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保总负责部门卫计委声称 医改为人民服务基准不会变

2020-09-02
保险理赔部新年部门规划

11月13日下午,国家卫生计生委党组召开会议,专题传达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会议认为,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全会精神,坚持公益性的正确方向不动摇、保基本的底线不突破、建机制的重点不偏离,持续不断地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向深入。

会议强调,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全面推进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事业奠定坚实基础。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李斌主持会议并讲话,委党组成员出席会议。

会议认为,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要深刻领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重大举措,结合卫生计生部门工作实际,坚定不移地把中央提出的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会议强调,全会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对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全会精神,坚持公益性的正确方向不动摇、保基本的底线不突破、建机制的重点不偏离,持续不断地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向深入。要建立科学补偿机制,构建分级诊疗机制,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巩固基层运行新机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

会议要求,卫生计生系统全体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将其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抓紧抓实,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收到实效。

综上所述了解到,卫计委对于中央医改制度的目标实施及计划安排有了深刻的认识,把各项目标推行到具体的实施层面。必须根据国家政策的积极安排,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发展道路。

相关推荐

体制改革,白城市人大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5月21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广山带领市人大调研组,就全市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调研。

调研组一行先后来到白城中心医院、白城市医院、洮北区幸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赉县医院、镇赉县镇赉镇卫生院等处,详细了解了我市医保体系建设、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新机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工作情况。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调研组一行听取了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关于我市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的意见和建议。

市政府副市长葛树立从医改工作整体情况、落实情况、存在问题以及下步工作安排等方面作了介绍。

在听取汇报后,调研组对我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给予充分肯定。调研组建议,要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划要求,建设规划系统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机构。通过政策引导,强化措施,引入多种投入机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建设及应急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加大智力引进和医疗人员的培养培训力度,保证诊疗水平。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完善人员分配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同时要做好卫生监督服务、环境卫生及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促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医疗机构,四川推动社会办医 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7月24日,记者从四川省政府网站获悉,为进一步做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工作,提高卫生惠民水平,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省政府办公厅于近日印发了《办理省人大常委会对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分工方案》(下简称《方案》),对深化全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具体措施进行了详细分工。《方案》提出,要进一步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要坚持城乡统筹和一体化发展思路,按照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的要求,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促进全省城乡居民医保统筹工作。

同时,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确保药品供应,解决好农村和偏远地区配送不及时问题;合理调整基本药物目录,增加基本药物品种和剂型规格,切实解决农村儿科、妇科、慢性病等药品短缺问题。《方案》还要求要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研究分级诊疗办法,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就医格局,并探索建立医患纠纷调处机制。《方案》还提到,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制定落实乡村医生养老、社会保障等各项政策,稳定优化乡村医生队伍。出台措施吸引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加强基层人才培养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服务水平。加快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方案》明确要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建设。建立以医德医风为主要指标的考评考核机制,把患者就医感受和群众满意度作为确定医院等级、核定医务人员收入的重要指标;完善惩戒措施,对违反职业道德对患者实施过度医疗的,给予严厉惩处。

而对于进一步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方案》强调,加快公立医院规划,促进优质资源合理布局;研究制订鼓励医师多点执业政策措施,促进执业医师合理有序流动;破除以药补医,建立科学合理补偿机制,解决患者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问题。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公立医院公益性。

此外,《方案》提出,积极推动社会办医。充分发挥社会办医对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卫生需求的重要作用,促进不同所有制医疗机构合理竞争,加大对社会办医在土地、金融、税收、价格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与此同时,出台政策措施,确保非公立医疗机构在准入、职称评定、等级评审、医保定点、科研项目立项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有同等待遇。

同时,通过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助推社会多元办医的发展。包括:明确商业医疗保险性质;出台政策优惠鼓励商业保险发展,让商业保险更有力的补充社会基本医疗保障。并通过社会办医进一步创新和健全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机构。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于深化公立医院体制改革的思考:从国情出发科学选择


近几年来,医药体制改革工作从未停止,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两会及大型会议上都有提及及相关落到实处的方案提出并执行,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在之前的成果之下更加深入、巩固、补充.....而作为重中之重的“公立医院改革”前路究竟在何方?在坚持公益性与市场化两者间应该如何取舍?

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我国虽然建立了全民医保制度,但在医保之外,有很多药品和医疗项目全部由患者自费。这种情况决定了我们不能将医疗服务完全推向市场。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既要求公立医院坚持公益性,为群众公平提供医疗服务;又没有建立规范的公立医院经费保障机制,而是由医院靠创收发放人员工资,这种机制应当改变。

一方面,要落实政府责任。

1.政府要为公立医院拨付必要的经费,规范医院的收支,抑制医院的创收冲动;负责制定医院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医务人员薪酬分配制度、医疗质量安全制度、各项收费标准制度等;

2.切实加强对公立医院财务收支和执业行为的监管,及时处理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和损害人民利益的问题;

3.加强医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正确引导舆论,表彰忠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好人好事,批评损害人民健康的不良行为,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和医务人员的正面形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另一方面,要建立规范的公立医院经费保障机制。落实政府责任,并不是说由财政承担公立医院所需的全部经费,而是要建立规范的公立医院经费保障机制。具体包括五个方面:

1.改变公立医院的创收机制,由政府科学核定医院的预算收支,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员薪酬制度;

2.政府确定的医务人员岗位工资,应由财政预算拨付,保障医务人员最基本的收入;

3.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和医院运行经费,由医疗保险机构支付的报销费用解决,激励医务人员提供更多、更好的基本医疗服务;

4.公立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经费,应由政府财政、卫生部门共同核定,落实政府责任;

5.对公立医院来自于群众自费的医药服务收入,应严格控制,不能再由医院自收自支,而应由政府财政、卫生部门统筹用于公立医院的经费保障和对医院的奖励,以扭转公立医院热衷于非基本医疗服务的倾向。

其中,建立科学的医院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和监管机制尤其重要。对完成服务目标好、群众满意的医院,政府应给予适当奖励;反之,则应适当减少补助。对医务人员应制定规范、可行的绩效考核指标和办法,实行多劳多得、优劳多得,适当拉开收入档次,但必须切断医务人员收入与服务收费的联系,不实行任何形式的挂钩。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庆市人大将启动医疗改革专题调研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到底出在哪?重庆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听取重庆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部署即将启动的重庆市医改专题调研。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金强出席会议。

医改是一项复杂的重大民生工程,各方关注。据悉,将于今年11月召开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将重点听取并审议市政府关于重庆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为此,市人大常委会近期将组织调研组深入基层,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专题调研。

针对此次专题调研,沈金强强调,医改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近年来不仅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党委政府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人大监督不是走过场,重点是总结工作、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完善的意见和建议,支持政府深化改革。为此,一定要严格调研纪律,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持群众路线,创新工作方式,采取听取汇报和实地抽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定点查看与随机走访相结合,查阅资料与座谈交流相结合等方式深入开展调研。要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等掌握翔实的第一手素材,最终形成精干务实的调研报告,为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工作报告提供真实、科学的依据。

专家也指出:如果没有分级诊疗,我国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可能永远解决不了。通过分级诊疗,让大医院的普通门诊患者转到基层医院,让压床的病人转到康复、护理医院,就可以腾出医生的力量和床位收治疑难危重病人,满足更需要的人。

医疗机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加大推进力度


■统筹:从更高层面加以推进

从“协调”到“统筹”,绝非仅仅是简单的词汇变化,在云南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主任陈觉民看来,部门之间的平行推进叫“协调”,从上到下推进叫“统筹”。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领域综合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医改越来越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仅靠协调,力度显然不够,必须从更高的层面加以统筹推进。

新一轮医改启动后,各级政府基本都成立了医改办公室。安徽省芜湖市卫生局局长何思忠认为,这些办公室总体来说还是松散型机构,难以起到强有力的整体推进作用。在医改推进中,各部门、各地区因改革力度不同,有的推进快,有的进展慢,有些相关政策已成为改革先行者的阻力。“统筹”就是大家都要齐步走、一体化推进,这意味着医改将进一步明确管理部门责权,再上一个管理新层级。

如何实现医改统筹推进,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钟东波认为,从既往经验和现实可能来看,有3种可能的途径:推进大部制,能整合的尽量整合;让国务院医改办在整体设计、系统规划、监督指导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将统筹推进医改职能,纳入即将成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钟东波认为,无论选择3种途径中的哪一种,统筹推进的改革思路都与《决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和指导思想相一致,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决定》说明中提出的“坚持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的改革决心和信心一脉相承。

■医保:激发医院“内生”动力

钟东波认为,在医改“四梁八柱”中,各项制度在统筹推进中的作用并不相同,有的更主动、更积极、更具推动力,医疗保障就是其中之一。如果能把医保体系经济杠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下一步医改在整合深度、推行力度上都会得到拓展和增强。(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钟东波认为,医疗保障首先是一项卫生筹资制度,是其他各项卫生改革推进的物质基础。医改核心目标要通过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医患双方行为的合理改变来实现,医疗保障制度对于这两方面都具有基础性的重大影响力。

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宏观效率方面,钟东波认为,医保可以发挥3个方面的作用:通过报销政策,比如强制转诊、起付线、报销比例、报销目录等设定,合理调控患者的需求,引导资源向基层流动,逐步形成分级诊疗模式;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通过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将康复护理等延续性服务项目纳入报销范围或通过开设老年护理保险等形式,把康复、护理服务体系发展壮大起来;科学的支付方式改革可推动医疗机构转变服务方式,发展日间手术等更富有成本效益的服务,打通医疗和预防通道,强化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推进大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起纵向联动的合作关系。

在合理引导行为、提高微观效率方面,钟东波认为,通过经济风险分担、信息披露、医疗服务行为审核等措施,医保还可以激励医疗机构增强主动控费意识、提高内部管理效率。

钟东波认为,与直接的行政手段相比,医保作为经济杠杆,可以形成内在的利益机制,提供一个强大的“内生”动力,实现以更少的资源达到同等甚至更好健康水平的政策效果,其作用远比行政手段更为有效、更为持久。

■医疗:信息化支撑资源整合

医疗资源配置不均、优质资源过度集中等问题一直广受诟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认为,要解决这些难题,关键在于整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正在不断探索医联体建设,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例,目前已经与全国312家医疗机构建立了医疗服务共同体。

《决定》提出,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上海市医改办副主任许速认为,短短一句话代表了通过信息技术把优质资源延伸到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进行资源纵向整合的卫生发展机制。实践证明,建立在高科技含量及技术支撑基础上的资源配置效率更高,下一阶段医改应着力通过信息化,改变我国原有的公共卫生和医疗资源配置状况,并建立起全新的管理模式。

这一改革思路在医联体建设实践中同样适用。王杉说,在北大人民医院医疗服务共同体内,大医院专家通过远程会诊等技术手段,可以为基层疑难重症患者会诊,实现优质资源下沉;基层医务人员通过视频系统,可以与人民医院的专家进行多点对多点的讨论,真正实现以全科医师需求为主导、基于临床实际问题的继续教育培训新模式。

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介绍,近年来,国家对卫生信息化工作越来越重视,最近3年的国家财政专项投入接近100亿元,正在建设国家、省、区域(地市或县级)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同时,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人口健康基础信息库三大数据库的建立也在不断完善之中。

孟群说,三大数据库将逐步打通三级卫生信息平台之间的壁垒,支撑基层和城市患者实现健康档案的实时调阅,支持不同医疗机构之间检验结果互认及远程会诊工作的开展。届时,病人无论到哪里看病,都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就诊记录共享,从而进一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推动政府科学配置医疗资源。

■公卫:“大卫生”概念亟待强化

《决定》提出,要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认为,这里的整合应包含三层含义:目前公共卫生体系内部,主要是各级疾控机构的资源整合;卫生系统内部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等部门相关的资源整合;卫生部门与健康相关部门的资源整合。

刘远立认为,目前,医疗与疾控资源“不太搭界”,已成为公共卫生的突出问题。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的日常业务有着明显区别,前者针对群体、是预防,后者针对个体、是治疗,但要维护公众健康,两者必须紧密结合。

由于老百姓日常接触的主要是医疗机构,刘远立认为,医院在传染病早发现、慢性病早预防中应发挥关键作用,特别是对于日益严重的慢性病“井喷”状况,在现有的就医习惯下,疾控机构可以说是鞭长莫及、孤掌难鸣,亟须广大医生凭借专业优势,在公共卫生中发挥引领作用,并通过医改不断深化,进一步强化公立医院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这也是公立医院公益性的重要体现。

影响居民健康的危险因素涉及农业、工业、交通、环保等多个行业,刘远立认为,特别是在人口流动性加剧的情况下,部门之间、区域之间的资源整合与协调更加重要。当前与公众健康密切相关的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都需要跨部门合作才能解决,虽然这一改革思路已成为社会共识,但如何建立起一个有效的部门统筹协作机制尚不明确。

刘远立认为,医改实践证明,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卫生计生部门有责任通过主动沟通、协调,推进“大卫生”概念的强化。在一些大城市,不妨尝试建立人民健康委员会,统筹各相关部门的公共卫生职责,在重大决策中提前考虑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

医疗机构,上海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市医改办主任、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徐建光表示,上海卫生计生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从多方面推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地惠及百姓。

力推外商独资医院落户自贸区

《决定》提出,“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上海先行先试,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自贸区试点设立外商独资医疗机构,并授权本市对自贸区外商独资医疗机构进行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而此前中国大陆范围内尚不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疗机构。

目前卫生计生委明确了设置外商独资医疗机构的标准和程序。申请人按照“一口受理”的工作机制向自贸区工商部门提交申请材料,在受理后40个工作日内,由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自贸试验区管委会、自贸试验区工商部门出具批复书面文件。下一步,本市将继续积极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力争促成外商独资机构早日落户上海。

新增卫生资源社会资本优先

最新统计显示,本市共有社会办医疗机构2145所,年完成诊疗人次占全市5%,床位数占全市7%。《决定》提出,“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社会资金可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

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常务副会长阎东方表示,市政府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社会医疗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了28条具体措施,并着力协调推动土地、金融、医保等方面的政策落地,切实为社会医疗健康业机构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目前本市已将社会医疗机构发展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全市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必须优先考虑社会资本;只要符合规划和准入条件的社会医疗机构,本市各区县卫生计生部门无故不得不受理、不审批。同时,对社会医疗健康业机构配备大型医用设备,应充分考虑社会医疗机构的发展需要,合理预留空间,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审批。

打通医生多点执业的渠道

“允许医师多点执业”被明确写入《决定》。据悉,本市将进一步打通医生多点执业的渠道,鼓励人才流动,为社会医疗健康业机构发展提供人力支持。下一步,本市将着力研究完善鼓励公立医疗机构的人才资源向社会医疗机构合理流动的相关政策,调整医生和医院之间的生产关系,进一步畅通医生多点执业的渠道。

大力发展高端医疗服务

上海市医改办副主任许速说,本市将进一步加快两个医学园区的建设,大力发展高端医疗服务。目前,上海这两个医学园区功能布局得到完善,医疗机构引进工作正有序推进。目前,上海国际医学园(浦东)已协议引进10家医疗机构、2家康复体检机构和3所高职院校,园区内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质子重离子医院基本竣工,即将试运行。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闵行)启动实施了市政配套建设,已协议引进7家医疗机构,园区内的首个项目—医技中心项目已正式开工。

在此基础上,本市要多管齐下、综合推进,落实两个医学园区的土地使用、配套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并推进已签署投资意向的项目尽快进入审批程序,对已完成设置审批的项目尽快完成建设、尽快投入使用,使两个园区早日成为本市发展现代健康服务业的重要基地。

扶持中医药机构到境外开办中医医院

“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也被写入《决定》。上海是中医药优质资源的聚集地,徐建光表示,要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在大力宣传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推广科学有效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的同时,鼓励有资质的中医师在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服务。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广东省卫生厅与广东省计生委合并成立卫计委


昨日,广东省政府网站发布了《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下称《规定》),这意味着省卫生厅、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合并重组大幕徐徐拉开。根据《规定》要求,新成立的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称卫计委)将承接原来省发改委承担的医改领导小组职能。但对于此前传闻的可能成立医院管理中心的改革,《规定》并未提及。

设1名主任4名副主任

根据《规定》要求,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机关行政编制175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4名(其中1名兼任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不占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领导职数);为加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统筹协调,增设1名副主任兼任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干部保健局局长(由副厅级干部担任)1名;正处级领导职数24名(含直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干部保健局副局长2名)、副处级领导职数34名。

省卫计委将承担医改职责

《规定》提出,将省发改委承担的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划入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并提出,省卫计委要加强该项职责: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协调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和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加大公立医院改革力度,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港澳台居民来粤行医可到地级市政府核准

《规定》还要求,将外籍医师来华短期行医,以及港澳台医师来粤短期行医核准下放地级以上市政府。此前,港澳台医师来粤短期行医,要层层报备,最终还需在广东省卫生厅备案,程序较复杂。业内人士指出,这一职责的下放,将缩短审批流程,有利于促进港澳台与内地的医学交流与实践。

专家声音:卫计委管医改利弊皆有自己拿自己开刀总会疼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林生表示,卫计委管医改有利有弊。利好在于卫生部门熟悉这个行业,知道问题在哪,能改到“点上”。但弊端在于,会形成自己拿自己开刀,割自己的肉总是疼的,经验证明,此前教育部门改教育等鲜有成功案例。发改委则是中立部门,不容易受到利益牵制,但有雾里看花、隔靴抓痒的感觉,毕竟不是一个行业,隔了一层。卫计委虽然升为委,但在协调各部门上,也不如发改委,因为医改牵扯的部门太多,远不止医疗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医改办从发改委划给了卫计委。有专家分析,这意味着医改日后协调难度更大了,廖新波直言,这也意味着医改越来越难。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改革结果显著,青海海东实施“先住院后结算”


海东地区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实现了每个县都有达标的县级医院、3所以上达标的中心卫生院、100%村卫生室达到标准化建设水平的目标,医改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面对全省三分之一以上的农业人口,海东地区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改善群众生活和健康的重要民生工作,努力使群众得到实惠。目前,全区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的覆盖全区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建立,解决了低保户、农村特困人口和企业困难职工等在内的各类困难群众的医疗保障问题。

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全区累计完成卫生项目1651个,总投资2.5亿元。落实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6895.23万元,配备医疗设备总价值1.27亿元,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得到改造建设,截至去年底,全区医疗卫生机构达2006个,开放床位3319张。

多年来,中央、省、地、县财政共投入医改资金22亿元,全区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大幅增长,群众就医负担得到减轻。截至目前,全区职工、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已达139.6万人,实现了基本医保基本覆盖城乡群众的目标。全区县级医院基本药物配备率和使用率分别达到90%和60%以上,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均达到100%,基本药物和一般医用耗材实行以省为单位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送。

全区13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启动,实施“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彻底改变了过去“先交押金后住院”、“不交钱难住院”的状况。全区所有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广大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卫生与计生都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关系到广大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关系到万户千家的福祉。以“就医费用稳定、服务质量提升、公共卫生安全、人口均衡发展”为目标,以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计划生育及民生实事,力求让全面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文章来源:http://m.bx010.com/b/14227.html

上一篇:住房公积金,定西市调整公积金政策 可异地互认互贷款

下一篇:为癌症提供保障的保险怎么买?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