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风土民情介绍

2020-10-31
个人养老保险规划

在新西兰,毛利人仍保留着浓郁的传统习俗。他们大都信奉原始的多神教,还相信灵魂不灭,尊奉祖先的精灵。每遇重大的活动,他们便照例要到河里去做祈祷,而且还要相互泼水,以此表示宗教仪式上的纯洁,他们有一种传统的礼节:当遇到尊贵的客人时,他们要行“碰鼻礼”,即双方要鼻尖磁鼻尖二三次,然后再分手离去。据说,按照其风俗,碰鼻子的时间超长,就说明礼遇越高,越受欢迎。给别人拍照,特别是给毛利人,一定要事先征求同意。

新西兰人见面和告别均行握手礼,习惯的握手方式是紧紧握手,目光直接接触,男士应等候妇女先伸出手来。鞠躬和昂首也是他们的通用礼节。初次见面,身份相同的人互相称呼姓氏,并加上“先生”、“小姐”等,熟识之后,互相直呼其名。

时间观念较强,约会须事先商定,准时赴约。客人可以提前几分钟到达,以示对主人的尊敬。交谈以气候、体育运动、国内外政治、旅游等为话题,避免谈及个人私事、宗教、种族等问题。会客一般在办公室里进行。应邀到新西兰人家里作客,可送给男主人一盒巧克力或一瓶威士忌,送给女主人一束鲜花。礼物不可过多,不可昂贵。

当地大部分居民是英国人的后裔,因此,这里流传的是许多英国人的身势语和示意动作的习俗。他们对大声喧嚷和过分地装腔作势是表示不满的。当众嚼口香糖或用牙签被认为是不文明的行为。新西兰人用欧洲大陆式的用餐方式,那就是始终左手握叉,右手拿刀。

新西兰人的生活节奏比较缓慢,人民生活比较悠闲。开放的市场和丰富的商品给不同的阶层的人以很大的选择余地,但从总的消费水平来讲,新西兰人追求商品的高档化,购物趋向名牌、时新。

新西兰人性格拘谨,即使观看电影,也往往男女分场观看。对酒类限制很严,经特许售酒的餐馆,也只能售葡萄酒,可售烈性酒的餐馆,客人必须买一份正餐,才准许喝一杯。但啤酒销售量相当大,名列世界第五,平均每人每年要喝110公升啤酒。

新西兰人崇尚平等正义,工人、商人、医生、教师都杂居相处,彼此直呼其名。只要找个小小的理由,几乎谁都可以见到总理。至于要见部长、市长,则随时可以相约。

相关阅读

印度风土民情介绍


印度礼仪

印度人在日常相见,往往双手合十,表示问候。根据与对方长幼、级别的高低,手的位置也不同。面对长者,指尖应与前额齐平。平辈相见,手在下颌与胸口之间。对于晚辈,手还可以再低。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握手礼在一般场合也很盛行。与印度人握手时,应避免用左手,印度人认为左手是不洁的象征。

印度服装

印度妇女的服装一般是由色调相称的紧身短上衣和“莎丽”组成。“莎丽”是用五、六米长的布料、纱或丝绸包头裹身或披肩而成印度传统女装。莎丽里穿同长的衬裙,多为白色。现代妇女更喜欢穿旁遮普式套装,由细长裤和半长或长袍组成,并配上2.5米长类似围巾的披肩。

信奉印度教的男人多穿围裤,称为“陀地”(这是一块用来包裹身体下部股、腿,直至膝盖的白色料子)、“古尔达”(长衬衣)、“格米兹”(衬衣),有时戴甘地式船形帽。伊斯兰男教徒一般穿“巴嘉玛”(长裤)、“吉尔达”并戴帽。印度锡克教徒头上通常缠着各色包头巾。现代男子普遍喜欢穿方便的衬衣和裤子。正式场合则穿西服,系领带。

印度饮食

印度教教徒中,有很多人食素。素食者最普遍的食物是大米、面饼、蔬菜、豆类、牛奶、酸奶和奶酪。荤食者普遍食羊肉和鸡肉。因印度教教徒奉牛为神,所以忌食牛肉。伊斯兰教徒吃牛肉,忌食猪肉。印度菜多汁,味道厚重。印度人一般用手把米饭、面饼和菜和在一起食用。

印度丧葬

按印度教风俗,人死后,由家属给尸体洗澡,穿上新衣服。然后,将尸体放上柴堆,覆盖干柴,浇上酥油。在祭司的指挥下,死者直系男亲属高举火把,绕柴堆转多圈后,点火将尸体焚化。火葬后第四天,死者家属到火葬场取死者骨灰,并盛放在一个金属罐里,后投到圣河里。伊斯兰教徒和基督教教徒不火化,按教规,实行土葬,葬礼由阿訇或牧师主持。

印度节日

印度在每年的3月左右迎来一年一度的洒红节,洒红节是印度最盛大的节日之一,源于古人期盼一年开春之时祈祷丰收的活动,是印度教的春节,也是印度全国性节日。当天活动从清早开始,按照传统习俗,当地的男女老少会在自己的脸上和身上涂抹颜料,还向别人身上抛撒互泼彩色颜料和粉末。晚间,人们会举办家庭聚会,享受一顿丰盛的晚宴。

印度南部泰米尔纳邦德为庆祝丰收所,于1月14日-16日举办了一年一度的驯牛节。每年的一月,印度雨季结束,村民们开始种植庄稼。为了祈祷丰收,人们用米和奶做成名为“Pongal”的食物献给神灵。驯牛节就是“Pongal丰收节”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南部的一些村庄每年都要举行激动人心的斗牛运动,这已经成为当地的狂欢节日。

澳大利亚风土民情介绍


澳大利亚人既有欧洲人的豪爽,又有东方人的矜持。从文化的角度而言,澳大利亚属西方文化;它的生活方式与西欧和北美相似。澳大利亚人的生活大多是轻松而友善的。他们有着良好的维护公共场所道德、卫生的习惯,这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开车的人从不随便鸣喇叭,道路上几乎见不到痰迹、纸屑等杂物,吵架、打闹、骂人寻开心的更是少之又少。澳大利亚人朴实单纯,为人厚道,与他们打交道最放心,他们不会说谎话,表里如一。澳大利亚人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强调友谊和相互尊重。雇主与雇员之间也是平等的,他们友好相处。在澳大利亚,你会听到一个用得很多的称呼:mate。有点像我们中国人常用的“哥们儿”。政府官员会像普通人一样走进酒吧,互称“mate”。为了缓解高度紧张的工作压力,每逢周末,他们便会抛开一切,涌向自然,消遣娱乐。政府也鼓励人们在工作之余更好地休息娱乐,有时去度假的人还会得到一份津贴。在他们认为只有充分休息才能更好地工作。较高的物质文明、安定的生活和良好的文化教养,使澳大利亚的人大多是谦恭随和的。

1.澳大利亚相见礼仪

澳大利亚人在第一次见面或谈话时,通常互相要称呼“先生”、“夫人”、“女士”或“小姐”,熟悉之后就直呼其名。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其社交礼仪是多姿多彩的。以见面礼节而论,他们所行的既有握手礼、拥抱礼、亲吻礼,也有鞠躬礼、拱手礼、合十礼,可谓五花八门。澳大利亚有“女士优先”的良好社会风气,对妇女都极为尊重。这里的男人们相处,感情不能过于外露,大多数男人不喜欢紧紧拥抱或抱住双肩之类的动作。在社交场合,忌讳打哈欠,伸懒腰等小动作。

2.澳大利亚拜访礼仪

拜访商界或政府工作人员办公室,需预先约会。业务约会一定要准时,社交约会最迟勿超过半小时。如果你不得已而迟到,最好先打电话通知对方,并告诉他你将会到达的时间,对方会欣赏你的做法。很多生意是在酒吧中做成的。如果你提议喝一杯,通常由你付账,不可各自付账,除非事先说好。澳大利亚人请客一般提前一周左右向被邀请人发出邀请。是否赴约应明确告知邀请人。接受后因故不能前往者,应及时通知邀请人,否则便是失礼。另外,拜访澳大利亚人应事先约定,不可突然拜访。

3.澳大利亚餐饮礼仪

外出用餐时,除禁止在餐馆吸烟的城市外,多数澳大利亚餐馆分吸烟区及非吸烟区。餐馆收7%的货品及服务税。账单不加服务费,若服务好,通常给15%的服务费。如果几个人一同外出吃饭,通常是各自支付自己那一份。如果想去极隆重或极受欢迎的餐厅吃饭,最好事前致电订位。除非在高级餐厅,一般人都会叫服务生将剩余的食物放在盒子里打包带回。

若是聚餐,可问明应不应带点自制的食品。吃饭时要注意西方的餐桌礼仪。女主人照例带头开始用餐。先让客人取用主菜,然后自己才用。宴会终结时,主人或女主人如有疲倦的迹象,则意味着该是告辞的时候了。第二天,打一个电话或寄一张简短的致谢函,并表示对昨夜晚餐的欣赏。这会令主人感到欣慰。礼尚往来,如果礼仪周到,应该在几个星期之后回请一次。

澳大利亚人参加聚会也有一套约定俗成的礼节:准时赴会,最好比约定的时间迟10分钟。不要带未经邀请的朋友。如果有什么东西你不能吃,应提前告知主人。赴会时可带些小礼品,如鲜花、酒、工艺品等。如果在餐馆里请吃饭,客人不必带礼品。

4.澳大利亚服饰礼仪

在澳大利亚,一般场合,不必西装革履或浓妆艳抹,只要穿一些便服即可。妇女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穿裙子,在社交场合则套上西装上衣。在达尔文市,当地居民的穿着自成一体。他们在正式场合一定要穿衬衫、短裤和长袜。这便是“达尔文装”。

5.澳大利亚旅游礼仪

澳大利亚有适合各种不同需要的人度假、观光、旅游的景区。澳大利亚人对海外游客热情、友好。澳大利亚不流行小费,但服务人员如果为你提供了额外的服务,可给适当的小费,数目不宜多。到商店里买东西不要讨价还价。坐车不系安全带是违法的,小孩也要系安全带。

6.澳大利亚婚丧礼仪

澳大利亚的青年婚姻是自由的,结婚的平均年龄男为24岁,女为21岁。男女婚前一般要先订婚,由女方家长宴请男方的家长及兄弟姐妹,结婚仪式一般在教堂举行。婚礼后通常要举行宴会。一对新人开始度蜜月。目前妇女就业率已达到60%多,越来越多的家庭中丈夫也参加家务劳动。

澳大利亚人的葬礼,先在教堂内举行,由牧师主持追思礼,他们还保存着寡妇沉默的古俗。土著人的丧葬方式可以说集世界丧葬方式之大成,有土葬、火葬、天葬、弃葬、树洞葬、木乃伊葬等。其中土葬和天葬最为普遍。

7.澳大利亚留学礼仪

全部高等院校均可接受外国学生。到澳大利亚留学,需具有良好的英语阅读、写作和会话能力,学校要求外国学生提供英语考试的成绩。各校一般都接受托福考试和雅思考试成绩。托福须在550分以上,雅思须在6分以上。如果成绩未达到此分数,学校要求申请者提前进行英语培训。大学设有奖学金,但对于大多数留学生来说,学费只能自己负担。除了缴纳学费以外,全自费生还需支付旅费、生活费、学生会费或管理费。

在澳大利亚留学,要特别尊重他们的礼仪习惯。他们的时间观念很强,工作效率也很高。与澳大利亚人约会时一定要守时。将你的时间和技能用于社区志愿服务可以协助你认识更多的朋友和建立广阔的交际网,并得到别人的尊重。在澳大利亚,如遇上门兜售或慈善募捐的,如果你不想捐,应有礼貌地婉拒,马上关上门是十分无礼的举动。在澳大利亚必须注意不乱掷东西,因为他们希望来访的客人尊重澳大利亚人高标准的整洁要求。他们大多数人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倾向于高度重视集体的努力。在澳大利亚,即使是很友好地向人眨眼(尤其是妇女),也会被认为是极不礼貌的行为。此外,议论种族、宗教、工会和私生活以及等级、地位问题,最令澳大利亚人不满。

8.澳大利亚商务礼仪

到澳大利亚进行商务活动的最佳月份是3~11月。澳大利亚是一个讲求平等的社会,不喜欢以命令的口气指使别人。他们把公和私分得很清楚,所以不要以为一起进过餐,生意就好做了。在业务谈判时,男人应系领带。在交易过程中,男人不应佩戴贵重的宝石或其他装饰品。澳大利亚的女商人穿着较保守,通常是穿裙子和短外套,而不是穿套装。

9.澳大利亚主要习俗

澳大利亚人崇尚自信、自强,崇尚人道主义和博爱精神。在社会生活中,他们乐于保护弱者。还讲究保护私生子的合法地位,甚至将保护动物看作是自己的天职。在人际交往中,澳大利亚人有邀请友人一同外出游玩的习惯,对此类邀请予以拒绝,会被他们理解成不给面子。澳大利亚人习惯拥有较大的个人空间。在公共场所都自觉排队等候服务,人与人之间要留有一定的距离,绝不能紧靠前后的人。推推碰碰别人是极不礼貌的行为,“加塞儿”更是失礼行为。拉开门,让你后面的人通过,会受人赞赏。澳大利亚人还有个特殊的习俗,他们乘坐出租车时,总习惯与司机并排而坐,即使是夫妇同时乘车,通常也是丈夫坐在前面,妻子独自坐在后排,他们认为这样才是对司机的尊重,否则会被认为失礼。

10.澳大利亚主要禁忌

澳大利亚人对兔子特别忌讳,认为兔子是一种不吉利的动物,人们看到它都会感到倒霉。与他们交谈时,多谈旅行,体育运动及到澳大利亚的见闻。受基督教的影响,澳大利亚人对于“13”与“星期五”普遍反感至极,认为它们会带来灾难和不幸。他们忌讳“自谦”的客套语言,认为这是虚伪和无能或看不起人的表现。在同澳大利亚人打交道时,有几点需特别注意的是:在正式场合,澳大利亚人反感将本国与英国联系在一起。不喜欢听“外国”或“外国人”这一称呼。在他们认为,过于笼统的称呼是失敬的做法。澳大利亚的基督徒有“周日做礼拜”的习惯。如果想在这天与他们进行约会,往往“难于上青天”。

马来西亚风土民情与独特的婚俗介绍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这块风光绮丽、物产丰富的大地上,辛勤劳作,创造了繁荣兴盛的社会,也创造了灿烂夺目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奇异独特的风土民情。在马来西亚留学,也要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

马来西亚日常礼仪

马来人的见面礼十分独特。他们互相摩擦一下对方的手心,然后双掌合十,摸一下心窝互致问候。

马来人忌讳摸头,认为摸头是对人的一种侵犯和侮辱。在马来西亚与马来人交往,要尊重他们的习俗,否则便会视作对他们不礼貌。同马来人握手、打招呼或馈赠礼品,千万不可用左手。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马来人用餐习惯用右手抓饭进食,只是在西式的宴会上,马来人才使用刀叉和匙的。吃饭时,客人要细心观察主人的动作,依照主人的样子做,避免做出主人忌讳的动作。马来人用餐十分讲究卫生和礼节,进餐前必须把手洗干净。

马来人相互拜访时,衣冠必须整齐。马来西亚人是热情、谦恭、大方、讲究礼节的民族。在马来人家中作客应注意举止得体,尊重长者。

马来西亚服饰礼仪

清真寺是穆斯林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对外开放时,女士需穿长袍及戴头巾,否则将被拒之门外。

马来人男女传统礼服分别是:男士为无领上衣,下着长裤,腰围短纱笼,头戴“宋谷”无边帽,脚穿皮鞋;女士礼服也为上衣和纱笼,衣宽如袍,头披单色鲜艳纱巾。马来人男女礼服和便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又宽又长,遮手盖脚且色彩鲜艳,图案别致,样式美观。目前打工族为了工作穿着方便,一般着轻便的西服,只在工余在家或探亲访友或在重大节日时,才着传统服装。在各种正式场合,男士着装除民族服装或西服外,可穿长袖巴迪衫。巴迪衫是一种蜡染花布做成的长袖上衣,质地薄而凉爽,现已渐渐取代传统的马来礼服,成为马来西亚“国服”。在马来西亚除皇室成员外,一般不穿黄色衣饰。

马来西亚独特的婚俗

马来人的婚俗很有特色。婚礼在女方家举行,持续一周,包括男方带聘礼到女方家接亲、教长为新人念经祝福、举行新人沐浴仪式和合婚仪式等,主要仪式均在晚上进行。七日后,新郎方可偕新婚妻子和嫁妆回自己家里。迎亲时,男方走一半路,女方走一半路;男方要打扮得像高官显要,打着雨伞高高兴兴去迎接新娘;女方则要显出悲伤的样子,因为要远离亲友,故而心情不好。

举行婚礼时,新郎和新娘再次打扮一新,端坐大堂正中,接受来客的祝贺和红包。客人祝贺时不是举杯饮酒,而是鞠躬致意,向新人身上撒上五谷,还要将青草或茶叶煮泡的、象征身体健康的汁液喷洒在他们身上,祝福他们五谷丰登、早生贵子、白头偕老。在这个过程中新郎和新娘既不能吃也不能喝,只能专心致志地接受客人们的祝贺。参加婚礼的人,除了新婚夫妇的亲朋好友之外,过路的人都可以进去祝贺。婚礼仪式结束时,新郎和新娘回送亲友一枝鲜花,花中扎着一个鸡蛋,表示花好月圆。

马来西亚一些少数民族中自古以来盛行婚事从简的风尚,萨曼族就是这样。这个民族的男子想成家,必须具备负担一家人生活的能力,靠自己伐木建房、筹备家具、添置必需的日常生活用品,有强健的身体。这个民族的女子婚嫁的条件是要达到年龄要求,主要是看乳房的大小,是否已来月经及其他生理变化来判断姑娘是否发育成熟。萨曼族的婚礼简朴、热烈,持续一天时间,新郎、新娘的婚礼服同一颜色、同一布料。新郎的头饰是用新鲜的树叶编织而成的帽子,新娘身上装饰着用新布搓成的布条。在司仪的主持下,新郎、新娘向长辈和亲友们鞠躬致谢,并互相鞠躬致谢,以表示夫妻恩爱。

另外,伊班族人的婚礼也很特别。订婚的时候,男方先向女方的家乡送去糕点、白酒,给女方的邻居也送上一小包糕点。订婚后不久,即可在屋长的主持下完婚。举行婚礼的时候,新郎、新娘双双同坐在一面大铜锣上,屋长则手持大公鸡在他们头上舞动几下,为他们驱邪,也为他们祝福。

巴西文化和风土民情简介


人们脑际里自然会浮现出世界杯绿茵场上那些巴西球员骄健的身影;就会联想到狂欢节上穿着奇装异服的巴西姑娘;耳边回响起节奏急昂的桑巴音乐,空气中似乎也传来烤肉香味……的确,巴西足球、狂欢节、桑巴舞和烤肉早已扬名世界,人们多多少少能够从中领略到巴西那种独特而浓郁的民族风情。

巴西这种特有的移民进程和移民通婚造就了巴西独特的文化。巴西文化中既有土著印第安人的纯朴,又有非洲人的热情,还有欧洲人的庄重。然而,它又不是欧洲文化、非洲文化或印第安文化的简单翻版,它是一种开放性的文化,在对多种文化的兼收并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在巴西,你可以品尝到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南方牧场的烤肉、中部山区的陶锅炖肉,东北地区的海鲜杂烩,北方亚马孙地区的水煮鲜鱼以及过去奴隶所吃的杂烩煮豆饭。这些巴西特有的菜肴中多多少少又有外来文化影响的痕迹:陶器炖肉中有着葡萄牙人烹饪方式的印记,海鲜杂烩中融进了非洲人爱吃的调料,水煮鲜鱼中带有土著印第安人的传统。除此之外,世界各国移民又带来的纯真的民族特色菜肴,你可以品尝到地地道道的法国大菜,意大利面点、韩国烧烤、日本料理、中国菜系和古色古香的阿拉伯菜肴……

巴西人热情,奔放,爽朗,纯朴。在与巴西人的交往中,你绝不会感到冷漠,感到被排斥,你可以和巴西人轻松的、自由自在的交谈,甚至很快就能成为知心朋友,同时你也能感受到巴西人带着童心般的顽皮劲和自由散漫的习惯。

巴西人喜欢与亲朋好友共度周未。每到休闲日,就可以看到巴西人围坐在酒吧间里、游泳池边,海边沙滩地上,一边吃着烤肉煮豆,一边喝着啤酒,整天整夜地侃大山,扶琴呤唱。巴西人生性热闹,喜欢歌舞。在巴西举行的各种演唱会上,观众绝不会正襟危坐,屏息聆听。只要音乐声起,全场观众就会跟着音乐节奏,伴着演员的歌声狂歌狂舞。桑巴、乡村音乐、摇滚乐都是巴西人最喜爱的音乐。

巴西还是一个宗教大国。除了天主教外,在巴西还有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非洲坎东来莱教等,既有哥德式的教堂,又有圆穹屋顶的清真寺和红墙飞檐的庙宇。巴西人是虔诚的教徒,每每遇到宗教节日,成千上万信徒倾城而出。当然在巴西影响最大,信徒最多的应数天主教,全国有80%以上的人信仰天主教,因此,每个城镇的格局都以大教堂为中心而规划。在黑金城、奥林达、福塔莱萨、累西腓等古老的城市里,几乎每个街区都有一座教堂,最多的当数萨尔瓦多市,据说那里的教堂有366座之多。如果想每天换一个教堂朝拜,一年下来正好走一圈,甚至遇到闰年也不用担心。在圣保罗州的阿帕莱西达,有一个号称世界最大的教堂。这个教堂里可容纳上万信徒,教堂外广场可容纳数十万人信徒的朝拜,可供数千辆旅游车停放。

巴西幅员辽阔,物产丰富,造就了巴西独特的民族风情,它带着热带风情浓郁的浪漫色调,又有一股强烈的亲和力。曾有外国哲人说过,“在中国居住的越久,你越发喜欢中国人”。我想,巴西人也有和中国人一样的亲和力,不信,当你和巴西人相处得越久,就会越来越喜欢这个国家,喜欢这个国家的人民。

巴西狂欢节

狂欢节几乎成为巴西旅游的代名词。奢侈,自我放纵,艳丽而性感的服装,是狂欢节最显著的特征。

巴西桑巴舞

巴西人酷爱桑巴,其实桑巴舞并非原于巴西,16世纪时,起源于非洲西海岸的桑巴舞才随黑奴传到巴西。它吸收了葡萄牙人和印第安人舞蹈和音乐艺术的风格,演变成巴西的桑巴舞。这种舞蹈紧张、欢快、热烈活泼。舞蹈者的美一快肌肉都在抖动,因而不同与一般的轻歌曼舞。从1910年起,巴西的音乐家们每年都要为狂欢节创作新的狂欢进行曲、桑巴舞、抒情歌曲以及戏谑取闹的歌曲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巴西的狂欢节已离不开桑巴舞,桑巴舞成为巴西狂欢节的代名词。巴西人说“没有桑巴舞,就不存在狂欢节”,甚至说“桑巴舞已渗透到巴西人的血液中”。

巴西沐浴礼

巴西的印第安人接待客人时的一种特殊礼仪,请客人到河里洗澡的次数越多,越表示热情。

加拿大风土民情及日常禁忌


加拿大位于北美地区,东面是浩浩涵涵的大西洋,西面是一望无际的太平洋。北部与北冰洋离得比较近,南部便是美国本土。从地球上看,位于中国的另一面,靠近北极圈附近。总面积约9984670平方公里,是继俄罗斯之后的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加拿大饮食习惯

加拿大人的饮食以肉类、蔬菜为主,面食、米饭为辅。喜欢吃牛肉、鸡等肉食,特别喜欢吃沙丁鱼和野味。喜欢生吃蔬菜,主要有西红柿、芹菜、菜花、洋葱、土豆、黄瓜等。加拿大人口味清淡,偏甜酸,不喜欢太咸。讲究包含营养、新鲜。烹调方式有煎、烤、炸等,喜欢酥脆食物。喜欢吃煎牛排、煎羊排、炸鱼虾、糖醋鱼、咕噜肉等,忌食动物内脏和脚爪,不食辣食品。喜欢饮酒,喜爱白兰地、香槟、啤酒、金酒威士忌苏打、葡萄洒、蜜酒等。常饮用水果汁、可口可乐等饮料。喜欢吃柠檬、荔枝、香蕉、苹果、梨等水果,喜欢吃松子、葡萄干、花生米等干果。一日三餐中,早餐比较简单,主要吃烤面包、鸡蛋、咸肉、牛奶、果汁、素片粥、玉米片粥等。午餐带饭或用快餐,也比较简单,一般有三明治、饮料、水果。晚餐为正餐,比较丰盛,主食为鸡、牛肉、鱼、猪排,辅以土豆、胡萝卜、豆角、面包、牛奶、饮料等,喜欢用清汤(加豆、小萝卜等)。上午十时和下午三时用点心,吃苹果馅饼、香桃馅饼等。加拿大的快餐业发展很快,种类很多,如热狗、意大利馅饼、汉堡包、希腊肉棍、美国炸鸡、墨西哥玉米面卷肉、中国份饭等。加拿大也喜欢吃我国的江苏菜、上海菜、山东菜。

加拿大民族性格及礼仪

加拿大人朴实、随和、友善、热情好客。见面一般握手致意,不像美国人那么随便。熟人之间用拥抱礼节。分手时也行握手礼。介绍礼节,是将男士介绍给女士,将年轻人介绍给年长者,将职位低者介绍给职位高者。熟人相见,直呼其名。握手时,女士、年长者、职位高者先伸出手。交谈要选择众人共同关心的话题,喜欢谈加拿大经济文化发展、天气、体育、旅游、风俗等话题。不能询问年龄、收入、家庭状况、婚姻状况、女士体重等私人生活问题。不喜欢将加拿大与美国相比。不谈政治、世族、宗教、语言、魁北克法语区等社会敏感问题。在公众场合,他们注重文明礼貌,观看表演要提前入座,中途不走动。在公共场所不可大声喧哗、乱扔废弃物。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要主动给老人、儿童让座,上车要排队。遇到?quot;私人财产,请勿穿越"、"请勿入内,不可进入"等标牌。

加拿大人时间观念强,约会要事先约定,准时赴约。公务约会一般在餐馆,执行会一般在饭店、俱乐部举办。送礼应有目的,不随便送礼。生日、结婚、分别等都要送礼。讲究礼品包装,一般用彩色礼品纸包裹,扎彩带,装饰彩花,礼品上附有签名贺卡。接受礼品者应当面打开并致谢。加拿大人常以家宴款待客人。上门作客不能提早到达;作客时应随带一瓶酒、一盒糖、一束鲜花等礼物,或送给女主人和孩子一些小礼物。作为礼物的酒,要在宴请时即用。家宴一般是冷餐会,饮食放在桌上,各人自取,座位自选,或站着进餐,边吃边谈。第二天,客人应写信给女主人,表示感谢。晚上作客不宜久留,一般在10时前告辞,周末在11时30分前告辞。

加拿大节日庆典

加拿大的节日比较多。1月1日是元旦,除夕夜举行欢庆活动。他们将白雪作为吉祥物,堆放在住宅四周,筑成雪墙,认为这样可以阻挡妖魔。2月上旬至中旬有狂欢节,庆祝活动持续10天,是魁北克省居民最盛大的节日,具有法兰西色彩。他们用白雪筑城堡,戴着红缨小绒帽,扎着红、绿、白三色腰巾,载歌载舞,选举"狂欢节王"和"狂欢节女王",然后乘坐彩车游行,举行各种冰上体育比赛。3至4月举行枫糖节,这是加拿大特有的节庆,人们欢歌曼舞,品尝枫糖糕和太妃糖。

加拿大的万圣节,又称鬼节,是很有意思的一个节日。万圣节是加拿大的小孩最开心的节日,就像中国的六一儿童节一样。在一天的晚上,家家户户的孩子都会带上恐怖的面具,或者在脸上画出鬼怪的模样,然后去挨家挨户的敲门讨要糖果。当然,这些别讨要的人家也不会这样善罢甘休的,他们会在自己家的门口做出各种吓人的花样来,当小孩上们来讨要糖果时通常会被吓哭,所以,也只有大胆的小孩才能讨要足够多的糖果。

当地居民的婚礼习俗也是很具特色的。在古时候,由于人们平时都忙着打猎、采果子。所以,只有到了冬季不忙的时候,才有时间考虑婚配的事。加拿大的当地居民至今都有“抢亲”的习俗。

加拿大日常禁忌

加拿大人忌讳数字13和星期五。遵循《圣经》中的摩西十诫,对圣人圣事不直呼其名。人从楼梯下走过,忌打破玻璃制品,忌打翻盐罐。忌说"老"字,养老院称"保育院",老人称"高龄公民"。白色百合花用于丧礼,不能用作一般礼品。在家不吹口哨,不讲不吉利的事情,吃饭时不谈悲伤的事。忌食动物内脏和肥肉。

英国风俗民情及日常礼仪介绍


英国在欧美国家中被视为是严肃而又有绅士风度的国家,其交往中的繁文缛节较多。英国因有世袭头衔,如爵士、公爵、子爵等,所以英国人喜欢别人称呼他们的荣誉头衔。若对他们称呼不当,会令英国人相当尴尬和不快。所以不知如何称呼他们时,可看别人如何做,再如法炮制。在英国着西装时不要打带条色的领带,因其与英国各学校的制服领带相似。

英国人一下班就不谈公事,尤其讨厌吃饭时还讨论工作。同时与英国人谈话,不要涉及政治、宗教及皇室小道消息,最安全的话题是动物和天气。英国人谈话时彼此之间要保持一米左右的距离,太近了会使他们感觉不舒服。

在装饰上,英国人忌用大象和孔雀图案,因为他们认为大象是蠢笨的象征,而孔雀则是祸鸟。

在进行交谈时,英国人,特别是那些上年纪的英国人,喜欢别人称呼其世袭爵位或荣誉的头衔。至少,也要郑重其事地称之为“阁下”或是“先生”、“小姐”、“夫人”。

英国人喜欢饮酒,酒吧在英国比比皆是。英国的威士忌酒,与法国的白兰地和中国的茅台酒并列为世界三大名酒。除酒以外,大多数英国人嗜茶如命,特别喜欢饮红茶。

英国人十分喜爱玫瑰、月季、蔷薇花。而百合花和菊花被视为死亡象征的,英国人十分忌讳。

英国人平时十分宠爱动物,尤其是狗和猫。只是对于黑色的猫,他们是十分厌恶的。此外,他们也不喜欢大象。

在色彩方面,英国人偏爱蓝色、红色与白色。它们是英国国旗的主要色彩。英国人所反感的色彩,主要是墨绿色。

英国人在图案方面的禁忌甚多。大象、孔雀、猫头鹰等图案,都会令他们大为反感。

英国要所忌讳的数字主要是“13”与“星期五”。当二者恰巧碰在一起时,不少英国人都会产生大难临头之感。

与英国人打交道时,需要了解的英国人的主要民俗禁忌还有下列几条:一是忌当众打喷嚏,二是忌讳用同一根火柴连续点燃二支香烟,三是忌讳把鞋子放在桌子上,四是忌讳在屋子里撑伞。五是忌讳从梯子下面走过。

英国安全注意事项

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英国是很安全的。当地的生活便利,居民热情友好。但不排除在一些特殊区域有偶发事件。以下是在英国安全方面应注意的事项:

1、英国的机动车都是靠左行使,和我国相反,因此无论是驾车还是行走都应注意;

2、请不要携带大量的现金,请尽量用银行卡和支票等进行日常消费;

3、请将您的护照和银行卡、支票号码复印备份,以便在遗失后可以及时,准确地挂失、报案;

4、避免与酗酒的人发生争执;

5、晚上请不要单独出行,尽量避免黑暗,无人的街道;

6、将您的行踪告诉房东、朋友或亲戚;

7、远离毒品。

英国饮食习惯

在英国,各大城市均有销售世界各地风味小吃的食品店,从伊斯兰肉食店,从伊斯兰肉食店。出售亚洲水果和米类的商店到犹太食品店,应有尽有。

英国人本身较喜爱的烹饪方式有:烩、烧烤、煎和油炸。对肉类、海鲜、野味的烹调均有独到的方式;然而,他们对牛肉类方面又有特别的偏好,如烧烤牛肉,在食用时不仅附上时令的蔬菜、烤土豆,还会在牛排上加上少许的芥茉酱;在佐料的使用上则喜好奶油及酒类;在香料上则喜好肉寇、肉桂等新鲜香料。

英国人对早餐非常讲究,英国餐馆中所供应的餐点种类繁多,有果汁、水果、蛋类、肉类、麦粥类、面包、果酱及咖啡等。而时下所流行的下午茶也是传来自于英国,其较知名的有维多莉亚式,内容包罗万象,包括各式小点、松糕、水果挞及三明治等。

新西兰著名旅游景点


新西兰北岛与南岛,不仅有迷人的风光与现代城市,也是运动休闲难得的好去处。虽然新西兰历史较短,缺少具有历史意义的观光胜地与古迹,但自然风光随处可见,是喜爱田园风味、热爱大自然人士的观光首选之地。喜欢滑雪、帆船、观鲸、登山、潜水、游泳和垂钓的人将会发现,这里是运动休闲难得的好去处。

◆“帆船之都”奥克兰

第一大城市奥克兰是新西兰最大的华人聚居区。奥克兰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拥有天然良港,市民拥有的船艇数量居世界前列,为奥克兰赢得“帆船之都”的美誉。距市中心不远处的海滩,是夏天享受日光浴的最佳场所。在奥克兰,大约每11个人便拥有1艘游船,是闻名世界的“风帆之都”。许多著名的水上赛事都在这里举行,最壮观的当数每年一月最后一个星期一举行的奥克兰周年帆船赛,千帆并举,人山人海,是奥克兰人及各国帆船爱好者的狂欢节。自1988年开始的一年一度的端午龙舟竞赛,是亚洲地区以外最大的龙舟赛,使来自中国的游客感到格外亲切。

奥克兰还是购物者的天堂,位于港口边的皇后街、百老汇、新市场街和爱略特街是市内的商业中心,时装、百货商品齐全。选购艺术品和手工艺品,则要到德文波特村和帕内尔村;而维多利亚公园市场里,各色食物应有尽有,也有众多的工艺品。风格迥异的女王大道和帕奈尔区是品味奥克兰的现代光芒与悠然古意的最佳选择,这里的新旧交融正是奥克兰生命之树常青的奥秘。踏入帕奈尔区,一种时空倒错的感觉立刻抓住自己。细致的白色庭院,雕花的小巧阳台,弯曲的石板路,活脱脱一个欧洲小城。100年前,帕奈尔大道是殖民官员的住宅区,为聊解思乡之情,房屋多依维多利亚王朝时代的样式而建。然而岁月变迁,为保存昔日风华,这些漆上粉红淡蓝和浅绿的老房子经重新盖修后,以文化村的形式再度活跃起来。在奥克兰近百个装饰别致的小店群中,有一家以班驳的玩具车为店标的麻雀小店。入目尽是已有岁月刻痕的玩具,洋娃娃、大狗熊、模型车等应有尽有。这些都是二手货甚至三手货,但价格却比新潮玩具贵上数倍。想重温转瞬即逝的时光,这些老玩具店会令人翻开尘封的记忆,感慨万千。在奥克兰不仅能尽情享受风般涌动的都市节奏,街上形形色色的人流也是情趣盎然的景观。顶着夸张怪异的朋克发式、光着脚的毛利人正与游人合影;风姿绰约的金发丽人一闪而过;柔情蜜意当街接吻的情侣令阳光的味道也是甜的……

◆“风都”惠灵顿

首都惠灵顿以“风都”著称,因其地势较高,依山傍水,紧靠库克海峡,常有海风侵袭故称之为“风都”。惠灵顿是新西兰的首都及第二大城市,为往来南北二岛的交通枢纽,也是新西兰的文化中心。城周群山连绵,木制结构的建筑是惠灵顿的一大特色。沿着平缓的山坡,一幢幢雪白的木屋带着漆得五彩缤纷的屋顶层层叠叠,向上伸展至山顶,向下滑延到繁华的市中心。惠灵顿最大的木制建筑是老市政大厦。尽管外观酷似石头所建,但的确是全部木制结构,而且是世界上最宏伟的木头建筑之一。老市政大厦的街对面是国会大厦,猛看象个密密臣匝的蜂巢。大厦由三大建筑组成,包括哥特式的图书馆、英国文艺复兴式议政厅和圆形的办公大楼。迥然不同的建筑风格使国会大厦成为一个奇妙的组合,既各具神彩,又相辅相依,融为一体。朴素而又漂亮的木头房屋参差坐落在山脚下,登上维多利亚山顶俯瞰,整个惠灵顿的秀丽景色尽收眼底。市郊的山坡和平原上,随处可见绿油油的原野,成群的牛羊悠闲地徜徉着,怡然自得地吃着青草,和风阵阵袭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田园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惠灵顿市内最壮丽的建筑物是维多利亚式的议会大厦和总督府。议会大厦采用蜂巢式设计,由三大建筑组成,包括哥特式图书馆、英国文艺复兴式议政厅及圆形办公大楼。据说,政府办公大楼是世界上最大的木制建筑。惠灵顿又是著名的文化城市,惠灵顿人总是自豪地认为自己比其他新西兰人更懂得生活的艺术。一年四季他们都能把生活安排得有滋有味。国立美术馆经常展出新西兰有名的绘画和雕刻品,国家图书馆是一座文化和信息资源的宝库,对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尤为出色。新西兰博物馆收藏了包括现存最古老的毛利建筑在内的一批具有世界意义的毛利人文化遗产,在新西兰250座博物馆和艺术馆中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亚历山大·特恩布尔图书馆是惠灵顿有名的古老建筑物,馆藏图书100万册以上,并收藏有太平洋历史和地理的研究资料,民族舞剧、歌剧和管弦乐队常常在这里演出。市区内的植物园及其北端的诺威多蔷薇公园颇富盛名,春天郁金香盛开,夏日玫瑰吐艳,风光旖旎。用木头建成的圣保罗大教堂宏伟壮丽,也为城市增色不少……

◆北岛的温泉城

罗托鲁阿是南半球最有名的泥火山和温泉区。位于北岛中部,距奥克兰3小时车程。罗托鲁亚以其地热奇观驰名世界,常年游客如云。在罗托鲁亚您可以饱览地热喷泉的奇景,沸腾的泥浆池以及彩色温泉梯田,感受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造化。游览之余,您还可以乘兴去温泉吧泡泡,消解疲劳,松弛身心。在硫磺喷泉区里,蒸汽弥漫,泥浆跳跃,其中的华卡雷瓦雷瓦喷泉,定时喷发,水柱擎天,它的照片已成为罗托鲁阿的象征。有的喷泉温度竟达沸点,游客可以将食物放在篮内投入喷泉中煮熟,甚至可以用硫磺山上喷出的蒸汽将食物煮熟。除地热奇观外,乘直升机从空中俯瞰,五大地热区被一片神秘的雾气笼罩。滚滚的喷泉,跳动的泥浆,不停冒烟的地孔,酷似景观奇异的月球表面。建于1928年的彩虹泉公园是罗托鲁亚首选的观光点,四周环绕着35英亩的自然丛林。天然的泉水源源不绝地注入小溪及河流,清澈透底,数千条彩虹鳟鱼和棕色鳟鱼在水中从容嬉戏,还有许多难得一见的稀有动物。从彩虹泉公园通过彩虹隧道前往彩虹牧场只需4分钟,这里有生动活泼的牧场表演,紧张有趣的牧羊狗赶羊群表演,兴高彩烈的羊群大拍卖,风趣的挤牛奶和剪羊毛活动更可让好奇的观众上台去一试身手。牧场旁边是大片的果园,果实成熟的季节游客可以从树上现摘现吃,还能自制果汁、果酱和水果酒,味道特别新鲜,让人羡慕这种恬淡自足的农民生活。

罗托鲁阿也是毛利人的文化中心。每年,毛利人都要在他们的文化村里举办一次盛大的聚会,游客可以在这个文化村里参观到毛利人的日常生活、歌舞表演与雕刻艺术,了解毛利人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由于三分之一的新西兰毛利人居住在罗托鲁亚,这里的毛利族保留了祖先们600年前流传下来的传统手工艺。陶器、木雕、玉器、鲍鱼壳首饰等,都充溢着浓浓的毛利文化气息和艺术特色,甚至连商场的购物环境也被熏染得悠闲自在。在彩虹泉,可以看到名贵的彩虹鳟鱼和新西兰的国鸟——几维鸟,几维鸟是新西兰特有的不会飞的鸟,体形娇小,视力极弱,腿骨粗壮,遇到敌人就靠两腿逃之夭夭。目前,除了在奥克兰的动物园内,其他地方几乎看不到这种鸟,新西兰人非常喜爱它,常以“几维”自称,并将当地久负盛名的猕猴桃命名为“几维果”。在罗托鲁亚除了旅游观光之外,您还可以选择参加丰富多采的休闲娱乐活动,观看活泼有趣的农庄表演,剪羊毛,喂小羊,到鳟鱼馆观赏彩色鲜鱼。如果您有雅兴,可以在附近湖上钓鳟鱼、骑马、划船、打高尔夫球……

◆陶波湖

由罗托鲁阿往南坐车约一小时,就到了陶波湖。它是由几千年前的火山喷发形成的,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湖,也是一个温水湖,面积约等于半个香港。离陶波湖10公里处,有一个雾气弥漫但风景美妙的旅游区——怀塔基,它建有新西兰最大的地热发电站,附近的旅游点还有胡卡瀑布、蓝湖、彩虹崖和苏尔弗火山口等。城里最奇妙的景色,是弥漫在天空中的大量波状白色汽云,这种白色汽云是一种人造的喷泉水汽,是从一种由钢筋水泥构成的高架桥内以每平方米几百磅的压力向上喷出的。在怀塔基近郊松树林,有一个喷泉山谷,一条小路连接着无数的滚水池,这些滚水池多数在彩虹峭壁附近,池里充满了冒着气泡的泥沼,还有起泡的温泉。其中有一个最大的滚水池,六百多年来,不断地将每小时3500磅的水汽从池里一个狭小的岩石裂缝中喷射出来。如果晚上参观,向导会把闪闪发光的砂袋抛进喷口,砂袋马上就被强有力的喷泉击碎,细砂被抛向空中,化成一团奇妙的火星。在怀塔基以北80公里处,有新西兰最美丽的景点之一—欧加黛娜湖,湖滨满布原始的草丛,湖光山色幽雅宜人。南岛的景观与北岛完全不同,但它的大自然之美与北岛相比毫不逊色……

◆“花园城市”基督城(克赖斯特彻奇)

基督城是新西兰第三大城,也是南岛最大的城市。位于南岛中部辽阔平坦的肯特百利平原,气候温和干爽,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使得基督城草木葱郁,鲜花盛开,素有“花园之城”的美誉。基督城是著名国际友人路易·艾黎的故乡,也是新西兰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友好省市关系的城市。每年都有大批国内外游客到这个美丽的花园城市旅游。它仅有30万人口,而市内的市立公园就有50个。这里的市民人人喜爱花卉,人人种植花卉,家家有自己的小花园。每年,全市都要举行花园和花卉评比,选出这里最美的花园和街道基督城是英国以外最具浓厚英国色彩的城市。由于早期的移民多数是英国人,市区历史性的建筑都具有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特色,教堂广场是基督城的中心,常有各种街头艺人的表演和非正式的大大小小的激烈辩论,俨然英国海德公园的风格。广场正中的天主教堂是一座石灰石的古老建筑,高大肃穆,已成为基督城的标志。基督城的布局方正严整,以典型英式建筑的天主教堂为中心,从四方向外扩展。纵横交错的衔道也设计得井井有条,四平八稳,显示出严格有序的条理感。基督城大部分地区是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市中心的哈格利公园占地186公顷,树木参天,繁花竞艳,使整个城市空气清爽,生机盎然,花园之都的美名当之无愧。

基督城市内还有国际南极中心,离市中心15分钟车程,这里常年展示探索南极的各个组织的资料,是了解南极的重要场所之一,它也是基督城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点。这里通过复杂的声光模拟及逼真的音像等观代科技手段,把南极大陆令人敬畏的美丽与壮观带给游客。欲观赏基督城的全貌,乘热气球是最好的方式,随着五彩斑澜的热气球缓缓升空,掠过青山绿水,基督城静静地座落其间,典雅端庄如贵妇,散发着冷静从容的神韵。从基督城驾车西行,就来到波平如镜、风光奇美的瓦卡蒂普湖,女王城便依湖畔而立,市内旅游设施完备,新奇刺激的游乐项目尤其多不胜数,吸引了全世界酷爱冒险的游客。女王城著名的“笨猪跳”、喷射快艇、滑翔风筝,橡皮筏漂流等,让人们充分体会挑战自我的快感……

◆“大学城”达尼丁

达尼丁位于奥塔哥港末端,南岛东南海岸,大约12万人口,是承袭了苏格兰丰富多彩文化遗产的大学城。在达尼丁市区随处可见夹着书本的学生,他们给城市增添了活泼的气氛。在一百五十多年前的淘金时代,达尼丁曾一度是新西兰人口最多的城市。这个古雅幽静的城市拥有许多维多利亚时代与爱德华时代的建筑,井以其珍奇的野生动物闻名世界。著名的奥塔哥大学就坐落在达尼丁市,它成立于1869年,是新西兰的第一所大学。奥塔哥大学钟塔、第一教堂、圣多米尼克小修道院等都是哥特式复兴时代最杰出的建筑。用大量石头建造的火车站,以乌釉陶瓷砖镶嵌,配以皇家岛顿马赛克地板,是新西兰被拍照最多的建筑之一。市内博物馆,艺术馆,教堂,及大学建筑林立,文化气氛浓郁。达尼丁的威士忌酒久负盛名,来这里的游客常常参观著名的威士忌酒厂,并带上两瓶回去,或赠送亲朋好友,或自已享受……

◆皇后镇(昆士敦)

是南岛的避暑胜地,它位于南岛南部的瓦卡蒂普湖北岸。在一个世纪以前的淘金热时期,皇后镇有1万居民,如今常年住在这里的仅有1600人,而夏天来此避暑的则有2万人。至今,市民渡湖仍沿用传统的老式独木舟。在这样一个宁静优美的地方,新奇刺激的旅游项目多不胜数。近年在中国热起来的“蹦极跳”就源自此处。此外,这里还有定向滑竿、滑雪、橡皮筏漂流、滑翔风筝、骑马、打高尔夫球等项目,令人乐趣十足。玩累了,游客们可以去葡萄园品尝纯正的新西兰葡萄酒,相信这产自世界上最南端的葡萄园的美酒佳酿,一定会令你唇齿留香……

新西兰留学必备保险知识汇总


越来越多的孩子选择出国留学,漂洋过海去到异国他乡。在陌生的国度开始自己的独立生活,父母最担心的是孩子的健康和安全。“保险”成了必需品。类似于新西兰大多数学校要求留学生买保险,免除一些后顾之忧。今天来汇总一下新西兰留学生购买保险必要的小常识。

投保资格:必须持有有效的新西兰学生签证,方有资格申请。

保险受理赔偿范围

1.普通的医药费用。

2.处方费用。

3.无法赔退的学费。

4.出入新西兰旅行时发生意外后的赔偿。

5.回国探亲时飞机上发生意外后的赔偿。

对于在新西兰逗留时间较长的留学生而言,在国内买医疗保险没有太大必要。意外险一般只有意外身故和残疾的理赔,对于医疗报销并不涉及。国内买的保险在境外遇病,大多保险公司只按照国内医疗费用赔付,保障功能有限。而在新西兰当地买医疗险及健康险,手续及服务上都要方便很多。

医疗保险是必须

全体留学生在新西兰时,必须有医疗保险。这个可以在离家之前事先安排好,否则,您就读的学校将在注册时为您安排保险。

医疗保险:来自所有国家的学生(除了澳大利亚和英国)都需要医疗保险,以支付医疗费用,其中包括看医生、住院、救护车和专家治疗。高等院校的学生可在校园内的学生健康中心看医生,而支付的费用非常合理。

购买保险后,保险公司会给学生一张医疗保险卡。保险卡上有留学生的名字、性别、年龄、地址、保险号码和有效期限等信息,以及保险公司名称、电话等。学生要认真保存。看病时要向医护人员出示此卡。还要及时通知保险公司,因为多数保险都规定某些限额,也就是保险公司为各类保健服务支付的最高限额。

事故与紧急事件:新西兰有一个每周7天每天24小时无过错事故补偿方案,叫做ACC。这个方案对在这个国家里所有因事故受伤的人(包括外国旅游者)都适用。不论其原因和过错方是谁,您都将获得有补贴的医疗和牙科治疗、处方药、X光和手术治疗。这也意味着您不能起诉任何人以获得损失赔偿。

车辆保险:如果您在新西兰开车,强烈建议您购买第三方责任险,它覆盖的范围包括因您引起的损失或伤害。

购买保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家长要确认学校是否提供代为办理保险的服务。有些学校在留学计划中就为留学生提供了代为购买当地保险的服务,非常便捷。如果学校没有提供类似的服务,则需要家长在出国前选择一家有海外服务经验的国内保险公司购买。此外,有些国家在办理签证时就要求出国人员先行购买规定数额的保险。

其次是选择保障种类。去新西兰留学要考虑的保障应当包括医疗保险、意外保险和国际救援。医疗险和意外险可以在突发疾病或遭遇意外事故时,予以现金补偿,特别是去一些医疗费用水平较高的地区,这笔补偿将大大减轻留学生的医疗费用负担。

国际救援实际上是一系列服务,对于初到海外的留学生来说非常实用。如果在境外发生意外或者其他意想不到的情况,可以通过24小时多语种的救援热线得到各种援助,包括呼叫最近的医疗机构前往救治、提供最近的网络医院地址、安排住院、垫付医药费、代为寻找丢失的行李或证件,甚至提供周边餐厅宾馆信息等等。一个电话就能获得多种非常实用的信息和贴心的服务,当紧急情况发生时,不啻于雪中送炭。

保险是出国留学的“必备品”,科学选择适合的保险,让留学生在异国他乡也有一份安全保障。

文章来源:http://m.bx010.com/b/24374.html

上一篇:医疗保险 既含有普通意外和交通意外的保障

下一篇:带潜水的旅游保险怎么买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