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知识汇总 购买人身保险途径

2021-04-02
人身保险知识

购买人身保险产品有哪些途径?

1.通过保险营销员购买

保险营销员经保险公司授权,代表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保险营销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和通过从业资格考试。消费者可以要求保险营销员出示资格证和展业证,并可以通过保险公司核查营销员的身份。

消费者可以请保险营销员为自己提供专业建议,并针对自身实际情况,设计灵活、全面的保险计划。

2.通过银行等兼业代理机构购买

目前,很多保险公司通过银行等兼业代理机构销售保险产品,兼业代理机构可以代理一家或多家保险公司的产品。

银行等兼业代理机构的网点分布比较广,方便消费者就近购买保险产品。

通过银行等兼业代理机构销售的人身保险产品通常比较简单,投保方便。

3.通过专业中介机构购买

消费者可以通过保险代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等专业中介机构购买人身保险产品。

4.保险公司直销

目前,部分保险公司采取了公司直销的方式销售保险产品,即保险公司通过电视、电话、广告信函或互联网等方式直接向消费者销售保险产品。

随着电信、电脑网络、互动媒体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直销方式近年来发展较快。

5.代理网站

目前,很多保险电子商务平台异军突起,例如“”保险网,其中保险产品比较丰富,购买保险程序也非常简单快捷,理赔服务也非常周到,一段时间就会有产品优惠,令很多顾客反映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而且就算“宅“在家或是忙于工作的”上班族“都可以随时购买,这种方式应该会掀起网购保险的新高潮。

延伸阅读

保险知识,小议人身保险


根据保障内容的不同,可以将人身保险简单的归纳为意外险、健康险与寿险三种类型。顾名思义,意外险与健康险就是锁定意外与疾病可能造成的费用风险,通过较为固定的保险费的支出获得未来医疗开支的资金保障,由此从容化解医疗花费可能带来的经济负担。

相比储蓄存取的随意性、投资起伏的风险性,寿险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同时,以持续缴费这种“强制性”的方式确保资金的储备,由此锁定目标,确保未来的生活一如计划所愿。

有人担心“病无所医”,选择了健康险;有人忧虑“老无所养”投保了养老险。在解决了上述担忧后,切不可认为已解决了关于保障的所有问题,有则旧闻讲的就是大意失荆州的故事。某位先生为提前退休享受人生作了充分的准备,其中特别规划的养老险可以确保年老时的收入来源,这使他对计划的实现信心满满,然而一次意外事故造成的残障将一切都改变了。事故发生后他递交了理赔申请,希望保险可以雪中送炭缓解医疗开支的压力。在满心期待中他等来了保险公司的一纸通知:拒赔。原因很简单,养老保险无法提供意外医疗费用保障。曾经清晰的未来因为这场变故变得日益模糊。

人身保险购买常见的投保误区_保险知识


很多朋友对保险并不十分了解,投保时也是一头雾水。在此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购买人身保险时常见的三大投保误区。

误区之一:不出险等于白买了保险

大多数人认为买了保险,如果平安无事就应返还保险费,而没有保险费返还总有一种吃亏的感觉。其实,买保险是防万一,不出事最好。有了保险,随时都处在保险保障之下。不出事,我为人人,出了事,人人为我,这就是保险的互助作用。所以大可不必去计算买保险怎样不吃亏,或者说怎样买“合算”,只有您购买的险种最适合您,才是最好的保险。

误区之二:保险一定“保险”

有些人在购买保险时认为,出了险一定都能赔。其实并非如此,不同的保险产品有不同的保障范围,同时保险合同中还会约定不赔的情形。但很多人购买保险时,对所购买保险的内容了解并不多。比如,医疗费用保险一般对于政府规定的自费药品是不赔的。

误区之三:年轻人不需要买保险

在单身期间,也就是保险的“初级消费阶段”,年轻人总是对保险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比如,不少年轻人会说“意外太偶然,应该轮不到我”,“年轻不会生病”,很多人都抱着这样的侥幸心理。但意外是突如其来的客观事故,重大疾病也因现在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隐患等不可抗因素而越来越年轻化,意外和疾病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什么时候光顾,光顾到谁头上,谁也说不准。

年轻人刚开始工作,没有很多的财富积累,万一风险来临而以自身的财力很难支付巨额的医药费用,甚至会成为家庭的负担。况且保险产品是健康人群才能购买的,需要提前储备预防,而且越早买保险费越便宜。所以年轻的时候才更应购买保险,而不是想用时发现自己还没有保险。

保险知识汇总,社会保险不等同于人身保险


不少市民遇保险代理人时,都有这样的疑问:我已拥有社会保险,还需要人身保险吗?其实,社会保险和人身保险并不冲突,两者具有互补性,但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1、性质不同。社会保险是国家法律赋予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国家财政为后盾,具有强制性和福利性;人身保险是一种商业行为,双方遵循“最大诚信”和“保险利益”原则,自愿订立合同,具有经济性、科学性和法律性。

2、立法范畴不同。社会保险由国家行政立法强制实施,属于社会立法范畴;而人身保险合同双方权利、义务受《合同法》和《保险法》等保护,属于经济立法范畴。

3、保费筹集方法不同。社会保险由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缴费比例,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承担费用,行政强制实施;人身保险的保险费由保户承担,自愿缴纳。

4、待遇水平不同。社会保险以保障基本生活为前提,依据个人的缴费年限、在职期间工资水平等计算给付金额,并随每年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进行相应调整;人身保险的保障取决于保户缴纳保险费的多少,按“多买多保,少买少保,不买不保”的原则给付,满足保户多层次的保障需要。

5、管理体制不同。社会保险由各级政府部门负责筹集、支付和管理,属政府行为;人身保险则是在中国保监会监督管理下企业自主经营,属企业行为。

总体而言,社会保险和人身保险都具有互助互济、保障人民生活安定的功能,都是化解人身风险的机制,社会保险不能代替人身保险,人身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保险知识汇总,代签人身保险合同遭拒赔


1999年11月30日,孙立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签订以死亡为给付条件的保险合同,投保人为孙立,被保险人为其弟孙涛,受益人为孙立。

2000年11月2日,被保险人孙涛因病去世,孙立即以受益人的身份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但被拒绝。保险公司并发出书面通知,称孙立因在投保时未经被保险人孙涛同意而在保单上代孙涛签字,其代签行为属于“未尽如实告知”义务,故保险合同无效,保险人不承担保险责任。

2001年12月,孙立以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不履行保险合同为由,提起诉讼,要求对方依照合同给付保险金。审理中,孙立称:自己之所以代替被保险人签字,主要是因为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未向其说明代替签名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庭审中,法院认为:根据《保险法》的规定,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未经被保险人书面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的,合同无效。本案原告孙立为其弟孙涛所投保的保险是以死亡为给付条件的保险合同,因缺少被保险人孙涛的书面意见、且又无证据证明被保险人孙涛曾委托原告孙立代为在合同上签字,故认定孙立与保险公司订立的合同是无效的。无效合同对双方当事人均不产生约束力,保险公司因此不承担给付保险金之责,其收取的保险费亦应返还给投保人。而就保险公司业务员未向孙立说明不应代签字一事,因投保书中已作出文字说明,该说明应视为保险人对投保人的明示告知,因此应推定投保人的签字行为为已经阅读并理解了该项说明的内容。据此,法院判决:原告孙立与被告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所订立人身保险合同无效;保险公司退还原告保费2036元。

评析

本案中有两个问题是争议的焦点:首先,原告孙立以其弟孙涛为被保险人,与保险公司订立保险合同,投保书上“被保险人”签字并非孙涛所签,而是由本案原告孙立所写,那么,保险合同的效力应如何认定呢?

人身保险合同,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合同。投保人与保险人订立此项合同的目的在于一旦发生投保的危险时,保险人通过理赔的方式,赔偿经济损失或给付相应保险金,为被保险人及家庭成员弥补损失、提供生活保障。若保险合同的订立加大了被保险人的危险程度,使被保险人的利益处于可能受到故意侵犯的状态,则显然违背了人身保险的宗旨。尤其是在以死亡为给付条件的保险合同中,如何有效地防止道德风险的出现,是世界各国法律界和保险业人士共同的重要课题,各国的保险法对订立人身保险合同均有所限制。我国《保险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未经被保险人书面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的,合同无效,此即是采用“同意原则”来判定保险合同的效力。“同意原则”要求该保险合同必须经被保险人书面同意。

其次,本案原告孙立称其是在被告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指导下填写投保书,而该公司业务员未说明代替被保险人签字的行为是违反规定的。在此情况下,就须确定保险人及工作人员在订立合同时负有的向投保人尽告知义务的范围和内容。

我国《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保险合同的条款内容,并可以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从此可以看出,保险人(包括其授权的代理人)负有义务向投保人说明、解释保险合同内容,但范围应限定在保险合同本身,尤其是免责条款上。保险人未对免责条款作出说明的,该条款无效;相应的,投保人对保险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享有合同的解除权。通常,保险人有义务说明的内容包括可能影响投保人投保的内容,如保费、保险期间、保险责任和免除责任等。至于本案中,投保人是否有权替代被保险人签字,显然不是合同条款内容,不属于保险人或其代理人在订立合同前必须向投保人说明的事项。

专家提醒人身保险购买谨防误区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的保险意识逐渐加强,购买保险已经变得很普遍。但是一些消费者往往不能正确认识保险,对保险知识的缺乏,所以在投保时极易出现误区。

买人身保险要注意八大投保误区

视投保回报率有多高来决定购买与否

冲着险种的投资回报或分红水平而购买保险是不正确的保险消费理念。购买保险产品应建立正确认识,应为满足自己对风险保障的需求而不仅仅为了投资回报率及分红水平高低而购买;应该根据自己对养老、疾病、子女成长、生存、死亡、伤残等方面的风险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人身保险。

我收入稳定,不需要保险

人生风险无处不在,应做好防范抵御风险的准备,保险为大家提供了风险发生后的资金保障,保证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质量不受影响。

我有社保,不需要商业保险

社会保险的特点是低水平、广覆盖。其中社会医疗保险一般仅按一定比例赔付规定范围内的医疗费用,其余的将全部由个人承担。而商业保险的好处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社会保险的不足。

别人买什么,我就买什么

对自身及家人的情况和财务状况缺乏充足了解而盲目投保,将无法购买到合适的保险产品和适当的保额。投保者可以自行分析自己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或者参考专业人士的意见,有针对性地购买保险,以使自己和家人获得充分的保障。

只要告诉我多少钱,看合同太麻烦

投保者在决定投保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保险条款,以了解将要购买的保险产品的具体保险责任范围、免责条款等。

未遵循“先大人后小孩”

购买保险时未能遵循“先大人后小孩”的原则,过分强调先为小孩投保,而忽略大人的人身保障。成年人是家庭支柱,更应受到重视。

个人信息变更后不及时告知

在个人信息变更后未能及时通知保险公司或保险营销员,在真正发生保险事故时很可能损害自己索取保险金的权利。

没必要帮保单做“体检”

投保者可以定期检查自己所拥有的保险合同的状况,或者要求保险公司提供相关服务,并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的变化来及时终止不必要的保单、为需要更多保险额度的保单增加保险金额等。

购买人身保险考虑哪些方面

年缴保费——量入为出,不要超出家庭缴费能力

目前市场上的人身保险产品种类很多,各种类型的保险产品通过保险代理人、银行柜台等不同销售渠道走进消费者的生活,往往使人眼花缭乱。在此要提醒的是:人身保险规划不要追求“一步到位”,消费者首先应分清各类保险产品的功能差异,按照科学的需求顺序在不同时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所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投保类型——费用型医疗保险不宜重复购买

很多消费者认为,在消费能力足够的前提下,人身保险产品的投保份数越多越好,所谓“买得越多,出险后得的赔款越多”,于是在不同保险公司间重复投保某些相似产品。在保障额度一定的前提下,对该类型保险产品的重复投保得不到重复赔付,很可能浪费资金并导致理赔困扰。 

保障对象——未成年子女保额有限制

孩子是一个家庭关注的核心,许多家长在做保险规划时往往会优先考虑孩子,甚至会给孩子买好几份保险。这种心态可以理解,但并不可取。误区有二:一是本末倒置。从家庭的风险需求分析来看,应优先保障的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通常为孩子父、母的一方),其次是主要经济支柱的配偶,第三顺位才是孩子;二是给未成年子女的投保,某些产品的保额是有上限要求的。

购买保险首先应当更看重保障功能而非投资功能。即消费者应当关注遭受损失时,保险能提供哪些保障,补偿哪些损失,而不是一味与银行利率比高低,只考虑能够带来多少投资回报。投保时还需准确分析个人的投保需求。人身保险产品有三类: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保险。其中,人寿保险是以人的寿命为保险标的的人身险产品;健康保险是以被保险人的身体为保险标的,对被保险人因遭受疾病或意外伤害所产生的医疗费用等损失提供经济补偿。意外伤害保险是指在约定的保险期内,因发生意外事故而导致被保险人死亡或残疾,保险公司依据保险合同约定,向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支付保险金的保险。投保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人身险产品。

文章来源:http://m.bx010.com/b/36659.html

上一篇:人身意外险赔付条件是什么

下一篇:保险知识汇总 投保两全险 养老再无忧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