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制度,公费医疗制度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2020-10-03
保险历史知识

公费医疗制度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记者日前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了解到,今年又有部分省份取消了公费医疗制度并将国家工作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公费医疗范围已经缩减至个别省份。专家认为,在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背景下,目前在运行的四套医保制度将被整合为职工、城乡居民两大模块。

近些年来,看病难看病贵成了整个社会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但与此相对的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公费医疗制度依然发挥出“勃勃生机”。这种医疗制度上的“双轨制”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大的另类制度,似乎与改革开放显得个格格不入。

面对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取消公费医疗制度的呼声愈加强烈。此次人社部的表态,无疑为全社会吹响了医疗体制改革的一个号角。即使仍有个别省份继续执行公费医疗,但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公费医疗迟早都会退出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将是全新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

长期以来,全社会从来不缺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呼吁,取消公费医疗的呼声也一直存在,但是要想让改革真正触动一些人的利益,更是难上加难。取消公费医疗,无疑是对公务员群体的“自我革命”,阻力和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正如克强总理讲的,改革会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而“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如何迈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这个步子,就成了重中之重。

毫无疑问,取消公费医疗,公务员群体自然成了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但事实果真如此吗?非也。取消公费医疗表明中央推进改革的决心和力度,顺应了民意。公费医疗制度作为现有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的一环,涉及面小,影响范围有限。选择这个突破口,由点及线、有线到面,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长期以来饱受社会诟病的养老金双轨制将会走入历史的舞台。套用那句话,“公费医疗没了,养老金并轨还会远吗?”

取消公费医疗,正是在革公务员群体的命。从社会保障体系最难啃的公务员公费医疗制度这块“硬骨头”作为突破口,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真正触及灵魂、触动利益,实属不易。这种牺牲“小我”,换回“大我”的改革魄力,最终将会释放更大的改革动力。

不难发现,人社部的表态也表明公费医疗仍有个别省份没有取消,足以表明改革过程之艰巨、问题之复杂。这种改革,真正是牵一发而动全局的大事。习近平同志在关于《决定》的说明中强调,“只要经过了充分论证和评估,只要是符合实际、必须做的,该干的还是要大胆干”。这无疑为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推进养老金双轨制的并轨提出了新的要求。

日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目标,明确指明“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这无疑释放出养老金并轨的最强改革新号。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个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将会让所有人真正享受到公平正义的阳光,真正从改革开放中得到实惠。

“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我们应该看到,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做的还有很多。取消公费医疗制度只能是推行养老金并轨的前奏,而与之配套的“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将会组成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最美乐章。

相关推荐

4.025年金险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到底要不要买?


为强化人身保险非现场监管,切实防范行业风险,近期银保监会约谈13家保险公司总精算师,要求从12月起停止销售预定利率为4.025%的年金险产品。

2019年以来,针对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险产品,银保监会已经是第三度出手。

加上此次监管的窗口指导,仅2019年以来,监管已经三次对“4.025%”进行表态。

第一次是1月,银保监会对人身险公司进行窗口指导,暂停备案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险产品。

第二次是在8月30日,银保监会于官网发布《关于完善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形成机制及调整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意味着,以后保险公司开发设计的普通型养老年金或10年以上的普通型长期年金一旦预定利率一旦超过3.5%就需要经过监管审批,不超3.5%的话,只需备案即可,而以前备案与审批的分界线是4.025%。

第三次, 11月12日下午,银保监会召集13家公司开展风险提示约谈会,并对13家公司开展窗口指导,叫停其销售4.025%年金险产品。

这意味着,投资收益率不断下行,监管进一步收紧,定价利率4.025%的年金险产品将彻底退出市场。

(预定利率是指寿险产品在计算保险费及责任准备金时,预测收益率后所采用的利率,其实质是寿险经营者因使用了客户的资金,而承诺以年复利的方式赋予客户的回报。通俗来说就是保险机构提供给客户的回报率。)

从4.025%降低到3.5%,仅仅从0.5%的数字差距可能感受不到复利的威力,但是从数据得知:

以30年的复利来看,4.025%预定利率高出银行存款20万;

以50年的复利来看,4.025%预定利率高出银行存款66万。

而目前的大环境是,银行存款始终处在下行趋势中且只能保证5年期存款,而年金可以长达50年锁定4.025%的复利。即便是今后下调至3.5%利率,也远远高出银行存款的利息,最关键的是银行根本也没有30年或50年的存单,从长期效益上看,基本能锁定你的财富,防止财富的流失。

为什么要买年金险

年金保险是人寿保险的一种,但是在生存金的给付上,采用的是按年度周期给付一定金额的方式,故而名字叫“年金保险”。

现如今,买股票,投资经验不够,容易亏本 ;买理财产品,银行的收益低,外面的各种P2P,容易跑路;年金险因它特有的功用广受客户欢迎。

简单地说,年金保险的功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操作性强:投保之后只要每年按时缴费基本上就不需要做什么,资金打理这样让人操心的事情都可以交给保险公司去完成。

2、强制储蓄功能:年轻人购买年金保险,可以养成长期坚持储蓄养老金的习惯,做到专款专用。若选择具有分红功能的商业年金保险,其复利增值作用具有抵御通胀风险的作用。

3、回报明确:根据自己退休后每月希望从保险公司领取多少养老金,就可以计算出个人购买的额度和缴费期限。到了约定时间后,即可每月领钱。这是年金保险区别于其他理财品种的最大特点,一般的理财产品,很难精确估算出几十年后的收益情况,因此无法基于确切的金额。

所以年金保险是解决财富安全和收益确定的最好方式,用契约的方式约定好,法律会保证这笔钱按时地、源源不断地供应我们,直到终老甚至下一代。

年金险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最底层的解决现金流的金融工具,与生命等长的现金流即是人生的一张底牌,也是生命的一条底线,而现在是这种金融工具的最佳持有期!

4.025的年金险 且买且珍惜!

城乡居民,公费医疗画上句号 城乡医保制度集合实现真正并轨


公费医疗制度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记者日前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了解到,今年又有部分省份取消了公费医疗制度并将国家工作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公费医疗范围已经缩减至个别省份。

专家认为,在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背景下,目前在运行的四套医保制度将被整合为职工、城乡居民两大模块。

目前,我国的城乡医疗保险制度主要有四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公费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其中,因机关事业单位公费医疗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缴费和待遇上存在较大差别,两者“并轨”成为民众一直以来的重要诉求。

早在1998年底,国务院公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要求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此后,公费医疗就逐渐走向消亡。截至去年年底,已有北京、重庆、山西、吉林、浙江、安徽、福建、湖南、广西、四川、新疆等24省区市实现了公务员全部参保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机关事业单位和城镇职工完全实现医保“并轨”已是大势所趋,接下来与之同时进行的,还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整合。近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将“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对记者表示,基于这一愿景,医保未来整合的目标将是“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框架结构。包括将公费医疗制度整合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征地农民或者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者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不建立单独制度。

在具体操作上,褚福灵建议,要做到划清时点,新老有别:一定时点前实行公费制度的现职人员自愿选择是否参加职工医疗保险,一定时点后的新人按规定参加职工医疗保险。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差距通过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加以解决。

此外,要实现多档缴费,待遇有别。“整合后的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各类城乡居民,由于城乡居民的缴费能力不同,可以设置不同的缴费档次供居民自愿选择,但缴费档次不同时待遇上有一定差别。”褚福灵进一步表示,居民医疗保险应该即期缴费即期享受待遇,不累计权益,不与职工缴费年限进行折算。

褚福灵认为,如果按照这一思路进行整合,最终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将形成四大支柱:第一支柱面向全体公民的国民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建立基于政府补贴与个人缴费的、适度普惠的国民基本卫生保健制度。该制度由政府提供专项补贴资金,体现普惠与公平。第二支柱面向职工及其他从业人员,政府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和承担兜底责任,体现公平与效率。第三支柱面向多层次医疗需求的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由个人或者单位缴费,可以由商业保险公司或社会保险机构经办,政府给予政策引导,体现效率。第四支柱面向重大疾病患者的医疗救助与捐助制度。政府建立专项资金,对重大疾病患者给予救助。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了公费医疗的消亡。从今天起,我国将正式根据国务院会议一致通过的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定,来形成城乡医疗保险的并轨统一。9月1日起原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的参保人员将改为参加城乡居民医保。

公立医院,民建海南省委决断建议取消公费医疗 实行基本医保制度势在必行


在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社会难题就是“看病难、看病贵”,事关民生。民建海南省委向即将召开的海南省政协六届二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公立医院回归公益,彻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建议》,建议海南取消公费医疗制度,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坚持新老有别的原则上,将省级部门公费医疗逐步过渡到基本医疗保险,以减轻财政和医院的负担。

现状:公立医院产权制度不明晰政府管理职能错位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虽然经过多年的医疗卫生改革的推动,但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从计划经济的框架下走出来:一方面政府部门社会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运营职能不分,政府卫生管理部门直接管理医疗机构,造成所谓的“政事不分”“管办不分”。公立医院缺乏明晰的产权界定和完整、独立的法人财产权,缺乏独立的人事权、分配权、经营管理自主权。另一方面,由于现行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存在弊端,以致非岗位职责行为没有制约机制,其结果是效率低下和资产浪费。这种状况严重地制约了公立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管理的需要。此外,在医院改革过程中不是从体制上下手,而是推托财政责任,过多地强调自筹经费和创收,使大多数医院靠开药、检验高收费,造成老百姓看不起病、住不起院的现象等。

国家大量投入形成的医疗资源过分集中于大部分公立医院,要么表现为一些大医院的高端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要么流失于体制性损耗。医疗服务收费方面,政府实行“不能给钱就给政策”,例如,允许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行“以药补医、收入归己、自行支配”,放开医疗服务项目,容许医院对药品按进价加价15%销售等,这些措施导致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引发了医院过度依赖于药品批零差价和大型设备检查收入取得补偿,助长了医疗行业收取红包、回扣等不正之风,在市场化运作的大背景下,使得大处方、乱检查、高价药等问题日益突出。诱导消费和过度医疗等行为,造成了目前“看病难、看病贵”。

针对目前公立医院存在的问题,民建海南省委建议:

1、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

2、进一步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我国对医疗卫生投入占GDP约为5.5%,而发达国家约占GDP的10%以上,新兴国家如巴西是7.9%,印度是6.1%,可见差距之大。也就是说,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国,我国是全世界26个没有实现全民医疗保健计划的其中的一个,连索马里都不再其中。

3、使巿场配置医疗资源起决定性作用,实质就是制定公平,透明的巿场竞争规则,给予开办诊所和门诊部的医生国民待遇,这是必备条件,在此条件基础上,医生自由流动,成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和基层医疗的主力军,是医改和看病贵,看病难的突破口,优质民营医疗机构将不断增加,并不断做大做强。在民营医疗占市场份额50%以上时,充分竞争的局面将形成,人才从公立医院向民营医疗机构流动,三甲医院医生向基层医院流动,基层医疗不断壮大,出现正常“二八规律”,届时,严峻的医疗行业民生问题将迎刃而解。

4、使巿场配置医疗资源起决定性作用,可以促使医疗行业的全能政府转变职能,成为服务型,监管型政府。把政府从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中解放出来;从对民营医疗粗暴执法,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尴尬困境中解放出来。目前,医疗卫生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是我国所有行业中最多最建全的,对民营医疗机构的监管不乏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关键是建全具有可操作性的行政法规,废弃不具有操作性的行政法规(比如,中医内科诊所超范围经营处罚),真正为民营医疗松绑,让医务人员在宽松的执业环境中安居乐业。

5、取消公费医疗制度,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公费医疗转入基本医保是大势所趋,建议在坚持新老有别的原则上,将省级部门公费医疗逐步过渡到基本医疗保险,以减轻财政和医院的负担。

6、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让行业协会在保护行业自身的合法权益,提高业务水平,科学研究,职称评审,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律性等方面发挥作用。行业协会的优势是政府无能力替代的。行业协会应从现在的变相官办向真实的自发组成转化,才能真正地反映其性质,发挥行业协会的宗旨作用。公立医院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业务管理等方式,带动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发展;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维护社区居民健康,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的主体,真正成为城市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现行产权制度不明晰,政府管理职能错位。卫生行政部门既办医院又管医院,医院缺乏经营管理自主权和灵活性。难以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也造成了卫生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影响了卫生服务的公平和效率。故而建议:取消公费医疗制度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制度改革,朱镕基经理赴上海洽谈公费医疗改革,希望确定并落实改革方向


改革开放是上海发展的动力。我们改革的目标是要在本世纪末以前,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把中国创造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具体化。我们已经进行了十年多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很大成绩。今后要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深化改革。

首先,住房制度改革。

住房制度改革的目的是要实现住房商品化。过去市民住房都由国家(包括国营企业)全部包下来建设,而且无偿分配,租金很低。上海住房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把住房完全由政府和企业包下来改变为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建设。目前还不能一下子实现住房商品化,因为我们不能把工资水平提高到市民都拥有买房的能力。所以,第一步改革只能采取居民交住房公积金、买住宅建设债券的办法筹集一部分建房资金;对于收入水平比较高的人,也可以把房子便宜一点卖给他,用这个办法可以筹集到三分之一的住房建设资金。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积金的提成比例还将增加,逐步达到更多的建房资金由个人承担,最终实现住房商品化。这个改革方案经过全体市民的讨论,得到了绝大多数市民的拥护。这是很重要的,因为改革首先要使人们的传统观念有转变。

虽然住房制度改革的方案经过国务院批准后从5月1日开始实行,但我们已经有能力进行较大规模的住房建设。上海去年竣工住房420万平方米,预计今年可达到竣工500万平方米,明年竣工500万至600万平方米,后年竣工700万至800万平方米。这样,上海市民的住房状况会得到很大改善。这次改革在上海经济发展的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从未有过一次改革像住房制度改革这样经过市民如此广泛的讨论,而且深入人心,这是很不容易的。我们从中也得到一条经验,即改革要求人民在利益上做出一点牺牲,但只要像住房制度改革方案这样,交给他们讨论,当他们看到实行这项改革可以加快住房建设进度,同时也可以改变住房分配不公,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绝大部分人就接受了,要他们多拿一点钱也愿意。

最近,我和分管城市建设的负责人一起去看了部分居民住的地方,愈加体会到,住房问题是上海市民最大的困难,因此实行住房制度改革并加快住房建设是最得人心、最受市民欢迎的一件事。

第二,金融体制改革。

搞活金融是开发浦东的最重要条件。去年12月份,上海开设了中国第一家联合证券交易所。在这之前上海已经开始有证券交易,但成立交易所以后,使证券交易更规范化,交易量也有增加。另外,上海原来有4家外资银行〔1〕,最近中央又批准了6家外资银行〔2〕,他们的业务经营范围比原来规定的扩大了。有两家中外合资的财务公司〔1〕也已开张营业。今后还将陆续批准一些外资银行来上海开设分行,如日本第一劝业银行、法国巴黎国民银行都提出了强烈的要求,我们尽量帮助他们能如愿以偿。

目前,股票市场上市的股票数目比较少,我们正在选择一批国营企业,扩大股份制试点,增加股票的上市量,准备不仅向国内发行股票,而且还向国外发行股票。股票实行A、B制,A股向境内居民发行,B股向境外发行,这两种股票暂时还不能融通。

我不认为,只有搞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而利用市场机制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主要区别不在这个地方,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以公有制为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排斥其他经济成分的存在,我们只要求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地位。所以搞股份制和股票上市,只要把私股的比例控制在一定程度内,就不会出问题。既然要对外开放,就要利用国际惯用的办法来融通资金,使股票买卖规范化。股票行情要能反映企业经营的状况,股票交易要符合国际金融体系的规范。这方面,我们还缺少经验,正在试验和探索之中,所以不能着急,要一步一步来。但改革的方向是肯定的,在不久前通过的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文件〔2〕中已明确提出,要逐步扩大股份制企业的试点和股票的发行。

第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目前国营企业的劳动用工制度,不管劳动好坏,工人的生老病死都是包下来的,这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同时,这种制度也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使劳动纪律和产品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这项改革的第一步是先搞待业保险制度,工人与企业签订合同,职工可以退出企业到社会上去待业,享受社会救济,而不是由企业把他包下来。第二步搞养老保险制度,第三步搞医疗保险制度。这些改革是非常难的。如公费医疗制度为人民谋了很大福利,但也造成极大浪费,现在要改革很难,而且不是上海一个地方能够改的,要在全国范围内一起改。

第四,价格体制改革。

价格体制改革一直在进行。目前是要搞主副食品价格改革。这个改革意味着食品价格要放开,按市场机制来定价。现在我们平抑物价,主要靠财政补贴,每年用于主副食品的价格补贴至少40亿元。而放开价格后,这40亿元补贴都得变成工资,不然百姓承受不了。因此实行主副食品价格改革,要进行比住房制度改革更广泛的市民讨论。而且,这项改革要分步走。大米现在的销售价是0。17元一斤,而收购价是0。6元一斤,如把大米价格一下子提高到购销同价,涨价太多,百姓就会不满意。现在有把握的是把蔬菜价格先放开,因为上海蔬菜的供给大于需求。

第五,企业体制改革。

企业体制改革除了组建企业集团、加强内部管理、试行股份制等内容,还包括外国人关心的一个问题:中国的企业让不让倒闭。我很早就赞成,办得不好的企业应当破产。我们所说的工业调整,就包括了对企业的关停并转,其中企业关门、停产、兼并,实际上就是破产。现在要关掉一个工厂,很不容易。如上海纺织企业约有五分之一的纱锭,由于没有棉花,就不得不关掉。企业关闭后对生产第一线工人的安排问题不大,因为上海缺少第一线劳动力。问题是后勤人员不好安排,所以现在要立即实行企业关门也有困难,只能一步一步来。如果将来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后,工人可以实行社会待业保险,企业宣布破产就好办了。

还有政府机构改革。

现在外国人抱怨我们办事效率低,官僚主义严重。我认为:第一,官僚主义是常见病、多发病,哪个国家和地方都有,至少上海的官僚主义不是最严重的。第二,对上海在吸引外资方面表现出的官僚主义问题,我们已下决心解决,如成立了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这方面的工作已有改进,但还不理想。有改进,表现在外国投资者称赞上海这两年来在办理投资手续上有改进,基本表示满意;不理想,表现在还有外国人批评上海在审批项目过程中手续繁,时间长,效率低。我觉得根本原因是政府机构太庞大,人员太多,部门太多,而且每个部门都有法规,不执行这些法规就是渎职,所以不好办。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是精简机构,只有精简机构才能克服官僚主义。我想,企业和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后,不需要有这么多部门去管企业了,政府机构会逐步减少。当然现在也不是无所作为,我们正在采取措施精简审批项目手续。针对文件周转速度太慢、耽误时间的状况,我建议市外资委现场办公,把计划、工业、土地、税收、环保等几个主要部门的负责人都找来,并且带着图章,一周开两次会审批项目,做到开完会,盖上章,当场就把问题解决了,真正体现“一个图章”办事的效率。

总之,改革的方向已确定,改革的步伐不会停。现在一些省、市的改革已走在上海前面,经济发展也比上海快。我们希望在今后几年内把上海的改革搞得更好一点。医保改革的胆子还应更大些,其最高目标,当是实现“三保合一”,实行医保单轨制或医保管理一体化,并取消公费医疗制度,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医保管理和使用效率,维护医保的公平性,适应人口大流动和城镇化建设加速的现实需求。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必须走好群众路线,“开门搞医改”,也就是改革者要在改革顶层设计、政策完善、路径选择和成效评价等诸多方面鼓励多方参与,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广泛顺应民意民心,确保改革多赢局面最终形成。

保险知识汇总,公费医疗被医保取代


江苏省镇江是国家首批公费医疗改革试点城市,1994年就开始试水。1998年,公费医改的城市扩大到苏州、无锡、南通等市。目前,江苏省13个省辖市中,已有12个市的公务员被纳入医保范围。省级机关和南京市、县区机关是公费医疗的“最后一块阵地”。但这些地区的公费医疗也不再是过去的百分百报销。

如今持公费医疗本去看病,每人只能选择3家定点医院;去三级医院拿药的话,每次最多只能拿50元到60元,到二级医院则每次只能拿30元左右。至于南京的公费医疗,还要先垫付医疗费,之后凭发票报销80%-90%。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省12市公务员被纳入医保后,所剩无几的公费医疗事实上也正在向基本医保靠拢。例如,省级机关工作人员跟职工医保参保人执行的药品目录、诊疗项目都是一样的。

另外,在公费医疗目录之外,一些诊疗项目、进口材料和药品要自掏腰包;公费医疗目录之内的,也有部分药品须由个人负担,个人最少要负担10%-40%,个别药品,个人要负担70%。

如果得了大病,医疗保险还胜于公费医疗。省有关部门负责人称,由于公费医疗没有实行大病统筹,也不享受社会医疗救助,在大病救治中,超出公费医疗目录的材料、药品、服务项目,全部由个人承担。但门诊和普通病种住院报销比例,公费医疗高于医保。

保险知识汇总,医保将逐步取代公费医疗


目前内地31个省区市中至少有24个已取消公费医疗,全部参加医疗保险。记者昨天从省相关部门了解到,江苏除了南京市和省直机关外,其余12个市均已将公务员纳入医疗保险,公费医疗转向基本医疗保险已是大势所趋。

据介绍,我省镇江是国家首批公费医疗改革试点城市,1994年就开始试水。1998年,公费医改的城市扩大到苏州、无锡、南通等市。目前,我省13个省辖市中,已有12个市的公务员被纳入医保范围。省级机关和南京市、县区机关是我省公费医疗的“最后一块阵地”。但这些地区的公费医疗也不再是过去的百分百报销。记者了解到,如今持公费医疗本去看病,每人只能选择3家定点医院;去三级医院拿药的话,每次最多只能拿50元到60元,到二级医院则每次只能拿30元左右。至于南京的公费医疗,还要先垫付医疗费,之后凭发票报销80%-90%。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省12市公务员被纳入医保后,所剩无几的公费医疗事实上也正在向基本医保靠拢。例如,省级机关工作人员跟职工医保参保人执行的药品目录、诊疗项目都是一样的。

另外,在公费医疗目录之外,一些诊疗项目、进口材料和药品要自掏腰包;公费医疗目录之内的,也有部分药品须由个人负担,个人最少要负担10%-40%,个别药品,个人要负担70%。

如果得了大病,医保还胜于公费医疗。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公费医疗没有实行大病统筹,也不享受社会医疗救助,在大病救治中,超出公费医疗目录的材料、药品、服务项目,全部由个人承担。但门诊和普通病种住院报销比例,公费医疗高于医保。

保险知识汇总,北京今年将完成市级公费医疗改革


五大方面的重点工作为:一是继续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完成市级公费医疗改革,推进新农合全市统筹,推广社会保障卡工程,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二是继续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积极探索在其他各类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规范基本药物招标采购,继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三是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实施好天坛医院迁建以及北大国际、清华长庚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11个新城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使郊区县三级和准三级医院年内增至21家。推进家庭医生式服务,推广预约挂号,继续实施无假日医院,大力发展中医中药,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

四是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区县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标准化建设,整合优化120、999急救资源,全面开展公共卫生服务。

五是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组建市公立医院管理机构,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市属医院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推进公立医院分级管理,合理配置医疗、康复、护理等资源;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此前表示,将启动市级和中央公费医疗改革,将公费医疗人员全部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保险知识汇总,北京海淀西城两区公费医疗机制改革


8月27日,从市人保局了解到,海淀、西城已完成公费医疗改革前期的调研、测算,并已上报试点方案。

市人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反复论证和自愿前提下,本市初步确定在海淀、西城、平谷三个区县进行公费医疗改革试点。其中,海淀区将进一步调整公务员补助标准,同时先将公费医疗门诊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西城区试点侧重公费医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全部流程、各种配套政策以及公务员医疗补助待遇标准;平谷区则主要是侧重区县财政的投入和享受人员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接受程度。

目前,取消公费医疗涉及162万人。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公费医疗执行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医疗服务设施范围。经费由同级财政负担,待遇标准为中央由各单位制定,地方由市和区县政府制定。

附件平谷试点

平谷区5月起在全市率先试行公费医疗并入基本医疗保险改革。全区两万多名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每月个人缴费比例约为实际工资的2%,单位代为缴纳10%,报销比例则由以前的最高80%提高到90%以上。

■趋势

公费医疗改革分三步走

目前,西城、海淀、平谷三区县均已完成前期的调研,待市委市政府同意后,即可批复启动试点。

下一步对于其他区县的公费医疗改革,将在总结三个试点区县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稳步推开。

最后关于市级和中央单位公费医疗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将待区县公费医疗改革全面启动并平稳实施后,由市人保局、财政局等再制定办法并请示国务院,待国务院批准后启动。

公费医疗为何转向医保

对于为什么要进行公费医疗改革,市人保局有关负责人解释,国务院已下文规定,公费医疗人员应按属地原则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001年本市实施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此项保险制度覆盖面不断扩大,广大群众满意度越来越高。但是,享受公费医疗的职工和退休人员还延续原来的政策,与基本医疗保险相比,现行的公费医疗管理体制和报销办法已经显现出很多问题,如缺乏统一的筹资机制、就医不便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公费医疗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是大势所趋。

文章来源:http://m.bx010.com/b/19994.html

上一篇:成都市将逐步推行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谈判机制

下一篇:学平险,学平险和医保的区别在哪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