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知识,对商业保险的误区

2020-09-29
关于商业保险的知识

我是一个刚进入保险业不久的代理人,在这段时间与一同客户的接解中我发现有很多人都存在一个保险的观念误区。

人们都会说:“我有社保了,不用再卖保险啦!”但不知这份社保却远远无法保障他(她)的一生……

那就让我来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下吧!

其实:社保就像是电风扇,而商业保险就是空调;社保是九年义务教育,商业保险就是高中,大学,甚至硕士、博士;社保如果是内衣,那商业保险就是外套。除了遮羞,还能取暧......我们的朱总理不是曾经说过:“社保是个好东西,可中国的现状决定了我们只能保不能包!”所以,如果费用合理,而且是我们能够承担的,为何不拥有一些社保之外的保障呢?生活中不幸的案例太多了,矿难、水灾、火灾、交通事故、飞机失事......社保对这些身故的人是没有补偿的,只是把社保中个人账户的钱退给遗属,这个时候,遗属的生活该怎么办,房贷车贷怎么办

扩展阅读

理智看待商业险 减少对商业保险的误解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对商业保险有一定的偏见,比如,大多数人由于不清楚社保和商保关系而对商保产生严重的误解。他们认为社保的保障已经很齐全了,所以,根本不需要再购买商保。但事实上这种想法是不全面的,商保作为社保的重要补充,它的存在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除此之外,人们对商业保险的误解还有哪些?

(1)商业保险可以代替社会保险养老

关于养老问题,这是大家都很关心的话题。很多保险代理人都会说,把钱存在保险公司,老了凭养老金就可以安享晚年了,真是这样吗?

现在的商业保险,安排的养老金支取一般是1000到2000元左右一个月,当然,也有低有高,根据交纳的保费而来,可是您真的能够确定,20或者30年后,那一两千块钱能让您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您把现在的开支和20,30年前做个比较,结论很容易出来)?听我的,一定要先买个社保,有闲钱再买商业保险做个补充即可,别把希望全寄托在商业保险上!

(2)通过投保,可以理财赚钱

保险的主要作用就在于,通过购买保险产品,保险人在遭受了保险责任范围内的风险损失的时候,可以得到及时和可靠的经济补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近年来,保险公司推出了很多新产品,可以在保障功能的基础上,同时实现保险资金的增值。但是相对其它金融产品,因其风险很低,并且具有一定保障功能,所以收益总体来说比不上基金、债券等。买保险绝对不能看成是投资,投保时勿重回报轻保障,不要将保险的功能本末倒置。在有足够的保障前提下,再去考虑保险投资才是正道。

(3)重复投保,相当于双保险

按照保障的具体内容,医疗保险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医疗费用型保险,一种是医疗津贴型保险。所谓费用型保险,是指保险公司根据合同中规定的比例,按照投保人在医疗过程中所花费诊疗费和合理医药费的总额来进行赔付;而津贴型保险,与实际医疗费用无关,保险公司按照合同规定的补贴标准,对投保人进行赔付。小张这里投保的就是费用型保险,所以即便买了同类型的多份保单,得到的理赔不会超过自己实际的支付。

(4)保额要高,过度投保无妨

选择一定数量的险种投保,保障额大了自然是件好事情。但是,如果不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什么险种都想买也是不切实际的。尤其是购买一些长期的险种,需要十年、几十年的交费,一旦过度就会产生经济承受问题,一朝退保必定造成损失。所以要按照自己的需求来投保,按照家庭的需求来投保,按照自己经济能力投保。

(5)隐瞒病史,未必露馅

如果你曾有10年的吸烟史,不要存有侥幸的心理,以为可以隐瞒。即便保险代理人跟你讲,这没有什么大关系,但哪天你患上肺癌,这吸烟史上的一个“无”字,可能就是理赔纠纷的焦点。

《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投保人故意隐瞒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投保中隐瞒了被保险人的真实情况,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保险公司理赔时做出不利于投保人的决定。

保险知识,商业保险五大认识误区


在我们的身边,经常会碰到一些对商业保险的认识误区,有些错误还是非常普遍的、有代表性的。对于这些典型的认识误区,我们要学会甄别并尽量避免。

谨防投保“五大误区”

由于保险消费者经验和认知有限,人们常常会在选购保险的过程中“误入歧途”,以下就列举一些购买人身保险中常见的一些错误行为和意识,给大家提个醒。

误区一:只给孩子保不给大人保

[典型事例]:初为人父不久的小王兴冲冲地为儿子办了两份保险,一份是健康医疗险,一份是教育储蓄险,一年共需交保费4000多元钱。小王在事业单位上班,一个月收入不到两千元,妻子在一家私企上班,怀孕后不久就把工作辞了,因此这笔保费对夫妻二人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小王说,我挣得不多,我和妻子都没办保险,但日子再苦不能委屈了孩子,所以先给孩子把保险买上。

[点评]:孩子当然重要,但小王的做法并不科学,这实际上是个误区。现在每家就一个宝贝,很怕委屈了孩子,所以孩子刚一出生,就急着给孩子办这个保险那个保险。给孩子办保险当然是好事,但据了解,因为经济条件或观念原因,现在很多家长自己都没有保险,心里却想着先给孩子办好保险,这就走进误区了。

我们知道,每个家庭的支柱是父母,一旦他们因意外、疾病等丧失工作能力或失去收入的时候,家庭就将陷入困境。因此,家庭保险有个原则就是:先大人后孩子,先经济支柱后其他成员。

如果是先给孩子上保险,那么万一家长发生不幸,孩子的保费就无人缴纳了,孩子的保单到时候很可能就只能自然失效了,还谈何保障?所以,只有作为经济支柱的家长平安健康,才能给家庭和孩子一份保障,父母才是孩子的最大保障来源。

误区二:买保险不如储蓄和投资

[典型事例]:“我的原则就是年轻时拼命赚钱存钱,到老那就是我的‘保险’。”吴先生是一家外贸公司的业务经理,年薪20多万元,还房贷、养车、养孩子……月支出近万元。妻子是全职太太。据吴先生说,他现在有点存款,都用来投资了,他、妻子、孩子都没办保险:“我主要是觉得保险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纯消费型的,出事的几率毕竟很小,应该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养老的、教育的,觉得就类似储蓄,又没多大意思。”

[点评]:吴先生的想法代表了很多人的看法,但这是一个很典型的错误认识。其实,保险最重要的作用是保障功能,对于经济不很宽裕的人来说,保险解决万一发生不幸,收入突然中断时的经济来源问题;而对于有钱的人,保险的作用主要是保全其已拥有的财产。假如一次重病花掉你10万元,就算你的财力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你投保了重疾险,可能只需花费几千元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特别是一些纯保障的险种,如意外险和定期寿险等,都是“花小钱,办大事”,每年几百或是千元左右的保费投入,就能换来几十万元的保障额度。

而且,现在不少储蓄型的险种,都设有保费豁免条款,也就是说,当投保人因意外伤害事故身故或全残时,可以不再继续交纳保费,仍可享受保障,如各保险公司的少儿教育保险等,一旦投保的父母发生意外事故,无力缴纳保费,但孩子的那份保险可以继续有效,这就体现了保险独一无二的保障作用,其他的教育储蓄、基金投资都无法达到这样一种功能。

记住一点,相对储蓄而言,保险能以较小的费用换取较大的保障,一旦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可提供的保障,是远超过你的保费投入的。

误区三:买保险不为保障为投资

[典型事例]:“我刚买了一份保险,可划算了,交20年,一年交8040元,每三年就返款9000元……”吴女士很喜欢向朋友们介绍自己的理财经验,这回她在向朋友推荐自己刚买的保险。吴女士说,她以前也没买过什么保险,但现在条件好了,手里有余钱了,就也想买点保险,就当投资了。

[点评]:暂且不论这个保险产品的好坏,吴女士的这种观念是不对的。虽然,目前很多保险产品具有储蓄和保障双重功能,但更重要的、最独特的还是保障功能。百姓投保也应更重视保障方面的作用。如果只注重保险的投资功能,必然偏重于储蓄投资类险种,而忽略人身意外险、健康险等的投入,这是保险市场不成熟的表现。

但很多人都像吴女士一样,不愿意投保消费型的纯保障类保险,更愿意投保一些返还型的产品。其实消费型保险一般保费都不高,但保障作用却很强,当然由于保险事故只是可能发生而不是肯定发生,因此让许多人认为是白搭,不愿意投保。但要知道,保险预防的就是意外,一旦发生保险事故,保险才真正发挥保障、救急和弥补损失的作用。在安排家庭保险时,一定要先安排基础保障类的保险,然后考虑投资理财型的保险

误区四:买得多就一定会赔得多

[典型事例]:商女士最近意外摔倒,导致骨折,花去4000多元医疗费用。虽然行动不便,但她想到自己曾经投保过三份住院医疗费用保险,额度都在5000元左右,心中颇有几分“窃喜”之意,心想通过保险理赔报销医疗费用,这次意外事故反而可以令自己“赚笔小钱”,倒也是个意外的收获。

[点评]:不过,商女士这“如意算盘”未免打得过早了。面对三家保险公司都要求她出具医疗费用凭证原件时,商女士傻眼了。

其实,这里的根源在于商女士没有了解清楚各类保险的理赔原则是有差异的。如果发生意外残疾或死亡,如果有多份相应的保险,保险理赔上是不会冲突的。但医疗费用保险作为一种补偿型保险,适用补偿原则,即在保险金额的限度内,保险公司按被保险人实际支出的医疗费给付保险金。换而言之,不论你在多少家保险公司投保了多少份医疗费用保险,最终的保险金总额不能超过实际支出的医疗费用。

但投保者总是存在一种误解,认为如果在多家保险公司投保医疗费用保险,出险后,各家保险公司均应在其保险额度内给付保险金。

若果真如此,势必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被保险人因为拥有多家保险而更热衷于过度治疗,其住院时间愈长,医疗费花费愈多,意味着获利将愈多。事实上,也的确存在这种道德风险。因此,在各家保险公司条款中,均明确要求提供医疗费原始凭证作为获取医疗费赔偿的先决条件,复印件或其他收费凭证均不被受理。

同时,像家财险投保也是如此,保额并非越大越好,因为真正理赔时,保险公司是按财产的实际价值和损失程度确定赔偿金额。所以在投保时,如果超过财产实际价值确定保险金额,只是浪费保费。

误区五:有了社保就不要商业保险

[典型案例]:“我们单位已经给我交了‘四险一金’,保障很全面的,我自己就不用再掏钱买商业保险了。”冯小姐是一位典型的年轻白领,收入不错,公司提供的福利也不错,生活看起来很有保障了。

[点评]:冯小姐其实踏入了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商业保险与各类国家强制的社会保险功能是不一样的,商业保险可以作为国家社保的一种补充保障,两者之间不存在互相替代的作用。

商业保险的保障范围由投保人、被保险人与保险公司协商确定,不同的保险合同项下,不同的险种,被保险人所受的保障范围和水平是不同的,而社会保险的保障范围一般由国家事先规定,风险保障范围比较窄,保障的水平也比较低。这是由它的社会保障性质所决定的。通过二者之间的比较可以发现,社保通常是保障一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和医疗保障要求,而不同种类的商业保险可以保证一个人在遭遇不同的困境时,都可以得到相应的、额度较高的赔偿。比如商业的重大疾病保险,就可以弥补基本社保中大病医疗保障方面对于用药、额度等保障力度的不足。

购买商业保险要注意哪些误区?_保险知识


随着人们对于防范意外、保障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等意识开始逐渐增强,对保险也越来越认可。但该如何投保,又该投哪类保险?一旦走进误区就会直接影响你的利益,有时甚至保了险也不能提供保障。

误区一:购买了社保就不需要商业保险?

 许多老百姓以为,自己拥有了社保就不再需要商业保险了,其实不然。

 商业保险是社保的补充。在医疗保险方面,业内人士表示:“社保需要商保进行补充的原因有三点:首先社会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是有限的,但商保一旦确诊就按照约定保额进行赔付。同时,社会医疗保险具有属地性,商业保险则可实现全国通赔。另外,社会保险的保障额度是有封顶的,而商业保险则没有,老百姓可以给自己更高的保障。”

 在养老保险方面,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水平比较低,只能作为最基本的保障,而往往不能转移更多风险。而商业养老保险是一种市场行为,缴费水平比社会养老保险高,相应的保障水平也高,且用户可以灵活地选择保障程度。

误区二:重复投保可获得双倍补偿?

 从表面来看,重复投保应该可以获得双倍补偿,但实际情况又是怎样?

 在一些情况下,重复投保是可以的,但根据《保险法》规定:重复保险的各保险人的赔偿金额的总和不得超过保险价值。除合同另有约定外,各保险人按照其保险金额与保险金额总和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

误区三:保额高赔偿就高,过度投保也无妨?

 有些老百姓在购买保险时很看重保额,认为保额越高出险赔的就越多,所以过度投保也没关系。可事实并非如此。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选择一定数量的险种投保,保障额大了自然是件好事情。但是,如果不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什么险种都想买也是不切实际的。

 同时专家建议,在购买保险时最好由规划师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个规划,将自己的风险进行测量和规避,这样保额高才会真正在出险时赔的多。否则盲目地贪图保额,过度投保很容易产生经济上的负担。

商业保险,购买保险避免误区 有社保还要买商业保险


关于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通过二者之间的比较可以发现,社保通常是保障一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和医疗保障要求,而不同种类的商业保险可以保证一个人在遭遇不同的困境时,都可以得到相应的、额度较高的赔偿。

“我刚买了一份保险,可划算了,交20年,一年交8040元,每三年就返款9000元……”吴女士很喜欢向朋友们介绍自己的理财经验,并向朋友推荐自己刚买的保险。吴女士说,她以前也没买过什么保险,现在手里有点余钱,就想买点保险当投资。杨小姐是事业单位编制,未婚,工资虽不算太高,但工作稳定、保障齐全。某日,一保险推销人到其单位推销保险,杨小姐出于同情接待了他,并购买了包括终身寿险、医疗险、养老险和投连险四大类共5个保险品种。后来,杨小姐的表姐从单位下岗后也加入保险代理人行列,她又从表姐那买了一大堆类似保险,其年保费总额已达到其收入的23%。事后有人问起她每年花那么多钱买的保险,都获得了什么保障时,杨小姐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初为人父的小王则在最近兴冲冲地为儿子购买健康医疗险和教育储蓄险各一份,一年共需交保费8000多元钱。小王在事业单位上班,一个月收入不过4000余元,妻子在一家私企上班,怀孕后不久就把工作辞了。小王说,我挣得不多,我和妻子都没办保险,但日子再苦不能委屈了孩子,所以先给孩子把保险买上。“我的原则就是年轻时拼命赚钱存钱,到老那就是我的‘保险’。”谢先生是一家外贸公司的业务经理,年薪20多万元,还房贷、养车、养孩子……月支出近万元。妻子是全职太太。据吴先生说,他现在有点存款,都用来投资了,他、妻子、孩子都没办保险:“我主要觉得保险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纯消费型的,出事的几率毕竟很小,应该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养老的、教育的,觉得就类似储蓄,又没多大意思。”“我们单位已经给我交了‘五险一金’,保障挺全面的,我自己就不用再掏钱买商业保险了。”冯小姐是一位典型的年轻白领,收入不错,公司提供的福利也不错,生活看起来很有保障。乍一看,吴女士、杨小姐、小王、谢先生、冯小姐的“如意算盘”都打得不错。仔细分析一下,却会发现,他们的保险理念其实还有不小的误区。误区一:买保险不为保障为投资暂且不论吴女士买到的保险产品的“好坏”,她的这种观念是不对的。虽然,目前很多保险产品具有储蓄和保障双重功能,但更应重视其保障的功用。如果只注重保险的投资功能,即偏重于储蓄投资类险种,而忽略人身意外险、健康险等的投入,这是保险市场不成熟的表现。其实消费型保险一般保费都不高,但保障作用却很强,由于保险事故只是可能发生而不是肯定发生,因此让许多人认为是白搭,不愿意投保。但保险预防的就是意外,一旦发生保险事故,保险才能真正发挥保障、救急和弥补损失的作用。在安排家庭保险时,消费者一定要先安排基础保障类的保险,然后考虑投资理财型的保险。误区二:保费“满仓”压力大对于杨小姐的情况,终身寿险并不是必需的,养老和投资类险也应当控制额度,意外险额度反而应该加上去。杨小姐总的保险支出额度应严格控制在其年收入的10%以内才合适,尤其她还是单身状态,一般来说比例在7%~8%就非常有保障了。毕竟,保费进入保险公司后,除了保单贷款和保险事故理赔,基本再找不到“兑现”的途径,这笔钱属于“长期被套”,流动性很差。因此,保费支出千万别“满仓”。误区三:先保小孩,再保大人给孩子购买保险固然重要,但如果家长自己都没有保险,心里却想着先给孩子办好保险,这就走进误区了。每个家庭的支柱是父母,一旦他们因意外、疾病等丧失工作能力或失去收入的时候,家庭就将陷入困境。因此一个家庭购买保险的原则是:先大人后孩子,先经济支柱后其他成员。如果先给孩子上保险,那么万一家长发生不幸,孩子的保费一旦无人缴纳,还谈何保障?所以,只有作为经济支柱的家长平安健康,才能给家庭和孩子一份保障,父母才是孩子的最大保障来源。误区四:买保险不如储蓄和投资谢先生的想法也代表了很多人的看法,但这是一个很典型的错误认识。其实,保险最重要的作用是保障功能,对于经济不很宽裕的人来说,保险解决万一发生不幸,收入突然中断时的经济来源问题;而对于有钱人,保险的作用主要是保全其已拥有的财产。目前,市场上纯保障的险种,如意外险和定期寿险等,都是“花小钱,办大事”,每年几百或是千元左右的保费投入,就能换来几十万元的保障额度。目前,市场上有不少储蓄型的险种,都设有保费豁免条款,也就是说,当投保人因意外伤害事故身故或全残时,可以不再继续交纳保费,仍可享受保障,如各保险公司的少儿教育保险等,一旦投保的父母发生意外事故,无力缴纳保费,但孩子的那份保险可以继续有效,这就体现了保险独一无二的保障作用,其他的教育储蓄、基金投资都无法达到这样的功能。误区五:有社保就不买商业保险商业保险与各类国家强制的社会保险之间不可以互相替代。商业保险的保障范围由投保人、被保险人与保险公司协商确定,不同保险合同项下,不同险种,被保险人所受的保障范围和水平不同,而社会保险的保障范围一般由国家事先规定,风险保障范围比较窄,保障水平较低。通过二者之间的比较可以发现,社保通常是保障一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和医疗保障要求,而不同种类的商业保险可以保证一个人在遭遇不同的困境时,都可以得到相应的、额度较高的赔偿。比如商业的重大疾病保险,就可以弥补基本社保中大病医疗保障方面对于用药、额度等保障力度的不足。

好的商业保险的购买原则和投保误区


好的商业保险既是危难时期的一种保障,也是平安之时的一种投资理财。商业保险种类很多,有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医疗保险、商业寿险、人身保险等等。因而好的商业保险很难一概而论,这里我们将从好的商业保险的一般准则来普遍探讨好的商业保险。

购买好的商业保险的基本原则

购买商业保险有一定的基本原则,拿一个普通的家庭来看,在保费预算方面,应该是遵循短期建立、长期规划、逐渐增加的原则。商业保险既然是家庭财产规划的组成部分,会随着家庭的收入状况而变化,家庭成员的风险也会不断变化。

首先,对于还没有任何商业保险保障的家庭,可以先以短期保障型产品迅速建立家庭保障防火墙,比如一些一年期的人身意外保障、医疗保障等。

其次是需要结合家庭的整体财务状况和长期理财目标制定长期的保险方案,确定保险的选择顺序和逐年增加保险费用的比例,这样既解决了短期问题,也不会对财务有过大的压力。

在商业保险的产品选择方面,建议遵循先拥有基本保障型商品、再逐步建立和补充养老型商品、在财务宽松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万能型商品和投资型商品。

好的商业保险需要注意的投保误区

误区一:已有社保,不再需要商保。点评:社会保险的特点是低水平、广覆盖。但是社会医疗保险一旦患病就医发生医疗费用,个人也需要承担一部分的费用。如果属于社会医疗保险的免支付规定范围,所有的医疗费用将全部由个人承担。一旦患上重大疾病或发生意外,其庞大的费用支出就会对正常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个时候商业保险仍是社会保险的必要补充。

误区二:通过投保,可以理财赚钱。点评:保险的主要作用就在于,通过购买保险产品,保险人在遭受了保险责任范围内的风险损失的时候,可以得到及时和可靠的经济补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近年来,保险公司推出了很多新产品,可以在保障功能的基础上,同时实现保险资金的增值。但是相对其它金融产品,因其风险很低,并且具有一定保障功能,所以收益总体来说比不上基金、债券等。买保险绝对不能看成是投资,投保时勿重回报轻保障,不要将保险的功能本末倒置。在有足够的保障前提下,再去考虑保险投资才是正道。

误区三:重复投保,相当于双保险。点评:先举个例子。小张在A、B两家保险公司分别购买了保额10000元的医疗费用型保险,满以为一旦患病,可以得到双重赔偿。承保后,小张有次住院一个月,共花费12000元的费用。小张拿着住院证明先到A保险公司获赔了10000元,再到B保险公司,却被告知,只能对剩下的2000元进行理赔。

按照保障的具体内容,医疗保险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医疗费用型保险,一种是医疗津贴型保险。所谓费用型保险,是指保险公司根据合同中规定的比例,按照投保人在医疗过程中所花费诊疗费和合理医药费的总额来进行赔付;而津贴型保险,与实际医疗费用无关,保险公司按照合同规定的补贴标准,对投保人进行赔付。小张这里投保的就是费用型保险,所以即便买了同类型的多份保单,得到的理赔不会超过自己实际的支付。

误区四:保额要高,过度投保无妨。点评:选择一定数量的险种投保,保障额大了自然是件好事情。但是,如果不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什么险种都想买也是不切实际的。尤其是购买一些长期的险种,需要十年、几十年的交费,一旦过度就会产生经济承受问题,一朝退保必定造成损失。所以要按照自己的需求来投保,按照家庭的需求来投保,按照自己经济能力投保。

误区五:孩子保险,比大人更重要。点评:中国父母在给孩子买保险时存有相当大的误区,他们大都觉得给子女保得越多越好,大人甚至为了孩子宁愿省下钱来自己不买保险。但实际上,保险的原则应该是“先大人后小该”。大人是家庭的经济支柱,也是孩子的依靠。大人所承担的责任和可能遭受意外和疾病伤害的几率都非常大,一旦出现状况,家庭生活都有可能出现问题,更何况支付孩子的保费。所以,大人给自己投份保险比给孩子投保更重要

文章来源:http://m.bx010.com/b/18751.html

上一篇:保险知识,用保险来理财注意五大问题

下一篇:保险知识,谁让你买保险的?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