,从养育小孩到面临养老与遗产问题,这一切都可以通过保险来解决。那么在不同阶段,怎么合理利用保险呢。

童年:健康+教育险

小孩子不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小孩身故并不会对家庭的经济造成巨大的风险。相反,小孩的健康问题、教育问题却可能增加家庭的经济压力,小孩不幸残病时更可能增加家庭长期的经济负担。所以,小孩子最需要的是健康和教育方面的保障。这类保险往往都是长期保险,带有很强的储蓄性,大都需要家长定期缴纳保费,相当于为家庭制订了强制储蓄的时间表,这也省得家长为孩子上学存钱费心。

青年:投资+保障险

年轻人喜欢追求潮流,总是抢先购买最时尚的东西。每每到了月底,就开始囊中羞涩,成为不折不扣的“月光族”。年轻人往往不及上一辈人的储蓄多,但他们最大的资本就是年轻。年轻人有足够长的时间让资本随时间增值,而这是上一辈人花钱也买不到的。时间是最宝贵的,因为时间能使微小的投资通过复利价值随着时间逐渐增长。越早开始投资越有利,年轻人应该充分利用年轻的优势,循序渐进地储蓄、投资。

成年:重疾+定寿险

当你已经成家立业,家庭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处处充满幸福和谐。但不知何时你已经开始害怕体检。拿着不薄的薪水,小心地规划着未来。生活似乎在按照设想中一步步推进,但是内心里总有那么一点点不安。生活质量真的提高了吗?但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化、空气越来越污浊,也是不争的事实。好像越来越没有时间去健身,是惰性,还是肩上越来越重的责任,还是两者兼有,没人说得清。一大半成年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大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年龄越来越低,这个问题却谁也无法否认。得了重疾没有几十万拿不下来,所以说重疾是家庭财政的黑洞,足以让数年努力攒下的银子一瞬间灰飞烟灭。

中年:养老险

年老后谁来养你?这是中年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当我们的口袋越来越充实,薪水逐年上升,越来越习惯了高质量的生活方式,没人想未来的生活水准一落千丈。我们努力地工作、攒钱,面对通货膨胀的压力,银行也是靠不住的。养育小孩的花费越来越昂贵,很多城市居民都只有一个小孩,当未来出现两个孩子负担4个老人的局面,指望孩子,对孩子无疑也是一种巨大的压力。规划自己的养老问题,也是对自己和儿女的责任感。

老年:避税险

老年时,有了房子、车子,孩子也长大了,开始面临遗产的问题。遗产税是否开征,专家学者们已经争论了几年。但随着经济与法律的发展,征收遗产税已经是必然的事。按照国际惯例,遗产税一般在40%以上,德国的遗产税率甚至高达50%。面对如此高比例的税收,我们理当未雨绸缪。如何对遗产进行规划,采用合理的方式避税,值得仔细地思考。

按照我国现行法律,任何保险金所得都是免税的。子女作为保险金受益人,无须交纳个人所得税。选择适当的保险品种,有意识地用巨额资金购进投资型保险,以子女为保险受益人,身后就能留下一大笔不用缴税的遗产。人生就像一片汪洋大海,隐藏着无数危机,如果我们只一味关注金钱的收益,而忘了自身的保障,当风暴来临时,家庭就会沉没于人生的汪洋中。所以,在不同阶段,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才能保证家庭在人生的惊涛骇浪中安全航行。

文章来源:http://m.bx010.com/b/3917.html

上一篇:火灾保险理赔知识介绍_保险知识

下一篇:退保未必划算 加息后如何投保更划算?_保险知识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