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型保险,我的母亲该补充什么保险?

2020-06-30
保险规划的保障

案例情况:

我母亲工作单位较好,福利待遇也比较好,除了基本社保外,还有单位的团保,就是如果有大病,除了医保报的70%,还有单位会再报剩下的费用的70%,所以我想问下,她是否还需要补充其他保险?另外,我刚上班,单位福利待遇也不粗,我应该再补充什么保险?

专家建议:

您好:

▲社保、作为基础保障,缴费低,保障全,一定要首先拥有!

▲商业保险是和基础保障保险的互补,每年商业保险投入建议不能超过年收入的20%。对将来续费不会产生影响。

▲保险是合同,是亲笔签字的强制性储蓄,是今天为后天做准备,是年轻为老年做准备,是健康时为万一生病做准备,不一定升值,但是在拥有保障的同时却可以保值。因此在选择保险时一定要选择自己确实需要的保险,和为您量身定做的保险,对不明白的条款,一定要询问清楚,可以有效防止将来发生退保产生的巨大损失。

▲健康险、意外保险是首选。年轻人最适合保障型保险;中年人适合保障兼理财养老型保险;老年人适合意外保障型保险。若经济允许可以选择保障兼理财返本养老型综合保障保险。

▲在保障完善的基础上,选择理财保险。理财保险通常要扣初始费用,分红最好5年之内不要支取,复利计息,积少成多,时间越长,红利越多。

相关阅读

什么是保障型保险 如何购买保障型保险


什么是保险?保险的目的是什么?保险的根本目的,应该是消费者用很小很小的成本和代价实现保障功能,分散风险,意外发生时,保险能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除此意外,保险还可以满足客户有关保障、养老、医疗、教育及储蓄、投资在内的全方位保险需求。而保障型保险就是消费者最佳的选择。

眼下保险市场上其实不乏纯保障型产品,比如航空意外险、学生平安险、农房保险等等。

保障型保险主要是指传统型的具有储蓄性质的寿险,这类寿险设有固定的保单利率,不会随市场利率的上升而提高,也不会随市场利率的下降而降低,投保人获得的保险保障是一个确定不变的给付金额。

保障型业务挑大梁

保监会寿险部一位负责人指出,1-9月主要寿险公司业务中,保障功能较强的健康险、意外险和普通型寿险增长明显快于其他险种,寿险公司传统分红险保费收入6766.2亿元,同比增长7.1%,占寿险公司业务的78%;健康险与意外险同比分别增长24.8%和18.5%;财产险中农业保险、责任保险同比分别增长28.6%和21.4%,进一步改写财险公司车险独大的格局。“今年8月费率市场化改革实施以后,传统寿险新单同比增长52.7%,为2000年以来最高增速。保障型业务为行业发展‘顶大梁’,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这位负责人说。

健康保险受青睐

新华保险湖北分公司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该公司所有疾病类赔付中,恶性肿瘤类占比居首。该类疾病在给患者带来巨大身体痛苦的同时,也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据统计,我国癌症患者年平均治疗费用在10万元左右,对于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而言,癌症的年治疗费用超过30万元。

另据2011年度信诚理赔数据,不论男性还是女性,30岁至60岁是死亡赔付的集中年龄,其中31岁到40岁的死亡赔付比例占1/4,而这一年龄段恰恰是家庭的“顶梁柱”,非常有必要尽早拥有充足的保险保障。

致力于人身健康保障的各大寿险公司,也看到了这一潜在的巨大市场:保险公司纷纷推出的“防癌险”、重大疾病险等纯保障险,给患者抗击癌症必要的经济支持,也是年轻人正在考虑的基础保障之一。

那么,市民如何选择保障险种?如何通过保险公司来分担风险呢?对此,保险专家以重疾险举例说,选择保障险种有不少讲究:

首先保险尽早买。由于生活环境的恶化,食品安全等问题,重大疾病的发病率呈年轻化的趋势。近期出炉的理赔数据显示,男性与女性在重疾赔付年龄分布基本一致,30岁至50岁为重疾高发期。投保人的年龄越大,发病概率越大,因此,越早购买越稳妥,尽量选择保障期长的产品;

其次,家庭收入5%购买重大疾病险。去年,武汉重疾险平均赔付金额为9.09万元,客户保障明显偏低。按当前重大疾病的平均医疗费用水平,保额应不少于20万。一般来说,家庭总收入的5%购买重大疾病类保险比较合适。

第三,在罹患重疾的类型上,乳腺癌是女性恶性肿瘤的首要疾病,占30.58%,而男性恶性肿瘤赔付中,呼吸道疾病排在前列,肺癌为首位疾病,其次是鼻咽癌。因此,男、女性在选购重疾产品时,因各有侧重,对保障范围区别选择。

购买投资理财型保险我们该注意什么?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学习投资理财,市场上不乏一些投资理财的保险产品,面对众多的保险产品我们该如何选择呢?

很多人想投资保险理财产品,但不了解市场上投资型保险的特点和风险,导致出现盲目购买的现象。保险专家表示,虽说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手段,但其本质是保障,所以要理性对待理财保险产品,按自己的需求去购买。

国际金融理财师李欣阳表示:"保险本身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方式,虽然现在很多人把保险归于理财方式,但不能把保险当成一种理财产品来看待。"

李欣阳介绍,目前保险理财可以分为三类:投连险、万能险和分红险三种类型。

投连险:保障和投资结合,风险与收益并存

投连险是投资连结保险的缩写,这是一种新形式的保险产品,它集保障和投资于一体。

不同于传统的保险产品,此类保险更侧重于投资,类似于基金,也可以说是某种意义上的基金产品。这类保险是保险产品中风险最大的,有可能获得很好的收益,但也有可能亏损严重。

此类产品的保障,主要体现在被保险人保险期间意外身故,会获取保险公司支付的身故保障金,同时通过投连附加险的形式也可以使用户获得重大疾病等其他方面的保障。

对此李欣阳表示,相对于传统类型的保险产品,此类保险产品的保障作用不如前者。

投连险的费用主要包括初始保费、风险保险费、账户转换费用、投资单位买卖差价、资产管理费、部分支取和退保手续费等,根据产品的不同上述费用的收取也存在差异。

另外,投连险都会开设几个风险程度不一的投资账户供客户选择。如有的险种根据不同的投资策略和可能的风险程度开设有三个账户:基金账户、发展账户、保证收益账户。投保人可以自行选择保险费在各个投资账户的分配比例。

值得投资者注意的是,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保险产品,投连险是没有保底利率的。

万能险:储蓄型理财新通道

万能险,全称是万能型储蓄类寿险产品,指的是可以任意支付保险费、以及任意调整死亡保险金给付金额的人寿保险。

相比投连险,万能险其实是与银行存款利率变动关系更紧密的品种。早在上一轮降息周期中,万能险就凭借比定期存款稍高的结算利率成为了许多储户的替代性选择。

李欣阳介绍,此类保险产品是从传统的人寿险发展演变过来的,更多走的是银行渠道,在保障方面是要比投连险效果好。

万能险是储蓄类产品而且各个保险公司有保底利率,目前最低的是1.75%。但是万能险是按月复利滚存计算,实际年利率高于表面利率。

分红险:与投资市场挂钩小,相对稳健

分红险指保险公司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将上一会计年度该类分红保险的可分配盈余,按一定的比例、以现金红利或增值红利的方式,分配给客户的一种人寿保险。

对于购买分红险的投保人来说,相比投连险和万能险,分红险与投资市场的挂钩较小,投保人承担的投资风险也比较小,是投资类保险中最为稳健的一款产品。

从保险合同来看,分红险提供的收益分为固定收益、满期收益、保障以及浮动分红四部分。一般情况下,前三项收益是固定不变的(通常略高于一年期银行利率),分红险的结构决定了投保者在降息中将面对利差减少导致的分红减少,但是此前保险公司允诺的保证回报部分则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分红险的分红,来自于保险公司死差、费差、利差这三项。在这三项中,会受到影响的是利差收益,考虑到保险公司一般通过协议存款、债券等形式实现收益。

理财专家介绍,保险理财坚持长期持有是保障收益的重要因素。

由于产品收益的不确定性,很多保险公司并不鼓励客户为了暂时收益进行短期投资,而希望帮助客户建立长期的投资理念,明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偏好,再进行谨慎的投资。

另外,投保人要调整心态,毕竟保险理财重要的是保障功能,投保人应看重长期的保险保障和长期的投资收益,不应该把保险理财看成一种短期的投资工具,过于关注短期效益。

从家庭理财的角度来讲,如何在各类保险中做出选择?

关注本金安全

对于家庭投资来说,本金的安全应是最先考虑的因素。本金安全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产品的流动性,即通常所说的“变现”能力。从这个因素考量,在一定期限内能具有保本功能的产品只有分红险和万能险,分红险只要不提前退保就可以保证本金的绝对安全,而万能险则更为灵活,在持有一定期限后退保将不收取费用。而投连险,尤其是在银行销售的投连险,更像一种多账户的基金,在证券市场处在“牛市”时,该类险种的收益表现较好,但一旦出现波动或买入时机不当,极有可能出现负增长,因此在总资产中比重不宜过大。

比较长期收益

期限长短也是家庭投资考虑的主要因素。短期投资可以考虑固定收益的产品或者证券类产品,而长期投资则需要选择浮动收益的产品,尤其在国内处在加息通道的阶段,更应该选择一款能够与存款利率增长挂钩的产品。

可以说分红险和万能险都可以满足以上的条件,分红险在给客户一定保底收益的基础上,通过分红功能来实现浮动收益的功能,使整体收益水平与相应的存款利率水平相适应。万能险对利率的“反应”则更为“灵敏”,通常按月公布收益率并结算,其收益水平在保底基础上会随当时存款利率水平的上涨而上涨,实现“息涨随涨”。

考虑保障功能

既然是保险产品,相比其他投资品种最大的优势就是保险保障功能,一般这类产品都会附带一些保障,如意外伤害保障、意外伤害医疗保障、公共交通意外保障、身故保障等。

为了规避投资风险,投资者可以结合市场环境,将资金在投连险的保险账户和投资账户之间进行转移。在市场行情看好的时候,投资者可以将多一点的资金从稳健型的保险账户转移至进取型的投资账户;而在市场走弱或市场前景不明朗时,投资者则可以将资金转移至稳健型的保险账户。因此,对于投连险,投资者应尽量避免受短期收益影响而冲动地投保或者退保。

医疗保险,做老师的我适合什么保险?


我三十岁,是一名教师,现有社保,现在想购买保险,主要是关于人寿保险、重大疾病保险、医疗保险、意外险,希望每年交35000元左右,有适合我的险种吗?

专家分析:

1、办保险真正的目的和意义在于保障,办保险,意外伤害、住院医疗、重大疾病应是首选,之后再考虑投资理财,办理保险不是为了改变生活,而是为了防止生活被改变,有道是:“中病输掉一头牛,大病卖掉一栋楼;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现阶段,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现在的疾病,尤其是重大疾病,已经出现了“三高一低”的情况(治疗费用高、治愈率高、患病概率提高、患病的年龄阶段降低),高昂的治疗费用令很多家庭备受重击。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积极的采取行动,未雨绸缪。

2、由于您有社保这个最基本的保障,是非常好的,希望一直缴纳下去。

社保是国家强制的保险,它是范围广,保障比较低的。作为30而立的你,我建议你用商业保险来补充,为您自己做好保障。也是为家庭做好一份责任!

因为不知道您的收入如何,建议是保险费用在10%-15%左右1年,首先是意外险种或定期寿险,都是保费很低,保障很高的,其次是医疗保险做补充,然后是重大疾病保险(建议要考虑),最后若经济宽余的话,则要考虑养老的保险!当然保险不是一次性的,你也可以选择性的购买,也可以在以后的日子逐渐增加。

为什么我买的保险不能理赔?


​​买了保险后,有些人遇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明明出险了,保险却不陪?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不清楚,买的保险到底是干什么的,容易对保险产品有不恰当的预期。

很难有一款保险能解决你遇到的任何风险与问题,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大家可以尝试做以下两件事情。

一、弄清楚自己已经买的,或者将要买的保险,都有什么作用

意外险解决的是:意外事件导致身故或残疾后,家庭收入来源受到影响甚至中断,一大笔理赔金到位,支持家人继续生活下去,房贷、子女教育、父母赡养不受影响。

医疗险解决的是:一旦生病去门诊就医或住院,躺在医院病床上这段时间里,除了社保支付医疗费用,还有一笔资金源源不断的报销社保目录范围外的费用,补充社保不足。

定期寿险解决的是:一旦身故或高残并非由意外事故导致,给家庭带来巨大冲击,意外险无法理赔补偿时,定期寿险及时给予理赔,帮助遭受不幸的家庭渡过难关。

重疾险解决的是:大病治疗中,由于采用了某些特别的治疗方法,身体创伤巨大,长期病假恢复,或者身体进入了某种状态持续很久,生活很难自理,需要家人或护工照顾,需要特殊的营养和后续医疗补充。重疾险给予资金支持,补偿收入损失,支持额外开销。

年金保险解决的是:年轻时积累下的财富,如何在眼下和未来之间完成跨期分配,如何在自己与子女之间完成跨代际分配,提前准备老年生活,创造安全、持续、稳定的养老金。

终身寿险解决的是:有一定财富积累的人,在进入人生中后期时,如何有计划,有步骤,高效稳妥的将财富传递给下一代,用终身寿险避免争议,适度降低可能出现的税收成本。

清楚了各种保险的功能意义,就知道为什么一个事件发生,有的保险赔,有的保险不赔了。

二、弄清楚一些具体的理赔条件

比如医疗险可能有免赔:假设医疗花费10万元,社保报销9万元,还有1万元未报销。

如果商业医疗险1万元免赔,剩余1万未报销部分,一分钱不报。

如果商业医疗险5千元免赔,剩余1万未报销部分,可再报销5千。

如果商业医疗险没有免赔额,剩余1万未报销部分,全额报销。

比如重大疾病保险可能有除外责任。

核保时因健康原因,甲状腺疾病除外,如果不幸罹患甲状腺癌,无法理赔。

部分投保时已清楚的既往症或正在发生的疾病,无论如何告知,可能都会列入除外责任中。

再比如医疗险中还有隐藏更深的。

食物中毒导致医疗费用不在理赔范围内。

众多理赔条件,免责条款,都会对实际是否赔付,造成很大影响。

保什么和不保什么联系起来观察,才会得到相对全面完整的结论。

总结起来:搞清楚每个保险是干什么的,搞清楚他们的理赔条件是什么。

明确需求,理性购买,精准匹配,预期恰当。

做到这16个字,“我的保险为什么不陪”,这种情况既不太可能出现,即使出现也不太可能对你造成困扰。​​​​

家人不让买保险,我该怎么办?


好不容易通过搜集对比,挑好了保险,打算跟家里人商量商量,却像是一下子点着了火药桶,引得夫妻大战、父女争执。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我们又有怎样的化解?今天,小编就来同大家好好聊一聊。

一、为什么很多人对保险有偏见?

要想解决问题,找出其产生原因很关键。

保险明明是一种人生保障,是非常有力的风险转移工具,怎么就有这么多人不愿意接受甚至是反感呢?

对此,我们总结了以下几个主要的原因:

(1)保险从业人员良莠不齐

其实,很多人与其说是讨厌保险,不如说是讨厌那些“不合格“的保险代理人。

在传统的寿险行业中,保险公司大多采用拉人头和金字塔的模式来招收保险销售。只注意了数量的扩张,却没关注他们质量的培养。

很多人进入公司后,只需经过几天简单的培训,就能够上岗了。

这种情况下,他们最多只能进行简单的产品推销,根本没有办法依据消费者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定制型的保险方案,最后自然只能让消费者买到不适合的产品。

而一些为了提升业绩而不择手段的保险代理人,则会将保险条款吹得天花乱坠,哄骗消费者购买。等到真正出险之后,再找出各种理由来遮掩当初自己的谎言,拒绝理赔。

这样,也不怪很多买过保险的人都觉得保险是骗人的了。

(2)因理赔纠纷而造成的阴影

除了对保险从业者的不良印象外,消费者本身曾经历过或是听说过保险理赔纠纷的,也很可能因此产生偏见。

十几年前,由于各家重疾险的理赔条件不一样,很多重疾如果没有按照规定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就不能获赔。

比如心血管疾病,按照当时的医疗条件,明明可以做微创手术的,但只有按条款规定做开胸才能赔。

于是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保险理赔变成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认为“即使出险,也不能赔”。

实际上,国家已经将25 种高发疾病的定义进行了统一的规范,类似理赔纠纷发生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低了。

当然,撇开这类因保险条例所导致的理赔纠纷不谈,由自身问题引起理赔纠纷的也不少:

部分投保人在购买保险的时不进行详细的了解,虽然每年花费上万的保费,但却连它具体保什么都不清楚,以为买了保险就万事大吉,以后不管出什么事都可以找保险公司理赔。

等到最后真正要理赔的时,才发现买的保险不在理赔范围内,于是变身保险一生黑。

(3)觉得买保险“晦气”,自己不会那么倒霉

比起前面两个相对客观的因素,最后这一点可以说是非常主观了,它其实是部分国人风险意识缺乏的体现。

受传统文化影响,中国人在提到生老病死的时候总会较为忌讳,有的上了年纪的老人甚至会觉得买保险是在咒他身体不好。

此外,还有一些人自带“迷之自信”,认为所有“倒霉”的事情都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买保险就是浪费钱。

二、家人反对,我们该怎么办呢?

说了这么多偏见的成因,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其实,耐心沟通是最好办法,一味争吵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一切的偏见都来自于无知,我们在和家人沟通的时候,如果只是一股脑儿的提出自己的想法,“我要买xx保险,有一股脑说好处,是很难让不了解行情的他们信服的。

因此,不妨试试先从保险的科普做起,给家人讲讲保险的种类、每种类型具体保什么、又有什么特点之类的话题。

这样不但能够破除对方的误解,降低其对保险的抵触情绪,还能让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确是做足了功课的,并非受人哄骗后的“一时冲动”。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多少会提到一些保险的好处,点到为止即可,不必过分夸大或激动,否则很容易会让人联想到某些“保险推销员”,反而造成反感。

接着,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潜移默化后,我们就可以同家人讲讲自己的保险选择了。

最好将一开始选了哪些产品、做了哪些对比,到最后之所以会选出这款的原因,都和家人分享看看。把自己的顾虑和选择思路都详细的描述出来,绝对比直接说“我准备买xx产品”要更能够说服人。

这其实和小编一直在做的事情有些相似,我们不能空口无凭的就鉴定哪款产品好、哪款产品性价比高,必须得一条一条的查条款、做对比,用数据来证明。

最后,若是家里人实在固执,就只能采取最为简单粗暴的办法了——不告知对方,直接为其投保。

互联网投保无需被保险人签字,即使对方不同意,也还是可以为其做好保障的。

全家人都在风险中裸奔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所以即使短时间内对方不能理解,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拖延,决定好了就趁早作出行动。毕竟,谁也不能保证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

补充医疗保险,投保补充医疗保险 享有哪些保障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每月都缴纳社会医疗保险金,可是一年下来,看病的花销却无法报销。

这是因为,按照规定,社会医疗保险报销有一个起付标准,也就是俗称的“门槛费”。例如北京社会医疗保险起付标准为:每年门诊1800元;住院治疗1300元,第二次650元。

所以,如果在一年的时间里,你的门诊花销没有超过1800元或者正好1800元,社会医疗保险都不报销。这就给补充医疗保险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补充医疗保险,顾名思义,就是对社会医疗保险的一种补充,包括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社会互助和社区医疗保险等多种形式。

补充医疗保险是对社会医疗保险的一种补充,多用于弥补社保“门槛”的报销。

目前我们讲得最多的,多是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也就是已参加当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用人单位,按照自愿原则,以单位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为团体的形式,参加职工补充医疗保险。这种类型的补充医疗保险不接受个人参保。

那么,投保了补充医疗保险之后,被保险人将享有哪些保障呢?

还以北京市为例。目前有保险公司与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推出了“社会基本医疗补充保险”,覆盖北京市城六区,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之间集中投保。保障范围分为小额门急诊补充医疗保险、大额门急诊补充医疗保险、小额住院补充医疗保险、基本住院补充医疗保险、大额住院补充医疗保险等部分。赔付项目均按《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用药报销目录》、《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报销目录》、《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医疗设施目录》及其它基本医疗保险管理规定执行。

保险责任共分六项(以选择90%报销比例、400元免赔为例)。

一是门、急诊补充保险(基本部分:职工0-2000元;退休者0-1300元自付)。被保险人因疾病在定点医疗机构门、急诊就医,对其所发生的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管理规定中属于大额医疗互助资金支付范围内自付部分的医疗费用,保险公司按90%比例给付医疗保险金。

二是门、急诊起付线以下补充保险(职工1800元以下;退休人员1300元以下的自付部分)即被保险人因疾病在定点医疗机构门、急诊就医,对其所发生的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管理规定中属于医保支付范围并在门、急诊起付线以下部分的医疗费用,扣除绝对免赔额后,保险公司按90%比例给付医疗保险金。

三是基本医疗住院附加住院起付线以下。即基本医疗住院起付线以下(0-1300元)自付部分,保险公司按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内的金额赔付90%。

四是基本医疗住院补充保险。即被保险人因疾病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发生的医疗费用(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范围的),在基本医疗起付线之上,最高限额以下由职工个人自付的医疗费用,保险公司按90%比例给付医疗保险金。

五是大额互助住院补充保险(高额住院)。即被保险人因疾病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发生的医疗费用(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范围的),超过基本医疗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至大额互助资金最高支付限额部分由职工个人支付的医疗费用,保险公司按90%比例给付医疗保险金。

六是超高额住院补充保险。即被保险人因疾病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发生的医疗费用超过22万元至32万元(大额互助封顶线以上)部分的费用,保险公司按超过部分的90%比例给付医疗保险金。

按这些保险责任,我们举个例子看看是如何报销的。

张某50岁,在职职工,因恶性肿瘤在三级医院治疗,一个保险期内一次住院,医疗费用30万元,其中不包括自费诊疗项目和自费药品,报销方法如下:根据基本医疗的赔付规定,医疗费用分档累进赔付,最高赔付7万元;大额互助住院的赔付规定:参保人员按70%赔付,最高赔付10万元;住院治疗费用在一个自然年度内,累计支付达到医保中心的最高支付限额15万元后,剩余自付部分为30万元-17万元=13万元,由保险公司按90%比例给付医疗保险金13×90%=11.7万元。

因此,张某的30万元医疗费用,大额医疗互助赔付17万元;保险公司赔付11.7万元;个人自付1.3万元。

文章来源:http://m.bx010.com/b/8675.html

上一篇:应对自然灾害 需做好保险规划

下一篇:重大疾病保险买多少才适宜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