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保险时不可忽视细节_保险知识

2021-06-19
保险是年轻时规划
您知道吗?保户收到保单以后都会有10天的“犹豫期”。

对于这宝贵的10天,一定要好好利用,一方面是不要让代理人钻了时间的空子剥夺您的权利,另外您也可以利用这10天对产品有个更彻底的了解。投保人收到保险单后,一定要亲自填写保单回执,因为保险公司对“犹豫期”的认定,是以回执日期为起始日进行计算的,亲自填写回执就是为了预防有些代理人“霸占”了您的“犹豫期”;同时,保户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段时间,仔细研读保单,或咨询对该险种比较熟悉的朋友,对自己所投险种作一番深入考虑,下定最后的决心,保或是不保。一旦投保的话,缴保费的期限比较长,如有的寿险长达几十年,如果日后再中途退保,就要承受较大损失。

■60天:忘交保费别着急

再来说60天,这个数字代表的是缴费宽限期。如果错过了每年的缴费时间,也不要着急,因为保险公司考虑到保户可能因暂时手头资金周转不灵等种种原因,没能及时交上保费,一般会设定一个延缴保费的宽限期,大多为60天。所以说您只要在这60天内交上保费就可以了。(个股全面跟踪黑马将从这里起飞…)

这个期限是针对分期缴保费的情况制定的,如过投保人到期未缴纳保费,则从保险单载明的缴纳日期次日起60天为宽限期。如果您不幸在这60天里发生了事故,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责任,但会从保户所付的保险金中扣除其欠缴的保费及利息。另外还设有两年的宽限,只不过所谓两年宽限期,在此时间段只是保留合同,但合同中保险责任中止,一旦真的出了事故,公司并不负责赔偿。

■三个月或半年:生病只能自己扛

这里三个月或半年的时间期限被称为观望期或观察期,在重大疾病保险和住院医疗保险中很多都有一个观望期,在观望期中生病,保险公司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这条规定是保险公司的自我保护条款,因为人们生病,尤其是一些重大疾病,身体都有一个渐变过程,并不是突发性的。也就是说投保人可能在买保险时,连本人都不知道自己存在生某种病的隐患,而其实自己已经是名“病人”了。这种情况下,如果刚投保就发生医疗费用,要保险公司为其负责,也确实有点不公平。

因此,您在购买医疗类保险时,一定要仔细弄清险种的责任范围和生效时间,一般来说,住院保险的观察期为90天,在90天以内住院保险公司不予赔付,而重大疾病险一般为半年,有的甚至一年,在观察期内保险公司只退还已缴保费。所以在投保时一定要看清合同里对于医疗赔付的具体时间条款,在观望期内发生的医疗费支出,保险公司是不负责赔付的。

相关阅读

保险知识不可忽视 高保费并买不来高保障_保险知识


每年缴5万元甚至10万元的保费,是不是就意味着保障很高?如果购买的是储蓄型保险,答案就是否定的!不要以为签了单就可以等着拿钱了,搞清楚下面这些问题,你才会用保险以小博大。

有时候保险是买了,但保障却漏洞百出。忽视保险知识,会让你空有保障意识,却得不到保险的“好处”,等要理赔时才发现,一切都晚了。

高保费可能买不来高保障

有人喜欢简单地用每年交的保费来比较保障的多少,以为保费越高,保障也就越高。

李先生今年35岁,不久前买了房子,一下就欠了银行一百多万元的贷款。李先生心想,幸亏自己有保障意识,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早就为自己买了保险,每年缴2万多元保费,一共交20年,加在一起有40多万元,这么多的保费,保障个房贷应该一点儿问题没有吧?结果,李先生算来算去,发现如果身故,这款保险只能赔付75万元,回想当初业务员口口声声说的“高保障”,李先生甚至怀疑自己搞错了。

其实,李先生没有注意到,自己买的这款保险是典型的储蓄型保险,并不适合针对身故风险的保障。白白交这么多的保费,对他身故后家里的保障根本派不上多大用场。

所谓储蓄型保险,正式名称一般叫作“xx两全保险”,或者“xx终身保险”,名字后面往往还有个括号,以“(分红型)”最为普遍。一款保险产品的保费,一般由风险保费和储蓄保费构成,消费型的保险,如意外险和定期寿险一般只有风险保费,基本没有现金价值。而储蓄型保险的主要保费则是由储蓄保费构成的,至于具有杠杆效应的风险保费则占比较少。

无论定期型、终身型、分期返还型,还是期满一次性返还型,这类具有现金价值的保险,投保人如果不死,拿到手的生存金基本就是所交保费扣除风险保费和其他费用之后,通过保险公司经营,最终连同本金和收益加在一起的钱。至于身故赔偿金,在一些纯储蓄型的产品中,与生存金相比往往只多出1%~5%,可见身故保障占比极低,基本只有储蓄功能。

除了分红险以外,万能险也属于一种储蓄型保险,一般会有个很低的保底收益,最终收益看账户投资情况。与万能险类似的还有投连险,它基本属于投资型保险。这些保险最终体现的价值依然是长期的理财收益,一般情况下风险保障部分都会设置成很低的水平。

由于扣费机制与分红险不同,万能险一般需要较多资金才能更好地实现储蓄功能,比如在交费前5年中,大部分万能险年交6000元保费以内的部分扣费比例最大,6000元以上扣费的比例才会很小。至于风险保障部分则可以调整,但对应的保费采用的是自然费率,会随着被保险人年龄的增长而显著提高。同样的风险保额,由于年龄不同,保费可能相差数十倍。因此,万能险同样不是解决保障的最好选择。

储蓄型保险可能还不如储蓄

储蓄型保险在财务规划上有积极的意义,比如可以实现强制储蓄,同时回报的稳定性很高,在长期持有之后可以体现时间与复利的价值,一般用来解决养老金和教育金,是纯防御型的理财方式,目的是保证一笔将来一定会用的钱,防范的是“人活着钱没了”这类风险,而不是为了身故保障。因此,储蓄型保险在家庭保障计划中的优先级别应该排在意外险、定期寿险和健康保险之后。

有很多人存在这样的想法:既然叫储蓄型保险,那么能不能指望它赚钱呢?现实告诉你,这种想法太天真了!

众所周知,保监会规定传统寿险的保单预定利率不得超过年复利的2.5%,对于保险的回报来说,合同中承诺给付的部分不会高于这个水平。而保险的分红部分是不确定的,同一份产品的计划书中,预期收益的“高档”和“低档”分红水平相差近10倍,以现实情况来看,保险产品的分红水平还很难令人满意。

无论分红的实际水平如何,各类储蓄保险往往只有持有时间超过20年以上时才会体现出积累与复利的效果。如果投保10年内退保,退的只是“现金价值”,加上“已有回报”,仍可能比不过本金,这使得储蓄型保险一旦购买,便意味着长时间的资金冻结。

缺乏灵活性的解决方法其实不难,就是明确投保的目的是为了长远未来的某一人生目的,比如养老或准备子女教育金,同时控制保费的支出,从而不影响家庭的其他财务计划,比如短期内有大额度的家庭开支或者家庭收入本来就不稳定的情况下,应该慎重选择储蓄型保险。

保险知识,保险受益人变更细节易忽视


近年来,因“受益人”问题导致的保险纠纷屡见不鲜。如据报载,吴女士为自己购买保额为10万元的人寿险,并将丈夫祝先生指定为身故受益人。去年初,两人因感情不合协议离婚。6个月后,吴女士遇车祸身故。其父母和祝先生都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按理说,既然吴女士生前已和祝先生分道扬镳,保单就该由其父母作主。遗憾的是,由于受益人仍写着祝先生的名字,保险公司只能把保险金赔付给后者。

由于《保险法》规定,只要投保人、受益人与保险人之间存在保险利益关系,如夫妻、父母与子女、债权人与债务人等,都可成为受益人。因此,在指定受益人时,务必考虑清楚最合适的人选。尤其在婚姻关系变化后,更要及时变更受益人。拿吴女士来说,如果和祝先生离婚后及时办理变更手续,就不会令其父母抱憾了。当然,必须说明一点,变更受益人须在被保险人生存,保险事故发生前才可申请,且要征得被保险人同意并书面通知保险公司。只有后者在保单上批注,变更才有效。

来看一则事例:林先生所在单位作为投保人,向某保险公司投保一款人身险,被保险人是林先生,受益人是其妻鲁女士。去年2月,林先生因工伤意外身故。鲁女士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却被告知理赔款已被林先生所在单位领取。原来,当时企业投保后,曾与保险公司签过协议,约定“在保险有效期间,被保险人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死亡事件,由投保人申请领取保险金”。对此,鲁女士当然不认同,经向保险监管部门反映,最终企业与保险公司的协议被认定无效,鲁女士获得了理赔。

上述事例中,保险合同的原受益人为林先生夫妇,但林先生所在单位作为投保人,与保险公司签订附加协议,其实是变更了最终受益人。《保险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可以变更保险合同的受益人并书面通知保险人。保险人收到变更受益人的通知以后,应当在保险单上批注。投保人变更受益人时须经被保险人同意”。由此,因未经被保险人林先生同意,企业与保险公司签订的协议当属无效,也就不能“侵占”鲁女士的理赔金。

买保险留意细节_保险知识


针对不少投保人反映的“投保容易理赔难”问题,保险专业人士提醒,如果消费者投保时多留意一下细节,很多拒赔是可以避免的。

1、防止“如實告知”杀手。

目前80%以上的拒赔案因“如實告知”引起。保险合同有个重要原则,就是“如實告知”义务,你投保时一个小小的“隐瞒”,就会失去日后索赔的权利。特别提醒的是,很多人口头告知了,但业务员说可不填,结果事后也被指“隐瞒”病情,却无据反驳,最后只好被拒赔。

2、赔偿范围会在“保险责任”中列明。

但这中间通常有一个观察期,如3个月或半年内生病,保险公司是不赔的。

3、注意“责任免除”条款。

这里列明的都是保险公司不赔的情况。如故意行为、先天性病症等。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如两年内自杀也不能获赔。

4、一旦购买保单,就要按时交费。

如果未按时交费,在60天的宽限期内发生事故,保险仍有效;宽限期满仍未交费的,保险将自动失效,若出事保险公司可不赔。

5、亲自签名。

不要代签,也不要让保险业务员帮忙填写,以免生病、出事后保险公司以合同无效为由拒赔。

保险知识,买保险勿忘几点细节


时下,购买保险的客户越来越多,代理人也乐此不疲地传递计划书,绝大部分的客户成交原因:价钱,保障种类多寡,代理人本身...

往往有几点是容易被客户忽略了的,就以重大疾病保险为例:

多少种重疾的定义,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保险公司才能报销?我们公司在重疾上很少有在所保的类型前加个"严重",或者是有几种重疾必需要怎样怎样动手术的才算,但有些公司在这些条款上都扣得很死(那如果客户真的因为这样的原因而理赔不了的话,也会感觉很冤!)

观察期天数,我们公司是90天,但有些公司是180天,那不是相当于第一年交费才保了半年?(如果客户投保了刚好就在这个时间段发病的话,那就真的麻烦大了!)

还有就是是否返还的问题上,客户也是值得注意的!(昨天我就在客户家里看到某家公司的消费型重疾险,我跟他算了算,发觉:万一客户在头十年内没得病,那是交出去的钱还多过领回来的钱的,而且是03年做的保单,而保障只有一万,我真的不明白客户当时是怎么考虑购买的?呵呵!)

以上是个人整理出来的有感而发,希望对客户选择保障有帮助!

保险知识,小康家庭也不可忽视 家庭保障规划


胡女士说由于去年我国经济不景气,个人感觉虽然收入不变,可是固定存款额利息越来越少。而其所在的企业没有承担太多的养老和医疗保险,因而希望能有一个合适自己家庭的保险理财方案。

胡女士的老公有稳定工作,月收入1万元。胡女士月收入7千元,工作属于合同用工性质。有一个8岁的女儿,上小学3年级。

其财务状况:现有股票5万元(被套后证券价值还剩2万元左右)、基金5万元(现净值3万元),自购住房价值70万元,有一辆车。此外还有存款15万元,银行理财产品12万元。基本支出:每月养车平均3000元,每月一家人基本生活开销3000元,每年一次旅游开销1万元,每年支付双方父母养老费2万元,不定期支出一年2万元。

保障分析及建议

去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在今年必将进一步显出更为明显的衰颓,新年将至,如何使幸福、祥和的三口之家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居安无忧呢?

胡女士的女儿已经8岁,估计夫妇双方的年龄也在35岁以上了。中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作为家庭经济支柱,要有充足的保障以维持家庭生活品质,故中年人更加需要全面而充足的保障计划。同时,失业、减薪、事业危机和心灵危机是中年人面临的四大问题。权威统计显示:中年人在组织中最容易成为尴尬人物。大部分的组织都是金字塔型,越往上淘汰得越厉害;当金融危机大潮席卷时,位居组织中层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最容易受到侵袭。

统计数据表明:从40岁开始,综合发病率上升,到70岁后进入高发病期,一生中罹患重大疾病的可能性高达72%。因此,对于多数家庭来说,一旦家庭成员患上重大疾病,所需的医疗费以及护理费等就不是平时的积蓄所能解决的。可以重点购买重大疾病保险和住院医疗保险、津贴型保险,而且越早买越好,一旦得了重病,不仅减少医药费的负担,如果发生不测也能有一部分钱留给家人。

那么胡女士家庭如何运用保险来保障家庭呢?

首先是购买重疾险保额。目前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少则七八万元,多则十几万元甚至更高,因此需要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单位福利(即单位为员工购买的社会医疗保险及商业保险)的多少,建议胡女士夫妇双方购买20万元的重疾保额,女儿购买10万元的重疾保额。除了重疾险外全家人再配些住院医疗保险和津贴型保险,只要每年花几百元就能在住院时得到补偿。鉴于女性疾病的高发率,胡女士还需购买女性疾病保险,保额也在20万元。

其次是购买生命保额。生命保额的保险产品主要是意外险和寿险,这类保险可以应对因意外或疾病导致的身故带来的家庭财务平衡,避免家庭经济支柱的缺失使家庭生活窘迫、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对于每年外出旅游、有自备车的胡女士家庭来说尤为重要。意外险和寿险方面,先生的保额各为60万元、胡女士的保额各为42万元、孩子的保额各为10万元。

再次是购买养老保额。年过40应该及时为自己的晚年养老生活考虑了,否则为时已晚。目前胡女士家庭的投资理财渠道集中在股票、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上,建议作合理的调配,补充无风险的、保本增值的保险产品,以达到投资理财产品的平衡性。

此外,在保费的支出上要切合实际,一般情况下,建议胡女士每年以总收入的10%左右进行缴纳风险性保费为宜,不要因为保费过高而影响正常生活。

编后语:很多人认为自己的家庭属于小康家庭,认为家庭不会有什么风险。其实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意外就是意料之外的事情,无论对贫穷家庭还是小康家庭,发生的几率都是同样的。而小康家庭发生意外之后,生活质量下降会尤其不适应,所以家庭保障规划,小康家庭也不可忽视。

理智选购儿童意外险 不容忽视保险细节


意外无处不在,对于年幼的孩子还不懂事,容易出意外,给孩子投保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面对市场上品种繁多的少儿险产品,家长不知道从何下手。如何给孩子挑选一份合适的儿童意外险?购买少儿意外保险需要注意什么细节问题?

购买少儿意外保险时细节

一是意外时间限制,即自意外事故发生之日起,多少天内导致的身故、伤残和医疗费用由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二是意外医疗费用的限制,大部分公司的医疗费用一般都是在社保内用药范围内按年度限额来定义,并且有起付线。

购买少儿意外险是否越多越好?

投保少儿意外险,是不是多买几份,出了事就能多赔点呢?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按照保监会的相关规定,儿童意外险产品中的身故保险金存在最高限额,国内绝大部分城市为5万元,只有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最高为10万元。就是说,即使某位儿童投保多份意外险,不幸身故,最多只能赔5万元。因此,为未成年人购买多份意外险,未必划算。

除了意外身故,儿童意外险还涉及残废保险金、意外医疗。据他介绍,因少儿身故对家庭造成的经济负担其实并不很大,主要是精神上的痛苦,所以在身故保额方面设有上限,但儿童意外险中的残废保险金的给付远高于身故赔付,因为少儿残废给家长造成的负担更大,而且意外伤残的赔付保险金是可以累加的。至于意外医疗,是保额相加,实付实交。比如,学校购买的商业保险保额是5000元,家长为孩子购买的商业保险保额是1万元,一旦发生医疗费为1万元,则只能赔付1万元,但如果发生医疗费为两万元,则可赔付1.5万元。

看清保障范围

家长在为孩子购买儿童意外伤害保险的时候要看清保障范围,不要认为只要买了意外险,孩子发生了意外就都有了保障。例如:少年儿童不小心烫伤了,认为就可以获得理赔或获得全部保额的理赔,但是根据保险公司的相关条款,烫伤必须要达到什么程度才可以获得理赔,而理赔的多少要根据伤残的等级支付保险金。也就是说,理赔是有条件的,这一条件主要是保险条款中的“免责条款”。根据各家保险公司的相关条款,目前儿童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障范围以死亡和伤残为主,而有的只保死亡。但在险种名称上却有可能都称为意外保险。这一点投保人在投保前就应该看清条款后再决定。

儿童保险投保建议

为孩子投保已经成了趋势,但是心急的父母一定要记得,给孩子买保险一定要遵从以下三个原则:针对小孩的好动性,应该以意外,医疗保险为主,然后再考虑教育金分红投资型等产品的结合;购买保险原则是以社区医疗为基础,再加之适当的商业险作为补充比较好一点;如果投保人没有充分足的保障,一定要留意该保除是否具有豁免功能。

针对目前少儿教育金保险现金返还方式一般可分三种:第一种是从缴费之日起,每隔几年返还一定数额;第二种是从特定时间点开始每年返还,如从孩子进入高中开始或者进入大学开始;第三种是在约定时间点一次性返还,如进入大学或大学毕业。

没有最好的保险,只有最合适的保险。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所以购买什么样的宝宝保险不可一概而论,不过有几个基本还是可以把握的:第一是量力而行;第二是针对于家庭支柱应该优先保证,因为家庭支柱是家庭的持续收入能力,第三是保障类型的应该优先考虑,比如医疗保险和意外保险。

保险公司,维护保单不能忽视的几个细节


生存金不要忘记认领

不久前,周女士接到了保险公司营销员打来的电话,原以为对方要推销保险产品,没想到竟是提醒她生存金即将给付。“每年向保险公司交钱,现在终于轮到我拿回点了。”对于突如其来的生存金周女士颇感意外,而实际上,这笔钱是合同中早已约定的。

营销员告诉她,公司即将按登记地址寄发“款项给付通知书”,在此之前先要选择生存金领取方式,既可以本人前往保险公司指定地址领取,也可以由保险公司银行转账汇款给她。“现在银行卡信息外泄很常见,安全隐患比较大,我觉得还是亲自领取比较安心。”于是周女士选择了“直接给付”的领取方式。不过到了约定的款项给付时间,周女士却把这件事给忘了,直到1个月后营销员为了推荐保险新品,才再次提醒了她“该领生存金了”。

像周女士这样粗心的投保人其实并不少见,保险公司每年都有大量的生存金无人认领,特别是一些年代久远的保单回馈很容易被大家所忽略。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曾经投保了一份拥有生存金返还的保险产品,那么不妨检查看一下是否到了生存金给付的时间,以免忘记。

此外,分红险、万能险等拥有返还功能的产品会按约给付教育金、养老金、满期金等,如果在投保时选择了现金领取方式,同样不要忘记按时领取。

可能你会问,保险公司会寄发“支付保险费通知书”,就不能提醒投保人或受益人领取生存金吗?其实,保险公司正常运营过程中的确有这一流程,只是基于种种原因无法与领款人取得联系后只好作罢,这其中也有消费者本身的原因,比如地址变更后没有及时通知保险公司。

地址变更即通知保险公司

地址变更后通知保险公司并非难事,随着科技的进步,只要一通电话或是上网登录账号,就可以轻松修改保单通讯地址了,只是很多投保人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

上面所说的生存金无人认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保险公司无法与投保人或保险受益人取得联系,而他们本身又不记得自己拥有这样的权利所导致的。这也进一步提醒我们,地址变更后没有及时通知保险公司,等于切断了保险公司与自己之间的桥梁,不仅会造成各种通知书无法送达,还可能导致本身利益受损,放弃原本属于自己的权益。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像家财险这样与保险地址有着密切关系的险种,如果投保人没有及时将地址变更信息告知保险公司,很可能在出险后遭到拒赔。

转账支付保费要卡上有钱

地址变更未通知保险公司还可能导致忘记缴费,与忘记领取生存金相比,后果可是严重多了。对于选择分期缴纳保费的投保人来说,按时完成支付任务需要很细心,即便采用到期银行转账的方式付款,也可能发生问题。

“我原本是用工资卡转账支付每年保费的,单位变动后我的工资卡也换了银行,原先那张卡上的余额全都被我提出来了,结果到了今年缴纳保费的时候,因为卡上没钱,保险公司就没有收到保费,结果我的保单被停了。”网友“小郁”可不止一点郁闷,“保险公司还说,要想延续保障,只能重新投保,所有的投保流程还要再走一遍,保费还可能更贵些。”

其实,对于这样非故意拖欠保费的投保人,保险公司还是比较宽容的,“宽限期”政策可以为缴纳保费提供60天的缓冲期,只要在此期间缴付保险费,保障将会延续,而这段时间内发生的责任范围内的保险事故,保险公司也将予以赔付。

当然,为了保证保费缴纳的顺利进行,建议投保人将每年缴费的时间、金额、支付方式统一记在本子上,并定期查看,维护好自己和家人的保险保障。 记者 张安立

保单检视不可忽视 应及时为保单体检_保险知识


是不是买了保险就可以“一劳永逸”了?答案是否定的。其实,就像人的身体需要定期体检一样,我们也需要对保单进行定期体检来确保其效用。

“现在有很多人买了保险,却对保单的保险责任、利益没有清晰的认识,甚至连提供服务的保险公司名称、续保的缴费时间都不了解,就将保单束之高阁。”保险从业人士凃开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醒投保人,要定期检视保单的内容,一方面,可根据家庭责任的变化,适时调整保障计划;另一方面对保单是否有准确、充分的了解,直接关系到保单持有者及其家人能否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及时获得帮助。

保单检视,即客户购买保险后,在专业人士的协助下根据自身家庭财务状况及风险责任的变动定期对保单回顾并做出适当的调整。凃开元介绍,近年来,由于保险公司数量不断增多,客户选择保险产品的空间明显加大,而保险作为理财产品,具有较高的专业性,但部分客户因保险知识所限,很可能在选择产品时重复投保,即保险不仅未能提升自己对风险的抵御能力,还造成了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通过保单检视可以发现很多客户在家庭理财时,“铺张浪费”与“保障缺口”并存。保单检视既能保障客户利益不受损,也能促使保险公司进一步发现客户的新需求,从而能有的放矢地进行产品开发。凃开元谈到,保险公司每年都会为客户举办保单检视活动,活动期间,公司对客户进行回访,帮助客户检视保单,协助客户发现问题,重新评估客户保障状况,调整保单内容,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科学的财务规划。

“由于目前投保人的保险意识不强,很少有人会主动对保单进行定期检视。”凃开元告诉记者,公司会通过主动致电或营销员登门拜访的形式协助客户进行“保单检视”,使保单的有效性与客户的需求匹配。此外,在该公司每年一度的客户体验月中,保单检视也作为一项重要的活动内容,为公司客户提供更加集中、系统的保单检视服务。

据介绍,有的保险公司在为客户保单进行检视时,还设计了“家庭保单整修卡”,将每位客户的信息详细记录在卡上,通过专业的需求分析系统对客户的保单、家庭财务等提供分析报告。

保单检视并非就单张保单进行体检,应该对客户乃至客户全家的保单进行全面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做出与家庭财务相匹配的保险理财规划。

专家支招自我检视保单“五注意”

瑞士再保险日前发布一项小型调查结果显示,面对甲型H1N1流感的威胁,很多中国受访者表示会检查自己的保单。那么,保单检视应该检什么呢?凃开元提示,无论是客户自己或是由保险公司专业人士协助,“保单检视”都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保单是否有效。一份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的保单,无论意外保障、健康保障还是养老保障,都必须是有效的保单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保障功能。卡式保单需要激活、期缴保单需及时缴费才能保持保单有效发挥作用。

明确缴费方式。缴费方式包括期缴和趸缴。趸缴即一次性缴清保费,而大多数保险属期缴型,需客户定期续缴保费,否则将会因保单“断供”导致错过“有效期”。

确保保单个人信息无误。保单上的个人信息是保险公司了解客户情况的重要途径,保险公司需按照保单所留地址配送保单,以及根据所留电话进行客户回访及续期保费缴纳提醒等。客户在“保单检视”时需留意自己的个人信息,若联系地址、电话或受益人等发生变化应尽早通知保险公司更新保单信息。正确的联系信息是客户服务以及理赔工作顺利展开的重要前提。

保险责任与保障需求相匹配。家庭需求与外部环境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伴随的保障需求也是动态的。如,孩子的保险应关注健康与意外伤害,成年人则需考虑养老;单身人士的保障需求与婚后、生育后或渐入中老年时都迥然不同;经常外出、从事特种工作的人士需加强意外险或特种行业健康险的保障。

保险收益是否抵御通胀。对于养老型、投资型的保险,客户在“保单检视”过程中可留意其投资收益是否还有增值空间。例如,若当前保险投资的收益率较低时,可适当调高保障额度。投资型保险的专业性较强,建议客户定期做“保单检视”,在专业人士的协助下对保障和投资额度等进行调整。

网上买保险节要注意细节_保险知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保险行业也加入到了电子商务领域,如今网上保险成为网络达人购买保险的主要途径。但是,专家提醒消费者网上保险存在风险,消费需谨慎。

保险电子商务也称网上保险,指保险公司或保险中介机构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技术为工具来支持保险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行为。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直视淋漓的鲜血……可是,面对烈烈炎日,又有谁有勇气走出家门呢?一切事物都由网络照单全收,同样,买保险也可以。随着气温不断攀升,许多人都采取了网上保险的策略。

网购达人就选网上保险

“虽然保险公司也有空调,但是这么热的天能走出去都需要勇气。”网购达人解女士早就将电话投保方式扔进了垃圾箱。不愿在热天出门的她通过网上保险的方式购买一份分红寿险产品,包括重疾、健康医疗和意外等多重功能,价格还比她同事购买的同款产品便宜不少。

据解女士介绍,许多大型保险公司都有了专门的网上保险渠道,有些公司甚至在淘宝上开了旗舰店。除了寿险产品以外,网上销售的保险多为车险和财产险。同时,还有许多短期意外险产品也在网上保险单上有名。“这些产品价格便宜,操作性也简单,网购挺方便。”解女士说,通过网上保险渠道购买复杂的保险产品时还可以通过与网站工作人员在线聊天咨询,不仅如此,还可以等到保险合同寄到家中以后,签订后再支付。

网上保险“安全”不可忽略

对于被烈烈炎日吓坏了的人们,电话、网上保险等投保方式虽然非常方便,但是这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投保人需多加小心。保险专家表示,不管是电话投保还是网上保险投保,都可能会出现保单情况不明等状况,从而造成投保人对保单的误解,最终产生理赔纠纷。毕竟,保险产品与医疗服务相似,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而许多非官方网站出售保险所提供的咨询服务并不是真正的保险代理人,这些网上保险的咨询员自己对产品都是一知半解,因此仅仅是依靠想象来推销产品。

此外,许多不良商贩喜欢与客户玩文字游戏,利用客户对产品不了解以及价格便宜等特点来吸引欺骗客户,等到客户发现上当时也为时已晚。另一方面,在一些网上保险的非官方网站购买保险还可能遭遇空头保单或“假”保单等情况。

为此,专家建议,投保人在进行电话或者网上保险投保时,一定要选择正确的官方电话、网站。另外,还要注意对保险代理人的身份进行核实,认真了解保险合同中的各项条款,避免稀里糊涂上当。

网上投保,细节性问题,大家也要注意了。

首先,网上购买保险,小心山寨保险代理网站。

随着网络的发展,山寨保险网站层出不穷。一旦投保人在他人伪造的网站上填写个人信息,甚至信用卡、借记卡卡号及密码,可能导致个人财产安全直接受损,不仅保费会打水漂,卡片、身份还可能被他人盗用。所以大家在投保前先给网站验明正身。比如,假冒的保险公司网站虽然与正规网站显示的名称、版式相同,但域名却不是完全一样的。假域名会夹杂毫无意义的数字或字母。另外像保险公司官网都会有客服热线,而保险公司的客服热线都是统一的。保险代理网站都是有代理资格证书的,另外保险代理网站都是有保监会授权的,所以到保监会官网查询一下,真假便知。就是保监会批准的大型保险电子商务网站,保险产品十分丰富,在线投保方便快捷。

其次,阅读保险条款细则,完全没有疑问后再付费。

张小姐介绍说,受制于保险产品条款的复杂性,目前还难以在网上直接销售更为复杂的长期寿险等产品。一般来说,单次旅行的保险时间可以任意选择,而一年中的多次旅行则是在一年内可以多次旅行,每次单次旅行的最长保障是182天。如果购买超过一年的保险,则要进行多次购买,还要注意调整保险起期。目前来说,很多保险公司的网上投保都是控制在一年以内。

业内人士提醒,如果市民在网上投保,一定要注意认真查看保险公司的条款和保障责任,避免一旦出现意外,却由于不符合保障条件而拿不到保费的情况发生。此外保险产品相对而言比较专业,因此购买时不要只盯着低价,还要看具体保险利益,确定该保险产品符合自己的意愿和利益再选择下单。

购买保险时 四大误区不可取_保险知识


通常,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保险规划中,都有一些比较典型的易犯误区,会使投保人遭受损失或不便。平日里,不妨先认认清楚这些误区“长啥样子”。从单身期到家庭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空巢期,每个人的保险保障都应该根据不同人生阶段的特点,进行具有不同侧重点的规划,形成一个类似于“梯级消费”的概念。只是,在这么一个长周期的保险规划中,很容易步入一些常见的误区中,为此我们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

误区之一:寿险只能增加而不能减少

有人认为,既然是阶梯式消费,就应该是爬坡式向上,保险产品只能越选越多,保额也应该逐渐累加。其实不然。随着人生阶段的不断向前,总体而言保险是越买越多了,但具体到每一个险种上并非完全如此。寿险规划的改变,并不只是意味着保单数量的增加。由于家庭责任、经济收入变化,每一时期需要的保障重点会有所不同。比如,寿险额度在单身期较少,到家庭成长期和成熟期因家庭负担较重而变得很高,但到了老年会再次降低,因为老人已经不是已成年子女的最主要经济来源了。医疗类产品的变化也不是直线上升的,因为不同时期对具体的健康医疗类产品需求很不一样。年轻时需要的意外医疗保险,到了35岁以后可能更多考虑终身健康保险和终身医疗补贴。到底是增是减,关键还是看具体的需要。

误区之二:年轻人暂不需买保险

在单身期,也就是保险的“初级消费阶段”,年轻人总是对保险抱着无谓的态度。比如,不少年轻人会说“意外太偶然,应该轮不到我”。世界这么大,哪有那么多的意外发生,即使有意外发生也不一定轮到自己。很多人都抱着这样的侥幸心理。但意外是突如其来的客观事故,它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什么时候光顾、光顾到谁头上,谁也说不准。也正是因为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其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年轻的时候才更应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它具有“一人为众、众为一人”的互助特性,尽管意外事故发生给人们带来的是各种各样的灾难,但如果投保了一定保额的意外险,这份保障至少可以使受难者及家属在经济上得到相当的援助,在精神上给予一定程度的安慰。也有人认为,年轻时买保险不如做投资挣钱。年轻人可以不用购买储蓄性质的保险,但高保障型的产品必须有备无患,只要每年缴纳的保费是在合理的收入比例范围内,它对你的整体投资计划不会有什么影响,相反它还能为风险投资保驾护航。

误区之三:不愿给自己买保险

家庭成长期,财富的积累还起步不久,却又有了家庭和孩子的负累。新买住房要还月供,大宗家居用品尚需添置,到处都是需要用钱的地方。此时此刻,夫妻双方可能在保险上有些“气短”,不愿意给自己买保险增加支出。有些人觉得“我经济负担比较重,没有闲钱买保险”。周先生今年32岁,上有老下有小,他总说:“我不买保险,家里要用钱的地方多着呢,没那闲钱,最多给孩子买一份。”但对于有家庭负担的人而言,保险不是奢侈品,而更像是必需品。没有对自己意外伤害、重大疾病和收入能力的保障,就根本不可能保护好自己的家庭。你宁可在别的地方省出一点来,也要安排好自己的保障。但是,经济成本毕竟是需要考虑的,所以处在家庭成长期,预算比较拮据的家庭可以选择一些没有现金价值的产品,并根据你的实际需要投保,保费就会比较便宜。

误区之四:成熟之后易走两个极端

到了家庭成熟期,以下两个保险消费的误区比较明显。一是有些人觉得“有钱可以替代保险”。到了家庭成熟期,家庭财富已经积累到最高点附近,有些人会认为自己已经有能力应付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一切财务困难,尤其对于从未有理赔经历的“有钱人”而言,可能会产生“保险无用论”的想法。但是,积累财富不容易,为什么要把所有的重任都往自己肩上扛呢?比如一次重病需要10万元,虽然你的财力负担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买了保险,很可能只要1万元就解决了问题,为什么不用保险来留住你的9万元呢?相较针对大多数人的经济风险保障作用,对于有钱的人,保险更有意义的作用还在于保全已拥有的财产。另一方面,特别看重家庭的人,在家庭成熟期可能还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特别喜欢买保险,认为“保险买得越多越好”。可是不要忘记,购买越多的保险,同时也就意味着将要缴纳越来越多的保费。一旦自己的收入减少、难以缴纳高额保费的时候,将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理性的行为应当是,根据自己的年龄、职业、收入等等实际情况,力所能及地适当购买保险。投保的费用最好是自己收入的10-15%左右为宜。

文章来源:http://m.bx010.com/b/50639.html

上一篇:如何进行保险规划_保险知识

下一篇:国寿瑞鑫两全分红保险条款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