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嘉善县开展县镇村卫生一体化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工作

2020-07-20
保险综合知识
作为全省16个试点县之一,今年以来,嘉善县扎实开展县镇村卫生一体化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工作,按照“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做精彩”的要求,积极探索县镇村卫生一体化综合管理改革有效实现形式,并以此为核心,努力打造垂直互通式医疗体制改革集群,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建立基层分院,探索双向转诊,疏通县镇两级“毛细血管”

为弥补镇卫生院医疗服务人手不足、能力薄弱等传统“短板”,该县通过建立基层分院的形式,部署三家县级医院与三家镇卫生院进行结对帮扶。今年5-6月,嘉善县一院姚庄分院、县二院陶庄分院、县中医院天凝分院相继揭牌成立,三家县级医院每天派出各科专业医师进行查房、门诊,护理专职人员进行专业指导,专职管理人员常年管理分院医疗工作。在公共卫生服务上,侧重规范化管理、流程改善、公卫知识的普及提高;在科教上,重点培养慢性病方面专业人才,指导县级科研立项。以天凝分院为例,自分院成立至今,已累计接收住院病人266人次,当前住院病人25人,消除了数年来仅有零星住院病人的尴尬局面。

同时,为进一步厘清县镇两级医疗机构职能,提升医疗机构自主生存能力,该县积极探索县级医院与基层分院间的双向转诊模式,推动镇卫生院向康复型卫生院转型。目前,县级医院与基层分院建立绿色转诊通道,基层分院接收的自身无法处置的患者、重症患者、疑难杂症患者等可在第一时间无障碍转诊至县级医院。而在县级医院接受治疗后进入康复阶段的患者,也可在第一时间转诊回其居住地所在分院。通过实施双向转诊,既确保了基层分院常规性业务开展,实现“小病不出社区”的目标,同时又缓解了县级医院病床紧张状况,真正疏通了县镇医疗“毛细血管”。

二、实施改革配套,探索垂直联动,祛除基层医疗“沉疴痼疾”

为切实发挥县级医院帮扶优势,实现县镇一体垂直联动,今年7月,该县卫生、人力社保等部门联合制订了若干改革配套政策,进一步祛除基层医疗机构存在的“沉疴痼疾”,激活了基层医疗机构活力。以双向转诊为例,根据改革配套政策,在建有对口支援关系的县级医院与卫生院间转诊的合作医疗参保病人,转出、转入间隔少于24小时的,两家医院住院时间可视为一次连续住院,按县级医院起付线标准收取一次起付线费用。这相比于改革之前可为患者节约转院成本300-500元,有效降低了基层群众就医成本。此外,“各相关镇(街道)卫生院从对口帮扶的县级医院药品目录内可选取50种以内药品,作为卫生院药品目录扩增品种”这条政策,也确保了基层群众购药、用药的便利性,更有助于将小病患者留在社区治疗。

同时,该县卫生局积极探索整合现有医疗资源,进一步完善临床检验中心、财政支付(核算)中心卫生分中心以及省继续医学教育(嘉善)培训基地等“六中心三基地”,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利用。以影像会诊中心为例,中心建成后将向该县所有医疗机构提供医学影像检查服务,互通县镇医院的影像资料,互认检验结果。镇卫生院上传检查资料,县级医院负责诊断,既解决了医疗资源闲置问题,又缓解了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真正实现基层首诊目标。

三、细化村级改革,探索分级诊疗,强化社区中心“靶向治疗”

今年,为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其影响力,该县正式实施“家庭医生”、重点慢性病防治“首席医生”制等村级改革项目,为村(社区)群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慢性病预防治疗服务,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靶向治疗”能力。7-8月,先后在陶庄镇湖滨村、罗星街道城南社区开展“家庭医生”改革试点工作,组成若干个包括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师和护士等在内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以全科医生为第一责任人,重点为辖区内慢性病患者提供“家庭医生”式服务。目前,两个试点共有429个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家庭签约享受“家庭医生”服务。与此同时,县级6名、镇级14名重点慢性病防治“首席医生”也已“走马上任”。“家庭医生”和“首席医生”为县慢性病患者健康提供了“双保险”。

今年8月初,该县康慈医院正式启用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其余三家县级医院也将在年内逐步启用该系统。通过该系统,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内的区域内医疗机构信息、居民健康档案等可实现互联互通,也为今后区域一卡通、双向转诊、一单通等区域协同医疗服务,以及医疗、医保、新农合系统“三位一体”的运营平台运作奠定坚实基础。

四、扩大改革层级,探索市场运作,促进公立民营“配对配型”

该县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起步早,据统计,目前全县共有医疗机构155家,其中民营医疗机构33家,占21.3%;全县核定床位1728张,其中民营医疗机构278张,占16.6%。按照县镇村卫生一体化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工作精神,该县将进一步扩大改革层级,积极鼓励民营医院参与改革,探索新时期市场化运作模式,促进公立民营“配对配型”。

今年1月1日,嘉善嘉辰外科医院和嘉善东方康复医院这两家民办医疗机构成为该县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其中,嘉善东方康复医院已与上海第五人民医院建立合作关系,由上海方不定期来善坐诊、会诊;与上海市金山区中心医院、安达医院建立医师聘用合作,逐步破解民办医疗机构医师力量不足的难题;与上海长征医院签订急救医疗技术帮扶协议,提升东方医院急救水平。上海医疗资源的引入,使群众可直接在县城享受上海医疗服务,有助于直接降低县域外就诊比例,弥补公立医院与上海医院合作“短板”。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如同许多新生事物一样,试点和推行过程中难免会碰到各种问题和矛盾,对此我们不能坐地等花开,要据理分析、抽丝剥茧,善于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问题一、村卫生室布点过多,财政投入规模偏低。按照“一村一室”的构想,让广大农村居民在这次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的成果,实现“小病不出村”和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目标,这是我们政策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市除座落在镇区内的行政村外,基本上是按照“一村一室”布局设点的。

扩展阅读

保险知识汇总,社保一体化有阻碍


大棋局之长三角谋势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差距。从均衡到非均衡,再到均衡发展,中国的区域版图,经历着一次次政治考量。十七大后,区域版图内外因素的各种变化,以及竞合关系和利益重构进程,都值得我们深切关注。为此,本报区域版推出“大棋局”系列报道,记录中国各大经济区的转型路径以及未来趋势。

作为本系列第一期,我们从历史和未来两个坐标考察长三角的变奏,试图为现实选择勾勒出清晰的边界。今年以来,长三角一体化的政治气候,日益升温。5月,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参加的长三角地区发展座谈会在上海召开,规格前所未有;7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率领上海四套班子成员南下浙江,北入江苏,主动寻找破解长三角一体化谜局之钥;11月底,由国务院批准的长三角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将长三角一体化合作再推向一个高度。

长三角的新政经地理逐渐清晰的同时,提升其整体竞争力也成为当下热议的话题。而关键要素如金融、产业、社保、以及政府行为的一体化,为长三角抱团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这是不得不啃的硬骨头。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中最与民生贴合的议题,社保一体化始终吸引了最多的目光。但又因为其背后深缠的财税利益和城乡分割,数年来“只听楼梯响,未见人下来”。

一年前,2006年12月24日,江浙沪三地信息委出台的《长三角区域信息化“十一五”合作规划》(下简称《规划》)中明确提出,将探索区域内异地提取养老金、就医结算等相关事务,实现长三角社保“一卡通”。

但经历了整整一年的探索,《规划》提及的“社保一卡通”依然停留在纸面。

“主要还是区域利益和宏观政策的协调。”长三角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张颢翰评价说,“但不推行是绝对不行的。”.

不过,据本报记者了解,社保一体化即将走下纸面,进入官方的议程安排。而相关技术问题,也已被攻克。

利益体制双梗阻

长三角社保一体化曾有过短暂的冲动。

最初的实践可以追溯到2003年。

这一年,上海和无锡签署协议,启动“无锡、上海社会保障卡互通互用”工程。

规划中,这张“社会保障卡”将首先应用于金融、公安、劳动三个部门,并将逐步向民政、卫生、计生、教育、公积金等方面延伸。如果完全施行,沪锡两地市民可以持“社会保障卡”在对方城市自由刷卡。

此后,专家对项目进行了需求分析、技术方案论证。当时初步估计,“社保一卡通”的前期投入将高达6000万元。如果一切顺利,2003年10月底到11月初就可以进行招标,年内正式启动。到2007年下半年正式发卡。

保险知识,大小孩子保险一体化


儿童节将至,给孩子买份保险,又被很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提上议程。购买保险的原因多种多样,大多数家长恨不得买全各款儿童险品种,给孩子的成长搭起密不透风“保险网”,以求万无一失。殊不知,这种“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生活惯例正是购买儿童险的误区所在。

家长购买少儿险,是希望借此来为孩子提供一份长期的风险和财务保障。但从根本上说,父母是家庭的支柱,是孩子最重要的保障,一旦有意外发生,家庭在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的同时,孩子的生活势必受到重大影响,继续为孩子的保险缴费也将难上加难。

那么,如何做到全面保障,保险专家有以下两个提醒。

首先,在购买少儿险时,记得选择附加保费豁免功能。保费豁免,顾名思义是指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投保人可以不再缴纳后续保费,但保险合同仍然有效。最常见的是“重大疾病保费豁免”或“身故或全残保费豁免”。保费豁免附加功能与少儿险的组合搭配最为常见。作为主要缴费力量,家长都应考虑购买一份保费豁免附加险,来确保一旦不幸发生,给孩子的保险保障仍然可以继续有效。保费豁免功能可以说是为儿童险上的安全锁。

但当风险来临时,一个家庭往往面对大笔额外开销,更可能丧失家庭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孩子的成长必然收到影响。单薄的保费豁免功能是远远不足以为孩子构建一个妥善家庭保障的。

其次,拥有一份充足的家庭保险计划,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经济后盾。相对于功能比较单一的保费豁免功能,综合性的家庭保险计划能够全面地保障家庭支柱,从而巩固家庭的财务安全。

当下,哪些保障是家庭比较需要的呢?专家建议:家庭首要考虑的是对家庭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事故。具体来说,分成三类:第一类是身故的风险,可能对家庭造成最直接的打击;第二类是疾病的风险,尤其是重大疾病,高额的治疗费用对于家庭将是难以负担之重;第三类是意外造成的残疾,这也将很大程度影响家庭收入,进而影响子女的教育规划。

市场上有不少以家庭为投保单位的产品,通过一份保单来为子女做好教育规划,同时为父母做到充足保障,是省心实惠又可以轻松管理的不错选择。以中德安联人寿最近推出的“超级随心+(家)计划”举例,一个三口之家,安先生今年30岁,安太太27岁,儿子小安刚满2岁,一份缴费10年每年保费2万余元的“超级随心+(家)计划”可以为全家提供如下保障。

为安先生提供为期14年的个人保障:20万的重大疾病保险及30万的定期寿险,让他在筹备教育金规划的期间内享受着高额的保障;为安太太提供为期14年的个人保障:10万女性疾病保险及20万定期寿险,确保为儿子准备的教育金规划安若泰山;为小安提供高中(16周岁开始)、大学及工作前期(至25周岁)每年2.5万余元作为教育储备资金,25岁那年还能获得6.3万余元满期金作为创业基金(其中红利部分按中等红利估算).

与此同时,该计划还为小安附加了5000元/次的意外医疗保险和100元/天的住院医疗津贴,更能呵护小安健康成长。同时,更为安先生选择了保费豁免,若安先生发生全残,他为孩子规划的教育金计划将仍然有效,为自己的家庭保险计划上了把“安全锁”。

保险知识汇总,社保一体化:利益体制双梗阻


2007年1月,毗邻上海的浙江省嘉兴市也出台了《上海市基本医疗参保人员在嘉兴居住期间医疗费用代办报销服务办法(试行)》政策。

按照《办法》规定,能够享受到该政策的是在嘉兴的上海离、退休参保人员,嘉兴政府为这部分人员代办报销。嘉兴社保局表示,在“代办”这个工作中,他们已与上海方面进行了多次艰苦的沟通。

数月后,“社保一体化”这个包含了技术、利益和政策的难题被摆到最高层领导面前。

2007年5月,温家宝总理在上海主持召开了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这个座谈会是迄今为止规格最高的长三角座谈会,会议的召开被普遍认为是为长三角一体化提供了巨大助推力和协调利益的平台。

就在这个会议上,上海医保局和杭州方面探讨了医保卡互通的问题。

利益协调的过程显然是有得有失的。有媒体报道,当时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曾作出表示,“什么时候实现互通现在不知道,但是我们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王国平的这一表达被普遍认为是对地区利益协调的回应。

而随着国务院的介入协调,政策的“东风”也应该指日可待。从外部环境来看,长三角富庶的经济实力,则是推行政策的良好保证。

“城乡一体化早晚要突破的,”张颢翰说,“成都不是已经试点了吗?长三角地区都比较富裕,趁社保一体化的时机,也正好推进城乡一体化,一起推进有利于降低成本。”

他还建议,要形成必要的利益调节机制而更具体的方法也正在学界酝酿。

在新出炉的“长三角城际社会保险制度一体化研究”中,两位专家章晓懿、龚金鑫建议,可以基于当前长三角城市的市级统筹水平,“在不改变现阶段统筹的基础上,依托信息网络平台,建立长三角城际社会统筹基金的‘名义账户’制度”,并“建立统一的长三角城际社会保险政策的衔接办法。”

农民工,昆明努力实现城乡保险一体化


“我是一名农民工,我可以在昆明参加养老保险的办理吗?“我现在失业了,请问要什么条件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昨天,在《社会保险法》即将实施之际,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南屏步行街广场上举行大型广场宣传活动,主题是“实施社会保险法,保障和改善民生。昆明各县(市)区均设置了《社会保险法》宣传分会场。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介绍,为了完善昆明市基本医疗保障管理体制,实现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管理,按照计划,今年7月底以前,全市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就将实现一体化管理,即在政策待遇不变、统筹层次不变、财政补助不变的情况下,先从理顺职能、整合资源入手,把分散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的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管理职能及卫生部门管理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职能,调整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

年满60周岁、符合条件的城镇居民

不用缴费就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

问:将于7月份启动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哪些人具有参保条件?

市人社局:国家决定从今年7月1日起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并与第三批新农保同步进行,要覆盖到全国60%的地区,明年实现全国全面覆盖,这是一项倍受全民关注的社保话题。按规定,只要是年满16周岁,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城镇非从业居民,均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保;年满60周岁、符合条件的城镇居民,不用缴费就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合并实施,将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从制度上实现了全覆盖,是《社会保险法》的一大亮点。昆明市将充分借鉴新农保前两批3个试点县的成功经验,从7月起有效推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开展。同时,还将做好城镇未参加养老保险人员的参保办理和待遇发放工作,真正让城乡居民得到实惠。

农民工可办养老保险转移接续

问:为谋生计,我经常跨省流动就业,基本养老保险怎么办?

市人社局: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基本养老金分段计算,统一支付。如某人在北京工作5年后,到上海工作4年,又到广东工作10年,在这种情况下,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由北京转上海再转到广东,他在各个工作地区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年限累计为19年,在其达到退休年龄时,基本养老金分段计算,统一支付。基本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制度适用于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所有人员,包括农民工。

医疗机构,烟台试点医院取消药品加成 新增248个村卫生室


7所试点医院药品平均降幅达27%、新增248个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2.6万小学生开展窝沟封闭23日从烟台市卫生部门获悉,烟台去年实施了一揽子惠民卫生措施并取得明显成效。

新增248个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继龙口、蓬莱两市开展首批试点后,去年又将莱州、招远、海阳、长岛四个县市纳入第二批试点范围,7所试点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药品平均降幅达到27%。

去年,新增248个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目前,全市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和2690个村卫生室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

在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药物的基础上,完成了100个补充药品的遴选,进一步满足了基层医疗机构和群众的用药需求。

610万城乡居民有了电子健康档案

全市共为610万城乡居民建立了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健康管理人数达到90万,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人数达到70万。

以规范老年人健康查体为抓手,大力推进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年内老年人规范查体率达到70%。深入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2.3万名农村产妇发放了住院分娩补助,为2.2万名孕前期和孕早期妇女免费增补了叶酸,为12万多名农村妇女进行了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全面推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检测率达到99%。

新建基层艾滋病检测点111家,艾滋病稳定在低流行状态。进一步巩固完善预防接种服务体系,扎实开展全市免疫规划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活动,新建接种点33处,改扩建预防接种门诊20处,13个新建数字化接种门诊和8个示范化接种门诊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复核,国家免疫规划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达到91.34%。

乡医签约服务家庭142万户

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全市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和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覆盖所有县市区,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家庭142万户,服务人口358万,签约率达到96.9%;城市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家庭65万户,服务人口195万人,签约率63.5%。

深入开展城乡对口帮扶,4所三级医院对口支援11所县级医疗机构,31所县级医院帮扶131所基层医疗机构,共派出专家287名,接诊门诊病人40万余人次,手术2800例。卫生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覆盖市、县、乡263个点位的全市卫生信息专网已建设完工,区域医疗居民健康卡系统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毓璜顶医院首批发卡试点运行良好。

全年服务门急诊病人2226万人次、住院病人111万人次,同比增长6.0%和4.7%。

2.6万小学生开展窝沟封闭

据介绍,烟台对1040个医疗机构、661所学校、5300个餐饮单位开展了减盐知识培训,在485个超市设置了低盐专柜,居民减盐控压健康意识逐步提高。重性精神病人管理建档率100%,规范管理率88.5%。小学生龋病预防口腔疾病筛查和建档4.5万人、窝沟封闭2.6万人。

新争取21处中央投资卫生项目,建设总规模6.9万平方米,总投资1.82亿元,已按计划开工项目18个,完成投资1.13亿元,其中14个项目已完工。深化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全市乡镇卫生院一体化管理率100%,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率92.63%。

60个医疗机构349项次通过省级认可

烟台扩大临床检验结果一单通项目和范围,全市60个医疗机构349项次通过省级认可。

市政府成立了烟台市无偿献血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发动无偿献血5.2万人次,采集全血1900万毫升,保证了临床用血供应。

实施母婴安全行动和出生缺陷综合防治行动,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6.9/10万、3.11和4.02。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病种由4种扩大到30种,四病筛查率达到97.69%,同比增长3个百分点。建立了苯丙酮尿症患儿动态管理机制,为全市苯丙酮尿症患儿提供了特殊食品补助保障。

医疗机构,黑龙江哈尔滨开始实施“医养结合”试点工作


??近日,黑龙江省“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哈尔滨市开始实施“医养结合”试点工作。据了解,本次“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实施时间为1年。

??26日,记者从哈市民政局获悉,哈市正式下发了《哈尔滨市推进“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方案决定从今年7月份启动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工作,相关的准入许可将于下月起全面放开。目前,哈市已有6家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达成“医养结合”合作协议,15家养老院即将开班内设医院。

??“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实施中,哈尔滨市三级医疗机构将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的绿色通道,达到50张床以上标准的养老机构内可设置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机构。养老机构也可以与就近医疗机构进行签约合作,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据介绍,推进“医养结合”的具体方案包括5个方面: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

??支持社会力量针对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以及老年康复、老年护理等专业医疗机构。拓宽市场化融资渠道,重点支持老年人预防保健、医疗卫生、康复护理、生活照料、心理健康等项目。

??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

??支持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办养老机构、托管养老机构或转型为能够同时开展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的护理院或养护院等,以多种方式开展养老服务。统筹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资源布局,重点加强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建设,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地区可积极稳妥地将部分公立医院转为康复、老年护理等接续性医疗机构。提高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为老年人服务的能力,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医院(含中医医院)要开设老年病科,做好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工作。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护理、康复床位占比,鼓励有条件的机构设置老年养护、临终关怀病床。医疗卫生机构要为老年人特别是高龄、重病、失能老年人提供挂号(退换号)、就诊、转诊、取药、收费、综合诊疗等就医便利条件和优先优惠服务。组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开展义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主动为老年人提供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

??充分发挥卫生计生系统服务网络优势,为社区及农村日间照料中心的老人、重症残疾老人、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老人以及行动不便、确有困难的老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社区护理等基本医疗、健康服务。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护人员与老年人建立契约服务关系,为居家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

??另据了解,本次“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实施过程中,推进医养结合建设将纳入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民政部门的目标考核和试点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的考核,期间,将严格按照考核标准给予奖惩。

??支持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

??养老机构根据不同规模和实际需求,可以开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机构,也可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并按规定实施准入和管理,依法依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允许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支持有相关专业特长的医师及专业人员在养老机构规范开展疾病预防、营养、中医调理养生等非诊疗行为的健康服务。

??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

??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协议合作,建立健全协作机制,本着互利互惠原则,明确双方责任义务。医疗卫生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

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巡诊、健康管理、保健咨询、预约就诊、急诊急救、中医养生保健等服务,确保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建设医疗养老联合体,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的一体化健康和养老服务。

信息化,安阳县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爱军、文军这俩医生真不赖,我们有个头疼脑热的,只要打个电话,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大雪封山,他们都会上山来给俺瞧病。”在安阳县都里乡盘金垴村的南岭片,70多岁的刘喜林和王枝只两位老人紧紧抓住安阳县卫生局局长李庆祥的手说。

都里乡许家滩村是出了名的特困山村。该村卫生所有两名医生,一个叫王爱军,另一个叫郭文军,承担着许家滩、杨家河、盘金垴3个行政村内约800人的医疗保健工作。20多年来,他们背着药箱踏遍了附近的山山水水,骑坏了4辆摩托车,磨坏了200多双鞋。他们无怨无悔地守卫在山区防病、治病第一线。

如何解决乡村医生人才匮乏、待遇偏低、工作环境较差差等问题,成为了本次安阳县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安阳市卫生局局长周修子建议,村医的待遇要市场化,首先要保证农民的身份不变,采取乡里聘用、交叉适用、合同管理的方式。“希望国家能够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给予村医政策上的保证和出路,就像大学生村官一样。”周修子说。

截至目前,安阳县县乡一体化已经实现了全覆盖,下一步要实施县乡村卫生一体化、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提高乡村医生待遇,探索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构改革等工作。

“年底前要在个别地区进行“县乡村卫生一体化”试点,争取明年年底前开始大范围推广。”李庆祥对记者表示。

针对村卫生室人才匮乏、上下流动受限,村医积极性不高,村卫生室管理与县、乡两级脱节,网底环节薄弱等情况,安阳县县委书记徐慧前说,要解决好乡村医生问题,就要让“土医生”“洋”起来。

今年5月,徐慧前召开了安阳县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千名乡村医生大会。为鼓励千名村医,徐慧前提出了3点保障:一是提高乡村医生政治待遇;二是提高乡村医生经济待遇;三是改善乡村医生执业环境。

李庆祥则认为,安阳县医改实施两年以来,医疗卫生状况在明显改善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难点:

一是集团运作的理论和操作水平有待于提高;

二是信息化水平较低。实施县乡村一体化改革,需要信息化支持,包括农村卫生室信息化管理。目前我们准备规划建设信息中心,建立区域卫生平台,并形成电子政务、电子业务。

报销比例,避免医保“漫游”京津冀医疗一体化是趋势 医疗资源共享问题有待解决


隶属河北省三河市的燕郊镇近年来承载了数十万北京人口,随着人口总量的增长,燕郊地区的医疗设施也逐步完善。据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由于省际之间医保对接不畅,部分民营医院虽然设施齐全,但始终缺乏患者资源,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而北京大医院则天天人满为患,不堪重负。现在,医保制度已经初步解决了异地“漫游”的问题,主要问题就是不能实时报销,程序繁琐,且报销比例过低。“住在燕郊进京看病”现象与此不无关系。这提醒,京津冀一体化不只是产业、人口的转移,必须包括各种政策与资源的对接和转移,医保、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的转接也在其中。首都职能疏解是大势所趋。显然,这需要与首都职能疏解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对接。解决“住在燕郊进京看病”,就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这需要北京与河北方面进行协商,拿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比如,推动北京医保在河北实时报销。

同时,也要看到,仅仅是医保“漫游”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如果,京冀医保可以“漫游”,河北人是否又会纷纷跑到北京来看病?所以,在“住在燕郊,进京看病”现象的背后,可能还有燕郊当地医疗资源不足的因素。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北京的优质医疗资源高度集中。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医保的跨区域对接,更重要的是,如何将北京的优质医疗资源扩散、转移出去。昨日,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黄艳做客城市管理广播时表示,现在北京、河北、天津正在联合做规划,要把首都的一些溢出的功能,尤其是不符合首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等核心职能中的一些职能疏解到周边。

由此看来,医疗资源或许就应该在疏解的范围之内。聚集在北京的那些大医院,完全可以在周边建立分院,乃至合作办医。这样既能改变“全国人民进京看病”的局面,又能适应首都功能疏解的趋势,弥补河北方面的优质医疗资源不足。

相信大家读完这篇文章以后,大家对于避免医保“漫游”京津冀医疗一体化是趋势,医疗资源共享问题有待解决已经有很深的了解了。当下燕郊是北京副城,承载了一定的北京人口,显然住燕郊进京看病的趋势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医疗机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加大推进力度


■统筹:从更高层面加以推进

从“协调”到“统筹”,绝非仅仅是简单的词汇变化,在云南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主任陈觉民看来,部门之间的平行推进叫“协调”,从上到下推进叫“统筹”。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领域综合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医改越来越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仅靠协调,力度显然不够,必须从更高的层面加以统筹推进。

新一轮医改启动后,各级政府基本都成立了医改办公室。安徽省芜湖市卫生局局长何思忠认为,这些办公室总体来说还是松散型机构,难以起到强有力的整体推进作用。在医改推进中,各部门、各地区因改革力度不同,有的推进快,有的进展慢,有些相关政策已成为改革先行者的阻力。“统筹”就是大家都要齐步走、一体化推进,这意味着医改将进一步明确管理部门责权,再上一个管理新层级。

如何实现医改统筹推进,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钟东波认为,从既往经验和现实可能来看,有3种可能的途径:推进大部制,能整合的尽量整合;让国务院医改办在整体设计、系统规划、监督指导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将统筹推进医改职能,纳入即将成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钟东波认为,无论选择3种途径中的哪一种,统筹推进的改革思路都与《决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和指导思想相一致,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决定》说明中提出的“坚持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的改革决心和信心一脉相承。

■医保:激发医院“内生”动力

钟东波认为,在医改“四梁八柱”中,各项制度在统筹推进中的作用并不相同,有的更主动、更积极、更具推动力,医疗保障就是其中之一。如果能把医保体系经济杠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下一步医改在整合深度、推行力度上都会得到拓展和增强。(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钟东波认为,医疗保障首先是一项卫生筹资制度,是其他各项卫生改革推进的物质基础。医改核心目标要通过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医患双方行为的合理改变来实现,医疗保障制度对于这两方面都具有基础性的重大影响力。

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宏观效率方面,钟东波认为,医保可以发挥3个方面的作用:通过报销政策,比如强制转诊、起付线、报销比例、报销目录等设定,合理调控患者的需求,引导资源向基层流动,逐步形成分级诊疗模式;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通过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将康复护理等延续性服务项目纳入报销范围或通过开设老年护理保险等形式,把康复、护理服务体系发展壮大起来;科学的支付方式改革可推动医疗机构转变服务方式,发展日间手术等更富有成本效益的服务,打通医疗和预防通道,强化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推进大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起纵向联动的合作关系。

在合理引导行为、提高微观效率方面,钟东波认为,通过经济风险分担、信息披露、医疗服务行为审核等措施,医保还可以激励医疗机构增强主动控费意识、提高内部管理效率。

钟东波认为,与直接的行政手段相比,医保作为经济杠杆,可以形成内在的利益机制,提供一个强大的“内生”动力,实现以更少的资源达到同等甚至更好健康水平的政策效果,其作用远比行政手段更为有效、更为持久。

■医疗:信息化支撑资源整合

医疗资源配置不均、优质资源过度集中等问题一直广受诟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认为,要解决这些难题,关键在于整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正在不断探索医联体建设,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例,目前已经与全国312家医疗机构建立了医疗服务共同体。

《决定》提出,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上海市医改办副主任许速认为,短短一句话代表了通过信息技术把优质资源延伸到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进行资源纵向整合的卫生发展机制。实践证明,建立在高科技含量及技术支撑基础上的资源配置效率更高,下一阶段医改应着力通过信息化,改变我国原有的公共卫生和医疗资源配置状况,并建立起全新的管理模式。

这一改革思路在医联体建设实践中同样适用。王杉说,在北大人民医院医疗服务共同体内,大医院专家通过远程会诊等技术手段,可以为基层疑难重症患者会诊,实现优质资源下沉;基层医务人员通过视频系统,可以与人民医院的专家进行多点对多点的讨论,真正实现以全科医师需求为主导、基于临床实际问题的继续教育培训新模式。

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介绍,近年来,国家对卫生信息化工作越来越重视,最近3年的国家财政专项投入接近100亿元,正在建设国家、省、区域(地市或县级)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同时,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人口健康基础信息库三大数据库的建立也在不断完善之中。

孟群说,三大数据库将逐步打通三级卫生信息平台之间的壁垒,支撑基层和城市患者实现健康档案的实时调阅,支持不同医疗机构之间检验结果互认及远程会诊工作的开展。届时,病人无论到哪里看病,都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就诊记录共享,从而进一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推动政府科学配置医疗资源。

■公卫:“大卫生”概念亟待强化

《决定》提出,要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认为,这里的整合应包含三层含义:目前公共卫生体系内部,主要是各级疾控机构的资源整合;卫生系统内部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等部门相关的资源整合;卫生部门与健康相关部门的资源整合。

刘远立认为,目前,医疗与疾控资源“不太搭界”,已成为公共卫生的突出问题。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的日常业务有着明显区别,前者针对群体、是预防,后者针对个体、是治疗,但要维护公众健康,两者必须紧密结合。

由于老百姓日常接触的主要是医疗机构,刘远立认为,医院在传染病早发现、慢性病早预防中应发挥关键作用,特别是对于日益严重的慢性病“井喷”状况,在现有的就医习惯下,疾控机构可以说是鞭长莫及、孤掌难鸣,亟须广大医生凭借专业优势,在公共卫生中发挥引领作用,并通过医改不断深化,进一步强化公立医院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这也是公立医院公益性的重要体现。

影响居民健康的危险因素涉及农业、工业、交通、环保等多个行业,刘远立认为,特别是在人口流动性加剧的情况下,部门之间、区域之间的资源整合与协调更加重要。当前与公众健康密切相关的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都需要跨部门合作才能解决,虽然这一改革思路已成为社会共识,但如何建立起一个有效的部门统筹协作机制尚不明确。

刘远立认为,医改实践证明,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卫生计生部门有责任通过主动沟通、协调,推进“大卫生”概念的强化。在一些大城市,不妨尝试建立人民健康委员会,统筹各相关部门的公共卫生职责,在重大决策中提前考虑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

医疗机构,上海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市医改办主任、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徐建光表示,上海卫生计生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从多方面推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地惠及百姓。

力推外商独资医院落户自贸区

《决定》提出,“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上海先行先试,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自贸区试点设立外商独资医疗机构,并授权本市对自贸区外商独资医疗机构进行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而此前中国大陆范围内尚不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疗机构。

目前卫生计生委明确了设置外商独资医疗机构的标准和程序。申请人按照“一口受理”的工作机制向自贸区工商部门提交申请材料,在受理后40个工作日内,由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自贸试验区管委会、自贸试验区工商部门出具批复书面文件。下一步,本市将继续积极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力争促成外商独资机构早日落户上海。

新增卫生资源社会资本优先

最新统计显示,本市共有社会办医疗机构2145所,年完成诊疗人次占全市5%,床位数占全市7%。《决定》提出,“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社会资金可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

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常务副会长阎东方表示,市政府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社会医疗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了28条具体措施,并着力协调推动土地、金融、医保等方面的政策落地,切实为社会医疗健康业机构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目前本市已将社会医疗机构发展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全市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必须优先考虑社会资本;只要符合规划和准入条件的社会医疗机构,本市各区县卫生计生部门无故不得不受理、不审批。同时,对社会医疗健康业机构配备大型医用设备,应充分考虑社会医疗机构的发展需要,合理预留空间,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审批。

打通医生多点执业的渠道

“允许医师多点执业”被明确写入《决定》。据悉,本市将进一步打通医生多点执业的渠道,鼓励人才流动,为社会医疗健康业机构发展提供人力支持。下一步,本市将着力研究完善鼓励公立医疗机构的人才资源向社会医疗机构合理流动的相关政策,调整医生和医院之间的生产关系,进一步畅通医生多点执业的渠道。

大力发展高端医疗服务

上海市医改办副主任许速说,本市将进一步加快两个医学园区的建设,大力发展高端医疗服务。目前,上海这两个医学园区功能布局得到完善,医疗机构引进工作正有序推进。目前,上海国际医学园(浦东)已协议引进10家医疗机构、2家康复体检机构和3所高职院校,园区内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质子重离子医院基本竣工,即将试运行。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闵行)启动实施了市政配套建设,已协议引进7家医疗机构,园区内的首个项目—医技中心项目已正式开工。

在此基础上,本市要多管齐下、综合推进,落实两个医学园区的土地使用、配套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并推进已签署投资意向的项目尽快进入审批程序,对已完成设置审批的项目尽快完成建设、尽快投入使用,使两个园区早日成为本市发展现代健康服务业的重要基地。

扶持中医药机构到境外开办中医医院

“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也被写入《决定》。上海是中医药优质资源的聚集地,徐建光表示,要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在大力宣传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推广科学有效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的同时,鼓励有资质的中医师在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服务。

文章来源:http://m.bx010.com/b/10426.html

上一篇:哪些情况不能申请公积金贷款?

下一篇:想把公积金提取出来,怎么做呢?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