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知识汇总,广州使用社保力量推进社会保险的建设

2020-11-06
社会保险知识

引入社会力量推动社会保险事业发展,在国内尚属首例

广州参保困难人员有望引入社会力量资助

昨天下午,市人社局举行广州市筹集社保帮困资金捐赠仪式,被誉为“东方猫王”、中国书画大师应祚智教授,将其多年辛勤劳作、从国外收获的第一桶金――1400支猫王红酒捐给广州市社会保险事业促进会作启动资金。同时,也有部分知名人士、企业家向促进会进行捐赠。据悉,引入社会力量推动社会保险事业发展在国内尚属首例。

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广州市社会保险事业促进会接受捐赠(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及《广州市社会保险事业促进会对广州市参保困难人员资助(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目前已经出台,并广泛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及建议。

广州市社会保险事业促进会的成立,就是希望将从社会上筹集到的资金,用于困难人群的养老保险缴纳,作为社会保险金的补充渠道,为基本制度“拾遗补缺”,减少困难群体的参保障碍,尽快实现老有所养。

根据《广州市社会保险事业促进会对广州市参保困难人员资助(试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在本市参加社会保险出现以下情形的职工(包括农民工)、退休人员(职工身份退休)可获得相关资助:(1)因患重大疾病无法支付按社会保险政策规定应自己负责部分费用的困难职工;(2)工伤职工再就业有困难的人员;(3)无力支付劳动能力鉴定费的特困下岗职工、农民工;(4)达到退休年龄但达不到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又无法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或一次性趸缴养老保险费的特困下岗职工。资助对象每年可获得1000~6000元不等的资助金额,而对于向促进会捐赠金额较多的企业,其接受资助的职工可获得高于上述资助标准1倍以上的资助。

相关知识

保险知识,推进保险文化建设


大连保险文化建设从2009年启动以来,在业内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积极参与。从一度认为保险文化可有可无、无关紧要,转向积极学习保险文化理论知识、主动索取保险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从一度工作安排上保险文化无位置、无规划,转向把保险文化纳入工作目标管理,加以规范和实施。如何持之以恒地推进保险文化建设,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加以努力。

保险文化建设需要保险人共识共行

保险行业有没有文化?回答是肯定的。保险文化内涵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它的特征是什么?这是需要保险人作出准确回答的。

在一段时间里,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保险行业没有什么文化可言,如果说有保险文化,无非是为了赶时髦应景而已。为了解决行业在保险文化建设上存在的认识偏差和端正工作态度,大连保监局在精心筹划的基础上,举办了“大连保险文化高层论坛”,邀请保监会领导、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和行业高管,共同探讨保险文化建设中的重点问题,解析保险文化的客观存在和发展状态,归纳和提炼保险文化的核心要素,策划保险文化建设的方式、载体和途径。当我们郑重地回顾和审视保险业诞生、创业和发展的历程,就不难发现,保险业存在与发展的本身就是一部充满人文意蕴、传递社会关爱、播撒人间温暖、铸就现代文明的文化画卷。它的文化要素,积淀在保险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主体单一到多主体的成长过程,彰显在保险业全面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民生保险需求的全过程。

保险文化的显著标识和特征,就是置身于社会之中的保险保障功能和风险防范管理的服务作用,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提供风险管理和保险保障服务的同时,也在广泛地感染和吸引社会各界群众对保险业的认同和关注,从而集聚起大众对保险业发展的参与意识和支持动力。

保险人是保险文化的第一创造者、体认者、推动者和成果享受者。保险人在投身保险事业之时,就在编织和创造着保险文化的每一个符号。每一个保险机构的筹建、每一个保险产品的设计、每一个保险业务领域的拓展、每一份保险成果的收获、每一次保险业新的发现和理性飞跃,都闪烁着保险人劳动的品质、价值和思想智慧的火花。一代又一代的保险人,在他们所从事的保险业务岗位上,布满了保险文化的印记。可以说,文化记录了保险人创业的历史过程,保险人谱写着保险文化的历史韵律,保险人与保险文化相伴而生、相依而存、紧密联系,生成了保险业不断发展进步的思想动力和精神支撑。

保险文化是什么呢?通俗言之,就是保险人在创业过程中,发明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体体现在保险人实际工作中塑造的保险精神,探索的保险管理模式,形成的保险经营制度。这三个层面的文化元素,凝结着保险人职业素养、创业智慧、经营理念、保障能力和经验积累,构成了保险文化的内涵要素和运行体系。保险机构和保险人通过科学管理、服务大局、保障需求、诚实守信、文明营销、合规经营、和谐发展、公正执法、廉洁服务等方面的劳动成果,向全社会推介保险行业是什么、干什么、为什么,履职行为怎样、创造的价值怎样、发挥的作用怎样,从而深刻地诠释着保险人的思想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价值观念和信仰习惯,形成保险文化是保险业核心竞争力、是保险业融入社会的介质、是保险业永续发展的智力源泉的社会共识和行业践行自觉的理念。

保险文化功能需要保险人挖掘培育

保险文化对业内而言具有培育精神、凝聚力量、提升创造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等功能,对社会又具有塑造形象、彰显价值、增添民族文化活力、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用。保险业虽然起源于国外,但作为后起之秀的中国保险业,经过近几年的迅猛发展,展示着浓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和我国现代社会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体现出扶危济困、为民分忧、为民造福的本质精神风貌。认知我国保险文化,需要保险机构和保险人从弘扬民族传统精神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展现保险业创业的特色特征等方面,审视保险文化形成的过程和发展的前景,着力发掘时代新题材,塑造时代新形象,凸显时代新个性。对保险业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变化、表现特征,都要认认真真的回顾,仔仔细细的思索,系统而深入的挖掘创业过程中的精彩情景,这样才能找准保险文化的根脉,捕捉到保险文化的闪光点,提炼出保险文化的要素,最后将保险文化立意成文,以文化人,以文兴业,谱写保险事业新篇章。

2009年大连保监局组织行业力量,集中精力对大连保险业发展的历程和实践经验进行了认真学习回顾,经过对保险业发展过程中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的系统梳理和反复推敲论证,初步提取了保险行业文化六个方面的要素,即:诚信要素、责任要素、合规要素、合作要素、慈善要素、创新要素。积极号召和倡导行业借鉴六个方面的文化要素,开展保险行业文化建设活动,培育行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行为规范。全行业保险机构从文化层面重新审视和构建自身建设,以文化规划发展战略目标,以文化规范内控管理制度,以文化促进员工愿景融合,以文化塑造社会形象,以文化展现核心竞争力。

一是组织员工为保险文化建设献计献策。保险人是保险文化的创造主体和建设推动者,保险机构应安排一定的时间组织员工开展保险文化建设大讨论,将本单位创立机构、筹划发展、设计目标、市场运营、制度安排、考评机制等方面的情况,交给员工讨论。通过员工的回顾和讨论,提炼保险发展中故事的精华,概括保险实践中经验的精髓、凝结保险主体的核心精神,形成能够反映本企业员工共同价值认同的特色文化。使保险文化既代表本单位文化个性,又体现本单位员工的心声,符合社会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实现以文化凝聚员工的力量,以文化激励员工的斗志,以文化壮大本单位实力,以文化感染社会认同的文化建设追求。

二是培育保险文化品牌。保险文化品牌既是自身特色和价值的定位,又是融入社会文化的显著标识和催化剂。保险机构和保险人要有保险文化建设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善于学习借鉴企业文化建设先进经验,注重收集整理行业发展建设各种信息和资料,组织和动员全体员工把从业实践中的亲见、亲闻、亲历认真加以思考归纳,对保险业文化诸多现象进行深度的挖掘和评析,聚合员工共识公认的核心文化元素,铸就保险文化特色品牌,用独具特色的保险文化品牌,夯实保险业发展的市场基础、监管基础、人才基础和社会基础,使保险文化始终充满着时代的生机与活力。

保险文化提升需要保险人打造创新

保险文化只有不断追求并实现创新,才是保险文化的魅力之源。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保险的新需求,为保险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厚的物质资源和多彩的精神世界。伴随着保险业实践发展深度和广度的延展,保险文化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势必发生许多新变化。保险文化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源自于保险人永续的实践探索精神和不竭的思想创新动力(310328,基金吧),在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大众对保险文化的理解、接受和认同度,与日俱增。这就需要保险机构和保险人对自身文化的内涵提升和传播力、解释力、表达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保险机构和保险人作为保险文化建设第一责任人和传播担当者,对保险文化创新应具有自信、自觉、自强的职业信念和工作水准,只有在保险业发展实践中坚持不懈地打造保险文化的品质,创新保险文化内涵,才能使保险文化转化为保险生产力的能量和活力得到充分的释放。在推进保险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坚持以科学发展的态度,推进保险文化创新发展,就是要高度关注广大人民群众对保险文化的需求、表达和审美的新期待,高度关爱行业员工对保险文化创新发展的新愿景,高度自觉地填充保险文化的时代内涵,大力传播保险文化核心意蕴,积极探索保险文化独特魅力和感召力构成要素,最大限度地增强保险文化的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

一是确立保险文化建设战略目标。保险文化建设不是吹一阵风,搞一阵子轰动,就收场了事。要把保险文化纳入行业发展战略任务来策划,作为行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建设来落实,决策层对保险文化建设要有议题、有策划、有部署、有考评,使之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和机制化。

二是实行保险文化层级考核评价。增强保险文化运行机制的高效性,依据行业工作分类和不同经营特点,研究制定企业文化、机关文化、行业文化的工作制度、考核内容和评价机制,使保险文化建设考核评价更具针对性、激励性和促进深化发展的作用。

三是创造保险文化载体。保险文化建设只有通过载体才能表达自身的功能和作用,只有发挥载体的作用,不断地创新和丰富载体,才能将保险文化的特点和优势,更好地融入社会建设之中,吸引大众对保险文化的欣赏和共鸣。要在充分利用好自己工作载体的同时,还要善于借助地方文化宣传媒体和文化阵地传播保险文化,踊跃参加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和各种文化活动,展示保险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和推进先进文化发展中的特色和作用。

四是建立保险文化论坛机制。保险文化论坛机制,可以保证保险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的评价论证、探析导向,从更高层次上获取保险文化建设上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经验,能够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产生认识飞跃。要形成保险文化高层论坛制度机制,伺机择时举办保险文化高层论坛,听取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的真知灼见和合理化建议,吸纳国内外文化建设先进理念和经验,对保险文化作出新概括,丰富保险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推进保险文化不断的创新发展。

实践证明,保险文化不仅是保险业自身发展的精神支撑,也是提升社会大众保险需求的文化释解。只要静下心来运筹保险文化建设思路,精心设计实施目标,扎实组织推进,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就一定能够开创保险文化建设新局面。 

社会保险,省社保局还加快电子社保建设


3月14日,记者从甘肃省社会保险管理经办工作会上获悉,在社会保险管理经办工作中,我省积极探索建立“五险合一”经办模式,强化“互联网+”电子社保建设,方便办事群众,提高工作效率。

省社保局积极探索建立“五险合一”经办模式,实行统一核定基数、统一支付待遇、统一基金稽核。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整合,推动经办流程再造,健全规范服务体系。同时,甘肃省强化“互联网+五险合一”电子社保建设,强化“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社保经办领域的运用,提高社会保险工作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制定《甘肃省社会保险数据管理办法》,优化完善数据应用机制,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社保经办平台建设,推行网上办理社会保险业务。

目前,省社保局已完成“五险合一”信息系统、人社身份认证平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民参保登记系统、医保智能监控系统、全省社会保险网上经办平台和“两级两网两库”建设,并推广应用了全省社保基金财务系统(A++),启动电子档案系统建设,实现业务财务、业务档案、网厅一体化,搭建社会保险业务经办一体化管理服务平台,为业务经办、管理以及参保对象提供便捷多样化的服务。

文章来源:http://m.bx010.com/b/25495.html

上一篇:生育保险是怎样的?

下一篇:保险知识汇总,节前迷惘节后明朗 社会养老保险转续将有实质性的进展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