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条例解读具体有五大亮点

2021-01-04
工伤保险知识

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家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其实工伤保险又称职业伤害保险。下面为大家详细做一下工伤保险条例解读。

工伤保险作为社会保险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工伤保险作为社会保险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国家对职工履行的社会责任,也是职工应该享受的基本权利。工伤保险的存在应该说就是为了服务广大职工,保障受害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伤保险条例解读有利于维护稳定职工情绪,有利于维护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也更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安定。那么这部与我们广大职工息息相关的法律修改后的草稿有扩大了哪些我们应受保护的方面呢,工伤保险条例解读在此总结了一下。

工伤保险条例解读修改后的亮点

2010年12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工伤保险条例》做出修改,新的工伤保险条例对工伤保险适用范围、上下班途中的工伤认定范围等等诸多方面做了更改,这些修改都彰显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工伤保险条例解读具体有五大亮点:

亮点一:修改后的条例草案扩大了工伤保险适用范围

草案规定:除现行规定的企业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外,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也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这一改变有望让更多人享受到工伤保险所提供的保障。

亮点二:扩大了上下班途中的工伤认定范围

草案规定:除现行规定的机动车事故以外,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非机动车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也应当认定为工伤。

实际上,上下班途中事故伤害算不算工伤的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交通的发展,上下班途中的非机动车事故也屡见不鲜,比如电动车、燃气助动车撞人等。为了维护职工及家属的利益,此次草案修改后不但保留了原条例中上下班途中的事故属于工伤的规定,而且扩大了上下班途中的工伤认定范围,把轨道交通,比如地铁等交通工具及轮渡、火车等都纳入了赔偿范围。

亮点三:简化了工伤认定、鉴定和争议处理程序

草案规定: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在15日内作出认定决定。同时明确了再次鉴定和复查鉴定的时限,取消了行政复议前置程序。按照原《工伤保险条例》,发生工伤后,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时限为30日,工伤事故的审核期限为10日。这一算下来,要40天的时间才能让工伤职工获得结论。对于那些急需医疗、救助的受伤职工来说,等待时间显得十分漫长。修改后,工伤认定、鉴定和争议处理程序被大大就ianhua,取消了行政复议前置程序,大大推动了程序的时效性。

亮点四:提高了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

草案规定: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调整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按照伤残级别增加1至3个月职工本人工资。

亮点五:增加了工伤保险基金支出项目

草案规定:将工伤预防费用增列为基金支出项目,将由用人单位支付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住院伙食补助费和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改由基金支付。同时,还加大了对不参保单位的处罚力度,加强了对未参保用人单位工伤职工的权益保障。

目前的工伤保险制度采取分担机制,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共同负担,而修改后的草案则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原用人单位支付的6项中的3项由基金支付,用人单位只需支付伤残就业补助金、停工留薪期的工资福利待遇、五级、六级伤残职工的伤残津贴即可。

扩展阅读

我对新工伤保险条例的解读


我是一名伤残职工,对新《工伤保险条例》的出台非常关心,在这我想谈一下新《工伤保险条例》的一些看法。

工伤保险条例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第三条 工伤保险费的征缴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的征缴规定执行。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将参加工伤保险的有关情况在本单位内公示。

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

第五条 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工伤保险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设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称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

第六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工伤保险的政策、标准,应当征求工会组织、用人单位代表的意见。

《工伤保险条例》自2011年1月1日施行。现将我对条例解读整理如下,供参考:

1、扩大了《工伤保险条例》的适用范围(新旧《条例》第2条)

【解读】适用范围由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及其职工扩大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及其职工,实际上只有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工作人员被排除在外。

2、变更了负责工伤保险费率的行业差别费率及行业内费率档次的制定及调整单位(新旧《条例》第8条)

【解读】行业差别费率及行业内费率档次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及调整变更为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制定及调整。

3、增加了工伤保险费缴费基数确定方式(新旧《条例》第10条)

【解读】新旧《条例》均规定工伤保险费缴费主体为用人单位,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缴费基数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新《条例》增加规定了对难以按照工资总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行业,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具体方式,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4、扩大了工伤保险统筹范围(新旧《条例》第11条)

【解读】新《条例》将工伤保险统筹范围由直辖市和设区的市实行全市统筹,其他地区的统筹层次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现状为很多地方为县级统筹)扩大至“逐步实行省级统筹”。

5、增加了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新旧《条例》第14条)

【解读】主要变动为: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了“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应被认定为工伤,而新《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为“在上下班途中,

6、扩大了《工伤保险条例》的适用范围(新旧《条例》第2条)

【解读】适用范围由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及其职工扩大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及其职工,实际上只有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工作人员被排除在外。

7、变更了负责工伤保险费率的行业差别费率及行业内费率档次的制定及调整单位(新旧《条例》第8条)

【解读】行业差别费率及行业内费率档次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及调整变更为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制定及调整。

8、扩大了工伤保险基金的用途范围(新旧《条例》第12条)

【解读】工伤保险基金的用途除了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劳动能力鉴定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用于工伤保险的其他费用外,新《条例》增加规定了工伤预防的宣传、培训等费用亦从工伤保险基金的规定。

以上是我个人粗浅的看法,一家之言,仅供大家参考。

新的工伤保险条例有哪些改进


2010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该法进行了如下完善:扩大了该条例的适用范围和改变了管理机构、完善工伤保险费的缴纳和工伤保险基金的管理、完善工伤认定条件和时限以及劳动能力复查鉴定程序,提高了工伤保险待遇、取消了复议前置程序、提高了有关单位和个人违规的惩处力度等。

新工伤保险条例的进步

新《条例》调整扩大了工伤保险适用范围和工伤认定范围、简化了工伤认定程序、提高了工伤保险待遇、增加了基金的支出项目、加大了参保的强制性。这些重大政策内容的调整,进一步体现了《条例》的立法宗旨,确保了我国工伤保险制度能够惠及更多的职业人群,并使广大职工能够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新《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完善工伤保险制度,进一步保障职工权益,分散用人单位工伤风险,化解劳资矛盾,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条例》对工伤认定范围的修改为进一步加大对遭受事故伤害的职工的保障力度,同时进一步体现工伤属于职业伤害的本质特性,新《条例》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工伤认定范围进行了调整:

一是将原认定工伤条款中规定的“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修改为“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这种可以认定工伤的情形既将原来的“机动车事故”扩大为“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又同时对事故责任进行了限定,即“非本人主要责任”;所以,在工伤认定中需要申请人提供公安以及其他交通管理部门或者司法部门对事故责任定性的证明材料,由行政部门根据证明材料综合判断。

二是将原工伤认定排除条款中规定的“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修改为“故意犯罪的”。调整了不得认定工伤的范围,删除了职工因过失犯罪、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导致事故伤害不得认定为工伤的规定,增加了职工因吸毒导致事故伤害不得认定为工伤的规定。

三是将原工伤认定排除条款中规定的“醉酒导致伤亡的”修改为“醉酒或者吸毒的”。

四是将工伤保险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了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各类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

五是将认定范围从原来的上下班途中机动车事故伤害调整扩大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和火车事故伤害。

六是取消了工伤认定争议处理中行政复议前置的规定,缩短了工伤认定时间;设置了工伤认定的简易处理程序,对于事实清楚、双方无争议的工伤认定申请的认定时限,由原来规定的60天缩短为15天。

七是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从原来的48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提高至按上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发放。

八是将原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工伤职工“住院伙食补助费”、“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以及“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时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改由工伤保险基金统一支付。

九是增加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支付工伤职工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的新规定,增加了对不参加工伤保险和拒不协助工伤认定调查核实的用人单位的行政处罚规定。

新条例大大提高了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改变了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有单位支付变为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旧条例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4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2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0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而新条例规定提高了三个月的标准,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

职工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旧条例规定五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4个月的本人工资。新条例提高了两个月的标准,其中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

职工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旧条例规定:七级伤残为12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0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8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6个月的本人工资。新条例提高了一个月的标准,其中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工伤认定,落实工伤保险条例 工伤认定政策有哪些?


为了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日前,本市启动了工伤保险主题宣传活动。这里就广大读者关心的工伤保险问题进行解答。

工伤认定

1、从业人员符合哪些情形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2、从业人员符合哪些情形可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三)从业人员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3、提交工伤认定申请的时限是如何规定的?

从业人员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用人单位所在地(工商注册地,下同)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用人单位未在上述规定的时间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从业人员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4、哪些情形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从业人员虽符合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的规定,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一)故意犯罪的;(二)醉酒或者吸毒的;(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5、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哪些材料?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工伤认定申请表;(二)伤亡人员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三)包括初次的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的原件和复印件;(四)根据不同伤害情形,另需分别提供:(1)属于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提交公安部门或者人民法院出具的证明材料;(2)属于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提交用人单位出具的因工外出证明材料;(3)属于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的,提交公安机关交通管理、交通运输、铁道等部门或司法机关出具的相关法律文书;(4)属于从事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提交相关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5)属于因公、因战负伤致残的复员转业军人旧伤复发的,提交革命伤残军人证及指定医院的旧伤复发诊断证明材料;(6)委托他人申请的,应当同时提交被委托人的身份证明;(7)其他特殊情况需提交的证明材料。

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从业人员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书面告知要求补正材料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温馨提醒您,小投资大保障。适当的选购适合的商业保险,能够让生活更有安心。

白领健康保障计划

1、为18周岁-50周岁人士提供健康、意外保障,年龄跨度大,白领人士首选。

2、贴心定制的白领保障,含30种常见重大疾病,日常电梯意外,上下班公共交通意外;意外医疗、住院津贴让保障全面升级。

3、根据不同年龄定制合理价格,强烈推荐。

工伤认定,新工伤保险条例十大变化


国务院375号令《工伤保险条例》将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记者昨天从市劳动保障部门获悉,该条例许多地方呈现人性化。

为了配合《条例》实行,本市制定的《北京市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也将在明年1月1日起同步实施。市劳动保障局副局长王德修与工伤保险处处长石瑛昨天下午接受了记者采访,他们就《条例》显现出的十大变化进行了具体解答。

一:个体户首次纳入保险范畴

新《条例》将工伤保险社会统筹的覆盖范围涵盖了所有企业,特别是将乡镇企业纳入了统筹范围。同时,第一次将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纳入了工伤保险的范围,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上下班途中遇车祸算工伤

上下班途中遭遇车祸原来不但要考虑职工是不是在上下班必经之路上出了车祸,同时还要考虑谁的责任。新《条例》取消了这一很难界定的环节,即职工只要是“上下班途中遭遇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均可认定为工伤。新《条例》还进一步准确地界定、放宽了工伤认定的范围,明确将“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情况延伸到“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情况。

三:工伤认定申请时效为一年

职工发生工伤事故伤害或者被诊断为职业病后,用人单位应当在30日内向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需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延长申请时限。用人单位不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诊断为职业病之日1年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超过1年申请时限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不予受理。

四:设立两级劳动能力鉴定机构

新《条例》设立了劳动能力两级鉴定机构,即区(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市劳动能力委员会。明确伤残复查鉴定的时间,即距上次鉴定1年后,工伤职工在伤情发生变化时,可申请复查鉴定。

五:劳教服刑人员不享受工伤

对于人们所关注的工伤保险待遇,虽然待遇支付和标准基本不变,却增加了工伤医疗管理的“三目录”和工伤保险定期待遇的调整机制,取消了劳教人员劳教期和犯罪人员服刑期可以享受待遇的规定。

六:指定医疗机构可选两家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北京市有58家工伤医疗服务机构,工伤职工可任选其中两家进行治疗。

购买工伤保险需了解《工伤保险条例》


今日,记者了解到,镇江市将在新《工伤保险条例》基础上调整工伤保险基准费率。工伤保险是社会保险的重要构成部分,不断完善市场机制,更好的服务大众是政府以及保险公司的宗旨。

1日,记者从镇江市人社局获悉,镇江市自明年起调整工伤保险基准费率。

工伤风险较小的一类行业,工伤保险基准费率从0.6%调整至0.8%;工伤风险中等的二类行业,工伤保险基准费率从1%调整至1.6%;工伤风险较大的三类行业,工伤保险基准费率从1.8%调整至2.4%。

此次工伤保险基准费率调整是在新《工伤保险条例》实施两年后,工伤保险待遇大幅提高,工伤保险支付项目增加,工伤保险基金支出大幅增加,工伤保险基金已经赤字运行的背景下实施的。

此次工伤保险基准费率调整,是严格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的,是为了确保工伤保险待遇的按时足额支付,维护工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镇江市工伤保险事业平稳健康发展。

市人社局工伤保险处负责人表示,今后在实施新的工伤保险基准费率的基础上,对属于二、三类行业的用人单位,还将实施工伤费率浮动政策,对于安全生产工作做得好、工伤事故发生率低的单位,工伤费率将适当下浮,这将更加有效地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和工伤预防意识的提高,更好地保障参保职工的权益。

工伤理赔经常会发生理赔纠纷,接下来通过案例介绍一下:

在单位加班聚餐后出现事故是否可认定工伤?去年12月3日,内江人朱兵在加班结束后,因在用餐时饮用了白酒,在外小解摔下高坎致死,今年3月,朱兵的家属向内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但是该局不予认定。朱兵家属对此认定不服,遂提出诉讼,近日,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

法院认为,职工加班聚餐属于工作时间的延续,该事件属于工伤。依法撤销该部门的工伤认定决定,责令其重新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对于是否醉酒的定性问题存在较大争议。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审核需要可以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核实。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本案中,朱兵饮酒是否醉酒导致死亡的情形应当由用人单位举证证明,但是用人单位未提供死者系醉酒的直接证据。

“超常规的加班诱发疾病,怎么能不算工伤呢?”昨日市社保局信访室里传来吵闹声,而2楼办事大厅一位躺在轮椅上的中年妇女引人注目——劳务工王家凤的遭遇值得同情,但市社保局坚持:符合国家《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才能认定为工伤,不能因为同情而破坏法律的秩序。

脑溢血成植物人,工伤不认定

孙先生的老婆王家凤,今年46岁,原来在龙岗某鞋厂上班,2010年1月23日在上班期间晕倒在同事身上,经诊断为右基底节区脑内出血并破入脑室,经过抢救后她活下来了,但是成了植物人。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由于王家凤并没有死亡,2010年8月社保局认定为不属于或不视同工伤。

对此,保险专家提醒消费者购买工伤保险之前一定要了解工伤保险条例,了解保险的理赔范围,避免保险纠纷的发生。

文章来源:http://m.bx010.com/b/32652.html

上一篇:你应该了解的有关保险的购买注意事项

下一篇:求一份具有多重功能的定期寿险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