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型寿险受追捧 储蓄功能强

2021-04-05
保险储蓄规划功能

随着保险市场不断地推陈出新,消费者对于保险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人寿保险的产品中,除了有定期寿险外,终身寿险也开始受到大家的青睐。未雨绸缪,为自己的家庭选择一份合适的终身寿险,尽量降低风险带来的危害。

终身寿险受人追捧

终身寿险可以按合同约定给予确定的身故保险金,看似简单的保险责任,却并不适合所有人,且在保额的确定、缴费期限的选择上也是大有学问。在人寿保险大家族中,除了定期寿险这位元老,终身寿险也渐渐崭露头角,日益被人们所接纳。顾名思义,终身寿险就是可以保障至终身的产品。换而言之,终身寿险的理赔是必定发生的,而不会出现定期寿险那样到期可能不需要理赔的情况,因为每个人最终都会身故。表面来看,终身寿险比定期寿险划算不少,既不会浪费保费、又可以在身故时拿到理赔金,岂不是两全其美?而且市面上不少的终身寿险还采用了分红险的方式,更受到不少人的追捧。的确,相比较定期寿险,终身寿险的特点也很鲜明。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矛盾对立,而是各有千秋、各有用途的两大类产品。

终身寿险的储蓄功能较强

终身寿险和我们曾经介绍过的定期寿险,在费率上的差别比较明显,这是因为两者一个属于可以返本的储蓄型险种,一个则是消费型的险种。

以下我们以相同的保险标的为参考,比较一下定期寿险与终身寿险的费率结构,以同样是30岁男性、缴费期限20年、保额10万元为例。

定期寿险的保险期限如果是20年,那么每年缴纳的保费大约300元左右。而对于终身寿险被保险人来说,保障可达终身,他20年中每年所要缴纳的保费在3,000元左右,甚至更高。

由此可见,在背景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终身寿险的保费可以达到定期寿险的数倍、10倍乃至更高。那么,面对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这样一道选择题,你会做何选择呢?想必要从家庭实际情况出发吧。

其实,终身寿险更像是一种“长期储蓄”,到一定时候必定得到返还。因此,这类保险产品比较适合有一定年纪的家庭富裕型人士,他们事业有成、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每年上千甚至上万元的保费不会造成负担,希望能在身故后给家人带来一笔收入。

而对于年轻人来说,大多数人并不适合终身寿险,一是其保费较高、保障额度又较低,年轻人更需要高保障、低保费的产品来规避身故风险;二是保费的投入也是一种投资,终身险的回报率显然偏低,且对被保险人本人无贡献可言,年轻人不妨考虑较积极的手段,积累更多的财富。

如何选择保险额度和保险期限?

选择终身寿险的时候,投保人还会遇到两大难题:保额该定多少?缴费期限选多久才好?

对于保额的设定,有一种比较粗糙的但挺实用的公式,那就是“双十”原则,也就是说可以用年收入的10%来购买保险,而保额应该是年收入的10倍以上。在实践中,个人还应根据家庭情况做衡量和调整。比如有家庭贷款的人,可以将保额适当调整,涵盖贷款余额及几年的生活花销;子女尚年幼者,可以考虑到教育金的问题,尽量给另一半减少压力。当然,任何保险规划的制定都以缴费能力为前提,就如前面所言,如果终身寿险的保费对你是笔不小的开支,而你又想获得一定身故保障,建议选择消费型产品,就当“花钱保平安”嘛。

相对于定期寿险,终身寿险更体现了财务规划的特色,但是购买时也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应该避免与定期寿险重叠,如果购买了充足的定期意外伤害保障,那么终身寿险方面就可以选择医疗或者理财方面的保障。

第二,应避免求全求多,终身寿险是一个长期理财方案,切莫贪多,要按照家庭实际收入情况选择。

第三,应建立正确保险理念,保险应回归保险本质,起到保障效果,投资分红等只是保险理财的一种形式,应在保障充足的情况下加以考虑。

相关推荐

国寿新鸿泰升级后受追捧


为了满足投保者的需求,中国人寿推出国寿新鸿泰升级版,为投保者带去更好的保障。中国人寿为进一步满足广大客户对安全性高、稳定性强的保险理财产品的需求,对热销十年的“鸿泰”产品进行了升级改造,隆重推出了新款银行保险分红产品--国寿新鸿泰两全保险(分红型)。

据了解,“新鸿泰”除保留了原有产品诸多优势外,重点改造了四大升级功能。满期收益更高,保险保障更全,理财功能更强,投保范围更宽!在今天这种波动的资本环境和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之下,将家庭中的一部分资金用来购买这种稳步积累、抵御通胀又可以附加保障的分红保险,的确是家庭理财的明智之选。

据悉,中国人寿已携手各商业银行,在银行网点代理销售“新鸿泰”产品。

国寿新鸿泰两全保险发展

大概在2001年,中国人寿在银行代理渠道推出了“鸿泰”产品,10多年来经久不衰,深受客户青睐。如今,中国人寿为了进一步满足广大客户对安全性高、稳定性强的保险理财产品的需求,对原有“鸿泰”产品进行了升级改造,推出了新款银行保险分红产品--“国寿新鸿泰两全保险(分红型)”。

国寿“新鸿泰”一经推出,得到了市场的积极响应。究其原因,“新鸿泰”除了保留原来产品的诸多优势外,重点改造了以下升级功能。首先,投保范围升级。我们知道,绝大多数保险公司推出的银行保险产品的投保年龄最高不超过70岁。在此规定下,有许多渴望通过稳健理财方式储蓄养老钱的“银发一族”被拒之门外,“新鸿泰”充分满足了这一群体的需求,将投保年龄扩宽到75周岁,从出生30天至75周岁的客户均可以购买。

其次,满期收益升级。为了满足广大客户的理财需求,“新鸿泰”产品基本保险金额较原来的“鸿泰”产品大幅提升,保险期满即可获得满期保险金,使客户的固定收益有了较大的提高。此外,该产品还可以通过红利分配,让客户分享到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以此来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

第三,保险保障升级。升级后的“新鸿泰”另一突出的特点,就是可以附加“国寿附加康友重大疾病保险(2010版)”该附加险的投保年龄为0——60岁。客户在购买“新鸿泰”的同时,只需要增加一份小投入即可获得20种重大疾病的高保障。例如以一位30岁男性为例,他每年只要花365元就能在10年内拥有24万元以上的重大疾病保障,相当于每天只要存入1元,就能拥有在原社保医疗基础上更多的重大疾病保障补充。

投保案例:投资理财马女士,32岁,企业中层管理者。为了对家庭资产进行合理配置,同时为家庭提供一份安心保障,马女士为自己投保了《国寿新鸿泰两全保险(分红型)》,十年交费,年交保费10000元,十年满期,马女士可以获得的保险利益如下:

满期收益:马女士生存至年满40周岁的年生效对应日,即可获得满期保险金106800元,合同终止。

累积红利:保险期间内,马女士还可获得累积红利收益。

保险保障:如果马女士不幸于合同生效之日起一年内因疾病身故,将获得身故保险金10000元,合同终止。如果马女士不幸因前述以外情形身故,可获得身故保险金10680×身故时的交费年数,合同终止。

分红险稳健受追捧 解读长城人寿裕满人生


分红险以其收益受股票市场影响较小、本金相对较安全的“稳健保本”优势,一直以来都是保险市场关注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分红险产品不断发展,推陈出新,保障的功能和范围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到底分红险怎么选择呢?长城人寿的分红险怎么样?

分红产品分为三大类

目前,各寿险公司的该类产品基本都覆盖了养老、子女教育和保障等方面。根据产品本身特点的不同,大致划分为三大基本类:即终身型分红险、两全型分红险和年金型分红险。

但随着产品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这样的划分界限也已经变得模糊,不少产品已经同时涵盖了两种以上产品的特点。

分红险的主要投资渠道为国债、存款、基金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也正由此而与投连险等投资型保险产品有很大的不同。

长城人寿裕满人生

长城人寿不断创新,近日推出了一款保障全面的产品——裕满人生两全保险(分红型)。该产品综合了目前市场上现有保险产品的几项先进设计:包含两全保险的传统人身保障功能,满足消费者年轻时对人身保障的需求;采用市场上先进的保额分红设计,满足消费者壮年时对财富积累的需求;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开发年金转换权,满足了消费者提前规划养老生活的需求;提供9种可选附加险,为消费者提供重大疾病、住院医疗等方面的保障。

因此,长城“裕满人生”是一款涵盖人身保障、理财、养老与健康等保障功能的产品,改善了传统保险产品保障功能单一的不足,在生存金领取、保单功能搭配和满期转换养老年金等方面给客户更多的选择权,让消费者一张保单满足多种需求,实现了保险产品从“单一”向“全能”的跨越。

先进的保额分红 为消费者创造更大价值

“裕满人生”的“全能”并非产品功能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博采众长、精中求精实现的。这信服地体现在产品所采用的经历100多年市场考验的保额分红上。

据悉,目前市场上热销的分红险多采用现金分红形式。现金分红红利来源较为狭窄,伴随着国内CPI的持续走高(一季度同比上涨5%),现金分红的利益优势几乎被通货膨胀吞噬殆尽。而更先进的保额分红形式目前则只为市场上少数几家保险公司采取。保额分红的红利来源较宽,且以保额形式分配,以增加后的有效保额作为下一次年度分红的基础,分红基数是持续增长的。因此,保额分红带给消费者的保障和利益是“滚雪球”的,可以更有效地抵御通货膨胀。

“裕满人生”的保额分红除了每两年按有效保额5%递增领的年度分红,还有额外的“终了红利” 。双重红利有助于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更高效地利用了消费者有限的投入,使消费者可支配资金更加宽裕,能更加从容地进行理财规划。

独特的年金转换盘活资产 使养老规划更自如

裕满人生“全能”还体现在它为消费者贴心设计的独特的年金转换功能,极大盘活了消费者的理财资金,使这笔资产更“多能”,使消费者能够更加自如地规划人生。

目前保险市场上年金转换功能虽已不新鲜,但有此功能的产品却也不多。“裕满人生”的年金转换作用在于,消费者于保险合同期满时,可以选择由长城人寿届时提供的保险金转换年金的产品,从而将裕满人生主险合同满期保险金及生存金累积账户的未领取余额转换为年金,从容实现更加贴心的养老保障。

普通家庭如何选购分红险?

首先要在观念上认清分红险主要还是以保障为主,分红为辅,且分红收益不固定。分红仅是为了弥补通货膨胀造成原本规划的保障额度缩水,起到弥补差额的辅助作用。因此购买分红险时首先要注意保障是否满足自己的需求,不要将分红作为首选因素。

其次,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投资回报直接影响分红的多少,所以选择经营规范、运作能力强的保险公司也非常重要。三口之家,在选择分红险时,记得保费选择不要超过家庭收入的10%,因为分红险与储蓄不同,保费不能随时领取,中途退保会造成相当一部分的经济损失,因此,一定要根据自己家庭经济收入来选择分红险的保费额度,以免家庭资金被“套牢”,引起经济压力。

储蓄型保险,储蓄型保险与银行储蓄有哪些异同?


问:按照保险理财师的保险配置方案,最近打算购买一份重大疾病险,但听销售员的建议说是购买储蓄型的实惠,如果在保险期内没有发生重大疾病,所缴的保费就当是存款储蓄了。想问问理财师,这类保险的储蓄功能和银行储蓄有区别吗?

 保险理财师理财师:就这位用户提出的问题,我们来分两部分进行解答,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储蓄型保险。

 储蓄型保险除了基本的保障功能外,还有储蓄功能。如果在保险期内不发生保险事故,在约定时间保险人(即保险公司)会返还一笔钱给保险受益人。由于每张储蓄型保险的保单都会发生给付,并带有强制储蓄的功能,所以保费较高。

 常见的储蓄型保险有两全保险、终身保险(分红型)、分红保险、万能寿险、年金保险(如养老保险)、投连险、理财型保险等。

 保险理财师:如果单从储蓄功能上看,储蓄型保险和银行储蓄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有相似之处的,他们同是将一笔资金积累一段时间后提取。但我们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1.储蓄型保险在“储蓄”上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为了保持保单的有效性,投保人需要定期支付保险费,如果中途退保,或不缴保费,会损失本金并导致保单失效;而银行储蓄属于自发性的行为,银行没有权利强制储户在规定的时间内存款。

 2.储蓄型保险的红利支付并不能保证,也没有固定的金额;而银行储蓄则以固定利率为储户计息。

 3.储户可以随时使用储蓄账户上的资金,在时间和数目上没有任何限制;而储蓄型保险的持有者只能根据保险合同列明的条款按时领取红利或退保时取回现金价值,再或是保险期满后支取全数保额。

 4.储蓄型保险不仅具备了保障功能,又可以享受分红,因此是一种双功能的理财工具;而银行储蓄仅提供储蓄的功能。

 保险理财师提示,我们此前已经多次就储蓄型保险是否是理想的投资产品进行过说明,今天再次提示大家,储蓄型保险虽然与银行储蓄相比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但终究不是投资产品,不要因为“储蓄”而储蓄,还应根据自身的实际保险和投资需求,分别选择合适的产品。

储蓄型保险,长期储蓄型保险保障更可靠


在“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保险高峰会暨亚洲保险业竞争力排名研究报告发布”上,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李良温表示,储蓄型保险通过平时积累资金,在未来需要时或者退休后提供一定经济支持,这本身就是一种保障。而其半强制性质,对未来保障也更加可靠。

在国内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保险作为金融服务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保险服务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保险结构问题。因此,发展仍是保险企业的第一要务。

当前,社会对储蓄型投资型业务存在一些偏见。保险企业过度依赖投资实现盈利,认为只有风险性业务才能提供保障。即认为保险的保障性是通过缴纳小额保险费在未来出现风险时得到远远大于保费的保险金,其他形式的保险例如储蓄型保险,被认为不能提供保险保障,而只是一种投资产品。

这种理解过于狭隘和片面,按照经济学解释,人们进行储蓄很大一部分原因还在于预防未来的不测之需,因此储蓄型保险通过平时积累资金,在未来需要时或者退休后为人们提供一定经济支持,这本身就是一种保障。而储蓄型保险还带有半强制性质,相比个人自发储蓄行为要更为稳定的资金积累途径。因此,对未来保障也更加可靠。

如果将储蓄型投资型保险上升到国家层面,比如像新加坡形成了个人形式的社会保障机制,保险产品的责任是涵盖生老病死残等方面,并不是只为有生病或者死亡得到赔偿的保障,大多数居民需要教育养老的保障,通过购买投资型储蓄型产品,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满足这方面需求实现保险的保障功能,正是因为储蓄型保险具有这样保障功能,得到了监管机构的大力提倡。

同时,从保险业的发展来看,相比储蓄型和投资型业务,纯保障型业务在积累资金方面并没有太大的优势,要想迅速形成一定资产规模,就需要非风险性业务做支撑,特别是充分发挥保险资金融通功能,就更需要保险业快速积累相应的资产规模,只有这样才能为整个经济建设提供更多资金支持,保险行业才能作大,保险机构作为长期机构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稳定作用才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

保险知识,储蓄型保险PK储蓄


李小姐到银行存定期储蓄,工作人员推荐她购买一份储蓄型的分红保险,并承诺买保险的收益比存银行定期储蓄更划算,对此,李小姐非常困惑,买保险和储蓄,哪个更划算呢?对此,记者到市区各银行网点进行走访发现,银行现行销售的保险产品中,保费金额较大、缴费时间较长、对储蓄有一定替代功能、核保较为简单的储蓄型人身险成为银行的主推保险品种,而其中分红型产品又占据绝对优势。那么储蓄型保险PK储蓄,哪个更划算呢?让我们来看看PK的结果如何。

A 银保产品储蓄型保险唱主角

记者对网点较多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进行了统计,发现其中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特征:银行力推有理财功能的储蓄型人身险;投连险和万能险已风光不再,其可选种类已较为稀少;同时,完全着眼于保障的健康险和意外险仍颇受冷落;只有具备储蓄功能的分红险和万能险较受欢迎。

B 储蓄型保险vs储蓄,区别在哪?

通过对比储蓄型保险的功能和银行储蓄的功能,记者发现它们有三大区别:

一、保障功能上的区别。银行储蓄不带有保障功能,而保险理财则具有保障功能。

二、资金收益情况不同。银行储蓄的主要是单利,即一定期限、一定数额的存款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收益空间。储蓄型保险则不同,大都采取复利计算。即在保险期内,投资账户中的现金价值以年为单位,进行利滚利。

三、支取的灵活程度不同。银行储蓄都有固定的期限,如果储户因急用需要灵活支取,会有利息损失。保险理财的资金支取情况分几种:一是可以灵活支取,如在合同有效期内,投保人可以要求部分领取投资账户的现金价值,但合同项下的保险金额也同时按照比例相应地减少,会影响保障程度。如果全部支取,要扣除准备金账户的费用损耗,只返还保单现金价值,会造成较大损失;二是不可以随时支取,直到保险期满时,死亡保障金和投资账户的现金价值可以一次返还。

C 储蓄型保险vs储蓄,收益哪个更好?

拿某人寿公司盈丰两全保险产品(分红型)和目前定期储蓄作比较,我们来看看的储蓄型保险vs储蓄的收益情况。

假设李小姐今年30岁,手头上有10万元闲置资金,如果购买盈丰两全保险产品(分红型),那么10年后,李小姐40岁时就可以领取:11.5万元的保险金+累计年度增额红利+终了红利,对于红利这块保险公司没有明确答复,很难确定,那我们按11.5万元的保险金算,那么李小姐的收益就是:11.5万元-10万元=1.5万元,收益率是1.5万元/10万元=15%。

而银行定期储蓄5年期为3.6%,税后为2.88%,那么收益为:(10万元+10万元×2.88%)+(10万元+10万元×2.88%)×2.88=5842.944元,收益率是5842.944/10万元=5.8%。

表面上看起来购买保险更划算,不过理财专家指出,上面的比较有不妥之处,首先银行利息10年内肯定会变动,不排除更高的可能,另外,保险如果提前退保的话,会扣取一定保险费,甚至本金遭受损失。

总之,没有哪个产品划不划算的问题,只有哪个产品更适合你的问题。合理的理财结构不能单纯购买保险或者储蓄,应该是根据每个人的自身情况来制定不同的理财结构。市民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以及投资期限等各种因素综合购买理财产品。

储蓄型保险,储蓄和储蓄保险,选哪个更好?


[导读]:现在各保险公司推陈出新的各类保险产品就像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很多人都疑惑储蓄型保险与储蓄哪个更值得我们投资?

马小姐到银行存定期储蓄,工作人员推荐她购买一份储蓄型的分红保险,并承诺买保险的收益比存银行定期储蓄更划算,对此,马小姐非常困惑,买保险与储蓄,哪个更划算呢?对此,记者到市区各银行网点进行走访发现,银行现行销售的保险产品中,保费金额较大、缴费时间较长、对储蓄有一定替代功能、核保较为简单的储蓄型人身险成为银行的主推保险品种,而其中分红型产品又占据绝对优势。那么储蓄型保险PK储蓄,哪个更划算呢?让我们来看看PK的结果怎样。

A银保产品储蓄型保险唱主角

记者对网点较多的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进行了统计,发现其中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特征:银行力推有理财功能的储蓄型人身险;投连险与万能险已风光不再,其可选种类已较为稀少;同时,完全着眼于保障的健康险与意外险仍颇受冷落;只有具备储蓄功能的分红险与万能险较受欢迎。

记者走访中发现目前银行理财柜台上销售的银保产品主要有国寿鸿盈、国寿安享一生、泰康人寿金满仓、太平洋红福宝、平安金玉满堂、太平洋红利发、太平盈盛等近10款产品,这些产品中分红险占了90%,其产品特色都具备一定的储蓄功能。业内人士表示,储蓄型人身保险成为主要产品,从银行的角度来讲,此类产品与银行产品都具有储蓄性,可以与部分银行客户的需求重合,此外,储蓄型保险具有产品构造较为简单、易于向客户介绍、成交速度较快、核保较易的特点,也便于银行柜员的推销。

B储蓄型保险vs储蓄,区别在哪?

通过对比储蓄型保险的功能与银行储蓄的功能,记者发现它们有三大区别:

一、保障功能上的区别。银行储蓄不带有保障功能,而保险理财则具有保障功能。

二、资金收益情况不同。银行储蓄的主要是单利,即一定期限、一定数额的存款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收益空间。储蓄型保险则不同,大都采取复利计算。即在保险期内,投资账户中的现金价值以年为单位,进行利滚利。

三、支取的灵活程度不同。银行储蓄都有固定的期限,假使储户因急用需要灵活支取,会有利息损失。保险理财的资金支取情况分几种:一是可以灵活支取,如在合同有效期内,投保人可以要求部分领取投资账户的现金价值,但合同项下的保险金额也同时按照比例相应地减少,会影响保障程度。假使全部支取,要扣除准备金账户的费用损耗,只返还保单现金价值,会造成较大损失;二是不可以随时支取,直到保险期满时,死亡保障金与投资账户的现金价值可以一次返还。

C储蓄型保险vs储蓄,收益哪个更好?

拿某人寿公司盈丰两全保险产品(分红型)与目前定期储蓄作比较,我们来看看的储蓄型保险vs储蓄的收益情况。

假设马小姐今年30岁,手头上有10万元闲置资金,假使购买盈丰两全保险产品(分红型),那么10年后,马小姐40岁时就可以领取:11。5万元的保险金+累计年度增额红利+终了红利,对于红利这块保险公司没有明确答复,很难确定,那我们按11。5万元的保险金算,那么马小姐的收益就是:11。5万元-10万元=1。5万元,收益率是1。5万元/10万元=15%。

而银行定期储蓄5年期为3。6%,税后为2。88%,那么收益为:(10万元+10万元×2。88%)+(10万元+10万元×2。88%)×2。88=5842。944元,收益率是5842。944/10万元=5。8%。

表面上看起来购买保险更划算,然而理财专家指出,上面的比较有不妥之处,首先银行利息10年内肯定会变动,不排除更高的可能,另外,保险假使提前退保的话,会扣取一定保险费,甚至本金遭受损失。

总之,没有哪个产品划不划算的问题,只有哪个产品更适合你的问题。合理的理财结构不能单纯购买保险或者储蓄,应该是根据每个人的自身情况来制定不同的理财结构。市民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以及投资期限等各种因素综合购买理财产品。

银行储蓄,储蓄型保险与银行储蓄有哪些区别?


网友问:按照规划的保险配置方案,最近打算购买一份重大疾病险,但听销售员的建议说是购买储蓄型的实惠,如果在保险期内没有发生重大疾病,所缴的保费就当是存款储蓄了。想问问理财师,这类保险的储蓄功能和银行储蓄有区别吗?

 专业理财师:单从储蓄功能上看,储蓄型保险和银行储蓄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有相似之处的,他们同是将一笔资金积累一段时间后提取。但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专业理财师指出,一方面,储蓄型保险有一定的强制性,投保人必须定期支付保险费,来保持保单的有效性。如果中途退保,或不缴保费,会损失本金并导致保单失效;而银行储蓄是自发的行为,银行无权强制储户存款。

 另一方面,储蓄型保险的红利没有固定的金额;而银行储蓄则是有固定利率。同时,储户可以随时使用储蓄账户上的资金,灵活性强,在时间和数目上没有任何限制;而储蓄型保险的持有者是保险期满后,才能支取全数保额,或合同有规定时间,才可以取回。

 储蓄型保险不仅具备了保障功能,又可以享受分红,因此是一种双功能的理财工具;而银行储蓄仅提供储蓄的功能。专业理财师提醒,储蓄型保险虽然与银行储蓄相比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但是终究不是投资产品,不要因为“储蓄”而储蓄,还应根据自身的实际保险和投资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

投保儿童储蓄型保险 别忘了教育储蓄


给儿童买保险,很多家长首先考虑到的应该医疗保障,儿童免疫力低,常伴有磕磕碰碰,一份疾病医疗保险能有效的降低家庭的经济负担压力,让家长不再为孩子的疾病而苦恼。

保险专家表示,如今的家长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具有较高的保险意识,自孩子一出生就为其投保各种保险,这表明,保险已走入每个人的内心,它不再是一种“推销”的产品,而实实在在的成为一种人身保障。

同时,保险专家表示,在给孩子投保了医疗险、意外险之余,也可以考虑一下教育储蓄,这可以为以后孩子上学留下一笔不小的储蓄。

教育储蓄

教育储蓄也是一种最常用的教育储蓄方式。像现在中信银行推出的“少儿卡”就是鼓励孩子们把自己的压岁钱存起来,作为一份教育储蓄。曹教授表示,教育储蓄与普通储蓄类似,风险为零、收益稳定。但是,随着教育费用逐年增长,家长们想单纯地通过教育储蓄来储备子女的教育经费已不是易事。

教育保险是储蓄性的险种,既具有强制储蓄的作用又有一定的保障功能。

教育保险的基本特点

1、专款专用。子女教育要设立专门的账户,就像个人养老金账户用在退休规划;住房公积金账户用在购房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专款专用。

2、没有时间弹性。子女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上学(如7岁左右上小学,18岁左右上大学),不能因为没有足够的学费而延期。

3、没有费用弹性。各阶段的基本学费相对固定,这些费用对每一个学生都是相同的。

4、持续周期长,总费用庞大。子女从小到大将近20年的持续教育支出,总金额可能比购房支出还多。

5、阶段性高支出。比如大学教育,平均每个孩子每年2万,4年就是8万元;出国留学费用,总价15万元以上。这些费用支付周期短,支付费用高都需要有提前的财务准备。

6、额外费用差距大,必须准备充足。子女的资质不同,整个教育过程中的相关花费差距很大,所以宁可多准备不能少准备。

给儿童购买储蓄型保险 并非越早越划算

孙女士的孩子今年2岁,想投保一份儿童储蓄型保险,对比过很多家保险公司该保险产品的费率表后发现,“好像越早投保,每年可省下来的钱越多。如2岁投保每年保费为5150元,而要等到孩子3岁时再投保,每年要缴保费5570元,每年多缴420元。”但保险专家表示,给孩子投保储蓄类险种,并非越早投保越划算。

“乍一看,每晚一岁投保,费率就涨了好几百元。但孙女士没有注意到的是保费的时间成本,其实该储蓄险并非越早投保越划算。”保险专家李瑞祥给孙女士算了一笔账:假设孩子在25岁以内都是健康的话,不涉及到身故赔偿金的领取,那么孙女士选择2岁投保、3岁投保或4岁投保,实际的内部收益率分别为1.45%、1.33%和1.21%,差距显然非常微小,大约为0.12%。而每早投保一年,提早投入的每笔保费如果先做一年或两年的投资,所能得到的回报部分足以抵消总的保费支出差额,因此并不能表明早投保有多划算。

文章来源:http://m.bx010.com/b/37771.html

上一篇:储蓄型与消费型重大疾病保险哪个好?

下一篇:儿童意外伤害保险不可少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