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如何购买教育储蓄型保险

2021-04-07
如何规划教育保险

孩子将来的教育经费,也是很多家长们关心的问题。据了解,教育储蓄可用零存整取定期储蓄的方法,获得整存整取的存款利息,同时免缴利息税。不过,教育储蓄主要针对有接受非义务教育子女的家庭,只有在校小学四年级及以上的学生才可以参加教育储蓄。而教育储蓄保险是对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教育需要提供一定的保险金,比如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教育基金,甚至包括以后的创业金和婚嫁金等。

比较一下市场上的教育金保险产品,产品基本大同小异,只是包装组合有所不同。比如,在保险给付教育金的阶段是不同的。

理财专家认为,教育储蓄型保险在领取期限上相对比较灵活,只需要每月最低缴费50元,但教育储蓄保险除了强制储蓄功能外,还提供保险期间的风险保障。比如,在购买主险时要注意是否附加豁免保费险,万一父母没有能力继续缴纳保费,对孩子的保障将继续有效。“而且大多数教育储蓄保险还对被保人发生的人身意外伤害有保障。

●保险专家意见

不管看重哪家保险公司,什么时间考虑保险都请一定注重保障,小孩的保险一年保费要控制在2-3K左右请先考虑最基本的意外、住院医疗、重大疾病三个方面,至于保至7、80岁的分红返还类的保险别太当回事,保险不是投资,不被忽悠的前提是我们自己需要更多的理性!

社保只是一项最基本的社会福利保障,现在80%的中国公民都有基本的国家政策性福利,但保障的力度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用商业保险补充意外、补充住院医疗、重疾这些重要的项目,条件不太允许一定认真的检视一下家庭经济支柱的保障是否已全面和充足,如有缺口请一定尽早补充。

教育储蓄型保险投保建议

买保险前先问问自己为什么要买?买来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的?真的遇到问题了,买的保险能够帮到您吗?能够解决问题的就是好产品,也就不必局限于是什么产品了。

如果费用预算有限,建议买保险的顺序:先大人,后小孩,先健康意外医疗保障类,后教育养老投资理财类。家里的经济支柱先保上。

●教育储蓄型保险投保知识

教育储蓄型保险的险种,有二个条件是必须具备的

第一:专款专用,既然是为孩子的教育金做准备,返还生存金的时间就应该在孩子上学用钱的时间,如果几年返还一次或七八十岁还在领钱的这种就不太适合了。

第二:投保人豁免保费,给孩子做所有的准备都是建立在父母有持续的经济收入才可以完成,这个功能的意义就是万一在给孩子做这个准备的时候投保人发生风险,保险公司可以继续履行父母的义务,保障孩子的利益。

另外您没有提到医疗保障,建议先把医疗保障完善后再考虑教育金。

●储蓄型保险

个人主要针对重大疾病和意外两个方面的保障,在险种选择方面可根据经济条件及个人需求来确定选择投保消费型还是储蓄型险种。

一、消费型,此险种的特点是保费低保障,但到期不返还保费。

二、储蓄型(返还型),保费相对消费型稍微高点,特点是保证本金。

其中还分为两种:

一是保险期间如发生理赔事件,在得到给付金后不再返还保费,如没有发生理赔事件,可能返还金高于保费,特点是到期领取金额教高。

另一种是保险期间如发生理赔事件,在给付保险金后还将返还全额保费,并且包括被豁免的保费,如保险期间没有发生理赔事件,到期将返还几乎同等保费的给付金,它的特点是侧重与规避风险的发生,在风险发生时将对客户利益最大化。

精选阅读

什么是教育储蓄 如何办理教育储蓄


什么是教育储蓄?教育储蓄是指个人为其子女接受非义务教育指九年义务教育之外的全日制高中大中专大学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积蓄资金到期支取本息的一种定期储蓄。

办理程序

教育储蓄采用实名制储户在银行营业网点办理教育储蓄开户时须凭本人户口簿或居民身份证港澳学生凭港澳通行证办理对于部分离开户口所在地无居民身份证和户口簿的周岁以下学生可凭本人学生证连同就读学校开具的证明为其开立教育储蓄账户开户时储户约定每月固定存入金额最低起存金额为元。

储户办理教育储蓄开户后可以选择按月自动供款方式存入也可根据自身收入情况与银行营业网点协商存入次数不少于次和金额本金最高不超过万元并按规定享受教育储蓄的优惠政策。

教育储蓄实行利率优惠一年期三年期的教育储蓄按开户日同期同档次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计息六年期按开户日五年期整存整取存款利率计息。

支取程序

教育储蓄到期支取储户凭存折和教育储蓄支取证明支取存款时享受利率优惠免征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储户不能提供证明包括身份证和就读学校证明的其教育储蓄不享受利率优惠即一年期三年期按开户日同期同档次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计息六年期按开户日五年期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计息并按有关规定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

教育储蓄的功能是什么?

教育储蓄为特殊的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具有存期灵活、总额控制、利率优惠、利息免税、定向使用等特点,能积零成整、积少成多,满足家庭每月固定小额储蓄,积蓄资金,为我们解决子女非义务教育支出的需要。

开户:办理开户时,开户时,须凭客户本人(学生)户口簿或居民身份证到储蓄机构以客户本人的姓名开立存款账户,金融机构根据客户提供的上述证明,登记证件名称及号码。开户对象为在校小学四年级(含四年级)以上学生。

续存:客户开户后可以选择按月自动供款方式存入,也可根据自身收入情况与营业网点协商存入次数和存入金额。存入次数要不少于2次,每次存入金额要小于或等于1万元,按月存入,每次固定存入金额,中途如有漏存,应在次月补齐,未补存者按照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的有关规定办理。存入金额,本金合计最高不超过2万元。教育储蓄不支持预存。

支取:客户凭存折、身份证和户口簿(户籍证明)、和学校提供的正在接受非义务教育的学生身份证明,一次支取本金和利息,每份“证明”只享受一次利息税优惠。客户如不能提供“证明”的,其教育储蓄不享受利息税优惠,即一年期、三年期按开户日同期同档次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六年期按开户日五年期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同时,应按有关规定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

专家支招人身保险购买要量入为出


人们的保障意识越来越强,保险的购买成为了热门话题,人身保险选择的人群越来越多,如果消费者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难以自行对自身保险需求进行科学分析,将有可能陷入过度投保的误区,购买保险之前,一定要了解关于保险的相关知识,人身保险怎么购买,收益人如何正确选定?

量入为出,不要超出家庭缴费能力

目前市场上的人身保险产品种类很多,既有突出保障作用的意外险、健康险等传统产品,也有突出理财功能的分红险、万能险、投资险等新型产品。各种类型的保险产品通过保险代理人、银行柜台等不同销售渠道走进消费者的生活,往往使人眼花缭乱。

此时,一方面许多消费者更多根据个人主观喜好而非客观需求进行投保判断,导致保险结构不合理;另一方面个别消费者投保随意性较强,往往今天买一种、明天买一种,没有养成对自己保单进行定期统合检视的习惯,导致年缴保费额度超出家庭缴费能力,不得不承担退保损失。

保险受益人“指定”优于“法定”

在《保险法》第二章第十八条中规定,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据此而言,如果投保时,这些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就可以作为保险受益的对象进行指定,也就是所谓的“指定”。而对于所谓的“法定”,就是没有进行受益人的“指定”,而将“法定继承人”作为受益人。

而对于“指定”和“法定”,如果受益人是“指定”的,最终被保险人一旦死亡,“指定”的受益人就可以得到保险公司的保险赔偿,而如果是“法定”,情况就不同了。

若是“法定”,如果被保险人生前负有一定的债务,人身保险身故金首先是用于偿还其所负债务,剩余的金额部分才可由其法定继承人继承。所以说,对于投保人在投保时,对保险受益人最好是“指定”,而非“法定”,如果是“指定”,受益人就可以得到保险赔偿,而“法定”就不见的了,而且可能还会引发不少的“纠纷”。在此,笔者提醒投保人在签署保单时,最好明确写明受益人,如果投保人未指定受益人,保险公司就会认为受益人为“法定”。保险受益人“指定”优于“法定”。

受益人变更履行手续才有效

变更受益人是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根据对自己享有的民事权利的处分权,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指定受益人,也可变更受益人,只要这种变更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按有关规定,变更受益人必须履行法定程序,否则变更就属于无效。在投保后,如果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情况一旦发生了变化,如果想要变更受益人,就应及时书面通知保险公司,办理受益人变更手续。只有保险公司收到申请,在保单上批注或出具批单之后,才会产生变更效力,否则,投保人的被保险人再做其他努力都是无效的,当然在法律上也是不会受到保护的。当然,还有一定值得提醒投保人,如果投保人自己想要变更受益人,必须要经被保险人同意,只有被保险人同意,才能够变更受益人。

人身保险谨防误区:视投保回报率有多高来决定购买与否

冲着险种的投资回报或分红水平而购买保险是不正确的保险消费理念。购买保险产品应建立正确认识,应为满足自己对风险保障的需求而不仅仅为了投资回报率及分红水平高低而购买;应该根据自己对养老、疾病、子女成长、生存、死亡、伤残等方面的风险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人身保险。

投资回报率及分红水平高低与持有保单时间长短、市场环境、经济环境、公司经营状况等诸多客观因素都有关系。投保者应始终把享有风险保障作为持有保险的根本目的,尤其不要因为投资回报率及分红水平没有达到预期而退保,从而使自己受到不必要的退保损失。

在此要提醒的是:人身保险规划不要追求“一步到位”,消费者首先应分清各类保险产品的功能差异,按照科学的需求顺序在不同时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所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消费者应依据家庭收入状况判断各阶段年缴保费的总额度,通常使年缴总保费占家庭年收入的10%~15%为宜,建议最高不超过20%。

保险知识,专家支招如何让保单变废为宝


在商场里买衣服,发现不合适后可以调换大小,更换款式,直到令你称心为止。如果在保险公司购买保险后发现不合适怎么办?除了退保,还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吗?

黄先生是一位生意人,曾购买过一份高额投资型定期寿险。但是由于今年全球遭遇金融危机,A股市场持续低迷,他投资的股票大赔特赔,几乎搭上了老本,自己的生意也每况愈下。在这种状态下,黄先生已经承担不起高额的保费。黄先生的保险应该怎么办呢?是否需要退保?

退保损失难以承受

“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退保。”保险业的资深人士大多会这样建议投保人。一般在保单经过一定年度后,投保人可以向保险公司提出解约申请,公司应自接到申请之日起30天内退还保单现金价值。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寿险合同订立后,如果中途退保,投保人首先就要承担不同程度的退保费用。

在长期寿险契约中,保险人为履行契约责任,通常需要提存一定数额的责任准备金,当被保险人于保险有效期内因故而要求解约或退保时,保险人按规定将提存的责任准备金减去解约扣除后的余额退还给被保险人,这部分金额即为保单的现金价值。

保险公司的一些长期性寿险险种,第一年度的保单现金价值极少,甚至为零,如果保户退保的话,有可能一分钱也拿不到;第二年度的保单现金价值为所交保险费的20%左右,即如果保户退保,保险公司将扣除保户所交保险费的80%。随着保险年度的增加,保单的现金价值虽然会逐年增多,但还是要承受一定的损失。

另外,投保人损失保费的同时,被保险人也失去了保障。因此,应该反复权衡后再作打算。

保单转换激活保险

在这种情况下,也许有人会推荐采用“减额缴清”和“保费垫缴”两种方式。但“减额缴清”虽然保证了保险期间与原保单一致,但保障金额会减少;“垫缴保费”虽能使保障金额不变,但保险期间不确定。若投保人希望风险保障额度能够维持不变,保险期间也能尽量长久些,那么保单转换就提供了这种选择。当储蓄型险种转换为纯保障型险种后,虽然储值功能大大减弱,但保障仍有效。

保单转换是指按照保险合同约定或保险公司规定,投保人可将现有的保险合同转换为其他保险合同;转换后,新保险合同计算保险费的年龄与原保险合同相同。保险专家说,“保单转换”的最大好处是,投保人不用重新投保,就可以随自身要求的变化来相应地调整自己的保险计划。比如,由于收入下降,投保人为了减少保费支出,同时不希望降低保障功能,此时,投保人可以通过“保单转换”,将以前购买的比较昂贵的储蓄型保险转换为保障型保险。

保险专家说,与退保后再购买保险相比,通过“保单转换”调整保险计划有两个优点:其一,投保人选择退保不仅会承担较大的退保损失,而且退保后再购买保险,保险公司将以购买时的年龄作为新的投保年龄;而通过“保单转换”调整保险计划,新保单的投保年龄与原保单相同。其二,退保后再购买保险,保险公司需要重新核保,投保人面临被拒保和增加保费的风险。而通过“保单转换”调整保险计划,保险公司一般不会进行二次核保,并完全按照投保人初次投保时的核保等级来进行费率的计算。

保单转换有条件

保单虽然可以通过“转换”变“废”为宝,不过,专家同时提醒市民,这种转换对保险公司是有成本压力的,也不利于公司对该保单所收保费的资金运作,多数的保单转换条款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因此想要为保单“变脸”一定要及时行动。

一般而言,保险公司规定,保单转换要在保单生效两年后才能开始。并且,有些公司的“可转换权益”规定,被保险人年满45周岁或60周岁以后不再享有此项权益。有些公司还规定,原保险缴费期满前两年开始不再享有此权益。另一方面,有些公司的这类条款规定被保险人年满45周岁或60周岁以后不再享有此项权益;也有条款规定原保险缴费期满前两年开始不再有此权益。如果有需要转换保单,就要好好把握中间这段时间。

另外,如果客户要行使保单转换这项权利,必须提供保险合同、最近一次保险费缴费凭证、投保人及被保险人身份证明、受托人身份证明(若委托他人办理),即可要求公司办理转换手续。

教育储蓄,选教育储蓄还是教育储蓄保险?


保障对象:选教育储蓄还是教育储蓄保险?

专家分析:

据了解,教育储蓄可用零存整取定期储蓄的方法,获得整存整取的存款利息,同时免缴利息税。不过,教育储蓄主要针对有接受非义务教育子女的家庭,只有在校小学四年级及以上的学生才可以参加教育储蓄。而教育储蓄保险是对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教育需要提供一定的保险金,比如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教育基金,甚至包括以后的创业金和婚嫁金等。

比较一下市场上的教育金保险产品,产品基本大同小异,只是包装组合有所不同。比如,在保险给付教育金的阶段是不同的。

另外,保险公司一般都是以复利计息的,期限越长的保险收益越大。以0岁儿童投保某人寿少儿大学教育年金保险为例,每年缴费4035元,10年缴费40350元,大学时可在18岁、19岁、20岁、21岁分别领取10000元、11000元、12000元、13000元,21岁大学四年结束后,公司还将额外给付16198元(中档分红),这笔钱既可以用于继续求学也可以用于求职或创业,这样计算起来前后共领取了62198元,远高于存入银行。

保险专家认为,教育储蓄在领取期限上相对比较灵活,只需要每月最低缴费50元,但教育储蓄保险除了强制储蓄功能外,还提供保险期间的风险保障。比如,在购买主险时要注意是否附加豁免保费险,万一父母没有能力继续缴纳保费,对孩子的保障将继续有效。而且大多数教育储蓄保险还对被保人发生的人身意外伤害有保障。

儿童人身保险怎么购买?险专家支招


儿童由于处于弱势,意外也时常发生,家长关注孩子健康的同时也不忘了给这份健康做好一份保障。儿童保险买哪种好?儿童购买人寿保险可以吗?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专家建议购买前,先梳理清楚自己的需求和购买保险的真正目的。

儿童保险也叫少儿保险和婴儿保险,就是专门为少年儿童设计的,用于解决其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教育、创业、婚嫁费用,以及应付孩子可能面临的疾病、伤残、死亡等风险的保险产品。儿童保险主要分为教育型的儿童保险和保障型的儿童保险,具体就是儿童意外保险、儿童医疗保险、儿童教育保险等。

少儿保险的类型

1、少儿生存金保险(教育金)

该保险需要针对少年儿童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提供相应的生存保险金。比如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几个时期的教育基金,参加工作以后的创业基金,婚嫁基金甚至还有退休之后的养老基金等。使被保险少儿在一生的各个特定阶段都可储备一笔基金,减轻父母亲的经济负担,充分体即父母对子女的呵护和关爱之意。

2、少儿意外死亡及伤残保险

该保险对被保险少儿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导致死亡和伤残提供保障。一般均附加在少儿生存金保险中,而不单独设立险种。

3、少儿疾病医疗保险

该保险对被保险少儿因患疾病而产生的治疗、住院和手术等费用提供保障。按照我国目前的医疗制度现状,少年儿童这一年龄段基本上处于无医疗保障状态。因此,商业保险公司开办少儿医疗保险的前景十分可观。

宝宝如何选择保险

1、意外伤害及意外医疗:很简单,但发生烧烫伤事故的少儿蛮多,觉得还是有必要讲下意外险的细节,主要考虑的就是意外伤害的责任范围是否全面,意外医疗的给付形式,额度,价格等。

2、医疗、重疾:不用讲,先上当地的少儿医保,可补充一些住院津贴,重疾的额度大约30—50万。

3、教育金:刚性需求,教育金的储备采用何种方式一直倍受争议,储蓄、投资、保险还是多者组合,这和不同家庭的收入特点是有很大关系的,稍微复杂一点。

我国保险法律规定,儿童的死亡赔付金额不得超过5万元,累计赔付金额最多10万元,超过部分视为无效。因为儿童属于弱势群体,容易受到伤害,也容易被少数人利用,获取高额的赔偿。所以,全世界各地的儿童保险都规定了死亡赔付的最高限额,避免道德风险。

不过,不允许为孩子投保身故赔偿超过10万元的死亡保险,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漏洞。由于各保险公司之间并不联网,投保人如果分散投保,很有可能突破10万元这个上限。但对于投保人来说,这一问题并非无法杜绝,香薰器。保险公司通常在投保前要求回答“是否在其他公司投保”,理性的家长在给孩子投保时应该如实填写。

一般来说,在为孩子购买保险时,应注意两个问题。

首先,要看父母是否已经投保足够保险,只有父母有了充分保障,孩子才会真正获得保障。其次,应根据经济条件决定购买儿童保险,一般来说,家庭一年所有保费支出不要超过总收入的10%,儿童保费不是主要部分,购买时不要冲动,重复投保儿童人寿险只是浪费钱财。

给孩子选择一份合适的人身保险是有必要的,但是一定要科学合理购买,切忌重复购买。投保时也应以保障作用为首要。

专家称投保储蓄型险需慎重选择


很多人认为,既然叫储蓄型保险,那么收益应该比较可观,实际上却并非如此。专家称储蓄型险需慎重选择。

保险专家指出,指望储蓄型保险赚大钱是行不通的。保监会明确规定,传统寿险的保单预定利率不得超过年复利的2.5%,因此,保险的分红部分是不确定的,投保人只能得到年化收益率2.5%的回报,还不如银行3个月的定期存款利率2.85%。

储蓄型保险一般以10年为底限,各类储蓄型保险无论分红实际水平如何,往往只有持有时间超过20年时才会体现出积累与复利的效果。如果投保10年内退保,退的只是“现金价值”,加上回报,仍可能比不过本金,这使得储蓄型保险一旦购买,便意味着长时间的资金冻结。在急需用钱的时候这类保险灵活性较差的劣势便一览无余,因此,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为避免影响家庭其他财务计划,应慎重选择储蓄型保险。

专家同时指出,储蓄型保险本质仍是保险,其拥有传统保障型寿险应有的保障功能,这主要体现在对被保险人的身故赔付保险金上。若被保险人不幸于合同生效之日起1年期满后身故,则保险公司将按保单的约定,给付身故保险金及红利。

业内人士表示,储蓄型保险在财务规划上有积极意义,可以实现强制储蓄,回报也具有稳定性,一般用来解决养老金和教育金,是纯防御型的理财方式,目的是留有一笔将来一定会用的钱。因此,储蓄型保险在家庭保障计划中的优先级别应该排在意外险、健康保险之后。

就收益而言,保监会规定传统寿险的保单预定利率不得超过年复利的2.5%,对于保险的回报来说,合同中承诺给付的部分不会高于这个水平。而保险的分红部分是不确定的,同一份产品的计划书中,预期收益的“高档”和“低档”分红水平相差近10倍。

消费型险对比储蓄型险

“相同的保障范围以及保障额度,但储蓄型重疾险每年需要花费几千元,而消费型重疾险每年只需花几百元,区别是什么,消费型险和储蓄型险,哪个更划算呢?”读者孙女士向记者咨询道。

“消费型与储蓄型重疾险主要区别在于缴费方式以及保险期限。消费型重疾险,前期用较少的保费获得较高的保障,但缴费压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同时缴费期限长,若保障至65岁,交费也应延至65岁。而储蓄型,则是每期缴费固定,且在缴费期完后仍然有保障。例如,30岁投保缴保费至50岁,在这之后不需交费,但一直拥有保障。缺点是前期相同的保障,保费却相对较高。”某国内大型险企业内人士李斌表示。

“对于20岁到30岁投保人而言,消费型保险更划算。”李斌认为,储蓄型重大疾病险和消费型重大疾病险价格相差非常大。以一份保障额度为30万元的重疾险为例,储蓄型保险组合每年保费为3803元,而消费型保险组合每年保费刚过1000元。每年保费相差近3倍。对年纪尚轻、事业处于成长期,消费开支较大的人群,应该可适当加大消费型重大疾病的比例。

而对于35岁至45岁阶段的投保人,储蓄型重疾险更划算。“若不计算通胀因素,想获得20年以上的保障,消费型重疾险所缴纳的保费要比储蓄型贵两倍以上。尤其过了40岁以后,身体素质开始下降,消费型重大疾病险的保费开始大幅提升,而储蓄型重大疾病险的保费提高比例几乎不动。消费型重大疾病险在保费方面相对于储蓄型重大疾病险已经不占很大优势。”

储蓄型保险,储蓄型保险与银行储蓄有哪些异同?


问:按照保险理财师的保险配置方案,最近打算购买一份重大疾病险,但听销售员的建议说是购买储蓄型的实惠,如果在保险期内没有发生重大疾病,所缴的保费就当是存款储蓄了。想问问理财师,这类保险的储蓄功能和银行储蓄有区别吗?

 保险理财师理财师:就这位用户提出的问题,我们来分两部分进行解答,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储蓄型保险。

 储蓄型保险除了基本的保障功能外,还有储蓄功能。如果在保险期内不发生保险事故,在约定时间保险人(即保险公司)会返还一笔钱给保险受益人。由于每张储蓄型保险的保单都会发生给付,并带有强制储蓄的功能,所以保费较高。

 常见的储蓄型保险有两全保险、终身保险(分红型)、分红保险、万能寿险、年金保险(如养老保险)、投连险、理财型保险等。

 保险理财师:如果单从储蓄功能上看,储蓄型保险和银行储蓄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有相似之处的,他们同是将一笔资金积累一段时间后提取。但我们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1.储蓄型保险在“储蓄”上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为了保持保单的有效性,投保人需要定期支付保险费,如果中途退保,或不缴保费,会损失本金并导致保单失效;而银行储蓄属于自发性的行为,银行没有权利强制储户在规定的时间内存款。

 2.储蓄型保险的红利支付并不能保证,也没有固定的金额;而银行储蓄则以固定利率为储户计息。

 3.储户可以随时使用储蓄账户上的资金,在时间和数目上没有任何限制;而储蓄型保险的持有者只能根据保险合同列明的条款按时领取红利或退保时取回现金价值,再或是保险期满后支取全数保额。

 4.储蓄型保险不仅具备了保障功能,又可以享受分红,因此是一种双功能的理财工具;而银行储蓄仅提供储蓄的功能。

 保险理财师提示,我们此前已经多次就储蓄型保险是否是理想的投资产品进行过说明,今天再次提示大家,储蓄型保险虽然与银行储蓄相比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但终究不是投资产品,不要因为“储蓄”而储蓄,还应根据自身的实际保险和投资需求,分别选择合适的产品。

保险知识汇总 专家支招:重疾险购买有诀窍


近日,周先生向笔者询问:“我有医保了,还有必要购买重大疾病险吗?”相信生活中像周先生这样有着同样疑问的人不在少数。那么,我们该怎样购买合适的重疾险呢?”

对于社会基本医保和商业重疾险的关系,保险专家认为:“每一辆车都配备了刹车,当驾驶员看到前面可能存在的危险时或许可以用刹车来规避,但并不能因此排除所有的风险。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车辆装配了保险带甚至气囊?就因为这些装备是补充的保障措施,能够最大程度保障车上人员的安全。社会医保就好像刹车,商业健康类保险就是保险带,是对医保体系的有利补充。没有人会因为有刹车就不要保险带,更不会有人有了保险带就不用刹车,越来越多的人会想要配置气囊。”

据保险专家介绍,社会医疗统筹基金对医保人员的保障是“保而不包”的,住院费用和大病医疗的自付比例和金额相对比较高。而重疾险其本身不是一种纯报销型的保险。重疾险理赔金的给付是以约定病种的发生为条件的,一旦确诊,即可理赔,理赔金额度一般也较高,对投保人而言,帮助其早日接受治疗,特别是对初期治疗费用的支援作用非常大。

事实上,对于一般的工薪族,具备一定的危机感是非常必要的,谁都不愿意自己家庭陷入财务困境,当他们患重病并需求治疗和康复时,通常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此时,我们不妨设问“如果一种没有预料到的大病,如恶性肿瘤、中风或心脏病等疾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一张20万元的支票对我和我的家庭会产生什么不同呢?”

购买重疾险有窍门

既然重疾险作用这么大,对个人和家庭保障而言也相当重要。那么,怎样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重疾险产品呢?

保险专家认为,不同的人群(包括年龄和性别的不同)在具体挑选重疾险产品的时候,可以有一定的差异。

重疾险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纯消费型的产品,不带任何资金返还;还有一类则是带有储蓄性质的返本产品,或是用寿险类的主险产品附加一份重大疾病险。

消费型的重疾险比较实惠些,我们说,买消费型的健康险更像是租房。消费成本低,可选择余地大,觉得不喜欢、不合适,就可以换一个,退掉它的损失也不大。

消费型重疾险每年缴费较低,灵活性也比较强。一份一年买一次,或是每隔3-5年买一次的短期重疾险,就好比一年期或五年期的一份租约,“租金”便宜,觉得不合适自己了,只要不续保就行。

而一份保障期限为10年、20年,或是约定保到60岁、70岁为止的长期消费型重疾险,就像一份长期的住房租约(当然类似这样的租房合约,在现在的居民住房市场已经很少,在商业用房租赁合同中较多些),使用一二十年,甚至三四十年。只要每年缴少量的“租金”,虽然最后的“产权”不属于你,你也不能通过取得产权然后将房子卖出换回货币,但是已经满足了你在一定期限内的保障或使用需求。

购买具有返本条款的储蓄型重疾险则好似“买房”,二三十年之后如果你还生存,就可以收回一笔资金,但是每年的缴费压力比较重。

例如,一名40岁男性投保10万元额度的某公司消费型重疾险,保障至70岁,20年缴费,每年缴费大约1500元。而这名男性在同一家公司投保一份10万元额度的储蓄型重疾险,保障期限同样到70岁,同样20年缴费,每年缴费额大约需要3200多元,原因是后者在你70岁时,会给付一笔较高额度的“祝寿金”,具有一定的储蓄功能。

保险专家认为,到底是买消费型的重疾险,还是买带有一定储蓄功能的重疾险,主要看个人的经济收入情况、消费习惯、行为偏好等因素。总体来看,对年纪较轻,或者收入较低的人群,消费型的重疾险产品更合适些,因为费率优势更大。而对于40岁以上,又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群而言,可以选择消费型的产品,也可以选择消费型与储蓄型产品混搭配置的方式。

选择投保额度有讲究

通常除了要和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以外,购买重大疾病险的窍门还在于了解目前患重疾之后所需花费的医疗费用。

根据最近的统计,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少则八九万元,多则十几万元甚至更高。因此,重大疾病额度上选择10万元到30万元的保额比较合适。

保险专家认为,白领人群可以结合自己的收入状况来决定重疾险购买额度。比如你月收入5000元,那么重疾险额度可以设置为年收入的5倍左右,也就是25万-30万元。

当然,每隔三至五年,投保者还可以打开自家的保单检查一下,看看是否有必要追加或调整保额,根据家庭人员和经济状况的变化做一些适当的调整。

采用年缴保费方式好

笔者通过计算发现,目前选择保费年缴方式比较好。尽管一次交足会有一些价格上的优惠,但重疾险的保费还是年交比较好。一是因为缴费期长,虽然所付总额可能略多些,但每次缴费较少,不会给家庭带来太大的负担。加之利息等因素,实际成本不一定高于一次缴清的付费方式。年缴还有利于估量家庭每年的支出状况,便于家庭理财规划。

二是如果被保险人缴费两次(年)后就不幸身染重疾,如本应是10年分缴的,实际只付了五分之一保费;若是20年缴的,就只支付了十分之一的保费。

同时,还要注意保障期、观察期和投保年龄等限制,重疾险的保障期限也是不尽相同的。有终身保障的,也有保到一定年龄即终止的,比如到100岁或者80岁或者更年轻,目前市场上比较多的是后者。购买重大疾病险时一定要考虑保障的年龄限制。

保险公司往往还会根据保障额和年龄状况等要求被保险人体检并规定不同的观察期,有180天的,也有90天的,就是说被保险人若在合同生效之日起180天(或90天)之内患重大疾病,保险公司就不会承担赔付责任。

与其他险种的选购一样,购买重大疾病险最重要的还是为自己“度身定做”,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的特点选择最合适自己的保障额、保障范围、缴费期限和付费方式。比如儿童购买重疾险一定要其中保有白血病的;单身年轻人可以考虑重点购买重疾险;新婚的夫妻经济负担较多不一定要再选购重疾险;女性可考虑购买涵盖了乳房癌、子宫癌等女性多发病种的重疾险。取己所需,不增加自己和家人的额外负担,才能更好地保障未来。

储蓄型商业保险收益如何


储蓄型商业保险是什么?购买储蓄型商业保险划算吗?相信很多人在购买之前有这样的疑问,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有时候保险是买了,但保障却漏洞百出。忽视保险知识,会让你空有保障意识,却得不到保险的“好处”,等要理赔时才发现,一切都晚了。有人喜欢简单地用每年交的保费来比较保障的多少,以为保费越高,保障也就越高。其实有时候,高保费可能买不来高保障。

李先生今年35岁,不久前买了房子,一下就欠了银行一百多万元的贷款。李先生心想,幸亏自己有保障意识,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早就为自己买了保险,每年缴2万多元保费,一共交20年,加在一起有40多万元,这么多的保费,保障个房贷应该一点儿问题没有吧?结果,李先生算来算去,发现如果身故,这款保险只能赔付75万元,回想当初业务员口口声声说的“高保障”,李先生甚至怀疑自己搞错了。

其实,李先生没有注意到,自己买的这款保险是典型的储蓄型保险,并不适合针对身故风险的保障。白白交这么多的保费,对他身故后家里的保障根本派不上多大用场。

由此可见,购买保险时,务必想清楚自己看重的是什么。就是明确投保的目的是为了长远未来的某一人生目的,比如养老或准备子女教育金,同时控制保费的支出,从而不影响家庭的其他财务计划,比如短期内有大额度的家庭开支或者家庭收入本来就不稳定的情况下,应该慎重选择储蓄型保险。

储蓄型保险以其强制储蓄、稳定回报的特点受到不少保守型投资者的青睐。虽然储蓄型保单兼顾投资与保障,但是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储蓄型保险还是应该慎重选择。

很多人认为,既然叫储蓄型保险,那么收益应该比较可观,实际上却并非如此。指望储蓄型保险赚大钱是行不通的。保监会明确规定,传统寿险的保单预定利率不得超过年复利的2.5%,因此,保险的分红部分是不确定的,投保人只能得到年化收益率2.5%的回报,还不如银行3个月的定期存款利率2.85%。

储蓄型保险一般以10年为底限,各类储蓄型保险无论分红实际水平如何,往往只有持有时间超过20年时才会体现出积累与复利的效果。如果投保10年内退保,退的只是“现金价值”,加上回报,仍可能比不过本金,这使得储蓄型保险一旦购买,便意味着长时间的资金冻结。在急需用钱的时候这类保险灵活性较差的劣势便一览无余,因此,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为避免影响家庭其他财务计划,应慎重选择储蓄型保险。

储蓄型保险本质仍是保险,其拥有传统保障型寿险应有的保障功能,这主要体现在对被保险人的身故赔付保险金上。若被保险人不幸于合同生效之日起1年期满后身故,则保险公司将按保单的约定,给付身故保险金及红利。

分红存在不确定性

目前储蓄型保险的收益模式基本上都是固定返还+分红。不少投保者比较关注产品的分红水平,但实际上是否分红要视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而定。

根据保监会的规定,如果保险公司获得盈余,年度红利将不低于当年可分配盈余的70%分配给保单持有人。这意味着如果保险公司经营不善,该产品当年无盈余可分配,则投保人可能无法获得分红。

说明:业内人士表示,各家公司为保证产品的竞争力,通常不会取消分红,但不同年份的分红水平可能相差很多。而消费者在宣传材料中看到的投资回报率只是一种假设,仅能作为参考。返还收益可计算

相较于分红收益,消费者更应该关注固定返还的收益部分,消费者可以通过定期返还水平及返还周期比较自己未来可以获得的总收益。以合众人寿的“喜洋洋”年金保险(分红型)为例,如果30岁的张女士投保基本保额为2万元的该产品,每年保费4292元,缴费20年,其总保费为85840元。根据其返还设置,张女士自31周岁至64岁,每年可获基本保额5%的生存金,累计可以领取20000×5%×34=34000元。从65岁起至89岁,每年领取基本保额18%的生存金,累计可领取20000×18%×25=90000元。此外,张女士在65、70、75、80、85周岁时可分别领取2000元祝寿金,累计领取10000元。

说明:从上述案例不难看出,分红型年金产品是活得越长收益越高,如果投保人生存时间太短,其固定返还部分相对较低。不过,市场上部分年金保险已经引入了“保证领取”的概念,如果投保人未活到预期年龄,其保单受益人仍可继续享受产品返还。

提醒:缩短缴费期可以节省保费

通常来说,保险公司设计产品时会提供几种不同的缴费期限,如3年、5年、10年或20年缴,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如果选择缴费期限较短的方式,则一次性投入较大,短期面临的资金压力较大,而长期缴费则可以摊薄每次缴费金额,适合于资金相对紧张的家庭。

但专家表示,如果资金情况允许,消费者可以考虑选择较短的缴费方式,因为缴费总额相对更低。

专家支招医疗健康保险购买 合理为疾病买单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了本钱还如何去打拼人生,所以健康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可见健康成为影响我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每个人随时随刻都会生病,而我们却无法预料得到。在疾病面前,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赶紧治好,以免对生活质量造成不良的影响。购买医疗保险就是为自己购买一份健康的保障。为自己减轻突发状况的发生而造成的损失。

但是有很多老百姓都觉得病不起,尤其是在城市里,普通大众因贫困而看病难、看不起病的现象比比皆是。为了解决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国家政府在近几年推出了医疗保险的一些保障政策。但是到目前仍然有很多人对购买医疗保险的认识不多,老百姓无法断定怎样才能买到最适合自己的医疗保险。

医疗保险是属于健康保险,被保险人在发生比较大额的医疗费用支出时,购买医疗保险可以从中得到相应的经济帮助。

医疗保险只是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具体可细分为:普通医疗保险、住院保险、手术保险和特种疾病保险、住院津贴保险、综合医疗保险。其中,大家接触最多的应该是普通医疗保险。

普通医疗保险保险费用成本比较低,比较适合一般社会公众。普通医疗保险主要负责支付被保险人由于意外伤害和疾病而产生的门诊费用、住院费用和检查费用等,向被保险人提供治疗疾病时所支付的一般性医疗费用。但是这种保险是有一些限额规定的,会支付限额内的一定比例的费用。

所以要购买医疗保险,首先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险种。在选择险种时,注意阅读保险公司对投保年龄的限制。一般说,最低投保年龄是出生后90天至年满16周岁不等;最高投保年龄大致在60-65岁。投保年纪越轻,保费愈便宜,因此购买医疗保险应趁年轻,越早买,越合算。

目前,大多数医疗保险都设有最高保险金额限制。就拿青少年及幼儿的情况来说,孩子一旦真的得了大病,以单一险种的赔付用来支付孩子的医疗费用,必然显得捉襟见肘。解决这种尴尬局面的最好办法就是依照自身的实际经济能力,更多地为孩子购买医疗保险,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医疗健康保险由于专业性强,消费者容易受到误导而买了不适合自己的险种。如何正确、合理的购买健康保险,不妨参考以下三种思维:

思维一:明确你对于健康保险的需求

很多人的医疗健康保险,往往只是作为工作福利的一部分而取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社会医疗保险。其实这也许还不够,因为你有可能失去你的工作,或者是因为某种原因失去工作的能力。这种情况下,你的雇主可以选择终止你的这份福利,这也意味着你可能失去这份保障功能或者在把你的保障挂靠到下一份工作时存在一个空白。这种盲点的存在,当风险降临时,补救往往可能太迟了。所以,合理的做法是寻找一份补充的商业保险,这份保险可能在你将来面对健康风险时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思维二:购买保险需要更多的主动性

很多人在购买保险方面并不主动,购买的初衷往往也只是由于保险销售人员或者保险经纪人的高明的销售技巧,保险的目的性不强,对内容也知之甚少,更不用说主动去谈判。

事实上主动了解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不仅有助于你明确险种的内容,从而找到合适的险种,同时往往能够节省你的保费。例如:同样是有抽烟史,其中一人为抽烟为20根/年,另一人则为20根/日,前者的健康风险明显低于后者。在健康医疗保险的风险分级上,前者也许可评为标准体,后者则往往会被评为次标准体,两者在保费上是有区别的。

因此,在购买保险时若仅仅出于被动,某些条款不主动去明白,不仅会失去某些省钱的机会,同时更增加了以后核保核陪纠纷的可能。

思维三:健康保险并不只是老年人的专利

有很多人往往认为,老年人存在更多的健康风险,因此医疗健康保险更适合老年人,而年轻人年富力强,得病的几率小,可以不买或者迟买。事实上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一方面你忽略了风险的概念,风险是一个概率的问题,不会因为主观的因素而改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你不了解健康保险的特征所致,健康医疗保险与人寿保险的一个很大不同就在于前者是属于保现在,而后者的保障往往在未来某个确定的时间才能发生。健康保险的这种保现在的特征,是由于疾病或者意外伤害事故随时都可能发生,这有可能导致医疗费用损失,有可能导致失能,也有可能需要护理。无论哪种情况下得到的保障,最终都是为了使自己的身体更健康,使自己的生活质量更高,活得更有尊严和长久。

事实上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病风险,例如:在中年期(45~64岁),心血管疾病是最大的健康风险,有很大的发病率,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年龄组的就不会得心血管疾病。统计学资料证实:壮年期(35~44岁)的第一大健康风险同样是心血管疾病,只不过发病率比中年期稍低而已。

人的健康情况会随着年龄而下降,我们建议在购买健康保险时可以把年龄作为购买的依据,例如:身体条件好的青年人(15~34),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可以以意外伤害医疗保险为主,配上一份重大疾病保险,而婚后则可再配上一份住院医疗保险,应付一般性的医疗费用支出。

对于购买长期健康保险者,由于疾病的风险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保险公司在设计保险产品时,会根据不同的年龄设置不同的费率,通常费率在年龄越小时越低,因此,建议趁着年纪轻,给自己买一份合适的保险。

如何选择到适合我们自己的住院医疗保险产品呢?

1.一定要具有保证续保功能。

住院医疗保险一般都是一年期的,即保险期间是一年,一年结束后要重新投保(称为续保)。目前市场上许多住院医疗保险产品都是不保证续保的,也就是说,客户在年轻、健康时每年续保都没有问题,但不管续保了多少年,哪怕是30年、50年,一旦生病,发生了赔付,则下一年续保时,保险公司就可能要求额外加收保费,或者除外疾病,甚至拒保。

拒保是合法的。因为这是一年期的保险。一年期满保险合同就结束了,下一年要继续投保,就是开始一个新的合同。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都可以互相选择,双方可以谈条件,以什么样的价格和什么样的保障继续合同,达不成一致意见就可以选择不续保。因此,在开始新合同之前,保险公司对被保险人的风险进行评估是无可厚非的,保险承保的都是不确定的风险,如果已经确定了,就不是保险,而是救济了。

如果购买的产品具有保证续保功能,则在进入保证续保以后,即使理赔了几十万元,下一年仍然可以续保。也就是说,一旦保险公司同意被保险人进入保证续保状态,则保险公司就失去了选择被保险人的权利,而被保险人仍然具有选择保险公司的权利,只要被保险人要求续保,保险公司就只能接受而别无选择。

2.最好是定额给付型所谓“定额给付型”,是相对于费用型来说的。

费用型险种补偿的依据是发票。赔付的金额只可能少于实际花费。定额给付则是按照事前约定的保险金额进行赔付,不管实际花费了多少。因此,保险公司的理赔金额完全可能高于实际的支出(当然也可能更低)。高出部分可以用作营养费、误工费、车船费、陪伴费、护理费,以及享受单人病房、专家诊治等更高级别和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另外,定额给付型住院医疗保险理赔时往往无需提供发票原件,手续简单,不容易有理赔纠纷。且与是否拥有社会医疗保险或其他保险公司的医疗保险都不冲突,可以是额外的保障。

大多数保险公司规定,费用型医疗保险只赔付社保规定范围内的医疗费用,并且根据费用补偿原则,如果客户已通过社保或其他机构报销,则保险公司只报销剩余的部分。

因此,购买住院医疗保险,一定要搞清楚理赔时是否需要提供医院原始发票。最好是不要发票的定额型住院医疗保险,对已经拥有社会医疗保险或其他保险公司医疗保险的人士更是如此。

3.最好是主险。

如果我们购买的医疗保险是附加险,则往往要花费非常昂贵的费用去购买一个额外的,甚至可能是自己完全不需要的“主险”,即使没有出现中途被拒保的情况,还可能出现主险期满或其他原因导致主险失效,那时附加险的保障也将不复存在。

4.最好是意外、疾病都保障。

目前市场上有的住院医疗保险产品,只对意外原因造成的住院才承担保险金给付责任,有的只对疾病原因造成的住院才承担保险金给付责任,有的是两者都承担保险金给付责任。所以,我们在购买时一定要仔细阅读保险条款,最好是意外住院和疾病住院都能保障。

5.尽量购买最高档次。

如果选择较低档次,好像省了一点小钱,但实际上却吃了大亏。

6.购买全部保险责任。

如果我们少投保一项保险责任,保险费实际上少得不多,但赔付却会少很多。因此,要尽可能选择能够包括我们老百姓最担心、最害怕、最可能“致贫”或“返贫”的“住院”、“重大疾病住院”、“手术”、“器官移植”、“重症监护病房”这5项保险责任。

7.坚持续保。

我们一定要改变“没住院、没得到赔付就不划算”的观念,要非常清楚自己购买保险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得到几十万元的赔付吗?如果得到了几十万元的赔付,我们会是什么样了?可能是腿也没有了,胳膊也没有了,肾也被换掉了。我们愿意这样吗?当然不愿意,我们希望买了保险后一次病都不生,希望我们交的保险费都贡献给别人。

文章来源:http://m.bx010.com/b/38301.html

上一篇:太平洋寿险首度研发老年人专属防癌保险

下一篇:北京医疗保险待遇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