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知识汇总,养老金制度结构性改革与寿险公司市场定位

2020-10-26
寿险养老险保险规划

国际养老金制度结构性改革的浪潮普遍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出于增加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促进养老金制度在缴费和受益之间的公正性及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西方各国开始探索养老金制度结构性改革的途径。在世界银行、IMF等国际机构的强力推动下,拉美各国、东欧经济转型国家及其他亚、非发展中国家也相继着手进行养老金制度的结构性改革。一时间,养老金制度的结构性改革大有演变为一种国际潮流的趋势。国际养老金制度结构性改革的具体实践及其政策取向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养老金制度整体结构的调整;其二,政府主导下的公共养老金计划运行机制的转变。

所谓养老金制度整体结构的调整,即调整政府主导下的公共养老金计划的待遇水平,改变公共养老金计划在老年退休收入中“独占鳌头”的局面,引导和鼓励发展各种私人养老金计划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计划,将构建多支柱养老金制度体系作为制度改革的目标。多支柱养老金制度体系一般至少包括三个支柱:BX010.cOM

第一支柱:政府集中管理、通过政府一般税收收入融资或企业与个人缴费融资的强制性养老金计划,一般覆盖全体国民或居民,提供最低的退休收入保障,起预防老年贫困的作用。养老金受益资格往往基于国民权或居民权来确定,或者是基于受益人家庭经济状况审查的基础上来确定。

第二支柱:私营化分散管理、引入个人账户、实行基金积累制的强制性或自愿性养老金计划,各种企业年金计划就属于此范畴。

第三支柱:各种自愿性养老储蓄计划,比如商业寿险公司提供的各种养老保险产品,美国的个人退休储蓄账户(I-RA,IndividualRetirementAccount)也属于此范畴。

而政府主导下的公共养老金计划运行机制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增加预提资金积累,即融资机制由现收现付制向部分基金积累制或完全基金积累制转变,以此来缓解人口老龄化给养老金制度造成的压力;其二,公共养老金计划的给付结构由待遇确定型(即DB计划,DefinedBenefitPlan)部分或全部向缴费确定型(即DC计划,De-finedContributionPlan)转变;其三,引入私人部门管理运营积累的养老基金,并实施多样化的投资资产组合。

中国养老金制度结构性改革的具体实践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退休费用社会统筹改革,至今已经走过了20个春秋。虽然中国的养老金制度并未最终定型、尚在制度选择过程之中,但20年的改革实践,已经确立了一些基本原则,改革的方向也日渐清晰。从养老金制度体系的整体框架来看,中国养老金制度体系将一如既往地以构建和完善多支柱的养老金制度体系作为改革的长期目标。现阶段将致力于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安排,包括多渠道筹措资金,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实现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分账管理;创新养老基金的管理体制,尝试养老基金进入资本市场,增加养老基金资产组合的多样化选择;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等政策选择。

国际国内养老金制度结构性改革的具体实践和未来走向已经清楚地揭示:伴随着养老金制度结构性改革进程的推进,寿险公司在老年经济保障领域中的地位将日益凸显;养老金制度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取向,客观上要求寿险公司调整其在养老保险市场中的定位,以便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的产品开发、资产管理、客户服务以及精算、销售等方面的优势。具体而言,我国寿险公司在养老金市场的定位应着重于下列几个方面:

其一,理论和实践经验均表明,养老金给付的年金化是解决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长寿风险的有效途径。顺应养老金制度改革的现实需要,寿险公司应充分发挥自身在年金产品设计和提供方面的既有优势,积极介入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的给付。

其二,寿险公司的经营特性,决定了其在管理长期性货币资金方面拥有确定不疑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及信息优势。积极谋求参与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基金的投资管理,应成为寿险公司市场开拓的战略选择之一。

其三,寿险公司应充分发挥自身在年金账户管理、年金产品设计和销售、精算咨询等方面的既有优势,积极开拓企业年金市场。具体而言,寿险公司参与企业年金市场开拓应着重于下列几个方面:1、积极创造条件,谋求充当企业年金基金的法人受托机构;2、充分发挥寿险公司在年金账户管理方面的丰富经验及先进的账户管理技术系统,充当企业年金基金的账户管理人;3、充分发挥寿险公司在年金产品设计方面的既有优势,积极开发适应企业年金市场需求的年金产品;4、充分发挥寿险保险公司既有的精算专业力量,为企业年金产品设计、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其四,鉴于养老金制度结构性改革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保障面有限的现实状况,应充分发挥寿险公司的专业化经营优势,优化资源配置,致力于商业养老保险的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

其五,鉴于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严重滞后及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需要,寿险公司应组织力量、加强研究,积极开拓农村养老保险市场。

相关阅读

保险知识汇总,公务员养老金 “碎片化”制度要改革


■现在的社会平均工资,(养老金)平均替代率大约是50%,机关要比企业高出1.1倍,事业单位要高出0.8倍

■公务员的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方案也在讨论,征求意见稿也在多次讨论,是不是跟企业或跟事业单位同步,可能有一点差异,但公务员肯定要改的

■事业单位改革向企业看齐,到底看齐什么?现在企业的养老制度,就说得不是很清楚,它叫社会养老保险,也叫基本养老保险,但它到底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养老金?还是把他一辈子职业生涯的职业养老金都加进去了?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广东是试点省份之一)举国关注。4日晚,央视《新闻会客厅》邀请两位研究养老保险的专家:清华大学养老金工作室主任杨燕绥教授、中国社科院拉美研究所所长郑秉文教授,剖析此次改革的方方面面。

事业单位养老金将缩水一半?

主持人李小萌:现在改革方案最让人关注的其实是那句话“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按照企业模式计发”,那就请两位算一下:一名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职工资是每月5000元,若按现行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计算,他退休可以拿到多少钱,假设他的工龄是35年吧。

杨燕绥:按现行制度,如果这5000元是最后的基本工资,那他退休后最少应该拿到4000元。

主持人:跟现有工资差距不是很大。但如果改按企业的方式来计发,退休后能拿多少?

杨燕绥:目前企业养老金平均是2000元左右。

主持人:差距非常大。这个问题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后,养老金就面临一半的折损?

郑秉文:这种理解应该是对的,现在的社会平均工资,(养老金)平均替代率大约是50%,机关要比企业高出1.1倍,事业单位要高出0.8倍。

公务员“肯定要改”但有差异

主持人:现在改革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不是就是要让事业单位人员在退休之后的工资拉下来这么多,真相是什么?

杨燕绥:我觉得目的主要有三个,现在事业单位养老金跟企业比较,有一些不协调。其一,事业单位员工不交养老金,不缴费领养老金这总是不公平的。其二,身份壁垒,大家都是工作人员,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差距就这么大,他们之间互相流动也没有办法。其三,待遇差距,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养老金确实比企业高很多,影响社会和谐,需要改革。

主持人:既然说公平是改革的目的,那为何公务员不纳入进来一起改呢?

杨燕绥:我想公务员会改的,这个一定要改。因为公务员的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方案也在讨论,征求意见稿也在多次讨论,是不是跟企业或跟事业单位同步,可能有一点差异,但公务员肯定要改的。

主持人:还有一个关注点就是,当企业退休人员说,我的待遇不如事业人员时,他并不是希望把事业人员的待遇降到跟他一样,而是希望自己能够升上去,但现在结果跟大家期望的不一样,这又怎么解释?

杨燕绥:事业单位改革向企业看齐,到底看齐什么?现在企业的养老制度,就说得不是很清楚,它叫社会养老保险,也叫基本养老保险,但它到底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养老金?还是把他一辈子职业生涯的职业养老金都加进去了?企业的养老金本身就不太清楚。我觉得,如果我们有一个基本养老金制度,再有一个职业养老金制度,分开说,问题就没这么难了。

“碎片化”制度要统一也不难?

主持人:目前针对不同的人群,有多少种不同的养老方式?企业是一种,事业单位是一种,行政单位是一种,农民或者农民工又是一种,这说明什么样的问题?

郑秉文:说明我们的养老金制度不是统一的制度,是一个“碎片化”的制度,这必然会出现待遇差距。

主持人:这种制度的“碎片化”,怎样解决,能不能把它统一化?

杨燕绥:我认为,咱们现在讲“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如果我们的社会统筹能真正变成叫“社会统筹国民化”,由政府承担责任来给每一个退休的老人发一份吃饭的钱。这是最基本的养老金,大家都一致,不管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抑或企业职工、普通居民。

而另一部分,我把它叫做“个人账户全民化”,每一个人当他有收入的时候,他都得择时、酌情地去储蓄养老金。到退休时,我们自己又创造了一份养老金,你工作30年,他工作40年,那就应该他高,这样没什么不公平的。

养老金,养老金为市场提供充裕流动性


美国养老金制度有三大支柱,分别由政府强制性养老金、雇主养老金与个人储蓄养老金构成。雇主养老金计划是美国养老金计划的第二支柱。美国政府为鼓励其发展,给予了税收优惠的政策扶持。比较著名的种类有401K计划,401K计划中资金可用于投资多种资产,其中也包括股票与共同基金。因此,在401K养老金计划推出后,来自401K计划的资金为股市提供了流动性支撑。从当时的股市表现来看,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自1982年起进入了长达22年持续上涨阶段。

对于资本市场来讲,预期是引起市场波动的主要因素。理论上,美国401K的出台会引起投资者对流向股市的资金量增加的预期。而资金作为保证资本市场正常运转的血液,短期内由于预期的作用,理应会对股市有拉升的作用。

在1978年401K条款被创设之后,当年股市一路上涨,达到了阶段性高点,这一过程持续了约半年时间。而在1981年具体规则被追加之后,市场在第二次石油危机的背景下的快速下跌过程中出现了阶段性的企稳。在罗斯401K方案被引入的1998年1月2日后的半年期间,代表大盘股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涨势好于代表小盘股的纳斯达克指数。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美国历史上推出401K计划后,可能通过预期的作用,短期内对市场有一定的提振作用。而中长期的走势主要还是由实体经济运行所决定的。

保险知识汇总,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市场化制度将优化


姚刚表示,基金业经过2007年在管理资产规模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后,近几年遇到增长的瓶颈,基金管理业绩也不如人意。

“如何取得突破?是行业讨论的焦点。业界也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姚刚称,共同探讨从基金管理向资产管理转型,以实现行业发展的突破,这是个很好的切入点。

他就此从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了阐述。

从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看,首先是《基金法》的修改工作有序推进,私募基金有望纳入《基金法》的调整范围,理财产品的监管标准将得到统一,奠定了从基金管理公司向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的法律基础;其次,社会保障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市场化、专业化的制度和基金的长期积累制度都将进一步优化,使行业向养老金等长期资金提供特定资产管理业务能成为可能;再次,资本市场改革进一步深化,基础投资品种日益丰富,交易机制更为完善,为行业向不同投资人提供各种需求的资产管理服务提供更多的选择。

从行业发展的内部条件看:

一是行业整体合规情况趋于好转。经过不断督促并加强行业遵守“三条底线”情况的监管,尤其是对于几件“老鼠仓”案件的查处,行业坚持“三条底线”的重视程度、合规意识大幅提高,合规范围大幅改善;

二是行业人才储备显著提高。目前,从业人员已超过1万人,比2007年增长了近65%,证券业协会注册的基金经理达600多人,比2007年增加了69%。行业发展人才先行,有了人才基础,行业转型发展才有可能;

三是制度建设和监管手段不断完善。公平交易和不同投资人合法权益的基础性制度已经建立,基金监管信息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对不同资产管理组合公平交易的监控,为行业转型提供监管保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基金行业向资产管理行业转型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环境的有利不能替代行业的努力。”姚刚称,基金行业要有所突破,需要监管者和行业转变观念,勇于创新。

“我相信,只要大家坚定信心、抓住机遇,一定能实现把基金管理公司建设成为专业精良、治理完善、诚信合规、运作稳健的现代资产管理机构的目标。”姚刚最后表示。

文章来源:http://m.bx010.com/b/23161.html

上一篇:够年龄不代表能办“4050”养老保险

下一篇:保险知识汇总,如何对冲掉长寿风险的系统性变化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