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寿险规划注意保险误区

2021-05-01
新生儿终身保险规划

终身寿险在保险市场占据着很大一部分,受到很多消费者的青睐,但是选择一个合适的终身保险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购买终身寿险。终身险种类繁多,是选择分红型终身险、投资型终身险、重大疾病型终身险还是理财型终身险,这些都是要根据自身情况而定,切勿盲目购买。

从保障的角度来说,终身寿险适合任何年龄段,及有意愿长期拥有保障的人群购买。按投保的年龄来把人分成三个期间,一是无能期0岁-25岁,二是创造期25岁-55岁,三是无力期60岁以上。人从出生到离去,年龄一直都在增长,挣钱却只在创造期的30年左右,在创造期财富多的时候,为没有财富的无能期做准备,让老年的自己安享无忧,这是有规划的人的生活。

终身寿险:承担财务 保存资产

从资产保全的角度,要想达到家庭资产代代相传,更好的完成家庭资产剥离、资产转移和资产传承的目的,目前终身寿险所起的这些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另外,从投保人及家庭的财务能力及所承担的责任大小,来决定买终身寿险还是定期险,不存在保费“浪费”的概念,而在于这个保险所起的作用。

终身寿险为客户提供终身生命保障,同时兼有一定的储蓄功能.它较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 家庭生活压力较重的客户:如刚成家立业的客户,需要养育子女和教育子女的客户;

2) 计划将保险金做过世后家庭基本生活保障的客户;

3) 计划以保险金来交纳遗产税的客户:遗产税在国外已实行很久,中国大陆也将于不久开征遗产税,同时保险金是不列入遗产的,因此保险金可用于交纳遗产税;

4) 以保险金做退休生活费:终身保险兼有储蓄功能,客户可在自己认为恰当的时期将终身保险解约,领回保单所积累的储蓄金额,作为退休生活费或其他用途。

终身寿险的储蓄功能强

终身寿险和定期寿险在费率上的差别比较明显,这是因为两者一个属于可以返本的储蓄型险种,一个则是消费型的险种。以下我们以相同的保险标的为参考,比较一下定期寿险与终身寿险的费率结构,以同样是30岁男性、缴费期限20年、保额10万元为例。

定期寿险的保险期限如果是20年,那么每年缴纳的保费大约300元左右。而对于终身寿险被保险人来说,保障可达终身,他20年中每年所要缴纳的保费在3000元左右,甚至更高。

由此可见,在背景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终身寿险的保费可以达到定期寿险的数倍、10倍乃至更高。

购买终生寿险有哪些误区

误区1:有了社保就够了

这是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惯性思维。目前,许多单位都为个人购买了保险,其中社会保险属于强制保险,包括养老、失业、疾病、生育、工伤,但这些保险所提供的只是维持最基本生活水平的保障,不能满足家庭风险管理规划和较高质量的退休生活。特别对于支撑整个家庭的顶梁柱而言,一定要购买意外、终身寿险,以防不测时家庭经济来源不受颠覆。

误区2:终身寿险是死后或快死时才能得到的保险,所以保了也没用

保险保障的不是疾病或死亡,而是在发生不幸时的资金财务保障。家里的顶梁柱是一定要购买的,为整个家庭提供经济保障。

误区3:终身寿险保障高,什么人都可以买

根据保险公司的限制,高龄人士是不可以购买的。同时,因为寿险根据年龄计算费率,高龄人士缴费偏高,不划算,可改买意外保险进行保障。

误区4:定期寿险比终身寿险便宜,买定期寿险

终身寿险的费用相比较定期寿险来说,是要高一些,但是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应当考虑终身寿险。终身寿险保障时间长,而且只要维持合同有效,保险金最终必将给付。

总的来说,终身寿险适合家庭中收入是主要经济来源的家庭成员、想转移资产的人,而定期寿险适合事业刚刚起步的年轻人或者收入较少的人群。所以在投保寿险时,一定要考虑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精选阅读

保险知识,“定期寿险”VS“终身寿险”


“定期寿险”虽便宜但保障期有限

定期寿险是指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如果被保险人死亡或全残,保险公司依照保险合同的规定给付保险金。但如果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届满时仍然生存,保险合同即行终止,保险公司无给付义务,也不退还保险费。也就是说,定期寿险的保险期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且基本是消费型的,到期后缴的钱再也拿不回来了。目前也出现了“返还型定期寿险”,顾名思义,后者是一种储蓄型定期寿险,当保险期限届满时,可以取回本利金,保险责任就终止了。

目前,定期寿险的保险期限一般有10年、15年、20年、30年或保到50岁、60岁、70岁等约定年龄多项选择。

适宜人群

对于那些事业刚刚起步的年轻人或者收入较少的人群来讲,消费型定期寿险可以让大家在家庭责任最重大时期,以较低的保费获得最大的保障,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另外,很多私人企业的所有者往往将企业资产及个人资产合二为一,一旦企业主发生风险,将直接导致企业的正常运转,并会使家庭的生活水准下降。在当今信誉发展时代,定期寿险也是个人经商和办实业的一种信誉的保证;再之,对于那些有房贷的人群,购买定期寿险也是很好的选择,其总保额和房子总价相当,保险期限和还款期限差不多就可以。

终身寿险一辈子有保障

“终身寿险”的保障期限为终身,被保险人不论因遭受意外事故还是疾病,导致身故或高残均可得到等同甚至超过保险金额的保险金给付。

实际上,终身寿险意味着“可以保一辈子”,这也是与定期寿险的最大区别。终身寿险只要维持合同有效,保险金最终必将给付(因为人总有一死)。这一险种比较适合在家庭中收入是主要经济来源的家庭成员,用来弥补其身故或失去劳动能力后带来的家庭收入的减少,保证家人的正常生活。

适宜人群

除了适宜定期寿险的适宜人群外,终身寿险还适宜:

1.希望把资产留给下一代的人,以达到转移资产,合理避税目的的人,对于一些私营企业主,保险也是规避债务的方式;

2.购买分红投资保险的人,想达到理财目的的人。一般情况下,保险的理财增值功能较弱,保险的增值,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时间,而非回报率。终身分红保险,可以最大限度利用时间的因素,获得保险复利递增的神奇效应。

投保建议

终身寿险主险一般只有身故与高残责任,范围有限,投保时也可以考虑附加大病保险,这样寿险部分和大病保险部分的保险责任都可以是终身的保障。目前这种终身寿险附加重大疾病保险的险种,每个保险公司基本都有,一般重疾类保险选择终身为宜,以免定期险种到期后难以再投保或者费率很高。另外,配合一定的“定期寿险”,保障在家庭责任最重大的时期,尽到对家庭的一份经济保障责任。所以建议根据险种保险责任的不同,考虑终身和定期保障相结合。

保险知识,走出保险规划的几大误区


误区之一:寿险只能增加而不能减少

有人认为,既然是阶梯式消费,就应该是爬坡式向上,保险产品只能越选越多,保额也应该逐渐累加。其实不然。随着人生阶段的不断向前,总体而言保险是越买越多了,但具体到每一个险种上并非完全如此。保险规划的改变,并不只是意味着保单数量的增加。由于家庭责任、经济收入变化,每一时期需要的保障重点会有所不同。比如,寿险额度在单身期较少,到家庭成长期和成熟期因家庭负担较重而变得很高,但到了老年会再次降低,因为老人已经不是已成年子女的最主要经济来源了。医疗类产品的变化也不是直线上升的,因为不同时期对具体的健康医疗类产品需求很不一样。年轻时需要的意外医疗保险,到了35岁以后可能更多考虑终身健康保险和终身医疗补贴。到底是增是减,关键还是看具体的需要。

误区之二:年轻人暂不需买保险

在单身期,也就是保险的“初级消费阶段”,年轻人总是对保险抱着无谓的态度。比如,不少年轻人会说“意外太偶然,应该轮不到我”。世界这么大,哪有那么多的意外发生,即使有意外发生也不一定轮到自己。很多人都抱着这样的侥幸心理。但意外是突如其来的客观事故,它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什么时候光顾、光顾到谁头上,谁也说不准。也正是因为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其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年轻的时候才更应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它具有“一人为众、众为一人”的互助特性,尽管意外事故发生给人们带来的是各种各样的灾难,但如果投保了一定保额的意外险,这份保障至少可以使受难者及家属在经济上得到相当的援助,在精神上给予一定程度的安慰。也有人认为,年轻时买保险不如做投资挣钱。年轻人可以不用购买储蓄性质的保险,但高保障型的产品必须有备无患,只要每年缴纳的保费是在合理的收入比例范围内,它对你的整体投资计划不会有什么影响,相反它还能为风险投资保驾护航。

误区之三:不愿给自己买保险

家庭成长期,财富的积累还起步不久,却又有了家庭和孩子的负累。新买住房要还月供,大宗家居用品尚需添置,到处都是需要用钱的地方。此时此刻,夫妻双方可能在保险上有些“气短”,不愿意给自己买保险增加支出。有些人觉得“我经济负担比较重,没有闲钱买保险”。但对于有家庭负担的人而言,保险不是奢侈品,而更像是必需品。没有对自己意外伤害、重大疾病和收入能力的保障,就根本不可能保护好自己的家庭。你宁可在别的地方省出一点来,也要安排好自己的保障。但是,经济成本毕竟是需要考虑的,所以处在家庭成长期,预算比较拮据的家庭可以选择一些没有现金价值的产品,并根据你的实际需要投保,保费就会比较便宜。

误区之四:成熟之后易走两个极端

到了家庭成熟期,以下两个保险消费的误区比较明显。

一是有些人觉得“有钱可以替代保险”。到了家庭成熟期,家庭财富已经积累到最高点附近,有些人会认为自己已经有能力应付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一切财务困难,尤其对于从未有理赔经历的“有钱人”而言,可能会产生“保险无用论”的想法。但是,积累财富不容易,为什么要把所有的重任都往自己肩上扛呢?比如一次重病需要10万元,虽然你的财力负担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买了保险,很可能只要1万元就解决了问题,为什么不用保险来留住你的9万元呢?相较针对大多数人的经济风险保障作用,对于有钱的人,保险更有意义的作用还在于保全已拥有的财产。

另一方面,特别看重家庭的人,在家庭成熟期可能还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特别喜欢买保险,认为“保险买得越多越好”。可是不要忘记,购买越多的保险,同时也就意味着将要缴纳越来越多的保费。一旦自己的收入减少、难以缴纳高额保费的时候,将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理性的行为应当是,根据自己的年龄、职业、收入等等实际情况,力所能及地适当购买保险。投保的费用最好是自己收入的10-15%左右为宜。

保险规划几大误区需避免_保险知识


虽然明白了不同的人生阶段,需要用不同的保险产品来安排保障,但阶梯式消费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误区,其中既有在整个过程中的观念错误,也有不同阶段消费中特别容易犯的错误。

误区一:寿险规划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有人以为,既然是阶梯式消费,就应该是爬坡式向上,保险产品只能越选越多,保额也应该逐渐累加。其实不然。随着人生阶段的不断向前,总体而言保险是越买越多了,但具体到每一个险种上并非完全如此。寿险规划的改变,并不只是意味着保单量的增加。随着家庭责任、经济收入变化,每一时期需要的保障重点也会变化,我们已在前文中有所阐述。从中不难发现,年轻时意外险是必须的,而且额度很高,但到了年老后意外险变不再很重要。寿险额度则是单身期较少,到家庭成长期和成熟期因家庭负担较重而变得很高,但到了老年再次降低。医疗类产品的变化也不是直线上升的,因为不同时期对具体的健康医疗类产品需求很不一样。年轻时需要的意外医疗保险,到了40岁以后可能更多考虑终身健康保险和终身医疗补贴。保额到底增是减,关键还是看需要。

误区二:年轻人买不买保险无所谓

在单身期,也就是保险的“初级消费阶段”,年轻人总是对保险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一)意外太偶然,轮不到我就像他的名字一样,陶自强在保险消费也很“自强”,总是怀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说起保险,陶自强总是以略带自嘲的口吻说:“我想我的运气没那么坏吧,世界上60多亿人,偏偏那盆花就砸我头上了。”和不少年轻人的想法一样,陶自强存有一种侥幸心理。但意外是突如其来的客观事故,它什么时候光顾、光顾到谁头上,谁也说不准。也正是因为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其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年轻的时候才更应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它具有“一人为众、众为一人”的互助特性,发生意外后的保障至少可以使受难者及家属在经济上得到相当的弥补。

文章来源:http://m.bx010.com/b/43319.html

上一篇:友邦保险:让保险回归保障

下一篇:少儿医保优惠待遇范围升级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