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险,有了医保,是否还需要购买重疾险?

2020-10-22
重疾保险规划

认识到重大疾病险的重要作用后,不同收入状况、不同身体状况、不同消费习惯的族群,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为自己精选合适的重疾险产品。

“我有医保了,还有必要买重大疾病险吗?”有不少人也许会有这样的疑问。“怎么选购最合适?”

重疾险很“重要”

对于社会基本医保与商业重疾险的关系,****理财网网保险专家先生认为:“每一辆车都配备了刹车,当驾驶员看到前面可能存在的危险时或许可以用刹车来规避,但并不能因此排除所有的风险。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车辆装配了保险带甚至气囊?就因为这些装备是补充的保障措施,能够最大程度保障车上人员的安全。社会医保就好像刹车,商业健康类保险就是保险带,是对医保体系的有利补充。没有人会由于有刹车就不要保险带,更不会有人有了保险带就不用刹车,越来越多的人会想要配置气囊。”

实际上,社会医疗统筹基金对医保人员的保障是“保而不包”的,住院费用与大病医疗的自付比例与金额相对比较高。

“而重疾险不是一种报销型的保险。重疾险理赔金的给付是以约定病种的发生为条件的,一旦确诊,即可理赔,理赔金额度一般也较高,对投保人而言,帮助其早日接受治疗,特别是对初期治疗费用的支援作用非常大。”赖均良介绍说。

实际上,对于一般的工薪族,具备一定的危机感是非常必要的,谁都不愿意自己家庭陷入财务困境,当他们患重病并需求治疗与康复时,通常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此时,我们不妨设问“假使一种没有预料到的大病,如恶性肿瘤、中风或心脏病等疾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一张20万元的支票对我与我的家庭会产生什么不同呢?”

选择合适的重疾险产品

既然重疾险作用大,对个人与家庭保障而言也相当重要。那么,怎样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重疾险产品呢?

****理财网网保险专家认为,不同的人群(包括年龄与性别的不同)在具体挑选重疾险产品的时候,可以有一定的差异。

重疾险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纯消费型的产品,不带任何资金返还;还有一类则是带有储蓄性质的返本产品,或是用寿险类的主险产品附加一份重大疾病险。

消费型的重疾险,比较实惠些,我们说,买消费型的健康险,更像是租房。消费成本低,可选择余地大,觉得不喜欢、不合适,就可以换一个,退掉它的损失也不大。

消费型重疾险每年缴费较低,灵活性也比较强。一份一年买一次,或是每隔3~5年买一次的短期重疾险,就好比一年期或五年期的一份租约,“租金”便宜,觉得不合适自己了,只要不续保就行。

而一份保障期限为十年、二十年,或是约定保到60岁为止、70为止的长期消费型重疾险,就像一份长期的住房租约(当然类似这样的租房合约,在现在的居民住房市场已经很少,在商业用房租赁合同中较多些),可以使用一二十年,甚至三四十年,但是只要每年缴少量的“租金”,虽然最后的“产权”不属于你,你也不能通过取得产权然后将房子卖出换回货币,但是已经满足了你在一定期限内的保障或使用需求。

购买具有返本条款的储蓄型重疾险则好似“买房”,二三十年之后假使你还生存,就可以收回一笔资金,但是每年的缴费压力比较重。

比如,一名40岁男性投保10万元额度的某公司消费型重疾险,保障至70岁,20年缴费,每年缴费大约1500元。而这名男性在同一家公司投保一份10万元额度的储蓄型重疾险,保障期限同样到70岁,同样20年缴费,每年缴费额大约需要3200多元,原因是后者在你70岁时,会给付一笔较高额度的“祝寿金”,具有一定的储蓄功能。

赖均良认为,到底是买消费型的重疾险,还是买带有一定储蓄功能的重疾险,主要看个人的经济收入情况、消费习惯、行为偏好等因素。总体来看,对年纪较轻,或者收入较低的人群,消费型的重疾险产品更合适些,因为费率优势更大。而对于40岁以上,又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群而言,可以选择消费型的产品,也可以选择消费型与储蓄型产品混搭配置的方式。

保障额度有讲究

除了要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以外,购买重大疾病险的窍门还在于了解目前患重疾之后所需花费的医疗费用。

根据最近的统计,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少则七八万元,多则十几万元甚至更高。因此,重大疾病额度上选择10万元到30万元的保额比较合适。

“白领人群可以结合自己的收入状况来决定重疾险购买额度。比如你月收入5000元,那么重疾险额度可以设置为年收入的5倍左右,也就是25万元~30万元。”赖均良认为。

当然,每隔三五年,投保者还可以打开自家的保单检查一下,看看是否有必要追加或调整保额,根据家庭人员与经济状况的变化做一些适当的调整。

保费年缴比较好

保费年缴比较好。尽管一次交足会有一些价格上的优惠,但重疾险的保费还是年交比较好。一是因为缴费期长,虽然所付总额可能略多些,但每次缴费较少,不会给家庭带来太大的负担。加之利息等因素,实际成本不一定高于一次缴清的付费方式。年缴还有利于估量家庭每年的支出状况,便于家庭理财规划。

二是假使被保险人缴费两次(年)后就不幸身染重疾,如果本应是10年分缴的,实际只付了五分之一保费;假使是20年缴的,就只支付了十分之一的保费。

注意保障期、观察期与投保年龄等限制。重疾险的保障期限也是不尽相同的。有终身保障的,也有保到一定年龄即终止的,比如到100岁或者80岁或者更年轻,目前市场上比较多的是后者。购买重大疾病险时一定要考虑保障的年龄限制。

保险公司往往还会根据保障额与年龄状况等要求被保险人体检并规定不同的观察期,有180天的,也有90天的,就是说被保险人若在合同生效之日起180天(或90天)之内患重大疾病,保险公司就不会承担赔付责任。

与其他险种的选购一样,购买重大疾病险最重要的还是为自己“度身定做”,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的特点选择最合适自己的保障额、保障范围、缴费期限与付费方式。比如儿童购买重疾险一定要其中保有白血病的;单身年轻人可以考虑重点购买重疾险;新婚的夫妻经济负担较多不一定要再选购重疾险;女性可考虑购买涵盖了乳房癌等女性多发病种的重疾险。取己所需,不增加自己与家人的额外负担,才能更好地保障未来。

相关推荐

有了百万医疗险,还需要买重疾险?为什么不能替代?


这几年呢,百万医疗险毫无疑问是一款网红保险产品。很多人觉得,既然这类医疗险报销额度都有一百万了,买重疾险也就没什么必要了,毕竟治疗大部分的重疾,100万也够了。

这样的想法,实际上是对保险功能的一个误读。

百万医疗险的赔付标准是生病治疗后,拿着发票找保险公司报销的。

虽然现在有部分百万医疗险可以做到直付/垫付,但有一点是不变的:无论医疗险是给你治疗前直接垫付还是事后报销,金额都不会超过你治疗的总费用。

而重疾险帮我们解决的财务问题是:如果我们面对了突如其来的重大疾病,我们除了要治病之外,还要面对家庭生活源源不断的支出。

生病时,我们的收入马上要下降甚至中断了,可生活还要维持,还要如期还房贷、家人要生活费、孩子的学费还要交等等。如果你是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你倒下了,前面这些开支怎么办?医疗险能报销吗?

当所有的经济压力向你涌来的时候,你不可能有一个好的心情去治疗重疾、战胜病魔。我们必须有足够的金额攥在手里,才能安心地去治病。

这时,确诊或达到某种状态即赔付的重疾险,恰好极大地减轻了我们的财务、心理负担,我们可以拿一部分理赔金去治病,还能留一部分理赔金去补贴家用。

从这点来看,无论是百万医疗险,还是高端医疗险,它只有和重大疾病险相互补充,才可能构建完美的家庭保障系统。

另外,现在的百万医疗险基本都是1年期的短险,最长的也只有6年保证续保期,因此会出现以下几个弊端:

1、产品一旦停售,就无法购买;

2、每年的保费可能会随着你的年龄变化而涨高:年轻时买医疗险也许便宜,但随着年龄上升,每年的保费越来越贵,而且重疾险只需要交20-30年,就可以拥有终身的保障,而医疗险每年都需要交钱,平摊下来年保费其实不会相差很多;

3、如果身体出现健康问题,以后可能无法再购买医疗险。

相比较之下,一款能够保障终身的重大疾病保险,无疑让我们的保障更加充分。

所以说,百万医疗绝对不能取代重大疾病保险,它应该是作为医保和重疾险中间的补充。​​​​

购买了重疾险还需要购买医疗险么_保险知识


最近,经常有客户询问我们的客服,说个人有医保,又购买了重疾险,那么还有必要购买医疗险吗?

所谓医疗险,主要针对投保人的门诊和住院费用进行报销,多搭配主险,以附加险形式出现。而重疾险与实际治疗该疾病的医疗费用支出没有关系,一旦确认投保人罹患保险合同里的保障病种,即给付保额。

那么,医疗险有没有购买必要。

小编认为是有的。

商业医疗险和社保中的医保都属于实报实销,商业医疗险可以作为医保范围外的合理补充。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西药制剂4000余种,中药制剂5000余种,其中纳入医保目录的药品分甲、乙两类,甲类药中西药315个,中成药135个,乙类药中西药818个,中成药792个。也就说,社保只是基本保障,在大病医疗上起到的作用就小了,尤其是在恶性肿瘤中用到

的核磁共振、伽马刀等治疗项目和大部分进口药物,都需要个人自费。

这时候,如果购买了医疗险,可以补充赔付,尽量减小大病的开销。

另外,重疾险需要达到比较严苛的理赔条件,起到的作用是补充大病治疗后的康复费用和误工损失,有时候不能实时解决治疗费问题。

比如,终末期肾病,要获得重疾险的理赔,需要在确诊后,进行了90日的规律肾透析,又或者实施了肾脏移植手术。那么这段时间内,如果家庭经济有限,可能病人就会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而导致更严重的问题。

而医疗险不约定疾病种类,只以发生的疾病产生的实际医疗费用作出理赔,可以做及时的经济救助。需要指出的是,建议大家选择“超社保”的医疗险,也就是在购买之前,了解清楚医疗险的理赔范围,优先考虑将社保范围之外的药费、诊断费用和材料费用都纳入进来的

医疗险。

文章来源:http://m.bx010.com/b/22818.html

上一篇:保险知识汇总,一个家庭的正确投保理念

下一篇:年金保险是什么?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