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不同类型的保险,如何发挥作用?

2020-07-29
不同年龄如何规划保险
今天,小编透过两个案例,来聊聊一个完整保障体系,应该包含哪些类型的保险,而不同的保险,又如何发挥作用的。

案例1 A经营着一个汽修公司,由于遭遇爆炸,致全身烧伤面积达到80%,经检查确诊为严重Ⅲ度烧伤,住院治疗近2个月,经历多次手术和ICU监护,治疗共花费50万元,通过社保报销12万元,最后自费近38万元。

案例2 B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在国企担任高管职务,养育两个孩子,年收入30多万,每月还房贷5千元,在一次严重交通事故中身亡。

1、如果只购买重疾险

通过对25种法定高发重疾的条款分析,其理赔条件分为3种:确诊即赔、实施手术赔付、达到某种程度赔付。也就是说,并非所有重疾都是确诊即赔的,还要符合具体的理赔条件。

假如案例中A和B都只购买了一份保额30万,且该保险规定身故责任为返还所交保费的重疾险。我们来看看上述两案例的情况:

案例1:由于A确诊为严重Ⅲ度烧伤,即可以获得30万的保险金。这笔钱由A自由支配,既可以用于治疗疾病,也可以用于家庭日常开销。

案例2:B遭遇交通事故身故后,只能按照保险条款规定领取所交的保费,没有获得其他的赔偿,那么B的房子很可能面临断供,两个孩子的生活也可能得不到保障。

由于重疾险只有在被保险人罹患合同条款约定的疾病时,才可以得到保险金。如果是遭遇意外身故或者患上合同条款外的疾病,是无法得到保障的。因此,只购买重疾险所提供的保障是不全面的。

2、如果只购买医疗险

如果A、B都只购买了一份百万医疗险,免赔额度为1万元,那么以上两个案例会有什么的结果呢。

案例1:自费医疗费用扣除1万元的免赔额后,剩下的费用37万元可以获得相应比例的赔偿。B可能要先垫付医疗费用,出院后再理赔报销。

案例2:由于B是直接遭遇事故导致身故的,未产生过相关的医疗费用,不能获得任何赔偿。B的房贷很可能面临断供的风险,其孩子的生活也没有保障。

医疗险只保障医疗费用部分,对被保险人收入损失、营养费及护理费的支出、家庭固定开销等方面是没有保障的。另外,大部分医疗险都需要先自行垫付医疗费用,出院后才能报销,这可能会面临因支付不起巨额医疗费,而治疗中断的风险。

一般情况下,只购买医疗险则没有身故保险金,一旦被保险人不幸身故,尤其是对于家庭主要经济支柱遭遇不幸,给家庭财务的打击是巨大的,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可能就此而改变。

3、如果只购买意外险

如果A、B只购买了一份100万保额的意外险,且每次有100元免赔额,意外医疗保额为5万元。

案例1:由于A遭遇爆炸属于意外伤害,其医疗费用38万元,在先行垫付之后,领取5万元的意外医疗报销,剩余33万需要自费支付。

案例2:B遭遇交通事故,属于意外伤害身故,可获得100万保险金。这笔钱可以用于还房贷、供养孩子,给家庭提供经济保障。

大多情况下,意外险只有在意外伤害所致全残、身故时,才能领取保险金。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意外险只提供小额意外医疗保障。因此,这个保障也是不全面的,疾病所产生的医疗费用,以及遭受意外伤害但未达到身故或残疾的程度,这也不属于意外险的保障范围。

4、如果只购买寿险

假设A、B只购买了一份100万保额的定期寿险,那么:

案例1:A未身故,并不符合寿险的理赔条件,得不到任何保障。

案例2:B遭遇意外事故身故,可以领取100万保险金,可用于保障家庭日常开销及偿还房贷。

5、如果购买了保险组合

假如A、B都同时购买了保额30万的重疾险、100万医疗险、100万的意外险、100万的定期寿险。那么,两个案例的结果又会是怎么样呢?

案例1:A确诊为严重Ⅲ度烧伤,可先领取30万的重疾保险金,无需为高额医疗费东拼西凑,也不必担心治疗期间的收入损失、日常开销等。同时,由于意外险和医疗险都可报销医疗费用,A在自行垫付医疗费用后,只需自费100元的医疗费,其余的可以从保险中报销。

案例2:B身故后可从意外险领取100万元意外保险金、定期寿险中领取100万寿险赔偿金,共计200万元,其他家庭成员的生活得到较好的保障。

配置保险的关键要点

1、购买保险组合,搭建保障体系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能看到,在关键时刻,购买完整的保险组合,真的能发挥一两拨千斤的重要作用。一个完整保障体系的搭建,一般都包含四个险种:寿险、重疾险、意外险、医疗险。大家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也是优先完善这四类险种,牢牢筑起保障的防线。

2、循序渐进,逐一完善

一次性买齐四类保险,可能会觉得压力山大。不着急,我们可以慢慢完善这个保障组合。小编建议,保费负担较高的重疾险和寿险,可以选择定期产品和终生产品组合购买,保额也可以根据家庭经济情况,逐一完善。

精选阅读

以房养老,不同类型家庭如何养老


近日,“以房养老”话题被坊间炒作得沸沸扬扬,多数老人以“情感上不接受、不适用于实际情况”为由大加贬斥。实际上,“养老”与“理财”一样,基础原则都应是“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房产也好,国债、黄金也罢,都应讲究多元配置,希望达到成功“养老”的目标。

而对比发现,“出租房养老”比纯粹的“倒按揭养老”更适用于目前城市老人的实际情况。

三种理财方案

1.多元配置:31万元流动资产年化收益率超4%

该类家庭可以采取稳健理财的方式,多元投资养老,用投资收益补充退休金的不足部分。本方案可主要选择银行理财产品、货币基金与黄金等属于风险较小、可期待收益率中等的产品。货币基金充当家庭“应急准备金”,配置比例应高于中年、年轻家庭的一倍,4万~5万元为适宜,以应对“突然住院”等急事;平时退休金的结余部分,也可直接在银行卡上购买成货币基金,增加收益率。

按照表格组合,该类家庭的31万元流动资产(10万元的黄金除外),获得4%以上的年化收益率并非难事,有效跑赢了名义通货膨胀率;年利息至少为1.24万元,每月增加1000元的收入,生活更加游刃有余。

弊端提示:难抗通胀,流动资产还有贬值的风险。

2.以房养老:“倒按揭”未必划算

在70~75岁之间,将价值300万元的房产“倒按揭”给银行,按照六成抵押、基准利率扣除还款利息粗略估算,每月可以领取1~1.2万元左右的按揭养老金,不过,不同银行的产品设计可能会带来养老金的差异较大。这笔钱,可使林老师老两口的生活得到质的飞跃。余下的资金仍可以继续投资,增加偏股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的投入,取得更多的理财收益。等待10年的期限到期之后,如果两人依然健在,可以有两个选择:1.用流动资金偿还房产“倒按揭”利息,房产依然归自己;2.房产归银行,二老再购买或租赁新住宅住宿。

弊端提示:没有把房产留给女儿,女儿或有怨言;房产“倒按揭”之后获得的收入只有“按揭买房”付出额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未必划算。

3.退休金养老:抗通胀弱

按照广州目前的生活水平,两位老人的退休金总计5800元,解决温饱是没有问题的。此做法的好处在于:简单明了不费事,并且还可以有效规避投资市场的风险。但如果原来单位的医疗保险并不健全,生活质量较退休前会大打折扣。弊端提示:抗通胀能力弱。

其他类型家庭

2位老人退休金较低之家:优先考虑“出租房养老”

老林师傅也是广州户籍,家住荔湾区一套价值280万元的住宅,即将在年末退休。退休金预计只有1800元。而太太户籍不在广州,只能在农村领取每月150元的保险补助。家庭目前还有22万元的流动资产。

此类家庭“以房养老”必要性较强。林师傅一旦退休,收入骤减,两位老人的生活将捉襟见肘。“以房养老”的方式可以有两条:优先选择出租房产方案,两口子彻底搬到儿子家去住,或在儿子家旁边租赁面积较小的住宅居住,方便照顾孙子,而将自己荔湾区面积较大的房产出租,月租金收入应在3500元以上,可以有效补充养老。假如考虑“按揭以房养老”,则须规避家庭矛盾。

而对于单身或孤寡老人、有退休金家庭,则建议“以房养老”,同时可关注保险产品。由于收入有限,“以房养老”的必要性更强,建议优先选择“按揭以房养老”,但由于目前的产品只有10年期限,具体购买时间可以推迟到70岁之后。70岁之前,也可以采取林师傅的做法,租小房自住,同时出租大房,赚取1000~2000元的房租差额,补贴日用。

时间:退休前10年时开始准备为宜。

产品选择:养老理财:普通家庭需要配置以下四类产品:货币基金(流动性强,方便应急),国债或偏债基金(稳健理财,提高收益率),实物黄金(长线保值,对抗货币信用风险),保险(除了普通的养老保险,还应配置医疗、疾病类保险)。其中,国债类产品与黄金的总体比例,应在家庭流动资产中占比在二分之一以上。

另外,家庭也需要常备3000~5000元的活期存款或现金,以备不时之需。

警惕可变因素:1.随着时间转换,投资产品收益率也会发生较大变化,比如前两年偏债基金收益较好,今年却不尽如人意。老年人需要多看报纸新闻,灵活理财。建议每隔半年整理一次理财产品,优胜劣汰。2.而今步入中年或接近中年的人士,需要考虑自己“养老”时的房产价格暴跌风险。因为中国内地的城市化进程不可能无休无止,独生子女政策势必导致某一日房产供给过剩的局面。“以房养老”问题涉及复杂多变因素,需要高瞻远瞩的思索。

针对性投保 职业不同类型不同


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阶段的人群所遇到的问题不同,所需要的保障也不一样。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保险产品,很多消费者可能盲目跟风,其实保险要针对性的购买,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职业保险分两类

不同的年龄段需要不同的保障,不同职场同样需要不同保险的呵护。除了传统的大病、寿险外,还需要职业保险护航。记者采访了解到,职业保险主要可分为“意外伤害险”和“职业责任险”两种。意外伤害险主要负责对意外伤害导致的死亡、伤残,意外伤害医疗,意外伤害生活津贴等给予赔付。职业责任险则是为各种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的保险,用以转嫁其因工作上的疏忽,或过失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而依法应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例如,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错误,而对病人造成人身伤害或损失;由于律师的失误,而造成委托人的损失;或由于保险代理人的失误,导致被保险人的损失等。

重大疾病险

许多人觉得,公务员的工作生活稳定,不需要再买商业保险了。事实上,商业保险的作用是给每个人应对人生的生、老、病、死、残而产生的财物风险机制。而社保所包含的内容远远解决不了遭遇重大疾病时给一个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有统计数据显示,一般人一生中罹患重大疾病的几率高达72.18%,因此,购买一款重大疾病保险往往可以解除患者和家庭的后顾之忧。

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会在消费者购买了重疾险或定期寿险、终身寿险作为主险后,再提供意外伤害保险作为附加险,保费也不高,消费者可以在购买主险时一并投保。如果并没有购买其他任何保险产品,只是想单纯购买意外险,建议买卡式的,一年一投保,保费不过百元,但风险保障范围已足够。

重疾险避免以下误区:

误区一,保障范围越广越好。目前市场上的重疾险保障疾病种类从7种到40种不等,对于具体的投保人,投保重疾险并非保险责任的范围越广越好,因为有些疾病的发生率几乎为零,或者他们原先购买的意外险中已经能够保障到某些疾病;另外,重疾险保障的病种越多,保费越高。

误区二,保障额度越高越好。据统计,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少则七八万元,多则十几万元甚至更高。因此投保时,10万元到20万元的保额较合适,低于10万元保障功能太弱,超过30万元对一般消费者来说也没有必要。

误区三,投保重疾险没有年龄限制。重疾险分为定期重疾险和终身重疾险两种,前者有一定的保障期限,一般到60岁、70岁时保障会终止,但投保人如在保险有效期内未发生任何重大疾病,可获一定金额的返还;后者保障期限为终身,保险有效期直到身故为止,不受年龄限制,满期可获一笔满期给付金。

交通意外险

无论是因公出差,或者外出旅行,安全和保障非常重要,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危险,一份合适的保险,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对于经常出差需乘坐多种交通工具,可以选择带有飞机、火车、轮船、汽车意外伤害保障的产品;如果本身没有其他的意外伤害方面的保障,可以选择保障全面的意外险,这样既含有交通工具意外伤害保障,又含有其他意外伤害保障及意外医疗保障。

不经常出差的人士,为了给自己个安全的保障,给家人一份安心,可以选择短期的含有交通工具保障的意外险,保障涵盖出行期间即可,一般保障7-15天这种短期的交通意外险,保额都会相对较高,保费也比较便宜,一般在20-50元左右。

对于经常出差的人士,在进行选择的时候,可以考虑买一份一年期的交通意外保险,再根据个人乘坐的各种交通工具类型来挑选合适的产品。通常一年期的交通意外险的保费比短期的要稍微高些,价格在几百不等,保障程度也更高一些。

职业类别决定费率与免赔率

据悉,意外伤害险,它是按照被保险人职业的危险程度制定费率的,一般将不同职业按照相应的风险系数从低到高划分为6个等级,从一类职业到六类职业,分别对应不同的费率等级。而并非以被保险人的年龄、健康状况等作为费率拟定的标准。也就是说,职业危险程度越高,需要缴纳的保费就越多。

事实上,意外险的费率也主要是根据被保险人的职业类型来确定的。职业危险系数越高,购买意外险的费率也就越高,而且在实际理赔中,也会根据被保险人的职业类型,确定一定比例的免赔率。

不同类型保险的免责条款有什么不同?有那些注意事项?


不同类型的免责条款的注意事项,其实这个问题很大横跨了n多个险种。比如一般人根本不了解的信用保险,举个例子来说。在什么情况下即使不履行信用,保险公司也不负责赔偿,比如网络安全责任险,什么样的入侵即使造成损失也不赔偿。

不同类型的免责条款的注意事项,其实这个问题很大横跨了n多个险种。比如一般人根本不了解的信用保险,举个例子来说。在什么情况下即使不履行信用,保险公司也不负责赔偿,比如网络安全责任险,什么样的入侵即使造成损失也不赔偿。

当然,对于我们日常来说,寿险、重疾、意外、医疗这些常见类型,我就分情况说说,大概能做个概览。

寿险,目前优秀的公司可以做到三条免责,所谓的伦理三条。投保人杀被保险人,被保险人故意犯罪或者抗法,被保险人2年内自杀。这三条只要不踩线,就可以获得赔偿。而一般公司则多达7条,比如酒驾、比如战争、比如核辐射比如注射毒品以及感染艾滋。总的原则,免责越少越好。

重疾,免责基本一致,区别没那么大,在带有身故责任的重疾险中,需要注意的是重疾理赔的免责和身故理赔的免责有时候会不同。一些公司比如长城,对高风险运动有所免责,还有一些特殊疾病也会单独列在遗传性疾病,先天性畸形、变形或者染色体异常这一项中。总的原则,越少越好,但是实际上拉不开差距。

意外的免责还是比较复杂的,免责差异很大,基本上属于一份价格一分货。只看价格买会采坑,比如国寿某款意外险规定疫苗类药物单项报销上限200元。这不是扯么,随随便便打狂犬病或者破伤风都要超过这个价格。比如曾经看过某款意外,居然共享单车免责,emmm这是写条款的人骑单车脑子摔过才如此的吧。总的原则,仔细看,差异大,便宜大概率踩坑。

医疗的免责,最复杂的免责就是医疗免责了,通常15条以上,因为从药品到检查从手术刀材料,每一项里面都有若干需要免除的责任。所以说这个问题大,还是那句话,免责越少越好。

其实免责条款的存在,除了帮助保险公司免除理赔外,还是保险的基础部分,免责条款肯定是越少越好,但合理的免责规定,还是对保险有益的。

保险知识,发挥保险对金融支持作用


随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及相关政策措施的全面实施并不断丰富完善,经济增速逐季加快,需求结构明显改善,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回升向好的趋势得到巩固。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消费需求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拉动作用仍然较弱。我们应全面、正确地判断形势,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落实、完善促进消费和提高居民收入的各项政策,充分发挥保险机制对消费的金融支持作用,促进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增长。

保险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对于优化消费信贷环境、稳定未来消费预期、扩大有效消费需求具有独到优势,并且大有可为。保险机制通过产品或工具创新,为居民消费提供有效的信用增级服务,使居民的潜在需求变为有效需求,不仅可以调节消费品供求总量,而且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形成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推动经济增长向内需拉动为主转变。

(一)充分发挥保险机制的作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风险保障水平,对于改善人们的未来消费预期、扩大消费需求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但与我国巨大的消费潜力相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仍然不足。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城乡居民的医疗、养老等方面的保障能力不足。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消除人们后顾之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保险机制具有很强的市场针对性和灵活性,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情况下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保障需求,提升居民的风险保障水平,显著改善人们的未来消费预期,从而把更多的预防性储蓄投入到即期消费中。

近几年来,中国人保坚持从城乡居民最急需保障的领域入手,积极提供相关保障和服务,较好地解决了保险客户消费的后顾之忧。比如,在云南等地,中国人保为被征地农民、库区移民提供养老保险等保险服务,将征地补偿款的一部分转化为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保障,变一次性大额补偿款支付为长期的基本保障给付,增强了被征地农民的风险保障能力。在四川,中国人保针对农民工的多种风险保障需要设计适宜的商业险种,扩大农民工保障对象范围以及承保风险范围,积极为农民外出就业提供保险服务。在浙江,中国人保开办财政支持型农房保险业务,投保第一年该省96%的农房就得到了1.8万元的保险保障。在广东湛江,中国人保配合当地推进城乡居民医保一体化改革,逐步形成了“一体化管理、多元化保障、互利化合作”的服务模式,服务人群占湛江全市人口的80%,承担医疗保障责任超过2000亿元。“湛江模式”被很多专家视为商业保险参与新医改建设的典型样本,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些举措,对于增强特定群体的抗风险能力、扩大他们的消费需求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充分发挥保险机制的作用,实现强农惠农财政投入的放大效应,增强农民抗风险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扩大消费需求,最大的潜力在农村。

但是,由于农村消费基础较差、农民消费能力较弱,拉动农村消费需要政策的有效支持。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在财政支农投入的途径和方式上,如果充分利用保险这一工具,当发生灾害或事故损失时,农民能够得到数十倍于财政保费补贴的赔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能会得到极大提升,从而更好地实现强农惠农财政投入的放大效应,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对于从根本上提高农民消费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人保去年承保了农作物3.2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近六分之一;承保能繁母猪4308万头次,占能繁母猪承保总数的85%以上,累计承担种养两业风险责任1445亿元。正是由于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范围的不断扩大,在去年的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保险业共为1400余万受灾农户支付农业保险赔款70亿元,其中种植业保险赔款46亿元,养殖业保险赔款24亿元,使投保农民的收入没有受到大的影响,消费能力得以保障。

(三)充分发挥保险机制的作用,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促进信贷对农业的支持,对于拉动农村生产型消费、扩大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具有重要作用。

农村消费市场的重要特点是,农民的生产型消费在整个消费支出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农民消费的相当部分是用于购买农用物资、农业机械等生产资料,扩大农业再生产。这种生产型消费往往需要小额信贷的支持,才能转化为生产能力的扩张。通过保险这一机制,构建资金保障链,把重要的种植业、养殖业品种纳入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既可以激发农民投入农业生产的热情,在灾害发生后,使农民及时获得足额的经济补偿,快速恢复生产生活,不断扩大农业再生产;又可以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将保单纳入涉农贷款的有效担保物范围,制定农户保单质押贷款的操作规范和风险防范机制,优化农村信贷环境,形成农民敢贷、银行愿贷、资金安全有保障的局面,为农业生产提供持续信贷支持,从而促进农村生产型消费增长。例如,中国人保针对农村种养业贷款难的问题,推出了农业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能繁母猪贷款保证保险、林木贷款保证保险、奶牛贷款保证保险等产品,配合能繁母猪、林木、奶牛等政策性保险在全国推广,有效提高了种养殖业经营者贷款融资的能力,提高了金融机构办理涉农贷款的积极性,促进了当地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四)充分发挥保险机制的作用,提供信用增级服务,合理分担信贷风险,对于推动消费信贷发展,巩固和培育消费增长点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扩大消费信贷无疑是扩张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消费信贷在推动居民消费方面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够,一个重要原因是个人征信体系还不健全,信用担保机制缺乏,消费者在申请消费信贷时缺乏有效担保,导致贷款机构放贷意愿较低,多数居民消费只能建立在自我积累的基础上。通过保险机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产品,能够为缺乏担保的消费者提供信用增级服务,合理分担银行等机构的消费信贷风险,促进消费信贷的快速发展。比如,住房和汽车是近几年来的消费热点。围绕这些消费热点,

文章来源:http://m.bx010.com/b/11370.html

上一篇:白血病治疗费用高怎么办?不用担心,这些保险可以赔

下一篇:孩子即将上大学,该买什么保险?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