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保险拒赔都是因为它!你有没有掉坑?

2021-05-08
保险的基础知识有哪些
“买什么保险,都是骗人的!交钱的时候哄着你,赔钱的时候避着你。”虽然最近几年生活富裕了,大家伙儿的保险意识有所上升。但“保险骗人”的观念在社会上仍然很有市场。

为什么呢?说白了,都是保险拒赔案件闹的。

“××保险公司拒赔保险金,受害人家属上诉法庭”的戏码屡见报端,且不说这些案件中谁占理,隔三岔五地来这么一出,任谁看了都会觉得保险不靠谱。

但实际上,保险公司的理赔成功率并不低。

根据2019年的最新数据显示,大部分保险公司的获赔率都在99%以上,只有极少数案件会被拒赔。

那这些极少数的拒赔案件都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下面,小编带大家看一则经典的拒赔案例。80%的投保人都是因为犯了这个错误被拒赔的!

一、案件重演:生病花费近万,保险却不赔?

沈小姐,今年27岁,河北廊坊人,普通私企行政人员。

2015年10月,沈小姐通过保险代理人的推荐,购买了一份平安的智悦人生终身寿险(万能型),20万寿险保额。

同时,还附加了15万的重大疾病保险、2.5万的无忧意外伤害医疗保险、20万的无忧意外伤害保险,豁免B&C以及住院费用医疗保险A两份。

PS:这是典型的“1+N”万能险模板,一份保单就承包了寿险、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等四大险种。

看起来啥都保,但每一项的保障力度都有限,而且保费死贵,不建议大家效仿。

2018年11月,沈小姐工作的时候感觉腿关节疼痛,站都站不稳,于是便前往医院检查治疗。

由于关节疼痛较为严重,医生建议沈小姐住院观察治疗,一直到12月中旬方才出院,共计住院16天。

住了16天的医院,医疗费自然不是个小数目,总计花费15303.87元。

其中,属于社保报销范围内的金额为14179.87元,报销比例40%,14179.87×40%=5688.56元。

也就是说,最终自费金额为15303.87-5688.56=9615.31元。

对沈小姐一个月薪仅有5k出头的小白领来说,近万的医疗费用够她存大半年了。

好在,她当初投保的时候附加了住院医疗保险A,不然这次的疾病既够不上重疾的标准,又不属于意外医疗的范畴,着实有点抓瞎。

PS:所以小编一直强调,保障要齐全。保险也讲究“木桶效应”,其他方面保障再好,但只要缺了一块,就有“翻船”的风险。

出院后,沈小姐立即致电保险公司,并根据工作人员的指引,准备了所需的理赔材料递交了上去。

然而,历经一周的审核,沈小姐等来的不是理赔金,却是保险公司的拒赔通知书。

原因是:沈小姐2011年即因为意外造成关节受损,2012年确诊为慢性滑膜炎。此次住院治疗与既往病症属同一诱因,而沈小姐投保时并未如实告知病情,故不予赔付。

二、拒赔原因分析

投保时未如实告知既往病史,这是大家在投保过程中常犯的错误。

尤其是对初次投保的“萌新”来说,占了历年保险拒赔案件的大头。

有的人确实是故意隐瞒,意图带病投保;有的人则是因为不重视健康告知,随缘填写;还有的人是被急于签单的保险经纪给忽悠了……

《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

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投保人故意或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如实填写健康告知是投保人的义务,别不当一回事。

不过,大陆保险对于如实告知义务的限制还是比较宽松,属于“不问不答”的有限告知,健康告知里未提及的疾病情况无需告知。

另外,还有一个神奇的“不可抗辩条款”撑腰。

《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

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2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只要不是恶意带病投保,隐瞒和申请理赔的不是同一种疾病,且过了两年的不可抗辩期。即便存在未如实告知的事实,保险公司大概率还得赔钱。

举个例子,A先生2016年投保重疾险,投保前曾患糖尿病,未如实告知。2019年,A先生确诊肺癌,申请理赔。

讲道理说,这种情况不赔没毛病。但因为过了2年不可抗辩期,保险公司还是得赔。

再举个例子,B先生2016年投保重疾险,投保前医院已确诊其患有肺癌并进行过治疗,未如实告知。2019年,B先生以肺癌为由申请理赔。

投保前已经患病,不适用2年不可抗辩期,百分百拒赔!

不可抗辩条款并非“免死金牌”,它以最大诚信原则为基础。对于恶意骗保、蓄意不实告知的人不适用。

所以,小编劝大家投保的时候还是认真对待健康告知。

即便有健康问题也要如实告知,尽量争取最好的核保结论。

就算是加费投保或除外投保,也比以后拒赔来的好。

总结:

除了未如实告知健康状况外,还有很多其他拒赔原因。

不在保障范围内,比如常见的意外险猝死不赔;

医保卡被人代刷,留下了不良的用药、医疗记录;

不符合保单约定,比如等待期内出险、未达到重疾理赔标准等;

保险到期未续费,保障失效,其中一年期险种(医疗险、意外险)最常见。

投保是门技术活,想要不犯低级错误,就要加深对保险的认识。

很多拒赔案件的发生,其实都源于投保人对保险知识的不了解。

只要仔细阅读保险条款,理性投保,大家的保障就不会落空。

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兴起,投保也愈加智能化,很多线上保险产品都已经可以进行智能核保了。

对健康告知如何填写不清楚的小伙伴,可以多试试智能核保这项功能,健康问询更细致,还不会留下任何核保记录,相当实用。​

延伸阅读

重疾险你买对了吗?有没有踩过这5个坑?


买保险,最难买的还是重疾险。一是因为各式各样的产品太多,二是价格贵,一时间下不了手花那么多钱,总要纠结很久。​

另外,大家买重疾险的时候,常会遇到很多不同的坑:

有的买了返还型的重疾险,花了比别人多好几倍的钱,就为了等老了能拿点钱;

有的买了涵盖100种重疾35种轻症的重疾险,但是等患了某项高发轻症,保险公司却说不赔;

有的买了万能险里的附加重疾险,保费贵,保额也不高,保障还不一定全面……

小编为大家总结了几个,一起来看看,有没有踩坑。

1、过于看重保障时长,忽视保额

这一点,小编强调过N次。很多人买重疾险,总以为保障时间越长越好,能买终身肯定是最好,保障到老,担忧越小。

毕竟年纪越大,患病的几率越高。

这种想法,本质上没有什么错误。但如果刻意延长了保障时长,却缩减了保额,这种做法就完全出错了。

同样预算5000,正确的购买方式是,选择保障到60岁保额50万的产品,而不是保到70岁保额10万的产品。

为什么?重疾险的作用在于收入损失补偿,也就是说,大病降临,无法工作的时候,可以由重疾险赔付来补偿这个漏洞。

一场大病下来,三五个月就能投入工作吗?修养调理少则一两年,多则四五年,这期间,没有收入,家庭生活如何继续?房贷谁来交?孩子父母谁来养?

所以不要过于注重保障时长,因为高保额,比保障时长更加重要。

2、认为买1年期重疾险更划算

消费型重疾险不等于1年期重疾险,但一年期重疾险,包含在消费型重疾险之内。

一年期,只是重疾险的一种保障时长类型,和保30年、保至60岁、保至70岁的道理一样。

1年期重疾险的优势非常明显,就两个字:便宜。

所以很多人会觉得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很划算。

1年期重疾险,采用的是自然费率,也就是说,活一辈子就要交一辈子的钱。

年轻的时候病少,费用肯定低,而年纪越大,价格越高。

正常的长期保险采用均衡费率,保费定价中考虑到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对保费的抵充。

假设30岁的时候以7000的价格入手一款保障30年的重疾险,那么接下来每一年,都只需7000保费。

一年一买的保险就算每年都能买,一辈子的总费用也要高于长期保险。

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一年期的保险是没有买的必要的,即便是补充保额,也可以选择定期20年,30年的保险,而不是一年一年买。

另外,1年期重疾险不能保证续保,每年都需要重新过健康告知。

如果身体出现异样,很有可能无法续保。而年纪越大,疾病的概率就越高。

即使今年明年,都能保证身体健康顺利买进,也不能保证5年后身体依旧没有任何问题。一旦身体状况无法通过健康告知,就很难购买保险。

这就是一年期重疾险所需要承担的风险,而长期的重疾险不用担心这一点。

3、有了医疗险,不需要重疾险?

百万医疗险的保额很高,而且不限制是不是重疾导致的住院费用,这两年还出了好几款可以保证续保的医疗险。

加上国家给的福利——医保。很多人就觉得:医保+百万医疗险,已然足够。

因此所以很多人觉得,买完医疗险就不需要再买重疾险,反正医疗险都可以报销。

事实上,医疗险是不能代替重疾险的。

重疾险属于给付型保险,只要疾病达到合同约定的条件,保险公司就会一次性给付保额,拿到理赔款项。

即买了50万重疾险,只要确诊癌症,保险公司就会直接赔付50万。

这50万假如在治疗中没有花完,钱还是你的。

一般重疾险的理赔条件,有三种:

重疾险理赔条件

1、确诊即赔:如恶性肿瘤

2、达到某种疾病状态才赔付:如脑中风后遗症

3、实施了某种手术后才赔付:如重大器官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

而医疗险,属于补偿型保险,需要事后报销,即住院时自己掏钱治疗,治疗结束后拿着医院的凭证和单据,找保险公司报销。

无论是在用药、还是住院门诊方面,医疗险都有赔付的标准和比例,保险公司最终会按照保险合同进行赔付。

假如治病自己花了10万,那么保险公司最多只能赔付10万,赔付的额度不会超过实际的花费。

医疗险的作用,是对看病花费进行补偿。

不管是社会医疗保险,还是商业医疗保险,不管是高端医疗险,还是普通医疗险,都是遵循补偿性原则的,先看病先付钱,而后对看病花费的全部或部分向保险公司进行“报销”。

而重疾险的作用,主要是对罹患重疾和治疗期间的收入损失进行补偿。

患重疾后,从接受治疗到恢复正常工作生活,需要几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无法赚钱,将导致整个家庭的经济陷入困境。

重疾险的高额保险金,可以在这期间弥补患病时的经济空缺,保证家庭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不至于因病致贫。

另外,重疾险一次投保,就可以在约定时间内给予保障,20年、30年、甚至终身。

但医疗险1年1交,虽可以保证续保,但保证续保期也只有5年、6年,并不如重疾险。

所以,有了医疗险,还得配置重疾险。

4、重疾轻症种类越多越好?

市面上的重疾险在重疾种类涵盖方面有不同数量,少的50多种,多的上百种。

这个数字重要吗?不重要,主要看高发的25种重疾,而在这高发的25种重疾之中,主要看前6种:

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终末期肾病。

高发的轻症一共有11种,分别是:

极早期恶性病变或恶性肿瘤,轻度脑中风,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脑垂体瘤、脑囊肿、脑动脉瘤及脑血管瘤,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脏切除,较小面积Ⅲ度烧伤,视力严重受损,主动脉内手术。

在购买时,不要过于在意数字大小,而要看清高发的11种疾病有没有规定在轻症保障范围内。

很多人在购买时不注意这一点,最终被保险公司拒赔。

平安福的拒保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被保人就是做了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被拒保,告上法庭还败诉。败诉的原因很简单,“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这一项并不在平安福的轻症保障范围内……

所以种类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保障高发疾病。买多不如买准。

5、一张保单保全部?

线下有许多大保险公司,总会卖这一类产品:主险为终身寿险,必须附加的重疾险,另外还可以附加意外险,各类豁免等等。

一些不了解保险的朋友,很容易被忽悠。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万能险,也不可能存在一张保单保全部的情况。

因为风险来源不同,不同险种,应对的也是不同风险,比如,定期寿险应对的是死亡风险,重疾险应对的是重疾风险,意外险应对的,则是意外风险。

像这些组合险产品中,重疾保障只是其中一项保障,并且它一般都与组合中的终身寿险共享保额。

这就相当于花了两份钱,去买同一份保额。

假设小明购买的是线下巨头公司的产品xx福,重疾保额30万,寿险保额31万,等待期后小明患上合同中的某一种重大疾病,这时候,xx福会赔付30万重大疾病保险金。

而剩下的寿险保额,只剩:31万-30万=1万。

也就是说,在赔付一次重疾之后,小明的身故保险金只剩1万。

同时,往后再患重大疾病,xx福都不会再赔付。

而这款产品的保费,出奇得高。以30岁的A先生为例,他购买了一份xx福,保障终身,分20年缴费,具体配置如下:寿险31万,重疾30万。

这样算下来,每年所需保费近10000元。

拿这些保费去购买重疾险+定期寿险,得到的保障会更加全面。

小编总结:

大家买保险时,最典型的一些情况就是:孩子保险买了一大堆,大人却在裸奔。

这一点,是非常多中国家庭会犯的错误。

事实上,小编也强调过许多次,买保险这件事,必须遵循先大人,后小孩原则。毕竟孩子还没有任何收入来源,若大人倒下,他们的成长也是空谈。

那么,先给家中老父母买保险对不对?也不对,因为老父母也没有经济来源。

正确的做法,是给家庭经济支柱优先配置保险,在这件事情上,提醒大家切忌“尊老爱幼”。

最后,一定要在自己经济能力可以负担的范围内,配置自己最适合的重疾险。

28岁女子患乳腺癌,30万重疾保险拒赔!理由竟是因为这个


买保险,最担心的就是保险不赔。特别是重疾险,条款复杂,还要交二三十年的钱,万一不幸生了大病,到时候保险公司却不赔怎么办?

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个真实案例来分析,为什么会发现拒赔这样的事情?同时,我也教大家一些保险拒赔的知识,希望能帮到大家!

1、真实案例

2017年3月,28岁河南胡女士经人推荐买了一份组合保险,主险终身寿险+重疾+轻症(按照20%保额赔),保额30万。胡女士因为经常加班,其实也就是买个安心,没想到几年后不幸发生了。

2019年初,胡女士在医院体检时被检查出乳腺癌,不过恶性肿瘤幸好还属于早期,经过手术有比较大希望可以治愈。胡女士想起自己之前买的保险,于是向保险公司体检了理赔申请和住院的各种材料,但过了一周后保险公司却拒赔处理了。理由是:胡女士有高血压但在投保是未如实告知。

那么,有高血压又和乳腺癌拒赔有什么关系呢?

2、案例分析

为什么乳腺癌明明属于重疾险理赔范围,保险公司却不赔呢?

原来,胡女士曾经拿自己的医保卡帮家人买过高血压的药,于是医疗记录就记在了她的医保卡上,而投保时又完全没有想起这回事。结果,保险公司理赔时一查就查出了高血压的医疗记录,而且没有如实告知,于是保险公司就拒绝理赔了。

那么,有高血压又和乳腺癌拒赔有什么关系呢?

实际上,这就要说说保险“健康告知”的核保流程了,一般保险员会根据“健康告知表”来询问表的疾病和情况是否存在,如果有的话要说明具体情况和严重程度,然后保险公司审核是否承保,如果风险不符合这份保险,是买不了的。

所以,未如实告知疾病,保险公司往往就解除合同,退还保费了,这也是重疾险最常见的拒赔原因之一。

3、知识科普,避免被坑

事实上,我发现很多人的合同意识都不强,不说保险合同,平常工作的劳动合同可能也没几个人认真去看就签字了。最后发现和自己想象不一样,感觉吃了亏。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避免买保险被坑呢?

当然是有的,从上文的案例出发,我们就可以学到宝贵的经验教训,大家一定要注意:

1、不要外借医保卡

不少人会把医保卡借给家人用,特别是职工医保比城乡医保报销的更多,所以这样的事情很多。但事实上,这相当于别人把自己的医疗就诊记录,不管好坏都留在了你的医保卡里。

而保险理赔,最主要看的证据就是医疗记录,这是影响非常大的。

胡女士就是因为不了解情况借了医保卡,导致了这次拒赔的产生,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

2、巧用体检证明

一定有人和你说过,想买保险一定不要去体检。

这个说法没错,但是要看情况。实际上,如果你的医疗记录很好,平时也没生过什么大病确实不去体检比较好。

但是,如果你以前查过一些身体异常,或者生过大病,那么你需要用体检来证明你现在投保时的身体是健康的,提高核保的通过率。或者你在后期理赔时,如果保险公司拿之前的疾病说事,你可以用最新的体检当作证据。

万能险真的是万能的吗?有没有坑?收益高吗?


今天来谈谈我最不喜欢的一种保险,就是那种看似兼顾了保障和理财,实际上两方面都不突出。这类保险一般是万能险+重疾险的组合。

前几天,看到一位在知乎上求助的网友所发出的帖子,他们一家人都购买了平安的智系列万能险,交费5年后,才明白自己买的万能险有点坑。

这位网友也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推荐点更适合我们的保险吧!

小编观点:当保险产品有了理财收益属性的时候,它非常有可能既不保障,又不理财,不伦不类说的就是它们。

由于这位网友所说的智系列产品都已经停售。

这里我们拿平安人寿的同类产品,“平安智能星2017Ⅱ ”来举例。

一、保障终身是个坑

以0岁男孩,30万保额,20年缴费为例,每年保费5000元。

看起来比较正常,其实这里就存在着这类保险的一个最大的误区,这款保险很难做到保障终身。

被保人每年获得保障,所需要的保费是从保险分红账户中扣除的,如果想保终身必须要保证账户内有钱。

这里面因为万能险分红账户,有累计生息的功能,如果收益率不同,结果自然不同,有如下几种情况:

情况1:万能险保底1.75%的收益率

平安智能星2017Ⅱ合同万能险保底的收益是1.75%,在这种情况下,当64岁时,账户价值就被扣完了,账户价值为0,身故保额为0,重疾保额为0。

代理人所宣传的保障终身,到64岁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到时候就面临着要么合同保障终止,要么继续往账户里面交昂贵的保费。

情况2:万能险4%的中档收益

如果万能险收益水平能在未来几十年稳定的保持在4%(几乎无法达到),那么在80多岁的时候,账户价值为0,身故保额为0,重疾保额为0。

这里面要注意的是,在保监会2016年推出“保险姓保”的专题会议之后,万能险和带有分红收益的理财险,收益率是一天不如一天的。

情况3:中途领取教育金

很多业务员都会这样宣传保险,给孩子买一份教育金吧,给孩子准备一份创业金吧。

其实不管什么金,就是提前把保险分红账户里面的钱拿出来,然后美其名曰:这笔钱多么有意义和价值,万能险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当然钱你可以拿出来,那么重疾,身故等保障功能,也就随着账户资金清零而终止了。

小结:万能险保终身是需要付出很高成本的,所以业务员宣传的万能险,交10年/20年就可以保障终身,这种销售误导确实有点不负责任了。

二、万能险收益真的高吗?

很多人可能会很诧异,为什么自己买的万能险或者是分红保险,买之前业务员说的收益很高很高。

但是真拿到手里,就会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了,这里面我们就说说原因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理解的就是我交了多少保费,就有多少保费进入万能账户累积生息,其实这是错误的。

因为我们所交的每一笔万能险保费,保险公司都要扣除一定比例的初始费用。

就是你第一年保费的50%保险公司拿走了,还没开始复利增值,首年保费的50%就没了!

不仅前几年扣费夸张,后续追加费用也是有3%手续费的。

很吓人吧,当然这还只是第一笔初始费用,还有什么呢?

还有定期寿险和重疾险,这两样每年都是需要扣费的。

万能险里面的寿险和重疾的保障费用,采用的是自然费率,就是说保障成本随年龄而增长,而且是非线性的快速增长,一旦过了50岁,那每年扣费的金额会越来越高。

所以钱都扣走了,还谈什么收益呢?

三、非常尴尬的万能险

这类保险并不万能,重疾/医疗/意外等全都是捆绑销售,看似什么都管,但是保额并不高,关键时刻遇到风险,怕也是作用不大。

最关键的是在我们年龄大最需要保障的时候,它就会随着扣费成本增多而逐渐失效。

怕到那个时候年龄很大的我们,已经无法再顺利投保其他产品了,就算可以价格也是非常高昂。

还有一种情况:多年后账户金额已经负担不起保费支出了,有人就会把重疾等保障责任的保额降到很低很低,这样的话就背离了我们买保险的初衷,因为保额太少,万一出事了也不管用啊)

所以结论就是,如果想给自己或者宝宝,购买一份保终身的重疾险,那么购买这类万能型产品就是错的。

小编建议尽可能购买消费型的重疾险,性价比更高,有兴趣的可以参考达尔文超越者这篇文章。

这些扣费和成本支出,才是万能险的本质。

在合同里面都清楚记录着,可很多业务员把这些弊端漏掉了。

客户也是云里雾里,看不清楚,只想着既能获得保障,还能理财转分红的好事。

殊不知保险公司精明的很啊,大家说占保险公司便宜难不难?

甚至很多人都错误的理解了“万能”这两个字吧。

四、总结一下

什么万能险啊,分红险啊,还有教育金,都是一些“既不保障,又不理财”的产品。看起来高大上,但实际上华而不实。不管是哪个公司,结论都是一样的坑人。

保险作为最为复杂的金融产品,确实一不小心就会入坑,建议大家还是要多了解学习。

小编一向的观点是将保障和投资理财分开,而且专业的事也要交给专业的人,既能享受更好的保障,也能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

养老险,有没有保险的区别


保险能够规避风险,当你为自己添置一份保险就对自己多一份保障,万一风险发生了由保险公司理赔即可。其实没有保险也是照常生活,不过有发生什么意外风险之类的,所有后果由自己家庭承担而已,所有有没有保险还是有所区别的。

第一点区别:心理状态!

有保险的人很安心,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无所畏惧,因为他知道:病了有重疾险可以赔;意外了有意外险可以赔;老了有养老险可以赔;不幸走了也有寿险可以赔。不论在与不在,一家老小都能有保障;不论是病了还是伤了,都有保险公司买单,不用花自己一分钱,也不会波及自己的家人。

没保险的人很担心,因为谁都知道生老病死是宿命,而一旦生病,手中的存款够不够支付医院的账单?如果不够,就放弃治疗吗?一旦意外,家中的积蓄能不能支撑家庭的重担?如果不能,眼看着家垮吗?一旦离世,妻儿老小的生活该如何继续?除了锥心之痛,还要让他们受苦?如此种种,谁忍心?

第二点区别:承受状态!

有保险的人用10%的收入守住90%的财富!一旦重病或意外,会立马向保险公司报案,配合理赔,以求第一时间拿到约定的理赔款,可能是30万、50万,甚至100万,但不论多少,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只要在保险责任范围内,一切合规,就能拿到这笔钱,而且可以自由支配,做尖端的仪器检查、买高价的特效药、做精良的手术...剩下的也可以用作康复费用,甚至弥补收入损失。

没保险的人看似省了一笔保费,却可能赔上100%的积蓄!一旦重病或意外,会立马盘算手中还有多少积蓄,万一不够,就得卖房卖车,不管价钱怎样,只求能尽快出手看到现钱,毕竟人命关天,在生死面前,其它的都是小事!实在不行,就不得不赶紧给七大姑八大姨、亲朋好友打电话,能借多少是多少,逼不得已了,还得求助媒体,求助社会,发动募捐,将自己的痛苦一层层一次次的揭开。

第三点区别:子女状态!

有重疾险的父母,自己承受病痛但不拖累子女;有意外险的父母,自己承担后果但不赔上孩子的幸福;有养老险的父母,自己幸福养老绝不给孩子增添压力。

文章来源:http://m.bx010.com/b/44933.html

上一篇:财产保险的理赔流程

下一篇:海保人寿海中保是骗人的吗?啥情况下不赔呢?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