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难,河南省人民医院针对“看病难” 提供便民服务

2020-09-02
个人养老保险规划

人流聚集的医院是百姓关注的窗口单位。特别是在一些大医院,候诊时间长、缴费手续烦琐、看病难特别是看名医难等经常为百姓所诟病。

面对从四面八方扶老携幼赶来的患者,医院该如何顺应百姓需求,让就医更便捷、更舒适?

河南省人民医院在这方面做了一些便民探索。

为了方便患者就诊,他们不仅有专门的导医,还有一支导诊义务服务队。服务人员有像孔芙蓉这样的退休老职工志愿者,还有各职能部门的人员,包括处长、副处长在内,都要根据医院统筹安排的时间,在各处室负责服务的岗位导诊、导医。

每周一到周三上午是该院门诊病人就诊最高峰时期,日门诊量经常达上万人。早晨7点50分,服务队人员就已各就各位,从门诊东、西区负一楼到六楼,各个楼层的分诊处、导诊台、电梯口,患者人流较大的地方,都能看到他们热情导诊、导医的忙碌身影。

减少患者候诊时间、合理分流是各大医院解决“挂号”难题的目标,该院建立了统一的挂号平台,实现了从上午8点—11点、下午3点—5点看病高峰期的分时段挂号。

“其中每小时为一个时间段,患者可以在家中通过网络自由选择就诊时间,并在该时段内进行优先就诊。”门诊部主任耿建华介绍说,目前省医已经推出了电话、网络、自助机、现场等4种形式的预约挂号服务,患者只需按预约时间段提前10分钟到医院办理就诊卡、确认挂号即可。

大医院的患者很多是各县来的农民,以省医为例,85%以上都是农民患者。他们不少身患当地看不了的疑难杂症,有些上了年纪的患者又不懂如何通过电话、网络预约挂号,大医院门前天不亮就排队守候的往往属于此类。如何缓解这部分患者的看病难、看名医难?

耿建华说,他们的举措是,在预约挂号“池”中,对知名专家只开放80%的号源,对特别知名的专家只开放50%的号源,保证一部分号源留给现场挂号患者。

如果某个专家慕名来的患者特别多怎么办?省医的“招数”是,给专家加诊;让专家适当延时下班、提前上班。比如,著名妇产科专家张菊新原来只有周一一天门诊,后来应患者要求又加了周四下午半天。

耿建华感叹,别看这些专家名气很大,其实他们非常辛苦,医院要求当天挂上号的患者必须看完才走,有的专家中午忙时连饭都顾不上吃。

而在消化内科等患者较多的科室,现在已将上午就诊时间从8点提前到7点半。

加快床位周转、努力缓解“住院难”也是医改着力推进的硬指标。省医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平均住院日,如心血管病医院今年5月成立了心内日间病房,在一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患者的入院、检查、手术、出院等全过程。有关负责人表示,日间病房既缓解了患者住院需求、节省了住院费用,同时也提高了医院床位周转率,实现的是患者和医院的“双赢”。

据统计,近三个月来,医院的平均住院日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3天。这对于一个住院床位数超过3000张的大型综合医院来说,是一个令人鼓舞的进步。

而发生在省医的又一个可喜变化是,随着医院床位周转率的提升、新建病房大楼的落成等,在新病房楼,原来住院患者加床遍地的现象已大为改观,群众的就医体验变得更舒适、更温馨。

总结来说,河南省人民医院使用的方法包括:处室负责服务增加导诊、导医;建立了统一的挂号平台;降低平均住院日,缓解住院难。

扩展阅读

保险知识汇总,上海版医改解决看病贵看病难


备受瞩目的上海版医改《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16日亮相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多项举措剑指上海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意在惠及民生。

在一段时期以来“看病贵”、“看病难”颇受诟病的背景下,对上海这样一个处在转型发展期的特大型城市而言,市民始终高度关注正在推进的上海医改。

公益为先公立医院改革破题

公立医疗机构改革被视为中国医改中难度最大的一项改革。新亮相的上海版方案中,“完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完善补偿机制”、“完善运行机制”、“完善监管机制”等内容凸显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决心。

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表示,未来上海公立医院符合规划的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建设支出由政府保障投入,逐步实现不直接与医疗服务收入挂钩的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并探索医师多点执业办法,构建以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为基础的公立医院内部收入分配制度。

民生为本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城镇医保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金额提高到28万元人民币,超过最高限额以上的医疗费用报销80%”,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沙叶明表示,今后上海力促全面缩小各类医保差距,让外来人员和流动人员等成为主要受益人群。

而针对市民普遍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徐建光称将致力打造“1560”就医圈,即居民步行15分钟可到达最近的医疗机构,通过公共交通1小时可到达三级医院(此间高等级医院),同时试点区域医疗联合体,多管齐下改善医疗服务。

多层次多样化打造医学中心城市

徐建光指出,上海是中国医疗资源最丰富、医疗保障水平最高、医学科技最先进、卫生改革最领先的地区之一。为此,上海将建设浦东国际医学园、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促进医疗旅游、健康管理、高端医疗、中医药保健养生、康复护理服务、整形美容等现代医疗服务业态的发展,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同时,进一步发展医学科技,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将上海打造成亚洲医学中心城市之一。

医药费,新医改将如何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28日,零点调查集团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新医改阶段性成效不明显,超9成被访者认为看病费用仍居高不下,87.4%的人表示看病更贵了。

四年前,我国启动了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老难题,当时全社会给予了高度期许。然而,恐怕让决策者都始料未及的是,医改四年过去,国家是四年医改中投入6800亿元巨资,结果不但没有缓解“看病贵”问题,减轻老百姓看病负担,反而让将近9成的人有“看病更贵了”的感觉,这显然不是一个好讯息,而是一个重大警讯。如果决策者不从中警醒过来,转变和改革医改路线,有可能最终结果就是在某宣告医改失败。

实际上在医改思路出台之时,就已经有一些业内专家预言,医改之后可能会出现看病更难、更贵的情况,主要理由就是现在的医改思路没有抓住要害。因为我国医疗问题的重点和根源是供给总量不足,导致我国医疗行业服务能力的增长远远满足不了老百姓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

而这四年来的医改思路并不是有效增加医疗服务的总供给,而是控制药物价格,降低药物价格,加强公立医院管理,严管医生违法违规行为,这些手段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最关键的是,医改在降低药价的同时,提高了诊疗费,说白了,就是“涨诊费降药费”。这使得相比较医改没有实施之前来说,诊疗费上涨了,就已经部分抵消了下降的医药费,而医药费还不见得一定会降下来。因为有不少医生可能给患者开的不是低价药,不是零差价的基本药物,而是非目录中的高价药,乃至是进口药。即使在很多市场化的药房里,廉价药也普遍摆放在消费者很难找到的柜台角落处或最下方。换言之,“高药费”改为“高诊费”的医改,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决定了医改后的看病费用无法真正降低下来,缓解“看病贵”。

“要解决大医院‘看病难’问题,就得把病人留在基层,应重点解决交通要道上的县医院能力建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玉村说,县医院建设好了,农村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就可以就近得到很好的诊疗,部分重症患者也能够得到及时诊治。另外,相比城市医院而言,县医院收费相对低廉,因此还可以有效降低医疗费用,缓解“看病贵”。

基本药物,群众“看病贵、看病难” 戮力推进体制改革


针对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呼声,省卫生厅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立行立改,一方面引深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和群众满意活动,另一方面从根子上找原因,戮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从体制机制上寻求破解之道。

省卫生厅在完善医改体制机制上取得了6个方面的成效。一是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增强群众抵御疾病风险能力。参合率从去年的98.94%提高到99.33%,人均筹资标准由去年的290元提高到340元,住院最高支付限额从去年的10万元增加到15万元;将结肠癌、直肠癌等20类重大疾病纳入保障范围,住院实际补偿比例达到70%。二是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取消以药补医政策。在83个县(市、区)的129所县级医疗机构和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行政村卫生室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部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三是扩大报销范围,降低费用负担。增补198个品种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全部纳入报销范围。四是完善配送机制,满足临床需求。对基本药物实行统一采购、统一结算、统一配送,建立了基本药物供货、配送诚信记录和市场退出机制,取消了13个配送企业和2个生产企业的供货资格。五是提高经费标准,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去年的25元提高到30元,服务项目由10类41项扩展到11类43项。六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合理分流患者。安排38所三级医院对口支援95个县级医院,组织630名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主治医师以上医生对口支援210个乡镇卫生院,对基层骨干医师进行新技术新项目应用培训,建立乡村村医养老退出补助制度,吸引卫生人员下基层。

新农合,河北蒙城着力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深受好评


蒙城县马集镇有近一半的人在河北省霸州市胜芳镇务工。经过调研和协调,近日,蒙城县将胜芳镇卫生院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蒙城的务工农民在当地看病可直接报销,这在皖北尚属首例。新农合推行以来,着力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深受群众好评。同时,该项工程的完成比例,也成为考核政绩的硬指标之一,受到各级政府重视。马集镇近一半人在外地,依靠常规,几乎难以完成参合指标。若采取异地看病、本地报销,政府的参合指标或可完成,但给参保农民带来较大的不便。

“两三万人,都在外地创业,其中不乏成功的私企老板,数年都不回家乡,让他们为了报销新农合而往返数千里,不现实。”蒙城县卫生部门负责人表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皖北人口数量多、密度大,在全省新农合中占比高,同时又是劳务输出较为集中的地区。如何结合皖北人口流动的实际情况,确实保证参保农民的实际利益,并非易事。如果单纯为了完成指标,向上级政府有交代,可以拉人头、凑数字,这在最终的报表中,也似乎看不出质量上的差别。但是群众的利益如何维护?新农合项目最本质的意义,又如何体现?蒙城县在调研之后,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实行当地看病就地报销,看似简单的一项工作创新,究其根本,就是以人为本。

文章来源:http://m.bx010.com/b/14201.html

上一篇:多部门正在研究商业健康险税收政策

下一篇:统筹基金,广西省6城市的定点机构医院率先实现即时结算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