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定利率,预定利率放开保险费率“低调”市场化

2020-03-21
保险费如何规划

在银行业利率市场化“大提速”的同时,保险业费率市场化的“一只靴子”也终于落地。8月5日是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实施第一天。《国际金融报》记者拨打了多家保险公司客服热线,包括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太平洋保险等多家公司客服人员表示:“尚未收到相关通知,对于普通型人身保险预定利率不再执行2.5%的上限不知情。”

“其实,自8月2日保监会发布上述改革信息以来,我们已经开了好几次会。”一家大型保险集团寿险分公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我们正在观察市场反应,短期内不会推出相关产品。”

预定利率放开

根据保监会发布的《关于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改革后新签发的普通型人身保险保单,法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不得高于保单预定利率和3.5%的小者。也就是说,普通型人身保险预定利率由1999年起设定的2.5%上调至3.5%。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保险系主任钟明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是利好消息,意味着缴同样的保费,获得的年复利收益更多,保费也就更低。另一方面,对于保险机构而言也是利好消息,意味着与银行理财、信托产品相比,寿险产品吸引力进一步提升。”

“保险业对于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改革期待已久,此次突然宣布放开预定利率确实有些意外。”不过,在钟明看来,“这项改革仍比较谨慎,预定利率上调至3.5%已经略高于目前的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对于预定利率超过3.5%的产品需要遵循一事一报,且需要保监会审批。”

根据长江证券保险行业分析师刘俊的分析:预定利率上浮至3.5%,传统险保费下降20%左右,单一保障责任的产品利润率下滑30%-50%左右;对于主附险搭售的保险产品,产品新单利润率不一定下降。

保险公司忙做测算

上述大型保险集团寿险分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各家保险公司都在做内部测算,我们预计,预定利率上调至3.5%,保费可以下降10%-15%。如果预定利率进一步提高,保费会更低。不过,保险公司不可能为此牺牲利率润,一旦预定利率达到6%-7%,公司肯定承受不了。”

“这些年,消费者的保险意识有了明显提升,但仍有大部分人将保险作为投资工具。”该负责人进一步指出,“与一般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相比,保险产品预定利率长期维持在2.5%,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实在太低。”

记者注意到,为保障改革顺利实施,保监会同时出台了与之相配套的监管政策,包括对国家政策鼓励发展的养老业务实施差别化的准备金评估利率,允许养老年金等业务的准备金评估利率最高上浮15%。

“未来,保险公司将更多地比拼产品开发能力和资金运用能力。”钟明告诉记者,“对于投资能力比较强的机构而言,可以适度提高预定利率,甚至突破3.5%。至于利润率,保险机构面临的是利差溢而不是利差损。从静态上看,提高收益后,保险公司的利润少了;从长远上看,收益高了,保险产品便宜了,吸引力就大了,投保的人就会多了。”

引发大规模退保?

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改革后,已经持有传统型产品的消费者是否会大规模退保?对此,钟明分析说,新的预定利率实施后,一定比原有利率划算,会出现一定退保。不过,传统保险在保险公司所占份额不超过20%,另外80%是不受影响的投资型保险,因此,即使出现退保,对整个市场影响不大。

数据显示,此次寿险费率市场化改革涉及的传统险,在寿险公司业务中占比较低,特别是从2006年以来,大部分公司传统险在总保费中的占比走低态势明显,传统险价值影响力越来越小。

刘俊进一步分析说:“寿险保费短期受益于银行存款定价利率上浮的延迟以及8号文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规范,但是长期的增长空间依然有待于递延养老政策的释放。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保险产品将持续面临同理财产品和银行存款的竞争。”

李俊认为,“在存款利率完全市场化未到来之前,相较于银行存款,保险产品依然具有较好的竞争性,但空间会受到理财产品的挤压。”

扩展阅读

保险预定利率,央行连续加息,保险预定利率过低矛盾凸现


央行去年以来已连续三次加息,其中一年期存款利率达到3%,五年期存款利率达到5%。不少专家认为,这预示着新一轮加息周期正在加快到来。

在此背景下,执行了10多年的2.5%的寿险预定利率,不仅已明显低于银行存款利率,更远低于一月份CPI数据4.9%,这意味着其抵御通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中国人寿17.67-0.04-0.23%胀的能力正全面下降。2.5%的寿险预定利率,何时能顺应市场变化“动一动”?

“在1月份CPI数据达到4.9%的情况下,保险预定利率10余年不变,似乎不太合理。”江苏保险学会理事、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刘荣茂认为。

刘荣茂说,简单地说,保险预定利率就是指保险公司产品提供给消费者的回报率。目前的寿险预定利率上限为2.5%,是1999年6月保监会针对当时保险公司恶性竞争、保险预定利率过高的实际,参照当时银行存款利率和预期投资收益率设置的。这在当时是恰当的。但是时过境迁,央行在短短4个月内连续加息三次,CPI又进入上升通道,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保险预定利率不仅远低于CPI,甚至连银行利率都不如,那么,谁来买保险产品呢?

预定利率过低不仅影响保险业的生存发展,还会影响到我国的养老问题。刘荣茂说,现在很多人特别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已从传统的“养儿防老”、“储蓄养老”转变为“保险养老”,可是,如果保险预定利率过低,受害最深的就是长期寿险,企业养老保险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连银行利率都跑不赢,将来怎么养老防老?

统计显示,截至去年8月末,4.3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中,银行存款占29.7%,债券投资占50.5%,权益类资产占16.9%,其它占2.9%。这说明银行存款和债券投资是保险资金投资的主要渠道,而且央行连续加息对保险资金运用十分有利。

有关人士介绍,保监会自2009年放开债券投资后,保险公司的企业债占比稳步上升。以中国人寿为例,在一年半时间里,已从13.5%上升到20.5%。去年3月国开行发行的20年期和30年期超长债,就受到了保险资金的热烈追捧,其中20年期债券由于认购太火爆导致最终中标利率从原来预期的4.5%下降到4.3%。

中国人寿江苏分公司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保险公司的银行存款通常采取“大额协议存款”的方式,这类存款利率比普通储户要高,一般采取存款期限为五年零一个月,这样存款利率高于央行规定的5%,同时又不违反相关规定。“如果央行加息,这种协议存款的利率也跟着上调,而原来协议约定的上浮幅度照旧。”

上述情况表明,上调预定利率,保险公司“不差钱”。

针对寿险预定利率过低,业内早就有改革的呼吁。不久前保监会公布了《关于人身保险预定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这说明保险预定利率过低已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

南京大学商学院金融与保险系教授孙武军认为,保监会通知中提到的保险预定利率市场化,这是必由之路。虽然我国保险公司与国际大型保险公司不一样,主要收益还是依靠银行定期存款和债券,而国外保险公司是充分市场化的,股市、楼市、期货、艺术品都可以涉足。所以,我国保险利率市场化尚有待时日,但预定利率可以“调一调”。

保险公司有关人士也认为,从产品销售情况看,纯保障的保险产品已经没有市场,现在开发的产品大多是带有一定抵御通胀功能的分红险、万能险,即在固定收益2.5%的基础上,根据操作情况给投保人一定的分红。如,国寿和太保八成保费都是分红险,而平安人寿的分红险和万能险各占四成。

刘荣茂认为,适当提高产品的长期收益率,才能使保险行业真正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

预定利率4.025%好像是很厉害的样子,什么是预定利率?


近期各家保险公司又开始新一轮的轰炸:4.025%的预定利率将停,抓住最后机会!听起来预定利率4.025%好像是很厉害的样子,那什么是预定利率?

什么是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

简单来说,是这样子。就是长期型的保险产品,不论是年金险还是重疾险,我们都是先交保费,可能很多年后才能把理赔款拿回来,在这期间,我们其实付出了一些“机会成本”,

而所谓的“机会成本”,就是同等的钱,如果不交给保险公司保管,可以拿去做其他投资来获得收益。

因此,对于长期的重疾险,寿险或者年金险产品,保险公司在定价的时候,就得考虑给我们消费者一定的利率回报。

这个利率回报,就叫做预定利率。

近期各家保险公司又开始新一轮的轰炸:4.025%的预定利率将停,抓住最后机会!

为什么大家会在意预定利率的多少呢?

因为年金险(非分红的),一般情况下都是直接锁定未来长期收益的,虽然不同年份会有不同的收益率,但基本上都是锁定的,这是年金的一大优势,而曾经高预定利率的年代,也确实让一小波消费者获益不少,90年代初期,国内寿险公司的预定利率曾经高达8.8%,随后也因此差点让平安,国寿差点底裤都赔穿。

1999年~2013年,保监会一度将预定利率的最高值定在2.5%

2013年8月,预定利率2.5%的上限取消,预定利率开始提升到3.5%-4.0%

2015年~2018年,市场上开始出现预定利率4.025%的传统年金险。

监管部门怕保险公司太激进用一个很高的预定利率做出一个价格很低的保险产品,万一未来保险公司自己的投资收益率连预定利率都覆盖不了,保险公司就会出现很严重的偿付问题了,甚至陷入破产。日本就有很多这种保险公司破产倒闭的先例。因此保险监管部门为了维持市场整体的秩序,保障投保人的权益,会对保险公司定价时所使用的预定利率设定上限,目前中国普通的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是3.5%,长期的年金产品预定利率上限是4.025%,保险公司在开发产品的时候只要不超过这个上限就可以啦。

但是今年1月,监管叫停4.025%!

因此,很多人或是保险公司把这次的叫停,跟90年代初期的那个8%相提并论,觉得是20年一遇的薅羊毛的机会,但是其实我们要知道预定利率并不等于收益率,预定收益率4.025%也有可能实际收益率才3.5%,当保险公司在给某一款产品按照4.025%的预定利率定价时,保单期初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也一并包括在内,只看预定利率就喊买买买的,肯定不靠谱!所以在购买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IRR公式计算内部回报率。这才是衡量年金险产品收益率地唯一标准。

以上数据依据网络及各个官方网站公布资料整理,具体政策以最终文件执行情况为准,详情可咨当地保险经纪人和保险代理人。

保险费率,保险商品的价格决策(四):费率改革及其市场化


 一、费率市场化的必要性

 我国的保险费率正在走向市场化, 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财产保险的效益险种, 机动车辆保险费率市场化的改革已经于2003 年开始正式启动。

 其他险种的费率进行市场化改革, 也是必然的趋势。这是因为:

 第一, 保险市场如果未形成价格机制, 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自由竞争, 也就不可能形成真正的保险市场。从市场经济的原则来讲, 除了一些自然垄断产品、公共产品等少量特殊行业外, 其他行业都应实行市场定价的原则。保险产品转换为保险合同的过程, 始终具有一般商品交换活动的本质, 费率市场化是保险市场供求规律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保险市场上产品结构趋同、品种单调, 说到底还是因为价格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第二, 我国地域辽阔, 人口众多, 保险供给主体多元化、产品多样化、需求多变性的现实已经形成。统一的刚性费率形成机制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无法反映各地各公司保险产品的实际成本, 不能充分有效地配置保险资源。保险费率除了反映保险产品开发成本、销售成本、平均利润率之外, 还受标的风险、利率调整、投资收益水平等因素影响。所以保险费率的形成本质上应是市场化的结果。而由监管部门统一制定费率, 审批费率手续繁琐, 容易造成决策滞后, 失去价格信号的调节作用, 也有悖于费率厘定的“充分保障, 公平合理”原则。

 第三, 长期以来, 寿险预定费率是参照即期银行利率制定的, 而银行利率市场化即将成为现实。届时, 银行利率将根据国内和国外资金市场供求关系, 由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决定利率水平, 它反映的是资金使用的收益和风险水平。这样, 保险业将不得不改变目前依据即期银行利率制定保险费率的做法, 因为银行利率是现时货币供需价格的反映, 而保险费率反映的是保险标的风险等因素。

 第四, 我国加入WTO, 这意味着包括保险在内的金融体制和金融业市场化将加速推进。而保险体制市场化最核心部分是保险费率市场化, 从世界保险业的发展态势来看, 费率市场化已是一种国际惯例。入世后我国的保险企业已经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 只有逐步开放保险市场价格, 才能激活民族保险企业的创新力, 增强民族保险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第五, 在规定价格体制下, 保险公司易于生存, 但内缺激励、外缺压力, 保险供给主体整体素质提高缓慢, 难以通过兼并组合形成资源优化配置, 竞争力不强。统一的价格有违公平, 它抑制了那些经营好、成本低的保险公司的优势。从被保险人角度来看, 统一价格就是用低风险者群来承担高风险者群的损失, 这与风险分担是两回事, 对被保险人来说是不公平的。

 第六, 费率的市场化有利于保险公司更新经营理念, 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管理为基础的经营指导思想, 健全公司内部的资产负债管理系统、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 加强经济核算, 增强预警能力, 树立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水平, 促使保险公司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第七, 各市场主体在对付现行“一刀切”的基本费率时, 各怀心思, 博弈的结果是恶性削价竞争的产生。市场上以“ 高手续费、高退费、低费率”为主要手段的恶性竞争屡禁不止。

 二、费率市场化的条件和措施

 保险费率市场化的基本条件和措施是:

 第一, 要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有效的保险监管、真正商业化的保险企业。因此, 推进费率市场化, 首先是加快金融业市场化步伐, 完善金融市场的结构和功能,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保险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 保险资金的运用、巨灾风险的分散等都有赖于金融市场的完善。

 第二, 加强保险监管, 提高监管效率。费率市场化并不是不要政府监管, 对于关系社会公共利益的保险险种、依法实行强制保险的险种和新开发的人寿保险险种等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 应当报保险监管机构审批。保险监管机构审批时, 遵循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防止不正当竞争的原则。其他保险险种的条款和保险费率, 应当报保险监管部门备案。

 第三, 加强保险体制的改革。首先要深化国有保险公司的体制改革。国有保险公司改革的方向是: 坚持国家控股的原则, 加快国有独资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步伐, 通过吸收外资和社会资金参股, 实现股权结构的多元化,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切实转换经营机制,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增强经营活力和竞争能力。在进行体改的同时, 重点要在机制转换上下功夫, 做好用人制度、分配制度以及精简机构、减员增效等各项改革工作。其次, 要转换股份制公司的经营机制。改革的重点是从优化股权结构入手, 通过增资扩股, 引进外资和民营资本参股, 逐步实现产权多元化, 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严格规范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关系, 建立可追究个人责任的董事会议规则和独立董事制度, 强化监督约束机制; 要对提出申请上市的公司逐一从偿付能力、市场行为等方面出具监管意见书, 并与证监会等方面加强联系, 及时解决问题, 支持符合条件的公司上市。此外, 要完善资金运用管理体制, 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 逐步拓展资金运用的渠道, 切实提高资金投资的收益率, 促进承保业务和资金运用业务的平衡发展。

 当前还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 1 ) 以机动车费率市场化为突破口, 建立差别费率制度, 充分发挥保险费率调节供求的作用。( 2) 费率市场化应该是活而有序的, 因此, 要抓紧建立和完善保险费率管理的法规。如当前要认真贯彻《个人分红保险精算规定》、《个人投资连结保险精算规定》、《个人万能保险精算规定》以及《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等。( 3) 加强行业自律。国际经验表明, 行业协会对于加强行业自律, 沟通行业成员与政府的关系以及加强费率市场化的管理, 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银保监会全面叫停预定利率4.025%


今年针对4.025%的问题,银保监会先后两次进行“点刹”,到第三次才终于“踩到底”,宣告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保险将彻底退出市场。

这两天,媒体先后报道了两件大事,却并没有引发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但实则对行业意蕴深远。

其一,多家自媒体报道,11月12日下午,银保监会召集13家保险公司总精算师进行窗口指导,要求从12月开始停止销售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险产品。

2019年以来,针对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险产品,银保监会已经是第三度出手,先是在开门红期间窗口指导叫停备案,之后是在8月出台正式文件将年金险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上限从4.025%下调至3.5%,如今又准备全面叫停已备案产品的销售。

这意味着,投资收益率不断下行,监管进一步收紧,定价利率4.025%的年金险产品将彻底退出市场。

其二,据《21世纪经济报道》,银保监会有意规范两全保险,考虑允许保险公司开发设计保险期间5年期以下的两全保险产品,但不得短于3年。

这则消息虽然隐晦,但无疑透露了一个更为重磅的消息——

银保监会将重新全面放行中短存续期产品(实际存续期间低于5年的产品)。

从2017年134号文开始收紧短存续期产品备案以来,保险业不断推进转型,保险公司负债端增长承压,一些公司的现金流问题成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当然,另一个现实是,低利率市场环境下,短期产品的利差损风险相对长期险利差损风险更容易得到控制。

不过,此次放行中短存续期并不意味监管在鼓励发展中短存续期产品,据了解,监管将在产品结构、偿付能力、准备金等方面设置多重标准,险企一旦不达标,仍将会被取消资格。

一收一放之间,于保险业多少有些世事轮回之感,但在利率不断走低的大周期下,这于保险业或许就是最现实的选择。

全面叫停预定利率4.025%年金险,降低长期利差损风险

4.025%成为近些年保险业无论如何绕不过去的一个数字。

加上此次监管的窗口指导,仅2019年以来,监管已经三次对“4.025%”进行表态。

第一次是1月,银保监会对人身险公司进行窗口指导,暂停备案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险产品。

第二次是在8月30日,银保监会于官网发布《关于完善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形成机制及调整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意味着,以后保险公司开发设计的普通型养老年金或10年以上的普通型长期年金一旦预定利率一旦超过3.5%就需要经过监管审批,不超3.5%的话,只需备案即可,而以前备案与审批的分界线是4.025%。

不过彼时监管尚表态称,以前备案成功的产品依然可以继续销售。

但很显然,监管允许继续销售只是为了尽可能降低对于市场的影响,两个多月之后,监管开始了真正的“刹车”。

第三次,又是窗口指导,结合其他媒体以及『慧保天下』了解到的情况,11月12日下午,银保监会召集13家公司开展风险提示约谈会,并对13家公司开展窗口指导,叫停其销售4.025%年金险产品。

这13家公司包括中德安联人寿、天安人寿、华夏人寿、君康人寿、信泰人寿、国华人寿、恒大人寿、百年人寿、弘康人寿、大家人寿、上海人寿、复星联合健康险以及信美相互。

在将近一年的时间跨度中,针对4.025%的问题,先后两次进行“点刹”,到第三次才终于“踩到底”,宣告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保险将彻底退出市场。

文章来源:http://m.bx010.com/b/1899.html

上一篇:买保险,《救不救我父亲请你投票》,感悟:为啥你总觉得保险买了没用呢?

下一篇:买保险,为什么有钱还需要保险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